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株从酸奶中分离的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作者:汪川;张朝武;裴晓方;刘衡川;余倩;许欣

    目的 对一株分离自酸奶经表型特征鉴定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菌株(Wch9901)进行16SrDNA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 提取wch9901基因组DNA作为模板,以16S rDNA两端的保守序列作为PCR引物,扩增菌株的16S rDNA序列.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将扩增得到的16S rDNA序列插入克隆载体pGEM-T,构建重组质粒pGEM-wch9901 16S rDNA.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合格后,交由测序公司对插入的16SrDNA序列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于GenBank中Blastn,并用软件Mega3.1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wch9901 16SrDNA序列与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tlgaricus中所有菌株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均达96%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上wch9901单独形成一个分枝,位于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LGM2遗传分枝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DL2所在的独立小遗传簇及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JSQ所在的独立小遗传簇构成的分枝之间,并与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LGM2遗传分枝距离近.结论 wch9901属于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wch9901与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LGM2具有近的亲缘关系.

  • 一起疑似食源性诺如病毒胃肠炎事件病原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作者:王坤明;柯明月;施红;林英华

    目的 研究厦门市思明区一起聚集性胃肠炎事件的诺如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将收集到的11份肛拭子标本及1份生蚝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再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扩增,扩增产物经过凝胶电泳分析后,进行序列测定,确定基因型,并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 11份肛拭子标本中检出5株GⅠ组诺如病毒株,2株测序成功,检出4株GⅡ组毒株,3株测序成功;1份生蚝样品中检出1株GⅠ组毒株,测序成功.对测序成功的6株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GⅠ.2型毒株所测序列与2014年上海株KP325648等6株参考株高度同源,GⅡ.17型毒株所测序列与2015年韩国株KT384078等8株参考株高度同源,证实这是一起由GⅠ.2和GⅡ.17型诺如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聚集性胃肠炎事件,GⅡ.17型毒株为厦门市首次报道.结论 此次聚集性胃肠炎事件是由诺如病毒引起,且为GⅠ.2与GⅡ.17型毒株混合感染引起.

  • 布鲁菌16S rDNA基因遗传分析

    作者:李克诚;周邦谣;夏菲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分离的布鲁菌、其他盐杆菌科细菌以及临床常见致病菌的16S rDNA基因片段的差异并构建16S rDNA系统发育树,为进一步研究布鲁菌打下基础.方法 PCR扩增临床分离株的16SrDNA并测序;从EMBL下载常见盐杆菌科细菌和临床上常见致病菌的16S rDNA序列.利用CLUSTALX和MEGA程序进行16S rDNA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成功扩增了临床分离菌株的16S rDNA,得到测序结果,比对临床分离菌株和相关菌株后,发现了特异序列5’-ATCCCGGTCGCGGTTAGTGG-3';系统发育树表明不同种的布鲁菌间的距离非常接近;布鲁菌和醋菌属的进化距离较近,但是和其他的盐杆菌的进化距离较远.结论 在布鲁菌16S rDNA中存在特异序列5'-ATCCCGGTCGCGGTTAGTGG-3’,有可能作为探针来快速检测布鲁氏菌.

  • 福建省2012-2014年登革病毒E蛋白基因序列研究

    作者:陈宏彬;王金章;张拥军;翁育伟

    目的 测定分析福建省2012 2014年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探讨病毒传播来源及基因型.方法 收集福建省2012-2014年登革热患者血清样本33份,RT-PCR法扩增登革病毒E基因,测定基因序列并绘制系统发育树,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 福建省2012-2014年登革热主要来源仍为输入性,可能来源于东南亚国家,以DENV-1和DENV-2基因型为主.基于E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福建省2012-2014年DENV-1属于Genetype Ⅰ、Genetype Ⅳ和Genetype Ⅴ;DENV-2基因型均为Cosmopolitan(混合型).结论 福建省2012-2014年登革病例仍以输入为主,存在输入引起本地感染的风险,应加强出入境人员的监测工作.

