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伊维菌素驱除犬钩虫和人钩虫感染的效果观察

    作者:严晓岚;闻礼永;杨明瑾;漏磊君

    为观察伊维菌素驱治犬钩虫和人钩虫感染的效果,采用伊维菌素6.25、12.5和25 μg/kg灌服治疗犬钩虫感染犬,同时用10.6 mg/kg阿苯哒唑作对照;采用伊维菌素0.2 mg/kg顿服治疗人钩虫感染者,并用400 mg/次阿苯哒唑作对照.结果6.25、12.5和25 μg/kg伊维菌素对犬钩虫治愈率分别为20%(1/5)、60%(3/5)和100.0%(5/5);而对照组阿苯哒唑对犬钩虫治愈率为0(0/5).伊维菌素与阿苯哒唑对人钩虫感染者的治愈率分别为20.5%(9/44)和76.5%(26/34),对十二指肠钩虫较美洲钩虫敏感.因此,伊维菌素治疗犬钩虫感染疗效优于阿苯哒唑,治疗人钩虫感染疗效不及阿苯哒唑.

  • 十二指肠钩虫抗凝肽AduNAP1的原核表达及其抗凝活性研究

    作者:陈耀哲;邓莉;邵正;何庆丰;司徒永立;周叶;彭礼飞

    目的 分离、克隆十二指肠钩虫抗凝肽AduNAP1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重组表达AduNAP1,并检测其抗凝活性. 方法 以十二指肠钩虫成虫cDNA为模板,PCR扩增AduNAP1成熟肽编码序列,并克隆、连接到表达质粒pET32a-sumo,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umo/AduNAP1.重组载体转入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产物经Ni亲和层析后用SUMO蛋白酶酶切融合伴侣,纯化获得重组目的多肽.用 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及纯化情况,用凝血时间法(PT及aPTT)检测重组多肽的抗凝活性. 结果 扩增并克隆AduNAP1成熟肽编码序列,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umo/AduNAP-1转化大肠埃希菌表达rAduNAP1.纯化的rAduNAP1能延长PT及aPTT,但延长PT作用更为显著,其延长2倍PT及aPTT时间所需的浓度分别约为142 nmol/L及406 nmol/L. 结论 构建rAduNAP1表达载体,其表达产物具有较强抗凝活性,为进一步了解AduNAP1的生物学功能及作为抗凝新药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 十二指肠钩虫热休克蛋白HSP60基因的克隆及重组表达

    作者:许琴英;邵正;邓莉;何庆丰;彭礼飞

    目的 克隆十二指肠钩虫(Anc ylostoma duodenale)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基因,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获得重组AduHSP60蛋白.方法 以十二肠钩虫成虫cDNA为模板,PCR扩增AduHSP60基因.将获得的目的基因编码序列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HF,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HF/AduHSP60.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Ni-NTA亲和层析分离纯化重组蛋白,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情况.结果 成功扩增到AduHSP60全长编码序列,编码序列长度为1 701 bp,编码566个氨基酸.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HF/AduHSP60,经诱导表达、分离纯化获得了分子质量单位为60 ku的可溶性重组AduHSP60蛋白.结论 本研究从十二指肠钩虫中分离获得了HSP60基因,构建的pETHF/AduHSP60重组质粒能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AduHSP60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十二指肠钩虫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作者:邵正;邓莉;何庆丰;彭礼飞

    目的 克隆、表达十二指肠钩虫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 AduMIF-1基因.方法 设计、合成特异引物,以十二肠钩虫成虫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AduMIF-1基因.将获得的AduMIF-1编码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AduMIF-1.重组表达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并分离纯化重组AduMIF-1.结果 成功扩增到AduMIF-1全长编码序列,完整阅读框长度为360 bp,编码119个氨基酸.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AduMIF-1,经IPTG诱导表达和分离、纯化,获得了重组AduMIF-1,融和蛋白分子质量单位约为33 ku.结论 本研究从十二指肠钩虫中分离到MIF基因,并成功进行了重组表达、分离与纯化,为进一步研究AduMIF-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十二指肠钩虫锰超氧化物岐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作者:付汉维;邓莉;何庆丰;吴亚敏;彭礼飞

