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1-3个月
1.文稿 应具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述记准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用字规范,必要时应作统计学处理。提倡多附图像清晰的插图,数量不限。论著性文章4000字左右(一般不超过5000字),并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含英文文题、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全部作者姓名)。综述、讲座5000字左右。论著摘要、经验交流、病理报告等一般不超过2000字。专家多媒体讲座为30min,手术或实验操作演示视频时间15min左右。当文稿的主题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实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标准文件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2.文题 力求简明扼要、醒目,突出主题。中文文题不超过20个汉字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尽量不使用缩略语。英文文题不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3.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依次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做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作者单位按照邮政编码、所在省市县、单位全称、具体科室的顺序列于文题页左下方,通信作者姓名及Email列于作者单位下方。
4.摘要 论著性文章需附中、英文摘要,各为400字(词)左右。摘要必须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列出主要数据)、结论(Conclusions)四部分,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文中所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每个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其后加列国名;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第一作者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
5.关键词 论著须分别在中、英文摘要后标引2~5个中、英文关键词。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的词,可按下列方法处理:(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 用习用的自由词并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表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关键词之间用“;”分隔,每个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大写。
6.内文序号 正文按“前言、资料(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的顺序书写,各级标题按照:一、/(一)/1. …的形式编排序号。
7.数字 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采用国际通用的三位分节法,节与节之间空1/4个汉字空,如:“86,889”应写成“86 889”。但序数词、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6%~9%不能写成6~9%,(60.8±0.6)%不能写成60.8±0.6%。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6cm×8cm×9cm,不应写成6×8×9cm3。
8.研究设计 须交代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实施方法。如调查设计须说明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实验设计须说明具体的设计类型,如属于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或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说明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随机方法和盲法、受试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主要转归指标和次要转归指标等。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等4个基本原则作简要说明,尤其应交代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9.统计学方法 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统计学符号按 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大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0.医学名词和药物名称 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尚未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所编《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11.缩略语 摘要中尽量不用,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正文中出现5次以上时才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列出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
12.计量单位 执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一书。首次出现不常用法定计量单位时在括号内注明与旧制单位的换算关系。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母,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字。
13.插图 插图是电子版出版物文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杂志的特色,配置适当的插图可形象、生动地对正文内容进行说明、解释及补充,使读者一目了然。文稿中常用的插图有线条图、照片图、彩色图、水墨图等。每3张插图单独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张插图均应有必要的图题及说明性文字置于图的下方,并在注释中标明图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图中箭头标注或缩写应有文字说明。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以5:7为宜。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特殊染色方法和高、中、低倍数。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并在背面标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图中需标注的符号 (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说明文字不超过50字,所有的图在文中相应部分应提及。图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电子版图片建议采用*. jpg格式,彩色照片分辨率最小值为350ppi(像素/英寸),黑白照片图为300ppi,线条图不低于800ppi,图像尺寸大小为5×7in(127mm×178mm)。
14.表格 表格应出现于相应正文段落之后,表应按统计学的制表原则设计,三线横表力求结构简洁,数据单位明确。横、纵标目间应有逻上的主谓语关系,主语一般在表的左侧,谓语一般在表的右侧。
15.动态图像 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文中应标记为“动态图*”。视频资料要求图像清晰稳定,剪接顺畅,保持可能获得的最高清晰度模式,视频文件采用AVI格式或MPEG格式,时长10~40 min,请配上字幕或解说。每个文件名均应与文中的名称相符,如“动态图*”。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效果要相匹配,声音与画面要同步,格式为WAV或MP3。
16.参考文献 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于右上角标出。每条文题后加文献类型标识:期刊[J]、图书[M]、学位论文[D]、汇编[G]、报纸[N]、报告[R]、专利[P]、标准[S]、数据库[DB]、磁带[MT]、光盘[CD]、网络[OL]。不要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外文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 (用阿拉伯数字标出) 排列于文末。电子文献分别用载体标志代码如CD(光盘 CD-ROM)、OL(联机网络) 在被引刊名前用方括号注明。
具体格式如下:
[1] 王锡山. 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时机的选择[J/CD].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杂志:电子版, 2009, 3(1):55-58.