  • 不同寒热药性海洋中药在海洋生物系统发育树的分布规律及其关联关系分析

    作者:付先军;王振国;王长云;李学博;王慧美;赵娇

    目的:海洋中药是我国中药资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为海洋中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何快速客观评价海洋中药新资源的药性已成为制约海洋中药发展和临床应用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方法:本文以613味海洋中药涉及的1 091种海洋中药物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联规则挖掘(Association Rules Mining)和系统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构建方法,分析不同寒热药性海洋中药在海洋生物系统发育树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关联关系.结果:不同药性的海洋中药在发育树上的分布具有很高的聚集性,来源于相同科物种的海洋中药,其药性基本也一样,很多与同一药性关联程度高的规则分布在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中,或者在发育树上的距离非常近,如与寒性关联程度比较高的绿藻门(Chlorophyta)、红藻纲(Florideophyceae)、褐藻纲(Phaeohpyceae)等海洋植物,与热性关联程度较高的十足目(Decapoda)、软甲纲(Malacostrac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等海洋动物,和平性海洋中药相关程度较高的有鳞目(Squamata)海洋鱼类.结论:以上结果提示药性和海洋生物的门纲科属等亲缘关系信息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来源于亲缘关系相同或相近海洋生物物种的海洋中药可能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中药药性,这为海洋中药新资源的药性预测和评价提供了新的评价指标和参考依据.

  • 不同归经中药在生物系统发育树的分布规律及关联关系分析

    作者:李佼阳;付先军;李学博;王振国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经选药,可以提高中药用药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对指导中医临床组方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中药归经在系统发育树的分布,及与科属之间的关联关系,为诠释和评价中药归经提供依据,本文以2 435味中药涉及的3 044种中药物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联规则挖掘和系统发育树构建方法,分析了不同归经中药在生物系统发育树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关联关系.结果发现,在研究的中药物种的频数分析中,属于植物界的物种中,归入肝经的物种多为1 151种;属于种子植物门的,归入肝经的物种多为1 109种;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的,归入肺经的物种多为110种.在关联规则挖掘的过程中,很多与同一归经关联程度高的规则分布在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中,或者在发育树上的距离非常近,如与肾经关联程度较高的红豆杉属植物;与肝经相关程度较高的为忍冬科、茜草属;与大肠经相关程度较高的为石榴属.结果提示药性和生物的门纲科属等亲缘关系信息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部分亲缘相同或相近生物物种的中药可能会具有某些相同的归经.这为中药新资源的药性预测和评价、中药临床配伍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评价指标和参考依据.

  • 不同产地栽培及野生喜马拉雅紫茉莉的分子鉴定研究

    作者:林辉;牟银艳;赵婷;仁青加;李佳慧;彭莲;闫永红

    目的:利用分子技术测定喜马拉雅紫茉莉的DNA分子序列,比较不同产地栽培及野生喜马拉雅紫茉莉的差异,为栽培品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提取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材的DNA,以ITS序列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测序,利用NCBI数据库及MEGA 5.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喜马拉雅紫茉莉样品间DNA遗传距离差异较小,在0.000-0.040之间;样品分子间碱基变异位点少;系统发育树中,所有样品聚为一大类,Boerhavia spicata.聚为一类,二者显著分开.而安国XZAGZP及甘南州GSGLYS聚为一类,其余样品聚为一类.结论:不同产地栽培及野生的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材在DNA分子序列方面的差异较小,为栽培品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基于NCBI核酸数据库的紫荆皮混淆品种华中五味子的DNA鉴定研究

    作者:程小丽;廖彩丽;刘春生;白贞芳;杨瑶珺;郑健;张继

    目的:探讨利用NCBI核酸数据库中ITS序列鉴定紫荆皮商品药材,为保证紫荆皮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从紫荆皮药材中提取DNA,以ITS序列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直接双向测序,利用ITS序列相似度和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了紫荆皮商品药材的ITS序列信息.结论:经DNA鉴定,发现市场上流通的紫荆皮主流商品来源于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华中五味子,药用部位为茎皮.

