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系膜上静脉血管瘤一例

    作者:杨振华;陈萃

    患者女,58岁.因反复腰、腹部疼痛1年于2007年8月17日入院.彩超提示门静脉主干内径0.9 cm,肠系膜上静脉右侧局部管腔明显瘤样扩张,范围3.1 cm×2.6 cm,蒂部1.0 cm,瘤内可见部分实质性回声,彩流充盈缺损;门脉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提示静脉期见肠系膜上静脉中段右侧距与脾静脉汇合部2.5 cm处类圆形异常信号,与肠系膜上静脉相通且有造影剂填充,病灶大小1.5 cm×2.8 cm(图1).影像学诊断:肠系膜上静脉瘤并血栓形成.

  • 肝外门静脉系统血管瘤二例

    作者:金毕;孙元;赵玉国;李毅清;赖传善;冯贤松;万赤丹

    例1女性,45岁.右上腹间断性疼痛6个月,体力劳动时加重.体检未发现明显异常.高血压病史10年.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提示门静脉主干起始部瘤样扩张(图1).行门静脉瘤部分切除加门静脉成形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腹痛消失,病理结果为先天性肌发育不良症.随访6个月无明显不适,B超未发现瘤体再次扩张.

  • 不同诊断方式在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立波;梁旭光

    目的:分析并研究不同诊断方式在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5例进行脑血管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CT血管成像(CTA)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检测,比较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患者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效果。结果本研究两种诊断方式对患者脑血管病的诊断检出率无明显的差异,P>0.05;MRA对小畸形检出率较差,CTA对大畸形检出率较差。结论临床上对于脑血管病进行诊断,采用CTA和MRA进行诊断不存在明显差异,都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 腹腔镜主股动脉转流术一例

    作者:朱越锋;沈来根;杨进;刘震杰;Ralf Kolvenbac

    患者男,52岁,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2个月,加重伴静息痛半个月”入院。既往有吸烟史30余年,否认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右侧股动脉及以下未及动脉搏动,大腿下段皮温明显降低,右足第一趾发黑溃疡。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右侧髂动脉完全闭塞,周围侧枝建立,右侧股深动脉显影尚可,右股浅动脉基本闭塞及胫前、胫后、腓动脉显示不清(图1)。根据泛大西洋协作(TASC)组织分型为TASCD[1]。2010年12月14日手术。手术方法:患者右侧卧位约60°~70°。消毒铺中后在右侧腹股沟行直切口约7 cm,暴露股动脉。腹部分别置入7个套管针(trocar),行左侧经腹结肠后径路暴露腹卡动脉。

  • 颅内动脉瘤应用 CT 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对诊断的价值比较观察

    作者:陈家志

    目的:比较 CT 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3例,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21例同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作为 A 组,另22例同时行 CT 血管造影作为 B 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效能。结果:A 组的检出率为85.71%,B 组为86.36%,DSA 为97.67%,A、B 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但均显著低于 DSA 检查结果(P <0.05);A 组和B 组的瘤体直径以及瘤颈宽度均与 DSA 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CT 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065 经颅多谱勒对大脑中动脉梗塞溶栓治疗后再通的评价

    作者:

    经颅多谱勒(TCD)评价脑血管的优势在于费用低,可床边检查.然而,在急性卒中的情况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TCA)更为常用.这些方法价格昂贵,费时,且不能提供持续的血流监测.TCD提供了一项廉价和连续监测血管开放度的方法.

  • DSA和MRA检测在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比较

    作者:周明利;冯骏;屈天荣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诊断亚急性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脑血管结构异常的临床价值,为脑血管结构异常的检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病1周内的患者183例,使用DSA和MRA法检测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基本结构血管异常.结果:MRA和DSA检测,顶叶、额叶和豆状核3个部位自发性脑出血的几率大,分别占全部出血部位的17.5%、16.9%和14.2%;存在脑血管结构异常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的发生率小于不存在脑血管结构异常患者(P<0.05),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与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r=0.43,r=0.46,P<0.05); MRA和DSA检测脑血管畸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DSA为诊断金标准,MRA检测脑血管畸形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8%和96.9%.结论:MRA与DSA均可应用于诊断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管结构异常,MRA有无创性的优势,更值得临床推广.

