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NA修复抑制剂对彗星试验影响的研究

    作者:鹿伟;衡正昌

    彗星试验,又名单细胞凝胶电泳,以DNA断裂为检测终点,是筛选遗传毒物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本实验室研究发现彗星试验对黄曲霉毒素B1、重铬酸钾等物质的敏感性远远低于Ames试验[1].这可能是因为这些物质诱发的单链断裂修复速度较快所致.而且,由于各实验室试验条件不同(如:操作时间、环境温度差异等),使细胞制片时DNA损伤的修复进程不一,造成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重现性较差.因此,本研究通过24孔板,运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hydroxyurea,HU)、DNA聚合酶δ/ε(DNA polymerase δ/ε,Pol δ/ε)抑制剂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araC)、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β,Pol β)抑制剂2',3'-双脱氧胸苷三磷酸(2',3'-dideoxythymidine 5'triphosphate,ddTTP),阻碍重铬酸钾和水样有机提取物诱发的V79细胞DNA损伤的修复进程,使单链断裂积累,从而提高彗星试验的敏感性和实验室间的重现性.

  • 小鼠胚泡移植法在研究羟基脲发育毒性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军;王静;管彤;姜文玲;杨友润

    目的探讨体外染毒后胚泡移植方法评价羟基脲发育毒性的可行性.方法由C57BL/6J雌性小鼠和DBA雄性小鼠交配产生BDF1小鼠,以BDF1雌性小鼠作为供胚鼠进行超排卵,并与BDF1雄性小鼠交配后采集受精卵,再以20μg/ml的羟基脲对着床前胚胎进行体外染毒,将染毒后可胚泡化的胚胎移植于假孕昆明种代母鼠体内继续生长发育,观察出生前胎鼠形态学改变和出生后子鼠的行为改变,并对子鼠大脑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在实验剂量下,羟基脲染毒组胎鼠出生前形态学检查未见异常.(2)羟基脲染毒组子鼠出现行为异常:回旋运动、阴性趋地运动、翻正反射和断崖回避阳性日均迟于阴性对照组(P<0.05,P<0.01,P<0.05,P<0.05);悬挂时间短于阴性对照组(P<0.05);10日龄游泳积分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3)电镜超微结构显示染毒组子鼠大脑中毒性损伤.结论将胚胎体外培养和胚泡移植技术结合起来,排除母体因素的影响探究羟基脲的发育毒性,是一可行的方法.

  • 羟基脲致雄性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作者:杨建一;韩宁;李莉;王文娟;崔慧慧;张娟

    目的 评价羟基脲(Hydroxyurea,HU)对睾丸细胞DNA损伤作用,为研究HU生殖系统损伤机制提供实验室数据,并为临床治疗过程中安全使用HU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方法 以雄性小鼠经腹腔注射建立动物模型,HU剂量组分别为100、200和400 mg/kg,并设对照组,连续给药5 d,首次给药14 d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评价HU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结果 彗星实验结果显示,HU各剂量组中反映睾丸细胞DNA损伤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且DNA受损率随HU剂量增高而增高(P<0.01).结论 HU对小鼠睾丸细胞DNA有持续损伤作用,并抑制其损伤的修复.临床上大量和长期使用HU时,应充分考虑其生殖毒性作用的远期影响或采取一定的抑制措施.

  • 羟基脲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

    作者:周莉;吴纯启;廖明阳

    目的观察羟基脲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确定其毒作用的特征、表现和延续性.

  • 中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朱强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试验组(50例)。对照组采取羟基脲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祛毒化瘀中药治疗。评估两组疗效、症状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中性中幼粒细胞、中性晚幼粒细胞计数。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4.0%)略高于对照组患者(8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试验组症状评分改善更佳,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两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中幼粒细胞、中性晚幼粒细胞计数均有显著改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用药后外周白细胞计数改善更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祛毒化瘀中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血象,并能抑制粒细胞系统过度增殖,值得推广应用。

  • 肺结核引起类白血病反应误诊为慢性白血病1例

    作者:吴长刚;徐文达;杨晓燕;周忠海

    患者,男,27岁,因低热、乏力5月,咳嗽、咳痰1月于2002年4月3日入院.2001年11月患者在某省打工时出现午后低热、易出汗、乏力,未诊治,后又出现纳差、腹胀、夜间左上腹疼痛,自己于左上腹触及1肿块.2002年1月20日到某医院就诊.经骨髓检查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住院期间给予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羟基脲等药物治疗.

