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JAK2V617F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怡欣;李英;张凌岩;刘斌1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是骨髓中一种或多种髓系细胞增殖和外周血中成熟及不成熟细胞计数增加的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疾病.JAK2 V617F突变作为近年MPN研究领域重要的发现,被认为与MPN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突变的JAK2失去自我抑制能力,持续活化导致一系列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失调,终造成恶性细胞过度增殖.目前,关于JAK2V617F突变与MPN临床特征及转归方面的研究及针对JAK2 V617F的靶向治疗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仍存在一些待解决问题,如JAK2V617F突变在MPN发病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应积极开发针对JAK2的有效靶向药物;突变对于临床诊断及疾病检测的应用也亟待深入研究等.本文从JAK2及JAK2 V617F突变介绍JA K2 V617突变在MPN中的致病机制、突变与临床特征及转归之间的关系和相关靶向治疗的发展等,对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与临床特征相关性

    作者:刘红星;童春容;蔡鹏;滕文;王赫;张英;朱平

    为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90例初诊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PD)患者(包括47例PV和43例ET)外周血标本中JAK2V617F突变基因负荷,统计分析JAK2V617F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突变阳性的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0.209±0.192)较PV患者中(0.441±0.270)低(p=0.028).在PV和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PV:R=0.518,P<0.001;ET:R=0.528,p=0.005)、红细胞压积(PV:R=0.510,p<0.001;ET:R:0.524,p=0.005)和白细胞计数(PV:R:0.584,p=<0.001;ET:R=0.471,p=0.013)都呈正相关.在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354,p=0.020);但在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R=0.233,p=0.242).结论:在PV患者和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白细胞计数都呈正相关.在PV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而在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

  •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中JAK2V617F突变和p-STAT5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作者:陈怡欣;李英;张凌岩;刘新;单宁宁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外周血细胞中JAK2V617F突变和p-STAT5蛋白表达的情况及二者与疾病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实践及靶向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液科确诊的45名BCR-ABL阴性的MPN患者及15例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DNA及蛋白质,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蛋白印迹法定量检测研究对象的JAK2V617F突变比例及p-STAT5蛋白表达量,并结合收集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MPN患者JAK2V617F突变总体阳性率为73.3% (33/45),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JAK2V617F突变阳性率为83.3%(20/24),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阳性率为68.8%(11/16),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患者的阳性率为40.0%(2/5);PV、ET、IMF患者的JAK2V617F突变比例分别为0.472±0.245,0.216±0.162,0.435±0.239;p-STAT5蛋白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396±0.758,0.760±0.623,0.792±0.612;JAK2 V617F突变负荷与p-STAT5蛋白表达灰度值呈线性相关(P<0.05);在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越高,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红细胞压积越高,血小板水平越低;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越高者,年龄越大,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红细胞压积越高,与血小板水平无明显相关性;IMF患者中JAK2 V617F突变负荷越高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红细胞压积均较低.JAK2V617F突变阳性者更易发生脾肿大、出血及血栓事件.结论:JAK2V617F突变在BCR-ABL阴性的MPN患者中阳性率较高,突变负荷越高者其下游p-STAT5蛋白的表达量越大,发生脾肿大、血栓事件的几率越高.

  • 埃罗替尼对JAK2V617F阳性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

    作者:任媛媛;张凌岩;李英

    本研究探讨埃罗替尼对JAK2V617F阳性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为埃罗替尼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采用体外集落形成试验检测埃罗替尼在体外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MTT比色法检测埃罗替尼对含有JAK2V617F纯合突变的HEL细胞株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埃罗替尼在5 μmol/L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JAK2V617F突变阳性的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分化具有抑制作用,而对患者正常造血祖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埃罗替尼可以抑制HEL细胞株的增殖活性,IC50为4.1μmol/L.结论:埃罗替尼对JAK2V617F阳性细胞体外增殖分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高分辨熔解曲线法检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

    作者:陈海华;杨继龙;卢会芳;周炜均;姚飞;邓兰

    本研究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法检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可行性.随机抽取29份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MPN患者的骨髓标本,应用HRM法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并与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和测序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HRM法检测,在29份MPN患者骨髓标本中检出JAK2 V617F突变阳性11例,突变率为37.9%;与基因测序法比较,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100%.而AS-PCR法与测序法比较,Kappa=0.179,P=0.316,一致性强度较差.结论:HRM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等优点,可作为临床JAK2V617F基因突变的优选方法.

