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53胚胎干细胞实验方法及其在发育毒性研究中的意义

    作者:郭苗莉;张天宝

    胚胎干细胞是一种存在于着床前早期胚胎中具有发育全能性的细胞,可在体外培养、传代并保持其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发育成各种细胞,包括心肌细胞.胚胎干细胞试验就是利用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分化成心肌细胞的能力来检测受试物的胚胎毒性、致畸性,并对其进行评价.本文介绍了目前已建立的胚胎干细胞试验的主要实验方法及应用情况.

  • 纳米CuO离子化水平及其对细胞毒性影响观察

    作者:赵康峰;宋予晴;顾雯;董力;张兴;戴洪兴;白雪涛

    目的 试验测评纳米CuO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离子化水平及其对细胞毒性贡献率.方法 粒径为40和200 nm的近球型CuO纳米颗粒 (CuO-NPs) 用于测试.以超滤离心滤过液中铜元素的含量代表CuO-NPs的离子化水平.ICP-MS方法 用于铜元素含量测定.细胞毒性试验设CuO-NPs (40和200 nm粒径) 组、CuSO4组、HPMC组和无处理组.在添加和不添加D-青霉胺 (D-PA) 情况下给A549细胞染毒, 分别于染毒后6和24 h采用刃天青法测算细胞抑制率 (IR) 并计算离解铜离子对细胞毒性贡献率.结果 在CuO-NPs-DMEM/F12体系中, 40和200 nm CuO-NPs在孵育6 h时滤过液中铜离子测定浓度分别为 (3.6±0.1) 和 (2.8±0.2) mg/L, 在孵育24 h滤过液中铜离子测定浓度分别为 (3.9±0.1) 和 (1.8±0.1) mg/L, 上述两个时间点下40 nm CuO-NPs滤过液中铜离子测定浓度均显著高于200 nm CuO-NPs (P<0.05) .细胞毒性试验结果 显示, 在添加D-青霉胺情况下, 40和200 nm CuO-NPs对A549细胞作用6 h的细胞抑制率分别是64.7%和47.2%, 作用24 h的细胞抑制率分别是87.5%和70.9%.在不添加D-青霉胺情况下, 40和200 nm CuO-NPs对A549细胞作用6 h的细胞抑制率分别是90.3%和69.4%, 作用24 h的细胞抑制率分别是95.2%和86.0%.求得40和200 nm CuO-NPs对A549细胞作用6 h的离子化毒性贡献率分别为28.3%和32.0%, 作用24 h的离子化毒性贡献率分别为8.1%和17.6%.结论 CuO-NPs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发生离子化现象, 离子化水平与CuO-NPs粒径和时间有关.离子化对CuO-NPs细胞毒性具有一定贡献.

  • 纳米和微米SiO2对A549细胞毒性及其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

    作者:高艳荣;贾玉巧;赵永东;王春虾;郑杉杉;杨飞玉

    目的 探讨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nm-SiO2)与微米二氧化硅(μm-SiO2)对人肺腺癌上皮A549细胞(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其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择3种粒径的纳米SiO2(20、60、100 nm)和微米SiO2(0.1~5μm)按照不同作用浓度(0、12.5、25、50、100、200 μg/mL)对A549细胞进行染毒,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法测定A549细胞的存活率,采用微量酶标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 3种粒径nm-SiO2均可引起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释放LDH升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20-nm-SiO2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大,在较低剂量25 μg/mL时可使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染毒浓度相同的条件下,20-nm-SiO2组LDH活力显著高于60-nm-SiO2组(P<0.01)、60-nm-SiO2组LDH活力显著高于100-nm-SiO2组(P <0.05);μm-SiO2仅在高剂量时引起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3种粒径nm-SiO2均可使细胞分泌IL-8的量增加,但是并未引起TNF-α变化,在染毒浓度为50 μg/mL时,20-nm-SiO2组IL-8的分泌量均显著高于100-nm-SiO2组(P<0.01).μm-SiO2未引起细胞分泌IL-8和TNF-α的变化.结论 3种粒径nm-SiO2均可引起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引起细胞炎性因子IL-8分泌增加,且nm-SiO2粒径越小,其毒性效应愈强,但并未引起TNF-α变化;μm-SiO2对A549细胞的毒性效应不明显.

