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囟门凸出或凹陷预示生病了吗

    作者:李晓南;吴叶青

    小婴儿出生时头顶上有两块没有骨质的“天窗”,外观平坦,稍微内陷,摸起来软软的,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囟门”.其中头顶部前中央的那一块称为“前囟门”,它由额骨和两侧顶骨围成.由于出生时宝宝的颅骨还没发育好,其互相连接处还没有完全骨化,所以会形成一个没有骨块的菱形间隙,俗称“天门盖”,平时细看还可见它在上下跳动.位于宝宝脑后方的那块称为“后囱门”,它由枕骨与两侧顶骨之间的骨缝围成,指尖大小,有时甚至摸不出来.所以,平时人们所谈到的“天窗”,通常是指前囟门.

  • 家长必知的“长个儿”学问

    作者:司长河

    人的长高,决定于骨胳的生长发育,其中下肢长骨的增长与身高的关系密切.长骨分骨干和骨骺.骨干是已经骨化的坚硬部分,两端的膨大部分叫骨骺.骨干与骨骺之间的部分叫"骺软骨板".成年之前,骺软骨板的软骨细胞不断生长,钙盐不断沉着,骨化;骺软骨板的骨化部分就成了新的骨干,这样,骨干不断地变长,人就长高了.直到20~25岁,骺软骨板才停止生长,完全骨化,骨干与骨骺连成一体,人也就不再长高了.

  •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误诊3例分析

    作者:胡智敏;吴鸣镝;向嵘;张建爽;靖秋生

    回顾性分析3例早期误诊、漏诊,终经支气管镜活检确诊的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raeheobrochopathia osteochondroplastics,TO)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体征、既往史、胸部CT表现、支气管镜下特征、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等,并对误诊、漏诊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3例患者均为青壮年男性,1例误诊为支气管炎,反复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外院支气管镜检查疑似支气管结核转入武汉市肺科医院;1例误诊为支气管结核并误治近4个月效果不良转入我院;1例为耐多药肺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并发TO,早期漏诊TO诊断.3例患者终经支气管镜下腔内活检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而确诊.由于TO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此3例患者支气管镜下TO表现不够典型或并发TBTB等原因导致早期误诊或漏诊.呼吸科医生、结核科医生、呼吸内镜医生尤其要提高对TO的认识,减少误诊.

  • 好牙吃出来

    作者:金慰鄂

    想有一口好牙,除了注意洁牙护牙外,还应从小时开始在“吃”字上下功夫.加强钙、磷摄入钙是组成牙齿的主要成分,人体钙摄入充足则牙齿坚固.奶类和豆类制品钙含量为丰富,尤其是乳类,其钙、磷比例合适,人体容易吸收.磷是保持牙齿坚固不可少的营养素,只要不偏食,即可从每天的膳食中摄取到丰富的磷.动物肝脏、鱼肝油中均含有丰富的维D,其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及骨化作用,保证牙齿的健康发育.

  • 应用超声骨刀与气动磨钻行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长宽;孙翊夫;胡艳龙;李辉;顾锐

    目的 比较经超声骨刀与传统气动磨钻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应用超声骨刀或气动磨钻行胸椎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的74例TOL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分为超声骨刀组(21例)和气动磨钻组(53例).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随访1年以上.超声骨刀组术中单节段出血量为(129.44±40.27)ml,手术时间为(6.09±2.27)min;气动磨钻组术中单节段出血量为(186.28±35.46)ml,手术时间为(9.92±37.0)min,2组术中单节段出血量与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骨刀组术中出现4例(19.05%)硬膜损伤或脑脊液漏,气动磨钻组术中出现11例(20.75%)硬膜损伤、脑脊液漏或脊髓损伤,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8).超声骨刀组住院时间为(19.24±7.87)d,气动磨钻组为(20.64±7.14)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1).术后1年,超声骨刀组JOA评分为(9.24±1.48)分,气动磨钻组为(8.92±1.94)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7).结论 与气动磨钻相比,应用超声骨刀行胸椎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TOLF具有手术时间短和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

