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和解放军预防医学中心主办的预防医学学术性刊物,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先后获“天津市一级期刊、天津市优秀期刊、解放军优秀医学期刊”等荣誉,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等国家重要信息检索系统作为来源期刊及收录期刊。 办刊宗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为部队指战员健康服务的方向,加强军内外预防医学的学术交流,促进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 报道内容:环境卫生与环境监测,饮水卫生,劳动卫生与职业健康,营养与食品卫生,热区、寒区、高原、航空、航海、深潜等特殊环境医学,流行病学,微生物学,传染病防治与管理学、消杀灭学,卫生检验学、卫生毒理学,放射医学防护学,军事医学心理学,疾病预防学,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经验介绍,以及相关信息等。 读者对象:军内外从事预防医学的科研、教学、医务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卫生事业管理人员,环境监测、劳动保护等专业技术人员。 双月刊,国际标准A4开本 国内统一刊号: CN 12-1198/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248 邮发代号:18-105
1.1 投稿须附单位介绍信,并确认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无署名争议。基金资助课题或攻关项目课题稿件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并附基金项目证书复印件。来稿文责自负,该刊对稿件有文字删改权。该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另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方式出版。稿件刊登后向作者赠送当期杂志1~3册。
1.2 稿件应一式三份,其中一份必须是原稿,另两份可用复印件,但要清晰。照片、图片也附三份,均不得使用复印件。来稿请注明邮政编码和城市名,附上便于联系的地方线和军队线电话号码,以及E-mail、传真等,并请在稿件首页页脚注明第一作者个人简介,内容包括最高学历(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发表论文、参编专著与获军内外奖项情况。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发文量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知网显示,杂志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48,综合影响因子为0.580
科技核心期刊目前版面费大概几百元左右,具体要看杂志社的规定,如果文章中有彩图的话,版面费也会增加。
杂志目前不收地方稿,所以如果是地方稿件建议选择其他刊物,另外杂志的审稿周期大概两个月左右。
根据投过稿的作者反应,杂志的审稿周期大概在2个月左右。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目的 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7 d时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颅脑损伤,能提高患者优良率,降低颅内压,改善昏迷程度,安全性高.
目的 分析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改善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氢氧化钙糊剂治疗,试验组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疼痛程度以及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与牙周参数值变化.结果 治疗14 d后,试验组患者的EIP疼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NR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龈沟液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IL-6水平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92%,高于对照组的83.05%(P<0.05).两组患者牙周参数PD、AL及BOP均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可明显改善根尖周组织参数,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疼痛,疗效显著.
目的 观察阿苯达唑治疗脑泡型包虫病的疗效及影像学改变.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18例脑泡型包虫病患者.对13例患者实施了脑部病灶切除术,围手术期使用阿苯达唑治疗;5例患者采用单纯阿苯达唑治疗,治疗3年.对比接受手术与未接受手术患者影像学检查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5年生存率.结果 18例患者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见病灶形态呈结节状或不规则团块状,直径1.3~6 cm;磁共振成像(MRI)统计发现病灶多25处,少6处,未接受手术组患者平均病灶(11.49±4.59)处,接受手术组患者平均病灶(14.38±2.38)处;MRI可见14例患者T1WI图像显示内部高信号伴外周低信号,T2WI图像显示内部高信号伴外周低信号;增强扫描后12例出现环形强化,且周围存在水肿带;5例患者出现脑室受压.接受手术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92%,未接受手术组为60.00%,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皮疹、转氨酶升高及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38.46%,未接受手术组为40.00%,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苯达唑治疗脑泡型包虫病联合手术治疗或单药治疗均有一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可控,在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病情及影像学检查情况予以对症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大程度地获益.
目的 评价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牙周病患者切牙区美学重建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病患者70例,按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行正畸治疗,观察组行牙周病基础治疗联合正畸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切牙区美学重建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牙周状况、牙齿松动度、患牙前牙覆盖、龈乳头高度各指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患者,有利于切牙区美学重建,恢复患者咀嚼功能,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目的 探讨马齿苋联合皮肤修磨联合赛肤润对手足皲裂的治疗效果及远期愈后.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11月-2017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伤口门诊进行治疗的手足皲裂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的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马齿苋+涂抹赛肤润)30例、试验组(马齿苋+皮肤修磨+赛肤润)25例和对照组(常规霜剂)25例.收集其皮损修复、疼痛及满意度资料,并随访一年,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组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结果 皮肤修磨加赛肤润组患者皮损修复、疼痛及满意度均优于其他组,P<0.05;随访一年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皮肤修磨加赛肤润组累计复发时间短,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实施皮肤修磨加赛肤润、文化程度是影响皮损修复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手足皲裂皮损部位给与马齿苋浸泡,皮肤修磨+赛肤润涂抹对手足皲裂患者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但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
目的 探讨自拟调脏益精汤治疗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对精液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维生素E口服,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调脏益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精液参数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膝酸软、盗汗、性欲减退、神疲乏力、耳鸣以及小便清长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精液量多于对照组,精液密度、精子存活率、正常形态精子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A级精子以及A+B级精子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自拟调脏益精汤可有效改善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精液质量,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与内分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PCOS患者80例(PCOS组)和体检健康女性80例(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卵泡数(FN)、卵巢间质面积(SA)、卵巢总面积(TA、卵巢体积(V)、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卵巢动脉PI、RI.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妇科内分泌六项测定,包括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结果 两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然而,PCOS组超重和肥胖、以及具有PCOS家族史的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子宫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OS组的FN、SA、TA、V和子宫PI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卵巢PI和卵巢R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RL、E2、和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PCOS组的F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H和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超声特征与妇科内分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FN和V均与LH、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SA和TA均与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卵巢PI和卵巢RI均与LH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内分泌指标评估有助于PCOS患者的精确诊断.
目的 调查分析秦皇岛市产后群体抑郁症发生现况.方法 2016年7月~2018年6月间采用整群抽样法对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分娩并行产后42 d检查的产妇开展"产后群体抑郁症发生现况调查",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产后抑郁(PPD)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6年7月-2018年6月间,共计下发1000份问卷,问卷回收有效率100%;1000例产妇中,210例中文版产后抑郁症筛查量表(C-PDSS)≥76分,占比21.00%;且PPD组与非PPD组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水平、与丈夫家人(长辈)的关系、职业、孕期产检次数、分娩方式、新生儿喂养方式、住院付费方式、家庭居住结构等因素上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水平、与丈夫家人(长辈)的关系、新生儿喂养方式均是秦皇岛市产妇群体P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秦皇岛市产妇群体PPD发生率较高,或应在加强地区PPD健康知识宣教基础上,重视合并PPD危险因素群体,积极防治PPD,降低PPD负面影响.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经胸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的应用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三切口吻合术,研究组采用经胸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淋巴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各项血清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33%,与对照组的8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以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OS、CEA及SIL-2R等血清因子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血清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经胸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根治性强,手术操作便捷,肿瘤清除彻底,并发症少,可有效降低残端癌的致死率与发生率,治疗效果突出,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运用.