  • 绞股蓝属植物亲缘关系初步分析

    作者:秦双双;李海涛;汪周勇;崔占虎;余丽莹

    采用DNA条形码ITS,matK,rbcL,psbA-trnH 4个片段,对绞股蓝属Gynostemma 9个种及变种共38份样品的序列进行分析,以雪胆属罗锅底Hemsleya macrosperma作为外类群,运用PAUP 4.0b1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基于ITS序列采用邻接法(NJ)和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育树,探讨绞股蓝属下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①在NJ树和严格一致树中,广布种绞股蓝G.pentaphyllum var.pentaphyllum的8个个体没有形成单系分支;②怀疑长梗绞股蓝G.longipes和光叶绞股蓝G.laxum是否应为独立的种;③支持绞股蓝属植物亚属的分类单位.

  • 半夏曲炮制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的鉴定

    作者:郭佳佳;苏明声;王立元;任佳秀;杨明;谢小梅

    研究半夏曲不同发酵时间点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变化以及优势菌种的分离鉴定,为探讨半夏曲炮制机制奠定基础.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半夏曲发酵过程中5个时间点(0,18,36,54,72 h)样品中的细菌、霉菌、酵母菌分别进行培养、菌落计数、分离纯化优势菌种;采用16S rDNA,26S rDNA序列分别对优势细菌、优势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半夏曲发酵过程中细菌数量少、变化平缓,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发酵至54 h时迅速增加,至发酵结束时达1×107CFU·mL-1以上;通过NCBI同源性比对及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出半夏曲炮制过程中的优势细菌为Streptomyces sp.,Bacillus pumilus,B.subtilis,B.aryabhattai,Bacillus sp.;优势酵母菌为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优势霉菌为Paecilomycesvariotii,Byssochlamys spectabilis,Aspergillus niger.提示半夏曲的发酵过程涉及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其中以酵母菌和霉菌为主.M.guilliermondii,P.variotii,P.variotii,A.niger和Bacillus sp.等优势菌种可能在半夏曲炮制中起重要作用.

  • 基于保守序列挖掘的乙型肝炎病毒进化研究

    作者:马磊;易青青;张琪;贺建峰

    乙型肝炎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全球性传染疾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导致乙型肝炎的直接原因.而HBV突变是乙肝病毒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几年,国内外针对HBV突变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对乙肝病毒序列中保守序列的研究为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首先采用MEME(Multiple EM for motif elicitation)算法挖掘HBV基序(生物序列中的保守序列片段,即Motif),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度量标准保守指数(Conserved index,CI),然后对HBV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后对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进行可靠性评价.结果表明,新的度量标准CI可以有效地利用MEME方法挖掘出多个保守序列,进行HBV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构建,进而分析HBV序列之间的进化关系,并可以找出样本可能的祖先序列.本文的实验方法对HBV大数据集分析方法的研究有积极地启示作用.

  • 安阳地区2013年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6 VP1基因特征研究

    作者:李洋;张相萍;翟明强;黄学勇;李懿

    为了解2013年安阳地区手足口病病原谱组成特点及柯萨奇病毒A6 (CV-A6) VP1基因特征,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方法对全年采集的临床手足口病例的479份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和分型,统计各型肠道病毒阳性标本数量及比例.对10份CV-A6阳性标本VP1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以获得全序列.使用BIOEDIT 7.2和MEGA 5.1软件对获得序列和NCB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参考序列进行VP1基因核苷酸、氨基酸相似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检出肠道病毒阳性标本共429份,其中CV-A6阳性标本为90份,占全部阳性标本的比例为20.98%,这是安阳地区首次记录非CV-A16和EV-A71型肠道病毒列居手足口病病原谱第二位,成为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之一.将成功获得的10条VP1序列与CV-A6原型株Gdula比较,发现安阳序列与Gdula VP1基因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差异皆较大.与河南历史株HN421(2011)比较,发现有4条本地序列与HN421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差异较大,其余6条与HN421差异较小.系统发育树显示,全部49条CV-A6序列共形成A、B、C、D四个分支.其中D分支可进一步分为D1和D2两个亚分支.安阳地区获得的10条CV-A6序列中,有6条属于D1亚分支,4条属于D2亚分支.

