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光老化比自然老化更可怕

    作者:胡葵葵

    皮肤老化有内外两种,一种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新陈代谢衰退导致的皮肤自然老化,我们称之为自然老化.另一种是因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皮肤老化,我们称之为外在老化.光老化是皮肤外在老化主要的形式,而紫外线辐射,是导致皮肤光老化的主要原因.光老化是由于皮肤长期受到日光照射所引起的损害,表现为皮肤粗糙、增厚、松弛、深而粗的皱纹,局部有过度的色素沉着或毛细血管扩张,甚至可能出现各种良性或恶性肿瘤,如日光角化病、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等.

  • 5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前联合药物化学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袁贤华;袁贤君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长春新碱(vincristine)和甲氨蝶呤(methotrexate)联合化学治疗在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疗效.方法:联合应用长春新碱和甲氨蝶呤,对5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行术前化学治疗.结果:经1个疗程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后,临床近期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临床近期完全缓解9例(17.6%),部分缓解33例(64.7%),好转5例(9.8%),无效3例(5.9%),进展1例(2.0%),总有效率为82.3%.所有患者均能耐受随后的手术治疗,伤口愈合良好.结论:长春新碱和甲氨蝶呤联合化学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Cyclin D1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冉秋池;张曼;郭竹玲

    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为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属于癌基因.CyclinD1的过度表达可引起细胞增殖失控,目前研究显示在许多恶性肿瘤中都有表达过量的现象,检测CyclinD1的表达水平,不仅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与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而且更有利于临床上头颈部肿瘤的早期诊断.本文对CyclinD1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变化做一综述,为头颈部肿瘤的临床诊断以及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口腔磷癌术前诱导化疗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尹明平;费伟;李铮;沈志浩;任刚

    目的:探讨术前诱导化疗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口腔鳞癌的患者采用PAF(DDP+ADM+5Fu)方案实施术前诱导化疗,化疗后2周内施行手术.术后随访5年.结果:95例经PAF术前诱导化疗后癌体缩小10-40%,CR+PR 60.4%,CR+PR+S 99%.仅1例无效,术后5年生存率为71.88%.结论:PAF术前诱导化疗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合理术前诱导化疗与适宜的手术时机对控制口腔鳞癌的局部复发、转移及提高患者生存是有帮助的.

  • 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艳艳;李小静

    自噬通过降解受损蛋白质、细胞器为细胞提供循环能量,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是机体的防御和应激调控机制.自噬的调节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多种调控因子参与其中.Beclin1是一种自噬相关基因,又称为BECN1,参与调控自噬的起始阶段,基因Beclin1通过调控自噬,自噬的异常活化或抑制都与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鳞癌发生早期自噬抑制肿瘤增殖和迁移,鳞癌发生晚期自噬促进肿瘤发展.因此,探索Beclin1与鳞癌的作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寻求鳞癌早期诊断及肿瘤发展不同阶段的靶向治疗提供思路.

  • 转移与非转移性食管鳞癌PCNA、p53、nm23-H1表达及临床病理对比研究

    作者:张兆祥;朱忠尧;胡余昌;黎家华;陈路;石新兰;邓青;姜玲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鳞癌(ESCC)淋巴结转移(LNM)的临床病理及生物学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LNM阳性组与阴性组各30例)标本中PCNA、p53、nm23-H1蛋白表达,并对两组病例的检测结果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作对比研究.结果:比较转移组与非转移组ESCC,发现侵袭肌层与穿透肌层的癌LNM率分别是37.1%和68%,P=0.018;Ⅰ级、Ⅱ级和Ⅲ级鳞癌的LNM率分别是27.8%、45.5%和75%,P=0.013;Ⅰ、Ⅱ期与Ⅲ、Ⅳ期癌的LNM率分别是36.4%和66.7%,P=0.020;p53阳性与阴性癌的LNM率分别是68.4%和18.2%,P<0.0001;nm23-H1阳性与阴性癌的LNM率分别是36.1%和70.8%,P<0.001.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LNM与癌侵袭深度(rs=0.304)、肿瘤分期(rs=0.302)、p53过表达(rs=0.456)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癌分化程度(rs=-0.377)和nm23-H1(rs=-0.400)阳性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3.结论:癌的分化程度、侵袭深度、肿瘤分期、p53过表达和nm23-H1阴性表达是影响ESCC LNM的重要因素.p53和nm23-H1的不同表达在LNM中可能起协同作用,联合检测p53和nm23-H1的表达,可作为预测ESCC预后的参考指标.