    目的 克隆十二指肠钩虫锰超氧化物岐化酶(AdMn-SOD)基因,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 方法 用3'RACE及RT-PCR技术扩增获得AdMn-SOD全长cDNA编码序列;设计引物,克隆AdMn-SOD成熟肽编码序列,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并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情况,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用Ni亲和层析进行纯化. 结果 成功克隆获得AdMn-SOD全长cDNA序列,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Mn-SOD的保守结构特征;构建了pET32a/AdMn-SOD原核表达重组质粒,AdMn-SOD在大肠埃希菌中得到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单位约为40 ku. 结论 成功克隆并表达了十二指肠钩虫锰超氧化物岐化酶基因,为进一步了解十二指肠钩虫锰超氧化物岐化酶的特性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 十二指肠钩虫ASP-1成熟蛋白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纯化

    作者:夏晓玲;孙炜

    目的 获得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分泌蛋白1(mAd-ASP-1)编码基因全长并实现其原核表达. 方法 根据GenBank AAD13339公布的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RT-PCR扩增mAd-ASP-1的成熟肽全基因序列,测序后克隆至pET-22b(+)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诱导表达Ad-ASP-1,亲和层析纯化. 结果 RT-PCR扩增获得了mAd-ASP-1基因全长,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22b-mAd-ASP-1,转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gami 2(DE3)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预期47 ku的重组蛋白Ad-ASP-1,且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利用His Trap HP亲和柱获得了纯化的重组蛋白Ad-ASP-1,确定纯化重组蛋白咪唑洗脱液佳浓度为100 mmol/L.Western blot显示,该融合蛋白可被鼠抗His tag抗体识别. 结论 获得了mAd-ASP-1基因全长,并成功构建其原核表达体系,为获得大量Ad ASP-1基因工程产品奠定了实验基础.

  • 第13例对1例钩虫病诊治失误的分析

    作者:薛素贞;刘明德;马世玲

    钩虫病是世界上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我国多流行于黄、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为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北方多见十二指肠钩虫,南方多见美洲钩虫。根据流行地区典型的皮肤损害、消化道症状、钩虫所致的贫血,粪便中找到钩虫卵,即可确诊本病,一般诊断并不困难。但如患者的症状表现特殊,仍可发生误诊误治。下面是值得汲取经验教训的1例误诊病例分析。

  • 胃镜下直视虫体准确诊断十二指肠钩虫病

    作者:徐芳

    肠道钩虫病是基层医院常见疾病,该病是由钩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致发育障碍及心功能不全.既往诊断钩虫病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粪便检查,但粪便检查找钩虫阳性率低,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本文通过对40例粪集卵阴性、后经胃镜找到钩虫而确诊的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确诊经过.

  • 十二指肠钩虫寄生23例

    作者:朱广东;游碧霞

    关于钩虫感染时有报道,但并未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将我院收治的23例报到如下,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 胃镜下十二指肠钩虫病形态及特点研究

    作者:车明娟;鲜义

    目的:探讨胃镜下十二指肠钩虫病形态及特点.方法:对7例十二指肠钩虫病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7例患者在胃镜下检查至十二指肠降段发现长约0.6~1.2 cm 的钩虫体,活体呈半透明,白色、肉红色或暗红色,吸附于肠壁黏膜.经诊断本组7例患者的钩虫分布情况:十二指肠降段4例(57.14% ),十二指肠球部2例(28.57% ),十二指肠降段及球部均见钩虫者1例(14.29% ).本组7例患者经过1~2个月的正规治疗后,贫血症状均得到及时纠正,消化道症状得以缓解,胃镜复查见溃疡已愈合,黏膜无损伤出血,均治愈.结论:十二指肠钩虫性消化道出血易误诊及漏诊,应引起消化内科医师的重视,胃镜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要加强对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的检查,并在确诊后及时给予正规治疗措施.

