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本刊以报道有关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劳动卫生基础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科研论著、综述及职业病、职业因素所致疾病的预防、急救、诊断、治疗、护理的经验总结等为主要内容。读者对象为各级职防工作者,综合医院医务工作者、厂矿企业的安技人员、医学院校师生等。
来稿要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文字精炼、通顺、准确。采用Word文档格式或用A4纸单面打印。来稿务请附单位推荐函,稿件的真实性、 保密性和署名顺序由作者单位负责审核。来稿一律文责自负。
1.1 题名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中文题名不宜超过20个字,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的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12个实词。
1.2 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作者应是在本研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对发表论文内容负责的人员。作者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
1.1 基金项目 获省、部级以上科学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研究论文,请附基金项目复印件并在文稿首页下方以“基金项目”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
1.4 作者简介 在文稿首页下方第一作者按“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位,从事工作内容或研究方向”顺序写出作者简介。
1.5 摘要与关键词 论著类稿件写出由“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4部分构成的结构式摘要,其他类稿件写出200字以内的指示性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每篇稿件写出2~15个关键词,并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出现的专业术语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论著、综述类稿件要附与中文一致的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1.6 医学名词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缩略词代表的术语全称,在正文中首次出现时写全称后标注缩略语。
1.7 计量单位 按GB1100—1102.1~11—1991《量和单位》规定执行。
组合单位中专用的斜线“/”不得超过1条;单位相同的参数范围,只写出后一个参数的单位;单位不完全相同的参数范围,每个参数的单位都必须写出。
1.8 数字 按GB/T1581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执行。
数值的修约按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及GB1101—199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规则》(附录B 数的修约规则)执行。
1.9 统计学符号 按GB/T11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 第1部分:一般统计术语与用于概率的术语》书写。常用的有:样本的算术平均数(<!--[if !msEquation]--> <!--[endif]-->)、标准差(s)、t检验(t)、F检验(F)、卡方检验(c2 )、相关系数(r)、概率(P)、样本数(n),所有符号均为斜体。
1.10 图表 图、表要少而精,不与正文重复,并应具有自明性。照片请用电子版,要求清晰、层次分明。表要尽量采用“三线表”设计。文中只有1个图(或表)的,用图1(或表1)表示。
1.11 标题 正文中各级标题层次分明,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即1、1.1、1.1.1…
1.12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以作者亲自阅读的近期公开发表的文献为准,内部资料、待发表等不得列入。本刊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发文量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影响因子:0.39
投稿步骤可以进期刊的官网http://zggyyx.ijournals.cn/ch/index.aspx进行查看投稿详情,也可以请咨询专业我们的老师
期刊是核心杂志,对文章质量要求高,不确定文章质量,可以找我们老师免费给你评估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将本院中毒科2008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8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按就诊后首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为A组(≤f0× 109/L)、B组(10× 109/L~ 20× 109/L)、C组(20× 109/L~30× 109/L)、D组(>30× 109/L)四组,按照中毒结局(存活和死亡)对各组的存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8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经治疗后,各组存活率分别为78.72%、44.32%、5.00%和0.四组间不同白细胞计数在中毒结局上存在明显差异,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初步判断.
对2011年以来无锡市某体温计厂作业现场汞浓度和员工尿汞的体检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该厂各年汞浓度有所波动,无明显升降趋势,各岗位汞浓度超标情况较严重.员工尿汞浓度检测2016年高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汞作业企业的干预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且在干预的同时要不断强化健康意识和管理.
