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发肺栓塞1例

    作者:沈维勤;贾熙娜;崔自军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1岁.主因间断胸闷、心悸22余年,加重伴呼吸困难6d于2011年9月20日人院.查体:脉搏63/min,血压135/70mmng(1 mm Hg=0.133 kPa),自动体位,轻度混合性呼吸困难,颈静脉稍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63/min,律不齐,主动脉第一听诊区、二尖瓣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波水样杂音,余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2009年曾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确诊为血小板增多症,2011年4月开始服用羟基脲(3.0 g,2次/周)治疗,5月患者自行停服该药,血小板波动在400~700×109/L.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0例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刘静

    目的:观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大多可以生存数年,10年生存率64%~ 80%左右.结论:治疗期间定期检测外周血象,经治疗使血小板减少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以预防血栓及出血的发生.

  • 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多元分析

    作者:陈海芳;李康

    目的:回顾性分析99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临床资料,评价临床疗效并分析各因素对羟基脲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ELN标准评价疗效,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分析年龄、性别、病史、JAK2V617F基因型、治疗前白细胞数目及血小板数目是否与治疗效果有关.结果:总有效率87%,病程及JAK2V617基因状态是影响临床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病程是无效的危险因素,JAK2V617F基因型阳性比阴性患者无效的风险低.

  • “既病防变”理论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李莉;张宽顺;肖竹青;高捷音;韦云

    “既病防变”是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慢性病的治疗和预防传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韦云教授在中医治疗慢性血液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有独特见解.其运用中医治未病中“既病防变”思想对本病进行治疗,在疾病不同阶段给予相应药物以阻断其发展,早期益气为主,辅以理气活血,预防血瘀产生;中期理气化痰为主,辅以活血通络,预防痰瘀互结;后期虚、火、瘀同调,清热化痰、活血散结,预防血栓、出血及转化为其他骨髓增殖性肿瘤.既改善症状,又使病情得到长期有效控制,达到综合治疗效果,较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从瘀热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经验

    作者:皇玲玲;赵晓峰;郭海;郭立中

    对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历代医家多以活血化瘀法治之.周仲瑛教授认为本病患者多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一方面,血行不畅,停而为瘀;另一方面,阴虚生内热,日积月累,终使瘀热搏结于髓脉血络,形成络热血瘀证;治疗大法为滋阴凉血化瘀,但需辨清各病机证素轻重;临证当详辨血瘀和血热、出血与瘀血、阴伤与血热孰轻孰重;灵活选用血药;消癥化积,精选虫类药.

  • 李达以"血积"辨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经验

    作者:梁春灵;李达

    伴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及社会的老龄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长期用药所带来的精神压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越来越引起临床医患的重视.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上有一定优势与特色,李达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探讨以"血积"概括病名,以瘀毒蕴结于髓为核心病机,总结出以益肾疏肝、活血解毒为主要治法,临证巧用虫类药、毒类药,配合体质辨识、因人制宜,并根据病情分层治疗本病,收效甚佳.

  • 中医辨病辨证结合危险度分层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6例

    作者:代喜平;吴远彬;李达;胡永珍;吴顺杰;康颖;陈艳红;陈琪;梁冰

    我们依据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借鉴国外学者推荐的根据血栓形成危险度分层治疗方案~[1],对3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从郁论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附20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苏凤哲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系骨髓增生性疾病,临床以持续性血小板增多,伴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血栓形成、脾脏肿大为特征.本病的治疗,西医常以骨髓抑制剂如羟基脲、甲异靛、马利兰等抑制和减少血小板生成,或予干扰素,或施血小板单采,或予抗血小板功能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经治疗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有的可达缓解.