目的 探讨视频技术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提高临床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01-2018.12来我院整形外科进行临床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研究生、规培医生共计126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规培计划表,随机选取67人作为观察组,剩余59组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规培医生制定同样的带教计划;对照组采用常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观察组应用视频反馈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规培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理论及临床操作考试,对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与迷你临床演练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视频反馈结合情景模拟教学能够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提高规培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主动性,进而取得很好的临床教学满意度.值得在我国临床推广使用.
目的 分析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对肿瘤患者的价值及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率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悬浮红细胞输血,观察组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时间﹝(10.46±2.18)d﹞短于对照组﹝(15.04±3.58)d﹞,观察组输血量﹝(4.41±1.52)U﹞与对照组﹝(3.52±1.57)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前、输血后血红蛋白(Hb)水平及输血前后Hb差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率、术后感染率(8.89%、4.44%)低于对照组(24.44%、17.78%)(P<0.05).结论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治疗肿瘤患者,可减少手术切口愈合时间,降低术后感染率,安全性高.
目的 分析阿哌沙班与利伐沙班用于心衰合并房颤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116例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作为受试者,纳入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6月,随机分为阿哌沙班组和利伐沙班组,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20周后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以及静脉血栓、出血事件的差异.结果 用药20周后,两组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较用药前略微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0周后,FIB均较用药前略微升高,PT、APTT均较用药前略微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0周后,两组均有静脉血栓及出血事件发生,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哌沙班与利伐沙班用于心衰合并房颤抗凝治疗均具有较好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MMP20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性黄斑变性(AMD)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AMD患者和体检健康人群各150例,收集血样.采用Sequenom MassARRAY SNP基因分型技术对MMP9和MMP20基因上rs17576、rs3787268、rs2274755和rs10895322四个SNP进行分型.结果 AMD组和对照组间性别、年龄、BMI、糖尿病、血脂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吸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SNP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HWE>0.05).AMD组中rs17576、rs3787268和rs2274755的小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rs10895322的小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MD组rs17576位点的AG和GG基因型频率、rs3787268位点的GA和AA基因型频率、rs2274755位点的GT和TT基因型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rs10895322位点的AG和GG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rs17576和rs2274755在三个遗传模型下均与增高AMD风险具有相关性;rs3787268位点在隐性和加性模型下与增高AMD风险具有相关性;而rs10895322位点在隐性和加性模型下与降低AMD风险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MMP9基因上rs17576、rs3787268和rs2274755位点可能与增加AMD风险相关,而MMP20基因上rs10895322位点可能与降低AMD风险相关.
目的 探究手术室不同输血方式与骨伤科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输血方式不同将98例骨伤科患者分为自体输血组及异体输血组,收集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等围术期指标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3、7 d时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等血常规指标及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输血组患者术后感染总发生率显著高于自体输血组(P<0.05);术后3 d WBC计数较术前升高,RBC计数、Hb水平及PLT计数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自体输血组患者Hb水平及PLT计数升高或下降的幅度小于异体输血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输血组术后各时间段免疫因子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而异体输血组各时间段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骨伤科手术术中应用自体输血方式患者造血功能恢复较快,免疫抑制程度较异体输血轻微,可减少异体输血引起的术后感染及并发症.
目的 调查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遂行任务武警官兵胃肠道健康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特殊环境下官兵健康维护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式,抽取在云南、海南高温高湿地区遂行任务的118名武警官兵作为研究对象,就胃肠道疾病症状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并采用x2检验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调查的118名官兵中,胃肠道疾病总体患病率为66.1%,症状以食欲不振为主,占62.7%,其他依次为腹泻、腹胀、恶心呕吐、腹痛、便秘与嗳气.(2)入伍1年以内、1年至3年、3年以上的官兵胃肠道疾病患病率分别为77.6%、61.5%、50.0%.(3)行为因素方面,患病组吸烟率为37.1%,喜食生冷食物行为占78.2%,均明显高于未患病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食过快与过饱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心理应激因素方面,患病组中执行任务频次≥3次/年占60.2%,显著高于未患病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中精神压力与负性生活事件因素占比均高于未患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下,遂行任务官兵胃肠道疾病患病率较高,吸烟、喜食生冷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及心理应激因素、入伍年限对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会产生一定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智能化健康管理措施.
目的 研究庆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6月庆阳地区5所医院中招募的81例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将产妇的基本情况、孕期乙肝阻断情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治疗情况、分娩情况等作为自变量,将新生儿的HBV是否为阳性作为因变量,开展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的81名新生儿中,HBeAg阳性23名,占28.39%,HBsAg阳性24名,占29.63%,抗HBe阳性43名,占53.09%,抗HBc阳性74名,占91.36%;单因素分析发现,产妇的谷氨酰转肽酶>40 U/L、HBVDNA滴度>103和HBeAg阳性均为新生儿HBV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产妇抗HBc阳性以及抗HBe阳性是对新生儿HBV阳性的保护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产妇的谷氨酰转肽酶>40 U/L、HBVDNA滴度>103和HBeAg阳性均为新生儿HBV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母体的谷氨酰转肽酶>40 U/L、HBVDNA滴度>103和HBeAg阳性均为新生儿HBV阳性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目的 探讨引发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院内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并分析其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0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总结这些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感染部位、住院时间及实验室检测生化指标等基本情况,并评估诱发院内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采用全自动细菌培养仪以及纸片扩散法对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性进行培养和监测.结果 30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共有61例发生感染,发生率为20.33%,患者的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占27.87%、胃肠道占21.31% 、泌尿道占18.03%、腹膜占14.75%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无关(P>0.05),而患者年龄、住院时间、BMI、糖尿病肾病及白蛋白水平是引起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糖尿病肾病以及白蛋白水平降低是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原菌筛查分析显示革兰阴性菌多,占52.21%;革兰阳性菌其次,占45.65%;真菌少,占13.05%.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四环素耐药率为100%,大肠埃希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大于25%.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容易发生院内感染,BMI过高、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白蛋白水平降低是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革兰阴性菌是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血流参数的超声特征与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7年12月在本地区生殖中心接受胚胎移植的不孕女性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子宫内膜血流参数的超声特征,随访调查胚胎移植成功、妊娠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中胚胎移植成功48例,成功率为47.1%.成功组与未成功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指数、移植胚胎个数、内膜厚度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苏(PSV)、舒张末期流速(EDV)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低于未成功组,血管化指数(VI)、血流化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高于未成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子宫动脉的RI、PI、VI、FI、VFI均与胚胎移植成功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 子宫内膜血流参数的超声特征与胚胎移植成功率显著相关,对提高临床妊娠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目的 观察丙酸氟替卡松鼻雾剂治疗中度季节性变异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2015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300例中度季节性变异性鼻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入选患者依随机数字法进行均分,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应用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丙酸氟替卡松鼻雾剂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变化,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3%,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鼻痒、鼻塞、喷嚏、流涕、流泪、眼痒均较治疗前缓解(P<0.05),且观察组各项症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睡眠、非鼻(眼)症状、实际问题、鼻部症状、眼部症状、情感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鼻雾剂治疗中度季节性变异性鼻炎疗效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且用药安全.
