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陈玉祥;黄承军;舒立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我院1984~2005年间收治29例PTD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21例.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呕吐、黄疸、消瘦、腹部包块等为本组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术前十二指肠镜检查6例,均发现病灶.胃镜检查18例,9例发现病灶.B超检查20例,12例发现包块.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7例,6例确诊.CT检查5例,4例确诊.全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21年.良性肿瘤均存活,恶性肿瘤死亡11例,2年内死亡10例,5年死亡1例,10例生存,长1例20年.结论 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呕吐是十二指肠肿瘤的常见症状.十二指肠镜、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胃镜检查是主要的检查手段;手术切除肿瘤是基本、有效的治疗方法.

  • 巨大十二指肠 Brunner 腺错构瘤1例

    作者:吴文明;魏志;李培峰;张绪魁;孙自勤

    患者男,41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半年余,呕吐伴腹痛1周,于2015年11月8日收入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患者半年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未予重视。1周前进食后出现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排黑色稀便,无发热、乏力、头晕、头痛。门诊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0.805,Hb 120 g/ L,肝功能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查体无明显异常,体质量无明显减轻。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腔压迫变形,球降结合处可见大径5.0 cm 带蒂肿物,占据大部肠腔;瘤体脱入十二指肠降段中部,因瘤体巨大,镜下难以窥及全貌,瘤体表面呈充血、暗红色及颗粒状表现,伴糜烂,少量血液渗出,积聚于肿物肛侧肠腔(图1)。诊断:十二指肠肿瘤(恶性不排除)。病理组织学活检:黏膜组织慢性炎症坏死。腹部增强 CT: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管壁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不均质强化,远端管腔扩张,内见团块状异常密度,考虑为肿瘤性病变(图2)。因瘤体巨大,产生肠道梗阻症状,并引起消化道反复出血,遂转入外科行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所见:十二指肠肠腔可见巨大暗红色肿物,蒂部位于球降结合部外后壁,长约2 cm,肿物大小约12 cm ×5 cm ×4 cm,向下脱垂致远侧十二指肠扩张。术后大体标本观察:肿块呈灰褐色腊肠样,表面充血(图3)。肿块镜检:瘤体被覆十二指肠黏膜,黏膜下可见大小不等增生腺体,穿插粗细不一的平滑肌束将其分隔为小叶状,伴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图4)。病理诊断:十二指肠 Brunner 腺错构瘤。患者术后1周痊愈出院。

  •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影像病理学研究

    作者:蔡伟升;巴明臣;卿三华;李国新;石汉平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发病部位乳头区53例、降段18例.临床表现依次为上腹疼痛57例、黄疸53例、消化道出血41例.乳头区肿瘤多表现为腹痛、黄疸,乳头区以外肿瘤常则多表现为腹痛、黑便及腹部包块.病理学类型以腺癌多见(72例), 平滑肌肉瘤(5例)、恶性淋巴瘤(3例)次之.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上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但缺乏特征性.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好发于十二指肠乳头区及降段.CT、B超和内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手术切除是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十二指肠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李丽玲;金鸥;刘保安

    目的 探讨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2例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可见3种成分:上皮样细胞排列成巢或小梁状;梭形细胞呈束状或片状分布于上皮样细胞巢之间,似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节细胞样细胞以单个或小团散在分布于以上两种细胞之间,分化成熟.3种细胞比例不一,均无明显的细胞学异型性.其中1例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上皮样细胞CgA、Syn和NSE(+),梭形细胞vimentin和S-100(+),节细胞样细胞CgA、Syn和NSE(+).结论 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多发生于十二指肠,依据特征性的镜下表现并结合免疫组化可做出正确诊断.

  • 十二指肠及胆囊B型淋巴瘤1例

    作者:韩庶勇;许艳梅

    患者男性,80岁.嗳气1个月,餐后右上腹胀不适半个月.查体:右上腹胀满伴轻压痛,墨菲征(+).胃镜示: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壁黏膜溃疡,边缘隆起,十二指肠乳头受压偏向一侧,诊断为十二指肠肿瘤.B超示:胆囊占位.CT示:十二指肠降段管腔不规则狭窄,管壁增厚,与胆囊分界不清;胆囊壁增厚,胆总管扩张达1.2cn,下段渐移性狭窄,其腔无变形;胰腺大小形态无异常;肝门及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诊断为十二指肠癌侵犯胆囊.术中见十二脂肠处有一5cm×4cn粗,下段变硬,考虑十二指肠癌胆囊转移,行胰头、十二指肠、胆囊切除术.

  • 十二指肠降部癌肉瘤1例

    作者:兰玉华;熊红梅;李捷艳

    患者女性,59岁.因黑便伴上腹部不适、头晕1个月入院.查体:右上腹有轻压痛,拟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予抑酸、止血等处理,症状无好转.胃镜示十二指肠降部占位伴出血;胃肠钡透及CT示十二指肠降部占位.行Whipple手术.

