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男性年龄对精子质量及其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丽霞;张宁;孙宝刚;曹井贺;粱鲁南;董业浩;杨爱军

    目的:探讨男性年龄对精子质量及其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方法:选择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受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的男性精液标本262例,按照男方年龄分为3组.<35岁组(n=95)、35~39岁组(n=85)、≥40(n=82),我们对其进行精液分析以及精子DNA损伤检测,并分析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及和出生后代指标的影响.结果:3组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活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组的正常形态率和DNA碎片率与35~39岁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40岁组和<35岁组与35~39岁组相比,精子的正常形态率明显降低、DNA碎片率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组周期临床妊娠率、后代出生体重、双胎周期临床妊娠率、男婴比例、出生缺陷率两两比较后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男方年龄≥40岁组患者的流产率与男方年龄<35岁及35~39岁组相比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年龄增加可能导致精子正常形态率降低,精子DNA损伤率增加.男性年龄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临床妊娠率及出生后代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男性年龄对IUI流产率有一定影响.在生育过程中,男性年龄应引起关注.

  •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妊娠成功率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雪双;许玉刚;孙秀芬;卢丽云;常玉婷;张喜凤;江昆

    目的 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PPR)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收治的168例女性不育症患者,接受夫精IUI治疗286个周期.从女方年龄、不育年限、病因、促排卵方案、不育类型、IUI时间及次数、精液洗涤后a+b级精子计数进行分析.结果 PPR在年龄21~25岁组为26.3%、25~30岁组为25.2%、30~35岁组为22.2%、>35岁组为8.9%;不育年限在1~2年为29.4%、2~3年为26.3%、3~4年为16.0%、>4年为10.9%;不育因素男性因素为28.1%、宫颈因素为28.6%、排卵障碍为25.8%、免疫因素为15.6%、不明原因为17.9%及有≥2个不育因素者为9.8%;自然周期IUI为10.8%、枸橼酸氯米芬(CC)周期为11.0%、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周期为23.1%、HMG周期为37.5%;原发不育为17.2%、继发不育为26.3%;排卵前1次IUI为17.8%、排卵后1次为26.5%;精液洗涤后a+b级精子计数 (1~<5)×106为6.1%,(5~<10)×106为25.0%、(10~20)×106为25.7%、>20×106为25.2%.结论 影响IUI PPR的主要因素是:女性年龄、不育年限、不育类型、促排卵方案及精子活动力.

  • 620个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临床妊娠结局探讨

    作者:曹善仁;张军强;凌秀凤;李秀玲;黄美玲;赵静;童国庆

    目的 探讨患者年龄,周期数和注入宫腔内前向运动精子总数(NMSI)对宫腔内人工受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339对夫妇的620个IUI周期,按年龄分为:≤35、35~40、≥40岁组;按周期数分为:第1个、第2个、第3及>第3个周期;按处理后NMSI分为:<2、2~5、5~10、10~20及>20×106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差别,分析各因素对IUI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年龄≤35、35~40及≥40岁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4.52、17.85及0.00%;第1、第2、第3及>3个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3.86%、18.82%、12.64%及0.00%;NMSI<2、2~5、5~10、10~20及>20×106 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13%、18.18%、13.21%、14.83%及16.00%.结论 年龄>40岁,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低于2×106,以及3~4次IUI尝试仍未成功的患者,不适合继续尝试IUI治疗.

  • 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与输卵管功能状态的研究

    作者:付敏;李蓉;杨伟洪;王荣;黄美凤;李越

    目的 探讨不育患者输卵管功能状态与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关系,为输卵管功能不良患者选择辅助生育方式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纯男方因素不育患者355例、636个IUI周期,按输卵管通畅程度患者分为三组:A组双侧通畅,B组单侧通畅,C组双侧通而不畅.比较各组3个周期IUI的妊娠率和累积妊娠率. 结果 C组妊娠率及累计妊娠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妊娠率显著低于A组(P<0.05),累积妊娠率低于A组,统计学无显著差异;C组妊娠率低于B组,统计学无显著差异,累积妊娠率显著低于B组(P<0.05). 结论 单侧输卵管通畅患者可以选择3个周期IUI作为初步治疗;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双侧输卵管粘连分离或造口术后患者若尝试1个周期IUI后仍不育需及时采用其他治疗措施.

