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建光;杨梅

    近年来由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血液中出现早,特异性高,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存在于心肌细胞浆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在心肌中的含量比骨骼肌中高10倍,在肾脏、肝脏和小肠中含量很低,参与细胞内脂肪酸转运,当心肌细胞受损时,从心肌细胞释收,并迅速进入血循环.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冠心病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敏;王仁平;王雷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急性心肌梗死更是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除了症状、心电图、酶学的动态变化等,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近年发现的反应心肌缺血的早期生化标志物,是一种可溶性的细胞蛋白,分子量为14-15KD,它特异地大量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约占心脏全部可溶性蛋白的4%-8%,正常人每克湿重心肌中含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约0.52±0.06mg.本研究旨在研究该蛋白在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中的重大指导意义.

  • 心肌肌钙蛋白I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红炜;徐艳;常勇杰;张振;胡波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HFMD患儿198例分为心肌损伤组(42例)和心肌正常组(156例),52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检测各组入院第6、12、18、24、30、36 h血清H-FABP、cTnI.结果:与心肌正常组和对照组比较,心肌损伤组cTnI入院第 12、18、24 h 明显升高(P<0.05),H-FABP 入院第 6、12、18 h 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 H-FABP 诊断HFMD患儿早期心肌损伤优于cTnI.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作用研究

    作者:索蒲霞

    目的 对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的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稳定心绞痛患者各50例,将其定义为A、B、C组;再抽取同期同年龄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0名,将其定义为D组.对4组研究对象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A组研究对象的H-FABP、CK-MB、MYO、cTnI水平明显高于B、C、D3组.结论 根据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可以对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准确快速的临床确诊.

  • 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研究

    作者:陈茂连

    目的:研究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CHF患者纳入研究组,并取同期5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BNP前体N端肽(NT-proBNP)、H-FABP、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肌钙蛋白T(cTnT)、总胆固醇(TC)以及甘油三脂(TG)水平,同时测定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值(LVEDD).结果:研究组H-FABP、NT-proBNP及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FABP总体阳性率明显高于cTnT(P<0.05),并和NT-proBNP、心功能级别具有正相关性(r=0.681,0.583,P<0.05);血清H-FABP和LVEDD具有正相关性(r=0.547,P<0.05),且和LVEF具有负相关性(r=-0.418,P<0.05).结论:CHF患者心室重构发生过程和血清H-FABP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能用于CHF早期诊断,并对病情与预后评估予以指导.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的研究

    作者:刘华伟;杨清;何春容;马玉华;李建红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9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84例;健康对照组60例.患者各组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8h后检测血清H-FABP、cTnI和CK-MB水平.结果 入院时,AMI组和UA组H-FABP水平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CK-MB水平高于其他三组(P<0.05),H-FABP对AMI和UA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和CK-MB(P <0.05);入院8h后,H-FABP水平下降,cTnI和CK-MB水平上升,AMI组H-FABP水平高于其他三组(P<0.05),AMI组和UA组cTnI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H-FABP对AMI的诊断阳性率与cTnI和CK-M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UA的诊断阳性率低于cTnI和CK-MB(P <0.05).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的ACS患者H-FAB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的ACS患者(P<0.01).结论 H-FABP对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当发病超过8h后,应联合其他心肌酶学指标共同诊断.临床可结合H-FABP水平对ACS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 探讨血清心肌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的相关性

