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及其受体复合物表达的影响

    作者:鲁静;谢菁菁;项水英;李尹;丛文娟;林先刚;刘自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和"肺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及其受体复合物CD 74-CD 44等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并从免疫角度探讨电针在COPD大鼠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结合香烟烟熏的方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和"肺俞",每次30 min,连续7 d.各组大鼠于处死前进行肺功能检测;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中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8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肺组织内MIF、CD 74、CD 44及p 38 MAPK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中CD 74、CD 44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用力肺活量(FVC)、第0.1秒用力呼气量(FEV 0.1)、第0.3秒用力呼气量(FEV 0.3)、FVC 0.1占FVC比值(FEV 0.1/FVC)、FEV 0.3占FVC比值(FEV 0.3/FVC)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FVC、FEV 0.1、FEV 0.3、FEV 0.1/FVC、FEV 0.3/FVC均显著升高(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BALF、肺组织内MIF、TNF-α、IL-1β和IL-8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以上各指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较正常组肺组织内MIF、CD 74、CD 44、p 38 MAP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CD 74、CD 44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较模型组以上各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其中大鼠肺组织内MIF与p 38 MAPK蛋白及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和"肺俞"穴对大鼠COPD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IF及其受体复合物活性及受体介导的p 38 M A PK信号通路有关.

  • 约氏疟原虫MIF分子调节巨噬细胞炎性因子基因表达

    作者:邵丁丁;曾山;钟翔;王恒

    目的 分析约氏疟原虫表达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小鼠巨噬细胞炎性因子基因表达的调节情况,并比较PyMIF和宿主小鼠MIF(MmMIF)在调节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方面的差异.方法 亲和柱纯化原核表达的带His标签的重组MIF蛋白,去除内毒素后刺激体外培养的同步化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随后纯化高质量的RNA,通过小鼠炎性因子和受体芯片进行分析.结果 PyMIF显著促进了17个炎性因子和炎性因子受体基因的转录(ΔΔCt≥2),同时显著降低了3个基因(CCR6、CCR8和IL1F6)的转录水平(ΔΔCt≤-2).并且,PyMIF调节的基因数量明显多于MmMIF.结论 PyMIF和MmMIF对巨噬细胞的活性调节存在显著差异,此结果为进一步了解PyMIF对宿主炎性反应的作用提供了重要数据.

  • 应用生物芯片技术探讨疟原虫MIF的信号通路作用机制

    作者:钟翔;曾山;邵丁丁;王恒

    通过生物芯片的方法,寻找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来源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PyMIF)和宿主小鼠来源的MIF分子(MmMIF)在调节宿主细胞信号通路方面的差异,从而研究这2种MIF分子在作用机制上的异同.将亲和纯化原核表达的带His标签的重组MIF蛋白,通过C8柱去除内毒素后,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纯化高质量的RNA,然后通过信号发现者通路芯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yMIF可能参与了多个细胞存活和抗凋亡相关的通路并上调了一些炎症基因的高转录,扩大了炎症反应并参与了维持靶细胞活性信号通路的转导.

  • 应用Real-time PCR芯片检测疟原虫MIF分子对小鼠巨噬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曾山;邵丁丁;王恒

    通过生物芯片实验,观察约氏疟原虫(P.yoelii)来源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PyMIF)和宿主小鼠来源的MIF分子(MuMIF)在调节宿主细胞信号通路方面的差异.亲和纯化带有His标签的重组PyMIF和MuMIF蛋白,并去除内毒素后,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RAW264.7细胞,10 h后收集细胞提取RNA,进行芯片分析.PyMIF和MuMIF对Jak-STAT信号通路没有直接调节作用,但能够通过对MAPK等其他通路的调节,活化或抑制共有的下游分子.宿主小鼠巨噬细胞是PyrMIF的靶细胞,PyMIF通过活化癌基因等下游信号分子维持靶细胞活性.

