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尼卡地平与乌拉地尔在脑出血急性期对比研究

    作者:王进;单爱军;钟贤良;杜波;龙连宫;钟源波;许士海

    目的 对比尼卡地平与乌拉地尔在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急性期血压管理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ICH患者,根据初始选用降压药物不同(尼卡地平或乌拉地尔),分为尼卡地平组和乌拉地尔组.比较两组间的24 h内血压达标率、目标血压到达时间、血压变异系数、24 h内再出血率、7d内脑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和28 d病死率.不良反应指标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低血压发生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7d内CSI动态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共77例病例纳入分析,尼卡地平组42例,乌拉地尔组35例.尼卡地平组24 h内血压达标率(94±5)%,优于乌拉地尔组(86±11)%(P<0.01).尼卡地平组的目标血压到达时间(35±28) min快于乌拉地尔组(52± 37) min (P=0.02),血压变异系数小于乌拉地尔组[(11.23±2.38)和(13.16±3.15),P=0.003];24 h内再出血率和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尼卡地平组CSI恢复比乌拉地尔组更快(F=1 581.115,P<0.01).组间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乌拉地尔比较,尼卡地平在ICH急性期血压管理中具有起效快、血压控制平稳、血压达标率高等优点.此外,尼卡地平可能会更快改善ICH急性期的CSI.

  • 镇静在ICU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林慧绒;彭粤铭;谭晓梨;许士海

    自1940年Frenkner和Crafoord合作研制出第一台麻醉呼吸机至今,机械通气已成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中一种重要的支持方法.随着医学的发展,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舒适度及生存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为了减轻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痛苦,减少并发症,将镇静镇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中,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与广泛推荐,现综述如下.

  • 脑状态监测技术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彭粤铭;李亚洁

    目的:应用脑状态监测仪评价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镇静效果,达到控制镇静剂的使用,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指导护理配合的目的。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急诊ICU病房危重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连接脑状态监测仪评价镇静效果,对照组应用Ramsay评分评估镇静深度,两组分别根据监测结果调整丙泊酚用量,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不良事件和护理工作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操作前后PO2差值为(10.954±1.598)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8.289±1.184)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1,P<0.05)。观察组镇静总药量(9.58±2.472)ml,给药次数为(2.05±0.705)次,均少于对照组(12.55±3.096)ml,(2.55±0.567)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5.750,-4.229;P<0.05)。观察组操作准备时间为(57.45±4.282) min,长于对照组(12.45±3.697) min,但用于评估镇静状态、给药的时间为(22.45±4.031)min,明显少于对照组(34.45±7.26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55.177,62.320;P<0.05)。结论将脑状态监测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镇静监测,不仅可以量化监测深度,减少镇静药物的用量,还可以提高护理配合的质量。

  • 脑状态指数监测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意识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及外界刺激对脑状态指数的影响

    作者:徐明;雷燕妮;周建新

    目的 探讨脑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意识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外界刺激对CSI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21例因脑出血收住于重症加强医疗病房的患者.患者入院24 h后建立CSI监测.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中的语言或疼痛刺激体动反应(motor responses to verbal or painful stimuli in Glasgow Coma Scale,GCS-M)对患者进行评价.记录并比较外界刺激前后10 min的CSI高值.进行CSI与GCS-M间的相关分析.评估CSI监测值在判断有意识动作时的预测概率(prediction probability,PK).结果 给予患者外界刺激后CSI监测值明显升高(54±18 vs 68±20,P<0.01).CSI与GCS-M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刺激前后的CSI监测值与GCS-M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63和0.84(P均<0.01).外界刺激前后的CSI监测值在判断遵嘱运动时的PK值分别为0.86和0.98.结论对于重症脑出血患者,CSI监测值尤其是外界刺激后的监测值,能够较为准确地区分患者的意识状态,可靠地判断患者的有意识动作.

