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心律失常药物:切勿乱用

    作者:张海澄

    尽管导管消融、起搏器、植入式除颤器等治疗把心律失常的治疗引入崭新的时代,诸多心律失常可以得到根治,但临床应用多、广的仍然是抗心律失常药物,而且是不可替代的基础治疗.所有心律失常都可以用药物治疗吗?简便、实用的心律失常分类是把心律失常分成缓慢心律失常(俗称心动过缓)和快速心律失常(俗称心动过速)两大类.由于正常的窦性心律一般为每分钟60~ 100次,因此,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的,称为心动过缓,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博、窦房阻滞、房室阻滞等.心室率超过每分钟100次的,称为心动过速,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

  •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王牌药”

    作者:李晓;张海澄

    胺碘酮是一种老药,1962年在比利时合成,当时是作为冠状动脉的扩张剂治疗冠心病的.但后来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它能延长心电图的QT间期,具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于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都有效,继而“跳槽”转为抗心律失常药.“跳槽”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罗森丹姆早将其用于治疗抗心律失常,并很快在欧洲和南美广泛应用.直到1985年,FDA才批准其用于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并随后批准其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多种心律失常.

  • 服用华法林:三宜、两注意

    作者:苏冠华

    华法林是当前全球应用为广泛的口服抗凝药,常常被用来治疗或者预防血栓性疾病,如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尽管近年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的出现对其产生了一定的挑战和冲击,但由于华法林疗效确切且价格低廉、性价比高,其在心血管病和血栓疾病防治中的地位目前仍无法撼动和替代.华法林如同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达到防治疾病的好效果,延长寿命、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改善生活质量.但是如果不能合理使用华法林,这把利剑可能会伤害自己,发生脑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 房颤:混乱的心电信号

    作者:高然

    什么是房颤?每一个健康体魄的心跳都强壮而稳定,而心房颤动则会打破这种节律.心脏的电流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心房颤动.这会导致心室不规则搏动,会增加中风和心脏衰竭的风险.预警信号:心跳不规律对很多人而言,房颤没有明显的预警症状.若出现症状,则通常为:心跳不规律、赛车般心跳或加速心跳、心悸、胸痛.

  • 128例老年心房颤动伴R-R长间隔临床分析

    作者:张洪林;郑秋甫

    目的 探讨老年心房颤动伴动态心电图长R-R间隔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对128例老年患者多年记录的24h Holter报告追踪调查分析.结果 128例老年心房颤动中发生长R-R间隔≥2.0s共23 685次,长R-R间隔为5.32s.患者记录中均无自觉症状.临床追随短1年,长11年,无1例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结论 老年心房颤动如伴长R-R间隔<5.0s, 且出现在夜间;临床证实无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不大;无头晕、黑蒙、晕厥等症状;则允许临床追随观察,不必急于安装永久性起搏器.

  • 86例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终止时长R-R间歇临床分析

    作者:张洪林;郑秋甫

    目的 探讨老年人阵发性房颤终止时长R-R间歇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对86例老年患者多年记录的24h Holter报告追踪调查分析.结果 86例老年心房颤动终止时发生长R-R间歇≥2.0s共1 509次,长R-R间歇为5.60s.患者记录中均无自觉症状.临床追随短1年,长15年,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结论 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终止时发生心室长R-R间歇<4.0s者,且出现在夜间;也无头晕、黑蒙、晕厥等症状,则允许临床随访观察.

  • 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一鸣;时向民;石亚君;单兆亮;卢喜烈

    目的 分析阵发及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超声心动图的改变,探讨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动态心电图筛选出持续性心房颤动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及窦性心律组患者,各60例,比较三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前后径(LAD)、室间隔厚度(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29.7±3.8)mm及阵发性心房颤动组(33.4±5.2)mm相比,持续性心房颤动组LAD明显增加[(44.1±4.7)mm,P<0.05];VST在窦性心律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持续性心房颤动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持续性心房颤动组LVEF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组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LAD及LVEF的改变与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心房颤动导致的解剖重构以及心室率不规则和频率较快是其改变的主要原因.