  • 后路手术治疗颈胸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艳成;苗军;纪经涛;兰杰;宁尚龙

    目的 观察颈胸段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后路手术治疗效果并总结其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颈椎OPLL患者298例.其中14例为颈胸段OPLL,平均年龄62.6岁(47~68岁),男8例,女6例,其中12例为初次手术,2例为翻修手术.14例患者的OPLL分型包括8例连续型OPLL和6例混合型OPLL.所有患者均一期接受手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3、6、12和24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改良JOA评分、JOA改善率和Nurick脊髓功能评分评估治疗效果,同时通过X线片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颈椎前凸角,通过侧位CT重建测量大OPLL椎管占位率,并评估术后骨化的进展.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2.4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JOA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例改善率为优,3例改善率为良,8例改善率为有效,平均JOA改善率为46.1%.颈椎前凸角术前为(24.0±7.8)°,末次随访为(15.0±6.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大OPLL椎管占位率术前为(67.3±12.0)%,末次随访为(70.2±11.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结论 对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颈胸段OPLL行后路减压手术相对安全,临床疗效确切.对于如何选择OPLL减压后的固定融合节段尚有争议.

  • 中国大陆地区退行性颈椎病患者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的Meta分析

    作者:王立芳;吕艳伟;段芳芳;李东航;田伟

    目的 探讨我国大陆地区退行性颈椎病患者接受人工颈椎间盘置换(ACDR)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方法 系统检索1997年1月至2016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提取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的基本信息、方法学特征、干预特征及异位骨化发生率等资料,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异位骨化发生率的Meta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54篇,其中病例系列39篇,随机对照试验6篇,类试验9篇,共包括1732例退行性颈椎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ACDR术后6个月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为2.7%(95%CI:0.5% ~4.9%),12个月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为3.4%(95%CI:1.9% ~4.8%),24个月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为8.3%(95%CI:5.3% ~11.2%),36个月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为11.2%(95%CI:6.0% ~6.5%).结论 中国大陆地区退行性颈椎病患者接受ACDR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较高,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异位骨化发生率逐渐升高.

  • 前路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术后C5神经根麻痹分析

    作者:黄霖;赵伟华;陈铿;陈甫超;沈慧勇;蔡兆鹏

    目的 探讨前路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效果及对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文作者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病例,依手术方法分为前路减压融合术组(简称"前路组")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简称"后路组").对比分析2组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和颈椎Cobb角.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纳入27例,全部患者原有症状术后获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改善率为(59.8±19.6)%,未发生脑脊液漏和感染等并发症.5例发生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18.5%;前路组与后路组患者在年龄、术前JOA评分、Cobb角及随访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JOA评分、末次随访JOA评分及改善率无显著差异(P>0.05).前路组2例发生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16.7%.后路组3例发生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20.0%;2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OPLL均安全有效,对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 糖尿病足创面处理的时机与技巧

    作者:袁群

    糖尿病足病变伤口为慢性伤口,其创面有以下特点:①创面多深在,合并感染多见;②动脉硬化多见,管壁增厚明显;③肉芽组织脆弱,生机低下;④瘢痕组织增生,时有骨化发生;⑤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 脑外伤与四肢骨折患者血清BMP-2与异位骨化的临床对照试验

    作者:王晔恺;孙伟方;刘晓光;邓杰;颜波儿;蒋文亚;林旭波

    目的:探讨脑外伤和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成型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BMP-2)在异位骨化发生中的作用,为异位骨化的临床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入院的外伤患者145例,包括原发性闭合性脑损伤96例,原发性开放性脑损伤1例,尺桡骨骨折29处,肱骨骨折11处,胫腓骨骨折32处,股骨骨折27处.按骨折类型分为A、B、C 3组:A组(单纯脑外伤组)57例,男37例,女20例;年龄29~61岁,平均(43.91±11.09)岁;病程13~67 d,平均(18.96±10.46)d.B组(单纯四肢骨折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31~54岁,平均(41.73±8.41)岁;病程6~48 d,平均(16.02±8.71)d.C组(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0~60岁,平均(45.87±14.15)岁;病程18~76d,平均(21.28±13.02)d.对移位不明显的31处四肢骨折采用牵引、石膏固定或夹板固定;对骨折移位明显或开放性的68处四肢骨折采用谴内钉内固定或钢板螺钉内固定.对63例颅脑损伤患者立即行开颅手术,其余34例行止血、降脑压、改善脑血循环等综合治疗.按14~16个月后髋、肩、肘、膝关节部位X线平扫是否存在异位骨化分为D、E 2组:D组(可见异住骨化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9~55岁,平均(46.88±7.13)岁;病程6~30 d,平均(20.18±9.78)d.E组(未见异位骨化组)128例,男74例,女54例;年龄33~61岁,平均(43.31±12.94)岁;病程15±76 d,平均(18.42±11.58)d.另设F组(体检人群)49例作为对照,男29例,女20例;年龄31~60岁,平均(43.50±14.40)岁.145例在骨折发生后0.5、3、15、30 d抽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中BMP-2的含量.并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单纯脑外伤患者(21.05%,12/57)和单纯四肢骨折患者(4.17%,2/48)的异位骨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P<0.05).0.5、3、15 d时A、B组血清BMP-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5、3、15、30 d时D、E组血清BMP-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C、D、E组各时间点血清BM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BMP-2水平(51.30±23.41)ng/L(P<0.01).结论:单纯脑外伤患者血清高水平BMP-2是发生异位骨化的因素之一,其15 d的浓度可能是预防异位骨化的观察指标.