目的 比较肌骨超声成像与普通超声对运动员跟腱损伤的诊断效能.方法 纳入跟腱损伤运动员5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50)与观察组(n=250),对照组采用普通超声成像检查患者跟腱,观察组采用肌骨超声成像检查患者跟腱,对比两种方法对跟腱损伤的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跟腱损伤检出准确率(92.4%)显著高于对照组(72.8%),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钙化灶1级与2级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总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血流信号评级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肌骨超声成像在运动员跟腱损伤中检出准确率高,且在钙化灶评级中具有良好的异常检出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观察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治疗效果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rt-PA溶栓治疗.观察在不同治疗阶段脑梗死患者超声指标、NIHSS评分的差异,分析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超声指标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溶栓前脑梗死患者的TIBI分级为2.86±0.34,溶栓后2 h、24 h、72 h和溶栓后7 d,脑梗死患者的TIBI分级分别为4.38±0.51、4.38±0.51、4.89±0.38、4.95±0.97,较溶栓前明显增高(P<0.05);溶栓前,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为18.52±1.48分,溶栓后2 h、24 h、72 h和溶栓后7 d,脑梗死患者的TIBI分级分别为14.08±1.35分、11.21±1.37分、8.45±1.02分、5.13±0.98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TIBI分级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的TIBI分级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415,P<0.001).结论 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治疗效果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超声指标与患者的NIHSS评分相关,随着超声TIBI分级的增加,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此项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对胎儿心脏发育、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HDCP孕妇110例,设为HDCP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血压正常的妊娠妇女11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胎儿左右心室的Tie指数、左右子宫动脉博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按照妊娠高血压病情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HDCP组胎儿的左心室、右心室Tie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CP组孕妇的左右侧子宫动脉RI、P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胎儿的左心室、右心室Tie指数均逐渐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的左右侧子宫动脉RI、PI指数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会导致孕妇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大,胎儿心脏功能发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肛周脓肿的相关风险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肛周脓肿将患者分为并发组76例和非并发组1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引起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并通过脓液培养筛查病菌感染情况.同时,比较糖尿病患者肛周脓肿并发组与非并发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治疗过程中血清总蛋白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肛周疾患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及患者依从性与糖尿病患者并发肛周脓肿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55岁、白细胞计数≤4×109/L、曾患有肛周疾患、住院时间>30 d及患者依从性差为糖尿病患者并发肛周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因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低,并发肛周脓肿的因素也较为多样化.因此,针对性地加强对相关因素的干预是预防糖尿病患者并发肛周脓肿风险的关键.
目的 探讨低温治疗对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MR生物标志物和神经发育结果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收集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在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就诊的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70)采用低温疗法,对照组(n=70)进行常规护理.出生后2周内进行磁共振和磁共振波谱(MRS)检查,2年后进行神经发育结果评估.结果 两组婴儿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Apgar评分、住院时间和出生后6 h时的异常脑电图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出生后6 d的癫痫病例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基底神经节和丘脑、内囊后肢的MRI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白质异常比例、皮质损伤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ac/NAA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NAA/Cr和NAA/Cho的丘脑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年后,观察组的MDI和PDI的Bayley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72 h的低温治疗对于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颅脑损伤有一定疗效,可降低脑白质和代谢性损伤发生率,提高婴幼儿神经发育评分,故低温治疗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 探究妊娠高血压(PIH)和先兆子痫(PE)患者血清Ca2+和Mg2+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5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PIH和PE患者以及健康孕妇各100例.收集受试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生产次数、避孕药史和堕胎史等临床资料.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评估血清Ca2+和Mg2+水平,分析各组受试者临床特征及Ca2+和Mg2+水平的关系.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间年龄、BMI、孕周、生产次数、避孕药史和堕胎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PIH组和PE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高,Ca2+和Mg2+水平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显示,三组的BMI分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PIH组和PE组的低水平Ca2+和Mg2+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40岁、Ca2+和Mg2+低水平均为PIH和PE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PIH和PE患者Ca2+和Mg2+水平显著降低,Ca2+和Mg2+低水平也是PIH和P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胃肠肿瘤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960医院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4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40例和实验组2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预防感染措施,实验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预防措施.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切口感染率以及患者的总满意率以评估持续质量改进的可行性.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指标,分析其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预防感染的干预组患者术后胃肠道的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通过对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分析发现,年龄、手术季节、肿瘤类型、BMI、合并基础疾病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是导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总满意率,因此,该方法值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
目的 比较唇龈沟入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和鼻内镜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鼻前庭囊肿患者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鼻前庭囊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唇龈沟入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B组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及术后凝血四项、电解质水平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囊肿位置和囊肿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A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显著高于B组,而FIB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Na+和C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A组患者的K+、Ca2+和Mg2+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手术后,两组患者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A组患者的各项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切除术对患者凝血指标、电解质水平及T细胞亚群影响较小,临床价值较高.
目的 评估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用于评估胃癌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肿瘤科2015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疑似胃癌患者500例,通过胃镜及组织活检确定是否患有胃癌,并采用乳胶比浊免疫法测量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根据血清PGⅠ/Ⅱ比率,将受试者分成四组:Ⅰ组,PGⅠ/Ⅱ>4;Ⅱ组,3
目的 评估脉血康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共收治14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69),观察组采用脉血康胶囊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单纯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以预防DVT.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周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术中及术后出血量、DVT、肺栓塞(PE)和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IT)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174、P=0.096);观察组术后切口血肿、下肢近端静脉血栓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912、P=0.307),而两组远端肌间静脉血栓的形成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26);术后两组的TT、APTT、PT均较术前延长,而观察组延长更明显,术后2周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的PLT术后2周时无统计学差异(P=0.211).两组均未发生大出血事件、PE和HIT.结论 对于接受THA的老年患者,脉血康胶囊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使用较单纯低分子肝素钙的DVT预防效果更为有效,安全性则无明显差异.
目的 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智能评估系统降低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58)和对照组(n=142),观察组给予心血管危险因素智能系统评估和针对性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干预后降压效果、服药依从性、WHOQOL-BREF量表和杜氏量表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3、6和12个月降压疗效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3、6和12个月服药依从性率分别为45.86%、66.92%和75.9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12个月WHOQOL-BREF量表评分为(190.04±18.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杜氏量表评分为(30.03±8.1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肝肾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01%和9.7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心血管危险因素智能评估系统,可提高患者降压效果及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 探讨多巴胺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7年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均实施抗感染、吸氧、吸痰、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为69.33%,两组患儿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02,P<0.05);实验组患儿心率、发热、咳嗽、呼吸、肺部干湿啰音等症状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免疫因子水平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患儿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胺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儿较常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目的 研究离心收缩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对网球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网球肘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ESW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离心收缩训练,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并在治疗后随访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评估治疗前后无痛握力水平,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问卷(ADL)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统计治疗后随访期间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NO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无痛握力均高于对照组,ADL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复发率(8.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 离心收缩训练联合ESWT治疗网球肘VAS评分更低,复发率更低.
目的 探究C反应蛋白、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炎样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我院就诊的前列腺炎患者,根据NIH-CPSI进行前列腺炎样症状评分,并测定血清hs-CRP水平和各项代谢指标,比较hs-CRP、代谢综合征和前列腺炎样症状之间的变化情况和相关性.结果 年龄的增加,前列腺炎样症状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上升.CPSI总分≥16分和排尿症状评分≥3分的患病率随着hs-CRP浓度升高而升高.收缩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前列腺炎样症状相关,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中度-重度疼痛的概率较高.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升高、患有代谢综合征均会增加前列腺炎样症状的发生率,前者和排尿相关,后者和疼痛相关.