  • 比较两种麻醉深度监测手段在靶控输注咪唑安定镇静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邹亮;权翔;田首元;王丽萍;叶铁虎

    目的 前瞻性观察脑状态指数(CS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咪唑安定镇静深度监测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例成年男性志愿者,年龄22~40岁,采用血浆靶控输注的方式给予咪唑安定,从30ng/ml开始,达到效应室平衡后,继续增加靶浓度(每次增加10ng/ml),直到摇动或轻推无反应,即OAA/S1级,再逐渐降低浓度(每次降低10ng/ml),直到受试者配合,有定向力、安静.每次达到平衡后评价OAA/S分级,整个镇静过程中同时监测记录BIS、CSI.结果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BIS与CSI都进行性下降(OAA/S 1级 BSI/CSI:57.7±12.1/56.0±9.8;2级:59.8±12.9/55.7±9.9;3级:68.5±12.8/59.4±13.3;4级:79.1±9.1/69.7±12.3;5级94.4±3.7/83.4±11.9).镇静过程中BIS、CSI均与OAA/S有较好的相关性,诱导期BIS、CSI与OAA/S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0、0.51(P<0.0001);苏醒期BIS、CSI与OAA/S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0.53(P<O.0001).BIS与CSI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72(P<0.0001).结论 在靶控输注咪唑安定镇静时,BIS与CSI都适合靶控输注咪唑安定的镇静监测.

  • 脑状态指数对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指导的意义

    作者:程锦珍;周仲辉;邱雪;朱彩云;林育青

    目的 通过脑状态监测仪(cerebral state monitor,CSM)量化昏迷深度及脑功能损害程度,指导临床护理.方法 对96例临床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进行CSI监测,分析这些指标与患者的体征反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指导临床护理.结果 CSI100-0是从清醒,然后到深昏迷以及脑死亡持续刻度范围,和患者昏迷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和体征反射相对应消涨;尤其是在长时间恒定刺激下,CSI会出现变化,根据脑状态指数,量化脑功能的改变指导其相应临床护理的临床意义.结论 通过开展CSM无创动态实时检测,来量化以及数字化脑功能损伤程度,构建相关的功能损害临床标准,开展客观临床护理指导与预防减少并发症.

  • 靶控输注咪唑安定时脑状态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镇静深度监测准确性比较

    作者:邹亮;权翔;林思芳;田首元;王丽萍;叶铁虎

    目的 比较脑状态指数(CS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咪唑安定镇静深度监测方面的准确性.方法 以20例男性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浆靶控输注方式,从30 ng/ml开始,达到效应室平衡后,继续增加靶浓度(每次增加10 ng/ml),直到挤压斜方肌有反应,即镇静评分(OAA/S)1级.每次达到平衡后评价OAA/S,整个镇静过程中同时监测BIS和CSI.计算BIS、CSI预测不同OAA/S分级的预测概率(Pk),采用概率分析计算受试者出现语言反应消失(LVC)及意识消失(LOR)时的BIS05、BIS50、 BIS95和CSI05、CSI50、CSI95 .结果 在整个镇静过程中,BIS 和CSI 均与OAA/S有较好的相关性,随镇静程度加深,BIS与CSI 都呈进行性下降.用于预测LVC时,BIS和CSI的 Pk值分别为 84%和74%;用于预测LOR时,BIS和CSI的Pk 值分别为79%和68%.出现LVC时,BIS05、BIS50和BIS95分别为85.5、60.6和35.7,CSI05、CSI50和CSI95分别为82.2、65.2和30.3;出现LOR时,BIS05、BIS50和BIS95分别为79.7、47.6和15.6,CSI05、CSI50和CSI95分别为75.9、43.4和11.0.结论 在靶控输注咪唑安定镇静时,BIS与CSI都与镇静深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且都能预测LVC和LOR,但BIS的预测能力优于CSI.

  • 脑状态指数监测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卢清旺;张桂珍;黄伟;罗忠明;范福萍

    目的:探讨脑状态指数监测(CSI)用于高龄患者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效应及可行性.方法:取拟施气管内插管全麻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40例.ASA分级Ⅱ~Ⅲ级.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11例、肝肾功能不良者4例,全组无1例合并精神症状.随机分为A组(CSI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20例,A组通过调控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泵入速率维持CSI值在适当范围:40~60.B组根据患者血压、心率、血流动力学等临床体征变化来调节麻醉过程中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泵入速率,记录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室留观时间、麻醉药(异丙酚)的用量以及各时点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CSI值.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情况下,A组麻醉药(异丙酚)的用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1),麻醉过程中,与B组比较,A组的CSI值较高(P<0.05),A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室留观时间较B组明显减短(P<0.01).结论:CSI对静脉复合麻醉下老年患者的手术能维持较为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并加快老年患者麻醉恢复,提高老年患者麻醉的安全性.