  •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PET/CT显像一例

    作者:张云;杨小丰;王瑜;张玉珂;汪丽娟;孙振柱;艾尼娃尔

    患者女,35岁,于2006年3月16日以"头痛待查"入院.入院后头部MRI及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无异常.胸部CT检查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疑肺转移癌;胸腔少量积液.

  • 高血压15年,高血糖、左侧肾动脉狭窄近2年,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半年

    作者:余毅;庄永泽;谢福安;彭卫华

    1 病历摘要患者女,61岁.因血压高15年,发现血糖增高、水肿,左侧肾动脉狭窄近两年,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半年于2000年7月22日入院.缘于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查体发现血压高,为145/95 mmHg,无皮疹和关节疼痛,无胸闷气促,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排肉眼血尿,无眼睑、双下肢水肿,予降压治疗.此后长期间断服用降压药,近3年规律联合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尚可.两年前出现眼睑、双下肢轻度水肿,就诊于某省级医院.查尿蛋白(+),血白蛋白31 g/L,球蛋白46 g/L,肌酐196 μ mol/L,胆固醇4.5 mmol/L,甘油三酯2.9 mmol/L,空腹血糖9.2 mmol/L,HbAlc 11.1%,B超及彩色多普勒示"双肾各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明显增高,以左侧为著;左侧肾动脉狭窄,左肾缩小",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示左肾体积缩小,为7.5 cm×4.4 cm×4.5 cm,左肾动脉明显狭窄,管径仅2 mm;右肾及右肾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经降压、降血糖及保肾、对症等治疗病情稳定出院,继续药物治疗.1年前不明原因低热、全身关节疼痛.查血沉95 mm/h,抗O<400 IU/L,RF(+),血中未检出狼疮细胞,血IgG 18.9 g/L,IgA 1.7 g/L,IgM 1.63 g/L,补体C3 1.53 g/L,ANA 1∶5(+),抗dsDNA(-),ENA谱:抗Scl-70(+),抗SSA(+),ANCA(-).予抗风湿药及中药治疗,5个月后发热及关节疼痛消退,复查血肌酐为369 μ mol/L.入院前7天感冒后出现畏寒、发热,体温达38~39.5℃,伴眼睑、双下肢轻至中度水肿,尿量约1 000 ml/d,夜尿每天3~5次,血肌酐628.2 μ mol/L,在当地医院予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诉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平素体质较差,否认有"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育有2儿1女,均体健,否认有高血压等家族病史.查体:T 37.4℃,P 96次/min,R 18次/min,BP 130/95 mmHg.发育正常,神清,慢性贫血病容,自动体位.颜面轻度水肿,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口唇粘膜苍白、干燥,口腔粘膜无糜烂、溃疡.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闻及少量湿性罗音,心前区无明显隆起,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96次/min,律齐,心尖区闻及Ⅱ级以上收缩期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及胁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轻至中度凹陷性水肿.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征阴性.

  • 颅内动脉瘤应用CTA及MRA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罗青

    目的:观察比较颅内动脉瘤CT血管造影(CTA)及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其中50例患者同时行MRA检查,25例患者同时行CT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情况.结果:CTA及MRA的颅内动脉瘤检出率分别为88.00%及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A和CTA的检出率(P<0.05或P<0.01);MRA和CTA检查瘤体直径和瘤体宽度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A及MRA检测颅内动脉瘤的瘤体直径及宽度均准确,二者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操作简单、无创伤,有临床推广意义.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CD、MRA及BAEP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作者:岳峰;方德仁;翁建英;刘培琴;丁兴国;吐尔逊·沙比尔