目的 探讨口服维生素D3对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紫外线光疗作用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因银屑病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予以NB-UVB,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口服维生素D3,每天800 IU,共3个月.治疗前及干预后测量两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并应用PASI评分及有效率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AS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显著(x2=5.934,P=0.015).结论 口服维生素D3联合紫外线光疗治疗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相对单纯的紫外线光疗疗效更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及不同时段老年患者行关节置换术与焦虑的关系.方法 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阿斯特丹术前焦虑和信息量表(APAIS)对40例择期行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焦虑状态分析,同时在正常人群中随机选择40例年龄及性别构成比相似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结果 手术组的焦虑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分值和阿姆斯特丹分值方面,术前访视与麻醉前30 min相比较,麻醉前30 min两个量表的得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间的焦虑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性别之间的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麻醉前30 min比术前访视时更焦虑.
目的 探讨口服营养补充对住院老年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科就诊的患者2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实际需要营养值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治疗组在膳食的基础上增加口服营养补充,对照组在膳食的基础上增加传统膳食补充.两组均连续使用四个疗程,7 d为一疗程.入院时及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测量两组患者的反映体脂、骨骼肌总量的指标,实验室检查营养指标水平变化及统计临床结局,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体质量、三头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FM、FFM等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实验组治疗后体重、三头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FM、FF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脂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等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费用、治疗药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合理、规范的口服营养补充后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得到较明显的改善,减少患者经济费用,提高患者疗效,为临床中制定规范化临床营养治疗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老年患者使用能倍乐配合间隔器吸入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苏州科技城医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40)用能倍乐配合间隔器进行治疗,对照组(n=37)用能倍乐装置吸入治疗.吸入药物均为噻托溴铵.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一般特征、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疗效等.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FEV1、FVC和FEV1/FVC均有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实验组的FEV1、FVC和FEV1/FVC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H值、PaO2和PaCO2无明显差别(P>0.05),经治疗后pH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经治疗后PaO2均升高、PaCO2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实验组的PaO2大于对照组,PaCO2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经能倍乐配合间隔器吸入噻托溴铵能更好的改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分析,提示合并使用间隔器治疗慢阻肺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给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某医院医学检验科临检实验室不合格标本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为分析前检验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临检实验室2016年4月-2017年12月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和特点.结果 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临检实验室共接收住院科室和门诊不合格标本3322份,总不合格率为0.28%,住院科室总不合格率为0.62%,其中急诊科、干部综合科、重症医学科不合格率均在1%以上,门诊不合格率则为0.011%;不合格标本采样时间在夜班时间的占比超过70%;不合格原因前三位分别是:标本凝固占52.74%,溶血占22.73%,标本量少占9.42%.结论 住院科室应加强标本采集培训,提高个人专业技能,优化夜班人员结构,提高单独采集标本的能力,从源头上减少不合格标本的产生;检验科和各住院科室应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流程来降低标本的不合格率,护理部和其他职能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各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有效地控制分析前标本质量.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CT严重指数(CTSI)评分用于判断急性胰腺炎(AP)病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确诊的SAP患者70例,根据病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4例(SAP组)、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6例(MAP组);对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3、7、14天的BISAP评分、CTSI评分进行评价,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BISAP评分、CTSI评分鉴别诊断胰腺炎病情的价值.结果 SAP组患者的BISAP评分和CTSI评分在入院后第1、3、7、14天均显著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SAP评分、CTSI评分鉴别诊断MAP和SAP的的ROC曲线下AUC值分别为0.774、0.705.结论 入院时AP患者的BISAP评分、CTSI评分对于评价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其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HD)组合腹膜透析(PD)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钙磷及肾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CRF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HD组(n=44)、PD组(n=42)及联合组(n=34),对三组尿素清除指数(KT/V)、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纤维化指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治疗期间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联合组KT/V平均值及达标率均明显高于HD组或PD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BUN、Scr、CTGF、BMP-7、血清磷、iPTH、ALB、Hb水平均明显优于PD组(P<0.05),且联合组血清CTGF、BMP-7、磷、iPTH、ALB、Hb水平均明显优于HD组(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HD组或PD组(P<0.05).结论 HD组合PD的透析方式可增强透析疗效,改善肾纤维化指标,更好地调节血磷及iPTH水平,且并发症较少.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RFA)在甲状腺实性结节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采用RFA治疗的实性甲状腺结节患者105例(RFA组)、同期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实性甲状腺结节患者104例(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24 h的疼痛程度(VAS评分)、住院时间;观察RFA组的结节缩小率变化,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术后第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温哥华疤痕量表评分(Vancouver).结果 在RFA手术后,RFA组患者的甲状腺结节直径逐渐减小,在术后12个月时,期结节直径缩小率达到(93.84±7.00)%;RF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24 h的VAS评分、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RFA组和对照组的血清TSH、FT3、FT4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RFA组患者的血清FT3、F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RFA组患者的Vancouve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FA在甲状腺实性结节治疗中与传统手术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是对患者甲状腺功能影响更小、术后疼痛程度更轻且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目的 观察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和TLR2、TLR4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ICU患者65例,同时选择65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第1天、第4天、第7天的IL-6、TNF-α、TLR2、TLR4水平,分析重症肺炎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和TLR2、TLR4的关系.结果 (1)和对照组对比,重症肺炎组入院1周的TNF-α和IL-6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明显(P<0.05).(2)对照组存在TLR2和TLR4 mRNA的低水平表达;重症肺炎患者入院第1天TLR2 mRNA明显增高,一直到第4天维持高水平,之后略微降低;TLR4 mRNA入院第1天增高,第4天为峰值,之后下降,第7天降至正常.和对照组对比,重症肺炎组入院1周的TLR2、TLR4 mRNA明显更高,差异明显(P<0.05).(3)TLR2、TLR4 mRNA表达量和血清TNF-α、IL-6呈正相关,TLR2和TLR4表达上升,TNF-α和IL-6水平上升.结论 重症肺炎感染患者体内TLR2和TLR4基因表达增加,和炎症因子呈正相关,提示TLR2和TLR4在重症肺炎感染患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 对比分析麻醉诱导中应用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进行术前全身麻醉诱导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右美托咪定(D组),分别给予咪达唑仑和右美托咪定进行全麻诱导.分别监测和记录两组患者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注射前(T0)、注射后2 min(T1)、5 min(T2)时总频(TP)、高频(HF)、低频(LF)及低频与高频比(LF/HF),同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率>30%、心率HR变化率>30%的患者例数,以评定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术前心率等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咪达唑仑组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中MAP变化率>30%的例数分别为5例(16.67%)、3例(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0.70);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中3例出现HR变化率>30%,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1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7,P=0.033).咪达唑仑组患者在T0时刻TP值低于T1、T2时刻,LF、HF值在T2时刻高于T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与T2时刻相比LF、TP、LF/H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P、HF、LF值在T1、T2时刻明显高于T0时刻(P<0.05),各时刻LF/H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与T2时刻相比TP、HF值差异显著(P<0.05).咪达唑仑组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组间比较TP、LF、LF/HF值在T1、T2时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麻醉诱导期调节心率变异性的效果优于咪达唑仑,麻醉诱导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更好地稳定心血管反应,减少心脏突发事件的发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对其血气指标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进行雾化治疗,观察1组与2组分别给予剂量为1 mg及0.5 mg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肺功能、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后体质量及血气指标(主要包括PO2与PCO2)水平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后,观察1组与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1组与2组临床总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1组与2组患儿潮气量、达峰容积比(VPTEF/VE,%)以及达峰时间比(tPTEF/tE,%)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1组与2组患儿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1组与2组患儿血清IL-4、IL-8及TNF-α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1组与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1组与2组患儿治疗后体质量及PO2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1组与2组患儿治疗后PCO2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1组与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1组与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疗效显著.剂量为0.5 mg与1 mg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均可作为临床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有效剂量.