  • 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多元分析

    作者:陈海芳;李康

    目的:回顾性分析99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临床资料,评价临床疗效并分析各因素对羟基脲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ELN标准评价疗效,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分析年龄、性别、病史、JAK2V617F基因型、治疗前白细胞数目及血小板数目是否与治疗效果有关.结果:总有效率87%,病程及JAK2V617基因状态是影响临床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病程是无效的危险因素,JAK2V617F基因型阳性比阴性患者无效的风险低.

  • 地黄杜仲汤联合羟基脲对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曹岩;王勃;陈妹

    目的:探讨地黄杜仲汤联合羟基脲对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黄杜仲汤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地黄杜仲汤联合羟基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94.28%高于对照组6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6年生存率为80.00%,对照组为34.2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低、肾功能异常以及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杜仲汤联合羟基脲治疗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变应性鼻炎肾阳虚复合豚鼠模型筛选与评价

    作者:潘利叶;马重阳;刘敏;李姝玉;于雪;范盎然;王旭;王淑艳;闫凯

    目的:在卵清蛋白致敏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羟基脲、腺嘌呤3种不同阳虚诱导剂诱发,建立变应性鼻炎肾阳虚复合模型,以筛选建立理想而稳定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羟基脲或腺嘌呤建立肾阳虚复合模型,观察动物宏观体征及死亡情况、局部过敏症状,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血清中 sIgE 和组胺含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肾和睾丸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糖皮质激素、羟基脲和腺嘌呤3种致肾阳虚药物均可使动物表现出肾阳虚症状及体征、体重下降并具有一定的致死率。与空白组相比,糖皮质激素对肾脏和睾丸组织形态影响较小,羟基脲和腺嘌呤对肾脏和睾丸等形态结构影响较大。结论:对比3个肾阳虚复合模型,羟基脲复合组模型比激素复合组和腺嘌呤复合组模型更稳定,且死亡率较低,较为理想。不过变应性鼻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指标评价标准尚待进一步研究。

  • 正交设计法研究羟基脲和米非司酮的优选配比制作大鼠流产模型

    作者:郜洁;巫海旺;杜鑫;林娜;罗颂平

    目的:筛选制作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大鼠流产模型药物羟基脲和米非司酮的优选配比.方法:将100只雌性SD大鼠与50只雄性SD大鼠合笼,按照正交表L9(34)设计,共有9个受试样品,再平行增设阴性组(生理盐水),共10个组.妊娠第1天开始除阴性组灌服蒸馏水外各组动物灌服羟基脲按照正交设计表的剂量进行造模,配种后第1,4,9天测量动物的体重,第10天除外各组动物早上分别按照正交设计表的剂量加灌米非司酮.分别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测定体重变化、胚胎直径、计算胚胎流产率.结果:模型1 ~4,6 ~8组在怀孕第11天的胚胎直径与阴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模型1~9组在怀孕第11天的流产率与阴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在流产率和胚胎直径方面,米非司酮贡献度大于羟基脲.结论:以直观指标流产率和胚胎直径为衡量评价指标,初步筛选了模型2,3,6组的米非司酮与羟基脲的优选配比.

  • 羟基脲联合大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0例

    作者:李琳洁;方炳木;刘伟红;金阳缙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以下简称"真红".笔者自1995年1月-2001年1月采用羟基脲联合大剂量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真红2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解毒破瘀汤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2例观察

    作者:滕瑛钰;徐亚文;刘奇峰

    目的:观察采用解毒破瘀汤治疗7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门诊及住院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所有患者使用抽签的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占36例,实验组患者占36例.对照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单一使用羟基脲治疗,实验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羟基脲联合解毒破瘀汤进行治疗.将以上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NK)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为88.89%,相较于对照组(69.44%)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CD3为(69.84±6.22)%、CD4为(35.20±5.03)%、CD8为(24.85±4.11)%、NK为(14.89±5.01)%,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P<0.05.结论: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羟基脲治疗基础上采用解毒破瘀汤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近期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荐应用.

  • UHRF2在羟基脲所致的DNA损伤应答中促进H3K9乙酰化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赵灵林;曾盛源;王洋洋;段昌柱

    目的 探讨UHRF2在羟基脲所致的DNA损伤应答中对H3K9乙酰化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EK293细胞,构建羟基脲所致的DNA损伤细胞模型;转染pCMV-3×Flag-UHRF2质粒,用Western blot评估pCMV-3×Flag-UHRF2转染效率及H3K9乙酰化水平;CCK8法检测HEK293细胞增殖.结果 HEK293细胞经2.5 mmol/L羟基脲处理12h后,DNA出现了明显的损伤;转染pCMV-3× Flag-UHRF2质粒后,UHRF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DNA损伤应答中H3K9乙酰化显著增加(P<0.05);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 UHRF2在羟基脲所致的DNA损伤应答中促进组蛋白H3K9乙酰化抑制细胞增殖.