[2] Chen YG, Liu Z, Wang XS. Proposal of a new staging system for stage IV colorectal cancer and role of radical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a single center analysis[J]. Clinical Colorectal Cancer, 2011,32(9):47-55.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发文量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官网网址:http://zhjzcjbdzzz.yiigle.com/
是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目前是我国唯一的结直肠疾病专业学术期刊
是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投稿要求可以进期刊的官网http://zhjzcjbdzzz.yiigle.com/进行查看投稿详情,也可以请咨询专业我们的老师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目的 对直肠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2005年3月至2009年8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普外科接受直肠前切除的338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直肠全系膜切除,评估相关因素与吻合口漏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9.2%.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法发现年龄(OR:3.380,95%CI:1.346~8.489)、BMI(OR:11.828,95%CI:4.123~33.858)、肿瘤位置(OR:6.304,95%CI:162~18.382)、肠梗阻(OR:6.675,95%CI:2.164~20.594)是影响吻合口漏的独立因素.结论 直肠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与患者的性别、年龄、BMI指数、肿瘤位置、肠梗阻等因素相关.对于男性、高龄、肥胖、低位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等危险因素的患者而言,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风险将增高.
目的 研究MLH1和PMS2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内7家医院的结直肠癌数据平台的患者205071人次,其中26280例免疫组化信息和病例信息满足研究标准.分析MLH1和PMS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期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MLH1缺失率4%,PMS2缺失率3.25%.两种蛋白表达缺失的患者男女比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发病年龄均小于正常表达组患者(均P<0.0001).其第二原发癌的发病率也高于正常表达组(均P<0.0001).MLH1和PMS2蛋白表达缺失的患者肿瘤大径大于正常表达组(均P<0.0001),清扫淋巴结总数目也高于正常表达组(均P<0.0001).此外,与正常组相比,MLH1表达缺失组呈现明显家族聚集倾向(P=0.001).而在部位上,肿瘤部位发生在右半结肠的患者数据显示,MLH1和PMS2蛋白缺失的发生率高于蛋白表达正常组.肿瘤分期方面,MLH1和PMS2蛋白的T分期在表达缺失组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M分期中,PMS2蛋白缺失患者的远处转移率低于正常组患者(P=0.0008).结论 MLH1与PMS2表达缺失的患者发病年龄更早,肿瘤体积大,右半结肠比例相对较高,第二原发癌的发生率更高,伴有更高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且与病理分期存在密切关联.
目的 将一种新型开环肛门镜,应用于组织选择性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TST)中,并评估此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Ⅲ、Ⅳ度脱垂性痔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开环肛门镜进行经肛吻合器手术.观察手术操作及完成情况、切除组织量、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肛门坠胀感、有无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止手术或中途变更手术方案.术中操作顺利,无器械异常、脱钉、不能击发等情况.术中出血少,未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平均手术耗时(21.3±5.5)分钟,平均切除组织量(11.6±1.9)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8±1.7)天.术后随访6个月,全组患者均未出现肛管直肠的临床狭窄及潜在的亚临床相对狭窄.结论 将开环肛门镜应用于TST中,可以实现选择性切除足够的脱垂黏膜,同时保存部分正常的直肠壁,可从技术源头上避免直肠狭窄、直肠阴道瘘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同时术后疼痛、肛门坠胀感、排便感觉障碍等症状也相对较轻,可视为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目的 通过对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NOSES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行NOSES手术的结直肠肿瘤患者203例,收集资料包括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后病理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58.7±11.9)岁,平均BMI指数为(22.6±3.0)kg/m2,肿瘤位于直肠者占70.8%.