目的 探讨支架置入辅助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8例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采用一期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联合组),38例患者采用单纯急诊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腹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2年总体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手术并发症率(10.00%)低于对照组(26.32%)(P<0.05);随访24个月,联合组2年总体生存率(65.79%)与对照组(5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急诊开腹手术比较,支架置入辅助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的特点,但是对患者的远期预后影响尚不明显.
目的 观察高分辨率CT(ultra-HRCT)靶扫描技术对肺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的121例肺磨玻璃密度结节,采用高分辨率CT(ultra-HRCT)靶扫描技术和传统CT技术对其进行扫描,比较两种技术对结节形态特征、诊断效能,分析CT表现与组织学之间的关系.结果 pGGN诊断的评价:121例pGGN中,高分辨率CT靶扫描技术和传统CT在显示毛刺、空泡型、胸膜凹陷、CT支气管征等方面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高分辨率CT靶扫描技术检出的瘤肺界面清楚光整为100例,传统CT技术对瘤肺界面清楚光整检出例数为55例,高分辨率CT靶扫描技术检出的分叶为115例,传统CT技术对分叶检出例数为7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分辨率CT靶扫描技术对pGGN明确诊断的例数为110例,明显较传统CT组多,高分辨率CT靶扫描技术对pGGN的诊断效能高于传统CT组(U值=12.762,P=0.005);比较pGGN的特征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可知: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对浸润性病变和浸润前病变pGGN的毛刺征、瘤肺界面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分辨率CT(ultra-HRCT)靶扫描技术对肺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的诊断价值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与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ALRI患儿100例和体检中心的健康儿童10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所有受试者性别、年龄、是否早产儿、母乳喂养、家庭吸烟接触等信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采用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因素与小儿ALRI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和家庭吸烟接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病例组中的早产儿显著多于对照组,母乳喂养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将病例组按照不同疾病类型对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进行比较,可见ALRI患儿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加重,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A<0.3 mg/L、维生素E<7 mg/L均为小儿ALRI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偏低均为小儿ALRI的独立风险因素.
目的 探讨PLA2R和THSD7A表达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病情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60例经肾脏病理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PLA2R和THSD7A的表达水平,探讨患者血清中PLA2R和THS7A水平与其肾病病情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15例肾炎型肾病患者中PLA2R阳性5例(占33.3%)、THSD7A阳性0例,45例单纯型肾病患者中40例PLA2R阳性(占88.9%)、THSD7A阳性4例(占8.89%),两种疾病类型之间PLA2R和THSD7A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CR患者中PLA2R阳性18例(占94.7%),THSD7A 3例(占15.8%);PR患者中PLA2R阳性15例(占75.0%),THSD7A 1例(占5.0%);PE患者中PLA2R阳性12例(占57.1%),THSD7A阳性0例;不同治疗结果的IMN患者的PLA2R和THSD7A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A2R阴性(P=0.01)、THSD7A阴性(P=0.02)、病理类型(P=0.01)是患者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型磷脂酶A2受体和THSD7A阴性患者病情差,是IMN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 研究具有抗氧化和抗兴奋毒性功能的复合营养补充剂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花色豚鼠29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补充剂1组、补充剂2组、补充剂3组.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补充剂组灌胃法给药.暴露条件:白噪声110 dB SPL,每天暴露3 h,连续2天.噪声暴露后0、1、3、7 d,C-ABR检测听阈,Tb-ABR检测纯音听阈.结果 噪声暴露后0、1、3、7d豚鼠听阈和纯音听阈异常升高,给予复合营养补充剂的1、2、3组由噪声所致听阈和纯音听阈异常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3组中尤以补充剂3组的保护效果佳(P<0.05),其对噪声暴露所致暂时性听阈位移的保护效应可达19 dB.结论 噪声暴露可导致听阈和纯音听阈异常升高,给予复合营养补充剂可改善由噪声引起的听阈异常,提示该营养补充剂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5月韶关市粤北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并收集同期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120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胃镜检查结果等.对于观察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和内镜止血,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PT、脾脏厚度、胃左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白蛋白≤33.0 g/L、PT>16 s、脾脏厚度>40.00 mm、门静脉内径>13 mm以及中度以上食管静脉曲张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观察组患者在给与治疗一月后,死亡总人数为14例,存活人数106例.死亡组入院前呕吐鲜血以及治疗过程并发肝性脑病的例数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入院前呕吐鲜血和治疗过程并发肝性脑病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风险因素(P<0.05).结论 白蛋白≤33. 0 g/L、PT>16 s、脾脏厚度>40. 00 mm、门静脉内径>13 mm以及中度以上食管静脉曲张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而入院前呕吐鲜血和治疗过程并发肝性脑病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风险因素.
目的 基于彩色多普勒技术评估下肢穿静脉曲张患者穿静脉形态与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临床诊断为下肢穿静脉曲张的65例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54.7±4.3)岁.先用灰阶超声扫查穿静脉,探头垂直于所扫查到的穿静脉,测量内径,改用彩超,降低量程,增加彩色增益,挤压肢体远端(足部)并放松,观察穿静脉有无反流(双相血流),同时记录反流穿静脉的反流时间和反流速度.根据反流时间对瓣膜功能不全进行分级评估,分析穿静脉开放情况与穿静脉内径、反流穿静脉与反流穿静脉内径、穿静脉反流程度与穿静脉内径的相关性.结果 65例下肢穿静脉曲张患者中共发现117支穿静脉开放,其中81支穿静脉反流.下肢穿静脉好发于小腿,小腿穿静脉内径比大腿穿静脉内径宽,小腿穿静脉比大腿穿静脉容易形成反流,大腿与小腿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腿中部和下部、小腿上部与下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支反流穿静脉中,有7支大腿中部穿静脉反流、13支大腿下部穿静脉反流、36支小腿上部穿静脉反流和25支小腿下部穿静脉反流.对比大腿与小腿反流穿静脉内径和反流速度发现,大腿穿静脉的内径小于小腿穿静脉内径,大腿穿静脉反流速度低于小腿穿静脉反流速度,大腿反流程度集中于Ⅰ级和Ⅱ级,小腿反流程度集中于Ⅲ级和Ⅳ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秩和相关性分析显示,穿静脉开放情况与穿静脉内径呈正相关;反流穿静脉与反流穿静脉内径呈正相关;穿静脉反流程度与穿静脉内径呈正相关,即穿静脉开放数目越多,则穿静脉内径越宽;反流穿静脉与穿静脉内径宽度相关;反流静脉越宽,则反流程度等级越高.结论 彩色多普勒检查能够准确地了解穿静脉的部位、穿静脉反流情况及评估穿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穿静脉内径与穿静脉反流情况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目的 比较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及单侧输卵管切除术患者的卵巢癌风险.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子宫良性病变及异位妊娠患者1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行全子宫切除术,B组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联合子宫切除术,C组行单侧输卵管切除术.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卵巢功能相关指标以及5年预后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的平均年龄、BMI指数、生产次数及教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前FSH、LH及E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三组患者的FSH和LH水平均显著提高,E2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B组和C组患者的FSH和LH水平较A组更高,E2水平更低;而B组患者的FSH和LH水平较C组更高,E2水平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5年,三组患者的盆腔包裹性积液发生率分别为15.0%、1.6%、6.6%,卵巢癌发生率分别为16.7%、1.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的患者卵巢癌风险较低,预后较好.