  • 三种去除人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HuMIF)重组蛋白内毒素方法的比较

    作者:钟翔;邵丁丁;王恒

    运用3种方法(C8反相柱层析-复性法、多步层析法和本实验室改进的C8反相柱层析-非复性法)去除重组HuMIF蛋白的内毒素,比较其所得蛋白内毒素含量、酶活性以及蛋白回收率等,评价这3种去内毒素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C8反相柱层析-复性法蛋白回收率很低,酶活性低但内毒素去除效果好;多步层析法蛋白回收率高,酶活性高但内毒素去除效果稍差;而本实验室改进的C8反相柱层析-非复性法蛋白回收率稍差,酶活性较好且内毒素去除效果不错.由于C8反相柱层析-非复性法内毒索去除方法简单有效,适合实验室范围内推广.

  •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的功能及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赵然;姚伟娟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 MIF)是一类具有独特结构的多效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具有类似趋化因子的功能。自1966年被发现以来,MIF在人体内的功能,尤其是它在固有免疫、免疫细胞招募和炎症反应等方面有了很多的研究进展。虽然名字被称为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但其实MIF还具有促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定向迁移,拮抗糖皮质激素,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其他促炎因子释放等功能。因此与多种具有炎症反应过程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自身免疫病、癌症和代谢性疾病等相关。本文就MIF的分子通路、功能、相关疾病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十二指肠钩虫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作者:邵正;邓莉;何庆丰;彭礼飞

    目的 克隆、表达十二指肠钩虫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 AduMIF-1基因.方法 设计、合成特异引物,以十二肠钩虫成虫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AduMIF-1基因.将获得的AduMIF-1编码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AduMIF-1.重组表达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并分离纯化重组AduMIF-1.结果 成功扩增到AduMIF-1全长编码序列,完整阅读框长度为360 bp,编码119个氨基酸.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AduMIF-1,经IPTG诱导表达和分离、纯化,获得了重组AduMIF-1,融和蛋白分子质量单位约为33 ku.结论 本研究从十二指肠钩虫中分离到MIF基因,并成功进行了重组表达、分离与纯化,为进一步研究AduMIF-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CD74及MIF表达对子痫前期巨噬细胞-胎盘滋养层相互作用的影响

    作者:王亭婷;严瑾;郑英;孔祥

    子痫前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临床上一般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伴随蛋白尿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危及母婴生命.近年来研究表明该病是由许多因素引起,但是确切病因并未十分明确.巨噬细胞-胎盘滋养层之间相互作用的平衡对于正常妊娠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其中CD74及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的正常表达对于巨噬细胞-滋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目前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将对CD74及MIF对子痫前期胎盘巨噬细胞-滋养层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

  • MiR-451作用于MIF对大肠癌细胞株LoVo的影响

    作者:孔帅;陶凯雄;王国斌

    目的:研究MicroRNA-451 (MiR-451)作用于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对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的影响.方法:构建包含有MiR-451过表达的慢病毒(hsa-mir-451a),感染LoVo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IFmRNA及蛋白在人大肠癌细胞LoVo及人大肠上皮细胞FHC中的表达变化情况,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未感染组及对照组相比,感染组中MIF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显著降低,感染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结论:MIF可能是miR-451的直接作用靶点,高表达miR-451可以有效抑制LoVo中MIF的表达,进而抑制了LoVo的增殖.

  • 吸烟患或未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

    作者:佘惟槟;刘先胜;倪望;陈仕新;徐永健

    目的 通过检测吸烟患或未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水平,为进一步了解COPD易患机制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 肺组织来源于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41例患者,分吸烟患COPD组(16例)、吸烟未患COPD组(13例)、无吸烟对照组(12例)3组.所有受试者均于术前1周做肺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MI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行相关分析.结果 (1)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组织内MIF mRNA表达水平,吸烟患COPD组(4.87±1.79)高于吸烟未患COPD组(2.16±0.72),而吸烟未患COPD组又高于无吸烟对照组(1.09 ±0.48;P<0.01).(2)免疫组化显示,肺组织内MIF蛋白表达吸光度值吸烟患COPD组(0.277±0.025)高于吸烟未患COPD组(0.199 ±0.034),而吸烟未患COPD组高于无吸烟对照组(0.130 ±0.021;P <0.01).(3)相关性分析:肺组织内MIF mRNA表达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呈负相关(r分别为-0.578、-0.607,P值均<0.01).结论 吸娴患COPD者肺组织中MIF表达明显增加,且与气流受限程度呈正相关,提示MIF可能在吸烟致COP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连接炎症和肿瘤的关键蛋白

