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作者:王淑英

    目的通过初步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复习近5年国内报道的32例并结合我院收治的2例EG,对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加以分析.结果EG发病高峰为30~40岁,男性多于女性;EG误诊率94.2%~100%;确诊时间2周~13年不等;既往过敏史高达54.8%;发病前多有诱发因素,临床症状多样化、缺乏特异性.误诊可能与临床医师对本病缺乏认识;问诊、检查不详细;过分依赖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化验结果的分析不认真等有关.结论EG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故凡出现不能解释的胃肠道症状,尤其个人或家族中有过敏性疾患史者或进食某类食物、摄入某些药物后出现或加重胃肠道症状及体征、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内镜检查多点活检病理检查有助诊断.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7例的诊疗体会

    作者:王琼芬;黄丽

    为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现将2年来收治的7例EG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与半夏泻心汤类方方证相关性分析

    作者:石伟超;赵国平

    半夏泻心汤类方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之间不仅临床症状极为相似,而且两者之间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也有很多相同之处.符合中医辨证中的方证相符原则,本文经过二者闻相关性深入分析与比较,期望能为半夏泻心汤类方的临床应用及其实验研究(如模型平台的建立)提供明确的指导.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廖国建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EG)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对EG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E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资料显示,首诊误诊率高达92.3%,有既往过敏史占65.3%,过敏诱因者占26.9%;腹痛23例,占88.5%;6例患者腹水,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激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EG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影像无明显特异性,实验室及病理结果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作为诊断的关键,早期激素治疗有效且预后良好。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6例分析

    作者:王爱英;林三仁

    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其胃肠双重造影、超声及内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6例患者中,男2例,女4例,年龄33~66岁,平均47岁.临床表现腹痛5例,腹泻3例,恶心4例,呕吐3例.6例全部进行了胃镜和小肠造影检查,4例进行结肠镜检查,2例进行胃超声检查.结果:本组病理证实病变累及食道1例,胃部5例,十二指肠4例,小肠3例,结肠2例.结论:胃肠道双重造影和内镜检查时,胃肠道粘膜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关键.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作者:杨雪春;黄斌

    患者男,37岁。主因“腹泻、腹痛6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日排便7~8次,水样便,未见明显脓血,伴有轻微腹痛,恶心及呕吐,无呕血,无发热,无咳嗽及咳痰,无胸憋及气喘,无心悸及胸闷,无夜间睡眠憋醒史,小便正常,夜尿无增多。四肢无浮肿及活动受限,食欲差,发病以来体重减轻近10 kg,曾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抗炎、补液等治疗,腹泻持续存在。近2个月来,腹泻次数较前增多,10余次/d,遂转入我院内科。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结核、肝炎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98次/min,血压90/60 mm Hg。贫血貌,体型消瘦,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提示:WBC 19.8×109/L,HGB 99 g/L,PLT 225×109/L,嗜酸粒细胞0.53。血沉104 mm/1 h。生化全项提示:白蛋白30.2 g/L,乳酸脱氢酶281 U/L,α-羟丁酸脱氢酶192 U/L,钾离子3.2 mmol/L,C-反应蛋白40.98 mg/L。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未见异常。巨细胞病毒抗体IgG(+),巨细胞病毒抗体IgM (-),肿瘤标记物AFP、CA19-9、CA50、CA724、CA242均未见异常。结核杆菌抗体(-)。大便常规提示:WBC 4个/HP,RBC 4个/HP,便潜血(+),便找阿米巴滋养体未见,连续3次便培养无真菌、沙门菌、志贺菌生长。胸部正侧位片未见异常。心电图、腹部彩超未见异常。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结肠镜示(图1,2):回肠黏膜充血,颜色变浅,绒毛存在,全大肠黏膜充血、水肿、肥厚,有密集圆形半圆形结节状隆起伴有部分肠黏膜糜烂,分别于回肠末端、结肠多肠段取检。病理示(图3,4):黏膜慢性炎,伴有嗜酸粒细胞浸润。依据胃肠镜检查结果及病理报告并结合临床表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贫血,体重下降,消瘦等临床症状。初步诊断: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按其病变部位及浸润程度分为弥漫型,黏膜型[1]。治疗上给予地塞米松10 mg入壶qd、盐酸西替利嗪10 mg口服qd联合治疗2周,并配合营养支持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经治疗,患者腹痛消失,
      腹泻明显好转,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均恢复正常,患者拒绝再次行内镜检查。出院后改口服醋酸泼尼松龙片20 mg qd,每10 d减5 mg至停药,并嘱其门诊复诊。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24例