  • 1,030个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的女方因素分析

    作者:许咏乐;张艳;李嵘;李建芬;孟庆霞;王玮;李红

    目的 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女方因素. 方法 分析423对夫妇1,030个夫精IUI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女性年龄、不育年限、不育类型、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与妊娠率的关系. 结果 (1)随着年龄的增加,妊娠率呈下降趋势.(2)不育年限6~9年组临床妊娠率低于≤2年组(P<0.05).(3)继发性不育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原发性不育(P<0.01).(4)促排卵周期的临床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P<0.05),排卵正常的患者促排卵周期与自然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在夫精IUI中,女方的年龄、不育年限、不育类型均可影响妊娠率,促排卵治疗不能改善排卵正常患者的妊娠率,治疗时应综合考虑.

  • 精子形态与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关系

    作者:王国贺;郭艺红;孙莹璞;苏迎春;李刚;王杨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中精子形态与临床妊娠率及子代安全性的关系.方法 281个IUI周期按精子形态分为轻、中、重度畸形精子症和正常形态4组,统计临床妊娠率;观察IUI的子代安全性,以1,226例自然妊娠者为对照组,比较两者的多胎率、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出生缺陷率和围生儿死亡率.结果 畸形精子症组的总临床妊娠率为9.20%,正常形态组临床妊娠率18.6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畸形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2.86%、7.46%、5.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UI组与自然妊娠组多胎率(11.11%vs.3.75%)、异位妊娠率(13.89%vs.4.65%)、剖宫产率(76.00%vs.46.63%),均有显著差异(P<0.05),流产率(16.67%vs.10.69%)、早产率(13.33%vs.7.03%)、出生缺陷率(3.57%vs.5.02%)和围生儿死亡率(0%vs.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子形态影响IUI的临床妊娠率;对于畸形精子症患者,IUI是一种安全的助育方法.

  • 精液不同体外处理技术对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胡汉苹;王君洁;唐伯如

    目的探讨精液的不同体外处理技术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疗效. 方法 A组为因女方因素引起的不育,采用上游法优选精子.B组为因男性性交和射精障碍,精液液化不良,免疫学异常,精液中有核细胞数目>5×109/L,单纯精浆异常等引起的不育,采用高速离心法处理精子.C组为少、弱、畸精子症等引起的不育,采用双层梯度法处理精子. 结果妊娠成功率A组50.5% ,B组为41.4%,C组为32.4%. 结论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精液体外处理技术,能提高IUI的成功率.

  • 地屈孕酮在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黄体支持中的应用

    作者:王美仙;张扬;谈海英;沈骜;王磊;邵小光

    目的 探讨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中使用地屈孕酮行黄体支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2013~2014年617例患者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促排卯IUI助孕,实施IUI 1 594个周期.367例患者进入IUI周期前完成367个自然周期监测排卵,列为自然周期组,记录黄体期天数;28个促排卵未行黄体支持的周期取消IUI列为取消IUI未行支持组;根据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用达芙通行黄体支持者为A组(1 076个周期),用琪宁行黄体支持者为B组(518周期).比较各组的黄体期天数和黄体功能不足发生率;比较A、B两组的一般情况及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及新生儿情况等. 结果 A、B两组的黄体期天数相似[分别为(13.80±0.80)d和(13.83±0.90)d],均显著高于取消IUI未行支持组[(12.00±1.12) d](P<0.05).A、B组黄体功能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0.86%和0.78%]显著低于自然周期组(4.36%)和取消IUI未行支持组(32.14%)(P<0.05).A、B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和畸形率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促排卵周期1UI中使用地屈孕酮行黄体支持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促排卵周期IUI黄体支持的方法之一.

  • 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叶艳娜;陈宇栋;邱绮;吴泽璇;文娅;李予;杨冬梓;张清学

    目的 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生殖中心,采用自然周期(NC)和克罗米芬(CC)、来曲唑(LE)、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CC+ HMG和LE+HMG 5种促排卵方案用于IUI共2 528周期,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LE+ HMG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49%、13.74%、14.95%、15.73%、19.13%、21.80%;5个促排卵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E+ HMG组临床妊娠率高于CC组、LE组、HMG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 H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NC组、CC组、LE组、HMG组、CC+ HMG组和LE+HMG组多胎妊娠率分别0%、4.26%、2.38%、9.88%、9.52%、1.72%;促排卵周期组总多胎妊娠率及其中HMG组、CC+ HMG组多胎妊娠率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促排卵组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NC组、CC组、LE组、HMG组、CC+ HMG组和LE+ HMG组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促排卵治疗可提高IUI的临床妊娠率,对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增加多胎妊娠率.LE+ HMG方案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 夫精人工授精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颖;王慧春;刘慧文;习艳霞;张庆