    作者:周丹丹;余娇娇;花芳;胡卓伟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是一种经典的促炎因子,参与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调节.大量研究显示,MIF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加,促进肿瘤生长、转移、血管新生,并诱导形成促肿瘤免疫微环境.鉴于MIF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促进作用,靶向MIF被认为是治疗肿瘤的潜在策略.本文对MIF的特性、分布特点、信号通路、在炎症、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靶向MIF药物开发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恶性疟原虫类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作者:韩志富;邵丁丁;王恒

    目的克隆、表达恶性疟原虫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同源基因PfMif.方法参照人MIF基因(Humif)氨基酸序列在P.falcip arum基因组中找到同源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恶性疟原虫3D7株红内期RNA扩增获得Pfmif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所扩增的基因;原核表达重组PfMIF蛋白,并亲和纯化.结果从恶性疟原虫RNA中扩增到Pfmif基因,长度为351 bp,编码116个氨基酸,具有MIF家族蛋白的典型特征.成功的表达及纯化了融合有GST标签的重组PfMIF蛋白.结论获得来自恶性疟原虫的MIF同源基因,初步确定PfMIF是MIF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风险研究

    作者:许玉苗;李雪芬;陈瑜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rs755662,rs11548059,rs1049829,rs1803976)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收集共计192例结直肠癌患者(CRC)和256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样本,以聚合酶链反应和Taqman探针分析方法,检测MI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以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不同基因型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rs755662基因型的出现频率在CRC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而在rs11548059、rs1049829和rs1803976位点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P=0.700和P=0.959).此外,rs755662还分别与早期发病(年龄≤50岁,P=0.026)、分期(Ⅳ期,P=0.038)以及分化(P=0.040)有关.与正常对照组比,rs755662与Ⅲ期和Ⅳ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34和0.003).结论 MIF基因5'-UTR区域rs755662 (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患者发病年龄和分期有关.

  • 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马利;么冰;王献章;陈思嘉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治疗较为困难,如何控制这种炎症极为重要,糖皮质激素具有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和应激反应等功能,如何利用糖皮质激素在炎症调节中的作用在该病治疗中极为重要。

  • 核转录因子-κB、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作者:陶姝含;陈隽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30例非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68例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的NF-κB和MIF mRNA水平.比较非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和EMS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子宫内膜的NF-κB和MIF mRNA水平,并且分析EMS患者异位子宫内膜NF-KB、MIF mRNA水平与EMS分期的相关性.结果:①EMS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和非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的NF-KB和MIF mRNA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临床分期EMS患者异位子宫内膜NF-KB和MIF mRNA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NF-KB和MIF mR-NA水平依次增加(P<0.01);③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显示,EMS患者异位子宫内膜NF-KB与MIFmRNA水平、NF-KB水平与EMS分期、MIF mRNA水平与EMS分期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核转录因子-κB、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治疗EMS新的靶点.

  • 亚慢性地卓西平诱导的精神分裂样小鼠前额叶和海马脑区MIF蛋白表达的变化

    作者:彭延敏;王婷婷;丁文华;李晗;王媺媞;孙秀佳;崔东红

    目的:探讨亚慢性地卓西平(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样小鼠模型中前额叶和海马脑区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将24只7周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K-801组和MK-801+奥氮平(olanzapine,olz)组(n=8),三组小鼠分别接受0.9%生理盐水、MK-801 (0.6 mg/kg)和MK-801 (0.6 mg/kg)+奥氮平(2.5 mg/kg)给药,持续4周.小鼠行为学通过旷场试验、社交实验进行评价,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前额叶和海马组织中MIF蛋白的表达.结果:MK-801处理后,小鼠活动量增加,社交功能受损,且都能被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奥氮平显著改善.MK-801组小鼠前额叶皮层中MIF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海马脑区中MIF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MK-801+奥氮平组小鼠前额叶皮层中MIF蛋白表达较MK-801组无显著变化,而海马脑区中MIF蛋白表达较MK-801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亚慢性给予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样小鼠海马脑区中MIF蛋白水平升高,提示MIF蛋白可能参与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样行为.