  • 右美托咪定对脑瘫患儿苏醒期躁动、脑状态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作者:孙洁琼;陈为国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对脑瘫患儿苏醒期躁动、脑状态指数(CS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进行择期手术的8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研究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加以右美托咪定干预.比较两组恢复情况、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分、躁动发生率、皮质醇水平、血糖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CSI、BI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AED评分及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皮质醇及血糖水平均上升,研究组上升幅度较小(P<0.05);两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均上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CSI及BSI均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脑瘫患儿苏醒期的应激反应,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且未明显加深麻醉深度,有利于患儿平稳度过苏醒期,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 脑状态指数监测下电针刺激神庭、印堂穴对全身麻醉辅助作用的效能评估

    作者:解珂;张杰

    目的:评价神庭、印堂穴对于全身麻醉辅助作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Ⅲ级的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七氟烷维持组(A组)、七氟烷加神庭、印堂穴留针组(B组)、七氟烷加神庭、印堂穴电针刺激组(C组)各20例.3组患者均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舒芬太尼0.25μg/kg,丙泊酚1~2mg/kg依次静脉诱导,插管成功后予机械通气.B组、C组在诱导前针刺神庭、印堂穴,得气后留针.气管插管成功后予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行脑状态指数(CSI)麻醉深度监测,同时C组开始电刺激,选择2/100Hz疏密波,各持续3s,强度15mA,刺激10min后观察CSI数值,使其维持在40~50之间.比较3组患者术中七氟烷每小时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术中不良事件、苏醒期不良事件.结果:C组平均每小时七氟烷用量和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明显少于A组和B组.结论:术中电针刺激神庭、印堂穴能显著减少吸入麻醉药的用量并且加速患者的苏醒,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针药结合平衡麻醉.

  • CSI和Narcotrend指数对麻醉苏醒期患者意识恢复状态的预测价值

    作者:乐呈进

    Narcotrend指数(NTI)在临床使用较为广泛,对患者的苏醒期的意识恢复没有影响,并且不受额肌电干扰[1-2].而CSI(脑状态指数)可同时记录多个指标,如麻醉深度、额肌电、爆发抑制比等,在临床亦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3-4].本研究比较NTI和CSI指数对于苏醒期意识恢复状况的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分析2012年2月-2013年9月在本院麻醉科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4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4.3±15.0)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2.1±3.13) kg/m2,手术时间(65.4±12.8)min,麻醉苏醒时间(10.6 ±3.1)min、恢复时间(5.4±2.8) min.

  • 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或七氟醚全麻患者脑状态指数的影响

    作者:代世韬;郭曲练;徐志鹏;徐龙河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患者脑状态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的全麻患者80例,男39例,女41例,年龄25~65岁,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分为四组:丙泊酚组(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3.0~4.0 μg/ml;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组(PD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1.5~2.5 μg/ml,右美托咪定0.5μg/kg,输注5 min,再持续输注0.6 μg·kg-1·h-1;七氟醚组(S组),吸入1.5%~2.5%七氟醚;七氟醚+右美托咪定组(SD组),吸入1%~1.5%七氟醚,右美托咪定0.5 μμg/kg,输注5 min,再持续输注0.6 μg·kg-1·h-1.术中所有患者镇静指数维持在45~55.分别于麻醉前、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30、60 min测定脑状态指数(记忆加工指数、谵妄指数).结果 麻醉前四组脑状态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30、60 min时PD组记忆加工指数和谵妄指数均明显低于P组(P<0.05),SD组均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 全麻中复合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患者的脑状态指数.

