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大咯血疗效观察

    作者:张玉溪;王志新;夏玉红;陈宏民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因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76例患者。所有患者于回到病房开始进行观察。结果:76例患者采用明胶海绵或明胶海绵加微弹簧圈栓塞,所有患者均即刻止血,其中68例随访中未复发,治愈率89.47%。复发6例(7.9%),肺癌4例,肺曲菌球病1例,肺动脉畸形1例。死亡2例,1例肺动脉畸形放弃治疗死亡,1例肺癌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大咯血,即刻止血率高,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和推广。

  • 中药鸦胆子油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海芬

    目的 对中药鸦胆子油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将原发性肝癌共8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 例,两组均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其中治疗组术后使用鸦胆子油进行注射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与毒副作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实体瘤治疗效果、生存期与生活质量疗效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没有发现特殊的毒副作用.结论 使用中药鸦胆子油可以显著提高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值得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

  • 双能量 CT 血管成像与 DSA 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术中的协同应用

    作者:孙奕波;殷世蒙;李铭;陈武飞;毛定飚;孙荣跃;杨皓;吴勘华;陆芳;滑炎卿

    目的:探讨双能量 CT 血管成像( DECTA)与 DSA 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术中协同应用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放射科采用 TACE 术治疗的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例,女28例,年龄47~84岁。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在 TACE 术前不行 DECTA 检查;观察组50例,在 TACE 术前行 DECTA 检查,并行 VR、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对2组患者术中查找肿瘤供血动脉数量、术中选用导管数量、对比剂用量、减影采集序列次数、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剂量辐射乘积和超选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8例均完成检查和 TACE 术。2组TACE 术的超选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查找肿瘤供血动脉数量上,观察组(2.72±0.89)条多于对照组(1.88±0.74)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选用导管数量、对比剂用量、减影采集序列次数、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和剂量辐射乘积方面,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对腹腔动脉变异及肝外寄生血管为肿瘤提供血供的显示,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出现手术并发症,而对照组中有4例术中出现上腹部急性疼痛。结论 DECTA 与 DSA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协同应用是合理、可行的操作方案。

  •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外周血黑色素瘤抗原1 mRNA的影响

    作者:李传行;黄子林;吴明玮;张福君;黄金华;范卫君;吴沛宏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癌患者外周血黑色素瘤抗原1(MAGE-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巢式RT-PCR方法 测定18例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外周血MAGE-1 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18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MAGE-1 mRNA表达10例阳性、8例阴性;TACE治疗后11例阳性、7例阴性.治疗前后外周血MAGE-1mR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6%比61.1%.P>0.05).治疗前后肝癌患者外周血MAGE-1mRNA阳性率与肿瘤TNM分期((0%比76.9%,20%比76.9%,P<0.05)、远处转移有关(85.7%比36.4%,100%比36.4%,P<0.05),而与肿瘤大小、血清AFP无关(P>0.05).结论 TACE治疗肝癌不会促进肿瘤的血源性转移,MAGE-1 mRNA可作为评估肝癌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 灰阶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插管化疗栓塞疗效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丽羽;钱超文;杨琛;徐栋;刘俊平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造影(CEUS)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TA CE)后的疗效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22例共28个病灶,在行TACE治疗后2~4 周内分别对其进行CEUS和增强CT检查,将其检查结果与病理、影像学随访等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以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病理检查、随访或CEUS和CT的一致判断作为临床判断结果,肿瘤的残留率为71.4%(20/28).CEUS与增强CT显示肿瘤的残留率分别为75%(21/28),32.1%(9/28).CEUS判断与临床判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 05),而增强CT判断与临床判断结果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EUS能很好的显示肝细胞癌TACE治疗后的血流灌注情况,是评价肝细胞癌TACE治疗效果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肝段性栓塞化疗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郝明志;林海澜;孙伟芬;张孔志;郑建雄;陈建彬;曹喜生

    目的评价肝段性栓塞化疗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应用价值.方法超选择肝段性栓塞化疗和非超选择常规插管栓塞化疗各20例,前者以超选择技术进入肿瘤血管进行栓塞化疗,后者以插管进入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进行栓塞化疗.以碘油填充效果、介入术后第7天肝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平均住院花费为观察终点指标.结果两组碘油填充效果、生存质量评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两组介入术后第7天肝功能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花费较对照组高,但患者能耐受.结论肝段性栓塞化疗在肝癌介入治疗中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 子宫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产后胎盘植入伴感染

    作者:何丽丹;陈丽红;吴建波;胡继芬;陈一平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UACE)治疗产后胎盘植入伴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UACE治疗12例产后胎盘植入伴感染的患者,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胎盘植入区域血流灌注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较入院时有显著下降(P<0.002),其中6例患者7天内胎盘组织自行排出,5例患者接受辅助清宫术.术后随访3~3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介入治疗相关的远期并发症,患者均月经复潮,其中1例患者再次妊娠.结论 UACE是治疗产后胎盘植入伴感染的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作者:宋威;马亦龙;赵昌;欧胜秋

    目的 探讨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其中22例接受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验组),28例仅接受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观察门静脉再通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7个月和6.0个月;两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门静脉再通、腹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手足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安全可行.

