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培养中分离布鲁菌1例

    作者:陈秀玲

    布鲁菌病是能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通过直接接触被污染的血液,破溃皮肤的黏膜表面或摄入被污染的食物传播给人.布鲁菌是细胞内寄生病原菌,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一旦进入血液可形成菌血症,能累及多种器官的系统性疾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常见症状有反复发热、头痛、身体疼痛、食欲减退等症状.2011年4月从血培养中分离1株布鲁杆菌.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培养 布鲁菌 分离
  • 布鲁菌16S rDNA基因遗传分析

    作者:李克诚;周邦谣;夏菲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分离的布鲁菌、其他盐杆菌科细菌以及临床常见致病菌的16S rDNA基因片段的差异并构建16S rDNA系统发育树,为进一步研究布鲁菌打下基础.方法 PCR扩增临床分离株的16SrDNA并测序;从EMBL下载常见盐杆菌科细菌和临床上常见致病菌的16S rDNA序列.利用CLUSTALX和MEGA程序进行16S rDNA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成功扩增了临床分离菌株的16S rDNA,得到测序结果,比对临床分离菌株和相关菌株后,发现了特异序列5’-ATCCCGGTCGCGGTTAGTGG-3';系统发育树表明不同种的布鲁菌间的距离非常接近;布鲁菌和醋菌属的进化距离较近,但是和其他的盐杆菌的进化距离较远.结论 在布鲁菌16S rDNA中存在特异序列5'-ATCCCGGTCGCGGTTAGTGG-3’,有可能作为探针来快速检测布鲁氏菌.

  • 人用布鲁菌104M冻干活菌苗免疫效果

    作者:孙养信;王丽

    1996年,陕西省发生一起历年来严重的布鲁菌病爆发流行。为迅速控制流行,在采取健羊免疫、病羊处杀、治疗患者、环境消毒等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同时,应用104M活菌苗,对重点人群预防接种。结合本项工作的开展,对该菌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和评价。 1.材料与方法:布鲁菌104M活菌苗由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接种组为疫区内的养羊户、皮毛乳肉加工从业人员及其他易感人群;对照组为疫区内因种种原因未进行免疫的上述重点人群。先进行皮肤试验,48 h阴性者方可接种。每人每个鼻孔滴入2滴,约含50亿菌体。试管凝集试验操作方法及判定标准均按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合编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进行。 2.结果: (1) 血清抗体阳转率:采集接种组不同免疫期限血清标本79份,以1∶50(++)为阳性判定标准。接种后2个月,血清抗体阳转率为68.75%,1年后血清抗体阳性率明显下降(表1)。 (2) 菌苗保护率:3年来,接种组79人中发病3人,发病率3.8%;对照组91人中发病15人,发病率16.48%。菌苗保护率为76.94%。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χ2=7.19,P<0.01)。 (3)我省绥德、澄城两县是发病严重的地区,也是主要接种区,1996~1999年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绥德县发病率由1996年的134.33/10万下降至4.78/10万;澄城县由1997年的2.03/10万下降至0.35/10万。

  • 布鲁菌干扰MΦ泛素依赖型自噬通路的研究

    作者:陈冬志;洪洋;李春晓;李娜;曹志然;王家鑫;孟明

    目的 探讨布鲁菌减毒株S1330对于小鼠巨噬细胞(MΦ)泛素依赖型自噬通路的影响.方法 应用布鲁菌S1330株作用于小鼠MΦ构建体外感染模型.观察MΦ内的吞噬过程、泛素化水平及自噬水平.实验设立巨噬细胞正常组、感染组、自噬诱导对照组、自噬诱导感染组,应用吉姆萨染色法、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分别观察不同时间点、不同组MΦ内泛素化蛋白含量及自噬水平变化.结果 布鲁菌感染MΦ0.5 h胞内出现泛素化菌体蛋白,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胞内泛素化蛋白聚集持续增多,12 h MΦ死亡;与之相对应的自噬体标记物LC3B蛋白表达严重不足,而自噬诱导的感染组MΦ内泛素化的菌体蛋白比例减少.结论 布鲁菌S1330株感染MΦ启动胞内泛素化机制,却干扰泛素依赖型自噬通路的成熟,使泛素化菌体蛋白大量聚集不能有效清除,终导致了MΦ功能障碍而死亡.

