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直肠癌肝左右叶转移瘤分期切除40例分析

    作者:刘武君;邵建富;赵志强;王铁利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腹部恶性肿瘤之一,而肝脏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器官[1].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新的认识,手术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手术后总的5年生存率可达40%[1,2].但是尽管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可以达到很好的预后,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都有机会接受手术治疗,由于原发病灶无法根治性切除,或者因为肝转移瘤广泛分布于肝脏左右叶不能保证残余肝脏功能而放弃手术治疗.由于肝脏自身代偿能力强,有学者尝试对肝转移瘤分期进行切除的报道[3,4].本文将对我中心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左右叶分布患者40例临床资料和随访进行分析和总结.

  • 腹腔镜经腹直肠癌切除术及肝转移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何秀兴;甘楚明;潘晓梅

    目的 总结1例腹腔镜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术)及肝转移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根据腹腔镜Dixon术及肝转移瘤切除手术特点结合患者临床病史,预见性地评估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物品齐全,合理的体位摆放,术中严密观察,熟练配合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术程顺利,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术前预见性对手术相关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理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 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彭诚初;杨玉丽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58倒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CT灌注进行诊断,对其参数予以分析.结果:3组患者经CT灌注成像方法检查后,病灶周围实质部分参数肝血流量(HB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分数(HAF)差异不显著,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差异不显著.与正常肝实质相比,HBF、HBV及PS差异不显著;MTT与HAF差异显著.结论: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具有诊断价值.

  • 动态对比增强MRI功能成像参数对肝细胞肝癌和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郑天年;吴磊

    目的:探究动态对比增强M R I功能成像参数对肝细胞肝癌和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肝细胞肝癌和肝转移瘤患者,共30例,术前均给予腹部动态对比增强M R I功能成像参数检查,比较患者的参数.结果:肝细胞肝癌组的DCE-MRI参数明显高于肝转移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鉴别和诊断肝细胞肝癌和肝转移瘤的过程中,运用动态对比增强MRI功能成像参数检查临床价值很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Freedom宝石能谱CT成像早期检测小肝癌及肝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宇飞;胡江;梁鲁;孙凯

    目的:探讨Freedom能谱CT成像对小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30例临床疑诊为小肝癌患者或已确诊为其他部位肿瘤,进行肝脏增强CT扫描检测转移瘤者,行能谱CT扫描并检测肿瘤病灶的CT值、碘含量及病灶检出率等数据.结果:碘基图像下原发性肝癌与转移瘤三期碘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与肝血管瘤的碘浓度在动脉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门脉期、延迟期的碘浓度三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单能量图像在病灶检出、成像质量等方面与混合能量图像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reedom能谱CT成像在小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诊断检出率较常规增强CT扫描高,对临床早期发现小肝癌及肝转移瘤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超声引导下肝转移瘤射频消融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圣;李建卫;吴松松;唐力;朱琳;吴道明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78例,共147个病灶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RFA消融效果在<3 cm的病灶中要明显优于>3 cm的病灶(P<0.05).术后1、2、3、4年和5年的总体生存率为89.6%、66.7%、33.3%、12.5%和4%.RFA对于结肠癌肝转移瘤术后的复发率及生存率有效(P<0.05).结论 RFA治疗结肠癌肝转移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导向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转移瘤

    作者:梁宇闯;李卓永;杨锦钊;林坚;李宗业;柯欣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导向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132个瘤灶)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25例(68个瘤灶,治疗组)施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和CT导向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治疗,对23例(64个瘤灶,对照组)施行单纯TACE.全部病例随访10~43个月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缩小率分别为66.2%和48.4%;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0%,80.0%,64.0%和78.3%,65.2%,47.8%;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6.0%和39.1%.两者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TACE联合CT导向PEI在肝转移瘤治疗中可相互协同,疗效优于单纯TACE.