对某油田6家物业单位农药喷洒作业场所进行相关职业卫生学调查及抽样检测分析,对作业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对照分析.结果显示,高毒农药使用比例较高,存在可能人类致癌物(G2A)、可疑人类致癌物(G2B)及农业部禁用药,作业危害级别为Ⅲ级;检测区乐果平均浓度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组人员相关自觉症状较突出,ChE明显低于对照组,AL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采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对2001-2017年徐州铁路固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均为100.00%,且监测合格率呈螺旋式上升趋势(X2=80.86,P<0.01).其中,电焊烟尘、其他粉尘、高温和噪声监测合格率上升明显(P<0.01),化学毒物则较平稳,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目的 对症状自评量表简化版(SCL-54)在女性医疗卫生人员心理健康调查中应用的信度效度进行评价,以了解其应用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 组织专家探索简化和优化症状自评量表,终确定54题症状自评量表简化版.2017年应用症状自评量表简化版(SCL-54)在某县开展女性医疗卫生人员心理健康调查,并对信度效度进行评价,以了解其应用的可靠性及有效性.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2 385份,问卷有效率98.88%.区分度0.497~0.813;信度分析中Cronbach'sα系数0.775~0.908,问卷总体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9;Guttman Split-Half系数0.646 ~0.890.效度分析中各因子分量表和总量表的相关介于0.741~ 0.916,各因子分量表和总量表的相关均超过与其他因子分量表间的相关;主成分极大方差旋转因子法分析表明:抽取特征值>1的因子,10个因子分量表均抽取1个因子,总量表抽取6个因子,累计解释变异数63.15%.结论 症状自评量表简化版在中国女性医疗卫生人员中应用的区分度、信度、内容效度较好,但结构效度欠佳.
目的 以我国2000-2016年尘肺病发病统计数据为样本数据,针对我国尘肺病发病组合预测模型的性能展开研究.方法从国家统计数据库中选取采矿业从业人数、不同性质采矿企业数量、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原煤产量等作为模型预测的相关辅助决策因素,使用不同组合方式的灰色神经网络和灰色-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未来全国尘肺病发病人数进行预测.结果灰色模型的预测结果较差,其他组合方式的预测模型精度未达到理想的预测精度,而6维输入的灰色-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均方根误差(RMSE也是所有组合模型中小的.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和模型评价验证了多维输入的灰色-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尘肺病发病人数预测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目的 分析高温气冷堆(HTGCR)核燃料元件生产线生产过程中的辐射危害特点,并提出辐射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企业的辐射防护决策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调查确定生产线各工序辐射源项、职业人员接触情况、采取的辐射防护设施及措施,通过现场检测和个人剂量估算评估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并得出辐射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 该生产线辐射源项为铀的不同化合物,职业人员接触途径为内照射和外照射,工作场所γ剂量率处于较低水平(0.11~6.26 μSv/h),α表面污染(高0.02 Bq/cm2)、空气中铀气溶胶浓度(0.009~0.810 μg/m3)均满足控制值要求,主要岗位个人年有效剂量均低于个人剂量约束值要求,采取的辐射防护设施及措施合理有效.结论 化工转化、核芯制备等工序为该生产线辐射危害关键控制点,焙烧、还原、烧结工序应合理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在生产线达到设计指标运行后,需进一步评估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目的 了解石油化工企业倒班作业男性工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以保障职业人群的健康.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石油化工企业967名倒班作业的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个人健康状况与饮食习惯调查表》对工人的基本资料、职业史、职业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工作类型、运动情况、饮食习惯和倒班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倒班工龄的四分位数间距将研究人群按倒班工龄≤3年、3年<倒班工龄≤6年、6年<倒班工龄≤10.5年、倒班工龄>10.5年分为1~4组,并比较四组男性工人代谢综合征5个危险因子的差异,应用二分类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倒班工龄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关系.结果 四组人群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4组高;四组人群的中心性肥胖、血压异常、血糖异常、高甘油三酯和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4组的血糖异常和代谢综合征检出率高,分别是0.5%和3.3%.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倒班工龄>6年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倒班工龄>10.5年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高,为倒班工龄≤3年的7.348倍.结论 倒班作业可增加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倒班工龄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之间存在相关性.
草甘膦除草剂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由于草甘膦单独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常需添加各种助剂和表面活性剂.既往关于草甘膦除草剂的安全评估多来源于对草甘膦自身毒性的了解,而忽略了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本文主要对草甘膦除草剂中表面活性剂的毒性进行了概述.
