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氧化损伤与胚胎发育毒性研究进展

    作者:娄小娥

    氧化损伤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有关.近年的研究表明氧化损伤在胚胎发育毒性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胚胎的抗氧化能力、几种外源性化合物及母体病理状态引起的胚胎毒性与氧化损伤的关系作一概述.

  • 040 细菌脂多糖发育毒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华;徐德祥

    细菌脂多糖现已被广泛地用于建立炎症或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而且细菌脂多糖的发育毒性作用研究也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就近年来细菌脂多糖引起胚胎,胎儿死亡、早产、胎儿生长发育迟缓、致畸作用和子代神经发育损伤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中药雄黄对孕大鼠母体和胚胎-胎仔发育的毒性

    作者:吴文斌;汤家铭;祝晓雯;赵源;金若敏

    雄黄是矿物类中药,主要成份为三硫化二砷(As2S3),现代药理证明雄黄具有抗肿瘤、镇痉、止痛、杀虫和抗菌等功效[1].长期以来中医认为雄黄有毒,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因此雄黄一直作为有毒中药受到药政部门的严格控制.

  • 应用短时交配法建立大鼠妊娠模型的效果评价

    作者:刘莹娟;陈森;巴音达拉·夏格德尔;褚洪迁;秦佩;尚兰琴;郝卫东

    目的 探讨短时交配法建立孕鼠模型的可行性,为体内发育毒性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将120只雌鼠与40只雄鼠分批次按照雌雄2∶1的比例合笼,合笼时间为早上9:00,2h后用阴道涂片法检查雌鼠的受孕情况,以观察到精子为判断标准.记录每次合笼动物数、受孕动物数,对孕鼠单笼饲养,每3d称1次体重及摄食量,于孕21 d(Gestation Day,GD21)处死孕鼠,并观察记录动物的实际受孕情况及仔鼠情况.结果 雌鼠单次交配平均受孕率为14.1%,饲养14 d后进入受孕高峰期,40 d后受孕率明显降低.孕鼠体重、摄食量的变化符合胚胎发育的各阶段需求,胎鼠发育情况良好未见畸形发生.结论 短时交配法具有可行性,所获孕鼠及分娩胎鼠的生长情况良好,可以满足发育毒性试验的需求,尤其对需严格要求胚胎发育时间的试验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动物交配方式.

  • 生命早期青鳉评价纳米银的发育毒性

    作者:吴源

    目的 以青鳉幼鱼为模型,探讨纳米银颗粒对生物发育过程和发育结局的影响.方法 自主合成纳米银颗粒(29.9 nm),采用70 d部分生命周期实验(partial-life test)分析不同浓度纳米银(0、100、200、400、600,800和1000 μg/L)对青鳉脑组织、发育时相、形态发育及孵化结局的影响,并结合生化指标分析评价纳米银的氧化应激效应.结果 纳米银颗粒在实验水相中分散均匀、稳定,给药后视顶盖宽度(作为中脑发育指标)明显降低,并呈剂量-反应关系.胚胎期发育时相评价表明纳米银抑制了青鳉胚胎的发育进程,同时造成多种躯体和脏器发育异常及畸形.生化指标显示纳米银对胚胎期青鳉产生氧化应激效应.结论 纳米银颗粒影响小型鱼胚胎及孵化后幼鱼的生长发育过程,作用机制可能包括能量代谢异常、卵内外渗透压调节紊乱及氧化应激效应.

  • 二氯乙酸对胎鼠中脑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童小萍;姬艳丽;冀元棠

    氯化消毒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多年来饮用水的主要消毒过程.近,大量的毒理学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氯化消毒副产物(chlorination 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对低出生体重、早产、自发性流产、死胎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1].而二氯乙酸(dichloroacetic acid,DCAA)作为DBPs中非挥发性氯化副产物的主要指标,其对神经管和颅面发育损伤及透发心脏畸形具有直接的影响[2].为此,我们采用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微团培养技术[3],观察DCAA对分化期神经元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测定结果来判断DCAA的致畸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氯化消毒饮用水中DBPs的潜在发育毒性及致畸性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 双酚A胚胎期暴露对斑马鱼的发育毒性及运动行为的影响