  • 干扰素α-2b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其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分子生物学反应的研究

    作者:白洁;薛艳萍;张磊;李庆华;范冬梅;李彬;徐世才;李大鹏;孙秀娟;江波;杨仁池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alpha-2b(IFN-α-2b)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及PV后骨髓纤维化(post-PV M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30例伴有JAK2V617F突变阳性的PV患者应用IFN-α-2b治疗,通过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IFN-α-2b治疗前后JAK2V617F突变负荷的变化,并研究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9例可评价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4(12-42)个月.在IFN-α-2b治疗后6、12、24及36个月分别有10%、48%、72%及78%患者发生血液学完全缓解.监测JAK2V617F突变负荷的变化显示,IFNα2b治疗后6、12、24及36个月发生分子水平缓解率分别为41%、76%、89%及89%.4例患者经IFN-α-2b治疗后JAK2V617F突变基因转阴,停药6-12个月未复发.7例post-PV MF患者应用IFN-α-2b治疗后12月JAK2V617F突变负荷减低程度[(53±18)%]较非骨髓纤维化PV患者[(32±22)%]有显著性差异(p=0.031).结论:IFN-α-2b可选择作用于PV恶性克隆,降低JAK2V617F突变负荷,使PV患者发生分子水平缓解,尤其对post-PV MF的作用较明显.

  • 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双抑制野生等位基因扩增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JAK2V617F突变率

    作者:梁国威;邵冬华;何美琳;曹清芸

    本研究建立在外周血基因组DNA中定量检测JAK2V617F突变率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中,应用等位基因突变引物和等位基因野生TaqMan-MGB探针共同抑制JAK2 V617F野生等位基因扩增,从而特异性地扩增JAK2V617F突变等位基因.通过测定不同JAK2V617F突变率标准品及其循环阈值(Ct值),建立JAK2 V617F突变率定量测定方法,并对89例表观健康人外周血基因组DNA中JAK2V617F突变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定量检测JAK2V617F突变率的下限为0.1%,检测JAK2V617F突变率的批内、批间平均变异率分别为4.1%和6.1%.对89例表观健康人外周血基因组DNA中JAK2V617F突变率检测显示,其中2例为JAK2V617F阳性,突变率分别为0.64%和0.98%.结论:建立的JAK2V617F突变率定量检测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的特性,适合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及疾病进程和疗效监测.本方法检测原理可用于各种单碱基突变率的检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骨髓增殖性肿瘤中JAK2V617F突变和TNF-α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聪聪;李英;田文君;陈永金;张凌岩;刘新;单宁宁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JAK2V617F突变和TNF-α因子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液科确诊的62名BCR-ABL阴性的MPN患者(35例ET患者,19例PV患者,8例MF患者)及15例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两部分,分别提取细胞中的DNA及mRNA,并将mRNA反转录为cDNA.采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JAK2V617F突变及TNF-α的表达量,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MPN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总体阳性率为64.52% (40/62),其中ET患者的JAK2V617F突变阳性率为54.28% (19/35),PV患者的JAK2V617F突变阳性率为94.74%(18/19),MF患者的JAK2V617F突变阳性率为37.50%(3/8);ET、PV、MF患者的JAK2V617F突变比例分别为0.838±0.419、4.417±0.658、2.746±2.009;ET、PV、MF患者TNF-α的表达分别是正常对照的1.7、7.0、8.2倍(P<0.05);且JAK2V617F突变负荷与TNF-α的表达水平呈线性相关(Pearson r =0.610,R2 =0.372,P=0.005).结论:TNF-α在BCR-ABL阴性的MPN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在ET、PV、MF中表达升高且表达量不同,且与JAK2V617F突变呈线性相关.

  • 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珊;王冬梅

    经典的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一组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且都存在Janus激酶(JAK)2 V617F、JAK2基因第12号外显子、钙网蛋白(CALR)、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 W515L/K等基因突变,这些遗传学改变与MPN发病机制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重新修订了MPN的诊断标准,将MPD更名为骨髓增殖性肿瘤(MPN),JAK2等基因突变也被收入其中.MPN既往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羟基脲和/或a干扰素及沙利度胺,而近年来有一些新药尤其是靶向药物的疗效颇具前景,已有部分药物应用于MPN的临床治疗,如日前刚于我国上市的JAK2抑制剂芦可替尼,为MPN的治疗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将着重介绍MPN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新研究进展.

  •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联合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检测JAK2V617F突变

    作者:申徐良;陈方平;魏武;张梅香;史文芝;秦小琪;徐洪亮

    目的:建立敏感特异的JAK2V617F点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基因组DNA从HEL细胞或正常志愿者外周血中提取.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 specific-PCR,AS-PCR)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方法检测基因组中JAK2V617F突变.结果:本AS-PCR法可对JAK2基因扩增出364 bp的内参照条带,当存在JAK2V617F突变时,又可以扩增出203 bp的突变条带.只有野生型内参照条带364 bp可被BsaXⅠ消化切割.结论:AS-PCR法和限制性内切酶法是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可以成功应用于临床检测.