莠去津(atrazine)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三嗪类除草剂,大量用于玉米、高粱、咖啡、小麦、甘蔗等田地及针叶林地和草坪,而且每年的使用量不断递增.本文以现有的毒理学资料为依据,对莠去津的急性和慢性毒性、生殖发育毒性、遗传毒性、毒代动力学、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和人群研究等作简要综述,拟为制订我国的莠去津职业卫生标准和保护接触者健康提供参考.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为受试物,采用非气管暴露法构建急性矽尘接触模型,染尘后干预组给予质量分数1%的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溶液,对照组给予1%的生理盐水.免疫组化实验发现对照组NQO1蛋白有少量表达;模型组、干预组NQO1蛋白表达增加,干预组NQO1蛋白表达比模型组数量多、表达强.提示tBHQ对其表达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采用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硬金属高、低剂量组(各9只)、二氧化硅组(7只)、生理盐水组(7只).染尘30 d处死大鼠,灌注取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大鼠取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比例.结果显示,Th17细胞比例硬金属高、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硬金属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二氧化硅组与硬金属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大鼠硬金属粉尘暴露后,Th17细胞显著性增高,说明其可能参与了硬金属粉尘的致病作用,对Th17细胞检测可能对硬金属肺病的确定有辅助诊断参考价值.
在采用气相色谱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乙酸酯类的方法中用二氯甲烷替代二硫化碳作解吸液,测定空气中的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方法标准曲线方程的相关系数(r)>99.99%,检出限和低检出浓度和国标方法相当,精密度RSD≤10%,准确度为95%~105%,活性炭管的解吸效率>95%.干扰实验结果提示乙酸酯类的色谱峰与14种醇类、酮类、芳香类可能共存物质的色谱峰的分离度>1.5.本法精密度、准确度高,对实验室人员的健康危害小,适用于作业场所空气中乙酸酯类物质的检测.
采用乙酸乙酯萃取血浆中的拉莫三嗪,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中拉莫三嗪的浓度.血浆中拉莫三嗪大吸收峰(306±2) nm,血药浓度0.5~20.0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4.76%;日内精密度RSD为4.2%~5.2%,日间精密度RSD为4.3%~6.2%,低检出浓度0.2 μg/ml.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
间二硝基苯(1,3-dinitrobenzene)为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较常见的化合物之一,主要应用于有机合成染料中间体、制作炸药、分析试剂等.目前报道的急性间二硝基苯中毒少见神经系统损害报告.我中心近期诊断1例急性间二硝基苯重度中毒致周围神经损伤病例,现报告如下.
百草枯是一种快速灭生性除草剂.对人体毒性大,且无特效解毒药.我院收治1例舔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经积极救治,未出现并发症,痊愈出院.1病例资料患者,女,27岁,农民,因与家人怄气,舔服百草枯少量.因恶心、呕吐2h收入院.查体:T 36.8℃,P64次/min,R13次/min,BP 115/73 mm Hg,意识清,精神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对2012-2017年收治的714例胡蜂蜇伤患者进行筛选,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90例按照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分为AKI组(72例)和非AKI组(418例),分析两组一般情况、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胡蜂蜇伤致AKI的危险因素.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患者年龄大、器官功能损害严重、病死率高.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蜇伤伤口数量、首次就诊时间、蜇伤部位、血红蛋白水平、蜇伤后24 h内补液量等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AKI组的死亡率、住院时间显著大于非AKI组.首次就诊时间过长、多处蜇伤、贫血、头部蜇伤、蜇伤后24 h内补液量偏少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胡蜂蜇伤患者早期治疗,积极预防AKI的发生,对预后至关重要.
