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肠癌肝转移的螺旋CT特征及临床价值

    作者:张娜

    目的:对螺旋CT在结肠癌肝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自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接收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经手术或者活检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的CT影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升结肠74例,回盲部6例,降结肠5例,乙状结肠8例,横结肠5例;原发癌的复发率为15.30%,肺转移的复发率为29.59%,肝转移的复发率为46.94%,骨软组织转移复发率为2.04%,其中肝转移和肺转移复发率较高.结论:通过螺旋CT对结肠癌肝转移进行诊断能对其大小、部位、形态,确定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侵犯范围等,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结肠癌肝转移的螺旋CT特征及临床价值

    作者:朱友朝

    目的:探究结肠癌肝转移的螺旋C T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确诊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6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螺旋C T检查,对其图像特征予以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共检查出120个肝内转移灶,其中,C T环状强化者63个,占总数的52.5%;结节状强化者共37个,占总数的30.8%;车轮征、典型牛眼征及丝瓜瓤征20例,占总数的16.7%.且环状强化外壁较为光滑,内壁相对毛糙,壁厚不均匀,平均厚度1.7m m.结论:结肠癌肝转移C T主要表现为结节状强化、环状强,且转移瘤的影像表现较为特别,可与其他病症区别开来,进而大大提升诊断精确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腹膜腔化疗及联合使用生长激素对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的影响

    作者:吴文溪;许勤;马利民;桑剑峰

    目的研究腹腔化疗及联合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 42只BALB/c小鼠以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经脾接种建立肝转移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化疗组小鼠每日腹膜腔注射5-Fu20mg/kg;联合组在化疗组基础上每日皮下注射rhGH2IU/kg;对照组仅以生理盐水分别行皮下及腹膜腔注射,疗程7天.2周后部分动物处死,观察肝转移情况,其余动物待其自然死亡以比较生存期. 结果联合组血浆总蛋白明显高于化疗组和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化疗组和联合组的肝转移发生率较低,转移瘤数目较少,肝脏重量明显较低(P<0.05),小鼠生存期延长近一倍(P<0.05).联合组肿瘤细胞周期中静止期(G0/G1期)细胞百分比高于其他两组(P<0.05).肿瘤细胞增殖指数(PI)在联合使用rhGH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腹腔化疗明显降低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延长生存期;给予rhGH可以调整细胞增殖周期,提高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 结肠癌肝转移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无水酒精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冯俊岭;闫杏玲

    目的:通过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无水酒精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近期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68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纯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肝动脉栓塞联合无水酒精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CD16+CD56+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D3+为75.21、CD4+为44.91、CD8+为19.64、CD4+/CD8+为2.71、CD16+CD56+为8.93,治疗有效率为82.3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无水酒精治疗结肠癌肝转移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治疗有效率,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 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进展

    作者:邹富年;李柏峰

    近年来,结直肠癌(CRC)发病率呈逐渐增高、年轻化趋势.每年全世界有120万新发病例.即使行根治术治疗,依然有25% ~ 40%的患者出现异时性肝转移.结肠癌肝转移(CRLM)作为治疗难点及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0%的患者在初诊时既发现有同时性肝转移.行原发灶及肝转移灶的切除是目前公认唯一可能治愈CRLM的方式.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围手术期药物使用的规范、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DT)模式的开展以及定向治疗技术等的发展,患者生存率虽有显著提高,但是,肝切除术后1年复发率仍接近50%,将近80%的CRLM患者初诊就失去了手术机会.面对庞大的CRLM群体,如何将患者个体情况、肝转移分期、术前预后评估、围手术辅助治疗、定向治疗方法等结合在一起,制定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案已成为目前研究关注的重点.本文就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肝切除术后肝再生对大鼠结肠癌肝转移灶生长的影响

