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浓度丙泊酚对危重患者镇静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陈艳;肖正伦

    镇静治疗已经成为重症监护室基本规范技术之一[1].镇静治疗可能不足或过量,且易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因此对于镇静药物血浆浓度和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十分必要.但ICU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相当困难且危险,本文利用Bioz.com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护仪器对ICU患者丙泊酚镇静进行了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测定了不同镇静深度的血浆浓度,现报道如下.

  • 重症患儿镇静深度的临床评估与客观评估

    作者:喻文亮

    镇静是重症患儿治疗的重要部分[1].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sre unit,PICLf)中的危重患儿实施镇静,其目的就是确保患儿在监护及治疗过程中平静、免于痛苦,能够自主呼吸,同时尽可能减少过度镇静的副作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PIcu中的住院时间.英国一项研究发现,仅有43%的PICU具有镇静的方案,约18%的儿童认为住在PICU不快乐,29%的患儿讲述他们在PICU时曾经历过疼痛[2-3].PICU患儿,因与父母分离、生活在一个高度紧张的环境、需经常接受检查及一些操作,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心情.

  • 患者状态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列亮;徐磊;鲍红光

    传统的临床麻醉深度监测主要是通过观察术中患者的自主神经反射和躯体运动来判断,临床上常被用于调控麻醉和镇静深度的自主神经反射主要有:心率和血压、呼吸频率、呼吸形式、节律和潮气量、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发汗及流泪、唾液分泌等,躯体运动反射主要是骨骼肌运动。但现代麻醉中,由于患者术前用药以及术中骨骼肌松弛药和血管活性药的联合使用,使得全麻状态下的临床体征难以十分准确客观地用来评估麻醉深度。比如大量血管活性或抑制性药物的应用,特别是降压药的使用,表现为心率、血压的下降,骨骼肌松弛药的使用,导致患者对疼痛刺激引起的躯体运动反射的消失以及其他药物的使用,阻滞腺体的分泌等,从而使得全身麻醉的麻醉深度、意识状态的改变常被掩盖或难以判断。

  • 镇静深度对老年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周歆平;章渭方;李彤;王国彬;陈红娟;倪昀岚

    谵妄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谵妄使患者并发症增多、死亡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研究预防和治疗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意义重大.研究表明,镇静药物的使用对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有影响[1].丙泊酚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常用的镇静药物,本文拟研究丙泊酚不同镇静深度对体外循环术后老年患者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 BIS指导下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的把控与对撤机时间的影响

    作者:孙海军;李泉;吴志峰

    目的 探讨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ral index,BIS)指导下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静时深度的把控与对撤机时间的影响.方法 查找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机械通气的患者,选择其中92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BIS指导)和对照组(常规监测)各46例,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镇静评分、镇静药物用量、撤机时间、发生不良事件情况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35%<15.22%)、镇静药物用量[(778.55±49.82)mg<(1069.42±69.85)m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9.84±3.59)分<(52.92±4.42)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8.95±3.43)分<(50.76±4.28)分]相对更低(P<0.05),而机械通气时间[(144.28±0.42)<(192.27±0.76)]、气管插管留置时间[(6.32±1.67)<(8.28±2.04)]以及ICU治疗时间[(8.58±1.02)<(9.6±2.06)]相对更短(P<0.05),机械通气时间.结论 BIS指导下的机械通气治疗,对于合理把控患者镇静深度与缩短撤机时间有着积极的影响.

  • 重症医学科内镇痛和镇静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刘京涛;马朋林

    保证机械通气的有效性、提高重症患者在接受重症医疗过程中的舒适性是ICU镇痛、镇静治疗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性的必要措施之一。在ICU,镇痛、镇静治疗核心的问题是医生需要根据不同重症患者的机体功能状态,制定恰当的镇痛、镇静计划(个体化的镇痛、镇静计划),并且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镇痛、镇静深度调节药物用量,使镇痛、镇静计划完美的实施,维持患者处于理想的镇痛、镇静状态[J]。相反,不恰当的镇痛、镇静非但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将可能使重症患者处于不安全的危险之中,如镇痛、镇静不足引起的躁动、人机不协调、意外拔管;镇痛、镇静过度引起的循环波动、胃肠道功能异常、脱机延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增加等[2]。因此,恰当的镇痛、镇静治疗是ICU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 脑电双频指数在重症患儿镇静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姚军;滕国良