  • 兔肝VX2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研究现状

    作者:闫庆;王朝华;李江涛;谢晓东

    VX2肿瘤细胞株是一种可移植的肿瘤细胞株,可接种到兔的肝脏、肾脏等部位,建立原位肿瘤动物模型.兔VX2肝癌模型是目前较常用的实验性动物肝癌模型,本文就兔肝VX2肿瘤模型的建立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 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诊断肝转移瘤的价值

    作者:杨丽;时高峰;许茜;李如迅;杜煜;王亚宁;李月考;刘辉;彰俊杰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评价其诊断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30例肝转移瘤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统计各期检出率,观察各期病灶的CT表现.结果: 30例患者共发现病灶218个,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48/218(67.9%)、142/218(65.1%)、212/218(97.3%).结论: 双期螺旋CT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肝转移瘤的检出和显示其特征,反映病灶的血供,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乙状结肠腺癌多发肝转移瘤钙化一例

    作者:周志强;贺文俊

    患者女,65岁,因全身乏力伴左下腹疼痛半个月入院.病后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进行性消瘦,无腹泻便秘.体检一般情况尚可,腹平软,左下腹可触及一6 cm×5 cm大小的包块,边界欠清,质硬,活动度差,有明显压痛.肝功能HBsAg(-),AFP(-).X线胸片未见异常.超声示:(1)左下腹见7.2 cm×5.4 cm大小的混合回声包块,来源于肠管(图1).(2)肝脏多发低、强回声占位(图2).CT示:(1)平扫肝内可见多个类圆形混杂密度灶,边界欠清,其实质CT值32~37 HU,其内可见大量斑点状高密度钙化影(图3);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可见明显环状强化(CT值75~80 HU),实质轻度强化(CT值35~40 HU),门静脉期肿块呈持续环状强化(CT值85~98 HU),肿块实质仍然呈低密度(CT值41~57HU)(图4).

  • 氩氦刀冷冻消融挽救治疗肝脏转移瘤46例

    作者:张炜浩;李保国;司同国;于海鹏;郭志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挽救治疗肝脏转移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46例接受氩氦刀冷冻挽救治疗的肝脏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肿瘤大长径为1.8-13.0 cm,平均5.32 cm±2.5 cm.随访评估近期临床受益率、1年生存率、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术后1、3、6 mo患者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2.60%、75.56%、69.77%,1年患者生存率为76.08%,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01).并发症轻微,未见冷休克、肝破裂出血、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脏转移瘤安全有效,创伤小,近期临床疗效确切,可作为失去手术机会肝转移瘤患者的一种重要挽救治疗手段.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艳英;刘悦;张在人

    肝转移瘤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至关重要.由于双期扫描在病变定性方面的不足,一种新的CT灌注技术应运而生,他是在同层动态CT及图像处理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逐渐被中外学者关注,目前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本文综述其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及在肝转移瘤中的应用和成果.

  • 血管抑素基因联合氟尿嘧啶腹腔化疗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实验

    作者:杜卫东;袁祖荣;沈达明;乔伟伟;黄春锦;唐健雄;程爱群;张赣生;王一倩;于晓峰;竺越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基因联合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对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作用.方法:RT-PCR克隆血管抑素基因,建立重组腺病毒载体.建立人结肠癌LoVo肝转移种植的模型,给予血管抑素基因联合氟尿嘧啶腹腔化疗.观察其对大肠癌细胞肝转移的影响.结果:血管抑素基因联合氟尿嘧啶腹腔化疗治疗组肝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肝转移瘤数少于其他各组(P<0.05),荷瘤生存时间长,治疗组肿瘤组织中血管抑素基因表达为阳性,MVD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结论:血管抑素的基因治疗与传统的腹腔化疗联合应用,对预防裸鼠人LoVo结肠癌细胞肝转移有一定的作用.

  • 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转移癌的近期疗效

    作者:郑加贺;畅智慧;刘兆玉;卢再鸣;郭启勇

    目的:分析应用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治疗肝转移癌的近期疗效.方法:24例肝转移癌患者共32个病灶,因不宜或不同意外科手术切除而行粒子植入治疗,病灶直径4.5-12.8 cm,平均7.8 cm.术后复查随访统计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以及副反应等情况.结果:32个病灶中肿瘤完全缓解(CR)7个,部分缓解(PR)16个,无缓解(NR)5个,肿瘤进展(PD)4个;有效率CR+PR为7 1.9%.术后随访时间为7-22 mo,平均16 mo,局部控制率为65.6%,总生存率为70.1%,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手术禁忌或不接受手术的肝转移癌患者,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 肝动脉多普勒血流灌注指数在肝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彩霞

    目的 探讨肝动脉多普勒血流灌注指数在肝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测量患者的DPI,对比肝脏转移组、未转移组及对照组的差异,并随访各组的DPI测值.结果 肝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对照组的DPI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PI≥0.35作为发生肝转移的诊断标准,其准确率为90.57%,灵敏度81.82%,特异度92.86%,阳性预测值0.75%,阴性预测值95.12%,假阳性率0.25%,假阴性率4.88%.有1例测量DPI>0.35后3个月肝内检出转移灶.2例单发的转移灶进行局部介入治疗,半年后复查DPI<0.35.结论 DPI可作为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的预测指标、肝内转移灶治疗的预后及疗效随访指标.

