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踝臂指数及股浅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应卫华;李浙成;胡智星;童跃锋

    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ABI)及股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相关性.方法 对132例入选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超声测定股浅动脉IMT及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ABI,并调查年龄、性别、吸烟、血压、家族史、体质指数(BMI)等.用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数量和GAS积分评价冠脉病变的程度,分析、对比不同病变程度下股浅动脉IMT及ABI.结果 冠心病组股浅动脉IMT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ABI明显小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股浅动脉IMT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但冠心病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ABI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且ABI值在各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浅动脉IMT及ABI与冠心病显著相关.对于冠心病患者,对比股浅动脉IMT与ABI,ABI是更能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 股浅动脉下段易发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研究

    作者:郭宝生;杨军;喻晓娜;杨华;李晶;苏庆华;刘守君

    目的 本研究在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方面探讨股浅动脉下段易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 281例股浅动脉A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观察股浅动脉329条,将股浅动脉等长度分为上、下两段,统计分析两段间发病率、管径狭窄程度及峰值血流速度.结果 与股浅动脉上段比较,股浅动脉下段AS发病率增高(P<0.01),动脉管径狭窄率增高(P<0.01),峰值血流速度增快(P<0.01).结论 股浅动脉下段易发动脉粥样硬化,与其走行弯曲出现剪切力减低区,并与该处股浅动脉受收肌腱裂孔的影响使其剪切力进一步减低,导致股浅动脉下段易发动脉粥样硬化.

  • 超声诊断创伤性动静脉瘘1例

    作者:郑敏;朱芳芳;闫军

    患者男,41岁.半月前有右大腿枪伤史,3 d前自觉右大腿肿胀疼痛而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右下肢无水肿,于右大腿根部触及搏动性包块,可触及震颤.彩超检查:右下肢距股总动脉分叉处约4.25 cm的股浅动脉与股总静脉近分叉处探及异常交通,瘘口宽约0.54 cm.

  • 股动脉重复性假性动脉瘤超声诊断及探头压迫治疗1例

    作者:曹云峰;胡海云;张计华;白林;张丽;刘伟;杜冬妮;马虹

    患者女性,72岁。主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住院。于一周前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中过程顺利,术后对穿刺点行常规局部压迫。术后第三天发现右大腿根部搏动性疼痛性肿块,且进行性增大,于术后第七天行超声检查。患者仰卧位,右大腿略外翻,检测右下肢动脉及肿块,二维超声显示股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动脉等无明显异常,于股浅动脉起始段前方可见两个不规则混合回声肿块呈深浅并排排列,边界清楚,紧邻股浅动脉之肿块较小,约4.3cm×3.2cm×2.6cm,此肿块之浅方见约6.4cm×4.8cm×3.7cm之较大肿块,肿块中央部分呈无回声,周边附近可见不规则环形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两肿块与股浅动脉相通,通道内可见持续性五彩镶嵌血流,收缩期血流自股浅动脉依次射入两肿块内,通道周围可见旋涡状血流,与动脉搏动相一致(图1)。脉冲多普勒于狭窄通道及两肿块内均可探及高速低阻力血流频谱,通道内频谱呈双向,流速快,超过180cm/s,以脉冲多普勒无法测量,连续波多普勒测量其流速高达270cm/s。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引导下以二维超声仔细观察,发现较小肿块与股浅动脉间可见大小约0.2cm×0.2cm的缺损(图2),其对侧即两肿块间可见大小约0.3cm×0.3cm的缺损,恰为彩色多普勒所见之通道。超声提示:(1)、右股浅动脉穿刺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2)、假性动脉瘤破裂后再发假性动脉瘤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以探头逐渐加压,直至肿块内血流信号消失,共持续约40分钟,解除探头压力后,两肿块内均未再出现血流信号,中央无回声区变为不规则低回声肿块。探头加压治疗第三天(穿刺术后第九天)复查,两肿块缩小,回声增强,未能检测到血流信号。治疗约三周后复查肿块消失。