  • C臂CT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肖运平;刘惕生;许彪;韦力歉;韦少仁;黄超

    目的 探讨平板探测器C臂CT在TAC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在常规DSA基础上接受C臂CT检查,观察C臂CT是否能提供更多影像信息及其对介入治疗方案的影响;对C臂CT图像进行伪影分级评分并对其中28例患者C臂CT图像与近期MSCT图像比较,评价其图像质量;分析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 与常规DSA比较,C臂CT为26例(26/38,68.42%)提供了更多的影像信息,9例(9/38,23.68%)初通过常规DSA制定的介入治疗方案因而改变;C臂CT图像质量评分为2.68,稍差于MSCT.所有患者C臂CT图像均有不同程度伪影.在C臂CT图像质量、伪影等级评分、C臂CT是否提供额外影像信息及对介入治疗方案的影响方面,观察者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78、0.84、0.73及0.67).结论 平板探测器C臂CT可在常规DSA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有助于提高肝脏恶性肿瘤TACE的疗效及安全性.

  •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氩氦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林蕾;王文辉;周怀琪;李奋强;王华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BACE)联合氩氦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收集2008年6月-2009年9月原发性NSCLC患者22例,均于BACE后3~7天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结果 22例NSCLC患者中,13例病灶完全坏死,9例部分坏死.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BACE联合氩氦刀治疗NSCLC安全、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肝细胞癌后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

    作者:张志刚;张跃伟;王帅

    目的 通过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GSPs化疗栓塞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该方法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例原发性HCC患者(HCC组)GSPs化疗栓塞术前1天、术后4、7及28天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中VEGF水平.结果 HCC患者术前外周血中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CC患者术后4天[(232.56±119.40) pg/ml]、7天[(290.33士97.17)pg/ml]外周血中VEGF水平较术前1天[(106.79±55.85)pg/ml]明显增高(P均<0.05);术后28天[(233.54±106.60) pg/ml]低于术后7天[(290.33±97.17) 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SPs化疗栓塞治疗HCC术后VEGF规律性的变化可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状态,为术后抗血管内皮生长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110℃高热碘油加平阳霉素栓塞肝血管瘤中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张宏;赵新建

    目的 对比研究高热碘油与常温碘油加平阳霉素乳剂经动脉化疗栓塞肝血管瘤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拟接受介入治疗的48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实验组给予110℃高热碘油加平阳霉素乳剂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对照组给予常温碘油加平阳霉素乳剂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随访6个月~5年,观察两组病灶体积变化,观察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1年、1~3年、3~5年时,实验组有效率分别为73.68% (28/38)、92.11%(35/38)、92.31%(24/26),对照组分别为62.50%(20/32)、81.25% (26/32)、84.62%(22/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长期随访26个瘤体,体积缩小比例分别为(65.96±25.24)%、(81.38±20.68)%、(90.12±19.59)%;对照组长期随访26个瘤体,体积缩小比例分别为(50.15±24.47)%、(67.69±26.02)%、(77.58±2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常温碘油加平阳霉素乳剂相比,110℃高热碘油加平阳霉素化疗栓塞肝血管瘤疗效更加显著.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补充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

    作者:林海澜;郝明志;沈友宏;郑建雄;唐丽娜;阎若元;陈静;吴周贵;陈起忠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术补充治疗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疾病进程和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全部73例HCC,临床分期均为中国分期Ⅱ期,并接受至少2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组22例,于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补充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术(PEI),对照组51例TACE后未予补充治疗,比较两组疾病进展时间与生存期差异,并作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0个月(95%可信区间7.9,12.1)和6个月(95%可信区间4.7,7.3).治疗组3个月、6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7.30%、63.61%、48.12%,对照组3个月、6个月、1年无疾病进展率为76.51%、42.17%、24.82%,两组有显著差别(log-rank检验,P<0.05).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个月(95%可信区间11,23)、12个月(95%可信区间10,14),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ACE术后补充PEI能明显延长HCC无进展生存期.

  • 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结肠癌肝转移

    作者:张崇高;王国林;穆四清

    目的 评价微波消融治疗( PMCT)联合TACE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对18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先行TACE,20~25天后再行PMCT,观察TACE联合PMCT治疗结肠癌肝转移前、后肿瘤坏死、CEA水平变化、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3个月,肿瘤完全坏死率83.33%(15/18);15例(15/18,83.33%)患者CEA明显降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89%(16/18)、72.22%(13/18)、50.00%(9/18).结论 PMCT联合TACE治疗结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

