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Jak2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丽;李薇;刘念;庞磊;冯思霞;赵玲玲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hron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 CMPD)是一组骨髓增殖性的恶性肿瘤,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和慢性髓系白血病等,其特征是一系或多系造血细胞的异常增生.除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与bcr-abl融合基因有关外,其他CMPD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在多种CMPD中存在较高的jak2基因突变率.本文就近年来jak2基因突变与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临床特征及其分子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骨髓增殖性疾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作者:朱俊芳;刘媛;刘蓓;贾明峰;成娟;赵丽

    本研究旨在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在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WPD)患者中的发生率,探讨其与MPD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建立敏感特异的JAK2V617F基因点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提高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水平.选择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47例BCR-ABL阴性的MPD患者及12例健康正常人,抽提外周血细胞全血DNA,采用等位墓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技术检测各组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基因序列,并结合临床资料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BCR-ABL阴性的MPD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率为74.5%(35/47),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阳性突变率为83.9 %(26/3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阳性突变率为60%(9/15),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阳性患者只有1例.突变阳性的PV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突变阴性者高,突变阳性的ET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较突变阴性者高,且突变阳性的ET患者更易发生肝脾种大、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JAK V617F突变在BCR-ABL阴性的MPD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AS-PCR技术对该突变有较好的敏感特异性,可以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检测.

  • 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jak2v617f点突变与socs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王冬梅;潘崚;张俊棉;李英华;王红芬;王修乾

    本研究探讨bcr-abl阴性MPD患者中的jak2v617f点突变与socs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选择62例ber-abl阴性MPD患者(PV 26例、ET 26例、IMF9例、CNL 1例)为研究组,CML 20例、AL 10例、健康志愿者15名为对照组;用AS-PCR检测各组患者jak2v617f的突变情况,PCR产物纯化后测序以发现突变患者;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socs3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bcr-abl阴性MPD患者中jak2v617f点突变阳性组及阴性组之间socs3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62例bcr-abl阴性MPD患者中44例jak2v617f突变阳性(PV 23例、ET 15例、IMF 5例、CNL 1例),18例突变阴性.对照组均为阴性.44例突变阳性组中39例表达socs3 mRNA.18例突变阴性组中10例表达socs3 mRNA.jak2v617f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socs3 mRNA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X<'2>值=8.44,P<0.005);jak2v617f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两组患者的socs3 mRNA表达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t值2.167,P=0.035).结论bcr-abl阴性MPD患者中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性组socs3 mRNA的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

  • 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点突变研究

    作者:徐媛媛;李惠民;李晓进;杨玲;胡灯明

    本研究旨在对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病人进行JAK2V617F点突变检测,探讨该突变在此类病人中的发生率和临床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0例典型MPD病人bcr/abl融合基因,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样本JAK2V617F点突变,对有突变的病例进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病人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JAK2V617F突变为阴性;余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阴性,JAK2V617F阳性率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病人为75%,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病人为30%,在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病人为50%.JAK2V617F在CML和bcr/abl阴性MPD病人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JAK2V617F可能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特征性分子事件,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子指标用于此三类疾病的临床诊断.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CALR、JAK2V617F、MPLW515K基因突变率及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余晓完;黄东红;郭建欣;黄月琴;谢若腾;蔡俊峰

    目的: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CALR、MPLW515K与JAK2V617F基因突变率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5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通过基因组DNA-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CALR与MPLW515K基因突变,并通过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结果:56例患者中CALR基因突变14例,发生率为25.00%,其中Ⅰ型6例,Ⅱ型5例,Ⅲ型3例.Ⅰ型与Ⅱ、Ⅲ型CALR基因突变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及血红蛋白(Hb)水平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Ⅲ型患者WBC计数较Ⅱ型者显著升高(P<0.05),而Ⅲ型和Ⅱ型组患者的性别、年龄、Hb及Plt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MPLW515K基因突变3例,发生率为5.36%;JAK2V617F基因突变21例,发生率为37.50%.MPLW515K与JAK2V617F阴性患者(18例)中CALR基因突变13例,发生率为72.22% (13/18),并无检出任一2种基因突变共存的病例.CALR突变者外周血Hb、WBC的水平较JAK2V617F突变者均显著降低(P<0.05).56例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3例,发生率为5.36%.染色体核型异常者CALR基因突变率(66.67%)较正常核型者(20.75%)显著升高(P<0.01).结论:JAK2 V617F基因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的突变率较高,且MPLW515K与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者CALR突变率较高,这可能与染色体核型异常存在密切联系;CALR基因突变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外周血Hb、WBC的含量较JAK2V617F突变者均显著降低.

