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鼠胚泡移植法在研究羟基脲发育毒性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军;王静;管彤;姜文玲;杨友润

    目的探讨体外染毒后胚泡移植方法评价羟基脲发育毒性的可行性.方法由C57BL/6J雌性小鼠和DBA雄性小鼠交配产生BDF1小鼠,以BDF1雌性小鼠作为供胚鼠进行超排卵,并与BDF1雄性小鼠交配后采集受精卵,再以20μg/ml的羟基脲对着床前胚胎进行体外染毒,将染毒后可胚泡化的胚胎移植于假孕昆明种代母鼠体内继续生长发育,观察出生前胎鼠形态学改变和出生后子鼠的行为改变,并对子鼠大脑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在实验剂量下,羟基脲染毒组胎鼠出生前形态学检查未见异常.(2)羟基脲染毒组子鼠出现行为异常:回旋运动、阴性趋地运动、翻正反射和断崖回避阳性日均迟于阴性对照组(P<0.05,P<0.01,P<0.05,P<0.05);悬挂时间短于阴性对照组(P<0.05);10日龄游泳积分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3)电镜超微结构显示染毒组子鼠大脑中毒性损伤.结论将胚胎体外培养和胚泡移植技术结合起来,排除母体因素的影响探究羟基脲的发育毒性,是一可行的方法.

  • 针刺对胚胎移植怀孕率的影响及其机理:随机安慰对照研究

    作者:张明敏;黄光英;陆付耳;W.E.Paulus;K.Sterzik

    目的:采用随机、安慰对照的研究方法,探讨在胚胎移植前后行针刺治疗在助孕技术中,如体外受精(IVF)或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ICSI),对怀孕率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对210例接受IVF或ICSI的患者按完全随机的方法分成针刺治疗组、安慰针灸组和空白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在胚胎移植前后行体针针刺进行干预,安慰针灸组在胚胎移植前后用安慰针灸针进行干预,空白对照组未经过针灸治疗,观察3组子宫结合带的收缩频率及怀孕率.结果:胚胎移植前子宫结合带收缩频率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胚胎移植后针刺治疗组则明显低于安慰针灸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是2.8±1.4,4.3±1.8和4.1±1.9.针刺治疗组的70例中31例临床妊娠,怀孕率44.3%;安慰针灸组的70例中19例临床妊娠,怀孕率27.1%;空白对照组的70例中17例临床妊娠,怀孕率24.3%.治疗组的怀孕率显著高于安慰针灸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针刺治疗在现代助孕技术中是改善怀孕率的有力工具.

  • 针刺对胚胎移植怀孕率的影响

    作者:张明敏;黄光英;陆付耳;W.E.Pauls;K.Sterzik

    目的:探讨在胚胎移植前后针刺治疗对怀孕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接受体外受精(IVF)或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ICSI)的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在胚胎移植前后行体针和耳针针刺进行干预,非针刺对照组同一般的治疗周期,观察两组的怀孕率.结果:针刺组50例中23例临床妊娠,怀孕率46.0%;对照组50例中13例临床妊娠,怀孕率26.0%,针刺组怀孕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在现代助孕技术中可能有助于提高怀孕率.

  • 电针干预对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

    作者:陈军;刘莉莉;崔薇;孙伟

    目的:观察卵巢低反应或储备下降患者体外受精(IVF)过程中进行电针干预对卵细胞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60例卵巢低反应或储备下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拮抗剂方案促排卵,观察组加用电针干预,穴取关元、太溪、三阴交等,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肾虚症状改善明显,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受精率、卵母细胞成熟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卵泡液和血清中干细胞因子(SC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妊娠率高而流产率低,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干预对卵巢储备下降的IVF患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提高卵细胞质量及妊娠结局.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宫内外妊娠误诊2例分析

    作者:皮洁;朱敬香

    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广泛开展,宫内外同时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的发生率明显增加[1],据有关文献资料显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后HP的发生率为1%~3%[2].这些均提示临床医生,IVF-ET尽管是直接将胚胎放入宫腔,但它是数个胚胎(4个或3个)移植,故应高度警惕HP这一IVF-ET的特殊并发症,以便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尽可能的减少不良后果.

  • 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后妊娠合并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

    作者:高惠娟;胡燕军;朱依敏;黄荷凤

    目的 总结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后妊娠发生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后妊娠并发粟粒性肺结核的6例临床资料.结果 IVF-ET后妊娠并发粟粒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隐匿.胸部影像学表现以粟粒性结节和浸润性改变为主.平均于移植后53.2 d发病,1例人工流产终止妊娠,其余5例均在发病后2~4周内发生自然流产.结论 发热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IVF-ET后妊娠发生粟粒性肺结核的妊娠结局差,对抗炎治疗无效的发热患者应警惕肺结核,尽早行结核病的相关检查.