  • 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放疗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

    作者:吴锋锋;高宏梁;黄胜;王国荣;蒋雪生;李建有;寿志强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联合放疗、NSAIDs、放疗3种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预防效果及差异.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而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8髋分为A、B、C 组(A 组随访54髋,B 组随访55髋,C 组随访54髋).A 组原发性骨关节炎5髋,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骨关节炎37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2髋,术后口服塞来昔布(0.2 g,每天2次)2周;B 组原发性骨关节炎6髋,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骨关节炎32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7髋,给予术前单次7 Gy放疗;C 组原发性骨关节炎5髋,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骨关节炎35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4髋,术前放疗并予术后塞来昔布口服.术后观察各组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情况,并应用骨盆前后位X 线片评定异位骨化情况(采用Brooker分级).结果:各组平均随访21个月,A 组成功随访54髋, 出现异位骨化7髋,BrookerⅠ型5髋,BrookerⅡ型2髋;B 组成功随访55髋,出现异位骨化8髋,BrookerⅠ型6髋,BrookerⅡ型2髋;C 组成功随访54髋, 出现异位骨化5髋,BrookerⅠ型4髋,BrookerⅡ型1髋.3组均无Brooker Ⅲ、Ⅳ型发生,3组异位骨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3,P=0.690).A、B、C 组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6例、6例、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5,P=0.935).结论: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时,首推NSAIDs.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化

    作者:曾耀明;姜爱华;郭林新;庄壤瑜

    自1990年以来,我们收治了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化患者,术中见突出的椎间盘发生骨化,硬膜及神经根严重受压,并广泛粘连.我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化在临床上具有特殊性,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4例,女8例;年龄32~65岁;病程2~16年;有扭伤或摔伤史11例;12例均为长期负重的农民或个体劳动者.骨化的间盘14个,L4,58个,L5Si6个.1.2症状12例都有腰及下肢酸痛或麻木,其中双下肢10例;下肢感觉异常或肌肉萎缩者8例;间歇性跛行11例;大小便障碍3例;不能平卧4例;不能行走5例.

  • 消肿止痛合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柳海平;李玉吉;王承祥;李盛华;赵振文;汪俊红

    目的:探讨消肿止痛合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5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空白组50例(A组)、消炎痛组55例(B组)和消肿止痛合剂组49例(C组).154例患者中原发性骨性关节炎9例,继发于髋臼发育不良的骨性关节炎 34例,继发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骨性关节炎9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股骨颈骨折5例,其他6例.手术采用改良Gibson入路,术后除常规治疗外A组患者不干预治疗;B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消炎痛,每次50 mg,每天2次,应用4周;C组口服消肿止痛合剂,每次50 ml,每天2次,应用4周.术后18个月为研究终点,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包括双髋正位、闭孔斜位、髂骨斜位片),观察有无异位骨化形成(骨化程度采用Brooker分级法评定);同时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包括自我评价(PAHSS)80分和查评评价(IAHSS)20分.结果:154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1.2个月.异位骨化发生情况:A组27例(54%),其中Bmoker Ⅰ级8例,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2例;B组12例(21.82%),BrookerⅠ级10例,Ⅱ级2例;C组11例(22.45%),Brooker Ⅰ级9例,Ⅱ级2例.3组异位骨化发生情况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Harris、PAHSS及IAHSS评分数据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Harris、PAHSS及IAHSS评分数据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各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8个月Harris、PAHSS及IAHSS评分进行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8个月Harris、PAHSS及IAHSS评分数据应用LSD-t法,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反应A组5例,B组35例,C组4例.结论:消肿止痛合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预防效果与消炎痛相似,但其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患者易于接受.