  • 骨髓增殖性疾病MPLW515L点突变研究

    作者:夏珺;徐卫;张苏江;范磊;乔纯;李建勇

    为了探讨MPLW515L和JAK2V617F点突变在南京地区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中的突变情况,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及基因测序方法检测190例MPD患者的MPLW515L和JAK2V617F点突变.结果表明:10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有1例存在MPLW515L点突变,突变率为1.0%;43例存在JAK2V617F点突变,突变率为42.2%.13例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患者未检测到MPLW515L点突变;5例存在JAK2V617F点突变,突变率为38.5%.3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未检测到MPLW515L点突变;20例存在JAK2V617F点突变,突变率为62.5%.43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未检测到MPLW515L和JAK2V617F点突变.结论:AS-PCR检测MPLW515L和JAK2V617F点突变简便可靠.ET患者中可存在MPLW515L点突变,JAK2V617F点突变存在于PV、ET、IMF中,而CML患者不存在JAK2V617F点突变.

  • 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与46/1JAK2基因单体型的关系及46/1单体型在中国不同民族中的分布

    作者:田正芹;朱平;刘红星;陈艳;王芳;张阳;滕文;龚艺文;夏君燕;白德成;刘倩;伍学强

    体细胞基因JAK2V617F突变是诊断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主要的分子生物学标志.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MPD患者中JAK2V617F是否与46/1 JAK2基因单体型(rs12343867,简称46/1)基因易感性相关,确定46/1在MPD患者及健康汉族、藏族、裕固族人群中的分布.采集了150例JAK2V617F突变阳性的MPD患者、123例JA K2 V617突变阴性的MPD患者、124例健康汉族人、395例健康藏族人及315例健康裕固族人的外周血或者骨髓样本,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分析JAK2V617F和46/1是否位于同一等位基因上的ARMS-PCR方法,比较有和无JAK2V617基因突变的MPD患者46/1 JAK2基因单体型检出率的差异,分析中国健康汉族、藏族、裕固族人群中46/1 JAK基因单体型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150例能检出JAK2V617F突变的MPD患者中,有88例(58.67%)的JAK2V617F突变发生在46/1基因单体型上.在814例健康中国人中,46/1基因单体型的检出率为38.37%,3个民族中的检出率无差别,健康人中未检测出JAK2V617F突变.在JAK2V617F突变阴性的MPD患者中46/1单体型的检出率为43.09%,而在JAK2 V617F突变阳性的MPD患者中46/1基因单体型的检出率为69.33%,远高于JAK2V617F突变阴性的MPD患者和健康人.结论: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分析JAK2V617和46/1是否位于同一等位基因上的ARMS-PCR方法;中国MPD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大部分发生在46/1等位基因上;46/1单体型在中国健康汉族人、藏族人及裕固族人中分布没有明显差异.

  • 9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基因突变的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晁红颖;沈益民;张日;冯宇峰;岑建农;姚利;沈宏杰;朱子玲;薛永权

    为研究JAK2V617F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中的发生率和突变类型,定量分析突变转录本水平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ARMS(amplification-refractory mutation sequencing)PCR法检测JAK2V617F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突变类型,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定量分析JAK2V617F突变转录本水平.结果显示:98例ET患者中59例JAK2V617F为阳性,其中纯合突变18例.纯合突变及杂合突变患者的平均年龄均较野生型为高(P值均<0.05);18例纯合突变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高于41例杂合突变者,且二者均高于野生型(P值均<0.05).毛细管电泳定量分析显示,纯合突变患者JAK2V617F突变转录本水平为(89.9±6.7)%,高于杂合突变患者的(57.1±6.7)%(P<0.05);年龄小于60岁患者的JAK2V617F突变转录本水平为(62.3±16.5)%,低于年龄大于60岁患者的JAK2V617F突变转录本水平为(72.4±15.8)%(P<0.05).JAK2V617F阳性组中血栓的发生率高于阴性组,其中纯合突变者高于杂合突变者,发生血栓者的JAK2V617FF转录本水平高于无血栓者(P值均<0.05).结论:JAK2V617F阳性与阴性ET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特征,分析其突变类型及检测其转录本水平对明确疾病状态、观察疾病进展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 JAK2V617F点突变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作者:沈云峰;夏珺;陆米则;蒋元强

    为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JAK2V617F点突变的临床意义,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50例患者的JAK2V617F点突变,并分析比较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显示:50例PV患者中31例存在JAK2V617F点突变,突变率为62.0%.12例(24.0%)患者发生血栓及微血管障碍,3例存在核型异常.JAK2V617F点突变阳性和阴性两组患者初诊时的年龄(57.5±10.0 vs 45.6±14.9,P<0.05)和白细胞计数(16.2±6.7 vs 9.0±5.2,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PV患者的JAK2V617F点突变阳性率为62.0%,JAK2V617F点突变阳性患者的年龄和白细胞计数高于阴性患者.

