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及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多层CT表现及与病理检查的对照分析

    作者:李晓红;邵琳;秦方晖;孙宗琼;葛宇曦

    目的::探讨胃及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多层CT( MSCT)表现,并与病理检查对照,以提高该病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为异位胰腺的MSCT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边界、增强方式情况,并对照病理,总结其CT特征。结果:16例病灶9例(56.2%)位于胃部、7例(43.8%)位于十二指肠;大小为0.8~2.7cm,平均大小1.86cm(s=9.32)。病灶均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等高密度,边界不清,与胃壁广基底相连。14例向腔内生长,2例表现为十二指肠壁增厚。增强后13例明显不均强化,同正常胰腺相似,病理为胰腺腺泡及导管组成;2例明显均匀强化,病理为胰腺腺泡;1例轻度强化,病理为胰腺导管及平滑肌组成。结论:胃及十二指肠异位胰腺具有一定CT特征,不同病理类型异位胰腺增强CT强化方式不同。

  • 异位胰腺内镜黏膜下挖除术的护理体会1例

    作者:刘子燕;高峰鸿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是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基础上发展而来,相比ESD,能够切除更深层次的黏膜下病变,近年来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2010年5月7日为1例胃窦后壁黏膜下肿物的患者行ESE.该患者术前行超声胃镜检查提示为黏膜下肿物,源于固有肌层.患者同意选择行ESE治疗,手术顺利,术后将切除的肿物送病检,提示为异位胰腺,基底及周边切除完整.术后1周复查内镜,溃疡形成、钛夹脱落,出院.现将ESE手术前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作者:乔峤;屠惠明;周雨峡;许科斌

    目的 总结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内镜诊断经验,以引起对该疾病的重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内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糜烂或溃疡,行黏膜活检病理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结果 11例病人中,胃窦异位胰腺8例,十二指肠3例.内镜诊断:5例诊断为异位胰腺,4例诊断为黏膜隆起性质待定,1例诊断为胃息肉,1例诊断为胃平滑肌肉瘤,重复活检,1例诊断为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11例病人活检或手术病理均为异位胰腺.结论 部分异位胰腺可有典型的内镜下特征,但其余一部分呈多样性,与息肉、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等难以鉴别,需依赖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内镜超声显示病灶仅限于黏膜下层未达肌层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安全有效.

  • 128层螺旋CT在胃粘膜下微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博峰;李智明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在胃粘膜下微小病变(GSSL)初诊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取得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GSSL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上腹部增强CT,回顾性分析其在CT上的表现,包括部位、大小、强化特点及与突向腔内外情况,并分析其在CT上初诊的发现率及诊断的准确率.结果:128层CT对28例GSSL初次诊断仅发现10例(35.7%),对28例GSSL诊断正确21例(75.0%),对21胃微小间质瘤诊断正确15例(71.4%),对3例胃微小脂肪瘤全部诊断正确(100%).结论:GSSL在CT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128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有助于其定位、定性诊断.

  • 异位胰腺内镜黏膜下挖除术的护理体会1例

    作者:刘子燕;高峰鸿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是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基础上发展而来,相比ESD,能够切除更深层次的黏膜下病变,近年来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2010年5月7日为1例胃窦后壁黏膜下肿物的患者行ESE.该患者术前行超声胃镜检查提示为黏膜下肿物,源于固有肌层.患者同意选择行ESE治疗,手术顺利,术后将切除的肿物送病检,提示为异位胰腺,基底及周边切除完整.术后1周复查内镜,溃疡形成、钛夹脱落,出院.现将ESE手术前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小肠Meckel憩室异位胰腺合并肠梗阻4例临床分析

    作者:姜炜

    目的 探讨小肠异位胰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例小肠憩室异位胰腺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本病术前诊断困难,这和发病率低有关.只有在发生溃疡、梗阻、出血等并发症行剖腹探查及进一步病理学检查时才能确诊.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腹痛、肠梗阻,非典型的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应想到芹位胰腺的存在.异位胰腺一旦确诊或其他腹部手术中发现,应该手术切除,术后效果满意.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诊断 治疗
  • 异位胰腺32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古应超;于健春