  • 人体钩虫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薛剑;XIAO Shu-hua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人体钩虫感染的动物模型,使有关钩虫病的研究受到一定的制约.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有不少实验室从事人体钩虫模型的建立,该文综述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 2011-2015年河南省淮阳县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邓艳;陈伟奇;张雅兰;蔺西萌;张红卫;许汴利

    [提要] 了解河南省淮阳县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钩虫(Ancylostoma sp.)和鞭虫(Tric huris tric hiura)等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2011-2015年,在淮阳县每年收集不少于1 000人份的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及其他肠道蠕虫卵,钩虫阳性粪样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虫种;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虫卵;每年随机抽取10户家庭,收集其菜地、厕所、庭院和厨房的土壤样本,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测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5年累计监测5 229人,发现肠道蠕虫感染者54人,总感染率为1.03%.共查出蛔虫、鞭虫、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蛲虫和东方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orientalis)等5种肠道蠕虫,感染人数分别为13、2、9、29和1人,均为轻度感染,无多虫感染.2015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为0.6% (7/1 134);2013年感染率低,为0.3% (3/1 037) (P>0.05).各年龄段中<10岁组肠道蠕虫感染率高,为2.8% (25/905),其次为70岁以上和30~40岁组,感染率分别为1.6% (4/256)和1.2% (8/6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肛拭法检查蛲虫平均感染率为1.8%(18/993).幼托儿童和学生蛲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6% (6/366)和1.3% (13/1 005),与农民蛲虫感染率0.3% (10/3 78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机采集土壤样本200份,未发现蛔虫卵.2011-2015年河南省淮阳县土源性线虫感染维持在较低水平.

  • 腹水中发现十二指肠钩虫幼虫一例报告

    作者:张潞渝;朱朝君;张静

    患者,男性,72岁.5年前从辽宁省沈阳市来到重庆市居住.因不明原因的腹胀、厌油、纳差和乏力,随后出现腹部进行性膨隆2 wk,于1999年8月30日入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体检:体温36.8℃,心率80次/min,律齐,呼吸20次/min,BP14/7 kPa,眼睑水肿,双下肢轻微水肿.B超:脾大,肝区回声增粗,门静脉及脾静脉扩张,腹腔大量积液,门诊以"腹水待查”收治入院.腹穿:取半侧卧位,以脐与左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为穿刺点,用9号穿刺针头抽出淡黄色透明液体1 500ml,内见线状虫体3条,其中一条送病理科,另两条送我室鉴定.临床拟诊断血吸虫性肝硬化.虫种鉴定:肉眼观察,虫体乳白色半透明细线状,一条虫体中部有破损,头尾均完整.

  • 两种人体钩虫感染性幼虫的形态鉴别

    作者:吴中兴;钱益新

    人体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感染性幼虫的形态鉴别,对钩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均具有实践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口矛(咽管矛)和鞘膜横纹的特征,就可以准确鉴别两种钩虫的感染性幼虫.

  • 十二指肠钩虫ASP-2基因密码子优化及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作者:夏晓玲;俞敏;孙炜

    目的:获得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分泌蛋白2(mAd-ASP-2)编码基因,构建其高效表达的大肠杆菌表达体系.方法:以RT-PCR的方法得到克隆了编码mAd-ASP-2的成熟肽全基因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组装成表达载体pET-22b-mAd-ASP-2.利用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和GenScript rare codon analysis软件获得优化密码子优化的mAd-ASP-2*基因序列并人工合成该基因,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2b(+),组装成表达载体pET-22b-mAd-ASP-2*.将这2个表达载体分别转化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Rosetta-gami-2(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结果:同样条件下,密码子优化的mAd-ASP-2*基因比优化前能够获得较高的表达,且以可溶形式存在.利用His Trap HP亲和柱获得了纯化的重组蛋白mAd-ASP-2*,确定了纯化重组蛋白咪唑洗脱液佳浓度为200 mmol/L.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该融合蛋白可与鼠抗His-tag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说明表达蛋白为目的蛋白.结论:通过密码子优化实现了十二指肠钩虫ASP-2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Ad-ASP-2的功能和以其作为血清学诊断抗原或保护性疫苗奠定了基础.