    作者:郭依晨;韩静静;严锐;童建;张洁

    目的 探讨双酚A胚胎期暴露对斑马鱼发育毒性及运动行为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斑马鱼受精卵,在受精后6h进行不同浓度双酚A(0、2.5、5和10 mg/L)染毒处理,观察并记录染毒至斑马鱼120 h时的畸形数和存活数,计算畸形率、存活率及半数致死浓度(LC50),并监测染毒至120 h后斑马鱼行为的变化.收集幼鱼,检测Oggl、Cu/Zn SOD和dlx2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斑马鱼存活率逐渐下降,畸形率逐渐升高;双酚A作用120 h对斑马鱼的LC50为9.045 mg/L;斑马鱼行为发生变化,表现为总运动量降低,对光暗刺激反应减弱.ogg1和Cu/Zn SOD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dlx2基因表达量呈现升高趋势,并且在双酚A浓度为10 mg/L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斑马鱼在胚胎期暴露于双酚A造成斑马鱼死亡率和畸形率增加,运动量减少,对黑暗刺激反应减弱,表现出发育毒性.双酚A导致的发育毒性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增加和DNA修复障碍介导的.

  • 双染法在大鼠骨骼发育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罗聪;任榕娜;胡渝华;陈新民;叶礼燕;黄隽

    在发育毒性研究中,骨骼畸形和内脏畸形是评价外界化合物对机体影响的主要内容.传统的发育毒性研究均采用骨骼单染法来评价骨骼是否异常.然而,第20天胎龄仔鼠的骨骼只有部分被骨化,另一部分骨骼仅以软骨的形式存在.单染后仅使骨化部分染色,软骨部分无法被染色.因此,只有采用骨骼双染法,才能较全面准确地评价骨骼畸形的发生.我们综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及自己的实验结果,具体介绍骨骼双染的步骤、正常第20天胎龄仔鼠的骨骼发育情况及常见的骨骼畸形和变异,为国内发育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 环磷酰胺对大鼠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立将;宋翼升;张马娟;周国亮;黄敏聪;王佳虹;宣尧仙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与给药途径对环磷酰胺致大鼠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方法 雌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环磷酰胺A组、B组(分别皮下注射40和20 mg/kg),环磷酰胺C组(腹腔注射20 mg/kg)和阴性对照组(空白).雄鼠合笼前给药5次(每周1次),雌鼠合笼前给药3次(每周1次),交配成功雌鼠于妊娠期第4天(GD4)再给药1次.雄鼠于交配成功后解剖,雌鼠于GD15解剖,考察精子浓度和活动度,生殖器官脏器重量和系数,胚胎发育指标,性激素水平等.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A组雌雄大鼠体重,摄食量,子宫和卵巢脏器重量及系数,睾丸和附睾脏器重量,精子数量和活力各项指标,子宫连胎重、着床、活胎、吸收胎、着床前/后丢失数(率)等胚胎发育指标,雄鼠的睾酮和孕鼠的雌二醇水平等均显示明显毒性改变;而B组和C组仅部分指标出现毒性改变,且毒性程度弱于A组.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皮下注射40 mg/kg环磷酰胺可以得到较全面的明显的亲代雌雄大鼠生殖毒性和早期胚胎发育毒性阳性结果,可以作为阳性对照模型.

  • 应用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对人参皂甙Rb1、Rg1发育毒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于洲;严卫星;张连峰;徐海滨

    目的 应用胚胎干细胞试验方法,对人参皂甙Rb1、Rg1发育毒性进行初步的安全性研究.方法 利用悬滴、悬浮培养方法,通过对不同浓度Rb1、Rg1作用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心肌细胞能力的测定,结合相应噻唑蓝(MTT)法获得的Rb1、Rg1细胞毒性结果,判断受试物的发育毒性.结果 人参皂甙Rb1、Rg1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D50 D3)分别为114±8.21μg/ml和80±5.75μg/ml,其发育毒性的判定依次无、弱.结论 人参皂甙Rg1为弱发育毒性物质,在较高浓度条件下,具有发育毒性作用.

  • 小鼠胚泡移植法在研究羟基脲发育毒性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军;王静;管彤;姜文玲;杨友润

    目的探讨体外染毒后胚泡移植方法评价羟基脲发育毒性的可行性.方法由C57BL/6J雌性小鼠和DBA雄性小鼠交配产生BDF1小鼠,以BDF1雌性小鼠作为供胚鼠进行超排卵,并与BDF1雄性小鼠交配后采集受精卵,再以20μg/ml的羟基脲对着床前胚胎进行体外染毒,将染毒后可胚泡化的胚胎移植于假孕昆明种代母鼠体内继续生长发育,观察出生前胎鼠形态学改变和出生后子鼠的行为改变,并对子鼠大脑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在实验剂量下,羟基脲染毒组胎鼠出生前形态学检查未见异常.(2)羟基脲染毒组子鼠出现行为异常:回旋运动、阴性趋地运动、翻正反射和断崖回避阳性日均迟于阴性对照组(P<0.05,P<0.01,P<0.05,P<0.05);悬挂时间短于阴性对照组(P<0.05);10日龄游泳积分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3)电镜超微结构显示染毒组子鼠大脑中毒性损伤.结论将胚胎体外培养和胚泡移植技术结合起来,排除母体因素的影响探究羟基脲的发育毒性,是一可行的方法.