  • 四溴双酚A对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剂量—反应关系评估

    作者:向明灯;于云江;李琴;张艳平;王琼;李良忠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四溴双酚A对HepG2细胞的毒性并评估其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以不同质量浓度的TBBPA染毒HepG2细胞,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LDH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LDH漏出率,NOAEL和BMD法评估其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TBBPA能引起HepG2细胞形态变化和存活率降低,24 h TBBPA处理的HepG2细胞形态随TBBPA质量浓度升高,逐渐萎缩变圆;HepG2细胞存活率与TBBPA处理呈质量浓度—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其12、24和48 h的IC50分别为33.82、27.36和17.73 μmol/L;TBBPA能导致HepG2细胞的细胞膜损伤,12、24和48 h TBBPA处理的HepG2细胞LDH漏出率与TBBPA有质量浓度—效应关系;选择TBBPA暴露24 h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为健康效应终点,其NOAEL、LOAEL、BMDL10和BMD10分别为10、15、9.45和10.34 μmol/L.结论 TBBPA对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其基准剂量值为9.45μmol/L.

  • 重组表达的猪溶素及其突变体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和IL-1β释放

    作者:任志鸿;黄元铭;王淑京;杜华茂;宋利琼

    目的 观察猪溶素(Suilysin,SLY)及其无溶血活性的突变体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crophage,PM)释放IL-1β和细胞毒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SLY诱导炎性体激活通路奠定基础.方法 重组表达纯化SLY及第353氨基酸位点突变体rSLY353L,体外和小鼠PM相互作用,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细胞毒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β的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rSLY(0.1~10 μg)诱导小鼠PM细胞毒性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rSLY(1μg/ml)诱导产生750 pg/ml的IL-1β同时细胞毒<20%;rSLY(5 μg/ml)可引起大量的IL-1β释放但细胞毒高达90%.相同剂量的rSLY353L不能诱导可检测到的IL-1β和细胞毒性.rSLY与PM共孵育20 h IL-1β产量高,20 h后IL-1β产量下降但细胞毒性随孵育时间延长而增大.结论 1 μg/ml SLY和PM作用20 h可诱导较高的IL-1β产生同时细胞毒性较低,该实验条件适用于进一步进行SLY激活PM炎性体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

  • 潜在致病性的弗氏枸橼酸杆菌的筛查

    作者:刘丽云;夏胜利;孙晖

    目的 筛查具有潜在致病性的弗氏枸橼酸杆菌.方法 对从河南省睢县分离到的36株弗氏枸橼酸杆菌进行黏附HEp-2细胞的检测,以及与HEp-2细胞(MOI:100)作用10 h后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情况分析.同时比较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Citrobacter freundii 74)、CF72(Citrobacter freundii 72)、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E.coli,EA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2348/69和HB101的黏附和细胞毒性差异.结果 16株弗氏枸橼酸杆菌几乎没有黏附性,黏附指数<1;18株弗氏枸橼酸杆菌具有中等强度的黏附性,黏附指数<100;2株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和CF65(Citrobacter freundii 65)具有强的黏附性.与HEp-2细胞作用10 h后,除了CF74(24.4%),其余的35株弗氏枸橼酸杆菌具有低的LDH释放量,LDH释放量与阴性对照HB101 (5.02%)相似.说明除了CF74,其余的弗氏枸橼酸杆菌不具有细胞毒性.CF74具有和EAEC042一样的聚集性黏附类型,并且CF74引起的LDH释放率明显高于CF72、2348/69和HB101(P<0.01)而低于EAEC17-2.结论 作为潜在的致病菌,CF74具有强的黏附性和细胞毒性.

  • 13株杨氏枸橼酸杆菌的黏附、细胞毒性和耐药性检测

    作者:汪永禄;陶勇;王利;金文杰;叶长芸;刘丽云

    目的 了解杨氏枸橼酸杆菌(CY)的黏附、细胞毒性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从安徽省马鞍山市腹泻病例分离到的13株CY开展黏附HEp-2细胞的检测,同时对HEp-2细胞(MOI:100)作用8h后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情况以及对15种抗生素的药敏实验进行分析.结果 5株CY几乎没有黏附性,黏附指数<1;6株CY具有中等黏附性,黏附指数>l,且<50;2株CY具有强的黏附性,黏附指数>50.与HEp-2细胞作用8h后,3株菌引起的LDH释放量>20.00%,其余10株菌引起的LDH释放量均<20.00%.13株CY对环丙沙星和妥布霉素均敏感(100%),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92.30%).CY1对7种抗生素耐药,属于多重耐药菌,并且具有强的细胞毒性.结论 本研究共检测出3株强细胞毒性的CY和7株多重耐药的CY,建议临床关注枸橼酸杆菌的毒性和多重耐药情况.

  • 盐酸恩丹西酮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观察

    作者:麻日虎;李莹

    盐酸恩丹西酮(ondansetron)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5-羟色胺(5-HT)受体拮抗剂,对5-HT受体有很强的阻断作用,缓解由细胞毒性化疗药及放射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其止吐作用强,无锥体外系反应.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抗癌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我们自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用盐酸恩丹西酮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恶心、呕吐127例,现报道如下.

