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辛伐他汀10mg联合依折麦布5mg治疗老年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

    作者:余晓燕

    血脂代谢异常是心血管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由于临床对老年人调脂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对药物安全性的担心,导致血脂异常患者未能进行有效治疗或长期治疗.老年患者由于多病共存、合并使用多种药物,过度担心他汀类药物的肝肾毒性,因此在门诊工作中尝试使用辛伐他汀10mg联合依折麦布5mg来治疗老年血脂异常,观察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变化,以及对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的影响.

  • 减轻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的护理

    作者:杨帆;王柏梅

    化疗是控制癌症发展延长患者生命重要的治疗方法,临床中应用奥沙利铂治疗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肺癌等,具有骨髓抑制轻微,胃肠道反应小,无明显肝肾毒性等优点,为有效率高安全广谱的抗肿瘤药物,但外周神经毒性为常见的反应.2008年1月~2009年10月应用奥沙利铂治疗患者46例,对其中23例通过护理讲解,显著减轻了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不良反应.

  • 泽泻汤加味方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作者:陈光晖;刘玉玲;李平;王迎寒;赵素微;张树峰

    目的:观察泽泻汤加味方对Wistar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及脏器损伤,确定毒性反应的剂量,为拟定人的安全用量提供参考.方法: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泽泻汤加味方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g·kg-1),每组20只,雌雄各半.各组ig给药每日1次,连续90 d.每天观察记录动物体征;给药结束和停药2周后,分别对动物进行血液学和血清生化学指标检测;对主要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进行病理组织学检察.结果:泽泻汤加味方对大鼠脏器系数未见异常.高剂量组大鼠活动减少、毛色发黄,脱毛;中、低剂量组雌性动物在第9,10周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P<0.05).高剂量组雌性动物在实验第10周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泽泻汤加味方高剂量组大鼠雌雄各1例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雄性大鼠1例见肝脏瘀血.结论:泽泻汤加味方中剂量组90 d给药对大鼠未观察到明显有害作用,高剂量组可能出现一定的肝、肾损伤.泽泻汤加味方在较大剂量长期应用时密切关注可能引起的肝、肾毒性.

  • 斑蝥素及去甲斑蝥素对小鼠毒性靶器官的影响

    作者:范潇婷;于睿鹏;董瑞娟;罗广彬;马志涛

    目的:比较斑蝥素及去甲斑蝥素对小鼠的毒性作用及两者靶器官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取Balb/c小鼠,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获得斑蝥素与去甲斑蝥素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以1/2 LD50作为毒性研究给药剂量,连续灌胃给药2周.2周后取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水平,取肝、肾、小肠和膀胱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比较.结果:斑蝥素和去甲斑蝥素LD50分别为2.045,20.966 mg· kg-1.分别以1/2 LD50给药剂量给小鼠灌胃2周后,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斑蝥素组无显著差异;去甲斑蝥素可导致ALT,BUN水平显著性升高.肝、肾病理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斑蝥素组肝肾轻微病变,去甲斑蝥素组可见肝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空泡变样,肾小球和小管弥漫性损伤.小肠病理结果表明,斑蝥素组导致肠道淋巴结肿大并分叶,去甲斑蝥素组症状较轻.膀胱病理表明,斑蝥素组发现血管炎症、膀胱移行上皮或黏膜层炎症反应,去甲斑蝥素组轻微移行上皮炎症反应.结论:临床前动物模型结果表明,去甲斑蝥素的毒性主要表现在肝脏和肾脏,斑蝥素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小肠和膀胱.