  • 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亚勇;于天启

    目的:观察和分析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8月-2017年10月门诊及住院的6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羟基脲,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运用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疗法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416.05±55.40)×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4.61±73.84)×109/L,总有效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抵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周典;陈伟;徐开林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费城染色体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的1种.研究发现,50%-70%的ET患者存在JAK2基因V617F突变,该研究成果成为ET研究的里程碑.近年来,有关ET的发病机制研究,诸如JAK2V617F、MPL、CALR等相关基因突变、ET发病过程中表观遗传学异常、ET骨髓微环境改变及相关因子调控又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本文从以上3个方面对ET发病机制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伊马替尼治疗血小板增多症及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研究及应用

    作者:束玲玲;杨默

    临床数据显示,甲磺酸伊马替尼在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过程中出现血小板降低等副反应,因此考虑将伊马替尼应用于血小板增多症及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研究证实,伊马替尼不仅可以抑制BCR/ABL突变基因,对其他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如PDGFR、JAK2V617F及C-KIT突变同样也有抑制作用,从而为MPD提供了重要的靶向治疗潜能.由于PDGFR、JAK2及C-KIT在骨髓造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示伊马替尼可能正是通过阻滞PDGFR、JAK2V617F及C-KIT受体磷酸化阻断受体的信号传导通路,打断细胞分化增殖反应,从而起到治疗效果.本文总结伊马替尼在血小板增多症及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研究和应用,并探究其中的可能机制.

  • 骨髓增殖性疾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作者:朱俊芳;刘媛;刘蓓;贾明峰;成娟;赵丽

    本研究旨在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在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WPD)患者中的发生率,探讨其与MPD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建立敏感特异的JAK2V617F基因点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提高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水平.选择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47例BCR-ABL阴性的MPD患者及12例健康正常人,抽提外周血细胞全血DNA,采用等位墓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技术检测各组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基因序列,并结合临床资料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BCR-ABL阴性的MPD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率为74.5%(35/47),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阳性突变率为83.9 %(26/3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阳性突变率为60%(9/15),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阳性患者只有1例.突变阳性的PV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突变阴性者高,突变阳性的ET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较突变阴性者高,且突变阳性的ET患者更易发生肝脾种大、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JAK V617F突变在BCR-ABL阴性的MPD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AS-PCR技术对该突变有较好的敏感特异性,可以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检测.

  • 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中ASXL1与CALR突变共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梅玉;沈宏杰;晁红颖;周民;卢绪章;张修文;刘洁;姜乃可;王谦

    目的:研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ASXL1与CALR基因突变共存情况,比较其与单基因突变及突变阴性患者部分临床参数间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基因组DNA-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263例ET患者及29例PMF患者ASXL1基因12号外显子、CALR基因9号外显子和MPL基因10号外显子突变;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JAK2 V617F突变情况.结果:292例患者总的突变检出率为72.6% (212/292),ASXL1、CALR、JAK2 V617F及MPL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5.8%、30.5%、39.0%及2.4%;5.1% (15/292)的患者同时携带双基因突变,包括ASXL1/CALR(n=11)、ASXL1/JAK2V617F(n=2)、MPL/ CALR(n=1)及ASXL1/MPL(n=1),其中ASXL1/ CALR突变共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突变类型.与单基因CALR及JAK2 V617F突变相比,CALR/A XL1双突变组的ET患者有更高的血小板水平及较低的血红蛋白水平(P<0.05),但在中位年龄及外周白细胞计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与突变阴性组相比,CALR/A,XL1双突变ET组具有较低的白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水平,但具有较高的血小板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位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XL1与CALR突变共存在ET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与单基因突变及突变阴性组相比,具有较高的血小板水平及较低的血红蛋白水平.