    目的 总结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2~2010年经病理证实的32例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 32例异位胰腺分布于胃(15例)、十二指肠(4例)、空肠(9例)和回肠(4例),其中26例为近4年检出.除8例术前获确诊外,6例误诊为胃肠间质瘤,5例误诊为平滑肌瘤,1例误诊为胃溃疡恶变;其余12例为其他腹部手术中发现.1例行胃镜活检证实,31例行手术切除后经术后病理确诊;所有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胃肠道黏膜下隆起病变应考虑异位胰腺可能,确诊后可选择内镜摘除或手术切除.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诊断 治疗
  • 异位胰腺的临床认识进展

    作者:周太成;陈双;赖东明;章立

    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又称为迷走胰腺(oberrant pancreas)或副胰腺(accessory pancreas),是正常胰腺解剖部位以外的孤立胰腺组织,和正常胰腺之间无任何解剖、血管关系[1],属于一种先天畸形,可能发生在消化道或消化道外的很多部位.

  • 异位胰腺7例临床分析

    作者:范炜

    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亦称迷走胰腺,是正常胰腺位置以外的胰腺组织,属于临床少见的先天性解剖变异,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现就2005年2月至今收集临床确诊的7例异位胰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 胃肠道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严红;巴明臣;黄祥成;闻英;卿三华;李国新

    目的探讨胃肠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近20年收治的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8例胃肠道异位胰腺患者进行了外科治疗,并对其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病变部位分布及治疗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表现为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9例,消化道出血7例,腹部包块1例,无明显症状1例.异位胰腺分布部位:胃7例,十二指肠5例, 空肠3例,回肠3例,其中美克尔憩室内2例.术前误诊11例,漏诊6例,仅1例确诊.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1~10年异位胰腺无复发,临床疗效满意.结论胃肠道异位胰腺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检查手段,易漏诊和误诊;一旦发现,均应早期手术治疗,以明确诊断及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 胃壁全层Ⅰ型异位胰腺临床误诊1例

    作者:朱正鹏;马健波;罗锦;杨微荣;张睿;贾国凤

    患者女性,59岁.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上腹部撕裂样疼痛,自行按压住疼痛部位约10余分钟后自行缓解.10年来疼痛症状反复出现.超声内镜检查示胃体隆起,考虑胃体固有肌层平滑肌瘤.CT示胃体下缘小弯侧肌层明显强化结节,考虑胃肠间质瘤.遂全麻下行胃局部切除术.

  • 超声诊断胃内异位胰腺1例

    作者:谢蠡;郑敏;常叶

    患者女,37岁.因上腹部不适来诊,曾行胃镜检查诊为浅表性胃炎、胃窦部小弯侧黏膜下占位.清晨空腹并迅速喝下500ml矿泉水后行超声检查,见胃壁层次清晰,黏膜欠光滑,胃窦部小弯侧黏膜下层探及-大小约为1.2 cm×0.7 cm低回声结节(图1),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基底较宽,表面黏膜光滑连续,内部回声不均匀,可探及小无回声及强回声.CDFl:结节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浅表性胃炎,胃内低回声结节(异位胰腺可能).术中冰冻切片证实为异位胰腺.

  • 胃壁异位胰腺1例超声表现

    作者:王秀云;杨秀华;张羽;朱武;姜晶

    患者,女,60岁.因胃部不适行胃镜检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另疑胃窦部大弯侧黏膜下占位.患者饮用均匀有回声型造影剂(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500 ml后行超声检查.超声示:胃窦部小弯侧胃壁内可见19 mm×9 mm低回声结节,呈扁圆形,表面光滑,基底较宽;结节表面黏膜光滑连续,结节周围胃壁层次清晰(图1).

    关键词: 异位胰腺
  • 胃异位胰腺1例

    作者:蔡妙田;张修石;郑建;耿佳时;尚乃舰

    患者女,52岁,主因“无明显诱因上腹不适1月余”就诊.查体:体温36.8℃,血压158 mmHg/88 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腹部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肿物.超声胃镜:胃镜见胃体后壁-2.0 cm×2.4 cm半球状隆起,表面光滑,无溃疡;超声示病灶处为低回声团块,内部同声均匀,呈椭圆形向腔内突出,边界尚清.