  • 薄荷主要成分(薄荷油)诱导阳虚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秀兰;张冰;刘小青;薛春苗

    目的:建立甲状腺功能低下阳虚模型,为病理研究、药物研发奠定基础.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每天上午定时灌胃薄荷油1.25mL/kg,持续灌胃21d;分别在第14、21天检测血清甲状腺功能、物质能量代谢、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薄荷油诱导的阳虚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在第14天、21天出现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显著性降低(P<0.05,P<0.01);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白蛋白(ALB)、钠-钾-腺嘌呤核苷三磷酸酶(Na+-K+-ATPase)与正常组比显著性降低(P<0.05,P<0.01);而其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与正常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给大鼠灌胃薄荷油1.25mL/kg,在第14-21天可以出现较理想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阳虚动物模型,且未引起肝肾毒性反应.

  •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的临证体会

    作者:陈杰

    近年来,由于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上升,加之降糖药的肝肾毒性以及胰岛素使用的不便,使很多患者要求使用中药来调节血糖和改善临床症状[1].我科使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吗替麦考酚酯在肾内科应用专家共识——2006年第四次修订

    作者:吗替麦考酚酯在肾内科应用专家共识组

    吗替麦考酚酯在肾内科应用专家共识组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商品名CellCept,骁悉)是一种抗代谢免疫抑制剂,其防治各类实体器官移植急性排斥的疗效得到广泛认可,90年代后期MMF逐渐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疾病的免疫治疗上显示出独特的疗效.国内外对照研究表明,作为新一代无肝肾毒性的免疫抑制剂--MMF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 中国器官移植术后结核病临床诊疗指南(2016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结核病是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SOT)术后一种较为少见但后果严重的感染性疾病,SOT受者结核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由于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肝肾毒性及其与免疫抑制剂相互的代谢干扰,使得SOT受者临床抗结核治疗复杂性明显增加,致死率明显高于非移植结核病患者.

  • 炮制对大黄化学成分和肝肾毒性的影响及其典型相关分析

    作者:王伽伯;马永刚;张萍;金城;孙玉琦;肖小河;赵艳玲;周灿平

    本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大黄炮制减毒和化学成分改变间的相关性.通过亚急性毒性试验比较大黄不同炮制品肝肾毒性的差异.葸醌、鞣质类成分含量采用UV-Vis显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大黄大给药量(76 g·kg-1)给小鼠连续灌胃14 d,可见肝肾损伤作用,而不同炮制品的毒性相对较小,表明炮制具有减毒作用.化学成分与肝肾功能生化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黄中所含大类成分与肝肾毒性的相关性顺序为总结合蒽醌>总鞣质>总游离葸醌;游离态蒽醌肝肾毒性顺序为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结合态葸醌肝肾毒性顺序为结合芦荟大黄素>结合大黄素甲醚>结合大黄酚>结合大黄素>结合大黄酸.实验结果提示炮制可降低大黄肝肾毒性,其机制与结合葸醌和鞣质类成分的下降有关,其中游离和结合态的芦荟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与毒性相关性强.肝肾生化功能指标中,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肌苷(CREA)反映肝肾毒性较敏感,提示可作为临床安全性监测指标.

  • 大黄蒽醌类成分肝肾毒性和效应物质研究

    作者:窦志华;许波;施忠;王陈萍;宣东平

    目的 研究大黄蒽醌类成分的肝肾毒性和效应物质.方法 大鼠灌胃大黄游离型蒽醌提取物制备含药血清.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分别以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泄漏量为指标,考察不同剂量含药血清对HL-7702和HK-2细胞的毒性.用血清药化学方法,测定含药血清的HPLC色谱图,并提取各色谱峰紫外吸收光谱图,与空白血清色谱图比较,指认含药血清中的药源性成分,与提取物及对照品色谱图和光谱图比对,分析药源性成分的来源并鉴定部分成分.结果 与相应剂量空白血清细胞组比较,100%和80%含药血清组HL-7702细胞AST泄漏明显增加[(160.67±19.35)U·L-1vs(113.33±2.08)U·L-1,(123.00±7.00)U·L-1vs(82.33±11.93)U· 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00%,80%及40%含药血清组HK-2细胞LDH泄漏明显增加[(644.33±9.29)U· L-1 vs (606.67±11.85)U· L-1,(624.33±34.95)U· L-1vs(504.33±16.04)U·L-1,(603.67±42.83)U·L-1 vs(398.00±19.08)U·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大鼠灌胃大黄游离型蒽醌提取物后含药血清中产生了20个药源性成分,其中5个为原形游离型蒽醌,15个为代谢产物.5个为原形游离型蒽醌分别鉴别为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15个为代谢产物中的8个分别鉴别为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8-O-葡萄糖苷、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酚-1-O-葡萄糖苷、大黄酚-8-O-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其余7个代谢产物也具有蒽醌类成分的紫外吸收特征.结论 大黄蒽醌类成分具有肝肾毒性,其效应物质为体内代谢产生的结合型蒽醌及体外原形游离型蒽醌.