回顾性分析2002-2017年我院收治的秦巴山区507例胡蜂蜇伤病例.结果显示,2013年发病人数多,多发于9~10月.好发于男性,年龄集中于41~60岁.蜇伤部位多以头颈部为主,一天中蜂蜇伤多发于上午,蜇伤针数以<10针多.病例多于1~6h内就诊,大多为转诊病例.26例死亡病例中,蜇伤针数>30针、1~6h入院及转诊的病例死亡率高.患者自行处理伤口方式多为碱性液体清洗伤口.该地区多为群蜂蜇伤,应普及预防急救措施,以期降低胡蜂蜇伤病死率.
目的 探讨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重症胡蜂蛰伤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7年7月入住我院急诊ICU的223例重症胡蜂蛰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186例)和死亡组(37例),结合APACHEⅡ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胡蜂蜇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法对乳酸、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其对判断重症胡蜂蜇伤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生存组患者的入院时动脉血乳酸值、24 h动脉血乳酸值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而生存组患者的24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重症胡蜂蛰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重症蛰伤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824,P<0.01),24 h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318,P<0.01);动脉血乳酸水平预测死亡的佳临界值为15.1 mmol/L,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63%;24 h乳酸清除率预测死亡的佳临界值为22.1%,敏感性为62%,特异性为83.3%.结论 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重症胡蜂蛰伤病情判断、预后评估方面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且检测方便、简捷、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对2002-2017年秦巴山区714例胡蜂蜇伤患者心肌酶谱检测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损伤是胡蜂蜇伤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之一,24 h可达峰值,且与蜇伤针数具有量效关系.提示胡蜂蜇伤患者会于早期出现心肌损害,需尽早关注.
分析我院收治的714例胡蜂蜇伤患者24 h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提示蜂蜇伤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蜇伤针数及临床危重程度相关,凝血功能的检测对患者伤情和预后的判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胡蜂毒腺组织的全转录组测序技术,构建黑胸胡蜂毒腺组织cDNA的序列信息库.根据毒素蛋白质研究提供的一小段蛋白质序列,将本地Blast技术和分子克隆技术结合在一起,克隆得到黑胸胡蜂毒液蛋白磷脂酶A1的基因序列,命名为VT-1;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VT-1的蛋白质序列和三级结构.序列分析显示,VT-1蛋白质与已发现的磷脂酶A1蛋白同源,属于磷脂酶A1家族成员;结合VT-1和其它已经报道的磷脂酶A1序列,采用空间结构预测和序列比对方法发现,磷脂酶VT-1盖结构域中含有保守谷氨酸(E),在Ca2+存在下,可能增强VT-1的磷脂酶活性,提高毒性.根据磷脂酶VT-1盖结构域中谷氨酸(E)保守性,设计两个VT-1的减毒抗原.为靶向黑胸胡蜂VT-1的抗毒血清研究奠定基础.
回顾性分析163例胡蜂蜇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入院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24h内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RDW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死亡组年龄高于存活组(P<0.01),RDW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DW的ROC曲线下面积0.782,敏感性0.632,特异性0.800.RDW联合APACHE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敏感性为0.941,特异性为0.442.提示蜂蜇伤患者RDW水平可作为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胡蜂毒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根据预试验结果拟定的毒素剂量,分别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和胡蜂毒素100、200 mg/kg,以制备胡蜂毒素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另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ODS组和粉防己碱组.MODS组和粉防己碱组大鼠皮下注射胡蜂毒素200 mg/kg,粉防己碱组同时给予粉防己碱0.2 mg/kg.以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丙氨酸转氨酶(ALT)、胱抑素c(Cys-c)及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水平.组织损伤情况采用HE染色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和胡蜂毒素低剂量组比较,胡蜂毒素高剂量组血清cTnT、ALT、Cys-c及NSE水平显著升高,符合MODS诊断标准.与MODS组比较,粉防己碱组血清cTnT、ALT、Cys-c及NS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E染色分析表明,MODS组肝、肾、心和海马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损伤明显,粉防己碱组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损伤减轻.提示粉防己碱对胡蜂毒素导致的MODS有干预作用,可用于重度胡蜂蜇伤MODS的预防和治疗.