术后病理资料显示,中分化腺癌者占69.4%,平均检出淋巴结(12.9±5.1)枚,平均肿瘤大直径为(3.6±1.4)cm,TNM分期I~IV期患者分别占23.2%,41.4%,24.1% 和3.4%.手术资料显示平均手术时间为(198.9±55.2)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3.7±54.2)mL;经直肠取标本者占87.2%,经阴道取标本者占12.8%;平均术后排气时间为(44.5±20.5)小时,平均进食时间为(63.8±15.5)小时.患者术后平均住院(12.3±4.1)天,11.9% 的患者出现了术后并发症,住院期间二次手术者仅2例.随访资料显示术后肛门功能障碍者仅占2.2%,无阴道功能障碍者.结论 NOSES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但仍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肛周坏死性筋膜炎中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十堰市太和医院2010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辅助应用改良VSD,对照组应用常规外科清创换药治疗,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两组均未发生肛门失禁及肛门狭窄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清创换药次数(t=24.587,P=0.000),平均愈合时间(t=7.841,P=0.000),住院时间(t=-4.797,P=0.000)及费用(t=57.753,P=0.00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t=9.115,P=0.000),7天(t=7.174,P=0.000),14天(t=-3.415,P=0.002)VAS疼痛评分及术后第3天(t=2.036,P=0.046),7天(t=2.208,P=0.031),14天(t=-4.415,P=0.000)Fournier′s坏疽严重程度指数(FGS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脓肿复发率(χ2=0.472,P=0.642)及肛瘘形成率(χ2=1.041,P=0.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清创术后辅助应用改良VSD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国内结肠造口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对老年乙状结肠癌、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老年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患者进行一期切除肿瘤并肠造口,二期对肠造口行闭合术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4月.制定纳入以及排除标准,查找相关文献,评价偏倚风险,终提取纳入的文献的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项研究共有13篇文献,926例患者进行一期肿瘤切除并肠造口,二期对肠造口行闭合术入选,通过Meta分析结果显示,回肠袢式造口组一期术后排气时间(MD=-1.87,95%CI:-2.20~-1.54,P<0.001)、一期术后禁食时间(MD=-2.11,95%CI:-2.28~-1.94,P<0.001)、一期术后住院时间(MD=-0.53,95%CI:-0.97~-0.10,P=0.02)、一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55,95%CI:0.32~0.97,P=0.04)、二期手术时间(MD=-1.04,95%CI:-1.22~-0.86;P<0.001)、二期术后排气时间(MD=-1.67,95%CI:-1.89~-1.45;P<0.001)、二期术后禁食时间(MD=-1.67,95%CI:-1.90~-1.44;P<0.001)、二期术后住院时间(MD=-2.19,95%CI:-2.58~-1.79;P<0.001)、二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19,95%CI:0.11~0.33;P<0.001)与结肠造口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期手术时间(MD=0.04,95%CI:-0.03~0.11;P=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回肠袢式造口组在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二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几个方面要优于结肠造口组.
目的 探索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是否可降低患结肠直肠腺瘤的风险.方法 从PubMed、Elsevier-ScienceDirect、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检索建库以来至2017年7月所有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患结直肠腺瘤风险相关性的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入选.结果 共计纳入9项研究,其中实验组4256例,对照组17206例,结果显示,服用二甲双胍者较未服用二甲双胍者患结直肠腺瘤风险降低(OR=0.83,95%CI:0.72~0.95;P=0.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甲双胍的使用可能与结肠直肠腺瘤的风险降低有关.