  • 脑状态指数和Narcotrend指数用于预测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的比较

    作者:俞增贵;龚灿生;陈彦青

    目的 观察脑状态指数(CSI)和Narcotrend指数(NTI)在全麻苏醒期的变化,探讨两者在预测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中的效能.方法 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5例,术中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效应室靶浓度(Ce)分别为2~3 μg/ml和2~4 ng/ml,维持CSI值在40~60.记录全麻苏醒期不同意识恢复水平(对刺激无反应、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的CSI、NTI和丙泊酚Ce的变化.结果 CSI、NTI、丙泊酚Ce与苏醒期意识水平变化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92和-0.86(P<0.01).CSI、NTI及丙泊酚Ce预测患者意识恢复水平的概率(Pκ)均大于0.8(P<0.01).结论 CSI、NTI和丙泊酚Ce均能及时反映全麻苏醒期意识水平的变化.

  • 脑状态指数监测在老年患者丙泊酚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解珂;王丹丹;陶富盛

    目的 探讨脑状态指数(CSI)监测指导老年丙泊酚麻醉用药的价值.方法 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胆道支架引流术(ERBD)老年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在CSI指导下泵注丙泊酚,维持CSI指数在50-60;B组根据经验调整丙泊酚用量.记录围术期MAP、HR和CSI值,比较两组麻醉相关资料.结果 术中A组CSI值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丙泊酚用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1),A组苏醒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 用CSI监测指导丙泊酚麻醉有利于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和循环稳定,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麻醉恢复时间.

  • 针麻在膝关节镜手术七氟醚稳态吸入下对脑状态指数的影响

    作者:王忠岳;李清平;吴红利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七氟醚稳态吸入下对脑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 ,CSI)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膝关节镜手术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辅助麻醉组(A 组)和对照组(B 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七氟醚吸入诱导,气管插管后调整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为1.0MAC 并维持15min。A 组患者实施针刺辅助麻醉,穴位选择阳陵泉、足三里。针刺后接 G8605电针仪,正极接阳陵泉,负极接足三里,波形选用疏密波2/15Hz,选择电流强度8~12mA,刺激时间持续至术毕。记录静卧5min 后(T1)、七氟醚达稳态(T2)、针刺辅助麻醉后20min(T3)、针刺辅助麻醉后30min(T4)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和 CSI。[结果]A 组患者 T3~T4时的 SBP、DBP、MBP、HR 和CSI 显著低于 B 组和 T2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辅助麻醉能降低膝关节镜手术七氟醚稳态吸入下的 CSI,同时产生降低血压和心率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脑状态指数监测对预防老年妇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

    作者:高丽君;沈虹春;戎小平

    目的:探讨脑状态指数(CSI)监测对预防老年妇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作用。方法将60例择期老年妇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术中在CSI监测下调整丙泊酚剂量以维持CSI在40~60,B组由固定的高年资麻醉医师凭经验调控麻醉。记录诱导前(T1)、气管插管(T2)、切皮(T3)、手术标本切下(T4)、手术结束(T5)、回病房(T6)等各时点SpO2、MAP、HR值。记录两组患者异丙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量及麻黄碱、阿托品用药次数及麻醉恢复情况;并于麻醉前、应答后1、6h和1、3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A组MAP T4时点高于B组(P<0.01),其余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异丙酚用量以及麻黄碱、阿托品用药次数均明显少于B组(均P<0.01);A组应答时间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应答后1h MMSE评分较麻醉前均下降,A组应答后6h时MMSE评分下降的幅度低于B组(P<0.05),其余各时间段MMSE评分均属正常。结论 CSI可以作为老年妇科手术患者麻醉深度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利于减少POCD的发生。

  • 瑞芬太尼对全麻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和脑状态指数的影响

    作者:潘松;徐晖;陆松红;吴鸿浩;李勇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时对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脑状态指数的影响并寻找其在全麻诱导中的合理剂量.方法:44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4组,丙泊酚初始靶浓度设为1.5 mg/L,每4min增加0.5 mg/L,待MOAA/S为1分时1组输注生理盐水,2、3、4组泵注瑞芬太尼,泵入剂量分别为0.1 μg/(kg·min),0.2μg/(kg·min),0.4 μg/(kg·min),在MOAA/S为0分时给予阿曲库铵0.6 mg/kg,3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状态指数(CSI)变化.结果:4组患者术前基础值无统计学差异,与插管前相比,1、2组患者插管后血压明显升高(P<0.01),且升高幅度大于3、4组.在T1时4组患者血压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其他3组(P<0.01).4组患者插管前后CSI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瑞芬太尼0.2 μg/(kg·min)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既可较好地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又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是麻醉诱导的较合理剂量.脑状态指数并不能准确预测气管插管期问的心血管反应.