  • 阴道毛滴虫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的原核表达 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作者:卢叶;朱雨莲;朱莉;刘卿;朱昱蓉;凌薇;唐昌霞;姜旭淦;陈盛霞;曹建平

    目的:原核表达阴道毛滴虫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of Trichomonas vaginalis,TvMIF)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TvMIF基因,并克隆至pTG19-T载体,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再定向插入pET-30a(+)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采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TvMIF蛋白,并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多克隆抗体.结果:从阴道毛滴虫cDNA中扩增出TvMIF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基因库收录序列一致.成功构建pET-30a-TvMIF重组质粒,重组TvMIF蛋白约为15.5 kDa,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获得TvMIF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蛋白印迹法检出TvMIF的特异性条带.结论:成功获得阴道毛滴虫MIF蛋白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可用于后续研究阴道毛滴虫致病机制.

  • MIF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定位研究

    作者:宋红花;李海英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新生SD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脑皮层中的表达变化及与小胶质细胞的定位关系.方法:建立HIBD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缺氧缺血再灌注0h、24h、48h、72h大脑皮层中MIF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检测缺氧缺血再灌注48h大脑皮层中MIF表达及与小胶质细胞的定位.结果:在HIBD模型中,MIF表达明显升高,在缺氧缺血再灌注48h时表达丰度高且与小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关系.结论:HIBD可诱导大脑皮层中小胶质细胞MIF的表达,MIF的上调可能参与了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致病过程.

  • 血清MIF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吕丽辉;杨玉波;付言杰;胡振杰;庄志雄;陈玺卿

    目的 探讨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用于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住院的AECOPD患者66例(AECOPD组),同时纳入稳定状态COPD患者38例(sCOPD组)及健康对照人员30例(健康对照组).患者就诊时收集一般情况,并常规检测实验室指标.使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患者血清MIF、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ROC曲线分析MIF、PCT及C反应蛋白用于区分AECOPD及s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 AECOPD组血清MIF水平[(48.40±26.58)ng/ml]显著高于sCOPD组[(28.37±19.40)ng/ml]及健康对照组[(8.33±7.9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ECOPD组中,血清MIF水平与CRP(R=0.409,P=0.001)、PCT(R=0.614,P<0.001)、WBC(R=0.554,P<0.001)及GOLD分级(Rs=0.344,P=0.005)呈显著正相关,与FEV1%(R=-0.395,P=0.001)、PO2(R=-0.400,P=0.001)呈显著负相关.单独使用血清MIF水平区别诊断AECOPD与sCOPD的AUC为0.726,MIF联合PCT及CRP的AUC为0.774.结论 血清MIF水平在AECOPD患者中显著升高,且可作为区别诊断AECOPD及sCOPD的指标.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MIF、EGF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性

    作者:于玲;曾勇;赵心灵;李婷;吴杰;张缙韬;王婷婷;熊鹏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浓度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8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MIF和EGF的浓度值,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使用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 患者组血清MIF浓度高于对照组[(50.54±23.05) μg/L,(36.72±18.52) μg/L,P<0.01],患者组血清EGF浓度高于对照组[(5 163.40±2 289.76),(3 584.83±1 444.71) ng/L,P<0.01].患者组血清MIF浓度与PANSS评分呈正相关(P<0.05).患者组MCCB检测中TM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BACS SC、HVLT-R、BVMT-R、C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血清MIF浓度与MCCB认知测试中BVMT-R(P<0.05)呈正相关,血清EGF浓度与BVMT-R呈正相关(P<0.05).患者组血清MIF浓度和血清EGF浓度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血清MIF浓度和血清EGF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蛋白因子的浓度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部分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相关性,存在神经免疫异常和神经营养失衡且二者具有相关性.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