目的 研究与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选取T1期直肠癌病例,分析相关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指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生存的关系.结果 共计251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连续性T1期直肠癌病例,淋巴结转移率11.2%(28/251).3年、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8.6%、96.8% 和94.9%.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3年、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5.6% 和90.9%;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3年、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9%、96.9% 和95.4%,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P=0.05)、腺瘤背景(P<0.01)、组织学分化(P<0.01)、筛状结构(P=0.03)、低分化肿瘤细胞簇(PDC)(P=0.02)、肿瘤出芽(TB)(P=0.01)、淋巴管血管侵犯(LVI)(P<0.01)、黏膜下静脉侵犯(VI)(P<0.01)、浸润深部腺体类型(P=0.04)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2)、腺瘤背景(P<0.01)、组织学分化(P=0.04)、黏膜下静脉侵犯(P=0.02)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处的腺体为开放型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4).腺体的开放型还显示与肿瘤大体平坦型(P=0.03)、无腺瘤背景(P=0.03)、黏膜肌完全消失(P=0.05)、高级别肿瘤出芽(P<0.001)和肿瘤内坏死(P<0.001)有关.结论 本项研究验证了多种已知的组织学特征与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并且提出了筛状结构、腺体为开放型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已经成为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重要术式.在降低局部复发率的同时,ELAPE手术由于切除更多肿瘤周围组织,有可能增加泌尿生殖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笔者认为,在ELAPE手术的会阴操作过程中,对盆丛、阴部神经和神经血管束的保护是可行的,有助于保留术后的泌尿功能和性功能.在术前MRI分期的指导下,结合肿瘤的垂直浸润深度和环周生长情况,提出的个体化ELAPE技术,有助于在保证肿瘤根治性前提下,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和保护会阴部神经.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作为我国肿瘤登记数据和统计结果的汇总,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研究及防控工作,为我国癌症的防治和研究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而结直肠癌作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尤其是近20年,结直肠癌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下降,但在我国却表现为升高趋势,这一增长变化值得我们关注并进行深入地分析.因此笔者结合年报的数据,分析我国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并针对在疾病管控中制定的策略及采取的措施,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结直肠癌防诊治的新方向.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直肠癌标准术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和TME手术的普及,盆腔植物神经保护(PANP)的理念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根据作者经验和结合国内外文献,介绍保留PANP相关的新认识和技术进展.笔者认为,在开展直肠癌TME手术时,有六个部位容易发生盆腔植物神经损伤,需要识别和保护: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的肠系膜下丛,上腹下神经丛及腹下神经的近端,盆丛前丛的近端,盆丛后丛的主干,盆丛后丛的终末支,盆腔内脏神经以及血管神经束(NVB).要完整保留PANP,需要熟悉盆腔筋膜解剖层次和神经走行在层次部位,在直肠固有筋膜和腹下神经输尿管前筋膜之间分离,可以完好地保留腹盆腔自主神经系统,以筋膜层膜为导向,进行筋膜之间分离,以神经为导向,实现精准直肠癌手术,对于提高手术质量,保护器官功能至关重要.
维持治疗是指一线诱导治疗后获益的患者,为取得生存获益的同时尽可能保证生活质量,停用某些毒性明显的药物,而保留低强度、低毒性药物的一种治疗模式.多项研究表明,经一线诱导治疗后获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维持治疗可延长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但尚无充分证据证明维持治疗能延长总生存期(OS).维持治疗采取何种方案优,具备哪些特征的人群能从维持治疗中取得更大的生存获益,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晚期结直肠癌维持治疗现状及对生存获益人群的探索做一综述.
吻合口漏是结直肠术后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预防性回肠及结肠襻式造口被用来应对结直肠术后吻合口漏.每种造口方式都有其优缺点,这篇综述结合当下新研究结果来探究是否其中一种方式优于另一种.同时对当下预防吻合口漏的策略进行了汇总,主要有经肛肠减压术、盲肠置管造口术、经肛肠腔减压术、管腔内旁路技术、无需回纳预防性造瘘术、带蒂大网膜包裹吻合口术,临床实践中选择何种方式预防吻合口漏需要综合各种情况决定.
目的 对肠造瘘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积极心理干预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资料2016年1月初到2017年12月进行治疗的肠造瘘患者,共计140例.将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心理护理.结果 调查数据显示积极心理干预的肠造瘘患者中睡眠各个因子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主要表现在入睡时间(t=-14.107,P=0.000)、催眠药物(t=-6.115,P=0.000)、日间功能障碍(t=-8.317,P=0.000)等方面.结论 通过积极心理学干预对肠造瘘患者睡眠质量有所改善.