  • T-2毒素对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

    作者:方海琴;何俊;赵君;李利忠;赵增明;束玉磊;耿雪;彭双清

    目的 应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作为模型探讨T-2毒素对mESC的作用靶点与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0.5 ng/ml T-2毒素处理分化过程中的mESC 24、72和120 h,流式细胞术检测mESC的活性氧簇(ROS)的生成,比色法检测mESC的抗氧化防御酶活性,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力变化,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0.5 ng/ml T-2毒素作用72与120 h,mESC中ROS大量蓄积,抗氧化防御酶(SOD、GPZ)活力下降,MDA增加,其效应呈现时间依赖关系.自由基清除剂(Trolox,200 μmol/L)预处理可以降低T-2毒素对mESC抗氧化防御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减轻T-2毒素引起的mESC中ROS的蓄积以及MDA的增加.结论 低剂量T-2毒素染毒引起mESC的氧化损伤是其发育毒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 PCB126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刘寒;林红英;聂芳红;孔庆波;马驿;巨向红;宋春雨;陈进军;蔡吉榛

    目的 探讨类二噁英多氯联苯PCB126通过氧化应激损伤介导的胚胎发育毒性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PCB126(0、16、32、64和128 μg/L)对斑马鱼胚胎进行水触媒染毒,检测PCB126对不同发育阶段斑马鱼胚胎存活率、心包卵黄囊水肿率、心率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从144 hpf后,随着PCB126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胚胎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168 hpf时,128 μg/L浓度组斑马鱼胚胎全部死亡;从96起,斑马鱼幼鱼心包卵黄囊水肿率显著增加(P<0.01),到144 hpf时,32 μg/L浓度组水肿率达100%;在96和132 hpf时,128μg/L浓度组斑马鱼胚胎心率显著降低(P<0.01).24 hpf时,各染毒组斑马鱼胚胎CuZn-SOD、CAT活性无明显变化,但64 μg/L组MDA含量增加;72 hpf时,各染毒组CuZn-SOD活性降低,其中16和128μ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4和128 μg/L组CAT酶活性降低(P<0.05),32和128 μg/L组MDA含量增加(P<0.05);96 hpf时,各染毒组斑马鱼CuZn-SOD及CA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32和128 μg/L组MDA含量增加;132 hpf时,各染毒组斑马鱼胚胎CuZn-SOD和CAT活性均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 一定剂量的PCB126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具有致畸、致死作用,而氧化应激是其引起胚胎致畸、致死的重要机制之一.

  • 低剂量细菌脂多糖预处理对其诱导宫内胎儿死亡和早产的影响

    作者:王华;徐德祥;吕金伟;宁萑;赵磊;陈远华;张程;李祥云

    目的 研究低剂量细菌脂多糖(LPS)预处理对高剂量LPS诱导宫内胎儿死亡(IUFD)和早产的影响.方法 实验1:孕鼠随机分为4组,LPS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孕15 d腹腔注射LPS(120μug/kg)和等容积NS;LPS(4 h)+LPS组和LPS(24 h)+LPS组孕鼠分别在给予低剂量LPS(10 μg.kg,i.P.)4、24 h后再腹腔注射高剂量LPS(120μg/kg).高剂量LPS处理后密切观察各组孕鼠早产迹象,第18 d剖杀各组非早产孕鼠,记录活胎数、死胎数、吸收胎数和着床腺数.实验2:随机分成4组(同实验1).每组12只孕鼠在高剂量LPS处理1.5 h后被刮杀,取孕鼠血清和羊水,并测定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另外每组12只孕鼠于高剂量LPS处理6 h后被剖杀,留取孕鼠血清、羊水和胎盘,并检测母血和羊水中-氧化氮(NO)水平,测定胎盘组织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在高剂量LPS处理前24 h给予的低剂量LPS显著降低高剂量LPS诱导的宫内胎鼠死亡、减少孕鼠血清和羊水中TNF-α含量和降低小鼠胎盘MDA含量.与单纯LPS组比较,LPS(4 h)+LPS组宫内胎鼠死亡率进一步升高、孕鼠血清和羊水中TNF-α与NO含量明显增加、小鼠胎盘MDA含量和GSH损耗也明显提高.结论 低剂量LPS预处理对高剂量LPS引起发育毒性的影响取决于两次LPS处理的时距.在高剂量LPS处理孕鼠前24 h给予的低剂量LPS可保护高剂量LPS引起IUFD和早产,主要通过抑制TNF-α产生和对抗机体氧化应激;而在高剂量LPS处理前4 h给予的低剂量LPS却加重高剂量LPS引起的发育毒性.