    脑电双频指数(BIS)是1997年被美国FDA批准的作为麻醉和镇静深度监测的一项指标.作为脑电信号的分析方法,BIS具有客观、连续的特点,已广泛用于评判麻醉深度和意识状态,也在指导ICU镇静用药、控制镇静深度、避免镇静不足或过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镇静药物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作者:徐跃峤

    由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常面临复杂的心理及病理生理问题,镇静治疗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有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神经外科病变本身可引起谵妄、躁动等精神症状;术后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剧烈呛咳等可能引起颅内压急骤增高,引发如术后脑内血肿、脑疝等危险情况,使手术前功尽弃.目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采用的低温或亚低温治疗也需要充分的镇静.这种情况要求神经外科ICU选择合适的药物和镇静深度,使患者达到"睡眠但是容易唤醒"的理想镇静状态.我们就目前此方面的研究和进展综述如下.

  • 意识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靶控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时镇静深度的影响

    作者:刘志东;苗卉;陈文慧

    目的 分析意识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时镇静深度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意识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时镇静深度,分析比较两组丙泊酚用量.结果 随着OAA/S评分降低,意识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诱导过程中的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意识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时的实际镇静深度,均能获得良好的监测效果,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 Ramsay评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程照丽;陈永莉;杨凤梅;王立;柴靖;董莎

    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支持手段之一[1],但是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会出现躁动,导致发生人-机对抗和拔管等意外[2],机械通气患者合理应用镇痛镇静药物可减少躁动,使患者能耐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且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同步,从而降低氧耗量,进而降低病死率[3]。因此,镇静治疗已成为ICU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4],使ICU 患者保持理想的镇静状态,是一项可以达到但相对困难的治疗目标,问题在于既要合理应用镇静药物使患者相对舒适,又不能过度抑制某些重要的生理反射,如咳嗽反射[5]。程序化镇痛镇静(Procedural sedation and analgesia,PSA)是以镇痛为基础,有镇痛镇静计划和目标,并根据镇痛镇静深度评分调节药物剂量的系统镇静,是目前临床上掌握镇静不足与过度平衡的理想的个体化策略,是ICU镇痛镇静患者安全性的重要保证[6]。然而,有文献报道在中国31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ICU开展PSA治疗比例仅占14.7%[7]。ICU护士是执行镇静治疗用药的直接实施者和观察者,如何在护理实践中有效落实PSA治疗值得探讨,我科自2013年10月起在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护理中引入Ramsay评分评估镇静深度以指导临床镇静用药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4年5月镇静护理实施的方法与应用效果,期待能使镇静护理更加高效、规范、安全。

  • 咪唑安定辅助区域麻醉合适镇静深度及用量的分析

    作者:彭洪;巫志国;王玲

    目的:探讨分析咪唑安定辅助区域麻醉的合适镇静深度及用量。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4月本院接诊的240例行上下肢以及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各80例,行区域麻醉后,对患者使用咪唑安定分别至OAA/S标准Ⅳ、Ⅲ、Ⅱ级镇静深度,观察用药后患者HR、MAP以及SpO2的变化,统计患者术中烦躁的发生率及遗忘率以及各组患者咪唑安定的平均用量。结果:三组患者达到Ⅳ、Ⅲ、Ⅱ级镇静深度的咪唑安定用量为(0.041±0.022)、(0.062±0.033)、(0.132±0.031)mg/kg。三组患者的术中事件遗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烦躁的发生率25.0%明显高于A组的2.5%和B组的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血压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C组SpO2有明显下降,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安定辅助区域麻醉佳用量为(0.062±0.033)mg/kg,佳镇静深度为OAA/SⅢ级。

  • 脑电双谱指数监护技术在麻醉镇静深度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毕虹

    目的 研究脑电双谱指数监护技术在麻醉镇静深度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全麻麻醉手术的患者30例,研究以患者自身对照的形式进行,对比同一患者经麻醉进入手术室后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的麻醉深度指数与脑电双谱指数监护技术监测的脑电双频谱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在手术不同时间点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的麻醉深度指数与脑电双谱指数监护技术监测的脑电双频谱指数变化一致,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电双谱指数监护技术在麻醉镇静深度检测可以准确反应患者的麻醉深度变化,可以作为患者麻醉深度监测的一项指标.