    目的 分析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 172例不孕患者在我院行4 630个夫精IUI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女方年龄、不孕时间、子宫内膜厚度、授精时机、促排卵和不孕原因对妊娠率的影响. 结果 4 630个IUI周期共获得534例临床妊娠,周期妊娠率11.5%.(1)年龄≥40岁的患者IUI妊娠率为5.1%,显著低于年龄<30岁的患者(13.3%)(P<0.05);(2)HCG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IUI妊娠率为12.5%,显著高于HCG日子宫内膜≤7 mm者(8.5%)(P<0.01);(3)自然周期IUI妊娠率显著低于促排卵周期(9.1% vs.12.6%,P<0.01);当排卵数为1、2和3时,IUI妊娠率分别为10.0%、15.1%和17.0%,排卵数≥2时临床妊娠率显著增加(P<0.01);(4)当排卵数为1时,授精时机即排卵前和/或排卵后授精与妊娠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5)在具有单一不孕原因的患者中,排卵障碍患者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单侧输卵管梗阻者(13.9% vs.7.5%,P<0.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UI妊娠率与促排卵、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排卵障碍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P<0.05). 结论 女方年龄、促排卵及排卵个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不孕原因是影响本组不孕患者夫精IUI成功的主要因素,而不孕时间、授精时机与IUI妊娠无明显相关.

  • 促排卵方案、授精次数对排卵障碍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尹敏娜;刘春林;刘俊;梁佩玲;周恒曦;孙玲

    目的 通过分析排卵障碍患者行促排卵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时不同促排卵方案、人工授精次数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提出佳的促排卵IUI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因排卵障碍行促排卵IUI治疗的患者共437个周期,按照不同促排卵方案分为5组:A组152个周期,采用氯米芬(CC)促排卵;B组65个周期,采用来曲唑(LE)促排卵;C组130个周期,采用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D组38个周期,采用LE+HMG促排卵治疗;E组52个周期,采用HMG促排卵治疗.比较各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治疗结局,并分析行单次IUI和双次IUI治疗的患者临床结局.结果 (1)5种不同促排卵方案中,各组患者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LH、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5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以A组低为13.82%,B组为18.46%、C组为23.85%、D组为18.42%、E组为19.23%,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C组分别发生4例、2例多胎妊娠,其余各组无多胎妊娠发生;各组均无OHSS病例发生.(3)优势卵泡为1个的患者临床妊娠率(14.49%)显著低于优势卵泡2个者(24.17%)、3个者(29.2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卵泡2个者组和3个者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势卵泡2个者组发生了5例多胎妊娠,其余各组无多胎妊娠发生.(4)单次和双次IUI的临床妊娠率(18.84% vs.17.5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不同数目优势卵泡组的单、双次IUI临床妊娠率亦无统计学差异(1个者组14.63% vs.14.08%,2个以上者组25.81% vs.24.32%)(P>0.05).结论 排卵障碍患者行不同促排卵方案IUI的临床妊娠率相似,其中LE、LE+HMG方案能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且多胎妊娠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多卵泡发育能提高临床妊娠率,但是增加多胎妊娠风险;同一周期行2次IUI并不能提高临床妊娠率,不应盲目使用.

  • IVF与IUI助孕成本效益比较的初步探讨

    作者:李洁;李艳;乃东红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或体外受精(IVF)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IVF与IUI助孕的成本效益,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期间在本中心行IUI助孕的113个周期(IUI组)以及进行IVF助孕治疗的121个取卵周期(IVF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卵巢过激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情况,记录两组的药物使用费用、手术费用等,计算患者的临床妊娠成本;同时对IUI组中连续进行3次IUI的患者亦进行相关成本计算和比较. 结果 IUI组和IVF组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不育年限、原发不孕比例、男方精液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育原因构成比中,两组患者存在一定差异(P<0.05).IVF组的临床妊娠率(63.64%)及多胎妊娠率(25.97%)显著高于IUI组(分别为7.08%、12.50%)(P<0.05);两组间中重度OHSS发生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VF组的Gn费用、手术费用及总费用均显著高于IUI组(P<0.05).IUI组中,每1名患者成功妊娠所花费的成本是46595.60元,高于IVF组中每例患者成功妊娠所花费的34 163.40元,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3次IUI组中,每1名患者成功妊娠所花费的成本为33341.00元,低于IVF组和IUI组,但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对于有IVF指征、拟行IUI助孕的患者来说,进行一个完整周期的IVF助孕比单次行IUI助孕的妊娠成本更低、更划算;对已经进行IUI助孕的患者,连续3次行IUI助孕能有效降低妊娠成本.但由于本次纳入的样本量相对较小且研究设计存在一定局限性,仍需更多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索.