  •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131例JAK2V617F突变的定量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沈益民;晁红颖;张日;冯宇峰;岑建农;姚利;沈宏杰;朱子玲;薛永权

    目的 研究JAK2V617F突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中的发生率、突变类型、转录本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PCR方法 检测JAK2V617F的发生率及其突变类型;毛细管电泳方法 定量分析JAK2V617突变转录本水平.结果 纯合型JAK2V617F突变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和杂合型JAK2v617F突变ET患者其发病年龄均较野生型患者为高(P<0.05);CMPD患者发病年龄与JAK2V617F突变的发生问存在相关性(P<0.05),≥60岁患者的JAK2V617F突变转录本水平高于<60岁患者(P<0.05);JAK2V617F突变型CMPD患者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ET患者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ET患者中纯合型突变者白细胞水平高于杂合型突变者(P<0.05);JAK2V617F突变在PV中的发生率和JAK2V617F纯合型突变在PV中的发生率均高于ET患者(P<0.05);JAK2V617F转录本水平均值在PV、ET和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中无差别.结论 ARMS-PCR结合毛细管电泳定性和定量分析JAK2V617F突变可用于CMPD的诊断和预后判定.

  • 特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JAK2V617F和MPLW515L点突变及JAK2外显子12突变的研究

    作者:夏珺;徐卫;张苏江;乔纯;沈云峰;李建勇

    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的一种,缺乏特异性诊治.现在研究表明近一半的IMF患者存在JAK2V617F点突变,另外,MPLW515突变及JAK2外显子12突变的发现提示MPD除了JAK2V617F点突变以外存在其他的发病机制[1].本研究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及基因测序检测30例IMF患者的JAK2V617F、MPLW515L点突变及JAK2外显子12突变,了解其在IMF患者中的发生情况.

  • JAK2基因V617F点突变与骨髓增殖性疾病

    作者:张桂林;顾健

    JAK2基因V617F点突变的发现对于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PD)的分子发病机制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多项研究表明JAK2V617F对于MPD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很有帮助.本文对JAK2基因V617F点突变研究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 412例骨髓增殖性肿瘤的JAK2V617F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晁红颖;范峥;张日;沈益民;陈婉;费海荣;朱子玲;冯宇峰;陈子兴;薛永权

    目的 研究JAK2V617F突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表现和并发症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MPN中JAK2V617F的发生情况.结果 412例MPN患者中,JAK2V617F突变277例.JAK2V617F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和不能分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U)中发生率分别为55.9%、66.7%和52.4%(P>0.05),均低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突变型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野生型患者(P<0.01);JAK2突变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患者中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的MPD-U患者较野生型患者更易进展为典型MPN(P<0.05);在301例行染色体检查的患者中,未发现核型异常与JAK2V617F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检测MPD-U患者中JAK2V617F的突变情况对疾病发展有提示作用;JAK2V617F突变与MPN患者年龄、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血管事件并发症相关.

  • 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雯雯;周章军;林雨标;郑文慧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53例,其中JAK2V617F突变阳性33例,突变阴性20例,两组患者均分别使用IFN-α和羟基脲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指标、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53例患者中IFN-α治疗组的血栓发生率、出血事件、脾脏进行性肿大、骨髓纤维化及急性白血病转化率均低于HU治疗组;在JAK2V617F突变阳性的ET患者组中,应用IFN-α治疗的总缓解率和HU治疗的总缓解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5年无进展生存(PFS)相比,应用IFN-α治疗的患者明显高于应用HU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JAK2V617F突变阴性的ET患者组中,应用IFN治疗的总缓解率,5年PFS和HU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不良反应评价,IFN-α治疗组的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损伤均低于HU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α治疗ET能够降低疾病血栓栓塞、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转化进展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尤其对于JAK2V617F突变阳性ET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无进展生存.