  •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外科治疗及其疗效分析

    作者:杨迪;李晓林;邵海宇;陈锦平;黄亚增;金永明;张骏;刘建文;徐中海

    目的:根据CT分型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并探讨其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2例,女8例;年龄37~68岁,平均52.8岁;病程2个月~6年.单节段孤立性黄韧带骨化11例;多节段黄韧带骨化19例,其中2例合并颈椎黄韧带骨化,1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上胸段(T1,2-T4,5)5例,中胸段(T5,6-T8,9)7例,下胸段(T9,10-T11,12) 12例,上中胸段联合2例,中下胸段联合4例.根据骨化节段CT表现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单纯型18个节段,骨化黄韧带单侧,骨化较薄或双侧均较薄,未融合;复杂型42个节段,骨化黄韧带弥漫性融合,或呈结节型.21例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9例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瘫;括约肌功能障碍26例,JOA括约肌功能评分为1.97±0.56.改良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1.20±0.76.单纯型行“揭盖法”切除,复杂型行“薄化法”切除.对于减压范围较大者减压后行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减压2~6个椎板,平均3.1个.3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切口处血肿.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12~96个月,平均26个月.22例束带感均消失;28例感觉障碍及下肢麻木、疼痛者中,完全恢复18例,部分恢复10例.术后括约肌功能JOA评分为2.73±0.4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3.57±0.7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率平均为86.1%,优24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根据不同CT分型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能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风险.

  • 后路360°环形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

    作者:杨保辉;秦杰;李浩鹏;贺西京;张纯

    目的:探讨后路360o环形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2月至2013年11月采用后路360°环形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32~67岁,平均51岁,术前常规行X线,CT及MR检查,合并黄韧带骨化4例;上胸段5例,中下段胸椎13例;局限型5例,节段型4例,连续型6例,混合型3例;应用后方“揭盖式”椎管减压+硬膜前方后纵韧带切除(或塌陷)的环形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一般情况;采用JOA(11分法)评分评价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的神经系统功能,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采用Epstein-Schwall的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6 h,平均4.2 h;术中出血量800~4 000 ml,平均1 800 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8年.JOA评分由术前的4.30±2.60提高到术后第2天的7.60±2.40,末次随访的7.80±1.90;末次随访与术后第2天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P=0.78),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P<0.001);术后第2天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4%,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1%.按Epstein-Schwall的标准评定手术疗效:优4例,良10例,改善3例,差1例.4例发生脑脊液漏,肋间神经麻痹或疼痛3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3例术后第2天查体神经功能加重,末次随访时2例恢复,1例无变化.所有病例植骨显示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结论:后路360°环形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完成不同骨化类型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切除,且可取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

  • 颈胸段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作者:胡伟;宋洁富;荆志振

    后纵韧带骨化(OPLL)多见于东亚国家,病因和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单纯颈、胸椎手术报道多见,而颈胸段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此处OPLL报道较少.我科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收治了3例,现将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 项韧带钙化的临床意义及其生物力学探讨

    作者:罗杰;魏戌;李家金

    目的:提高对项韧带钙化X线特征的认识,探讨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对163例颈椎X线显示项韧带钙化的患者进行影像学观察.其中男91例,女72例;年龄38~68岁,平均53.6岁.观察内容包括发生节段数、钙化发生的椎体水平,相对应节段的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椎间孔变窄、前后纵韧带钙化及椎体间位置失稳的情况.结果:163例患者X线观察发现相对应节段病变数为141例.颈椎X线特征性表现为:大多数项韧带钙化存在于1个节段(占63.12%),多发生在C5,6和C4,5水平,其相对应节段的椎体骨质、椎间隙/椎间孔、前后纵韧带、椎体间位置绝大部分出现痛变,并且是主要的病变节段.椎体骨质增生93例(占65.96%),椎间隙/椎间孔变窄72例(占51.06%),前后纵韧带钙化49例(占34.75%),椎体间位置失稳66例(占46.81%).结论:颈椎X线检查不仅可以发现项韧带钙化及其相对应节段的特征性表现,并且有助于颈椎病变的定位诊断.