  • 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5 cm肺癌

    作者:王健;佟小强;宋莉;文静;高福生;刘建新;窦砚彬;王霄英;邹英华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对较大肺癌局部肿块的灭活作用.方法 2008年5-11月我科共收治4例肺癌患者(肿瘤大径均>5 cm,大肿瘤为10 cm×8 cm×8 cm).所有肿瘤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为低分化腺癌.4例患者中2例介入治疗前曾接受系统化疗+靶向治疗(NP方案+恩度),2例曾接受普通化疗,均因无法耐受化疗反应转而寻求介入治疗.对4例患者均先经支气管动脉行病灶侧TACE,术后3~7天给予CT引导下RFA治疗,均于局麻联合静脉强化麻醉下完成.术后1个月增强CT扫描评价疗效,如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留或复发征象则再次行TACE+RFA治疗.所有患者均定期影像随访至本研究结束.结果 4例患者均接受2次TACE+RFA联合治疗,第1次联合治疗后1个月CT增强扫描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留征象;第2次联合治疗后1个月CT增强扫描均未见残存肿瘤组织征象.经2次TACE+RFA联合治疗后随访至本研究结束6~12个月,影像学随访示局部射频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见残存或复发征象.结论 TACE+RFA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灭活直径>5 cm肺癌局部病灶,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于长期随访.

  •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多因素分析

    作者:申太忠;宋莉;杨敏;王健;王超;吕永兴;佟小强;邹英华

    目的 探讨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HCC)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经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观察远期疗效,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对可能影响预后的16项因素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6、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4.20%、89.40%、65.80%、49.70%,平均生存时间为(42.98±3.80)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因素包括肝功能Child分级、Barcelona分期、肿瘤大直径及治疗效果.结论 TACE联合RFA是治疗HCC的有效方法,其中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Barcelona分期、肿瘤大小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治疗效果是影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血清uPA表达变化的影响因素

    作者:陈仲武;袁平;陈济铭;陈一平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前后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00例经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ACE术前3天、术后3、7、14、28天血清uPA含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广义估计方程等对uPA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门静脉癌栓、肿瘤转移是TACE期间血清uPA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 利用血清uPA含量作为参考判断再次TACE治疗时机时,需均衡考虑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肿瘤转移等因素的影响.

  • 经导管肾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肾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吕天石;王灏琛;王健;宋莉;佟小强;邹英华

    目的 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肾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收治的23例肾癌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均首先行肾TACE治疗,并在3~4周后在超声及CT的联合引导下行RFA术.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及肾功能变化情况,同时在随访期内定期对患者行腹部超声、CT/MR增强扫描评价其疗效.结果 至随访终止,全部23例患者中生存21例(21/23,91.30%),死亡2例(2/23,8.70%).全部患者在术前和随访期结束时的KPS评分及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至随访结束,23例患者肾内病灶的治疗效果为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5例、进展2例.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肾癌创伤小、疗效确切、围术期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 螺旋CT对肝癌介入治疗后的影像分析及其指导价值

    作者:谭国强;龙晚生;李卓永;吴标;兰勇;张朝桐;胡茂清;梁启堂;蔡小琴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CT平扫及双期扫描的CT表现,探讨对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2例Child A级的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的CT平扫碘油沉积形态及非碘油沉积区双期增强扫描CT表现,了解肝细胞癌TACE术后肿瘤血供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HCC病灶43个.肿瘤内整体碘油沉积形态在CT平扫上分为两类:①全瘤均匀致密型:5个HCC病灶在CT平扫上表现为全瘤均匀致密,双期增强扫描均未见明确强化;②不均匀型:38个HCC病灶为不均匀型,10个病灶肝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见强化;8个病灶动脉期见强化,门静脉期无强化;16个病灶肝动脉期未见强化,门静脉期强化;3个病灶表现为动门双期无明显强化;1个病灶动门双期均未见强化,表现为液化坏死区.结论 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可反映肝细胞癌TACE术后的血供变化,间接反映肿瘤组织的存活程度,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 初次TACE治疗时存在右膈下动脉供血的肝细胞癌的特征分析

    作者:陈振;李明省;刘继营;马南;金洁;胡晓波;管生

    目的 探讨右膈下动脉(RIPA)参与供血的肝细胞癌(HCC)的影像学表现及RIPA的解剖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于初次TACE治疗时行RIPA造影的HCC患者的MDCT及DSA资料,分析RIPA参与供血的HCC的生长特点及RIPA的解剖结构.结果 106例中46例发现RIPA参与HCC供血,肿瘤位于肝脏第Ⅳ~Ⅷ段;其中45例HCC呈外生型生长,28例为巨块型,肝动脉均处于开放状态.22例RIPA起源于腹主动脉(22/46,47.83%),8例起源于腹腔干动脉(8/46,17.39%),10例起源于右肾动脉(10/46,21.74%),3例起源于肝固有动脉(3/46,6.52%),3例起源于胃左动脉(3/46,6.52%).结论 对位于肝脏裸区或接近右侧横膈的肝段呈外生型、巨块状生长的HCC,初次TACE治疗时应行RIPA造影,以明确其是否参与肿瘤供血.

801 条记录 1/41 页 « 12345678...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