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晓红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 2015年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进行降纤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5例临床资料,根据降纤治疗后复查头颅CT及MRI发现梗死部位出血分为出血性转化(HT)组,非出血性转化(非HT)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34例发生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15.11%,24例发生干降纤治疗后1周内,10例发生于第8~13天;中位时间4d.因脑实质血肿死亡1例.HT组冠心病、房颤、大面积脑梗死、皮质梗死、心源性脑栓塞占比例明显高于非HT组,HT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尿酸值明显高于非HT组,均与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严重神经损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纤维蛋白原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相关性分析

    作者:马国重;崔芳;鲁向辉;石强;刘若卓;田成林;张家堂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6年7月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1例,分为溶栓后未出血(non-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non-HT)组49例、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s,HI)组8例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 hematomas,PH)组4例,分别检测3组溶栓前、溶栓后2 h及24 h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分析其与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 HI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non-HT组及HI组(P<0.05).3组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后2 h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溶栓前,溶栓后24 h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升,但仍低于溶栓前水平(P<0.05);non-HT组与HI组在2和24 h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组2和24 h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non-HT组与HI组(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24 h内降低是颅内血肿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临床观察

    作者:安海霞

    脑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在我国均列首位.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IS)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约占全部脑卒中70%,常会致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所以尽快促使受损神经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非常必要.我们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脑梗死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中运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芳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中运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8年5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15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后患者治疗疗效、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66.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86.77%,对照组6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中运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辅助治疗发挥治疗疗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外周血细胞黏附分子CD11c、CD18的表达 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陈辰

    目的:探索外周血细胞黏附分子CD11c、CD18的表达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中心收治的AIS患者120例(病例组),出院后随访90d,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另选取同期招募的健康体检者120例(健康对照组).对不同分组受检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和单核细胞(MNL)表面的CD11c、CD18进行测定,随后对比各组受检者各项数值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病例组MNL和PMN表面CD11c、CD18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病例组入院第1、3、7、14天各时间段PMN和MNL表面CD11c、CD18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病例组PMN表面CD11c、CD18的表达量第1~3天逐渐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第7天逐渐下降,但第14天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NL表面CD11c、CD18的表达量第1~7天逐渐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MNL和PMN表面CD11c、CD18的表达量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MRS评分与MNL和PMN表面CD18表达量呈正相关性(P<0.05);且与MNL和PMN表面CD11c表达量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MNL和PMN表面CD11c、CD18表达量与AIS预后密切相关,是AIS患者潜在的预后评估标记物.

  •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脂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斌永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随访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3%(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随访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及血脂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取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

    作者:贾蕾;王娟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CI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采取依达拉奉+氯化钠静滴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TNF-α、IL-8、NIHSS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CIS,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症状,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建锋

    目的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150例进行临床探究,治疗7d后,对患者进行头部的CT扫描,根据扫描情况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n=30)全部为静脉溶栓出现HT,B组患者(n=120)中没有出现静脉溶栓HT.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对静脉溶栓患者治疗后出现HT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溶栓后出现HT患者30例(20.00%),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SEH)有15例(10.00%),死亡有5例(3.33%),单因素分析表明溶栓前颅内CT缺血改变、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溶栓后2、24 h血压均与静脉溶栓后出现HT有关;对HT患者进行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溶栓后发生HT与溶栓前颅内CT缺血改变、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24h收缩压有关.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溶栓前表现出早期缺血改变现象,且溶栓前NIHSS评分较高,并在溶栓后的2、24h收缩压较高,这些都是导致患者溶栓后出现HT的危险因素.

  • 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作者:郝涛;李文娟

    目的 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试验组(40例).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分别给予低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TNF-α、PS、IL-1、IL-6、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刘晓伟;张建国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BV、PV、PAG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心理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杨文玉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临效果.方法: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分别为心理护理加常规护理及单纯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结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保证患者的治疗取得更好预后.

  • 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琦

    目的:研究分析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43例。对对照组的43例急性缺血性患者予以甘露醇以及阿司匹林等常规用药治疗,对观察组的4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辛伐他汀用药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对两组患者予以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0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辛伐他汀药物治疗,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马楠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认知能力,降低神经功能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作用的进展

    作者:徐杭;张喆

    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降低患者的血液粘稠度等功效,还可以治疗混合性的高脂血症,原发性的高胆固醇血症,其效果都非常明显.而且患者在服用阿托伐他汀之后,会快速吸收,可以达到降低血脂、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抑制血栓形成的效果.因此,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尤瑞克林和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作者:隋美玲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和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纳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丁苯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尤瑞克林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Barthel评分以及NIHSS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Barthel评分以及NIHSS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性(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尤瑞克林和丁苯酚联合治疗后取得良好成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神经功能缺损,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分析研究

    作者:杨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复发及死亡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自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收集其人口学信息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入院24h内测定血浆Hcy水平,根据Hcy水平分为正常Hcy组(Hcy<15μmol/L,n=835)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组(Hcy≥15μmol/L,n=365).对入组患者随访3年,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cy水平与脑卒中复发及死亡的关系.结果:经过3年随访,238例患者脑卒中复发,114例患者死亡.H Hcy组比正常Hcy组的脑卒中复发率(20.78%vs.15.12%)和死亡率(10.68%vs.5.71%)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脂血症﹑饮酒﹑吸烟﹑高尿酸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I比值﹑空腹血糖等危险因素后,HHcy组比正常Hcy组的脑卒中复发风险[风险比(HR)=1.101,95%可信区间(CI)=1.037~1.257,P=0.002]和死亡风险(HR=1.701,95%CI=1.040~2.283,P=0.000)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亚组分析表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亚组中,HHcy组的脑卒中复发风险(调整后HR=1.071,95%CI=1.037~1.106,P=0.003)和死亡风险(HR=1.860,95%CI=1.120~2.970,P=0.001)显著高于正常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小血管闭塞性脑卒中亚组中,HHcy组与正常Hcy组脑卒中复发风险(HR=0.731,95%CI=0.043~1.205,P=0.058)和死亡风险(HR=0.770,95%CI=0.290~2.340,P=0.0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y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复发及死亡的危险因素.

  • 心理护理对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作者:彭舒凤

    目的:旨在观察心理护理对于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另外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实施心理护理,观察2种护理措施对于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实施心理护理,对于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加强推广.

  • 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曹含梅;肖乾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急诊溶栓流程、心理干预、溶栓延续性护理、现代康复医学手段,如言语及肢体功能训练(ST)、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等护理干预,治疗8周.分别采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两组日常生活及活动能力,采用SF-36量表评价两组生命质量,评价时间均为入院前、入院治疗后2,4,6及8周.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下降,Barthel指数和SF-36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8周NIHSS评分指数显著下降,Barthel指数和SF-36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预后产生有利影响,且疗效明显.

  • 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方明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采取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

  • 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喆

    目的 观察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4例,按诊断结果 分为研究A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研究B组(出血性脑卒中),各37例.对两组的凝血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进行检测,同时选取37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A组与研究B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与研究B组D-D、APTT及FIB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B组D-D、FIB检测水平明显高于研究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可为急性脑卒中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638 条记录 1/82 页 « 12345678...818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