  • 布鲁菌重要毒力调控基因在环境刺激和细胞侵染过程中的转录研究

    作者:王玉飞;乔凤;钟志军;汪舟佳;杜昕颖;于雅琴;陈泽良;黄留玉

    目的 了解dnaK、htrA、vjbR和gntR等布鲁菌的重要毒力调控基因的功能.方法 本研究利用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了dnaK、htrA、vjbR和gntR在酸等体外刺激条件下和巨噬细胞感染过程中的转录变化.结果 这些毒力调控基因在体外刺激条件下、侵染过程中可特异的诱导表达,但是它们在这些刺激条件和胞内不同时期的转录丰度不同.结论 dnaK、htrA、vjbR和gntR在布鲁菌感染过程的不同环节发挥作用.

  • 布鲁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分型研究

    作者:骆利敏;崔步云;芮勇宇;王文敬;李明;赵鸿雁;李妍

    我们挑选国内不同年分、不同地点分离的95株布鲁菌(包括19株标准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分型的分析研究.

  • 布鲁菌致双眼全葡萄膜炎的超声表现1例

    作者:化金凤;刘丽娜

    患者男,57岁.牧民,因头痛、高烧、抽搐,视物不清,到当地防疫站检查:布氏杆菌凝集试验1 : 400阳性,用药2周后,患者自感症状减轻,但双眼视力急剧下降,来诊.视力右眼:0.12,左眼0.07;眼压右眼5.7 mm Hg (1 mm Hg = 0.133kPa),左眼5.3 mm Hg;裂隙灯检查:角膜清,KP(+),房闪(-),虹膜后粘连.

  • 自动细菌鉴定仪对布鲁菌误鉴定原因及临床影响分析

    作者:薛文成;任晓庆;褚美玲;马均;任微;王璐;孟冬娅

    目的 探讨Vitek Compact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器对1例布鲁菌误鉴定原因及临床影响分析.方法 1例无明显诱因发热患者血培养分离菌株,采用Vitek Compact细菌鉴定系统,形态学、传统手工生化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采用PCR扩增16S rRNA基因并测序,对所测得的核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 从该患者血液中分离到1株缓慢生长的革兰阴性短小杆菌,Vitek Compact鉴定仪器,GN鉴定卡首次鉴定为支气管炎鲍特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菌株与马耳他布鲁菌或人苍白杆菌核酸匹配度高达100%,完全排除支气管炎鲍特菌的可能.将保存的菌株用Vitek Compact鉴定仪器,GN鉴定卡复检,结果为马耳他布鲁菌.结论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是鉴定临床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有效手段,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器鉴定慢生长细菌如布鲁菌等有明显局限性,对布鲁菌病等传染病的临床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可产生误导.

  • 注意苛养菌的检验

    作者:王金良;吕锦

    苛养菌通常指难以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或需特殊条件才缓慢生长的革兰阴性杆菌.如嗜血杆菌、布鲁菌、鲍特菌、弗朗西斯菌等.

  • 布鲁菌液体气溶胶肺部感染途径小鼠模型建立及毒理评价

    作者:韦超;杨文慧;周冬生;杨慧盈;孙丽娜;樊卫平;李振军

    目的 建立布鲁菌液体气溶胶感染小鼠模型并进行毒理评价.方法 选取6~8周龄BALB/c雌鼠,经肺递送和滴鼻2种途径感染布鲁菌S19-CN,分别于第0、2、4、6、8周,观察并记录临床体征,采集样本,分别对脾脏和肺脏载菌量计数及抗体(血清)和细胞因子(血清和肺匀浆)进行检测.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感染后,肺递送组、滴鼻组小鼠均未见病症;体质量无显著下降;脾重分别在感染后第2周、第4周达到峰值;肺载菌量均在第2周达到峰值,约107CFU/g;血清抗体均在感染后8周内维持较高水平,肺递送组和滴鼻组的血清和肺匀浆中均可检测到高浓度细胞因子IFN-γ、TNF-α,且肺递送组峰值高于滴鼻组,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本研究通过布鲁菌S19-CN液体气溶胶肺递送感染BALB/c小鼠,成功建立布鲁菌液体气溶胶感染小鼠模型.S19-CN引起BALB/c小鼠慢性感染,脾肿大明显,毒理作用显著;同时激发了较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 布鲁菌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尺桡动脉炎一例

    作者:谢瑞芹;王凤飞;崔炜;祖秀光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6个月前出现间断发热,呈波状热,体温高达39.5℃.间断用抗菌素及退热药,3个月前开始出现气短、不能平卧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9℃,心率120次/分,血压13.3/10.8 kPa(1 kPa=7.5 mmHg),半卧位,贫血貌,主动脉听诊区可闻及双期杂音,肝脾肿大,左侧脉搏明显减弱.

