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沃特世ACQUITY UPLC(R)H-Class系统快速测定黄曲霉毒素

    作者: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目标在不进行衍生操作的条件下,证明ACQUITY UPLC(R) H-CLASS系统的多元混合能力:配合使用沃特世黄曲霉毒素分析包,可提高分离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M1的分辨率且缩短分析时间.背景黄曲霉毒素是由真菌、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代谢生成的一组真菌毒素,其可能出现在各种食品,如谷物、花生、调味料和乳制品中.天然形成的黄曲霉毒素有4种:B1、B2,G1和G2,其中,B1和G1是毒性较大的两种.M1是二次代谢产物,是乳牛食用B1污染的谷物后代谢生成的副产物,可对牛奶等乳制品造成污染.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

    作者:黄克华;李花觉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一组毒性极强的真菌毒素代谢物,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普遍存在于霉变的粮食及粮食制品中,能引起人急性中毒死亡,与人患肝癌有密切关系。黄曲霉毒素比较耐热,加热至230℃才能被完全破坏,因此一般烹饪加工也不易消除。基于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致毒致癌危害,目前,我国对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作了严格规定。因此分析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对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我国粮食作物中的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单晓雪;胡建蓉;熊升伟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霉菌,有着大量的代谢产物的,多达20多种,其代谢产物对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有着很强的侵染性。这种霉变发生多发生在热带地区中,随着粮食作物出口贸易的加深,粮食作物在采收、储藏和运输的过程中,都面临着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危险,这些污染对粮食作物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主要包括对人体细胞的致癌作用、细胞毒性、对免疫系统的损害、肝脏细胞的毒性等有毒物质的侵害作用。寄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在细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次级代谢产物黄曲霉素M1、M2、G1、G2、B1和B2等,这些次级代谢产物都有着很强的毒性。即使在很低的浓度范围内也会对人体细胞照成很严重的影响,这种小分子物质进入人体后,由于不能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所消灭,会对人体照成很大的危害。因此,黄曲霉素在粮食作物中的检测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 1例乏氏窦瘤破裂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分析

    作者:陈君燕

    目的:观察乏氏窦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深入分析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个案分析法对院内收治的1例乏氏窦瘤破裂患者的入院表现情况,对术前治疗、术前护理、术后治疗和术后护理方法加以总结.结果:患者经过术前治疗、术前护理、术前生命体征护理、手术,疾病得到救治;出现反复低热,经术后治疗、术后生命体征护理及回病房护理等,痊愈出院.结论:对乏氏窦瘤破裂患者实施护理时,需结合患者的病症情况,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术前与术后治疗,依据治疗情况,为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综合护理,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提高乏氏窦瘤破裂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某地下战备医院内环境真菌污染状况调查

    作者:张永良;郑世英

    目的调查地下战备医院内环境真菌污染状况及空气真菌毒素,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撞击法监测空气细菌总数及真菌数;用棉拭子法监测物体表面真菌数;根据真菌菌落形态特征及生长结构进行菌种鉴定;对黄曲霉菌用ELISA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结果空气细菌总数平均3 195 cfu/m3,真菌数平均18 046 cfu/m3;木床架及床垫表面真菌数分别为27 840 cfu/cm2及104 960 cfu/cm2.45株黄曲霉菌中有6株产生黄曲霉毒素B1,占13.3%.结论地下战备医院空气真菌污染严重,细菌总数高于人防工程地下医院卫生标准,真菌污染源主要为内部大量腐殖质存在,并逐步飘散扩大污染范围.这些真菌不但能侵入机体造成真菌感染,而且有的能产生毒素,其毒素可随空气中悬浮颗粒通过呼吸道吸入,沉积于肺泡,或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内而影响健康.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食品中四种黄曲霉毒素

    作者:涂文升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能引起多种动物发生癌变,主要诱发肝癌.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粮油食品中,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为严重,一般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食品污染较重.由于它的剧毒性、强致癌性及存在的广泛性[1].因此建立方便、快速、稳定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 姜黄挥发油脂质体制备及其抗黄曲霉菌评价研究

    作者:胡一晨;孔维军;杨美华

    目的:研究及评价姜黄挥发油的纳米脂质体系,以用于抑制黄曲霉菌生长及产毒,为纳米抗菌剂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安全性好的卵磷脂、胆固醇为膜材,采用乙醇注入结合超声乳化法,采用单因素考察与正交设计结合的方法优选姜黄挥发油脂质体制备工艺,并对所得脂质体进行理化表征和抗黄曲霉菌作用的评价。结果:采用卵磷脂与胆固醇比例10∶1,加药量与脂质比例1∶5,乙醇滴加速度1 mL/min,超声5 min,制备所得姜黄挥发油脂质体包封率、粒径分布、稳定性均较好。采用2 mL 脂质体/25 mL 培养基浓度,与黄曲霉菌共培养10 d,可完全抑制霉菌生长和黄曲霉毒素的产生。结论:将姜黄挥发油制备成纳米脂质体,既增加其体系稳定性和均一性,又保证了其抗黄曲霉菌性效,具有极大开发前景。