    作者:徐波;蔡文松;肖焕擎;李书华;夏金堂;朱光辉;翁杰锋

    目的 探讨肝再牛进程触发大鼠结肠痛肝转移残肝内隐性转移灶进展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肝包膜下种植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7%肝切除组和70%肝切除组;采用腹膜后注射建市结肠癌腹膜后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70%肝切除组.手术后3周处死动物,测定肝内转移瘤量、再生肝重及腹膜后瘤结节重.在含有肝切除后24 h和14 d的门静脉血清培养基中进行结肠癌细胞Lovo体外培养,5.溴脱氧尿核苷(5-BrdU)DNA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手术切除明显促进70%肝切除组肝内残留癌牛长(P<0.05),对37%肝切除组肝内残留癌和结肠癌腹膜后转移瘤牛长无促进作用(P>0.05);肝切后24 h门静脉血清组5-BrdU DNA掺人率从第72小时开始增加,至第120小时呈持续增加趋势(P<0.05);肝切后14 d门静脉血清对结肠癌细胞生长无明显刺激作用(P>0.05).结论 结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后可诱发肝内微小残留灶的进展,并不通过血液循环全身性释放,对肝外转移瘤并不发挥作用.肝切除范围与诱发肿瘤生长有关,只有肝切除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足以刺激肿瘤生长.

  • 结肠靶向吲哚美辛前药的合成及其对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效应

    作者:彭宁福;杨立群;陈汝福;蔡祥;黎乐群;李志花;周泉波;周嘉嘉;江志鹏

    目的 合成菌群触发型结肠靶向吲哚美辛前药,评价其体内外释药特性与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效应.方法 合成吲哚美辛.直链淀粉酯(IDM-Ams),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观察其结构表征.通过体外胃肠道模拟,筛选出具有结肠靶向潜能的前药IDM-AM-3.比较原药组、前药组和对照组大鼠灌胃后不同时点外周血和门静脉血的药物浓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建立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观察IDM-AM-3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效果.结果 共合成6种不同载药量的IDM-Ams,其中IDM-AM-3在模拟胃液(4h)、小肠环境(6h)和结肠环境(36h)中的释放率分别为1.3%、9.3%和95.3%.药代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IDM-AM-3较IDM吸收明显滞后,门静脉血达峰时间[T_(max),(11.35±2.45)h]、平均滞留时间[MRT,(22.27±0.52)h]和t_(1/2)[(16.74±4.04)h]显著延长,峰血药浓度[C_(max),(9.69±2.40)mg/L]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236.7±13.1)mg·L~(-1)·h]明显降低,外周血AUC_(0-t)[(142.8±5.9)mg·L~(-1)·h]较门静脉血低(均P<0.01).抑瘤实验结果显示,与IDM比较,IDM-AM-3能显著降低结肠癌裸鼠肝转移瘤数目(P<0.05).结论 结肠靶向IDM.AM-3具有门静脉缓释特点,为结肠靶向释药系统应用于门静脉缓释治疗提供了部分实验依据.

  • 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疗效与分析

    作者:刘刚

    目的 探讨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疗效与分析.方法 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在临床治疗上我们要全面考虑,让患者以较少的经济支出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这些都要建立在患者的病情特点并采用较适宜的临床方法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整体治疗疗效提高的作用.

  • 金龙胶囊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舟

    目的 探索金龙胶囊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9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给予FOLFIRI方案化疗,14d一个周期,化疗3个周期.从第一周期化疗开始口服金龙胶囊4粒,每日3次.化疗结束后4周进行疗效评价.按2000年新修订的WHO实体瘤评价标准.结果 总有效率为53.9%,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化疗的不良反应减轻.结论 金龙胶囊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可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的化疗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 新辅助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对患者血清 VEGF、CEA、CA199、CYFRA21-1水平的影响

    作者:马景训;白玉洁;丁向飞;霍贵通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9-9(CA199)、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12月我院就诊的112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新辅助化疗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VEGF、CEA、CA199、CYFRA21-1水平变化。结果112例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CEA、CA199、CYFRA21-1水平均显著性的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能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清VEGF、CEA、CA199、CYFRA21-1水平。

  • 探讨性分析结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吴晓波

    目的 探讨性分析结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2年收治结肠癌肝转移患者9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结肠癌患者,治疗组45例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保守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手术治疗是结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方案,疗效显著,生存时间长,值得推广.