    作者:杨丽;彭辉;刘琴;李晓征;乔荔;林雨薇;马俊杰;谢昆;徐菲莉

    目的 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尿酸(U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的关联性.方法 将71例患者根据ACS诊断标准分为UAP组、NSTEMI组和STEMI组;根据GRACE标准对患者进行危险评分并计算院内以及出院6个月时死亡以及死亡/心梗风险;按GRACE评分标准将各组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对不同分组及不同危险分层进行比较.结果 71例ACS患者,UAP22例(31%),其中低危组10例,中危组9例,高危组3例;NSTEMI 17例(24%),其中低危组3例,中危组7例,高危组7例;STEMI 32例(45%),其中低危组4例,中危组18例,高危组10例.根据危险分层,UAP与NSTEMI各组间的院内死亡危险积分和院内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的院内死亡率在低高危组、中高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低中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死亡危险积分在不同分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FABP和UA在三组各自的分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MA在NSTMEI组危险分层的低高危、中高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其余两组的各自分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NSTEMI和STEMI的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院内死亡率、H-FABP、IMA、UA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AP、NSTEMI和STEMI的高危组比较,院内死亡危险积分在UAP与STEM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内死亡率、院内死亡危险积分是进行危险分层的有效指标,根据危险分层可初步判断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但H-FABP、IMA、UA的检查结果尚不能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来指导临床.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无症状脊髓损伤患者的关系研究

    作者:郭继强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h-FABP水平与功能性步行分类量表(FAC),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以及代谢综合征(MetS)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56例SCI患者,3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将病例组分为四肢截瘫组(n=13)和截瘫组(n=43),分别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h-FABP、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HDL-C),肌钙蛋白,肌酸激酶(CK),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根据ASIA将患者分为完全性SCI(n=36)和不完全性SCI(n=20);根据损伤水平将完全性SCI分为两组,损伤水平在C6-T6节段(n=25)和损伤水平在T7-L2节段(n=11),再将损伤水平在C6-T6节段患者分为完全性(n=15)和不完全性(n=10);再根据SCI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12个月(n=27)和>12个月(n=29);根据FAC将患者分类:FAC 0级=17例,FAC 1级=10例,FAC 2级=6例,FAC 3级=18例,FAC 4级=5例;根据有无MetS分为有MetS(n=10)和无MetS(n=46),观察所有分组h-FABP与分组标准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同时分析h-FABP与FAC和MetS间的相关性.结果 四肢瘫痪组和截瘫组血清h-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酶水平(肌钙蛋白I,AST,ALT,CK,CK-MB和L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性SCI和不完全性SCI的h-FAB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34);完全性SCI患者中,损伤水平在T6以上的h-FABP水平明显高于T6以下的损伤(P=0.023);SCI持续时间>12个月组h-FABP高于<12个月组(P =0.033);FAC和h-FABP呈负相关(P<0.05,r=-0.625);SCI患者伴有MetS与h-FAB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 =0.007,r =0.349).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FABP诊断无症状SCI的佳诊断阈值为10.25ng/mL,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76.5%,阳性预测值为90.2%,阴性预测值为86.7%.结论 h-FABP与无症状SCI患者的MetS和FAC分级有关.

  • sdLDL、FABP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及Gensini评分的相关研究

    作者:丁修冬;薛凤凤;沙立娜;米运强;付娆;张翼

    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以及sdLDL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新入解放军第309医院急诊科、心内科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跟踪留取其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前后的血浆标本,同时留取健康查体者标本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sdLDL、H-FABP、HCY、LP(a)、hs-CRP、CHOL、TG、HDL-C及LDL-C的水平,将所有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sdLDL、H-FABP、hs-CRP及LDL-C水平术前术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术前的sdLDL、H-FABP、HCY、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sdLDL水平在冠造阳性单支组与冠造阳性多支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sdLDL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77,P<0.01).结论 sdLDL、H-FABP、HCY及hs-CRP升高均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依据,同时sdLDL、H-FABP、HCY、hs-CRP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效率.相关分析显示,sdLDL水平对于预测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梗患者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张健;李春盛

    目的 观察ST段拾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确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8例,根据PCI术后ST段回落程度分为两组,即ST段回落组及ST段无回落组,分别为137人及41人.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即刻测定H-FABP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并在PCI术后1h,6h,12 h和24 h再分别测定H-FABP质量浓度,PCI术后12h及24 h测定cTnI.测定PCI术后2 hST段回落幅度(ΣSTR).结果 ST段回落组及ST段无回落组PCI术前人口统计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6 h H-FABP明显高于术前(P<0.05),ST段回落组患者于24 h H-FABP恢复至正常水平,而ST段无回落组患者H-FABP未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FABP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PCI术可影响H-FABP变化,ΣSTR≥50%与H-FABP降至正常水平以下有利于判断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和心肌再灌注.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小儿急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孙裕平;王文棣;徐迎军;袁静;王金菊;王丽燕