胡蜂蜇伤可导致血管内溶血、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腰、臀部横纹肌溶解继发横纹肌血肿的报道较为少见.本文报道3例胡蜂蜇伤后继发横纹肌血肿的病例,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早期序贯性血液灌流治疗对急性蜂蜇伤横纹肌溶解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45例群蜂蜇伤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蜂蜇伤>12 h后接受血液灌流,观察组(B组):蜂蜇伤<12 h进行早期血液灌流.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蜂蜇伤后48 h、96 h血液主要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IL-1β,IL-6变化.结果 B组急性肾损伤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也较A组短;患者在蜂蜇伤后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酐、血红蛋白、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清IL-1β、IL-6水平也均低于A组(P<0.05).结论 早期序贯性血液灌流治疗能够减少蜂蛰伤急性肾损伤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将162例重度胡蜂蜇伤患者依据早期胸部影像学改变,分为观察组(有早期影像学改变)和对照组(无早期影像学改变),进行影像学改变与预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机使用率、APACHEⅡ评分及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胸部影像学改变可以作为重度胡蜂蜇伤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预后差,病死率高.
对2002-2017年秦巴山区胡蜂蜇伤患者肝功能变化及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胡蜂蜇伤后女性更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P<0.01);男性和女性患者均以胆红素和转氨酶同时升高为主,但女性患者的比例更高(P<0.01);女性患者发生肝细胞性黄疸的比例高于男性(P<0.0l).患者肝功能与蜇伤针数具有相关性(P<0.01).临床上可对胡蜂蜇伤女性患者及蜇伤针数>10针的患者多加重视.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人在遭受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威胁或者重大事件后,长时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急性砷化氢中毒以急性血管内溶血及急性肾功能损害为主要病症,患者常感到睡眠障碍,即烦躁不安等.我院2014-2018年收治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64例,患者对血尿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障碍,进入无尿期对病情的忧虑更甚,甚至绝望.现就心理应激障碍护理对此类患者病情恢复的作用报道如下.
以皖西地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为监测点,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健康体检者随机发放职业卫生和健康知识、态度、需求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职业健康体检者以在岗期间体检为主,占80.51%;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0.52%,较职业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低;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随着年龄组的增大而下降,随着文化程度增高而上升;职业健康体检者对职业与健康态度的总体积极持有率为73.91%,职业卫生服务平均需求率为49.79%,较健康知识平均需求率高;职业卫生服务和健康知识获取途径呈现多样化.提示有针对性地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开展健康教育及干预,职业病防治和健康促进效果将会明显提升.
对深圳市电子、印刷和电镀行业1 378名有机溶剂接触人员知—信—行调查问卷,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电镀行业职业病危害知晓率明显低于电子和印刷行业(P<0.05);电子、印刷和电镀行业在防护手套佩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佩戴防毒口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病危害告知显著影响职业卫生知晓情况和行为习惯.提示企业应加强职业人群的健康促进,降低发生职业健康损害的风险水平.
胡蜂蜇伤是我国山区常见急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较高.对于胡蜂蜇伤的诊治尚无全国性的指南.本专题首次规范了胡蜂蜇伤的诊断治疗方案,提出病情分级的标准,尤其强调早期急救的“黄金6h”,处理要点简称为“四个两”,即两早(早评估和早处理)、两抗(抗过敏和抗休克)、两素(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和两化(水化和碱化)等理念.