  • 基于核糖体RNA ITS1-5.8S-ITS2基因序列的十二指肠钩虫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作者:汪家旭;苏成豪;黄建炜;叶曦;李国伟

    目的 通过克隆十二指肠钩虫的ITS1-5.8S-ITS2,初步分析钩口属的系统发育,构建基于ITS1、ITS2的圆线目线虫的系统进化树,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进化关系奠定基础.方法 从厦门海沧东孚镇收集标本,分离,形态鉴定为十二指肠钩虫,分别克隆了供试钩虫的ITS1-5.8S-ITS2序列,经NCBI网站的BLAST比对以及基于ITS1和ITS2序列的钩口属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供试钩虫的ITS1、5.8S和ITS2序列,它们的长度分别为366 bp、153 bp和221 bp,登陆http://WWW.ncbi.nlm.nih.gov进行BLAST,在数据库中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序列,将获得的序列作为新的序列上传至GenBank中进行注册,各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5.8S rRNA基因:EU344796、ITS1-5.8S-ITS2:EU344797.结论 从系统进化树中,本实验的供试十二指肠钩虫均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十二指肠钩口线虫自然聚类在一起.

  • 十二指肠钩虫抗凝蛋白AduNAP7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抗凝活性鉴定

    作者:彭礼飞;邓莉;杨陈;胡晶晶;甘伟琼;吴亚敏;付汉维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十二指肠钩虫抗凝蛋白AduNAP7并鉴定抗凝活性.方法 运用RT-PCR扩增十二指肠钩虫抗凝蛋白AduNAP7成熟蛋白及其组成肽段AduNAP7A、AduNAP7B的编码序列;将编码序列克隆、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及pICET32,构建重组表达质粒;成功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用镍亲和层析一步纯化融合有硫氧还蛋白(Trx)的目的蛋白;先后用几丁质亲和层析及镍亲和层析两个步骤纯化自切割后带6×his-tag的目的蛋白;用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纯化表达产物的体外抗凝活性.结果 获得AduNAP7、AduNAP7A及AduNAP7B的编码序列并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AduNAP7、AduNAP7A及AduNAP7B均在大肠中得到了高效可溶表达,纯化产物具有一定抗凝活性,它们延长aPTT比延长PT更有效.AduNAP7B的抗凝活性显著强于AduNAP7及AduNAP7A.结论 AduNAP7具有较强抗凝活性,但显著弱于AcAP5、AcaNAP7及AcAPc2.AduNAP7的抗凝效应可能利于钩虫在人体内的吸血寄生生活,其抗凝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胃镜检查取出十二指肠钩虫成虫一例报道

    作者:孙洪珍;潘晓燕

    患者,女,50岁,一年来经常腹痛、恶心,一直在附近的乡镇医院按胃炎治疗,效果不佳.近来病情加重,前来我院就诊.胃镜检查:从十二指肠降部取出小虫,送化验室检查.小虫外观灰白色,虫体细小,圆柱状,略弯曲,长约1厘米,置成虫于高倍镜下,头端有一个发达的圆形角质口囊,内有成对的钩齿,在口囊两侧有一对头腺,口囊下接食道,食道壁肌肉发达,尾端呈圆锥状,生殖器官为双管型,确诊为十二指肠钩虫雌虫.

  • 浅谈十二指肠炎

    作者:贾树才

    十二指肠炎发病率同十二指肠其他疾病比较十二指肠疾病病种较多.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憩室、十二指肠息肉、十二指肠肿瘤.还有一些少见和罕见的病种,如十二指肠壅积症、十二指肠瘘、十二指肠钩虫斌、十二指肠血管畸形、十二指肠静脉曲张、十二指肠结核、十二指肠局限性扩张、十二指肠类癌、十二指肠损伤、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等.

  • 十二指肠钩虫病诊治体会(附28例)

    作者:冯刚;饶正伟;冯轶;刘容

    目的 探讨在我院就诊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十二指肠钩虫病的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05年1月~2007年7月我院电子胃镜检查的2 421例患者榆出钩虫病的情况及治疗转归.结果 在2 421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合并十二指肠钩虫病感染.结论 在我院就诊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十二指肠钩虫病感染率较高,及时驱虫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 十二指肠钩虫 感染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