  • 鹅Ⅰ型禽副粘病毒GPMV/QY97-1株HN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作者:陈金顶;廖明;辛朝安

    在华南地区进行鹅病病因的调查过程中,从患病鹅群中分离到一株对鹅和鸡都有致病力的病毒,初步判定该病毒属于Ⅰ型禽副粘病毒,命名为GPMV/QY97-1株.以GPMV/QY97-1毒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3′端和5′端的cDNA片段,分别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中,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HN基因的cDNA全长为2 024nt,编码571个氨基酸.序列中含有13个半胱氨酸残基和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其HN基因及编码蛋白结构与新城疫病毒株相符.将GPMV/QY97-1株HN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新城疫病毒株的HN基因相应序列做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9.6%~83.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3.3%~87.9%.在同源性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绘制了Ⅰ型禽副粘病毒株HN基因的系统发育树.这对于Ⅰ型禽副粘病毒毒力基因的功能分析和该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有着重要意义.

  • 药用昆虫美洲大蠊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

    作者:方霞;沈娟;王影姣;陈至里;朱家勇;金小宝

    目的 探讨药用昆虫美洲大蠊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和生物学特性,挖掘新的微生物资源. 方法 采用平板稀释法对美洲大蠊内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分离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运用MEGA5.1软件,采用大似然值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进化分析. 结果 从15只美洲大蠊肠道分离得到159株内生放线菌,分属于12个属9个科,其中链霉菌107株,戈登氏菌13株,诺卡氏菌2株,小单孢菌5株,栖白蚁菌4株,纤维单孢菌3株,分枝杆菌4株,微杆菌11株,短状杆菌4株,无色杆菌4株,土壤泛球菌1株,壤霉菌1株. 结论 美洲大蠊的内生放线菌丰富多样,其中蕴藏着的新类型放线菌,可能成为活性天然产物和先导药物的重要来源.

  • 河南猪株旋毛虫18S rRNA基因的同源性序列分析

    作者:王丽娜;路国兵;杨晓东;高云;陈晓宁

    目的 通过分析18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对河南猪株旋毛虫进行分子鉴定及分类. 方法 收集河南猪株旋毛虫成虫,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经特异引物扩增获得18S rRNA基因片段.将此目的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埃希菌感受态细胞,阳性克隆经PCR及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 构建的重组质粒酶切片段大小分别为2 700和1 800 bp,与预期值相符.根据18S rRNA碱基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河南猪株旋毛虫与虫株Trichinella nativa (AY487254.1)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为99.1%. 结论 河南猪株旋毛虫归属于T2.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6型的流行及其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郭景霞;李红叶;刘玉霞;王建平;李凡卡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区柯萨奇病毒A6(CVA6)的流行特点并对其基因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 对2014-201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区收集的手足口病非肠道病毒71型(EV71)非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阳性标本进行CVA6荧光定量PCR检测,采用RT-PCR扩增CVA6阳性标本中VP1编码区基因,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利用MEGA6.06与GenBank代表株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 结果 2014-2016年采集的CVA6阳性标占在非EV71非CVA16阳性标本的82.39%,68株CVA6流行株之间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5%~100.0%和98.9%~100.0%,系统发育树显示97条CVA6序列共形成A-D 4个分支,其中D分支进一步分为D1-D3 3个亚分支.CVA6流行株中的5株处于D2亚分支,63株处于D3亚分支. 结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区2014-2016年手足口病非EV71非CVA16肠道病毒以CVA6为主,基于VP1系统发育分析分为A-D 4个分支,D分支中的D2和D3亚分支并存,其中D3亚分支是优势流行株.

  • DNA条形码技术在福建省蝇类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吴荣泉;张建庆;方义亮;肖武;房长天;刘宝英

    目的 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福建省蝇类鉴定的可行性,并初步建立福建省蝇类的基因数据库.方法 采集自福建省部分地区的4科13属19种64个蝇类新鲜标本,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对比、进化距离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上述蝇类mtDNA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序列的种内进化分歧均数在0~3.32%之间;除铜绿蝇与丝光绿蝇进化分歧均数为0.69%外,其余种间进化分歧均数在5.26%~18.30%之间;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相同种能够很好聚集在一起,Bootstrap检验可信度均达96%以上.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福建省一些常见蝇类的鉴定,作为形态学鉴定的补充手段.