  • 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3例

    作者:马成斌;刘平

    一、病例摘要例1: 女,30岁,结婚6年,同居未孕,2002年5月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示:双侧输卵管通而欠畅.末次月经:2003年3月20日.2003年4月11日行取卵术;4月13日行胚泡移植(3个);6月24日超声检查:子宫66 mm×61 mm×53 mm,宫内见一胚囊39 mm×39 mm×20 mm,内见胚芽长13 mm,见心管搏动,左宫角(间质部)见一胚囊23 mm×23 mm×24 mm,内见胚芽长10 mm,见心管搏动;当日18:50行剖腹探查术.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发生异位妊娠17例临床分析

    作者:焦泽旭;庄广伦;周灿权;李洁;欧建平;邓明芬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3月至1999年12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后妊娠的43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2例中宫内妊娠415例,异位妊娠17例(包括宫内外同时妊娠4例),异位妊娠发生率为3.9%。其中因输卵管病变发生异位妊娠14例(82.4%),非输卵管病变发生异位妊娠3例(17.6%)。年龄、促排卵方案及移植胚胎的时间与异位妊娠的发生无关。结论异位妊娠的发生与输卵管病变有关,妊娠早期测定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行B超监测,有利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显微穿刺纠正多原核合子31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孔令红;刘忠;邢福祺;陈士岭;朱伟杰

    目的 探讨多原核合子经显微穿刺纠正后的发育情况。方法 将1999年9~12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发现的31例患者的多原核合子,在倒置显微镜下,用显微穿刺针将多原核合子中多余的原核抽出来,之后继续培养,观察其卵裂细胞数;并与同时期的正常前期胚胎相比较。结果 在37℃条件下培养24 h后,31例多原核合子中有17例(55%)发育到2~4细胞前期胚胎。与正常合子的分裂率94%(29/3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48 h后两者前期胚胎的分裂速度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用显微抽吸法纠正多原核合子可能会影响部分合子的分裂,但其余合子仍能正常发育。

  • 影响冻融胚胎移植成功的因素分析

    作者:朱依敏;黄荷凤;周馥贞;徐键

    目的探讨影响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成功的因素.方法对1997年9月至2000年5月行冻融胚胎移植的53例60个周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个胚胎复苏,成活178个胚胎,3个周期因复苏胚胎卵裂球破裂未移植,宫内移植57个周期,平均每个周期移植胚胎3个,周期临床妊娠率30%(17/57).妊娠与非妊娠者的超排卵周期的超排卵方案、卵泡数、获卵数、受精胚胎数、冻存胚胎数及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前的血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孕酮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子宫内膜状态及复苏胚胎的质量与临床妊娠密切相关,17例妊娠者胚胎移植前子宫内膜均呈三线型,胚胎质量良好率(冻存前83.8%、复苏后76.8%,复苏后成活率82.4%)均明显高于非妊娠者(分别为60.7%、50.0%和66.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胚胎形态良好、子宫内膜呈三线型是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成功的保证,均质型子宫内膜不宜行胚胎移植.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短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比较性研究

    作者:叶虹;黄国宁;裴莉;陈春秀;刘红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短方案控制性超排卵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0年1~5月进行IVF和单精子卵胞浆注射(ICSI)助孕的不孕患者,按病历奇、偶数编号分为GnRH-a长方案组(55例)和短方案组(54例)。长方案组从使用促性腺激素(Gn)治疗周期前的黄体中期开始使用GnRH-a 0.9 mg/d,至垂体完全降调节后,加用Gn;短方案组从月经第2天开始使用GnRH-a 0.45 mg/d,同时加用Gn。两组均在优势卵泡达18 mm时,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6 h后取卵行IVF及ICSI。结果 长方案组较短方案组,使用Gn前血清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降低[(4.4±1.2)IU/L比(6.3±1.7)IU/L,(2.7±1.5)IU/L比(4.4±2.8)IU/L, P<0.01];注射hCG前血清雌二醇(E2)和LH水平降低[(7 119±3 584)pmol/L比(9 523±3 587)pmol/L,(1.0±1.0)IU/L比(4.0±3.4)IU/L, P<0.01];每个卵子E2水平降低[(610±315)pmol/L比(935±450)pmol/L, P<0.01];Gn用量增多[(28.0±8.6)支比(23.4±8.7)支, P<0.01],用药时间增长[(11.1±1.2)d比(10.1±1.5)d, P<0.01];两组平均获卵数、第2次成熟分裂中期卵子数、受精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IVF-ET,GnRH-a长、短方案能获得相同的控制性超排卵效果,且GnRH-a短方案能减少Gn用量和缩短治疗时间。