  • 十二指肠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一例

    作者:张昶;吴健;孙苏安;刘海燕;周武碧;李秀芳;金云

    患者男,46岁.大便带血1年余,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收入本院,无其他伴随症状.无家族遗传性疾病,无明显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肠镜示十二指肠水平部黏膜轻微隆起,触之易出血.肠腔内未见肿物.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全身麻醉下行十二指肠肿瘤及部分十二指肠切除送病理检查.

  • 原发性十二指肠间质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王春光;王丽红;陈延涛

    患者女,36岁.因右上腹微痛就诊.超声检查见右上腹部右肾前方、胆囊左后方、胰头右侧有一约1.5cm×2.2 cm的低回声团,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质,彩色多普勒显示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图1).饮水使十二指肠充盈后,再行超声检查,见肿块位于十二指肠左侧,与十二指肠腔关系密切,随十二指肠蠕动轻微移动,诊断为十二指肠壁内占位.行CT检查见胰头钩状突与十二指肠降段之间有一低密度灶,与十二指肠关系较密切,有明显强化,考虑为十二指肠肿瘤.手术见十二指肠降段左侧壁内有一直径约2 cm的肿块.病理结果为十二指肠间质瘤.

  • B超诊断十二指肠肿瘤5例

    作者:胡福长

    目前,应用B超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报道较少[1]。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7月至2000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且B超检查资料完整的十二指肠肿瘤5例,旨在探讨其声像图表现和超声诊断价值。 本组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2岁。临床表现:上腹疼痛5例,黑便及大便隐血试验阳性4例,贫血、消瘦4例,黄疸2例,右上腹部肿块2例。 使用RT fino、Aloka SSD-1100实时超声诊断仪,和百胜Au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空腹,仰卧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在上腹部多方位扫查。重点观察十二指肠及其周围,详细记录病变的部位、范围,邻近脏器的浸润,淋巴结肿大,胆道梗阻等情况

  • 十二指肠肿瘤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邹涛;姬亚敏;管建明;陆文明;钟志萍

    十二指肠肿瘤临床较少见,目前主要依靠内镜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做为诊断的手段,超声文献报道不多.本文回顾总结了经本院确诊的25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旨在探讨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

  • 十二指肠癌内镜检查8例分析

    作者:李学菊

    我院近6a来,经内镜共检出十二指肠癌8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1∶1,年龄大89岁,小32岁,平均年龄52岁.均经胃镜或/和手术及组织细胞学证实.临床表现为纳差8例,中上腹痛6例,消瘦4例,恶心呕吐4例,黑便2例,黄疸1例.全部为腺癌.其中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6例,其中球部2例,降部4例;转移性十二指肠癌2例,其原发癌1例为胰头癌,1例为结肠癌(横结肠近肝区处),2例均经手术证实为直接蔓延扩散至十二指肠.

  • 十二指肠腺癌1例分析

    作者:李国安;刘相文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很少见,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1],现将吉林油田总医院2010-10普外科收治的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47岁.系纳差2个月伴黑便两次来诊.一般检查:神清,精神可,腹平,可见胃型及蠕动波,未见肠型,腹软,无压痛.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余未见异常.钡餐检查:十二指肠不规则变形,可见不规则充盈缺损,管壁僵硬,边缘毛糙,十二指肠降段可见明显扩张,胃及食道未见异常.CT检查:平扫可见十二指肠腔内肿块影,约1.8 cm×2.4 cm大小.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偏心性狭窄.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腺癌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例分析

    作者:王春靖;孔祥民;傅春彬;赵舒畅

    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44岁.因间断上腹痛2 a、加重2个月于2005-08-22入院.疼痛向背部放散,进食后即腹痛,有时夜间痛,弯腰屈膝体位痛略减轻,伴腹胀、嗳气.查体:T 36 ℃,P 96次/min,BP 120/80 mm Hg,消瘦,腹平软,无压痛,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血WBC 11.6×109/L,RBC 4.27×1012/L,Hb 124 g/L,PLT 316×109/L.胸片未见异常.腹部彩超未见异常.胃镜:胃体大弯侧见有胆汁覆着,十二指肠球后见一约为2.0 cm×2.0 cm溃疡型肿物,表面覆污秽苔.病理(十二指肠球后肿物):符合腺鳞癌.2005-09-06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中于十二指肠降部后壁见一约4.0 cm×4.0 cm肿物,浸透浆膜层,质硬,活动度尚可,肠系膜根部及十二指肠韧带附近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根部肿大淋巴结与肠系膜上动、静脉粘连.术中病理:十二指肠中等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癌(6/14).行姑息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术后15 d出院,现仍存活.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多层螺旋CT表现

    作者:徐莉;梁长虹;刘再毅;崔燕海;刘辉;李景雷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腺癌患者的MSCT影像.结果 ①14例表现为局部息肉状或菜花状软组织肿块;6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或环形增厚,肠腔狭窄;②CT平扫、肝动脉相和门静脉相CT值分别为39 HU、63 HU、74 HU;③肝内外胆管扩张14例,伴近段肠管扩张5例,2例可见小肠内容物征,肠壁缺血及水肿2例,肠壁坏死1例,肠套叠1例;胰腺侵犯4例;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例;腹水2例;肝转移的5例门脉期均较动脉期显示病灶更清楚;肋骨转移1例;系膜及网膜受累3例;血管受侵2例.多平面冠状位重建清晰显示十二指肠水平部的肿瘤与周围结构、血管的关系.结论 ①MSCT能很好地显示十二指肠腺癌直接征象及伴随征象.十二指肠腺癌淋巴结转移多以小淋巴结为主.②多平面冠状位重建能较好显示十二指肠水平部的肿瘤以及与周围胰腺、主动脉及肠系膜血管的关系.