  • 食管鳞癌Cyelin D1、E-cadherin、CD44v6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张兆祥;朱忠尧;胡余昌;黎家华;陈路;黄益玲;姜玲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鳞癌(ESCC)淋巴结转移(LNM)的临床病理及生物学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LNM阳性组与阴性组各30例)标本中Cyclin D1、E-cad、CD44v6蛋白表达,并对两组病例的检测结果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作对比研究.结果:比较转移组与非转移组ESCC,发现侵袭肌层与穿透肌层的癌LNM率分别是37.1%和68%,P=0.018;Ⅰ级、Ⅱ级和Ⅲ级鳞癌的LNM率分别是27.8%、45.5%和75%,P=0.013;Ⅰ、Ⅱ期与Ⅲ、Ⅳ期癌的LNM率分别是36.4%和66.7%,P=0.020;E-cad阳性与阴性癌的LNM率分别是38.5%和71.4%,P=0.028;CD44v6阳性与阴性癌的LNM率分别是65%和20%,P<0.0001.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LNM与癌侵袭深度(rs=0.304)、肿瘤分期(rs=0.302)、CD44v6(rs=0.278)过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癌分化程度(rs=-0.377)和E-cad(rs=-0.294)阳性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3.结论:癌的分化程度、侵袭深度、临床分期、CD44v6过表达和E-cad阴性表达是影响ESCC LNM的重要因素.CD44v6和E-cad的不同表达在LNM中可能起协同作用,联合检测CD44v6和E-cad的表达,可作为预测ESCC预后的参考指标.

  • 齿龈鳞癌的诊治与预后分析

    作者:徐红斌;程志斌

    目的:探讨齿龈鳞癌的诊治与预后因素.方法:对76例齿龈鳞癌病人,按1989年UICC标准分为Ⅱ期17例,Ⅲ期17例,Ⅳ期42例.采手术治疗10例;放疗46例;放疗+手术18例;另2例单行化疗.结果:全组1、3、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69.7%、42.1%、28.9%、13.7%、12%;3、5年生存率随临床分期升高呈下降趋势(P<0.01).预后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有颈淋巴结转移和附着骨侵犯者预后不良.结论:齿龈鳞癌应争取早期确诊,早期建议采用手术治疗;中晚期以采用放疗+手术较为理想.

  • 年轻肺癌1例临床报告

    作者:李彬;李红

    病历资料患者,女,26岁,未婚.既往体健,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阵发性咳嗽、胸闷、憋气,夜间明显,有时影响睡眠,伴有咽痒,咳少量白黏痰,无发热,无胸痛、咯血,无其他不适,在外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物名称及剂量不详),效果差,并且2天前出现咯血1口,为鲜血,无血凝块,以后未再咯血,遂来我我院就诊,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院.入院后行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纵膈及右肺门淋巴结肿大,首先考虑结核性,不除外肿瘤.后行相关辅助检查示结核抗体、血沉均正常,痰中未查到抗酸杆菌,且无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表现,排除肺结核,行血肿瘤标志物检查示细胞角蛋白19片断4.80ng/ml,鳞癌细胞抗原(SCC)0.41ng/ml,甲胎蛋白0.00ng/ml,癌胚抗原1.52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4.10ng/ml,亦未见异常,经家属同意给予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镜下示右主支气管近端,距隆突约2cm处,后壁新生物突入管腔,黏膜皱襞中断,新生物质脆易出血,于此活检、刷检,刷检到癌细胞,病理结果是鳞状细胞癌.目前已行手术治疗.