  • 冠状动脉造影对心房颤动患者的冠心病诊断价值

    作者:佟铭;杨桂棠;韩雅玲;刘林红;李春梅;于海波;邓捷;孙鸣宇;徐凯;陶杰

    目的用冠状动脉造影(冠造)比较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87例房颤患者包括阵发性房颤56例,持续性房颤31例,均行冠造检查,通过房颤患者冠脉狭窄的分布,评价两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1)87例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36例中,阵发性房颤20例,冠造示冠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者8例(40.0%);持续性房颤16例,冠造示不同程度冠脉狭窄者10例(62.5%).(2)冠脉造影对房颤病因冠心病的诊断价值:阵发性房颤56例中确诊为冠心病者4例(7.1%);持续性房颤31例中确诊为冠心病者16例(51.6%).结论冠造诊断价值可靠、准确;房颤患者不能单凭房颤诊断冠心病.

  • 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大时限及P波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姜凤久;冷沙沙;任向阳;于海龙;吴阳;刘明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房颤患者P波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房颤患者64例被随机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A组32例)和对照组(B组32例),慢性心力衰竭基本治疗两组相同,A组加用美托洛尔12.5~75mg/d,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分别测量Pmax和Pmin,计算出Pd(Pd=Pmax-Pmin).结果治疗前两组Pmax和P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A组的Pmax、Pd显著降低,与B组相同时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A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比较Pmax、Pd相差有显著意义(P<0.01);而B组间相差不显著(P>0.05).A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可明显降低Pmax、Pd,减少房颤发作次数.

  • 心房颤动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柳韶真;董淼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心房颤动(AF)的发生与维持中的变化从而了解其相关性.方法 对32例阵发性AF患者分别于发作时及终止后1周、26例持续性AF患者分别于发作时及发作2周时测外周静脉血浆CRP浓度,与30例同期住院体检者作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F组患者AF发作时血浆CRP浓度(阵发性AF组16.8±5.1 mg/L、持续性AF组21.1±5.9 mg/L)比正常对照组(23±11 mg/L)明显升高,P<0.01,且升高持续至AF终止后1周或持续发作2周时;在AF组中,持续性AF组CRP浓度显著高于阵发性AF组,P<0.01.结论 CRP增高反映的炎症状态可能与AF的发生与持续性密切相关.

  •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秀锦;李小鹰

    目的 调查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老年房颤患者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筛查2002年1月~2007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住院且资料完整的房颤患者病历资料,共入选老年男性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99例,年龄65~98 岁,根据病历记载的危险因素确定是否具备抗凝治疗指征,并结合并存疾病与当前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寻找影响抗凝治疗的主要因素.结果 99例房颤患者中75例(75.8%)有抗凝治疗指征,该比值随增龄而增加,表明血栓栓塞的危险随增龄而增加,但实际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仅12例(16.0%),且随增龄而降低.抗凝治疗强度基本达到指南要求,华法林平均剂量为2.25±0.57 mg/d,末次监测INR值平均为2.11±0.43.本组中72例(72.7%)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主要用药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二者联用.年龄≥75岁是血栓栓塞危险增加而抗凝治疗不足的分水岭.结论 年龄是影响抗凝治疗的主要因素,而与房颤类型以及是否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等疾病无关.因此有必要制定更加具体的针对老年房颤患者的危险分层策略,摸索合适的治疗窗,以便于指导抗凝治疗,减少出血风险,从根本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 老年人非风湿性心房颤动伴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缪东培;何述莉;吕磊;徐军

    目的 研究老年人非风湿性心房颤动(NRAF)的临床特点和NRAF伴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40例NRAF老年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头颅CT或磁共振等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 卒中组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非卒中组(69.39% vs 52.36%,P<0.05);卒中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非卒中组(22.45%vs 10.47%,P<0.05);持续性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率高于阵发性房颤者(24.82% vs 14.14%,P<0.05);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者卒中的发生率高于无斑块者(26.26% vs 10.53%,P<0.05);在119例轻度左房增大(内径31~40 mm)患者中,二尖瓣返流(MR)者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无MR者(4.76% vs 26.53%,P<0.05).结论 老年人NRAF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耱尿病合并高血压和持续性房颤,轻度左房增大伴MR的NR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较低.