  • JAK2 V617 F基因突变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作者:周水阳;胡喜梅;赵迎春;包维莺;李旗;柯金;陆翠;范燕琴;朱锐锋;王恒石;刘媛;张文慧

    脑梗死占急性脑梗死的20%~30%〔1,2〕。 JAK2 V617F 基因突变为体细胞获得性单核苷酸突变,是由 JAK2基因1849位鸟嘌呤(G)突变为胸腺嘧啶(T),使 JAK2蛋白617位缬氨酸错义编码为苯丙氨酸,导致 JH2区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使其对JH1区的抑制作用消失、JAK2激酶的活性增加〔3〕。 JAK2 V617 F基因突变可出现在非典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中〔4,5〕,本研究旨在了解JAK2 V617 F基因突变与脑梗死相关性。

  • SOCS1、SHP1在JAK2V617F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表达及鲁索替尼的调控作用

    作者:谢旭磊;杨圣俊;郝洪岭;王素云;王红杰;齐峰;成志勇;刘贵敏

    目的 研究JAK2V617F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组织中JAK2V617F突变量与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SOCS1)、含SH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表达的关系,并探讨JAK2抑制剂鲁索替尼(ruxolitinib)对JAK2V617F突变阳性人红白血病细胞系HEL细胞的增殖和HEL细胞中SOCS1、SHP1表达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2年7月至2016年8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和保定市第一医院就诊的48例JAK2V617F突变阳性的MPN患者为MPN组,同期24例贫血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组织标本中p-JAK2、SOCS1和SHP1的蛋白表达水平.SOCS1、SHP1蛋白表达量与JAK2V617F突变量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用不同浓度(50、100、250、500、1000 nmol/L)的鲁索替尼处理HEL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HEL细胞的活力,qPCR法检测MPN组织和HEL细胞中JAK2V617F突变量以及HEL细胞中JAK2、SOCS1、SHP1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EL细胞中JAK2、p-JAK2、SOCS1、SH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MPN组织中JAK2V617F/JAK2比值为(57.33±20.82)%,对照组为0%.MPN患者骨髓细胞质中p-JAK2、SOCS1、SHP1蛋白质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MPN组织中SOCS1、SHP1蛋白表达量均与JAK2V617F突变量呈负相关(r=-0.648、-0.692,P均<0.05).JAK2V617F/JAK2比值<50%MPN患者的SOCS1、SHP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JAK2V617F/JAK2比值≥50%的MPN患者(P均<0.01),p-JAK2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JAK2V617F/JAK2比值≥50%者(P<0.01).(3)250 nmol/L鲁索替尼处理24、48、72 h后,HEL细胞活力分别为(60.06±3.87)%、(52.05±2.88)%、(36.43±2.01)%.随着鲁索替尼浓度的增加,HEL细胞中JAK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p-JAK2的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1,P<0.05),SOCS1和SHP1的mRNA和蛋白表达逐渐增加(P均<0.01).结论 鲁索替尼能够抑制HEL细胞中JAK2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增加SOCS1、SHP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HEL细胞的活力.

  • 骨髓增殖性肿瘤:从JAK2V617F突变到JAK抑制剂

    作者:肖志坚

    2005年在BCR-ABL(-)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发现JAK2V617F突变,使其从过去的近半个世纪几乎是一个被血液学界遗忘的角落重新回归研究视野[1-3].2011年11月FDA批准第1个JAK抑制剂芦可替尼(ruxolitinib)用于IPSS中危-2和高危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治疗.

  • 干扰素治疗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莉;许娜;黄彬涛;高冠论;肖雅娟;周璇;卢绮思;李琳;李玉玲

    目的 评价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进展期MPN病例,其中包括76例JAK2V617F突变阳性或阴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34例JAK2V617F突变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分别接受IFN-α及羟基脲(HU)治疗半年以上,分析其临床数据,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结果 JAK2V617F(+)的ET及PV患者,IFN及HU治疗组间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5% vs.85.7%;87.5% vs.83.3%,P>0.05),但IFN治疗组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HU治疗组(84.2% vs.52.4%;87.5% vs.50.0%,P<0.05).JAK2V617F(-)的ET患者,IFN和HU治疗组间总缓解率(82.4% vs.78.9%)及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58.8% vs.57.9%)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栓事件、脾肿大、骨髓纤维化发生率均较HU治疗组低,且HU治疗组血液学(1~2级)不良反应较IFN组更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K2V617F突变阳性的ET和PV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无疾病进展生存,且对JAK2V617F阳性PV患者摆脱静脉放血治疗效果理想.

