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Fas抗原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中的动态变化

    作者:唐志琴;王玉亮;江雁;彭林;朱志军

    Fas(CD95)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通过Fas/FasL途径触发激活细胞凋亡,参与器官移植免疫过程.文献报道,在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受者活检组织中可检测到Fas抗原表达的改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型改变能够反映移植物内浸润性淋巴细胞的状态.本研究动态监测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受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Fas抗原的定量表达.

  • 供肝转染IL-10对大鼠肝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影响

    作者:毛佳;马雪梅;张栋

    目的观察供肝转染白细胞介素-10(IL-10)后基因表达,并明确 IL-10 对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在建立稳定的大鼠肝脏移植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改良"二袖套法"行 Lewis 到 BN 大鼠肝移植 34 例,A 组 12 例,为对照组;B 组 11 例,为空载体转染组,术中供肝冷保存期门静脉注射真核细胞转染剂 Lipofectamine 20000-pcR3.1 空载体质粒复合物,保存 45 min 后行肝移植;C 组 11 例,为重组白细胞介素-10(RIL-10)转染组,术中供肝冷保存期门静脉注射真核细胞转染剂 Lipofectamine 20000-pcR3.1 RIL-10 复合物,保存 45 min 后行肝移植.术后第 6 天,每组处死 BN 大鼠 3 只.取血清检测肝功能指标、IL-10 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 RT-PCR 检测肝细胞 IL-10 表达水平,了解肝移植排斥反应情况.结果 A、B、C 组大鼠术后第 6 天检查 A、B 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和 IL-2 水平均较 C 组升高,差异显著;而血白蛋白(ALB)水平则明显低于 C 组;检查移植肝脏为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C 组血清 IL-10 水平明显升高.肝上下腔静脉(SHVC)IL-10 水平可达 639.72ng/ml,是肝下下腔静脉(IHVC)IL-10 水平的近 1.4 倍.排斥反应轻微或不明显.肝脏组织 RT-PCR RIL-10 表达在治疗组明显处于高水平.结论脂质体介导,经门静脉途径进行供肝转染 IL-10,可以使 IL-10 在肝脏获得较高水平的表达.IL-10 对肝移植术后的急性排斥有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脂质体介导 RIL-10 转染对肝移植术后的慢性排斥没有抑制作用.

  •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移植肾急性排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婉媛;金赟杰;周盛;季正标;马娇娇;王文平

    目的 评价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在移植肾急性排斥(AR)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8例移植肾功能稳定患者和经病理证实AR患者27例,对移植肾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VTQ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者内SWV测值在移植肾中段的重复性较好(ICC>0.75),AR组SWV高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P<0.05),由ROC曲线可知,当SWV截值=2.43 m/s时,其预测移植肾急性排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6%和75%.结论 VTQ技术具有无创、简便及重复性高的特点,有助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诊断.

  • 超声造影在移植肾急性排斥中的应用

    作者:王晶;朱建平;蒋彦

    目的 探讨移植肾急性排斥患者超声造影特征,为建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超声造影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期间就诊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超声诊断科的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99例,均知情同意.其中移植肾肾功能稳定者58例,移植肾术后时间为(43.48±42.68)d;移植肾急性排斥患者41例,急性排斥发生的时间为移植术后(41.91±54.21)d.所有患者常规超声检查结束后进行超声造影,观察并记录各相关参数.结果 41例移植肾急性排斥患者与58例移植肾肾功能稳定患者相比,超声造影时肾实质内造影剂充填始终较功能正常移植肾稀疏,包膜下皮质未能完全呈强回声充填,髓质内见散在的、大小不等、边界不清的低灌注区,整个移植肾切面始终未能显示"火球样"图像.超声造影各参数中皮质、髓质的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均延长(P<0.05).结论 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超声造影显影效果、时间-强度曲线质量均不同程度降低,造影剂灌注时间、排空时间较肾功能稳定者延长.

  • 肝移植急性排斥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和可溶性P-选择素检测的意义

    作者:王玉亮;陈浩;车虎森;朱志军;唐志琴;江雁;姚智

    血栓调节蛋白(TM)在移植物内皮细胞中表达,在内皮受损伤时其以可溶性形式快速释放入血,可溶性TM(sTM)可作为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标志物.P-选择素(P-sel)主要分布于血小板α颗粒及内皮细胞Weibel-Palade小体中,可溶性P-se(sP-sel)是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活化的标志[1,2].本研究通过检测sTM、sP-sel以及凝血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其在肝脏移植排斥中的应用价值.

  • 肾移植术后三种白细胞介素的监测及其意义

    作者:薛武军;李旭;郭奇;孙立江;何晓丽;陈勇

    1992年9月~1995年12月监测了13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IL)-2、sIL-2R和IL-6的变化,以探讨肾移植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在诊治急性排斥和继发感染中的意义.