  • 老年心房颤动159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丹凤;夏向南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房颤动病因、临床特点和抗凝治疗的状况. 方法选择1998年至今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年龄>65岁,有心房颤动史159例,观察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甲状腺功能的血清学检查等,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心房颤动病因复杂,多数伴有基础疾病或全身其他疾病.基础疾病依次为:冠心病71例(44.65%),高血压病37例(23.27%),老年性瓣膜病13例(8.18%).病因不明38例(23.89%).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持久性房颤比率高(73.58%).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31.06%.结论老年人心房颤动常见原因是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持久性房颤比率高.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应得到重视.

  • 老年人房颤复律后心功能变化的临床分析

    作者:汪荷;于伟;杨光

    目的通过对26例老年人心房颤动患者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SV)、射血分数(EF),探讨老年人房颤复律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测定患者房颤发作期间与复律后一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的超声指数,以评价心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复律前、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左房内径复律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改善显著(P<0.05).结论治疗老年房颤患者,早期复律并维持窦性节律,对于改善临床症状,有效地减少血液动力学障碍,预防血栓性栓塞非常重要.

  • 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8例临床分析

    作者:秦卫华;刘伟玲

    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属心血管急症,一旦出现,情况紧急,须立即处理.本文通过8例住院患者(1983~1992年),进行临床情况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住院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9~52岁,平均38.1岁.病程:0~28年,平均6.14年.其中2例为第1次发作,余均有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史.症状:心悸7例,心前区疼痛5例,大汗4例,恶心呕吐3例,胸闷气紧3例,咽部不适1例.心电图:发作时QRS波宽大畸形,多形易变,起始部粗钝.R-R间距明显不齐,2例合并窄QRS波,平均心室率170~259次/min,>200次/min 6例,入院诊断2例考虑为室性心动过速,1例为室上速伴差异性传导,1例为心房颤动合并束支传导阻滞,4例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转律后A型预激6例,B型2例.

  • 210例老年心房颤动临床观察

    作者:笪星星;吴贵霞;阮勇

    心房颤动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由于心房颤动可导致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急性脑血管意外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因此,心房颤动的治疗问题近年来倍受关注.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
  • 心房颤动高龄患者健康管理及存在问题分析

    作者:胡燕红

    目的 探讨离休干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分析房颤疾病管理中存在的间题.方法 对17例房颤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管理,建立健康管理档案、评估危险因素、实施药物控制心率和抗凝治疗、给予综合干预等措施并进行为期4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4年中,2例发生脑卒中,1例发生心肌梗死,5例频发房颤,9例心率控制达标,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医务人员要提高对抗凝治疗的认识,在房颤患者的服药跟踪及健康管理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努力.

  • 胺腆酮与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合用减少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彦平;张建军;王永欣;罗军席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心律失常常见类型之一,心室率过快可影响血流动力学造成晕厥.我们采用口服胺碘酮合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复发,疗效较好,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高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围手术期抗凝治疗1例

    作者:蔡小兵;刘亚巍

    1 临床资料患者,男,80岁,1997年1月过度劳累后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此后时有发作,休息或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能转复.2002年10月转为永久性房颤,目前使用倍他乐克25mg,2/d,控制心室率,心室率波动在60~80次/min.2002年11月1日开始华法林抗凝治疗,依INR值(目标值2~3)调整剂量.

  • 口服美托洛尔诱发心房颤动1例

    作者: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高血压病史10年,平时心电图示偶发房性期前收缩,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

10020 条记录 1/501 页 « 12345678...50050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