  • 高龄妇女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结局

    作者:焦泽旭;庄广伦;周灿权;徐艳文;梁晓燕;李俐琳;邓明芬

    目的探讨高龄妇女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后妊娠及围产情况.方法对1999年1月至1999年12月,139例接受常规IVF-ET治疗和69例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208例高龄(36~45岁)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8例共妊娠48例,妊娠率为23.1%.36、37、38、39及40~45岁组妇女的不孕原因、不孕年限、治疗次数、卵裂率、移植胚胎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05).随年龄增加,卵泡数明显减少,各年龄组分别为(14.7±1.2)、(13.0±2.0)、(11.3±0.9)、(9.7±0.9)及(6.5±1.9)个;妊娠率明显下降,分别为24.1、20.5、13.2、11.1及9.8%;种植率也明显下降,分别为15.6、11.2、10.5、6.5和2.2%;而流产率则明显增高,分别为23.0、27.2、33.4、41.2及43.3%;多胎妊娠率分别为31.2、27.3、15.4、6.7及0.0%.各年龄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除新生儿体重外,各年龄组在产科结局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37岁以上妇女接受IVF-ET的妊娠率及种植率明显下降,≥40岁妇女下降明显加快;移植3个以上胚胎可能有利于提高妊娠率,同时不增加多胎妊娠.

  • 重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对体外移植前鼠胚发育的影响

    作者:王国云;邓晓惠;张慧琴;于红玲;江森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rhLIF)对体外移植前鼠胚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36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组Ⅰ(体内对照)小鼠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16~120 h后处死,组Ⅱ及组Ⅲ(体外对照)小鼠注射hCG 44~48 h后处死,收集组Ⅱ及组Ⅲ的2细胞期鼠胚,组Ⅱ的鼠胚用人输卵管液(HTF)+10%人血清培养,组Ⅲ的鼠胚用HTF+10%人血清+rhLIF(1 000 U/ml)培养,观察并记录各细胞期鼠胚发育的数目.结果 (1)组Ⅱ和组Ⅲ发育到4细胞期、8细胞期、桑椹胚阶段的鼠胚百分率(分别为93.4%、87.7%、75.0%和94.5%、91.2%、85.4%)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Ⅱ发育到囊胚期、扩张囊胚期和孵出期的鼠胚百分率低于组Ⅲ(分别为48.1%、32.1%、18.4%和82.3%、59.7% 36.3%),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Ⅰ和组Ⅲ发育到囊胚期的鼠胚百分率(分别为86.0%和82.3%)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rhLIF对鼠胚的早期发育没有显著影响,但能促进移植前晚期鼠胚的生长、分化和孵出.

  • 低回收卵患者囊胚培养和移植结局的初步探讨

    作者:林戈;龚斐;陆长富;周虹;肖小满;卢光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在低回收卵数患者中进行囊胚培养和移植是否能改善IVF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月在我室行IVF治疗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行囊胚培养(囊胚组),在受精后第5天移植;另38例行常规的第2天胚胎移植(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囊胚组平均取卵数(6.6±2.8)个,临床妊娠率为43%,分娩率38%;对照组平均取卵数(6.9±3.7)个,临床妊娠率为37%,分娩率2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囊胚组无一例出现高序多胎,对照组出现1例3胎,1例5胎.结论在IVF-ET中,对低回收卵数患者进行囊胚培养和移植与常规第2天移植相比,并不会显著提高妊娠率,但却可以在不降低妊娠率的情况下,减少多胎的出现.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预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的作用

    作者:梁卫华;陈士岭;邢福祺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血清及卵泡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其在预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2例行IVF-ET患者的血清和卵泡液标本,采用定量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卵泡液中VEGF水平,按是否发生OHSS分为OHSS组(10例)及对照组(32例),对两组临床资料、性激素和VEGF水平进行回顾性相关分析.结果 OHSS组血清VEGF水平在月经周期的各个时期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OHSS组卵泡液VEGF水平为(1 487.7±365.8) ng/L,较对照组的(1 025.8±474.7) ng/L明显升高;取卵时卵泡数目增多,OHSS组为(10.0±5.9)个,对照组为(6.1±2.3)个;基础黄体生成素(L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OHSS组卵泡液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VEGF可能参与了OHSS的发病;卵泡液VEGF水平可以作为预测OHSS发生的检测指标.