  • 金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玉玲;马丽华;冷爽;范兵羽

    目的:迅速发展的纳米技术近年来的在纳米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它的应用在医药领域中.金纳米粒子纳米粒子不断的扩大基础知识更好地了解金纳米粒子的属性,金纳米粒子实验意味着纳米技术前沿不断的改变.目前似乎要提高金纳米粒子在治疗癌症的应用程序,包括诊断,监控和治疗疾病.

  • 不同来源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用活塞体外细胞毒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志勇;肖佳音;王宗尉;刘海疆;刘凯;李庆忠

    目的:对不同来源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用活塞体外细胞毒性进行评价,为科学监管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将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用活塞浸提液分别与L929细胞接触培养,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量化细胞毒性,计算相对增殖率,并进行细胞毒性评价。结果:不同厂家相同浸提比例,产品之间细胞毒性均存在差异,同一厂家不同浸提比例的条件下,产品细胞毒性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不同厂家产品配方及生产工艺不尽相同可能是导致不同厂家的产品的细胞毒性存在差异的原因,建议在产品标准中生物性能技术要求中增加细胞毒性评价项。

  • 葫芦素B纳米脂质载体对结肠癌和乳腺癌细胞抑制及凋亡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瑶;马晓星;刘畅;潘虹;李津明;韩翠艳

    目的:研究葫芦素B纳米脂质载体(CuB-NLC)对结肠癌Lovo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结肠癌Lovo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常规复苏、培养及传代,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质量浓度为0、0.0625、0.25、1.00、4.00、16.0 mg/L的CuB-NLC对结肠癌Lovo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的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癌Lovo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及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葫芦素B (CuB)相比CuB-NLC对结肠癌Lovo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且这种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CuB组及CuB-NLC组作用于结肠癌Lovo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48 h后,与NLC空白组及DMSO对照组相比较,CuB及CuB-NLC均能够引起结肠癌Lovo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G2/M期阻滞,同时伴有G0/G1期细胞减少, CuB-NLC组的作用更加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结果表明,CuB-NLC能显著诱导结肠癌Lovo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结论:葫芦素B纳米脂质载体能够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 我国粮食作物中的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单晓雪;胡建蓉;熊升伟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霉菌,有着大量的代谢产物的,多达20多种,其代谢产物对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有着很强的侵染性。这种霉变发生多发生在热带地区中,随着粮食作物出口贸易的加深,粮食作物在采收、储藏和运输的过程中,都面临着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危险,这些污染对粮食作物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主要包括对人体细胞的致癌作用、细胞毒性、对免疫系统的损害、肝脏细胞的毒性等有毒物质的侵害作用。寄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在细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次级代谢产物黄曲霉素M1、M2、G1、G2、B1和B2等,这些次级代谢产物都有着很强的毒性。即使在很低的浓度范围内也会对人体细胞照成很严重的影响,这种小分子物质进入人体后,由于不能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所消灭,会对人体照成很大的危害。因此,黄曲霉素在粮食作物中的检测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 抗菌肽Maximin衍生物的体外杀精效果研究

    作者:张尉;侯丽;周越;辛玲;杜江;郭颖;高娜娜;赖仞;王慧萍

    目的 比较抗菌肽Maximin衍生物(M1~M19)的体外杀精效果和细胞毒性作用,筛选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候选体外杀精剂. 方法 利用Sander-Cramer方法评价抗菌肽的体外杀精效果;CCK-8试剂盒测定抗菌肽对Hela-229的细胞毒性,筛选出具有较强杀精作用和低细胞毒性的抗菌肽. 结果 19种抗菌肽衍生物中,M1、M7、M11、M15和M17五种抗菌肽在2 000 mg/L时均能完全制动精子,其中100%制动精子的低浓度EC100分别是:M7=M11=2 000 mg/L,M1=M15=M17=1 500 mg/L;利用Hela-229细胞分析细胞毒性时,M11的细胞毒性明显低于其他4种抗菌肽,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 结论 对19种抗菌肽衍生物的体外研究表明,抗菌肽M11具有较强的杀精作用,且细胞毒性低,有望成为体外杀精剂的候选药物.

  • 艾菊抽提物银胶菊内酯的细胞毒性及抗氧化性

    作者:胡斌;沈汉明;王俊南

    艾菊是一种传统中草药,主治偏头痛,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 温石棉与纤维水镁石矿物粉尘体外细胞毒性的对比

    作者:邓建军;董发勤;刘俭;何静;刘绪军

    自从1967年美国一名港口工人死于石棉肺,获得巨额赔偿以来,有关石棉与健康问题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之一.