  • 汗孔角化症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

    作者:李志金

    病历资料患者,男,69岁,因全身发生环状皮疹40年余,左脚趾皮疹形成溃疡3个月,于1998年12月来诊.患者40年前面部发生环状皮疹,以后头皮、四肢、躯干相继发生同样皮疹,无自觉症状,未作任何治疗.近3个月左足拇趾原皮损不明原因形成溃疡,自觉隐痛,在当地医院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但溃疡仍渐扩大.既往身体健康.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左侧腹股沟可触及3个黄豆至花生米大淋巴结,质硬,不活动.皮肤科情况,周身可见环形、不规则形皮疹,边缘呈堤状角质性隆起,中央轻度萎缩凹下,有的皮疹边缘狭窄,色深如同黑线,皮疹直径0.5~2cm,数目共计60余个,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多.左足拇趾伸侧有约3cm×4cm椭圆形溃疡灶.溃疡边缘整齐呈污秽暗红色,表面有脓血覆盖伴恶臭,双足底、足趾及左手掌指干燥脱皮,指趾甲肥厚、变色,甲下有角质碎屑.组织病理,背部环状皮疹,皮损边缘高起处表皮增生,表面凹陷形成裂沟,沟内有角质栓,角栓中有大量角化不全细胞排列呈柱状,皮损中央表皮轻度萎缩,真皮层有炎细胞浸润.左腹股沟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示大量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及坏死组织,并见成团及散在分布的上皮细胞,异型性明显.病甲真菌镜检阳性.诊断为播散性汗孔角化症;汗孔角化症继发鳞状细胞癌级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手足癣、甲癣.

  • 术后辅助化疗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作者:刘静;王永康;刘莹;张林;陈景寒;郑薇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根治性切除术辅助性化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 1987~1992年间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的97例原发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术后辅助化疗与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统计学方法包括Kaplan-Meier法、Log-rank时序检验和Cox多元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7例患者中单纯手术组与术后辅助化疗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响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有: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生长方式、间质炎性反应、有无淋巴结转移、nm23表达、EGFR表达及术后化疗;早期患者中,单纯手术组术后生存率高于术后辅助化疗组,而相对晚期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两组差异未见显著性.结论食管鳞癌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方案应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分期慎重选择,尤其应重视早期患者治疗方案及其疗效的研究.

  • 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中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

    作者:余红平;徐顺清;鲁文红;施侣元;刘力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RT)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恶性转化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应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7例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组织、29例食管鳞癌患者组织及11例正常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及其hTRT mRMA的表达.结果正常组织标本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为44.7%(21/47),显著高于正常组(χ2=5.89,P<0.05);食管鳞癌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为86.2%(25/29),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χ2=11.35,P<0.01).正常组织hTRT mRMA无表达,不典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为48.9%(23/47),显著高于正常组(χ2=6.99,P<0.01);食管鳞癌组阳性表达率为82.8%(24/29),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χ2=7.32,P<0.01).hTRT mRM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显著相关(χ2=57.91,P<0.001). 结论 hTRT 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高度一致性,提示hTRT在端粒酶活性调节中可能起关键性作用,并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细胞恶性转化密切相关,hTRT有望成为食管鳞癌的新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 肛门癌发生与什么有关

    作者:谭春

    肛门癌多发生在肛管或肛缘皮肤上,多为鳞状上皮癌,也有少数为基底细胞癌.生长在齿线的是肛管癌;生长在齿线下方是肛门周围癌或肛门缘癌.肛管癌多见于女性,肛门周围癌男性多见.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肛管及肛门周围,由肛管和肛门周围鳞状上皮发生,常因肛瘘、痔、手术瘢痕、湿疣、化脓性汗腺炎及潜毛囊肿长期慢性刺激损伤引起.