目的 探讨IL-17F和IL-17A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西安高新医院肿瘤科收治的NSCLC患者250例,另收集同期体检健康者250例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血样,采用MassARRAY方法对rs2275913、rs763780和rs23970843个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测定,分析其多态性与NSCLC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3个SNP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HWE P>0.05).病例组IL-17F基因rs763780位点的小等位基因G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组IL-17A基因rs2275913位点的小等位基因A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遗传模型下,rs763780位点的GG基因型均与增加NSCLC风险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在佳模型隐性模型下,GG基因型携带者患NSCLC风险增高了1.64倍(OR=1.64,95%CI,1.23-2.15,P=0.013).然而,两组的rs2397084位点的不同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佳模型-显性模型下,rs2275913位点的GA和AA基因型与降低NSCLC风险具有相关性(OR=0.75,95%CI,0.59-0.96,P=0.025).结论 IL-17F基因rs763780位点可能与增加NSCLC风险相关,而IL-17A基因rs2275913位点可能与降低NSCLC风险具有相关性.
目的 观察高流量血液透析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根据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高流量血液透析组和常规透析组.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肾功能、免疫功能、代谢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肾功能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高流量血液透析组患者的BUN、SCr水平低于常规透析组,KT/V水平高于常规透析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免疫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高流量血液透析组患者的CD3+、CD4+水平高于常规透析组,CD8+水平低于常规透析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代谢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高流量血液透析组患者的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低于常规透析组(P<0.05);两组患者透析前炎症因子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高流量血液透析组患者的hs-CRP、TNF-α、IL-6水平低于常规透析组(P<0.05).结论 高流量血液透析在ESR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反向添加法治疗对临床疗效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142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药物的使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于经期第三天予以亮丙瑞林3.75 mg进行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反向添加法(安宫黄体酮、戍酸雌二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围绝期症状发生率、雌二醇、卵泡激素水平及骨密度变化情况,收集随访资料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57.74%、94.36%,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者患者FSH、雌二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F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潮热、出汗、情绪波动绝期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1.26%,观察组复发率为6.66%,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术后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反向添加法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减少术后复发的情况出现.
目的 分析中医辩证疗法对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的改善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6例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辩证疗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溶血磷脂酸(LP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PA、TNF-α、CGRP、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眩晕复发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眩晕障碍量表(DHI)、健康状况量表、头痛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健康状况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DHI、头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眩晕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辩证疗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能够减少眩晕复发次数及眩晕复发持续时间,可有效预防眩晕的复发,安全性高.
目的 评价FOLFOX6、SOX、mFOLFOX6三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化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FOLFOX6组(n=30,采用FOLFOX6方案化疗)、SOX组(n=40,采用SOX方案化疗)、mFOLFOX6组(n=35,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三组均化疗3个周期(3周为1个化疗周期)后评估临床疗效,并随访1年,比较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总有效率(43.33%vs 50.00%vs 3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X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长于FOLFOX6组、mFOLFOX6组(P<0.05),FOLFOX6组、mFOLFOX6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以口腔炎症、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为主(Ⅰ~Ⅱ级常见),SOX组恶心呕吐发生率(20.00%)低于FOLFOX6组(56.67%)、mFOLFOX6组(57.14%)(P<0.05),其他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LFOX6、SOX、mFOLFOX6三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相似,与FOLFOX6、mFOLFOX6方案相比,SOX方案可延长患者疾病进展时间、生存时间,减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5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休克纠正治疗,同时辅以抗感染、吸氧以及其他治疗手段,实验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接受肾上腺素0.05~2.0μg/(kg·min)微量泵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死亡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尿量、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等肾功能相关指标;观察两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V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以及心脏指数(CI)水平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HR、CI、MAP、CVP、PAWP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HR水平均降低,CI、MAP、CVP、PAWP水平均升高,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变化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各项指标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4 h后的尿量均多于治疗前水平(P<0.05),CCr及BUN指标水平变化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分别为8.24%和24.7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上腺素微量泵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患者临床死亡率,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内就诊的T2DM患者330例,根据其血清维生素D水平,将其分为A组(≥50 nmol/L)和B组(<50 nmol/L).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记录其T2DM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T2DM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A、B两组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病程、吸烟、收缩压、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LDL-C和HbA1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的TC、HDL-C、TG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B组,CREA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B两组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中位数为分界点,将所有受试者分为四组(<30 nmol/L;30 nmol/L≤VD<50 nmol/L;50 nmol/L≤VD<65 nmol/L;≥65 nmol/L),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率随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而升高,与维生素D水平≥65 nmol/L的患者相比,维生素D水平<30 nmol/L的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风险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维生素D水平<30 nmol/L的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风险显著升高,应进行早期干预.
目的 分析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围术期脑保护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在本院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12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61例)维持麻醉吸入1.2%异氟醚,观察组(6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从诱导开始后连续注入尼莫地平至结束手术.观察T0(诱导之前)、T1(切皮时)、T2(动脉瘤夹闭之前)、T3(动脉瘤夹闭之后)、T4(缝皮时)患者心率(HR)、异氟醚浓度(FetISO)、平均动脉压(MAP)及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变化状况,计算患者诱导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天、术后3天葡萄糖摄取率(GluER)、脑乳酸生成率(LacPR),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结果 麻醉诱导后患者MAP、心率降低,在手术结束后逐步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及术后1、3天GluER、LacPR改变状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逐步升高,较诱导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结论 尼莫地平可降低患者载瘤动脉血管痉挛程度,减少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
目的 探讨P16、Ki67在不同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分析其对LSIL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160例宫颈病变患者根据阴道镜活检结果分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Ki67的表达水平.同时对LSIL组随访2年,观察其转归,分析P16、Ki67在不同LSIL转归组中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在对照组、LSIL组、HSIL组及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9.3%、65.6%、100.0%,Ki67在对照组、LSIL组、HSIL组及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50.6%、62.3%、100.0%,P16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IL组共89例,随访2年后,其中病变进展组9例,病变持续组43例,病变消退组37例.病变进展组P16阳性表达率(77.8%)高于病变持续组(32.6%)和病变消退组(37.8%),病变进展组Ki67阳性表达率(88.9%)高于病变持续组(55.8%)和病变消退组(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IL组中P16和Ki67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12,P<0.05).结论 P16、Ki67的检测对宫颈病变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且可作为LSIL转归结局的预警提示,对LSIL的分流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肾上腺素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2017年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急诊科收治的1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各9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常规剂量组患者静脉滴注肾上腺素1μg/(kg·min);大剂量组患者静脉滴注肾上腺素2μg/(kg·min).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心率(HR)、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心脏指数(SI),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HR、CI、MAP、CVP、SI指标变化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患者(P<0.05).大剂量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6.67%,常规剂量组为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乳酸清除率高于常规剂量组,乳酸浓度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CD3+、CD4+、CD8+和CD4+/CD8+的水平变化较常规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但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患者预后.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tDCS)治疗物质依赖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酒精依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支持治疗+地西泮,试验组同时给予tDC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戒断反应量表评分、戒断治疗前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酒精戒断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及14 d后,试验组的酒精戒断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试验组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DA、NE、5-H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试验组的血清NE、5-H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血清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DCS治疗酒精依赖患者能显著调节患者的神经递质紊乱,改善睡眠质量,减轻戒断症状.