  • 实时细胞分析技术测定海水淡化阻垢剂体外细胞毒性

    作者:王璐瑶;段链;赵康峰;顾雯;李毅民

    目的 探讨不同海水淡化阻垢剂连续作用于CHO细胞的毒性效应.方法 应用实时细胞分析(RTCA)技术对不同接种密度(1×106、5 × 105、1×105、5 ×104、1×104和5×103个/ml)的CHO细胞的生长曲线进行170 h的连续测定,绘制不同密度CHO细胞的生长曲线.选择合适的接种密度,继而对不同剂量(1%、0.5%、0.25%、0.13%和0.07%)不同阻垢剂(聚丙烯酸阻垢剂、马来酸聚合物阻垢剂和改性聚羧酸阻垢剂)作用于CHO细胞所产生的毒性效应进行实时监测,得到不同作用时间的校正细胞指数(normalized cell index,NCI),绘制连续时间点NCI的变化曲线,以判定3种阻垢剂作用于CHO细胞所产生的毒性效应.结果 6种不同密度的CHO细胞接种后,根据细胞达到对数生长期的时间,选择7.5 ×104个/ml的接种密度进行下一步的毒性实验.改性聚羧酸阻垢剂作用于CHO细胞12、24、36和48 h后的IC50值分别为0.26%、0.27%、0.27%和0.27%;聚丙烯酸阻垢剂作用于CHO细胞12、24、36和48 h后的IC50值分别为0.27%、0.26%、0.26%和0.27%;马来酸聚合物阻垢剂作用于CHO细胞12、24、36和48 h后的IC50值分别为0.14%、0.14%、0.13%和0.13%.结论 使用RTCA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测定海水淡化阻垢剂的细胞毒性,马来酸聚合物阻垢剂的毒性要高于其他2种阻垢剂.

  • 应用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预测化学物质急性毒性的探讨

    作者:曾丽海;赵敏;杨杏芬;谭剑斌;杨颖;黄俊明;谭小华;童珑

    目的 评价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预测急性毒性的能力,探讨其替代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依据体外替代方法跨部门协调委员会( US ICCVAM)发布的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标准操作规程检测50种化学物质的细胞毒性,将IC50结果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大鼠LD50值进行分析比较;IC50值代入RC预测模型获得急性毒性LD50预测值,并进行GHS急性毒性分级,将分级结果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分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IC50值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值存在相关性(Pearson r=0.802,P<0.01);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分级结果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分级结果具有等级相关性(Spearman r=0.793,P<0.01;Gamma =0.909,P<0.01)和一致性(Kappa=0.545,P<0.01),两者的分级一致率为72.0%( McNemar-Bowker W=5,P=0.082).结论 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可较好地预测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是一种有效的体外快速筛查急性毒性的方法;可作为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起始剂量的参考,可望用于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的初步判断.

  • 巯基乙酸皮肤毒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尹立红;浦跃朴;韩运双

    巯基乙酸(thioglycolic acid,TGA)是化学烫发剂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也应用在脱毛剂等其他化妆品中.在其应用于化妆品中的半个多世纪里,曾有资料报道动物实验结果表明TGA有皮肤毒性,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并可产生致突变效应等[1-3];人群资料显示可引起接触性皮炎、血液系统改变等[4,5].

  • 苯甲酸钠与糖精钠、柠檬黄对L-929细胞联合毒性的研究

    作者:付佳;吴赤蓬;邹志飞

    目的 采用体外细胞毒性检测方法,初步研究食品添加剂是否具有联合毒性作用,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L-929细胞,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受试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并采用效应相加模型评价受试物对细胞的联合毒性作用.结果 ①各受试物单独对L-929细胞的毒性作用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苯甲酸钠的细胞毒性强,IC_(50)达到(6.47±0.07)g/L,其次糖精的IC_(50)为(19.50±0.37)g/L,柠檬黄IC_(50)为(33.09±0.81)g/L.②苯甲酸钠与柠檬黄对L-929细胞的毒性具有相加作用(P>0.05);苯甲酸钠与糖精钠的细胞毒性也为相加作用(P>0.05).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苯甲酸钠分别与糖精钠、柠檬黄联合作用L-929细胞,表现出毒性相加作用.

  • 苯胺类化合物对肝细胞毒性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二)——利用苯胺类化合物的理化参数研究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作者:牛静萍;李向东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是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以一定的数学模式定量描述分子结构或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根据已知化合物推算出的模式预测未知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推断其作用机制.

2128 条记录 1/107 页 « 12345678...10610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