  • 脑状态指数和麻醉趋势指数用于诱导期镇静深度监测的临床研究

    作者:俞增贵;邹聪华;陈彦青

    目的 观察脑状态指数和麻醉趋势指数在丙泊酚诱导期间意识水平变化的预测能力.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2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予以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靶浓度从0.5 μg/mL开始递增,递增梯度为0.5 μg/mL,直至改良清醒镇静评分(OAA/S)为0后停止,连续监测患者在丧失语言反应(LVC)及意识消失(LOC)时的CSI、NTI和预测效应部位浓度(Ce).结果 CSI、NTI、Ce与OAA/S评分相关性良好,预测概率(PK)分别为0.90±0.03,0.91±0.03,0.92±0.04,与PK=0.5比较,P<0.01.结论 CSI和NTI以及Ce均可反映丙泊酚靶控输注时镇静深度的变化,CSI和NTI虽然相关性良好,但存在一定的偏差.

  • 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下BIS及CSI子参数与年龄的关系

    作者:张金英;吴琦;类维富

    目的:探究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下脑电双频指数( BIS)及脑状态指数( CSI)子参数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选择21例单纯全身麻醉患者,ASAⅠ~Ⅱ级,患者入室后连接脑电图记录仪,丙泊酚起始浓度0.5μg/( kg · min),效应室浓度靶控输注,每3 min增加浓度0.2μg/(kg· min),每1 min测试警觉/镇静(OAA/S)评分,记录对应时点的OAA/S评分、丙泊酚靶浓度及原始脑电图,OAA/S评分为0分后,维持药物浓度3 min,实验结束。将记录的脑电图导入定制脑电分析系统,重建其子参数α率(CSI)、β率(CSI)、α-β(CSI)、β率(BIS)、SFS率(BIS),并将各子参数分别与年龄做直线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患者意识清醒( OAA/S评分为5、3分)时BIS及CSI子参数与年龄无相关关系。患者意识消失后, BIS及CSI部分子参数与年龄有相关关系,即 OAA/S为2分时,β率(CSI)为0.38(P<0.05)、α-β率(CSI)为0.66(P<0.01)、β率(BIS)为0.72(P<0.01)、SFS(BIS)为0.45(P<0.05);OAA/S评分为1分时,β率(CSI)及β率(BIS)均为0.38(P均<0.05);OAA/S评分为0分时,β率(CSI)、β率(BIS)、SFS率(BIS)均为0.38(P均<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下,OAA/S评分≤2分时BIS及CSI部分子参数与年龄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 脑状态指数在小儿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李娜;冷福建;乐林莉;程静;乐呈进;陈林;余凌

    目的:探讨脑状态指数(CSI)在小儿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中对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的监测和调控作用.方法:择期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年龄3-7岁,体重12-38 kg,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n=30):对照组(Ⅰ组)和观察组(Ⅱ组),两组均行CSI监测.Ⅰ组采用常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法,Ⅱ组通过维持CSI值于50.02±5.01来调整异丙酚的靶浓度值,其余用药同Ⅰ组.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1 min(T1)、放置开口器时(T2)、扁桃体切除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10min(T5)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CSI,比较两组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患儿苏醒、拔管、离开复苏室时间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等情况.结果:与T0比较,Ⅰ组HR、SBP、DBP在T1、T2、T3、T4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与T0比较,Ⅱ组HR在T2、T3、T4时间点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5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SBP、DBP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T1、T2、T3、T4各时点的HR、SBP、DBP、CSI值明显升高,而异丙酚用量较少,苏醒、拔管和离开复苏室时间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T0、T5时点的HR、SBP、DBP、C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术中知晓,术后躁动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SI监测为小儿全凭静脉麻醉的麻醉深度提供量化指标,可避免麻醉过深、减少异丙酚用量、缩短复苏时间、防止术中知晓.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