  • 早期镇静深度对机械通气患者近期预后影响的应用研究

    作者:孟祥丽;扈林

    目的 探讨早期镇静深度对ICU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80例重症患者机械通气48 h内进行镇静干预.浅镇静组和深镇静组分别选择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为镇静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结果 浅镇静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物理约束率、谵妄发生率均低于深镇静组,但严重低血压和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深镇静组.结论 机械通气开始后前48 h的镇静强度与重症患者的近期预后密切相关.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咪达唑仑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窦梓菁;方才

    目的比较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做为硬膜外静脉辅助用药时,起效时间,恢复时间,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78例择期下肢手术患者,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硬膜外麻醉完善后分别恒速输注0.1%的咪达唑仑和1%丙泊酚注射液,然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用药剂量,恢复时间,静脉用药总量,平均动脉压(MABP),心率(HR),脉搏血样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不良反应(术中知晓,注射痛,烦躁,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1.0±3.66(min)、6.2±1.88(min)。恢复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8.6±6.50(min)、10.1±3.65(min),M组长于P组。平均动脉压(MABP)较基础值波动>20%M组2例(5.3%),P组11例(28.9%)。需面罩加压给氧,M组11例(28.2%)P组8例(20.5%)。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硬膜外麻醉静脉辅助用药时,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均能达到预期的镇静深度,丙泊酚起效和恢复时间均较咪达唑仑短,但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咪达唑仑剧烈。

  • 咪达唑仑在电复律使用中的护理

    作者:李卫霞;赵胤

    心脏电复律是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的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心脏电复律的时间短,但需要一定的镇静深度,使患者能够减少痛苦和有短暂的遗忘或注意力的转移,提高对电击复律的耐受性,电复律之前静脉注射2-5m g咪达唑仑静推。(力月西泵入时按照0.03m g-0.05m g/k g/h),使患者消除紧张焦虑,全身肌肉放松。采用小剂量咪达唑仑进行心脏电复律取得良好效果。咪达唑仑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能够作用于人类大脑细胞的苯二氮卓类受体,产生明显的镇静效应,具有镇静、催眠,起效快,效力强,特别是对心血管和呼吸抑制小的优点,减少在催眠过程中意外或个体差异引起的机械通气和气管插管。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评估的研究

    作者:李孝锦;康焰;张川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与主观评分的相关性,研究其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将重症监护病房(ICU)需要机械通气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设定镇静目标为镇静一躁动评分(SAS)3~4分,分别用BIS(研究组,42例)和SAS(对照组,41例)监测患者的镇静深度,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前及镇静后每隔16 h的呼吸、循环指标和BIS、SAS、Ramsay 3种镇静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各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83例患者均达镇静目标,两组间呼吸、循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镇静后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较镇静前显著下降,脉搏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IS值与主观评分间相关性良好,其中BIS与S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6,P<0.05),与Ramsay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50,P<0.05),SAS与Ramsay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908,P<0.05).结论 用BIS监测评估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简单方便、同步有效,是评价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的良好客观指标.