  • 大连市区蜚蠊携带黄曲霉菌及其黄曲霉毒素B1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宏斌;齐福菊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均从蜚蠊体内、外分离出多种致病微生物及寄生虫卵素,因此,有学者认为,机械携带病原性微生物是传播疾病的重要方式,可见蜚蠊与人体健康及食品卫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蜚蠊携带黄曲霉菌及其黄曲霉毒素B1(AFTB1)的报道不甚多见,故我们于1988~1999年,对大连市区蜚蠊带染黄曲霉菌及其AFTB1的情况做了初步调查分析,同时也填补了辽宁省的空白.

  • 大面积烧伤合并真菌感染分析

    作者:刘琳;闫宏山;张国辉;刘文明;韩东亮;崔光怀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感染真菌感染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自2013年5月~2017年9月我们救治的120位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面积达50% ~90%)中有20位患者创面出现了真菌.多出现在创面,静脉导管.其主要诱因是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机体内菌群失调和大面积烧伤皮肤脱失,保护屏障遭到破坏.同时创面较大且愈合时间长,导致机体消耗大,抵抗力低下,营养状况比较差和创面包扎治疗提供了温暖湿润的环境,以及长期置留静脉导管也是导致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大面积烧伤病人在一定环境下容易感染真菌.多为白色念珠菌,偶发黄曲霉菌及其他真菌.结论:合理控制抗生素使用,早期服用抗菌药物及清创,暴露创面增加换药次数,勤翻身保持创面干燥及定期通风可有效预防创面真菌感染.

  • 骨髓移植患者腿部脓液中分离出黄曲霉菌

    作者:王春新;谢国强;盛裕芬;赵琪;李琴

    2002年2月,我们从1例骨髓移植术后患者腿部脓肿引流液标本中分离到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现报告如下.

  •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多发性曲霉菌骨髓炎的诊治

    作者:尹秀云;陈建魁;曾利军;蒋虔;于农;宋世平;宁红梅;黄媛;金欣

    目的 探讨黄曲霉菌引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多发性骨感染的试验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免疫低下患者多发性曲霉菌骨髓炎的诊治措施.方法 通过行C型臂透视引导下椎间隙穿刺活检术对患者进行取材做真菌培养,根据真菌培养菌落特点和镜下形态鉴定致病真菌,采用MIC方法进行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治疗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从患者腰椎间隙内采集的血性液体标本经培养、鉴定为黄曲霉菌,对伏立康唑、卡泊芬净有较低的MIC值,分别为0.25、0.03 μg/ml;随后选用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治疗有效;经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未见有关白血病患者合并曲霉菌性骨髓炎的中文报道,国外报道文献4篇(4例),但未见曲霉菌属引起白血病患者多发感染的报道.结论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合并黄曲霉菌造成的多发性骨感染极其罕见,且难诊断、难治疗,病死率极高,应引起足够重视;应尽快对感染部位进行穿刺取活检或抽取液体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积极获取病原学证据;早期诊断和及时进行合理的抗真菌治疗是降低高病死率的关键.

  • 医院空气中黄曲霉菌含量分析研究

    作者:索继江;邢玉斌;谢丽君;杜明梅;贾宁;高岩;邓春燕;陈孟莉;刘运喜

    目的 了解医院空气中黄曲霉菌污染程度和规律.方法 采用离心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和真菌培养的方法,在1年中不同季节分别选择1 d中不同的5个时段,对医院不同环境空气中黄曲霉菌进行采集、培养、计数和分析.结果 所有采样点在4个季度均采集到了黄曲霉菌株;6个环境区空气中黄曲霉菌含量不同,以门诊楼高,平均达1238.9 CFU/m~3;其中内科楼各科室空气中黄曲霉菌含量各季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数两两比较显示,春、秋季与冬、夏季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冬季与夏季、春季与秋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环境各季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内科与外环境空气中黄曲霉菌含量在冬、夏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春季、秋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医院环境中黄曲霉菌污染较严重,加强环境控制,预防曲霉菌属感染非常必要.