  • 奥扎格雷钠干预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血栓形成的研究

    作者:姚红霞;黄莉;吴从明;林丽娥;黄昭前;吴巨峰;王述文;陈文婷;唐瑞梅

    本研究观察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osis,PT)患者临床血栓发生率及其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关系,探讨PT患者预防性应用血栓素A2抑制剂对其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其对血栓的预防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表面的CD62P、PAC-1水平;ELISA方法测定血浆血栓素A2(TXA2)代谢产物TXB2和前列环素(PG12)代谢产物6-K-PGF1α水平;观察和比较各组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奥扎格雷钠干预治疗前合并血栓组TXB2、C1362P、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比未合并血栓组高,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奥扎格雷钠干预治疗后2组各项血小板功能指标除6-keto-PGF1α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且合并血栓组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除CD62P仍较未合并血栓组高(P<0.05)以外,其余指标均与未合并血栓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T合并血栓者血小板多项功能指标均较未合并血栓者异常升高,血小板功能活化也是PT患者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奥扎格雷钠均可使2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明显降低,体内TXA2的生成减少和TNA2/PGl2的比值改善.奥扎格雷钠不但具有治疗血栓作用,而且还有较好的预防血栓效果.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与临床特征相关性

    作者:刘红星;童春容;蔡鹏;滕文;王赫;张英;朱平

    为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90例初诊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PD)患者(包括47例PV和43例ET)外周血标本中JAK2V617F突变基因负荷,统计分析JAK2V617F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突变阳性的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0.209±0.192)较PV患者中(0.441±0.270)低(p=0.028).在PV和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PV:R=0.518,P<0.001;ET:R=0.528,p=0.005)、红细胞压积(PV:R=0.510,p<0.001;ET:R:0.524,p=0.005)和白细胞计数(PV:R:0.584,p=<0.001;ET:R=0.471,p=0.013)都呈正相关.在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354,p=0.020);但在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R=0.233,p=0.242).结论:在PV患者和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白细胞计数都呈正相关.在PV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而在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

  • 慢性髓系白血病首发血小板显著增多

    作者:沈群;周建伟;朱光荣;杨月艳;仇海荣;朱广荣;夏雯;姜鹏君

    本研究探讨以血小板显著增多首发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临床、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应用骨髓细胞涂片、骨髓活检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变化.结果发现:以血小板显著增多为首发表现的CML是一组具有独特临床和生物学特点的疾病,骨髓细胞涂片和骨髓活检表明,骨髓增生活跃,以巨核系异常增生为主,血小板大片成堆,可见圆形核小巨核细胞,中等度白细胞增多,经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均证实存在有Ph染色体和(或)表达bc/abl融合基因,对此类患者应该早期进行积极治疗,甚至进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干预;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则不宜过多地使用化疗药物,否则反而诱致白血病的发生.结论:对血小板明显增多的患者应及时进行Ph染色体及bc/ab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这对于ET及CM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极为重要,以避免误诊、误治.

  • LNK基因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的变异及临床意义

    作者:田润梅;容颖;吴柳松;蒋焰;秦海燕;朱平;陈艳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osis,ET)中LNK基因的突变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分析其与ET发病的关系.方法:用位点特异性PCR的方法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用PCR扩增LNK基因外显子全长,扩增序列中包括LNK基因内影响氨基酸表达的Rs3184504 (C/T)和Rs78894077(A/C/G/T)以及对氨基酸表达无影响的Rs7973120 (A/T)3个SNP位点.测序分析LNK基因突变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发现6例患者有LNK突变,包括4种类型,分别为A300V、R425C、V402L及R426Q.ET患者SNP Rs78894077Ser(丝氨酸)型T等位基因分布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患者SNPRs3184504 Ser(丝氨酸)型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T患者中存在LNK基因突变,携带LNKSNPRs78894077 Ser及Rs3184504 Ser位点T等位基因可增加患ET的风险.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CALR、JAK2V617F、MPLW515K基因突变率及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余晓完;黄东红;郭建欣;黄月琴;谢若腾;蔡俊峰