  • 胃体异位胰腺1例

    作者:温建安;安攀;初建国

    患者男,62岁,主因“上腹饱胀不适半年、加重20天”入院.既往体健.超声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体中上部小弯侧胃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纤维瘤可能.上消化道造影(图1)示:胃体中上部小弯侧龛影,考虑良性占位.CT:平扫见胃体中上部小弯侧局部肿块影,增强动脉期图像(图2A)示肿块大小约1.9 cm×2.1cm,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小囊状无强化区;静脉期及延迟期(图2B)持续强化,MPR图像示病灶位于胃黏膜下,边缘光整,实质部分强化均匀,其内无强化区似胰管.患者上腹饱胀不适、临床症状不能缓解,故行腹腔镜辅助下胃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胃体小弯侧肿块,大小约2.0cm×2.0 cm,实性,质软,表面光滑,完整切除肿块.术后病理:光镜示胃黏膜下层至浆膜层胰腺腺泡及导管,提示为胃体异位胰腺(ectopic pancreas,EP;腺管为主).

  • CT和X线钡餐造影诊断胃肠道异位胰腺

    作者:马得贝;初建国;杨婷婷;于京艳;王晓野;刘爱连

    目的 分析胃肠道异位胰腺的CT及胃肠道钡餐造影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表现、CT及胃肠钡餐造影的影像特征,其中5例行CT增强检查,2例行胃肠道钡餐造影.结果 5例为小肠异位胰腺,7例为胃异位胰腺;病灶均呈类圆形,向腔内生长.其中2例小肠异位胰腺合并肠梗阻、肠套叠.8例病灶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影,部分可见点状低密度,5例病灶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方式与正常胰腺相似,其中4例病灶动脉期可见点状低密度影.2例异位胰腺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病变区类圆形充盈缺损.结论 胃肠道异位胰腺的CT及X线钡餐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且在诊断胃肠道异位胰腺中有重要的作用.

  • 直肠异位胰腺高分化腺癌1例

    作者:曹务腾;龚佳英;王馨华;娄晓盈;刘海玲;周智洋

    患者男,68岁,因“外院体检肠镜发现直肠肿物”入院.CT:S2~S5前方见囊状病灶约4 cm×4 cm×3 cm,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并见分隔征象(图1A).MRI:距肛缘约8 cm处直肠右后壁见囊性分隔样肿块,以宽基底与直肠相连,平扫呈稍长T1长T2信号,DWI未见高信号;病变浸润肠壁全层,病变处直肠系膜筋膜间隙清晰,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B).腔内超声:直肠右后壁见直肠壁隆起型肿物,形态规则,边界尚清,内部呈多发囊性暗区,病变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尚连续(图1C).肠镜:距肛缘6~12 cm见结节状隆起,约占肠腔半周,局部黏膜光滑,部分呈半透明状.病理:标本切缘2.5 cm处见溃疡,切面灰白色,质中,肿物浸润深度0.2 cm;系膜完整.

    关键词: 直肠 异位胰腺 腺癌
  •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超声内镜诊断及治疗

    作者:彭贵勇;房殿春;李向红

    目的:提高对消化道黏膜下中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2000/2003年对136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用超声内镜进行诊断,并根据其起源层次不同,采用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33例良性间质瘤起源于黏膜肌层;脂肪瘤8例,异位胰腺12例,胃底静脉曲张5例,囊肿2例起源于黏膜下层;60例良性间质瘤及16例恶性间质瘤起源于固有肌层.24例源于黏膜肌层及6例源于固有肌层的良性间质瘤、5例脂肪瘤及6例异位胰腺经内镜切除,2例囊肿行内镜下穿刺治疗;28例源于固有肌层的良性间质瘤、15例恶性间质瘤、2例脂肪瘤及2例异位胰腺经手术切除.病理符合率为97.7%.结论:超声内镜能够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对黏膜下中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内镜治疗是黏膜下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

  • 胃十二指肠复合型溃疡合并空肠异位胰腺1例

    作者:赵兴文;王胜;陶守军;苏传伟;刘建斌

    异位胰腺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可以发生在消化系的任何部位, 以胃肠道多见. 胃十二指肠复合型溃疡患者术中探查发现空肠异位胰腺,提示异位胰腺容易漏诊, 应引起临床上的重视.

  • 异位胰腺17例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波;刘续宝;严律南;龚建平

    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属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亦称迷走胰腺或副胰,是在胰腺以外部位生长,与正常胰腺组织无解剖和血管联系的孤立的胰腺组织.我们近10年共收治病例资料完整的异位胰腺患者17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283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