  •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贾晓阳;王光平

    目的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检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JAK2V617F基因突变,探讨其在M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2例MPN患者的临床表现与JAK2V617F突变检测结果,结合血常规、骨髓及外周血形态分类等实验室检查,分析JAK2V617F突变与MPN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对MPN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作用.结果 452例MPN患者JAK2V617F突变型有293例,总体阳性率64.8%.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突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5.0%、59.5%和46.7%.PV组JAK2V617F突变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293例突变阳性患者中,脾脏肿大170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和明显活跃156例,比例均高于突变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组的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数量高于野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组的WBC和Hb含量高于野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MF患者中JAK2V617F突变组与野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PCR能快速准确检测出JAK2V617F基因突变,其突变率与疾病类型和患者临床资料相关.

  •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改变

    作者:邹丽芳;姚一芸;朱琦;窦红菊;陈琼;胡钧培

    目的:回顾性研究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及在有无伴有JAK2V617F突变患者的止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3年5月我院48例MPN病人进行JAK2V617F突变的检测,并对其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血常规(WBC,RBC和Hb及PLT)、常规出凝血指标(PT、aPTT、Fbg)及止凝血机制分子标志物(GMP-140、TF、TAT、AT、TFPI、PAP、D-D等)的检测。结果(1)在48例MPN患者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0例,其中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16例,占80%。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2例,其中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12例,占54.5%。特发性骨髓纤维化(PMF)6例,其中 JAK2V617F 突变阳性患者2例,为33.3%。(2)无论患者有无JAK2V617F突变,均存在着血常规和止凝血机制的异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有JAK2V617F突变的患者较没有JAK2V617F突变的患者的血常规和止凝血机制的改变更明显一些,二者也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特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等Bcr-abl阴性的经典MPN患者中存在着较高的JAK2V617F突变率,并且无论有无JAK2V617F突变均存在着血常规的改变和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凝血亢进、抗凝的抑制及纤溶激活等止凝血功能的改变,且在JAK2V617F突变阳性的患者中这些改变更明显。

  • 高三尖杉酯碱治疗JAK2V617F突变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龙燕

    目的 探讨使用高三尖杉酯碱(HHT)治疗JAK2V617F突变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9例JAK2V617F突变的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采用干扰素或羟基脲治疗,观察组(19例)采用HH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临床缓解期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13例患者均持续缓解,其中6例持续缓解12个月以上,观察组的中位缓解期为11个月,较对照组的7个月有明显延长.观察组不良反应轻微,对照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结论 采用HHT治疗JAK2V617F突变的PV,可增加临床治疗有效率,延长患者的缓解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伴JAK2V617F突变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吴福珍;梁晔;刘振芳;刘练金;李忠清;赖颖晖;罗军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是一种少见类型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肿瘤增生性疾病,同时具有病态造血和骨髓增殖的特点,其异质性很大,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归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1].JAK2V617F突变见于大部分Ph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却罕见于CMML,而急变后JAK2V617F突变仍阳性的病例更罕见.本文报告1例伴有JAK2V617F突变的CMML病例并文献复习.

  •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V617F突变和临床特征的关系

    作者:郭慧梅;潘崚;牛志云;化罗明;范丽霞

    目的:研究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V617F突变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102例MPN患者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方法检测JAK2V617F突变情况,突变阳性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分为纯合突变和杂合突变;回顾性分析102例MPN患者临床特征.结果:102例MPN患者中71例(69.6%)存在JAK2V617F突变,包括34/4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82.9%),25/41例ET(61.0%),11/18例PMF(61.1%)和1/2例CNL(50.0%)患者.其中T/T纯合突变12例(PV 9例、ET 1例、PMF 2例),其余均为T/G杂合突变.纯合突变的PV患者初诊时的白细胞计数(平均22.2×109/L)显著高于杂合突变者(14.8×109/L).突变阳性的PV患者初诊时的白细胞计数(平均16.7×109/L)和血小板计数(平均446.7×109/L)显著高于突变阴性的PV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平均计数分别为8.0×109/L和270.0×109/L).ET患者中,突变阳性者初诊时的血红蛋白值(平均144.3g/L)和白细胞计数(平均14.6×109/L)显著高于突变阴性者(124.9g/L和11.7×109/L),而且,突变阳性者有较高的并发症(血栓、出血、骨髓纤维化、转为白血病)发生率.PMF患者中,突变阳性者初诊时的白细胞计数(平均12.3×109/L)显著高于突变阴性者(6.3×109/L).结论:MPN患者JAK2V617F发生率较高,JAK2V617F阳性MPN患者初诊时的血细胞计数高于阴性患者.突变阳性的ET患者预后更差.

  • 以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二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江亚军;李秀梅;王红霞;庄万传;朱贵华;何耀

    目的 探讨以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2例以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结果 2例患者均为中老年男性,分别以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脾脏动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分别随访观察35个月和1个月后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数异常增多,JAK2V617F突变型均为阳性,口服羟基脲以及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未发生其他部位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结论 不明原因血栓形成可能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首发表现,需加强随访观察,经骨髓涂片和JAK2V617F突变型检测诊断后主要依据危险分层进行治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