目的 研究探讨规范化治疗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对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7年6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的胎膜早破病例3046例,并筛选出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例.计算出胎膜早破合并糖代谢异常所占胎膜早破比率;从未胎膜早破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例中随机选取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及未规范化治疗共128例,观察组(n=78)为规范化治疗糖代谢异常患者,对照组(n=50)为未规范化治疗糖代谢异常患者,对比分析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3046例胎膜早破的孕妇中,足月胎膜早破占比68.32%,未足月胎膜早破占比31.68%.未合并糖代谢异常占比91.30%,合并糖代谢异常占比8.70%.未足月胎膜早破与糖代谢异常有明显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足月与未足月孕妇比较孕周有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孕次、流产次数、孕前体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合并与未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年龄、孕次、孕周、流产次数、孕前体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合并与未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孕周有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孕次、流产次数、孕前体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心跳、呼吸、肤色、反射、肌肉张力等各项评分和总分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感染等并发症观察组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代谢异常是胎膜早破的一个危险因素,尤其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具有一定相关性.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可以减少胎膜早破发生率,尤其是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从而达到延长孕周,提高早产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改善母儿妊娠结局.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钛缆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行经皮微创钛缆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42例为实验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3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长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4 wk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4 wk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3.3%)高于对照组(65.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较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好,创伤小,愈合快,疼痛程度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佳.
目的 探讨化学治疗对胃癌患者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148医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80例,均采用奥沙利铂加替吉奥的化学治疗方案,分别于化学治疗前1天及化疗2个周期后第15天空腹抽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炎性因子WBC(白细胞)计数、血清CRP(C-反应蛋白)含量、血清IL-6及TNF-α含量状况;并于化学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80例胃癌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部分缓解46例(有效组),疾病稳定73例(稳定组),疾病进展51例(无效组).化疗后,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以及CD4+/CD8+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CD8+的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NK细胞的表达水平较化疗前变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胃癌患者血清IL-6及TNF-α含量较化疗前显著升高,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WBC、IL-6和TNF-α水平变化与化疗效果显著相关(P<0.05);血清CRP水平变化与化学治疗效果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检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以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及疗效指标.
公共场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人们日常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目前根据公共场所的实际状态来看,我国相关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部分问题,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从立法、执法以及守法三个方面分别针对性地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议.
目的 分析对进行通气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实施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1日-2017年10月1日收治的1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施行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机体营养指标(包括转铁蛋白、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治疗2周后的脱机成功率及患者通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营养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转铁蛋白、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治疗2周后的脱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通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行通气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实施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患者通气治疗周期并降低患者通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高效的辅助治疗方案.
目的 调查高原某特战部队官兵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指导部队合理膳食及修订现行军人食物定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驻海拔3700m高原地区陆军某特战部队一个伙食单位就餐人员为研究对象,共84人,均为男性.采用心率换算结合生活观察法计算官兵每日的能量消耗,确定劳动强度等级;采取称量法进行连续4d的膳食调查;同时利用体重计测量体质量和身高,计算体质指数(BMI);利用体成分分析仪检测身体脂肪量、肌肉量与骨骼肌质量;抽取42名官兵空腹全血,进行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的检测.并以GJB 826A-2010《军人食物定量》、GJB 823B-2016《军人营养素供给量》为依据进行评价.结果 (1)该部官兵平均1d能量消耗为3978.4kcal,属于重度劳动强度;(2)蔬菜、肉类等食物摄入充足,但没有牛奶摄入,鱼虾、大豆、食用菌等食物摄入不足;(3)能量摄入达标,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等摄入充足,钠的摄入远超标准,维生素D没有摄入,维生素B6、维生素B1的摄入严重不足,达标率分别仅为20.0%、52.3%,碘、钙、锌的摄入均不足,达标率分别为42.0%、50.0%、70.2%;(4)脂肪供能比(46.0%)超标、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1.0%)不达标;(5)超重者占17.0%,体脂率偏高者占5.9%;(6)血清维生素B1含量偏低占者45.2%.结论 高原特战部队能量、蛋白质和大部分微量营养素摄入基本达到军标要求,但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部分食物摄入量不达标,营养素摄入不够均衡.
目的 分析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序贯放疗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早期心脏毒性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90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序贯放疗,对照组接受化疗序贯放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ER-2转阴率及化疗前(T0)、4周期化疗后(T1)、放疗前(T2)、放疗后2个月(T3)心电图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钙蛋白I(TnI)、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记录两组心脏毒性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ER-2转阴率为100.00%(45/45);观察组除T0外,其他各时期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T3时LVEF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点CK-MB、HBDH水平变化不大,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T1、T2、T3时血清TnI、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3时心脏毒性事件发生率(17.78%)高于对照组(4.44%)(P<0.05).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序贯放疗可较好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HER-2转阴,但早期有一定心脏毒性,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引起重视.
目的 探讨阴道B超下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试管婴儿技术的不孕妇女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妊娠结果分为妊娠成功组和妊娠失败组.两组妇女HCG日、取卵日均阴道B超下监测子宫内膜,比较不同妊娠结局妇女子宫内膜厚度和类型的差异.结果 在HCG注射日,采用阴道B超监测的妊娠成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为11.85±2.01 mm,妊娠失败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为11.82±1.98 mm;在取卵日,采用阴道B超监测的妊娠成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为11.76±2.03 mm,妊娠失败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为11.78±2.15 mm.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443、0.463);HCG注射日,妊娠成功组和妊娠失败组患者阴道B超下子宫内膜类型无明显差别,在取卵日,妊娠成功组患者B型子宫内膜例数较多,妊娠失败组患者A型子宫内膜例数较多,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形态可提高试管婴儿妊娠成功率,且取卵日的子宫内膜类型与妊娠成功率具有相关性.
目的 分析保妇康栓联合干扰素栓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效果及HPV DNA、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HP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照组50例采用干扰素栓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保妇康栓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2、HP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妇康栓联合干扰素栓治疗HPV感染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HPV-DNA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目的 探究ABCA1基因功能性SNP对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32例,按胆固醇情况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检测各生化指标并进行DNA提取和PCR测定,比较生化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比较各功能性SNP基因频率.结果 TG、TC、HDL-C、INS、CP是与胰岛β细胞功能有关的独立影响因素,多态性位点rs2020927基因频率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等位基因位点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ABCA1基因多态性位点rs2020927可能与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有关.