  • 球扩式支架扩张时致限制性股浅动脉破裂1例

    作者:田锦林;李春雷;王海峰;李云松;郭跃辉;王伟;陈硕飞

    患者女,76岁,左下肢间歇性跛行2个月,静息痛4天,既往冠心病史20年,高血压病史5年.查体:左侧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左足趾发紫,触痛,左足皮温减低.超声:左股浅、足背动脉闭塞,左腘动脉不完全闭塞,胫前动脉狭窄,血流减低,胫后动脉血流减低.下肢CTA:左股浅动脉中下段闭塞,胫前动脉、腓动脉多发节段性闭塞,胫后动脉上段闭塞>2 cm,远端流出道通畅.Fontaine缺血分级:Ⅲ级,Rutherford缺血分级:Ⅳ级,TASCⅡ:股腘动脉C级,膝下动脉D级(图1).术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3天后,经右侧股动脉穿刺翻山行左侧股浅动脉闭塞段开通、球囊扩张及支架放置术(图2A~2C).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医源性股浅动静脉瘘一例

    作者:徐明民;全丽娟

    患者女,54岁.1年前因心房纤颤在外院行射频消融术,术后患者自觉右下肢腹股沟处疼痛伴右下肢轻微肿胀,明显胀痛,伴皮肤温度升高,活动后较明显,休息后缓解,射频消融术后长期使用华法林.1年来,右下肢肿胀反复出现,性质及程度基本同前.患者9年前有右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史.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查体:右大腿及以下肿胀明显,部分皮肤发红、发亮,无瘀斑、瘀点,皮肤温度较高,无间歇性跛行,无溃疡,无静脉蚓状突起,无皮肤色素沉着.听诊闻及持续性吹风样杂音,并向大腿内侧及远端传导.超声检查:右股浅动脉后壁与股浅静脉前壁之间见3.2 mm×3.0 mm回声中断(图1,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花色血流自股浅动脉流入股浅静脉内(图3);频谱多普勒示瘘口处测及高速湍流频谱,频窗充填,双期单向,大流速353.0 cm/s(图4);股浅静脉及腘静脉内血流频谱呈动脉样改变(图5,6).超声诊断:右侧股浅动静脉瘘,并对瘘口处行定位标记.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穿刺后股动静脉瘘并自行闭合一例

    作者:田津;李治安

    患者男,63岁,因心前区疼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于穿刺点闻及双期连续性杂音.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见右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及股总静脉管壁清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血流充盈良好,脉冲多普勒频谱(PW)示股总动脉收缩期大流速(Smax)83.4 cm/s,频谱形态未见明显异常,股总静脉PW示动脉化频谱.CDFI示股总动脉分叉下方约1.5 cm处股浅动脉管壁有一直径约0.16 cm瘘口.将取样容积置于瘘口处测得收缩期高速连续性频谱Smax>300 cm/s.提示:右股浅动脉股总静脉瘘(图1).2个月后预行闭合瘘口术,行术前检查,显示瘘口自行闭合,股动静脉之间未发现分流(图2).

  • 股浅动脉闭塞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倩倩;吴章敏;张煜亚;陈忠

    目的:研究卢瑟福分级为3~6级股浅动脉闭塞支架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因股浅动脉闭塞行镍钛金属裸支架置入术的85例患者(卢瑟福3~6级)93例患肢.术后定期行下肢动脉彩超、Doppler或CTA检查观察支架内通畅情况,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加以统计分析.结果:全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共为93例患肢置入173枚镍钛金属裸支架.术后第1天,复查彩超示无残余狭窄、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无支架两端夹层形成;复查Doppler示患肢踝肱比(ABI)平均为(0.95 ±0.18),较术前0.48 ±0.18明显提高(t=-21.694,P=0.000).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6.0±15.0(0.27~58.0)个月,第3、6、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3.9%、67.1%、49.4%.病变总长度(P =0.031)、TASC Ⅱ C/D级病变(P =0.034)和糖尿病(P=0.031)与ISR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股浅动脉病变总长度、TASC Ⅱ C/D级病变及糖尿病是卢瑟福分级为3~6级股浅动脉闭塞支架术后ISR的危险因素.