  • 腰椎管内布鲁菌性炎性增生致不全瘫一例

    作者:吴志彬;陈兴康;缪力

    笔者2006年4月收治1例布鲁菌性腰椎管炎性增生致不全瘫.现分析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2岁,农民,因"持续性腰部疼痛伴双下肢进行性无力3个月"入院.以腰痛为首发症状,偶有发热及出汗,无盗汗,近期出现双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曾多次在外院以"腰椎间盘病变"治疗,效果差.入院查体:脊柱无侧弯畸形,生理曲度存在,于L3棘突处有明显压痛,双下肢肌力3级,小腿前外侧皮肤触痛觉减弱,双侧提睾反射减弱,未引出病理反射.腰椎正侧位X线片见:L3、4椎间隙轻度狭窄,未见明显骨破坏.

  • 布鲁菌强毒株与疫苗株基因间的比较基因组研究

    作者:赵琴;李儒贵;刘翔;占国清;杨靖;李蓓;谭华炳

    目的:比较我国布鲁菌强毒株与不同疫苗株基因组间的差异,寻找布鲁菌强毒株及不同种群布鲁菌所特有的基因。方法利用布鲁菌全基因组DNA芯片,进行牛、羊布鲁菌强毒株及我国常用布鲁菌疫苗株M5株(羊种)、S2株(猪种)、S19株(牛种)和104M株(牛种)间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寻找布鲁菌强毒株及不同种群布鲁菌特有的基因。结果在牛和羊布鲁菌强毒株中共发现263个在所有疫苗株中缺失的基因;发现BMEII0827-BMEII0849基因片段在牛布鲁菌疫苗株与强毒株中均缺失,而在羊及猪布鲁菌中能检测到;在猪布鲁菌疫苗株中比牛、羊布鲁菌缺失了一个BMEI1684-BMEI1702的基因片段。结论通过DNA芯片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寻找到布鲁菌强毒株及不同种群布鲁菌所特有的基因,为布鲁菌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靶标。

  •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在布鲁菌分型和溯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雷霜霜;徐晓阳;庄妤冰;于玖轩;柯跃华;钟志军;陈泽良;彭广能

    布鲁菌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属感染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 经典的布鲁菌分型方法将其分为6个生物种22个生物型,DNA-DNA杂交研究显示6个经典物种同源性>90%.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MLVA)依据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VNTR)特征进行菌株基因分型,在血清分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型,阐明了环境菌株和临床菌株的关系,并在布鲁菌病暴发流行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文综述了MLVA技术基本原理、发展概况、优越性及其在布鲁菌分型和溯源中的应用.

  • 布鲁菌基因分型研究进展

    作者:何斌;朱虹;端青

    布鲁菌是引起人畜共患传染性布鲁菌病的病原体.基因分型作为布鲁菌病溯源的主要方法,目前以多位点VNTR分析技术备受关注,其他分型技术如随机扩增多态性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多位点序列分型等也在布鲁菌基因分型中得到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布鲁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 46例儿童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作者:胡丹;赵夜;林菁

    目的 探讨46例儿童布鲁菌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确诊的布鲁菌病患儿46例,总结患儿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特点,对所有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流行病学发生情况、发病特征、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支气管炎所占比例大,共计26.0%,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左髋关节炎、肝损害、急性肌炎、肺炎克雷伯菌血症发病率为2.2%.发热所占比例大,总计22例,共计47.8%;多汗6例,占13.0%,乏力、寒战各5例,占10.8%,关节疼痛、肝肿大为4例,发病率为8.7%.治疗结果中,痊愈占比69.6%、显效占比26.1%、有效占比4.3%、无效为0.0%.结论 临床上布鲁菌病表现形式多样,对长期处于不明发热患者及时行血培养诊断,并早期予以治疗,能够控制疾病早期发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果洛州人间布鲁菌病血清监测分析报告

    作者:张熙凤;龙新云

    布鲁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对人、畜均可造成严重危害.2007年全国布病疫情仍保持上升势头,青海省人间布病有病人报告,疫情呈回升趋势,为确切掌握全州布病疫情动态,我州于2008年9月开展了全州布病血清学检测工作,现将工作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布鲁菌 血清监测
  • 以单关节炎为突出表现的布鲁菌病1例