  • 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临床结局分析

    作者:尹敏娜;刘春林;刘俊;梁佩玲;周恒曦;孙玲

    目的 研究无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结局,探讨促排卵IUI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无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行IUI治疗的600个周期,其中自然周期355例,促排卵周期24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局. 结果 ①促排卵周期患者的临床妊娠(14.69%)显著高于自然周期患者的临床妊娠率(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促排卵周期流产率为27.78%,略高于自然周期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促排卵周期活产率为11.02%,略高于自然周期的7.6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所有新生儿均未发现任何出生缺陷.④按年龄段分组:年龄≤35岁患者促排卵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15.94%,显著高于同年龄段患者自然周期的9.09%(P<0.05);而年龄>35岁患者促排卵周期与自然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89%和5.79%,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促排卵治疗能显著提高无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IUI临床妊娠率,但对于年龄>35岁患者,促排卵治疗并不能改善IUI临床妊娠率.

  • 不孕女性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对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作者:方锐;赵馨;蔡立义;曾慧明;陈洁

    目的 调查不孕女性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以及探讨维生素D水平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在本中心行IUI助孕的288名不孕女性患者的血清,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25(OH)D水平. 结果 不孕女性维生素D严重缺乏[25(OH)D<30 nmol/L]比例为27.4%,缺乏[25(OH)D 30~49.9 nmol/L]比例为52.5%;体重超重与体重正常女性之间维生素D营养状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7),超重女性维生素D充足[25(OH)D≥50 nmol/L]比例仅为2.4%,明显低于正常女性(23.2%);不同季节维生素D营养状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春季和冬季是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高发季节;调整混杂因素年龄和体重指数(BMI)后,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50 nmol/L的女性获得IUI临床妊娠的几率显著低于血清25(OH)D水平≥50 nmol/L的女性(aOR=0.427,P=0.032). 结论 不孕女性维生素D缺乏较为普遍,尤其是春季和冬季易发生维生素D严重缺乏,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对IUI临床妊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不孕女性需要注意维生素D的适量补充.

  • 原因不明不育妇女几种助孕方法的比较

    作者:邓伟芬;马文敏;郭晓玲;阳星娥;张静雯;陈华雯

    回顾分析2000年6月至2002年10月到本中心就诊原因不明不育妇女282例,在控制性促超排卵(COH)后分别采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结果如下.

  • 40岁以上不育妇女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杨乃明;刘嘉茵;丁卫;冒韵东;钱云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妇女推迟生育年龄,加上独生子女意外夭折,高龄妇女寻求不育治疗的人数逐渐增加.而随着妇女年龄的增加,生育力逐渐下降[1].妇女在37岁左右时,卵巢的储备卵泡数目明显下降,卵母细胞的质量[2]、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种植率均呈下降趋势[3],自然流产率升高[4].对>40岁不育妇女的治疗方式值得探讨.为此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40岁妇女在我生殖中心进行不育症治疗的结果.

  • 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比较

    作者:许咏乐;陈冰;张艳;孟庆霞;邹琴燕;王玮;李红

    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是将男性精液在体外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以去除精浆,集中活动力较强的精子,注入女性子宫腔内,从而获得妊娠的一种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方法,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分为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促排卵周期是否较自然周期有更好的妊娠结局尚存在争议.本文回顾性分析就诊于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中心的1,030个夫精IUI周期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和比较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结局.

  • 三种优化法处理精子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比较

    作者:韩玉芬;张巧平;敬文娜

    本中心采用三种优化法处理精子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在治疗男女性不育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周期妊娠率平均20.1%,高于相关文献报道[1],但又各有其优缺点.

  • 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成功相关因素的探讨

    作者:陈美英;吕玉珍;平燕;王娟

    对本中心不育症患者196例256个周期的宫腔内人工授精(IUI)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与之成功的相关因素.

  • 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IUI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黎淑贞;陈希曦;廖勇彬;郭江华;黎平

    目的 探讨子宫腔内灌注HCG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因不明原因不孕或男方轻度少弱畸形精子症不育,在本生殖中心第1次接受促排卵后IUI治疗的女性患者1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HCG灌注组85例:行促排卵治疗,排卵期行IUI(在IUI术前24~36 h灌注HCG 500 U);对照组84例:行促排卵治疗,排卵期行常规IUI.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和异位妊娠率等. 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CG灌注组的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分别为22.35% vs.14.29%,15.79% vs.0%),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生化妊娠率(3.53%vs.4.76%)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对于因不明原因不孕或因男方轻度少弱畸形精子症不育的患者,宫腔内灌注HCG未能明显提高其IUI治疗的临床妊娠率.

233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