  • 抗生素在儿科临床的合理应用

    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已十分普遍,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见,如过敏、肝肾毒性、耐药菌株的产生,特殊细菌感染率发生逐渐增多,超级细菌的产生,给临床医生面临较大困惑,从2012年8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明确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在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必然性,不仅能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还能避免诱导更多耐药病原体的产生和流行,值得广大临床医师的关注。

  • 氯化氰对小鼠的亚慢性毒性研究

    作者:边秀兰;曲国立;高红霞;刘英莉;董淑芸

    目的 研究氯化氰对小鼠的亚慢性毒性影响.方法 将4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和低、中、高剂量组,即0.3、3.2、6.5μg/L.每日染毒1次,连续4周.用氯化氰染毒后测定血清、脑、肝、肾中相关生化指标及脂质过氧化指标并观察肺病理变化.结果 在不同剂量染毒组血清肝功能指标中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ST)水平呈不同程度升高,白蛋白(Alb)、总蛋白(TP)降低.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明显增高,尿酸(UA)水平降低.肝、肾、脑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并且染毒组小鼠肺组织出现肺泡隔增厚、炎细胞增多、毛细虹管扩张充血等病理变化.结论 氯化氰对小鼠的呼吸系统及肝、脑、肾等脏器都有损伤作用.

  • 知柏地黄丸治疗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毒副反应2例

    作者:聂峰;许靖

    自从新一代免疫抑制药物、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环孢素及他克莫司被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临床,各种器官移植的疗效得到极大提高.但二者亦具有相类似的毒副反应如肝肾毒性、神经毒性、诱发感染、糖尿病、高血压及肿瘤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移植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移植物的长期存活.我们近期运用知柏地黄丸治疗免疫抑制剂毒副反应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一个新的环孢A衍生物ISATX247的合成工艺研究

    作者:季新燕;陈振伟;温耀明;郑卫

    自20世纪70年代从真菌属多孔木霉菌(Tolypocladium. Inflatum,后正名为雪白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中分离出环孢素A以来,环孢素A就一直作为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是由于其存在比较严重的肝肾毒性以及溶解性差、治疗指数窄、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因此,人们开始尝试对其结构进行改造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研究其构效关系,并从中寻找更加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剂.

  • 三乙胺对大鼠体质量和肝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付文磊;谢金明;肖卫

    目的 探讨三乙胺对大鼠体质量和肝肾的影响.方法 用三乙胺对SD雄性大鼠进行亚急性灌胃染毒试验,将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低(25 mg/kg)、中(50 mg/kg)、高(100 mg/kg)剂量3个染毒组,每组8只大鼠.经口灌胃染毒三乙胺1次/d,染毒时间为28 d.染毒结束,处死动物,取血清测定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蛋白以及肌酐、尿酸和尿素氮.称重肝、肾脏器质量,计算脏器系数,并对肝肾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各剂量组大鼠染毒3周后体质量开始下降,染毒4周后,中、高剂量组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升高,高剂量组总蛋白下降,各剂量组肌酐、尿酸和尿素氮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各剂量组实验动物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中、高剂量组可见肝细胞坏死、胞质疏松呈气球样变、胞核萎缩、裂解等现象;各剂量组实验动物肾小球体积增大,中、高剂量组可见肾小管肿胀并有上皮细胞脱落,高剂量组肾脏有明显出血并有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经口染毒三乙胺可致雄性大鼠体质量增长受到抑制,并对其肝脏和肾脏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