    目的:分析、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3种方法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2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别行TCD、MRA及BAEP检测.结果:TCD检测异常率为95.5%(21/22),椎基底动脉异常者占总异常者的比例为80.9%(17/21);椎动脉MRA(包括颅内、外段)检测异常率为81.8%,主要表现为单或双侧椎动脉变细、变直、迂曲、粗细不均及血流信号减低;BAEP检测异常率为72.7%(16/22);TCD、MRA均异常者占81.8%(18/22);TCD、BAEP均异常者占68.2%(15/22);3项检查均异常者占54.5%(12/22),其中结果较一致的占75.0%(9/12).结论:3种方法合用从不同角度为VBI时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提供了较好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和较全面的客观依据,且提示VBI时椎动脉血管变细、迂曲,血流速度降低,相应供血区神经细胞功能异常.

  • 增强和非增强MRA对肾动脉性高血压的诊断价值:Meta分析

    作者:蒲祖辉;吴育明;伍晓六;张相;刘品霓;陈静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MRA对肾动脉性高血压诊断的价值.方法搜索Pub/Medline数据库,检索所有用MRA对肾动脉性高血压进行诊断的文献,提取相关文献数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03 和MT软件,进行异值性检验,得到合并的比数比(OR)值,合并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合并的阳性和阴性拟然比 (Summary Likelihood Ratio).结果共检索到文献52篇,其中有非增强的2D,3D TOF和PC MRA技术文献34篇和动态增强MRA技术(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angiography,DCE-MRA)文献18篇,文献质量水平为a和b级[1].利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处理,DCE-MRA技术的合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1%(CI:95.2~98.5%)和94.8%(CI:93.4~96%),合并阳性拟然比为13.401 (CI:8.595~20.894),合并阴性拟然比为0.053(CI:0.034~0.083),合并比数比(DOR)为311.31 (CI:173.23~559.45 ),加权SROC面积(AUC)为0.9875 SE为0.0031 ,Q*值为0.9561,SE 0.0072.非增强的MRA技术的合并敏感性为92.9%(CI:90.3~95%), 特异性为87.6%(CI:86~89.2%),合并比数比(DOR)为98.411 (CI:56.781~170.56);合并阳性拟然比为7.933(CI:5.608~11.222),合并阴性拟然比为0.096(CI:0.058~0.161);加权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37,SE为0.0055,Q*值为0.9259, SE 0.0094.结论入选文献水平较高.MRA有较高的准确性,而DOR和Q*值及AUC比较显示DCE-MRA血管造影比非增强的MRA技术对肾动脉性高血压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 动态增强MRA对肾动脉性高血压的诊断价值:Meta分析

    作者:蒲祖辉;吴育明;伍晓六;张相;刘品霓;陈静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动态增强MRA对肾动脉性高血压诊断的价值.方法搜索Pub/Medline数据库,检索所有用增强MRA血管造影对肾动脉性高血压进行诊断的文献,提取相关文献数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数据分析采用Excell 2003 和MT软件,得到合并的比数比(DOR)值,合并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合并的阳性和阴性拟然比 (Summary Likelihood Ratio).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8篇,文献质量水平为a和b级[2].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1%(CI:95.2%~98.5%)和94.8%(CI:93.4%~96%),合并阳性拟然比为13.401(CI:8.595~20.894),合并阴性拟然比为0.053(CI:0.034~0.083),合并比数比(DOR)为311.31 (CI:173.23-559.45),加权SROC面积(AUC)为0.9875.结论入选文献均有较高的水平.SROC显示动态增强MRA血管造影对肾动脉性高血压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利于阳性病例的检出和阴性病例的排除.

  • 比较经颅多普勒(TCD)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测颅内大动脉的实际价值

    作者:王凌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测颅内大动脉的实际效果.方法 对我院20例脑卒中患者40根颅内大动脉进行TCD和MRA检测,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 TCD和MRA检查狭窄符合率为85.7%,闭塞符合率为80.0%,无血管狭窄符合率为88.2%.结论 颅内大动脉采用TCD和MRA检测具有相同的检测效果,但是TCD应用更加简便、迅速、实惠,MRA应用更加全面、直观,将两者联合起来可明显提高其检测准确度.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