  • 同侧逆向开通胫后动脉长段CTO的病例报告

    作者:贾楠

    目的:胫后动脉开口无残端闭塞的患者尝试通过胫前动脉同侧逆向开通。
      方法:左足静息痛一周入院的67岁男性患者,造影示左股浅动脉中远段轻度狭窄,胫前动脉轻度狭窄,腓动脉及胫后动脉开口起始无残端闭塞。正向开通腓动脉成功。反复尝试,无法找到胫后动脉开口,无法正向开通。送导丝经胫前动脉、足底动脉弓至胫后动脉,导丝在微导管支撑下逆向通过胫后动脉的长段闭塞,导丝进入股浅动脉后经抓捕系统引导入动脉鞘,再沿该导丝正向送入球囊扩张胫后动脉病变段。

  • 下肢多血管长段CTO分期介入治疗的病例报告

    作者:贾楠

    目的:探讨左股浅动脉、腘动脉及膝下三支动脉长段慢性闭塞的患者分两期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左足静息痛一周伴左足2、3足趾坏疽入院的54岁男性患者,造影示左股浅动脉开口起始闭塞,腘动脉闭塞,胫前动脉、腓动脉、胫后动脉闭塞。一期介入治疗,正向开通股浅动脉及腘动脉,于股浅动脉开口及中远段、腘动脉置入支架。三周后进行二期介入治疗,造影显示原本闭塞的腓动脉自行开通。正向开通胫后动脉后,又采用同侧逆向技术,双向开通胫前动脉。

  • 股深动脉优势供血治疗TASC D型动脉硬化下肢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田轩;刘建龙;贾伟;蒋鹏;程志远;张蕴鑫;田晨阳

    目的:探讨髂动脉通畅的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TASC) D型动脉硬化下肢缺血的治疗方式,比较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与股深动脉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2例TASC D型下肢缺血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股浅动脉治疗组(行股浅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16例和股深动脉治疗组16例,并进行对照分析。通过对比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手术后3年截肢率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ABI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股浅动脉治疗组术后ABI高于股深动脉治疗组(P<0.05)。两组3年后跛行距离<200米和行截肢手术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动脉通畅的TASC D型动脉硬化下肢缺血患者,无论腔内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还是股深动脉成形术均可改善患者症状,增加肢体血供;股浅动脉支架植入对患者近期远端肢体血供改善优于股深动脉成形术。

  • TASC C型股浅动脉闭塞病变腔内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汪岩;汪鑫;邢颖;贾玉龙

    目的:观察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TASC)C型股浅动脉闭塞(或狭窄>70%)腔内治疗效果及随访1年结果,分析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普通外科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TASC C型的患者58例(58条肢体)。手术方法为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术后1年随访是否有支架内再闭塞或狭窄(>70%)。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闭塞或狭窄(>70%),将患者分为通畅组及再闭塞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无围术期死亡。58条肢体中有6条未能开通,腔内治疗开通率为89.7%。1年后完成随访41例,通畅组30例,再闭塞组11例。两组患者踝肱指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55±0.16) vs (0.41±0.24),P<0.05]。两组患者的吸烟者比例和Fontaine分期虽无显著性差异,但P值相对较低,提示二者也可能与术后ISR相关。结论腔内治疗TASC C型股浅动脉闭塞安全有效,血管病变严重程度与ISR相关。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常见护理措施及康复指导

    作者:马立军;高秀丽;刘国岩

    由于粥样硬化斑块造成下肢动脉阻塞或狭窄称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LowerEx -tremityAtheroscleroticOcclu-siveDisease,LEAOD)。下肢常见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有髂动脉、股浅动脉、小腿动脉。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20世纪90年代我国华东地区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为0.76%。男女比例约为8.5:1。

  • 仰卧位腘动脉逆行入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

    作者:邹君杰;焦元勇;蒋军;马昊;杨宏宇;章希炜

    目的:评价采用仰卧位腘动脉穿刺入路对闭塞段行双向开通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18例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在顺行开通困难时采用仰卧体位下腘动脉逆行入路进行开通手术。病变长度(23.6±11.3)cm。Rutherford分级3~5级。腘动脉逆行穿刺时,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外旋,在经近侧血管鞘造影的指引下完成穿刺并置入血管鞘。一旦逆行通过闭塞段进入真腔以后,再顺行置入球囊预扩、释放支架。结果18例患者仰卧位腘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无穿刺点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 ABI由术前的0.42±0.15上升为术后的0.83±0.13(P<0.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5.2±9.8)个月,12例(66.7%)股腘动脉通畅,闭塞6例。6、12及24个月初始通畅率分别为100%、83.1%及60.6%,4例症状严重的再发闭塞患者接受二次治疗。结论在进行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过程中,如果顺行开通困难,采用仰卧位腘动脉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 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姚陈;叶彦琛;李勇辉;李梓伦;王冕;常光其;王深明