    作者:李静;王邦茂;张洁;姜葵;方维丽;程静;沈阳;苏帅

    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本院确诊的24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有过敏史者占37.5%,过敏诱因者占25%.腹痛(87.5%)为常见的临床表现.83.3%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为(4.59±3.69)×109/L.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以十二指肠为明显,活检可证实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腹水为渗出液,可见嗜酸粒细胞.激素治疗可在1 wk内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病情可有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过敏史对诊断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有提示作用,内镜下黏膜活检和腹水嗜酸粒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治疗优于饮食治疗,预后良好.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特点分析60例

    作者:雷汶璐;张连峰

    目的 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降低首诊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6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内镜及病理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中首诊误诊率为38.3%,分型以黏膜型(85%)为主,临床表现以腹痛(85%)为主,83.3%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75%患者骨髓嗜酸细胞增高,内镜表现无特异性,活检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腹水为渗出液,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激素治疗与非激素治疗疗效良好,激素治疗组嗜酸粒细胞下降明显.结论 EG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过敏史、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骨髓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内镜活组织检查和腹水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是诊断的关键.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治分析67例

    作者:江勇;卢向东;张颖;季英兰;张志广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误诊的原因,以提高对EG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诊治经过及误诊的原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67例EG患者多表现为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EG的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活检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46例患者(68.7%)初步诊断未考虑EG,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论:EG的临床症状和内镜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腹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尤其是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

    作者:唐海英;姜虹;王英德;赵钢;孟华

    患者,男,19岁,外周血白细胞17.14×109/L,嗜酸性粒细胞占62%,腹水中嗜酸粒细胞占90%.胃镜可见胃窦黏膜充血,病理提示嗜酸粒细胞浸润.诊断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应用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出院.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致血性腹水1例

    作者:黄颖秋;韩春丽;刘旭妍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tis,EG)是一种不明原因的罕见疾病,以周围血中嗜酸粒细胞增高及胃肠道局部或弥漫性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本文报道EG致血性腹水1例.患者,男,15岁,以恶心、呕吐、乏力、间断腹泻10d入院.化验检查显示血WBC 18.28×109/L,嗜酸粒细胞57.61%.腹水血性,蛋白46 g/L,白细胞7040×106/L,嗜酸性粒细胞68%,李凡它试验(+).彩超和CT示腹水和右半结肠管壁增厚.胃镜示重度多灶性红斑渗出性食管炎、胃炎和十二指肠炎,食管下段黏膜色泽晦暗,呈环形色素沉着和颗粒样增生.结肠镜示回肠末段、阑尾开口处及升结肠黏膜呈显著的水肿、肥厚、渗出、颗粒样增生和管腔狭窄等炎性改变.内镜活检病理示大量的嗜酸粒细胞浸润.该患者经强的松治疗症状明显缓解.