  • 依托咪酯镇静时不同年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与镇静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因素分析

    作者:王宏伟;金小东;刘娟;王晓;康焰

    目的 观察使用依托咪酯镇静时年龄对脑电双频指数(BIS)和镇静/警醒评分(OAA/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有无影响.方法 150例未用术前药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39岁)、中年组(40~64岁)和老年组(65~80岁),每组再分为给予依托咪酯0.068、0.085、0.106、0.131和0.166 mg/kg 5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10例.记录5 min BIS和OAA/S评分等指标,并对年龄与BIS和OAA/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年龄增长,BIS值显著升高;OAA/S评分1分或2分(深度镇静)时老年组BIS值显著高于青年组(P均<0.05);BIS值与OAA/S评分呈正相关,r老年组=0.72,r中年组=0.79,r青年组=0.76,P均<0.05;依托咪酯的剂量与BIS值呈负相关,r老年组=-0.59,r中年组=-0.41,r青年组=-0.45,P均<0.05.结论 给予镇静剂量的依托咪酯,BIS随着年龄增加呈递增趋势.

  • Narcotrend指数在无痛胃镜诊疗中的镇静深度评价

    作者:韩金玉;高鲁渤;岳辉;宋振国

    目的:应用Narcotrend指数(NTI)在无痛胃镜诊疗中指导镇静深度,评估其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及病人满意度,确立无痛胃镜检查时恰当的NTI范围以指导临床.方法:300例门诊无痛胃镜诊疗患者,根据NTI随丙泊酚剂量输入的变化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A组NTI=45~55,B组NTI=56~65,C组NTI=66~75).观察并记录术中及术后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其中A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门诊无痛胃镜术中,NTI在56~65范围的镇静深度比较适当.

  • 不同镇静深度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相关生物标记物的影响

    作者:杨志星;李小宝;吴翼南;周敬民;赵志虎;刘香珠;邹毅清

    目的 探讨不同的七氟烷镇静深度对下肢矫形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下肢矫形手术的ASA Ⅰ~Ⅱ级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镇静深度分为CSI-50组和CSI-80组,于手术前1d及手术后1,3,7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Luminex xMAP液相芯片技术分别于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管成功后(t0)、插入喉罩后即刻(t1)以及手术后6 h(t2)、24 h(t3)和48 h(t4)5个不同时点检测脑脊液中相关生物标记物Aβ1-42、T-Tau、p-Tau含量.结果 2组术后1 d 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1d(P均<0.05),术后3,7d时MMSE评分均较术后1d明显升高(P均<0.05),至术后7d基本达到正常水平;CSI-80组术后1d、3 d 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CSI-50组(P均<0.05).2组术前Aβ1-42、T-Tau、p-Tau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2、t3和t4时点2组Aβ1-42、T-Tau、p-Tau含量均较t0时点显著升高(P均<0.05),且CSI-80组t3、t4时点Aβ1-42含量以及t2、t3和t4时点T-Tau、p-Tau含量均明显低于CSI-50组(P均<0.05).结论 七氟烷作为全身麻醉药物使用时,不同镇静深度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不同,CSI为80时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显著优于CSI为50时,其机制可能与影响脑脊液相关生物标记物水平有关,值得临床借鉴.

  • 不同镇静深度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小宝;杨志星;吴翼南;周敬民;赵志虎;刘香珠;邹毅清

    目的 观察不同镇静深度对老年下肢矫形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脑脊液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镇静深度指数(CSI),将行下肢矫形手术ASAⅠ~Ⅱ级老年患者70例分为CSI-50组35例和CSI-80组35例.在术前1 d及术后3,7 d使用术后恢复质量评估量表(PQRS)新认知评价体系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2组患者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管成功后(t0)、插入喉罩后即刻(t1)及手术后6 h(t2)、24 h(t3)和48 h(t4)脑脊液中PI3K、Akt、pAkt、bcl、bax的浓度.结果 术后2组患者认知功能均出现降低,CSI-50组变化较CSI-80组明显;2组术后7 d MMSE评分恢复正常,而PQRS评分则显示患者仍存在认知功能缺损;PQRS评分显示术后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MMSE评分.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2组t1、t2、t3及t4时间点PI3K、pAkt、bcl水平均明显低于t0时(P均<0.05),而bax水平明显高于t0时(P均<0.05),且t1~t4时间点各指标水平CSI-50组均明显低于CSI-80组(P均<0.05).结论 镇静深度对老年下肢矫形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有不同程度影响,其影响机制可能与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的标志性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103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