  • 复方冬虫夏草对镉所致大鼠毒性的拮抗作用

    作者:朱萍萍;廖惠珍;王章敬;王俊杰

    镉的毒作用机理有多方面解释,有研究提示镉的毒性与氧化损伤密切相关[1,2].镉中毒的防治仍以药物为主,有关食疗的报道甚少,而且尚无肯定有效的疗法.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滋补品,已证实其具有抗氧化、保肾、护肝作用[3~6].本实验拟观察复方冬虫夏草对镉致氧化损伤和肝肾毒性是否具有抑制作用,为镉中毒食疗研究提供前期实验依据.

  • 经口摄入硫酸铝钾对兔肝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萍;吴世德;王淑娥;张廷国;崔晞;张彦林

    目的为探讨铝对家兔肝肾的影响.方法将兔给予不同剂量的硫酸铝钾8周,测定肝、肾组织中铝、铜、锌、锰的含量及SOD、GSH-Px活力,同时做病理检查.结果随着硫酸铝钾摄入量的增加,肝肾组织中铝水平升高(P<0.001),而铜、锌、锰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P<0.01),SOD活力在高剂量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P<0.01),而GSH-Px的活力在低、高剂量组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P<0.01).对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低、高剂量组的肝、肾组织均有损伤,特别是高剂量组损伤严重.结论铝通过拮抗其它微量元素而抑制SOD、GSH-Px的活性是造成肝、肾损伤的机理之一.

  • 不同粒径纳米硒化镉对小鼠肝肾功能的毒性比较

    作者:李清钊;徐厚君;安海娟;郝玉兰;王茜;白玉萍;郑国颖;闫立成;曹燕花

    通过对染不同粒径纳米CdSe(CdSe Ⅰ、CdSe Ⅱ、CdSe Ⅲ)的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的含量及小鼠肝肾病理分析,观察纳米硒化镉对小鼠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染毒不同粒径的纳米硒化镉小鼠血清ALT、AST、Cr和BUN含量与对照组比较,CdSe Ⅰ>CdSe Ⅱ>CdSe Ⅲ>阴性对照组,病理结果与生化结果一致.提示纳米硒化镉粒径越小对肝脏和肾脏的损伤越大.

  •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其肝肾毒性的相关研究

    作者:赵瑛;刘小庆;苏阳;金京;刘洋

    目的 探讨非布司他片治疗痛风血尿酸下降程度及其肝肾毒性的相关研究.方法 选择2014年5月~ 2017年6月接受药物临床试验和延续试验的受试者120例,按治疗方案随机分为非布司他片(40 mg/d)组、非布司他片(80 mg/d)组、别嘌醇(300 mg/d)组,共计完成6周期(6个月)用药,期间9次随访,对比三组患者血尿酸、肝功、肾功、痛风急性发作率等.结果 非布司他片(80 mg/d)组对血尿酸的降低效果为明显,并且好于非布司他片(40 mg/d)组和别嘌醇(300 mg/d)组;非布司他片(40 mg/d)组和别嘌醇(300 mg/d)组对血尿酸的降低效果相当.三组的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布司他降血尿酸的达标率及控制痛风急性发作率优于别嘌醇组,安全性与别嘌醇组相当.

  • 左氧氟沙星致胸痛胸闷1例

    作者:周庆琳

    随着喹诺酮类药物不断研制、开发和临床的广泛应用.新的不良反应亦日渐增多,其比例已达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25.16%,包括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过敏、光毒性、心脏毒性、软骨毒性、肝肾毒性、白细胞减少、菌群紊乱、溢乳、口腔溃疡等.

5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