目的 探讨美学牙冠延长术在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于我院口腔科诊治的上颌前牙牙体缺损需行口腔美学修复的患者30例(108颗患牙),采用改良后的牙冠延长术进行修复治疗.根据患牙修复效果、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患者满意度等将患牙分为治疗效果优良组(n=68)和一般组(n=40).对两组患者采用改良Ryge标准动态评价牙龈及牙周情况,Kay牙齿美学分类标准评价患牙治疗后的美观效果.评价患牙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和出血指数(BI),术后6个月测量患牙修复体边缘至嵴顶的距离(RM-BC)及修复体边缘至龈缘的距离(RM-GM).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牙修复效果的因素.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LI、PD、BI均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6周和术后3个月,优良组BI、PLI均优于一般组(均P<0.05).与一般组RM-BC和RM-GM比较,优良组术后治疗情况更好(均P<0.05).术后1年牙龈评价结果为A的患者达到26例,评价结果为B的患者3例,优良率96.67%.本研究29例患者在实施前牙牙冠延长术治疗及修复后,牙齿美观效果均满足Kay术后分类ClassⅡ~Ⅰ或ClassⅡ~Ⅰ(化妆)标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菌斑控制不佳(OR=8.653,P=0.022)、台阶状断端(OR=4.162,P=0.013)、吸烟(OR=1.442,P=0.025)及不良卫生习惯(OR=1.626,P=0.037)的患者疗效较差.结论 美学牙冠延长术用于上颌前牙牙体缺损患者的口腔美学修复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多种因素可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长期预后.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血浆凝溶胶蛋白(GSN)水平变化与烧伤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06例烧伤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将我院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纳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治疗第1、3、5、7天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根据预后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并进行影响烧伤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烧伤脓毒血症组第1、3、5、7天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烧伤脓毒血症组第1、3、5、7天血浆GS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第1、3、5、7天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第1、3、5、7天血浆GSN水平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是影响烧伤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GSN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可反映早期烧伤脓毒血症患者病情,高水平PCT、低水平GSN提示预后不良.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合理利用资源. 硬膜外镇痛选择注入局麻药及阿片类药物,以阻断特定神经纤维的传导作用,抑制痛觉向中枢的传递,达到解除疼痛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分析二者联用在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无意识障碍状态下,记忆力、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视空间辨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情绪控制等方面的障碍. 老年痴呆症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并伴有β-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大幅减少,以及老年斑的形成﹝1﹞.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痴呆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医疗问题和经济问题. 老年痴呆症的病因不明,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其与遗传、免疫功能紊乱、病毒感染、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的失调、重金属作用、环境污染、自由基损伤、心脑血管疾病有关. 研究﹝2﹞还发现受年龄、性格、家庭同住类型、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较大. 老年痴呆症的临床特点是以认知缺陷为特征,记忆障碍明显,可伴有失语、失算、失用、失认等,并导致患者社交生活或职业功能的缺损,有其独特的神经心理学缺陷模式. 早期出现语言结构和记忆障碍;中期出现失语、失用和失认阶段,后期出现运动异常﹝3﹞. 虽然老年痴呆症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根据国内外研究老年痴呆可能的影响因素,只要我们全社会、家庭以及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共同努力,重视病人的心理调节、智能训练、睡眠、护理等,积极控制和避免不利影响因素,就能够减少、延缓和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和发展.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5月份投的稿件,投稿录用历时3个月,期间有个专家没有审稿,重新换了审稿专家,之后修改后录用的,用了两个半月左右的时间,感觉文章方向符合期刊要求,内容新颖,录用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8月中旬投稿,9月很大修,三个专家,提出的问题直切要害,修改说明大概有10页左右,9月底提交修改稿件,文章进行复审,10月份进行二次修改,修改说明写了近6页,直到11月初文章才被收录。整体感觉期刊对文章的创新性要求比较高。
投了两篇文章,都被录用了,基本上是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编辑很好沟通交流,态度很好,专家也很负责,提出的建议很有建设性,文章长期没有进程可以打电话咨询,编辑会及时的处理,很赞。
解放军预防医学是统计源核心期刊,质量好还是很高的,我的文章是关于研究工作简报的,期间有些问题和编辑进行交流时,编辑也很热心的回答我,及时的进行了处理,审稿专家也很认真,提出了很多中肯、有价值的建议。
编辑很专家都很认真,投稿后,20天左右送外审,期间专家也有拒审,编辑帮助换了专家,文章是经过小修后录用的,第一次投核心期刊就被收录了,还是很开心的。
投了两篇综述性文章,第一篇没有修改直接录用,第二篇小修返回后,现在处于编辑加工状态,历时三个多月的时间,速度还是很快的。
有三个审稿专家,一个专见比较专业,给出的一家对文章修改帮助很大,很感谢。一个专家第二次修改后,也基本对文章满意了,还有一个专家,提出的问题还是很尖锐的,对文章要求比较严苛,但是认真回答后,专家还是比较满意的。投稿到审稿返回意见历时三个月左右,速度上还是比较稳定的。
整体感觉文章的处理速度还是很快的,我的文章是实验技术方向的,,编辑对这个方向研究的很透彻,审稿人也指出了好几处的错误,认真修改后,文章的确有了提升,希望期刊可以越办越好。
9月12日投稿,不久之后返回修改意见,修改意见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10月中旬返回修改稿件,12月10日显示文章被录用,整体感觉审稿速度还是很快的,希望大家投稿顺利。
之前在期刊上投了实验技术的文章,历时4个月被收录了,期间灵力了几次小修,外审专家给出的意见还是很中肯的,很详细的指出了不足,连一些关键词这样的细节问题也指了出来,修改的很认真。此外,编辑老师也很好,很有耐心,值得点赞。
10月12日投了一篇综述性文章,一个礼拜被退稿了,建议转投其他刊物,打电话咨询编辑,说是没送外审,初审没过,说了两个文章被拒的意见,意见还是比较认可的,编辑也很负责的,没有浪费时间。
审稿历时两个半月的时间,三位专家,一个建议直接接受,两个专家建议小修,修改后三周这样就被期刊收录了,个人觉得投解放军预防医学这本期刊创新性要求要比较高,要符合杂志的收录方向,这样录用比较容易。
审稿半个月左右,退修,修改期限为一个月的时间,返回修改稿,重审半个月后被录用,历时两个月左右,整体还是很满意的。
外审一个半月的时间,投稿到录用历时两个月,还是很快的,专家给出的意见很专业,参考意见进行修改,很快就可以被收录,文章录用后咨询编辑加急情况,编辑说不能加急,现在只能等待出刊了,希望可以早日见刊。
之前投过两篇文章就都被拒稿了,现在发了第三篇,已经过了初审,前几天收到了修改意见,修改返回后,昨天就被收录了,感觉期刊对文章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也保证了期刊的质量水平,文章方向合适可以尝试投稿,希望大家投稿顺利。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
审稿流程还是很规范的,两个月左右收到审稿意见,期间对文章进行了两次修改,主要都是对文章的内容的修改,个人觉得文章创新性好,收到审稿意见,根据意见逐一修改,尽快回复,还是比较容易被期刊收录用的,就是文章的审稿时间不能确定,整体而言期刊还是值得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