目的 总结和分析心理护理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6年12月177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普遍有心理问题,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结论 有针对性的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减少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增强抗肿瘤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术中压力性溃疡发生发展的特点,指导术中压力性溃疡护理,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压力性溃疡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方法 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术中发生压力性溃疡的35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术中压力性溃疡发生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结果 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压力性溃疡发生率为1.44%,患者年龄≥60岁相比<60岁更易发生术中压力性溃疡(χ2=26.617,P<0.001),压力性溃疡部位常见于骶尾部,以1期患者为主.患者手术时间≥4小时相比<4小时发生手术压力性溃疡的风险明显更高(χ2=76.45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时长和年龄是压力性溃疡发生的明确危险因素,如能缩短手术时长,注意调整高龄患者术前的营养状态可减少压力性溃疡的发生.
结肠肝样腺癌(HAC)是一种临床少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本文报道一例男性患者因甲胎蛋白升高就诊终诊断为结肠肝样腺癌的病例.并结合本例HAC诊疗过程,对HAC的发病特点、诊疗方案以及预后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贝伐单抗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常用于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一线治疗;治疗期间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偶有报道.本次报道的病例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1例直肠癌术后治疗期间贝伐单抗相关迟发型吻合口漏,并进行文献回顾.
卵巢转移是女性大肠癌转移的一种特殊形式,发生卵巢转移的患者预后不良.大肠癌卵巢转移的治疗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本病例是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对乙状结肠癌卵巢转移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较成功的案例.患者是乙状结肠癌术后11个月发现卵巢转移,通过MDT讨论给予全身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后适时恰当地给予手术治疗,术后给予维持治疗;疾病进展后通过病灶活检完善基因检测,及时更换化疗方案和靶向药物.至后一次随访,患者生存时间达51个月.本文就此例患者诊疗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肺癌患者发生结肠转移非常罕见,患者一般无典型症状,晚期可出现腹痛、消化道出血、梗阻、穿孔等症状,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短期预后差.本中心报道一位63岁男性患者,以"间断咳嗽和右下腹隐痛"就诊,诊断肺鳞状细胞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结肠寡转移,经过PD-1免疫治疗,症状改善明显,目前仍在治疗和随访中.
向死而生是每个个体必经的生命轨迹,对于死亡话题,我们不应避而不谈,更不能轻易否认.恰恰相反,我们应做到的是,科学地认识、理解与接纳,这也是我们珍爱生命、接受过去、把握现在、拥抱未来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障.
目前新辅助治疗对于转移性肠癌的治疗优势仍有争议.本例为初始可切除肝肺转移的肠癌患者实施了术前新辅助治疗,现将治疗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与大家分享.
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综合治疗策略需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团队讨论制定.本例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在多线全身治疗均失败的情况下,通过多学科讨论,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准确判断,制定了局部治疗策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局部治疗明显获益,无瘤状态长达21个月.这个病例提示我们,多学科模式的讨论对于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个体化决策制定至关重要.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是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具有创伤小、良好的操作性及可行性等优势,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式,已逐渐应用于胃、结直肠肿瘤患者.然而,在胰腺手术,特别是具挑战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方面目前仍是一个空白.本手术为NOSES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拓宽了NOSES的适用范围,为胰腺微创手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3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阵发性腹痛为主要症状,其次为恶心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腹部包块、便血/果酱样便等.辅助检查腹部CT确诊39例,成人肠套叠2例保守治疗成功复位,1例放弃治疗出院,40例行手术治疗.小肠套叠28例,其中良性病变18例,依次为小肠腺瘤、脂肪瘤、粘连、异物等;恶性病变10例,分别为间质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腺癌和肉瘤.回盲部及结肠套叠83% 为恶性肿瘤,均为腺癌.4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这本期刊的效率很高,我投了一篇文章,投稿到录用历时一个月的时间,编辑和审稿专家指出了很多的问题,都很中肯,给我指引了方向,很感谢。
已经在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中了三篇文章了,我觉的中稿率还是很高的,只要文章有创新性,可以参照专家指出的问题认真修改,一般都能被收录,编辑和审稿专家都很专业,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从投稿中学习到了很多,大家可以投稿试试。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
编辑态度很好,工作十分负责,每篇文章都会校稿好几次,很多细节问题都会进行标注,外审专家也很有专业,提出的问题都很中肯,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文章的修改,推荐大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