    目的 评估股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我院从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26例SFA闭塞性病变患者,对腔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共26条患肢)均行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技术成功率100%.ABI术前0.28±0.24,术后0.81±0.12,临床成功率80.8%.术中并发症1例(3.8%),术后并发症7例(26.9%).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7±2.9)个月.术后1、3、6、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6.15±3.77)%、(92.22±5.28)%、(88.04±6.49)%、(88.04±6.49)%,术后1、3、6、12个月的二期通畅率分别为(100.00±0.00)%、(96.15±3.77)%、(96.15±3.77)%、(96.15±3.77)%,术后1、3、6、12个月的保肢率分别为(92.31±5.23)%、(88.46±6.27)%、(88.46±6.27)%、(81.09±9.10)%,术后1、3、6、12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00±0.00)%、(96.15±3.77)%、(85.62±7.08)%、(77.26±9.55)%.结论 SFA闭塞性病变行腔内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均较高,短期通畅率较为理想.

  • 应用去股浅动脉交感神经化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

    作者:汤敬东;成明;甘树杰;冯怡雯;张慈;明旭;李克;钱水贤

    目的:探讨去股浅动脉交感神经化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间3例用常规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的同时施行血管腔内射频消融术的TAO病例,通过踝肱指数(ABI)、血管通畅程度等评判临床疗效。结果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ABI从术前的0.3、0.2和0.3上升至术后1.0、0.8和0.8。患者在随访期间临床症状保持良好,均无复发,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血流通畅。结论利用血管腔内技术射频消融去股浅动脉交感神经化治疗TAO,既可达到腰交感神经节切除的治疗效果,又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但因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其中远期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超声引导下腘动脉逆行穿刺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路国勇;田鹏;褚永新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腘动脉逆行穿刺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2013年8月至2017年11月应用超声引导下腘动脉逆行穿刺后行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AFARI)或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的25例患者资料.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逆行穿刺腘动脉,然后介入引导下行SAFARI或SIA,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症状及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 25例患者穿刺均获得成功,其中18例行SAFARI,7例行SIA,无严重并发症发生,7例患者腘动脉穿刺鞘未使用.ABI由术前平均0.37±0.19提高至术后1周的0.78±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为60~175分钟,平均(126±15)分钟,超声引导下腘动脉逆行穿刺时间为3~11分钟,平均(6±2)分钟.术中造影剂用量为40~125 ml,平均(75±15)ml.结论 超声引导下腘动脉逆行穿刺后行SAFARI或SIA是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治疗的一种新思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造影剂用量、降低射线接触量;但带来的收益与腘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带来的风险之间的利弊权衡,需进一步探讨.

  • 股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腔内治疗进展

    作者:包俊敏;陈凯

    近年来,随着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以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ing angioplasty,PTSA)为代表的血管腔内技术日益成熟,在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面应用日趋广泛,然而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问题也日益突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 双侧坐骨动脉未闭导致慢性下肢缺血一例

    作者:刘震杰;沈来根;杨进;朱越锋;高宁

    患者,女性,15岁.因双下肢乏力7年,加重伴间歇性跛行1年于2009年11月28日人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剧烈运动后加剧,休息后缓解.近1年来,患者双下肢乏力加重,并伴有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约500米.既往无外伤史.查体: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未及,双足皮肤苍白,皮温低.下肢动脉彩超提示双侧股浅动脉血流信号低.入院后,经肱动脉双下肢动脉造影提示:双侧髂内动脉明显较髂外动脉增粗;双侧坐骨动脉未闭(见图1),双侧髂动脉、股总动脉和近端股浅动脉发育不良(见图2),坐骨动脉向下延续与腘动脉交通(见图3).考虑到患者年龄及下肢缺血症状,予以门诊定期随访.

  • 股浅动脉狭窄与闭塞腔内治疗效果调查

    作者:郭伟

    根据股浅动脉(superfocial femoral arterv,SFA)病变的TASC分型,一般A型采用腔内技术,D型采用外科旁路术,B、c型证据不充分.随着腔内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革新,B、c型正倾向于腔内治疗.但SFA位于大腿肌肉和膝关节处,置入的支架通常受到挤压、牵拉、扭力和关节折曲力的影响,因此该部位的腔内治疗效果受到极大挑战.本文回顾SCI收录的关于SFA病变支架治疗效果的文献,总结其通畅率和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

6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