  • 以血栓性疾病为首发表现的骨髓增殖性肿瘤诊疗探讨

    作者:赵彦哲

    目的:探讨血栓性疾病为首发表现的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在该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12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些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根据检查。包括病史、年龄、白细胞数及骨髓等指标进行多元Logjstj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中12例患者在经过医护人员综合治疗后,患者血液学达完全或部分缓解,症状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性疾病为首发表现的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 自噬调控对JAK2V617F阳性HEL细胞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董露;申徐良;魏武;史文芝;张国香;曹文君;李丹

    目的 通过检测JAK2 V617F阳性HEL细胞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造血细胞自噬水平,探索自噬调控对HEL细胞及PV患者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吖啶橙染色法、Western blot法检测JAK2 V617F阳性HEL细胞和12例PV患者造血细胞中LC3-Ⅱ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雷帕霉素和3-甲基腺嘌呤(3-MA)分别诱导和抑制HEL细胞及3例PV患者骨髓细胞自噬水平,应用上述方法检测细胞中LC3-Ⅱ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并采用CellTiter-Glo(R)发光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结果 HEL细胞内LC3-Ⅱ蛋白的平均荧光强度(159 389±29 001)及自噬体水平明显高于JAK2 V617F阴性K562细胞(96 047±24 134)(P=0.044),PV患者外周血中髓系细胞内LC3-Ⅱ蛋白平均荧光强度(92 842±4 250)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86 633±2 504)(P=0.001);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作用于HEL细胞和PV患者骨髓细胞12、24、48 h后,各时间点细胞增殖活力与常规培养组相比明显增强,48 h时HEL细胞和PV患者骨髓细胞增殖活力分别为101 413±3 720和18 744±1 015;自噬抑制剂3-MA作用于HEL细胞和PV患者骨髓细胞12、24、48 h后,各时间点细胞增殖活力与常规培养组相比明显减弱,48 h时HEL细胞和PV患者骨髓细胞增殖活力分别为5 732±166和5 371±56.结论 JAK2V617F阳性HEL细胞和PV患者造血细胞存在较高的基础自噬水平,上调自噬活性可促进其增殖;下调自噬活性对其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 30例早期骨髓增殖性疾病疑似患者JAK2V617F和MPLW515L/K突变基因的表达

    作者:范峥;张日;沈益民;费海荣;朱子玲;岑建农

    目的 探讨BPC及Hb水平轻微升高,但未达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诊断标准的患者JAK2V617F及MPLW515L的表达情况与某些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在早期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30例BPC或Hb值偏高的早期MPD疑似患者JAK2V617F和MPLW515L/K基因表达,并定期随访其病情进展.结果 30例患者中有14例(46.7%)存在JAK2V617F突变,且此14例患者中有5例(35.7%)曾有血栓史;30例患者中无一例存在MPLW515L表达;有效随访22例,JAK2V617F阳性12例,阴性10例,12例阳性患者经过6至24个月后均发展为典型的MPD,而10例阴性患者只有2例发展成MPD.结论 JAK2V617F阳性表达有可能作为诊断早期MPD的重要依据.

  •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MPL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傅建非;薄兰君;熊红;丁懿;陈毓华;张文君;梁爱斌;施静艺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2].国外研究表明,MPN患者存在高频率JAK2基因突变JAK2V617F[3-6].我们已报道JAK2V617F突变在我国MPN患者中普遍存在[7].

  • JAK2基因V617F点突变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冀林华;李占全;崔森;耿惠;邹成林;熊辉霞;罗伟;苏娟;柴克霞;王红心;杨发满;袁霞;李玉丽;李学梅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表现为红细胞大量增殖,但是对于其发生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2005年国际上多个研究小组报道了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尤其是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患者中存在特定的JAK2V617F基因突变,并证实其与MPN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3].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基因组学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作者:赵迎旭;白洁;张磊;盛梦瑶;石慧;邢文;杨逢春;艾丽梅;周圆

    目的:研究13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ASXL1、TET2、IDH1、IDH2、SETBP1、MPL515、JAK2V617F及JAK2 exon12基因突变情况,综合评判PV后骨髓纤维化(PPMF)疾病进展与基因组学特征。方法用Sanger方法对ASXL1、TET2、IDH1、IDH2、SETBP1、MPL515和JAK2 exon12基因进行测序;用巢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JAK2V617F突变,对突变患者用Taqman-MGB探针检测突变负荷。分析基因突变与PPMF疾病进展的关系。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分析PV后继发PPMF的危险因素。结果 PV患者ASXL1、TET2、IDH1、IDH2的突变率分别为7.69%(8/104)、5.26%(1/19)、0.08%(1/120)、和0.08%(1/121)。未发现SETBP1、MPL515突变者。PV患者JAK2总突变率为82.22%(111/135)。其中JAK2 exon12突变率为2.96%(4/135)。PPMF患者中,ASXL1突变率高达31.82%(7/22)。ASXL1与JAK2V617F负荷(V617F%)呈正相关(rs=0.298,P=0.002),ASXL1突变组的血红蛋白低于未突变组,白细胞、V617F%≥50%比例、血栓栓塞比例及继发PPMF比例高于未突变组(P<0.05);ASXL1突变、V617F%≥50%和脾大是PPMF的危险因素。结论 ASXL1突变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促进V617F%增高,参与PPMF的发生和发展。

6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