    小儿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CHF,以下简称心衰)是儿科临床常见危重急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特点,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仍在持续上升.小儿心衰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缺乏灵敏性和特异性的实验室分析指标,易造成误诊误治.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黄新金;张晓斌;周月英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特别是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病.其早期、正确的诊断常显得非常困难,代表心肌损伤的生化指标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仍缺乏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化指标.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儿童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中的意义

    作者:周益平;熊熙;王春霞;缪惠洁;崔云;张育才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H-FABP)对儿童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观察2016年10月至 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儿共78例.其中,严重脓毒症33例(42.3%),脓毒性休克45例(57.7%).依据28d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14例)与存活组(64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儿童死亡危险评分(PRISM Ⅲ)等基本资料,测定入PICU6 h内血浆H-FABP,N末端脑钠利肽(B-type natriuretic, NT-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 CK-MB)、心肌肌钙蛋白 I(cardiac troponin I, cTnl)、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血乳酸(lactic acid, Lac)等指标.采用受试者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以上指标患者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脓毒症休克组H-FABP和NT-BNP显著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0.05).死亡组血浆H-FABP、NT-BNP、LDH、CK-MB[分别为(49.10 ± 65.14) ng/ mL, 2 498.5(615.58,13 075.75)pg/mL, (2 403.88 ± 415.97) U/L, (131.63 ± 130.91) pg/mL]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分别为(5.06 ±4.29) ng/mL, 672(279.5,1 453.5) pg/mL, (37.30 ± 29.24) U/L, (1 656.86 ± 2 715.73) p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H-FABP、 BNP、LDH和CK-MB预测儿童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的28d死亡风险,结果提示H-FABP (AUC=0.858, P=0.002, 95%CI:0.716~1.0)优于 CK-MB (AUC=0.841,95%CI:0.696-0.986;P=0.003), LDH (AUC=0.818,95%CI:0.610~1.000;P=0.005)和 NT-BNP (AUC=0.728,95%CI:0.535-0.921;P=0.045).H-FABP预测儿童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28 d病死率的截断值为7.7 ng/mL,对应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3.8%.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提示:H-FABP≥7.7 ng/ mL组比H-FABP<7.7 ng/mL组28 d病死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H-FABP是儿童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28日病死率的有效预测指标,优于CK-MB、LDH和NT-BNP.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及近期心功能的评估价值

    作者:王花

    目的 评价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及近期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入院后12 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25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病8 h内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的患者纳入A组(n=73),未开通者纳入B组(n=52),检测两组患者入院24 h后的血浆h-FABP水平,并分析其与入院后10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的相关性,记录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血浆h-FABP水平低于B组(p<0.05);两组的血浆h-FAB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VI呈正相关(p<0.05);A组随访6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血浆h-FABP与AMI患者左室重构及近期心功能改变具有一定相关性,早期开通IRA有利于降低血浆h-FABP水平,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临床应用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冯建忠;李铁军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Acid - binding protein, H - FABP)是近几年推出的一种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肌标志物,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好于肌红蛋白(Mb),在AMI的早期诊断、预测AMI的复发、推测AMI面积、监测AMI后再灌注是否成功、评估心力衰竭预后等方面应用广泛.随着测定方法的不断改进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很有希望成为临床诊断早期AMI的一线指标.