  • 新生儿黄曲霉菌感染引起肾脓肿1例

    作者:蔡素丽;杨秀荣;靳英华

    本文报告1例新生儿黄曲霉素感染致肾脏脓肿如下.1病历介绍患儿,男,27 d.自生后1 d即出现间断发热,体温38℃左右.在当地卫生院先后给予口服、肌注及静脉输液治疗(具体药物、剂量及疗程不详),疗效不佳.患儿渐出现吃奶差、腹部胀大、体重下降,遂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7.5℃,心率128次/min,体重3.5kg,神志清,反应稍差,心肺阴性,腹部稍膨隆,腹围37 cm,双侧下腹部可触及直径约5 cm左右包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血常规示:WBC 32.1×109/L,RBC 4.52×1012/L,Hb 158 g/L,Ly%0.195,Gra%0.795.尿常规:蛋白+++,脓细胞+++,红细胞+++,血生化示:肌酐170μmol/L,尿酸471μmol/L,尿素氮21.7 mmol/L,白蛋白29 g/L,球蛋白46g/L.

  • 军事坑道空气中真菌及其毒素检测

    作者:张永良;郑世英;智强;韩素珍

    目的 调查军事坑道内空气中真菌及其毒素,为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撞击法检测18条半密闭军事坑道空气中真菌数,根据真菌菌落形态特征及生长结构进行菌种鉴定;对黄曲霉菌用ELISA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结果 18条坑道的通道和房间内空气中真菌数分别为(6 818±2 386) cfu·m-3和(11 290±7 340) cfu·m-3,均高于坑道口[(1 396±903)cfu·m-3],差异有显著性(P<0.01);房间内空气中真菌数高于通道,差异有显著性(P<0.01).共鉴定坑道空气中真菌1 975株,其中青霉属占39.3%、曲霉属占21.1%、链隔孢属占8.6%.73株黄曲霉菌中有9株产生黄曲霉毒素B1,占12.3%.结论 军事坑道内空气真菌污染严重,对储备物资容易造成污染或霉变.这些真菌不但能侵入人的机体造成真菌感染,而且有的能产生毒素,通过呼吸道吸入,或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内而影响健康.

  • 霉变食品的鉴别和处理

    作者:王素丹

    众所周知,食品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并不是霉菌本身,而是霉菌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霉菌的种类很多,其代谢产物也有很多种.目前,已经知道的霉菌毒素约有200多种.霉菌毒素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各种损害,如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会损害肝脏甚至致癌;杂色曲霉菌与构巢曲霉菌产生的杂色曲霉毒素也能损害肝脏及肾脏并致癌;岛青霉菌产生的黄米毒素.能致肝癌:串珠镰刀菌产生的毒素,能诱发食管癌及胃癌.

  • 解读致癌物黄曲霉素

    作者:王炎

    1.黄曲霉素是什么黄曲霉素是黄曲霉菌属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代谢物.黄曲霉毒素不是一种化合物,而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总称.至今已分离出的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二十多种,包括B1、B2、G1、G2、M1等毒素和毒醇.在天然食物中以黄曲霉毒素B1为多见,危害性也强,而牛奶检测超标的黄曲霉毒素M1则是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物.

  • 1例黄曲霉菌致败血症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牛淑敏;李胜芹;李缤

    曲霉败血症是一种严重而危急的全身性真菌感染病,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不断更新换代,临床上真菌病也随之增多.我科于1997年3月6日收治1名腰1压缩骨折伴截瘫合并由黄曲霉菌引起败血症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 1例特重度烧伤病人黄曲霉菌合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护理

    作者:生明娟;类成兰

    医院感染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烧伤病房面对大面积烧伤病人.作为感染控制护士,一方面要履行好护理职责,另一方面要从医院感染防控的角度监督科室的感染控制工作.烧伤病房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病房,其责任和任务比较艰巨.传统认为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及A群链菌为烧伤创面的常见致病菌,而蜡样芽孢杆菌、棒状杆菌、曲霉菌等一般不引起感染[1].在临床烧伤创面感染的众多致病菌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2].文献报道,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或人体抵抗力下降,可继发曲霉菌感染[3].现将我科2017年8月收治的1例黄曲霉菌合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的感染控制护理介绍如下.

  • 改良小培养法制备真菌标本片初探

    作者:刘芬;赵韶星

    经过实验室多次试验对结果证实,将黄曲霉菌移种在沙氏培养基斜面上,经一定的时间、温度、湿度培养,结果出现具有鉴定价值的菌丝及分生孢子头.

  • 黄曲霉菌感染致急性肾盂肾炎1例

    作者:刘冬妍;李航;孙阳;李雪梅;李学旺

    1 病历摘要患者男,51岁.2006年4月无诱因出现阵发性左侧腰痛,伴发热、畏寒,体温37.7~38.2 ℃.2 d后自尿道排出红白色"烂肉"样物质1次,长约1.5 cm,质软,此后症状好转.每隔10~14 d症状反复发作,排异物后好转.于外院曾静脉予氟康唑治疗(0.2g/d,共28 d).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