  • 以“幽门梗阻、肠梗阻、腹水”为表现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

    作者:王宁宁;李异玲;孙明军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tis,EG)是一种不明原因的罕见疾病,以周围血中嗜酸粒细胞增高、胃肠道嗜酸粒细胞浸润及胃肠道水肿增厚为特征.本文报道以“幽门梗阻、肠梗阻、腹水”为表现的EG 1例.患者男,33岁,以间断烧心、嗳气3年,腹痛、腹泻2年,腹胀1年半入院.患者2年前以幽门梗阻发病,并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嗜酸细胞性胃炎累及十二指肠.1年半前患者出现腹水、肠梗阻,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21.07×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率:70.4%,自服中药(成分不详)l mo后症状缓解.近1 mo患者再次出现腹水,化验血WBC34.50×109/L,EOS% 82.1%,腹水涂片见嗜酸性粒细胞占90%,行肠镜活检病理示嗜酸细胞浸润.给予激素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 急性腹膜炎为突出表现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

    作者:李康猷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是胃肠道以大量嗜酸粒细胞(EC)浸润为特征的一种极少见疾病[1-2],而EG突出表现为急性EC腹膜炎伴EC肝炎、并发急性肠穿孔在国内尚无报道.本研究对EG的病因、诊断难点、启示和对策、确诊条件、治疗要点、手术指征等进行讨论.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11例诊治分析

    作者:李颖欣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是一种临床极为少见的胃肠道疾病,但近年来发病有增多趋势.2002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共诊治EG 1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11例中,男5例,女6例,年龄23~56岁.病程2周~2年.其中有食物过敏史1例,药物过敏史3例.均行寄生虫、肿瘤标志物、自身抗体等检查,排除相关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以及恶心、呕吐等,其中出现腹腔积液1例.

  • 儿童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研究进展

    作者:许波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是儿科少见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弥散或局部浸润为特征.因其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现就EG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及发病机制EG在儿童时期较少见,多发于20~50岁青壮年,发病率约1/10万,男女比例约为2∶1,于1937年由Kaijser首次报道[1].目前,中外文献报道小儿病例均很少.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多项研究[2-3]结果显示,EG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占80%~95.5%、血IgE水平升高者超过50%.有报道[4-5]认为,本病和支气管哮喘有相同的遗传背景,认为EG与变应性哮喘是同一疾病在消化和呼吸两个系统的不同表现.另外,部分患者发病是因食入某些易致敏食物如牛奶、蛋类、海鲜等引起,而且超过50%的患者个人或家族中有变应性鼻炎等过敏病史.因此,目前倾向于本病可能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外源性或内源性变应原所导致的一种自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6-7],其特征为胃肠道弥散或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或不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食物过敏引起EG的机制可能为[8];食物性变应原与胃肠道接触后,在胃肠壁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淋巴细胞衍生的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进入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部位,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缓激肽等物质,引起EG的相应症状.但也有学者[9]持反对意见,认为部分患者无明确过敏史,在控制可疑食物后并不能缓解胃肠道症状;还有学者认为,EG是遗传背景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伴腹水1例

    作者:邱冰;石春林;张沛怡

    患者 女,18岁,因腹泻20d,加重伴腹水1周入院.患者20 d前进食海鲜后出现腹泻,解不成形黏液便,无脓血,7~8次/d.伴恶心,无呕吐,无腹痛,无发热.外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近1周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且腹胀,纳差明显,超声检查发现腹水.既往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病史.无化学毒物接触史.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作者:蔡召强;王爱英;吕愈敏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少见良性疾病,其病理表现为胃肠道被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可侵及消化道管壁的各层,诊断时应除外其他致嗜酸粒细胞升高的疾病.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维兰;罗和生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E)是以嗜酸粒细胞(Eos)弥漫性或节段性浸润胃肠道一个或多个部位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伴或不伴有外周血Eos升高,常累及胃和小肠,同时需除外其他可引起胃肠道Eos浸润的疾病.EGE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其中组织病理学结果是诊断的金标准.目前,EGE的治疗主要有饮食疗法、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常用、有效的药物仍是糖皮质激素,由于长期使用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目前还在探索安全有效的激素替代治疗.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11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洪;张继平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nstroenteritis,EG)发病率少,近年来由于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普遍开展,诊断发现逐渐增多,但由于认识不足,早期易误诊,现就来院收治的11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如下.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11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洪;张继平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nstroenteritis,EG)发病率少,近年来由于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普遍开展,诊断发现逐渐增多,但由于认识不足,早期易误诊,现就我院收治的11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如下.

6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