    目的: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CALR、MPLW515K与JAK2V617F基因突变率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5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通过基因组DNA-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CALR与MPLW515K基因突变,并通过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结果:56例患者中CALR基因突变14例,发生率为25.00%,其中Ⅰ型6例,Ⅱ型5例,Ⅲ型3例.Ⅰ型与Ⅱ、Ⅲ型CALR基因突变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及血红蛋白(Hb)水平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Ⅲ型患者WBC计数较Ⅱ型者显著升高(P<0.05),而Ⅲ型和Ⅱ型组患者的性别、年龄、Hb及Plt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MPLW515K基因突变3例,发生率为5.36%;JAK2V617F基因突变21例,发生率为37.50%.MPLW515K与JAK2V617F阴性患者(18例)中CALR基因突变13例,发生率为72.22% (13/18),并无检出任一2种基因突变共存的病例.CALR突变者外周血Hb、WBC的水平较JAK2V617F突变者均显著降低(P<0.05).56例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3例,发生率为5.36%.染色体核型异常者CALR基因突变率(66.67%)较正常核型者(20.75%)显著升高(P<0.01).结论:JAK2 V617F基因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的突变率较高,且MPLW515K与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者CALR突变率较高,这可能与染色体核型异常存在密切联系;CALR基因突变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外周血Hb、WBC的含量较JAK2V617F突变者均显著降低.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预后和生存分析

    作者:陈沫;侯丽君;刘增香;刘红兵;刘巧丹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状态,分析影响该疾病生存的预后因素,为临床诊治和判定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和中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确诊的ET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并进行生存曲线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寻找该疾病的生存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18例ET患者的生存情况为1年生存率95.5%,3年生存率92.6%,5年生存率89%,10年生存率81.6%.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提示年龄≥60岁、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既往有血栓或出血病史、贫血(血红蛋白< 120 g/L)、血小板计数升高(≥1 000×109/L)、疾病危险分级、高危组中使用羟基脲或/和高三尖杉酯碱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未发现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T患者的生存率高,生存时间长,转化为骨髓纤维化和白血病的风险低,年龄≥60岁、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既往有血栓或出血病史、贫血、血小板计数升高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在高危组中使用羟基脲或/和高三尖杉酯碱能改善预后.

  • 208例BCR/ABL1阴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CALR、MPL基因突变检测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李振玲;高丽;张辉;张春霞;陈艳荣;黄泛舟;龚明;高亚玥;詹寅;马一盖

    目的:检测经典BCR/ABL1阴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JAK2、CALR、MPL基因突变,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208例BCR/ABL1阴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ET146例,PV37例,MF25例)纳入BCR/ABL1阴性CMPN组,124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及73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纳入对照组.抽取骨髓或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及总RNA,进行JAK2基因外显子12至20,MPL基因外显子10以及CALR基因外显子3至9测序分析.结果:146例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86例(58.9%);JAK2 exon 12突变2例(1.4%);CALR突变41例(28.1%),其中Ⅰ型(c.1092_1143del) 22例,Ⅱ型(c.1154_1155insTTGTC) 11例,V型(c.1091_1142del)l例,Ⅷ型(c.1104_1137del)1例,41型(c.1107_1137del)1例,42型(c.1125_1125del)1例,其他(c.1107_1115del,c.1111_1144del,c.1101A>C,c.1112_1117del)4例;MPL基因突变9例(6.2%).JAK2、CALR、MPL基因突变均阴性的患者有8例(5.4%).37例PV中检出JAK2以及CALR突变共35例(94.6%),其中JAK2V617F突变31例(83.8%),JAK2 exon 12突变2例(5.4%);CALR突变2例(5.4%),其中Ⅰ型1例,另1例为CALRc.1191_1193del.JAK2、CALR、MPL突变均阴性2例.25例MF中检出JAK2V617F突变19例(76%),CALR突变2例(8%);JAK2、CALR、MPL突变均阴性的患者有4例(16%).124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的患者以及73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患者中,均未检测出JAK2、CALR或者MPL基因突变.结论:联合JAK2、CALR、MPL基因突变能覆盖大多数BCR/ABL1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CALR突变在ET患者中检出率较高,因此CALR突变可作为JAK2、MPL突变阴性的ET的新诊断指标.

211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