  • 羟基脲治疗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莉;姚红霞

    目的:研究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羟基脲对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9例患者分为羟基脲治疗组及未接受羟基脲治疗的对照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对不良反应及输血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羟基脲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即有上升,网织红细胞数在羟基脲治疗1年后有明显下降,而血清铁蛋白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未接受羟基脲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水平均无明显改善,而血清铁蛋白水平逐渐升高.羟基脲组患者在羟基脲治疗1年后有12例患者脱离输血,治疗有效率为85.71%,而未接受羟基脲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输血依赖情况未改善.所有接受羟基脲治疗的患者,经过随访1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羟基脲对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具有较好疗效,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其长期疗效以及其长远不良反应还有待继续观察.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40例临床分析

    作者:宁军;龚浩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本院1994年5月至2007年12月间诊治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57岁(27~92岁).临床表现血栓者8例(20.0%),脾大者6例(15.0%),出血者3例(7.50%),因其他原因化验血常规确诊本病者16例(40.0%),仅有头昏、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者7例(17.5%).就诊时中位血小板计数985×109/L(699×109/L~1 200×109/L);40例均进行了骨髓活检,其中3例局部有网状纤维增生,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均阴性.4例检测JAK2/V617F阳性.随访28例,1例转变为骨髓纤维化,未发现转变为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例.23例羟基脲(Hu)和17例羟基脲+干扰素(IFN)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0%和94.1%.结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临床表现以血栓、脾大和出血多见,以羟基脲或羟基脲+干扰素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疗效,预后较好.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1例分析

    作者:韦美萍;刘梅;史敏;胡蕊;李博

    患者,女,39岁,主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年,乏力1个月,于2013年12月9日入我院治疗。
      1病程情况
      1.1现病史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乏力,当地查血常规WBC、RBC、Hb正常,PLT约为1200×109/L,在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予羟基脲+干扰素治疗约3年,间断复查PLT 约600×109/L~700×109/L,PLT 正常后间断羟基脲治疗,未规律监测血常规。一个月前出现乏力,无发热、心悸、下肢水肿、腹泻、尿频、鼻衄等不适,当地查血常规Hb 68 g/L,WBC 59.47×109/L,PLT 213×109/L,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可,睡眠可,小便正常,无茶色、酱油色尿,大便正常,无血便、黑便等,体重无明显减轻。

  • 羟基脲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高细胞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余永卫;周润圻;陈庆生;张小青;汪宝珍

    目的 探讨羟基脲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高细胞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38例高细胞急性白血病分成二组,22例用羟基脲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来治疗,作为治疗观察组,16例只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二组之间的缓解率和发生的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2例治疗观察组中,CR11例,PR 5例,NR 4例,死亡2例.16例对照组中,CR6例,PR3例,NR4例,死亡3例.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降至10×109/L以下,所需时间为(4.63±1.16)d,对照组为(6.55±1.97)d,二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高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急性白血病标准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羟基脲治疗,能够快而持久的抑制白血病细胞,可以降低患者颅内出血和ARDS的发生,对提高高细胞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改善高细胞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延长高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羟基脲配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韩效林;张小毅;李敬东

    目的:探讨羟基脲配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的疗效.方法:通过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2例完全缓解(CR)率与有效率之间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羟基脲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 家族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二例

    作者:公绪合;丁彦春;李向东;张鹏强;曲鹏

    例1,男,66 岁,突发胸痛9 h 于2001 年6 月10 日入院.患者46 岁时因颜面、口唇红紫,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并行骨髓穿刺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vela,PV),后长期服用羟基脲及白消安,控制血红蛋白在130 ~140 g/L.

  • 不同浓度羟基脲对K562 ATM/ATR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与周期变化的研究

    作者:沈波;孟哲峰;陈葆国;颜卫华;鈡倩怡;朱敏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羟基脲对K562细胞ATM(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R (ATM -Rad3-Related)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相应的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的羟基脲作用于K562细胞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ATM/ATR基因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Annexin V和细胞周期.结果随药物浓度升高,ATM基因表达量增强而ATR基因表达量降低, 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 %, 33 %,30 %,28 %和18 %,0.25与2.0 μmol/L羟基脲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胞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加入药物的K562细胞ATM和ATR几乎不表达,亚二倍体和G1期细胞数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结论不同药物浓度下, ATM和ATR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与BCL-2水平、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的改变相关,这提示ATM和ATR途径存在相互调节机制并涉及不同的胞内信号传导途径.

319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