  • 原发性胃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1例

    作者:姜辉;刘禄明;李炎

    患者男,35岁.阵发性右上腹隐痛10个月,加重伴黄疸20天.查体:右上腹可扪及一约5cm×5cm大小肿块,质韧、压痛,活动度差.上消钡餐检查见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线样狭窄,提示十二指肠肿瘤.CT检查:十二指肠及胃窦壁不均匀增厚,厚处达2.2cm,CT值约40Hu,十二指肠管腔不规则狭窄;肝内胆管树支样扩张,胆囊增大,大小约8cm×6cm×6cm;胆总管扩张,大横断面直径约1.3cm,末端可见增厚的十二指肠水平段肿块.增强检查肿块CT值约57~73Hu.CT诊断:十二指肠肿瘤,考虑为淋巴瘤(图1).术后病理见黏膜肌层内大量散在的淋巴细胞,诊断为恶性淋巴瘤.

  • 螺旋CT术前诊断十二指肠肿瘤

    作者:王学淳;战淑惠;安丰新;吴新彦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十二指肠肿瘤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十二指肠肿瘤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其中15例行增强扫描,并结合三维重建进行观察.结果:螺旋CT对十二指肠肿瘤术前分期准确率可达79%,结合钡餐、内镜定性诊断可达96%.结论:螺旋CT结合钡餐、内镜检查有助于对十二指肠肿瘤的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

  • MSCT对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张洪业

    目的:探讨MSCT在十二指肠间质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病理风险分级.结果:12例中,位于十二指肠降部9例、水平部3例.CT平扫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扫描动脉期出现中度或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多数肠腔扩张.免疫组化:CD117阳性10例、CD34阳性8例.风险分级:低度危险性6例、中度危险性4例、高度危险性2例.结论:MSCT扫描可为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术前定位、危险程度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影像学依据,确诊仍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季超超;王巍;刘兴国;张东;李之令;吴辉;冯德元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手术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对2001年5月至2012年7月41例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预后因素与术后生存期的关联性。结果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27例、黄疸19例、消瘦12例、食欲缺乏4例;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62.3%,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7例(65.9%)和行局部肿物切除术10例(24.4%),其中26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5年生存率为50.5%;行其他术式4例。在单因素分析中,肿瘤的性质( P=0.036),恶性肿瘤的大小( P=0.033)和分期( P=0.010)与预后有关。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局部切除术均是延长生存期的可行而有效治疗方法;肿瘤的性质,恶性肿瘤的大小和分期可影响患者预后。

  • 十二指肠肿瘤的超声诊断研究

    作者:王勇;周纯武;张蕊;邹霜梅;武秀兰;陈宇;李琳;郝玉芝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肿瘤的超声征象及其与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 对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二维声像图表现进行超声分型.结果 55例十二指肠肿瘤中以腺癌(30例)及间质瘤(22例,良性13例,恶性9例)居多,其余为淋巴瘤(2例)及神经纤维瘤(1例).声像图特征:(1)腺癌30例,超声仅显示肿瘤19例,以边界不清晰(18/19)、分叶状(15/19)、低回声(19/19)、无囊性变检出例数居多(18/19);仅3例(3/19)伴低位胆道梗阻;回声类型以局限管壁增厚型居多(14/19);其余11例原发肿瘤显示不清,仅表现为低位胆道梗阻;(2)间质瘤22例,以边界清晰(20/22)、分叶状(16/22)、低回声(22/22)、无囊性变检出例数居多(12/22);回声类型以结节肿块型居多(14/22);(3)血流:55例中29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13例腺癌内部检出少许血流信号;8例间质瘤内部检出丰富或少许血流信号各4例;其余8例未检出血流信号;本组十二指肠腺癌中边界不清、无囊性变、局限管壁增厚的检出率均高于间质瘤(P<0.05);(4)淋巴瘤2例,均表现为边界不清晰、低回声、无囊性变;回声类型均为全周管壁增厚型;(5)神经纤维瘤1例,边界清晰、低回声、无囊性变;回声类型为结节肿块型.结论 十二指肠肿瘤中以腺癌及间质瘤居多,肿瘤边界是否清晰是两者的重要鉴别点,超声分型及血流特征有助于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

  • 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印戒细胞癌1例

    作者:刘发学

    1 病例报告男,24岁,1 a前因上腹疼痛伴反酸、黑粪,内镜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抗溃疡治疗无效,近4 d来腹痛呈持续性绞痛,向背部放射,明显腹胀,不能进食.

317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