    作者:刘慧;马卫国;张春艳;张继胜;朱跃兰

    1病例简介
      患者,男,44岁,因“右踝肿痛7个月”到本院风湿科就诊。患者2012年11月出现右踝疼痛,逐渐出现肿胀,外院给予中药治疗后好转,2013年3月右踝肿痛再发,较前剧烈,化验血沉(ESR)81mm/h,C反应蛋白( CRP)37.7mg/L,血尿酸未见异常, IgG2200g/L, ANA1:160(均质型),淋巴细胞干扰素A、B(-)。再次口服中药后稍好转,2013年5月再次加重,6月28日到本院住院诊治。入院情况:右踝肿痛,出汗多,不发热,无皮疹、口腔溃疡等,无腰背痛,无尿道刺激征,无腹痛腹泻。右踝外侧肿热,皮色紫暗。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右上腹一直径5 cm瘢痕,为2012年10月外院手术切除一“炎性包块”遗留。患者既往右下肢小儿麻痹后遗症,膝以下肢体萎缩。高血压病2年,服药控制平稳。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入院后查肝功能正常,肝脏B超轻度脂肪肝。 ESR62mm/h,CRP39.3mg/L,RF15.4 IU/ml(0~15),IgG23.5g/L,IgE1200 IU/ml,HLA-B27(-),血常规:白细胞(WBC)5. 69×109 / L,N 0. 488,L 0. 408,血红蛋白(HGB)144g/ L,血小板(PLT)248×109 / L 。尿常规:Pro 0. 25g/ L。血尿酸331μmol/ L。骶髂关节 CT:未见骶髂关节炎。右踝关节B 超:右踝内外侧均可见囊性低回声,考虑关节腔积液(图1),低回声区可见高回声飘动,PDI 显示其内有较丰富血流信号。踝关节MRI:右侧跟骨、距骨、胫骨远端、腓骨远端骨质及周围软组织异常信号,不除外感染性病变(图2)。行右踝关节腔穿刺,抽出关节液5ml,脓样混浊,关节液抗酸染色阴性,细菌培养结果为马耳他布鲁菌。诊断布鲁菌病。治疗给予静点头孢西丁2. 0g 每日2 次,口服洛索洛芬钠60mg 每日2 次,及中药清热解毒活血汤剂, 治疗2 周后患者关节肿痛明显缓解, 复查 ESR14mm/ h, CRP<3. 2mg/ L。患者出院,转传染病专科医院继续就诊。出院3 个月后随访,服用利福平、米诺环素治疗6 周后症状控制稳定。

  • 某市布鲁菌病疫情预测预报与防控措施

    作者:闻丹

    布鲁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近十年来,白城市布病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并有不断扩大、蔓延态势。为了解全市布病的流行情况,预测流行趋势,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现将我市2000年至2012年布病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关键词: 布鲁菌 疫情 防控
  • 我国非疫区人布鲁菌病首例病例流行情况

    作者:罗海光;郑贵专

    布鲁菌分6型: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和绵羊附睾型,前4种可引起人类疾病.布鲁菌含有20余种蛋白原和脂多糖,其中脂多糖(内毒素)在致病中起重要作用.传染源为布鲁杆菌,是一组球杆状的革兰阴性菌.以羊,牛、猪为主,病原菌主要存在在病畜的组织、尿、乳液、产道分泌物、羊水、胎盘及羔体内.布鲁菌病可由直接接触受染动物的肉、皮毛、分泌物和排泄物,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羊奶或食人含有活的布鲁杆菌的奶制品(如黄油和奶酪)而引起,罕有人与人间传播.布鲁杆菌经皮肤或黏液侵人人体后,可在局部被消灭,或在淋巴结中生长繁殖而形成感染灶,后侵入血循环.由于细菌和内毒素同时侵入可出现菌血症、毒血症等急性症状,病原菌侵入血循环后,易在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处形成新的感染灶,并可多次侵入血循环而导致复发.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特别是从事密切接触布鲁菌的相关职业,如兽医、畜牧、屠宰、肉食品加工、皮毛加工、疫苗、诊断制品生产、从事布鲁菌病防治的工作人员及动物科研人员等是感染该病的高危人群.以往布鲁菌病大多在内蒙、新疆、青海等疫区流行,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牛、羊肉和奶制品营养的认可和需求,由接触受感染牛、羊和饮用消毒不够彻底的奶制品而引发的布鲁菌病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后,由饮用羊奶和养殖山羊引发的布鲁菌病病例显著增加,在非疫区也逐渐流行.

107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