  • 异基因骨髓细胞联合淋巴细胞输注抑制结肠癌肝转移

    作者:瞿元乾;周庆;张进;徐三荣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的预防和治疗在临床以及动物实验中鲜有研究报道,结肠癌术后肿瘤负荷较小,此时建立混合型嵌合体可望取得一定疗效.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嵌合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并对其抑瘤机制进行研究.方法:BALB/c×C57BL/6杂交一代CB6F1小鼠保脾注射CT-26大肠癌细胞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环磷酰胺组、全相合脾细胞加骨髓细胞移植+环磷酰胺组(全相合移植组)、半相合脾细胞加骨髓细胞移植+环磷酰胺组(半相合移植组),每组8只.取自C57BL/6小鼠和CB6F1小鼠骨髓及脾细胞混合后行尾静脉注射,之后接受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进行非清髓性预处理,再输注供鼠淋巴细胞.观察各组小鼠生存时间、肿瘤肝转移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流式细胞仪进行嵌合体分析,ELISA方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半相合移植组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肠癌肝转移抑制率明显增高,抑瘤率明显增加,与环磷酰胺组及全相合移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半相合移植组小鼠混合细胞移植7 d后,供鼠细胞嵌合率逐渐增加;至移植后28 d,供鼠细胞基本取代受鼠细胞,嵌合率达99%以上;③半相合移植组小鼠的移植物抗肿瘤效应明显增强,但未出现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症状,且小鼠血浆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水平较其他组明显升高,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明显降低,而白细胞介素4水平无明显差异;④结果表明,小鼠经环磷酰胺非清髓处理的异基因骨髓细胞联合淋巴细胞移植后嵌合率明显增加,伴随产生了明显的移植物抗肿瘤效应,其对结肠癌肝转移具有抑制作用.血浆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变化与肿瘤生长抑制是有关联的.

  • 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构建方法的优化

    作者:王理;西年;高华;许新才;李涛;张文斌

    背景:结肠癌转移途径主要有血行转移、腹膜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等,常转移的器官是肝脏,建立一个简单、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结肠癌肝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转移机制至关重要。目的:通过切脾注射法建立结肠癌肝转移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孵育培养,通过建立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与脾脏注射并切除脾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情况,肝转移瘤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肝转移瘤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结果与结论:实验采用背侧正中线旁切口进行脾脏注射切脾法成功建立了人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成瘤率达8/8(100%)。移植瘤组织切片观察显示肿瘤为腺癌I-Ⅱ级。流式细胞术检查分析DNA倍体为异倍体。该模型为结肠癌转移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

  • 结肠癌肝转移的腔隙学研究

    作者:葛宝健;张健飞;蔡琳;隋鸿锦;付元山

    人体腔隙学是在实体器官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内腔隙的解剖特征以及和临床各学科关系的理论,人体内的腔隙暂分为空间腔隙、软组织腔隙和潜在腔隙3种.肝脏是结直肠癌发生血行转移主要的靶器官,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主要的死因.因此,从腔隙学角度对结肠癌肝转移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细化肿瘤转移分期,对于病灶的精准切除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精准医疗也对器官和组织层面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从腔隙解剖学的角度对肝内腔隙的层次划分以及结肠癌肝转移的形成过程进行详细描述,以期对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 半乳糖基壳聚糖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抑制小鼠结肠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秉;程明荣;万涛;陈厚祥;程志俭;叶桃;徐宏智;侯益明

    目的:半乳糖基壳聚糖纳米材料与5-氟尿嘧啶(5-FU)合成5-FU纳米粒,并观察其在体内抑制小鼠结肠癌的疗效.方法:将体外培养的C26细胞接种小鼠肝左叶,成瘤后,分别用0.9%氯化钠液、空纳米粒、5-FU和5-FU纳米粒行尾静脉注射,观察5-FU纳米粒的抗肿瘤效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小鼠脾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细胞)活性.结果:与0.9%氯化钠液组及纳米粒组相比,5-FU组和5-FU纳米粒组的瘤质量显著降低(P<0.01),尤其5-FU纳米粒组降低更显著(P<0.01).与其他各组比较,5-FU组小鼠,外周血IFN-γ和IL-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5-FU纳米粒组与0.9%氯化钠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FU组的脾NK细胞和CTL细胞杀伤活性较其他各组显著降低(P<0.01),5-FU纳米粒组与0.9%氯化钠液组比较未见降低(P>0.05),纳米粒组NK和CTL杀伤活性0.9%氯化钠液组增高(P<0.05).结论:5-FU纳米粒治疗结肠癌模型,具有明显抗肿瘤效应,纳米粒材料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低5-FU对机体免疫的抑制作用.