  • 吗替麦考酚酯在肾内科应用专家共识——2006年第四次修订

    作者:吗替麦考酚酯在肾内科应用专家共识组

    吗替麦考酚酯在肾内科应用专家共识组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商品名CellCept,骁悉)是一种抗代谢免疫抑制剂,其防治各类实体器官移植急性排斥的疗效得到广泛认可,90年代后期MMF逐渐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疾病的免疫治疗上显示出独特的疗效.国内外对照研究表明,作为新一代无肝肾毒性的免疫抑制剂--MMF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 NK细胞受体KIR在肾移植物排斥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伟;付绍杰

    器官移植的成功有赖于防止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机制参与移植排斥的理论已经成为共识,其中T细胞和B细胞分别作为介导排斥反应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主要效应成分已经被广泛研究.NK细胞的自然杀伤功能在移植中的重要性随着对其实验研究成熟可行,也逐渐成为一个感兴趣的介导排斥反应物的研究领域,使学者们更加期望借此叮以解释和降低临床急性排斥的发生率.就NK细胞表面受休(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s)KIR和肾脏移植的研究进展,本文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肾移植 KIR 急性排斥
  • Simulect在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作者:方针强;张艮甫;黄赤兵

    Simulect(basiliximab)作为人/小鼠嵌合体型单克隆抗体,是一种新的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药物,能与IL-2Rα特异性结合;其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明显,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抗排斥反应药物.

  • 移植肾静脉血栓伴急性排斥的超声表现1例

    作者:陈娜燕;朱建平

    1临床资料:患者女,25岁。因“发现肌酐升高3年余,血透2年”被诊断为尿毒症入院。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明显手术禁忌症,于当年10月14日行亲属肾移植术,供肾为父肾。术后第1天尿量1500ml,入量1755ml,血肌酐828μmol/L,第2天尿量:240ml,血肌酐1124μmol/L。急行超声检查,仪器为GElog9,4C探头,频率为4MHz,超声所见:移植肾大小约11.28×5.71×5.69cm,肾包膜中段连续性中断(图1),移植肾周围可见偏低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示:移植肾各级肾动脉呈高阻力状态,全舒张期反向血流(图2),未探及移植肾主静脉血流信号(图3)。

  • 肾移植术后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因子mRNA表达研究

    作者:石炳毅;王科;王晓雄;钱叶勇;贾金风;常京元;柏宏伟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2例肾移植受者术前当天、术后第3、7、14、28天外周血淋巴细胞有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对2例急性排斥反应(AR)患者予以附加时间点检测.结果 手术前当天IL-2、IL-10、IFN-γ和TGF-β1 mRNA分别为0.171、0.121、0.062和0.128;术后第3天分别为0.161、0.165、0.059和0.134;术后第7天分别为0.149、0.148、0.054和0.129;术后第14天分别为0.153、0.135、0.056和0.136;术后第28天分别为0.188、0.165、0.060和0.146.术后第3天,IL-10、TGF-β1 mRNA表达均较术前增强,IL-10表达增强更为明显(P<0.01),至第7天两者表达逐渐减弱至正常水平;术后IL-2、IFN-γ mRNA表达减弱,第7天降至低水平,此后逐渐回升直至正常.2例早期AR患者IL-2、IL-10、IFN-γ、TGF-β1 mRNA表达于AR发生前后均增强,以IL-2 mRNA表达增强为明显.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移植术后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因子mRNA表达,可以了解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免疫功能状态.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均可能在AR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一剂赛尼哌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

    作者:田川;王洪伟

    目的探讨1剂赛尼哌在预防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应用1剂赛尼哌的肾移植患者资料,同期30例未应用赛尼哌患者作为对照,随访6个月.分析比较2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感染及赛尼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赛尼哌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3例(26%),对照组为17例(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作用方面、血液系统损害、肝功能损害、感染发生率及人/肾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1剂赛尼哌免疫抑制方案可以降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改善移植肾功能,不良反应轻.

  • 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对人肾长期存活的影响

    作者:包尔敦;谭建明;沈兵;刘志宏;范昱;刘永;唐孝达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对人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总结1990-1998年652例肾移植患者资料.根据肾功能恢复情况分为3组:肾功能恢复迅速(IGF)组(A组)473例,肾功能恢复缓慢未行透析治疗(SGF)组(B组)82例,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组(C组)97例.对3组患者5、10年人肾存活率及1年急性排斥反应和带肾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5、10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74.0%/70.2%、66.9%/60.3%,B组为64.6%/61.0%、62.2%/42.2%,C组为60.8%/43.3%、55.7%/23.0%.5年人存活率A、B组高于C组,5年肾存活率A组高于C组,5年人/肾存活率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年人/肾存活率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1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0.1%、30.5%、4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1年带肾死亡率为4.7%、4.9%、12.4%,A、B组

  • 肺移植术后免疫治疗方案的探讨

    作者:曹克坚;高成新;秦元;胡定中;施建新;杨骏

    目的 总结肺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探讨优化的免疫抑制方案对提高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 2002年11月至2006年6月,行肺移植手术16例,其中单肺移植7例、双肺移植9例,免疫抑制方案采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骁悉)和泼尼松为主的新三联和(或)辅以赛尼哌治疗.结果 本组中除早期2例双肺移植术中因出现严重的肺水肿和早期移植肺失功能死亡外,其余14例手术成功,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1.4%(3/14).应用赛尼哌辅助方案的8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在三联方案的6例中,术后有3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他克莫司、骁悉和泼尼松为主的新三联和(或)辅以赛尼哌治疗方案,在预防肺移植后患者早期急性排斥反应有较好疗效.