  • 合子形态与胚胎种植潜能关系的初探

    作者:田莉;王山米;王筠;沈浣

    目的:通过对体外受精获得的人合子进行Tesarik合子分型,探讨合子分型与受精后胚胎质量、胚胎种植率、多胎率的关系.方法: 对2001年11月至 2002年3月因各种原因的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IVF-ET)患者的226个胚胎 (实验组),应用NikonTE300 倒置光学显微镜,对体外受精的人合子及受精后D3的胚胎进行形态学观察,并进行Tesarik合子分型和胚胎分级,了解各型合子发育成优质胚胎的比率.226个胚胎中198个来自通过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方法发育来的胚胎,28个来自通过单精子胞浆内注射方法(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受精发育来的胚胎.以D3优质胚胎标准及合子分型双重标准选择移植胚胎,即当有多个D3优质胚胎可供移植时,选择移植0型合子发育而来的优质胚胎.与2000年10月至2001年10月单纯使用D3优质胚胎标准选择移植胚胎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总结两组胚胎种植率;比较单纯0型合子优质胚胎与单纯非0型合子优质胚胎的种植率;探讨0型合子优质胚胎移植数与多胎率的关系.结果:由0型和非0型合子发育成D3优质胚胎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加入合子分型作为选择胚胎的标准后实验组胚胎种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移植0型合子的优质胚胎数增加,多胎率增加.结论:0型合子发育的优质胚胎种植潜能明显高于非0型合子发育的优质胚胎,当选择移植的优质胚胎均由0型合子发育而来时,应降低移植胚胎数,有利于减少多胎妊娠.

  • 白介素-1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着床率的影响

    作者:王雪峰;陈士岭;邢福祺;苏桂栋

    目的探讨妇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周期中血清及卵泡液中白介素-1α、β(IL-1α、IL-1β)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与着床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7月至9月南方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患者36例.收集肌注HCG日、取卵日、胚胎移植日的血清和卵泡液,采用定量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卵泡液中IL-1α、IL-1β水平,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VF-ET过程中不同时段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水平,按是否胚胎着床分组,对两组临床资料、激素和IL-1α、IL-1β水平进行回顾性相关分析.结果 IVF-ET中,着床组的卵泡液IL-1β水平明显高于非着床组(P<0.001),在HCG日或移植日,两组血清IL-1β浓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卵泡液及HCG日血清IL-1β水平与卵细胞成熟度相关(r=0.74,P<0.01;r=0.81,P﹤0.01),HCG日血清IL-1β水平与血清E2正相关(r=0.83,P﹤0.01).血清及卵泡液IL-1α水平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IL-1β与E2、卵细胞成熟度相关,血清IL-1β参与卵泡的生长发育,调控卵细胞成熟及内膜生长,参与IVF-ET胚胎着床过程,影响胚胎着床率.

  • 人工授精术在治疗免疫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作者:王嘉逊;李雪岩;刘若梅;张侠

    据WHO 1987年报道,在育龄夫妇中约有8%~15%的夫妇为不孕不育症患者,其中免疫性不孕不育约占不孕不育症总数的20%~30%,国内报道约占15%~23%.对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治疗主要采用避孕套疗法、类固醇激素疗法、体外受精-胚泡移植、配子输卵管内移植等方法.但这些方法中有些疗效不佳,有些疗效虽好,但技术条件要求高,费用昂贵,使患才难以接受.我室自1999年起,采用体外精子处理后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免疫性不育不孕症方法,取得一定的效果.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不同部位的异位妊娠四例分析

    作者:林文琴;林金菊;叶碧绿;赵军招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后异位妊娠(EP)的发生率、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自1999年3月至2000年8月间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后4例不同部位EP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为2.6%.4例患者中2例有盆腔或输卵管病变,4例皆移植4个胚胎,均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经B超确诊.宫内外同时妊娠及输卵管妊娠行输卵管切除术,宫颈妊娠予氨甲喋呤(MTX)局部注射后行宫颈搔刮术,宫角妊娠予MTX局部注射后行宫角切开取胚胎术.结论:IVF-ET后EP发生率明显增高,特别是有盆腔、输卵管疾病史或移植多个胚胎者.动态观察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变化及加强阴道B超检查,有助于在临床症状出现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不良结果发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外同时妊娠一例

    作者:赵军招;林金菊;叶碧绿

    患者,33岁,结婚11年未孕.腹腔镜检查示两侧输卵管通畅,遂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采用本中心常规的长方案GnRH-a/FSH-HP/hCG促排卵治疗,获8个成熟卵母细胞,6个受精并卵裂.于1999年9月22日进行胚胎移植,共移植胚胎4个,自取卵日开始每天肌注黄体酮针40mg,2周后查尿妊娠试验阳性,并测血β-hCG为52.59mIU/ml.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