  • 结肠癌肝转移机制的研究

    作者:蒋春晖;周全博;孙隆慈;顾磊;徐庆;罗蒙;吴志勇;周鸿

    目的:研究影响结肠癌肝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脾脏注射小鼠结肠癌细胞,构建大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实验分成正常组、门静脉分支结扎组、门静脉结扎组和CCl4诱导肝硬化动物模型组,检测各组大鼠肿瘤肝转移发生率、门静脉压力(portal pressure, PP)、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水平、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水平。结果:PP的变化与肿瘤肝转移发生率不完全一致,未发现血浆ALT水平和肝脏转移肿瘤发生之间具有相关性。肝脏HGF和EGF水平与肿瘤肝转移发生率密切相关。结论:影响结肠癌肝转移发生率的因素有很多,除PP外,HGF和EGF所构成的肝脏微环境变化也起重要作用。

  • 热疗联合化疗致热射病1例的护理

    作者:石芸

    微波聚束热疗是通过物理电磁波在体内震荡引起局部组织发热导致癌细胞凋亡或坏死的方法.肿瘤全身热疗虽然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方案,但与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性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手段联合应用,可产生明显的增补和协同作用[1].热射病是指在高温或高湿的环境下,由于机体散热功能及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而发生的一组急性综合征,可出现肝、肾、肺、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2008年1月,本院肿瘤内科为1例患者行热疗联合化疗时出现热射病症状,临床较为罕见,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结肠癌肝转移靶向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琳;王伟;钱小军;姚艺伟;王刚;孙玉蓓;何义富;季楚舒;胡冰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不可切除晚期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 1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安徽省立医院经病理及影像学确诊的23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经评估均为不可切除.均经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总结评估不同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的疗效,并对比不同部位结肠癌的疗效,回顾性分析各临床因素与预后关系.结果 23例中,5例进展,13例死亡.右半结肠10例,左半结肠13例.中位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7.0个月,(95% CI:4.28-9.72),中位OS(overall survival,OS)为22个月(95% CI:18.24-25.76).单因素分析显示左半结肠较右半结肠相比PFS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45).分层分析显示KRAS野生型患者中,左半结肠较右半结肠PFS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对于晚期不可切除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两种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安全有效,总体上左半结肠预后优于右半结肠.

  • 时辰化疗在结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

    作者:段传谊;尹涛;符常波

    目的 目前,大量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证实,肿瘤患者的化疗效果受给药时间的影响.经过多年的研究,如今大部分的化疗药已经具备了部分时辰化疗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数据.自1985年Hrushesky率先运用阿霉素和DDP进行卵巢癌时辰治疗以来,恶性肿瘤时辰化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目前,国内外相关资料显示时辰化疗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中,如胃癌、肠癌、鼻咽癌、肺癌、恶性淋巴瘤、肾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并且取得了可喜效果,其主要优势是时辰化疗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化疗,且其毒副作用显著低于常规化疗,达到了减毒增效的目的,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结肠癌肝转移方面尚未见大宗文献报道.本课题研究通过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在结肠癌肝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以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两组病例肝转移灶均初始无手术切除指征,行肝动脉置化疗泵术后,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所用药物及剂量均相同.L-OHP 50 mg,第1~3天,5-FU,第1~5天.CF0.2,全身静脉给药,第1~5天.常规化疗组用药时间安排在正常上班的8am~5 pm,时辰化疗组采用法国AGUETTANT公司提供的Melodie多通道编程输液泵,以正弦曲线形式,5-FU与CF从10 pm到10 am连续12h给药,4 am达给药高峰;L-OHP则从10 am到10pm连续给药,4 pm达给药高峰.患者化疗前均行CT检查,化疗3周期后复查CT,评价化疗的毒副反应及疗效.结果 时辰化疗组总有效率为68.0%,常规辅助化疗组为29.1%,时辰化疗组近期客观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X2=7.389,P<0.01).化疗后继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时辰化疗组为44%,常规辅助化疗组为12%,差异具有显著性(X2=5.9535,P<0.05).毒副反应方面,时辰化疗组发生静脉炎、末梢神经炎明显少于常规组病人,发生率分别为4%、28%和70.8%、62.5%(P<0.05),其它毒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时辰化疗组在治疗结肠癌肝转移中较常规化疗组能显著提高疗效及手术切除率.2时辰化疗组毒副反应较常规化疗组显著减轻,耐受增强.

  • 肝动脉栓塞化疗与灌注化疗介入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军曙;欧欣荣;李学华

    分析用灌注化疗介入和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收治的80例结肠癌肝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选择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观察组选择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5.0%,观察组为85.0%,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地使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