  • 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195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爱华;蔡善平;毛振中

    从1985年4月至1998年9月,对195例颈椎病人采取穴位注射当归、维生素B12配合手法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男73例,女122例;年龄40~65岁,平均52.5岁;病程6~180个月,平均42个月;神经根型117例,椎动脉型25例,交感型18例,脊髓型2例,混合型33例;X线表现钩椎关节增生者87例,钩椎关节不对称者31例,颈曲变直75例,颈曲反张15例,颈曲成角7例,颈椎体增生176例,椎间隙变窄37例,颈椎韧带钙化或骨化25例.

  • 距骨骨折术后异位骨化致踝管综合征1例

    作者:王刚祥;竺湘江;周海东;赵勇;谢建新

    患者,男,41岁,车祸致左踝关节肿痛2 h入院,行左距骨内踝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图la-1f),手术顺利,术后预防感染消肿补液治疗,术后2周创口拆线,愈合良好.术后摄片提示:左距骨左内踝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物位置正确(图le-1f).术后第9天晚上出现左足底麻木,伴左小腿左足底有阵发性痉挛感,阵发性痉挛能自行缓解.查体:左内踝后方至足内侧有一长约10 cm弧形切口,无渗出,创缘皮肤无红肿,左踝活动受限,左足背感觉正常,足底感觉减退,无痛觉过敏,足趾背伸正常,足趾跖屈Ⅳ-,Tinel征阳性.予弥可保针静滴及妙纳口服,疗效欠佳,出院后继续口服弥可保片.术后3周摄片提示:左距骨后缘有不规则云雾状钙化灶,骨折无移位,内固定物位置正确(图1g).术后4周左足底麻木加重,左小腿及足底阵发性痉挛发作次数增加,左大腿阵发性痉挛也有发生,影响睡眠.遂来骨科门诊就诊.查体:左小腿肌肉萎缩,左内踝后方至足内侧有一长约10cm弧形手术瘢痕,足底皮肤干燥、有鳞屑,左内踝及距骨无明显压痛,左踝活动受限,左足背感觉正常,足底感觉减退,无痛觉过敏,足趾背伸正常,足趾跖屈Ⅳ-,左内踝及距骨无明显压痛,Tinel征阳性.

  • 锁骨旁脂肪瘤骨化误诊为骨软骨瘤1例

    作者:聂鹏飞;郭剑;贺振年;张斌;徐远林;戴波;韩明远;白延军;肖维华

    患者,男,40岁,右锁骨区肿块20 余年来院就诊.患者20多年前无意间触及右锁骨区有一蚕豆大小的肿块,质软,无明显疼痛,活动颈部亦无明显疼痛,无右上肢麻木不适,无头痛头晕,无胸闷气促,无畏寒发热,皮肤完整,未发现局部肿胀及溃疡,无明显疼痛不适. 因未向皮肤表面凸起,故20年来未曾就诊,肿块缓慢增大,无其他明显不适,约桃核大小,且肿块向皮肤表面凸起明显, 影响美观, 故来院就诊,明确诊断. 专科查体:右锁骨区中外1/3处可触及一直径约2 cm大小的肿块,局部皮肤完整,无静脉曲张表现,质软,界清,局部无压痛,固定,不能移动,皮温正常,右肩关节活动可,右手感觉、活动及血供均可.右尺桡动脉搏动有力.锁骨正位X线片(图1a) 示右锁骨中外1/3处可见一向外突起的不规则骨样密度影,皮质与正常骨皮质相连,周围软组织稍肿胀,未见骨膜反应,考虑骨软骨瘤.MRI(图1b,1c)示右锁骨中外1/3 处上方可见一团片状异常信号灶,与锁骨分界欠清,横段位较大层面约 2.4 cm × 1.3 cm,T1WI呈高信号, 其内可见少许斑片状低信号,T2WI抑脂系列呈不均匀低信号, 考虑右锁骨良性肿瘤性病变,骨软骨瘤可能.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为"骨软骨瘤".患者手术意愿强烈,排除手术禁忌后,予以手术切除肿块.

494 条记录 1/25 页 « 12345678...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