  • hs-cTnⅠ和H-FAB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变程度及危险分层的研究

    作者:陆怡德;彭奕冰

    目的 探讨高敏肌钙蛋白Ⅰ (hs-cTnⅠ)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危险分层的意义.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ACS患者152例,根据ACS的诊断标准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AP)组24例(16%)、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72例(47%)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56例(37%).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ACC)规定的冠脉血管图像积分分段评价标准,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患者冠脉血管的病变狭窄程度、病变部位和范围进行定量评定.按照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分为低危组(74例)、中危组(64例)和高危组(14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H-FABP和hs-cTnⅠ水平,比较并分析两者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危险分层.结果 STEMI组、NSTEMI组和UAP组H-FABP检测结果差异间存在显著性(μg/L:42.9±21.9、16.9±10.2、9.8±4.6,均P< 0.05);STEMI组和NSTEMI组hs-cTnⅠ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UAP组[μg/L:5.25 (0.06~ 32.6)、3.25 (0.01 ~ 18.6)比0.02 (0.01~ 0.3),均P<0.05].在STEMI+NSTEMI组中,随着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的增加,H-FABP呈逐步上升的趋势;高危组H-FABP、hs-cTnⅠ结果均显著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H-FABP(μg/L):32.7±13.3比22.3±8.1、7.1±5.3;hs-cTnⅠ(μg/L):12.4(4.13~20.90)比1.28 (0.06~6.25)、0.02 (0.01~0.41)],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FABP、hs-cTnⅠ与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临床判断病变程度、评估危险分层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具有一定意义.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罗俭权;李竞春;龙振洪;徐超成;江金萍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H-FABP)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诊断为AMI的患者151例为AMI组,同期选择有胸痛指征但终排除AMI诊断的其他疾病患者68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发病后0-3 h、3-6 h、6-12 h血清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 CK-MB)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组0-3 h、3-6 h、6-12 h的H-FABP、cTnI、CK、CK-MB检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FABP诊断AMI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8.8%、89.7%及0.919,均高于其他三项指标。所有AMI患者中,H-FABP与cTnI、CK及CK-MB在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均有较好的相关性,且相关系数r均>0.8。结论 H-FABP对早期诊断AMI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cTnI、CK及CK-MB。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作者:龙炫辉;蒋知新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是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的一种分子量很小的可溶性蛋白质,当组织损伤时,能迅速释放入血,可为临床提供多种有用信息,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受到人们关注和重视,本文就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在临床中的应用与进展作一综述.一、H-FABP的生化特征及生物学功能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作者:徐平;惠汝太

    目的建立一种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新的纯化方案.方法以牛心为材料,通过凝胶过滤层析,疏水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快速分离纯化出脂肪酸结合蛋白.结果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纯度及特异性均良好.并用其免疫大耳白兔获得抗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结论该纯化方案可作为一般蛋白的纯化战略.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刘相应;唐良秋;范文茂;张社兵;陈锦锋;梁家荣;陈云宪;陈兆基

    目的 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前、术后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选取粤北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STEMI患者共77例,均于发病12 h内行pPCI术,于pPCI术前5 min内及发病后24 h检测血清H-FABP浓度.记录患者一般信息、相关检查化验结果、手术相关情况、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随访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1)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前血清H-FABP浓度与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53,P<0.01);术后血清H-FABP浓度与Gensini积分亦呈正相关(r=0.388,P<0.05),但相关性较差;术前血清H-FABP浓度与STEMI患者心肌梗死范围(MIA)呈正相关(r=0.792,P<0.0l);术后血清H-FABP浓度与STEMI患者MIA亦呈正相关(r=0.296,P<0.01),但相关性欠佳.(2)术前以血清H-FABP浓度=106.35 ng/ml为佳临界值,预测STEMI患者行p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MACE的敏感度为92.0%,特异度为8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95% CI0.830 ~0.973,P<0.01).术后以血清H-FABP浓度=31.85 ng/ml为佳临界值,预测STEMI患者行p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MACE的敏感度为88.4%,特异度为52.6%,ROC曲线下面积为0.734(95% C10.618~0.851,P=0.002).(3)随访6个月,共20例患者发生MACE.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发现,术前血清H-FABP浓度(P<0.01)、术后血清H-FABP浓度(P=0.04)均为STEMI患者行p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发现,术前血清H-FABP浓度(P=0.008)、糖尿病史(P=0.038)、心肌肌钙蛋白I峰值(P =0.006)、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P =0.021)为STEMI患者行p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MACE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行pPCI的STEMI患者,术前血清H-FABP浓度可能是其术后6个月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259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