Health WISE (work improvement in health services),即改善医护人员工作条件,提高工作场所安全指数[1].作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指南,它是根据“改善中小企业工作条件项目”而撰写,旨在指导和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各项操作实践,改善工作场所健康与安全,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5 06 |
11月初投的稿件,22号退修,修改返回后,1月收到了录用通知,速度很快,期间编辑很有耐心的解我的所有问题,很感谢。
在中国工业卫生上投了一篇病例报告,整个流程还是很规范的,编辑对工作认真负责,审稿人审稿也很仔细,提了很多中肯有价值的意见,对文章修改帮助很大。为了缩短审稿时间,个人建议仔细研究文章的格式,严格按照期刊要求的格式修改,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计量规范,希望期刊可以越办越好。
7月初投的稿件,期间修改了几次,每次近两个月给出修改意见,修改的很认真,很仔细,文章经修改后就被收录了,很赞。
严格按照投稿要求投稿,两个专家审稿,小修后直接录用了,投稿到录用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感觉编辑还是很认真的,投稿难度比较适中,有合适的文章可以尝试。
编辑态度很好,回答问题很有耐心,我投了一篇调查报告,在专家的指导下,历经两次修改后,被期刊收录。个人认为文章新颖,有亮点,还是很容易被期刊收录的。
中国工业医学虽然是核心期刊,但是审稿速度还是很快的,审稿很细致,提出的建议很有价值,编辑处理的速度也是很快的。在期刊上投了一篇文章,审稿到录用历时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小修后录用,整体而言,这本期刊对学生发展来说是很好的,值得推荐。
初审半个月,外审近一个月的时间,一个半月左右给出了审稿意见,修改了十天的时间,再次审稿速度就比较快了,投稿到录用历时两个月不到,专家给出的意见还是比较中肯的,整体还是很顺利的。
审稿速度还是很快的,两个月左右,3月24日投的稿件,5月25日就录用了,期间历经大修和小修,两个在哪家都很认真、负责,给出了10条意见,很有建设性,编辑老师处理稿件的速度也是很快的。
中国工业医学是医学方向比较权威的期刊了,我是5月初旬投的稿件,一个半月的时间就返回了,修改后重审,8月份就被收录了,时间还是很快的,审稿专家提出的意见确实很有价值,对文章修改有很大的帮助。
10月22日投的稿件,30号就审稿结束了,11月返修,12月录用,速度真的很快,编辑也是很耐心的解决各种问题,审稿专家也很专业,对文章中的不足之处都进行了标注,提出了建议,很是感谢。
我的文章是9月份投的稿件,外审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历经两次的修改,校稿一次,才被期刊收录,审稿还是很严格的。
8月20日投稿,30号就给出了审稿意见,专家审稿还是很认真负责的,指出的问题一针见血,经历过一次大修即被上就被录用了,之后就主要是编辑校稿了,整个流程还是很顺利的。
审稿人很负责,第一次投稿,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审稿专家给出的与建议还是很好的,修改后两周被录用,个人觉得期刊对文章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光是实验分析方面就比较难,啧啧方面有一些理论上的突破更利于被期刊收录。
今年3月投的稿件,期间修改了两次,直到6月初被收录了,审稿人眼睛犀利,提出的问题一针见血,修改后文章明显有了提升,编辑也很负责,校稿仔细,期间主动和我电话联系讨论,很敬业。
投稿后很快送外审,外审一个月返回,文章进行了小修,共修改了3次,修改后复审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审花了两周,然后才被收录,整体而言效率还是很高的。审稿专家审稿很认真,打电话咨询时,编辑也会耐心的回答问题,发表前会一次次的校稿,很是严谨。
因为中国工业医学是核心期刊,所以就在上面投稿了,审稿速度还可以,期间修改了两三次,先开始是编辑修改的,主要要是格式问题,之后是按照审稿人的意见对文章进行了修改,给出的意见还是很详细,有参考价值的,这次投稿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很是感谢。
1月26日投稿,两个月后返回,给出了9条意见,前8条都是一些小的问题,很好解决,最后一条意见说是创新性不强,文章就被拒稿了,感觉审稿还是很严格的,录用率也不是很高。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
由于我的文章急着评职称,论文和期刊的方向也是很对口的,投稿时发邮件和编辑进行了说明,初审后很快安排送外审,10天左右返回了意见,提出了一些小的问题,收到意见后很快的按照专家给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修改提交后两天就被收录了,但是见刊的时间比较长,整体感觉期刊还是很不错的,编辑人很好,以后有合适的文章还会再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