  • 多学科协作治疗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一例

    作者:鞠海星;朱玉萍;朱利明;刘鲁迎;杜义安;张凌男;吴伟;丁国军;朱远;应杰儿;李德川

    一、病史简介
      患者女性,69岁。2011年3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伴排便次数增多症状,每日3~5次,时有里急后重,无黏液便,无腹痛、腹胀、腹泻。2011年6月症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肛门指诊发现直肠肿块。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发现。直肠指检,发现距肛缘7 cm处可触及肿块下缘,质硬,活动度欠佳,退出可见指套染血。相关辅助检查:癌胚抗原为18.12 ng/ml,血常规、生化等检查无明显异常。肠镜检查:距肛缘8 cm处有一肿块,环绕肠腔全周,肠腔狭窄。取病理回报:中分化腺癌。K-ras基因检测为突变型。盆腔MRI检查:示直肠中下段肿瘤,有一骶前转移结节,肠周可见数枚肿大淋巴结。上腹部CT检查:右肝转移瘤。胸部CT检查无明显异常。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持积极态度,但经济条件一般。

  • 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姚阳端

    目的:观察并探讨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转移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共进行154次介入治疗,平均3.08次/人。经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54%。全部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8个月,乳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较长,其次为消化道来源,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短,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肝内转移瘤数目、肝内转移瘤血供情况、介入治疗后是否全身化疗、介入治疗前是否有其他转移病灶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是独立预后因素,对患者生存期有影响。结论: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转移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安全性高,其中肝内转移瘤数目、肝内转移瘤血供情况、介入治疗后是否全身化疗、介入治疗前是否有其他转移病灶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在治疗前应给予充分评估。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转移瘤——附10例报告

    作者:赵卫生;姜炜;丛征;戴海龙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肝转移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 1997/09~2000/04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10例肝转移瘤(1~5个转移灶).肿瘤的临床靶体积(CTV)为0.6cm3~232cm3(平均41.9cm3),计划靶体积(PTV)周边剂量为每次照射3.96~7.0Gy(平均5.26Gy),PTV中心剂量为每次照射6.3~10.88Gy(平均7.89Gy),每天一次,每周5次,共5~8次. 结果病人一般状况的计分标准(KPS):术前20~90分(54±25.9分),术后30~100分(74±23.9分).实体瘤疗效标准: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4例;无变化(NC):3例;进展(PD):1例. 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10例肝转移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的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

    作者:黄亮;刘继红;元云飞;李斌奎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3月至2005年4月我院治疗的32例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肝转移瘤情况、有无其它他部位转移、治疗方案及生存期等.根据随访结果计算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32例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3.6%、30.2%和9.0%.其中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19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而非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13例,中位生存时间仅为8个月(P <0.05);单纯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而肝脏转移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腹腔、肺部、淋巴结、骨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10个月(P <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病理类型、治疗方案、肝内转移灶数目和部位、有无合并它处转移、肝转移后的全身化疗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合并它处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单纯肝转移后通过积极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 结直肠癌肝转移灶首次切除和复发后第二次切除对比的Meta分析

    作者:姜慧员;梁小波;侯生槐;胡学忠;李超亿;马俊杰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肝转移灶首次切除和复发后第二次切除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1992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发表的有关结直肠癌肝转移灶首次切除和复发后第二次切除对比的研究,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质量评分,提取临床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22篇文献共计3750病例入选本次Meta分析.较之首次切除,复发后第二次切除手术时间增加平均39 min(P<0.00001,95% CI=-65.21~-23.13);术中输血量增加1.1 U(P<0.00001,95% CI=-1.75~-0.79).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失血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及具体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疗效1年、3年、5年生存率、无瘤生存期及复发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结直肠肝转移灶首次切除比较,复发后第二次切除具有其相似的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复发后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案,但是为了获得更有效的远期疗效,应进一步考虑综合治疗.

231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