  • 宫颈癌--发展中国家女性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

    作者:李艳华

    据郎景和教授介绍,通俗地讲,宫颈癌就是子宫颈上长了恶性肿瘤.子宫由子宫体和子宫颈两部分组成,子宫颈通过阴道是可以窥见的,子宫体是从外面看不见的.子宫颈上长了癌我们叫做子宫颈癌,通常是子宫颈的鳞状细胞癌.可以概括的说,子宫颈癌是感染性疾病,是可以治疗和治愈的,它也是可以预防的,甚至是可以消灭的.

  • 从单叶藤橘属植物鸡矢藤中分离得2种甘遂烷衍生物及其细胞毒活性

    作者:李秋萍;郗砚彬

    者从单叶藤橘属植物鸡矢藤茎和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2种新的甘遂烷衍生物paramignyols A(1)和B(2),并对其抑制鳞状细胞癌(KB)、黑色素瘤(SK-Mel-2)、肺腺癌(LU-1)和乳腺癌(MCF-7)4种人类肿瘤细胞株生长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2对4种人类肿瘤细胞株均表现出有效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为3.55~10.50μM。

  • 原发性单纯乳腺鳞状细胞癌一例

    作者:孔凡华;李湘洲;高素美

    患者,女,43岁.因发现右乳肿块两月入院.体检右乳外上象限扪及一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乳头无内陷,乳腺皮肤无橘皮样改变,右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B超示右乳外上象限肿块,大小约4×3.2×3cm,呈中高回声,且回声欠均匀,无完整包膜,界限不清.临床诊断:右乳癌.术中快速冰冻示右乳鳞状细胞癌,遂行乳癌根治术.

  • 眼睑鳞状细胞癌1例

    作者:李士敏;刘世会;宋全法;许秀梅

    1病例资料患者,男,70岁,因“右眼下睑缘肿物伴渗液、糜烂2年”于2011年10月26日入院.患者曾在外院按照右眼感染性炎症予以抗炎输液治疗(具体不详),但效果不理想.入院查体T36℃,P70次/分,R18次/分,BP 140/85mmHg,心电图、胸透未见异常,血生化、血常规检查正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下眼睑缘见一1.5cm* 1.5cm的菜花状溃疡面,状似火山口,表面呈灰白色,伴有分泌物,味臭.右眼角膜欠清,晶状体混浊.左眼视力1.0,晶状体稍混浊,余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行手术切除肿物,术后病理诊断示:右眼下睑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后患者自动出院.

  • Kai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吴晓媚;林宇静;王章奇;卢晓玲;郭瑞珍

    目的:探讨Kai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10例正常皮肤、30例皮肤SCC中Kai1、Kai1 mRNA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采集、分析图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Kai1、Kai1mRNA在正常皮肤中均呈强阳性或阳性表达,在SCC中均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两者在SCC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Kai1蛋白及其mRNA的低表达可能在皮肤SCC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阴囊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

    作者:齐恒;于晓婷;孔凡华

    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28岁,发现右侧阴囊溃疡2年多,于2010年5月17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发现右侧阴囊出现皮肤缺损,逐渐加重,曾在外院治疗,未见明显效果.入院检查见右侧阴囊8×8cm溃疡,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大约直径3cm.取活检病理示:(右侧阴囊)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 肺癌患者NSE、CYFRA21-1、CEA RIA水平变化的分析研究

    作者:杜同信;王自正;田韧

    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血清学肺癌标志物检测成为令人感兴趣的指标,目前一般将血清癌胚抗原(CEA)和鳞状细胞癌(SCC)抗原作为生化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欠佳[1].近报道一种新的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CYFRA21-1,其水平检测对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监测等都很有意义[2].本文通过对98例肺癌患者血清和胸水中的NSE、CYFRA21-1、CEA放射免疫分析,旨在探讨肺癌的发病机理,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2077 条记录 1/104 页 « 12345678...10310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