  • 胚胎干细胞的毒理学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陆荣柱;王铁英;张志坚

    自1995年我们在国内首先介绍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在发育毒理学体外研究中的应用以来[1],ES细胞的分离、培养以及定向分化等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迅猛发展并日趋成熟,在积极应用基因组、蛋白质组以及报告基因和基因表达的系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技术的基础上,ES细胞的应用已由发育毒理学扩展到整个毒理学领域,为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类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我们主要就ES细胞在毒理学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孕期苯暴露发育毒性研究进展及展望

    作者:林飞良;徐培渝;王前飞;邢彩虹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 2012年对苯的致癌性进行了重新评估,再次强调苯是1类致癌物[1].美国环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也明确表示苯是A类致癌物[2].后天苯暴露引起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也可能增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风险.苯是一种低毒物质,苯的致癌机制主要是由于代谢活化产生的氢醌、苯醌等有毒代谢产物及活性氧簇(ROS)的作用.其代谢物具有很强的基因毒性作用,可引起致畸、非整倍体诱变、微核、染色体畸变、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和DNA双链断裂[3].虽然苯作为人类已知致癌物,但EPA认为苯的生殖发育毒性的证据并不充分,很多研究缺乏很好的暴露模型,基本上都是混合暴露,并无可靠的剂量反应关系[1].本研究旨在描述孕期苯暴露与子代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以讨论苯发育毒性的研究进展以及利用IPS/ESC细胞研究发育毒性的展望.

  • 氯化消毒饮用水与生殖发育毒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童小萍;冀元棠

    氯化消毒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多年来饮用水的主要消毒措施.70年代以来,人们已经发现氯化消毒副产物(DBPs)与人类癌症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尤其是膀胱癌和直肠癌[1,2].直到近人们才开始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对生殖和发育毒性的影响方面,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发现,DBPs由一系列挥发性有机物和非挥发性有机物组成.挥发性氯化副产物主要是总三卤甲烷(THMs),包括有:氯仿(CHCL3)、一溴二氯甲烷(BDCM)、二溴一氯甲烷(CDBM)和三溴甲烷,其中以CHCL3和BDCM含量较高,分别占到THMs总含量的77%和18%[3].除THMs外,DBPs中还含有少量的非挥发性氯化副产物,主要有卤代乙酸(HAAs),含量约为THMs总浓度的50%,包括有二氯乙酸(DCA)和三氯乙酸(TCA).而其他的DBPs则含量甚微(通常<1 μg/L)[4,5].大量的毒理学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已表明:DBPs对低出生体重、早产、自发性流产、死胎以及出生缺陷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及神经管损伤、脏器缺损、呼吸系统损害及与唇腭裂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的结果显示,DBPs很可能是潜在的生殖发育毒性物质.

  • 香烟烟气的生殖发育毒性研究进展

    作者:程薇;胡庆亮;冯立新;王艳

    香烟烟气暴露途径多样,且成分复杂,对机体的有害效应因系统、年龄不同而不同.烟气对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的损伤研究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其有害作用被广泛证实.近年来,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妇女孕期烟气暴露与生育力下降、流产、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猝死综合征高度相关[1].香烟烟气与生殖发育毒性的研究日趋深入,本文收集近年来香烟烟气暴露与生殖发育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雷公藤提取物对小鼠围产期的毒性

    作者:陈蓉芳;马玺里;朱玉平;朱江波;郑怡文;张天宝

    雷公藤提取物广泛应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麻风病等多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疗效显著.为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了解用药后是否可透过胎盘和乳汁影响子代的发育,本研究根据一类新药的要求[1],对其进行了围产期毒性试验,现报道如下.

  • 苯环喹溴铵染毒的大鼠一般生殖毒性试验/草乌的体外胚胎发育毒性研究/黄芪甲苷对大鼠和兔发育毒性的评价

    作者:

149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