  • 肺肌纤维瘤病一例

    作者:王邵华;黄海龙;黄海华;彭寿行;袁琳

    患者男性,52岁,1998年因尿毒症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长期服用新山地明+霉酚酸酯(骁悉)+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剂.有病史记录的急性排斥2次.本次因高热2 d于2005年9月28日在我院就诊,胸片示肋骨多处膨大,双肺实质及间质炎症,CT示肋骨肾性骨病改变,双肺实质及间质炎症,予调整新山地明剂量,更昔洛韦+左氧氟沙星2周并用氟康唑1周联合抗感染后体温恢复正常,同时查痰培养、痰找抗酸杆菌等病原学检查均阴性.

  • 咪唑立宾防治肾移植急性排斥疗效观察

    作者:韩林;李金陵

    目的观察咪唑立宾(mizoribine,MZR)在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56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服用MZR作为观察组.56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服用霉酚酸酯(MMF)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时合用环孢素(CsA)和强的松(Pred),组成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观察组肾移植术后6个月急性排斥发生率20%,1年内人/肾存活率93%.发生肝不良反应2例(3.57%),肾不良反应1例(1.78%),消化道症状11例(20%),骨髓抑制5例(8.92%).对照组排斥发生率24%,人/肾存活率91%.结论咪唑立宾近期疗效稳定,确切可靠,且不良反应小,具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及社会经济效益.

  • IMPDH1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患者麦考酚酸类药物药效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周守宁;覃利;刘思;刘龙山;张亦舒;张桓熙;王长希;黄民;李嘉丽

    探讨IMPDH1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患者麦考酚酸类药物药效学的影响.纳入315例肾移植术后进行三联免疫疗法(麦考酚酸类药物+他克莫司+泼尼松)的患者.采用Agena MassARRAY?方法检测患者IMPDH1基因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术后稳定期患者麦考酚酸(MPA)及其主要代谢物麦考酚酸葡萄糖苷酸(MPAG)的血浆药物浓度.应用SPSS 21.0软件对IMPDH1基因多态性(rs10954183、rs12536006、rs13242340、rs2278293、rs2288549)与肾移植患者排斥、术后感染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IMPDH1 rs2288549 AG型是肾移植患者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OR=6.629,P<0.05);IMPDH1 rs2278293 CT型是肾移植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OR=2.812,P<0.05).以上研究表明,IMPDH1 rs2288549是肾移植患者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因素,IMPDH1 rs2278293是肾移植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的影响因素,上述SNP可作为参考优化临床用药方案,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的首选替代品

    作者:穆安娜;黄林清

    1896年,Gosio从青霉菌培养液中发现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通过研究,人们开发出MPA的酯类前体药--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它可溶于乙醇,微溶于水.1995年,MMF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的预防治疗.

  • 肾移植患者致敏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秀红;贾保祥;刘力;张玉海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了41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的致敏淋巴细胞,以探讨致敏淋巴细胞与移植受者的早期排斥的关系.结果表明,急性排斥组(14例)受者术前致敏淋巴细胞OD值平均为0.56±0.20,感染组(5例)OD值为0.56±0.23,肾功能稳定组(22例)OD值为0.32±0.05.肾移植术后以上各组OD值为0.46±0.19、0.46±0.70、0.38±0.08.急性排斥期应用胸腺嘧啶(ATG)治疗前后致敏淋巴细胞也有很大的变化.结果提示移植前检测和术后跟踪检测移植受者致敏淋巴细胞状态,有助于预测术后移植肾的早期排斥反应,对ATG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HLA分型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关系

    作者:毕如玫;贾保祥;宋健;马威然;田野;张玉海

    目的探讨HLA分型与肾移植术后移植肾早期排斥的关系.方法根据HLA分型对390例术后肾移植病人进行移植肾早期排斥的分析.结果 HLA-DR抗原的0错配所发生急性排斥的占5.26%,HLA-DR抗原完全错配的占20.36%.HLA-DQ抗原的0错配发生急性排斥占4.17%,HLA-DQ抗原完全错配的占20.00%.HLA-A、B位点的相配和错配的结果与移植肾的早期排斥反应无关.结论 HLA-Ⅱ类分型与肾移植早期排斥反应有关.

    关键词: 肾移植 HLA 急性排斥
159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