  • 应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和16S rRNA基因鉴定浙江口岸鼠类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作者:齐润姿;王董;普丽娅;赵欣;高雪萌;马翔;余斌;张晓龙

    目的 鉴定浙江口岸鼠类,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于2015年4-10月在浙江口岸捕获鼠类,取其肝脏,对捕获鼠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COⅠ)、16S rRNA序列片段进行扩增,鉴定鼠种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浙江口岸捕获的鼠类为褐家鼠和小家鼠.COⅠ基因变异率大于16S rRNA基因,均以转换为主,且COⅠ基因以同义突变为主.结论 COⅠ和16S rRNA基因均可作为鼠类鉴定的分子标记.

  • 2011-2015年安阳地区手足口病相关人肠道病毒B种病原组成及柯萨奇病毒B2、B5 VP1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李洋;张相萍;翟明强;黄学勇;李懿

    目的:调查2011—2015年安阳地区手足口病(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相关人肠道病毒B种(HEV-B)病原组成,对柯萨奇病毒B2(CVB2)和柯萨奇病毒B5(CVB5)VP1基因特征进行研究。方法使用实时荧光逆转录 PCR 和半巢式逆转录 PCR 法对柯萨奇病毒 A16(CVA16)、肠道病毒71(EV71)以及其他肠道病毒进行鉴定,以获得完整的手足口病病原组成,统计出HEV-B病原种类及阳性比例。针对HEV-B病原中阳性病例数较多的CVB2和CVB5病原,分别以其VP1基因为靶段设计引物 PCR扩增测序后获得 VP1基因核苷酸序列全长。使用 MEGA7.0和BioEdit7.2软件对本研究获得的CVB2、CVB5序列以及GenBank数据库已收录的全部相关VP1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使用DateMonkey在线分析程序对我国近年来流行的CVB2和CVB5毒株的VP1基因进行选择压力分析。结果2011—2015年安阳地区共鉴定出手足口病相关HEV-B病原14种,HEV-B阳性标本57份。 HEV-B病原占手足口病全部病原种类的比例为56%, HEV-B阳性标本占总肠道病毒阳性标本的比例为3.06%。绝大多数HEV-B病原引起的手足口病呈高度散发,个别病原如 CVB2、CVB5在特定时间内的病例较为聚集。经过测序获得安阳地区8条CVB2和9条CVB5 VP1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CVB2毒株可分为A~D四个基因型,各基因型的组间平均进化距离介于0.191~0.208,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介于79.7%~85.8%。 CVB5毒株可分为A~F六个基因型,各基因型的组间平均进化距离介于0.170~0.285,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介于76.0%~86.8%。 CVB2 VP1基因氨基酸序列第157、263位,CVB5 VP1基因氨基酸序列第75、90、95位在不同基因型毒株中的残基有较大差异。安阳地区CVB2序列均属于D基因型,且集中于1个分支内;CVB5序列均属于F基因型,分布于其中2个分支内。中国大陆地区近年流行的CVB2( D基因型)和CVB5(F基因亚型)毒株的进化选择压力ω值分别为0.037、0.036,未发现CVB2 VP1基因的正选择氨基酸位点,但在CVB5 VP1基因中发现6处正选择氨基酸位点。结论 HEV-B是安阳地区2011—2015年手足口病病原谱的重要组成。 CVB2、CVB5在安阳地区手足口病HEV-B病原中占有一定优势,其中CVB5 VP1基因比CVB2 VP1基因具有更为复杂和活跃的进化特征。

  • PCR-荧光探针法在中国HCV常见基因型检测中的意义

    作者:吴涛;梁华芳;熊璐;王姣;郭晓磊;林锋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荧光探针法在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3月至6月来自全国各地的166例慢性HCV感染者血清样本,采用逆转录巢式PCR扩增HCV的Core-E1(CE1)基因区域和测序、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基因亚型,并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对HCV基因型进行检测.采用Kappa检验对两种方法测得的HCV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巢式PCR测序法共分型166例,其中1 b型66例(39.8%),2a型34例(20.5%),3a型16例(9.6%),3b型为27例(16.2%),6a型23例(13.9%);PCR-荧光探针法共分型166例,其中1 b型68例(41.0%),2a型34例(20.5%),3a型16例(9.6%),3b型25例(15.0%),6a型23例(13.9%).PCR-荧光探针法分型中的2例1 b型,测序法分型为3b型,两种方法检测一致率为98.7%(164/1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2,P>0.05).结论

5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