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不同性别的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

    作者:吴明海;韩玉萍

    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观察到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这种变化虽然不是发生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但血液流变学改变仍不能忽视.目的:研究不同性别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价值.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学物理研究所和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对象:2000-01/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91例,男64例,女27例,平均年龄(64±9)岁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11)岁.同期选择84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男52例,女32例,平均年龄(56±10)岁.方法:晨起空腹采肘静脉血2 mL,肝素抗凝.血液黏度测定用NXE-1锥板式粘度计(中国成都仪器厂生产).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性别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对照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男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女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女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升高是造成血液黏度增高的重要因素.

  • 噻萘普汀预处理对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的影响

    作者:王雪;黄明生;李静;孙学礼;康林;李素霞;周家秀

    背景:甲基苯丙胺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毒性,5-羟色胺再摄取增强剂噻萘普汀对甲基苯丙胺所致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损害是否具有保护效应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的神经毒性及噻萘普汀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设计:以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动物研究室和病理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3-06/08在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子病理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雄性大鼠25只,腹腔注射甲基苯丙胺建模,甲基苯丙胺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噻萘普汀为法国施维雅药厂惠赠(批号0E3086).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检测试剂盒购自Boehringer mannheim公司.干预: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A,B,C,D),A组腹腔注射甲基苯丙胺;B,C,D组分别在给予甲基苯丙胺前7,4 d和同时给予噻萘普汀;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银染色,光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学变化;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动物脑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银染色结果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阳性神经元计数.结果:甲基苯丙胺可损害神经元的轴突、树突,银染阳性细胞吸光度为50.74±1.86;并诱导凋亡,每高倍视野凋亡细胞计数为29.26±4.14,噻萘普汀保护7 d组的凋亡细胞形成较少,每高倍视野计数为18.90±1.60.结论:甲基苯丙胺通过诱导凋亡引起神经毒性;预先给予噻萘普汀具有神经保护效应.

  • 制备与鉴定导致家族性帕金森病突变蛋白质的α-突触核蛋白聚合体

    作者:张晨;李昕;李尧华;陈彪;于顺

    目的:制备和鉴定与家族性帕金森病发病有关的α-突触核蛋白突变体A53T与A30P的聚合体,为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乃至康复干预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及靶点.方法:实验于2004-01/05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生物研究室完成.设计含适当酶切位点的聚合酶链反应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法从质粒pBS-α-突触核蛋白(A53T)和pBS-α-突触核蛋白(A30P)合成α-突触核蛋白突变DNA,并将其亚克隆至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以异丙基-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使其表达融合蛋白GST-α-突触核蛋白(A53T)和GST-α-突触核蛋白(A30P).用凝血酶定点分解融合蛋白,并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突变的基因重组型人α-突触核蛋白.将重组蛋白在37℃下孵育2 h制备蛋白聚合体.所制备聚合体用Western blot分析法和透射电镜鉴定.结果:DNA测序结果证明构建载体插入正确α-突触核蛋白突变体A53T与A30P基因.基因表达产物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表现为单一条带,分子量约为18 ku,与所报道的该蛋白的分子量一致.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所表达蛋白可被α-突触核蛋白特异性抗体识别,证明表达的重组蛋白为α-突触核蛋白,聚合后的α-突触核蛋白在108 ku左右,相当于六聚体.聚合体在电镜下呈短的丝状结构.结论:制备出人重组α-突触核蛋白突变体A53T与A30P并建立其聚合体模型,这为帕金森病的病因研究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从而为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提供新的靶点.

  • 多次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性损伤时金属元素的影响

    作者:周青山;罗凤芹;余奇劲;黄海波

    背景:缺血预处理对主动脉手术的脊髓缺血性损害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是脊髓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多次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2-09/12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学研究室完成.24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双盲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保护组,每组8只.干预:假手术组不阻断主动脉,缺血再灌注组阻断主动脉45 min,缺血预处理保护组阻断主动脉5 min,开放5 min,反复4次之后再阻断45 min.主要观察指标:术后第7天检测脊髓组织金属元素(钙,镁,铜,锌)的浓度.术后观察后肢神经功能的评分、后肢针电极肌电图和脊髓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脊髓组织钙,铜的浓度较假手术组显著性升高(P<0.05或0.01),镁,锌的浓度则显著性降低(P<0.05).缺血再灌注组脊髓组织钙、锌的浓度分别较缺血预处理保护组显著性升高或降低(P<0.01).缺血再灌注组后肢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性低于假手术组和缺血预处理保护组(P<0.05或0.01),脊髓病理学和后肢肌电图亦较缺血预处理保护组有显著性病理改变(P<0.01).结论:多次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而又快速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维持缺血区域钙,镁,铜,锌离子的平衡有关.

  • 天泰1号对自发阿尔茨海默病鼠相关脑区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褐素的定量研究

    作者:吴正治;李明;李耀芳;张永锋;贾秀琴;陈蔓茵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自由基学说以及氧化损害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关系使抗氧化药物研究成为热点,天然中药中的抗氧自由基损伤作用是否可产生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干预效应?目的:观察天然中药科研制剂天泰1号对自发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学习记忆功能及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的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市级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材料:实验在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二级动物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为昆明种小鼠,清洁级,雄性,13月龄,体质量40~50 g,购自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号:粤检证字第95A07号).干预:实验动物饲养至21月龄,按国际通用标准和方法从老龄动物中筛选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天泰1号小剂量组、天泰1号大剂量组、另设老年学习记忆正常组(简称老年正常组,下同).西药对照组给以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Hydergine)0.6 mg/kg,天泰1号小、大剂量组分别予天泰1号6.80 g/kg及20.41 g/kg,连续60 d,空白对照组和老年正常组均灌以等量双蒸水.主要观察指标:用跳台实验检测学习记忆成绩;脑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示大脑皮质及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海马CA1区脑组织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法观察神经元细胞脂褐素;全自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脂褐素.结果:阿尔茨海默病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1);天泰1号能显著改善自发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P<0.05~0.01),并明显增强中枢大脑皮质和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0.01),降低其神经元细胞脂褐素含量(P<0.05~0.01),且其作用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自发老年痴呆鼠学习记忆相关脑区神经元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脂褐素显著增多;天泰1号具有显著的抗氧自由基损伤的药效学作用,能显著提高阿尔茨海默病鼠皮质和海马神经元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降低其脂褐素含量,改善其超微结构.

  •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对C17.2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

    作者:沈庆煜;王艺东;李梅;黎祥喷;吕瑞妍;肖颂华;王莉梅;邢诒刚

    目的:构建含有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对C17.2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经酶切线性化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共同转染大肠杆菌BJ5183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将线性化的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293细胞包装获得有感染能力但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体外培养的C17.2神经干细胞.以单纯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转染为对照1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其在C17.2神经干细胞中不同时间段的表达.C17.2神经干细胞培养24 h后,将pAdCMV GFP和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pAdCMV绿色荧光蛋白和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组),24,48,72 h后每孔加入四氮唑盐10μL,检测pAdCMV转染对C17.2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将未进行pAdCMV绿色荧光蛋白,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设为对照2组.收集C17.2神经干细胞(C17.2神经干细胞组)和已经转染pAdCMVVEGF165的C17.2神经干细胞(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C17.2神经干细胞组),对两组细胞进行培养,将上述细胞爬片进行多聚甲醛固定,行巢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①重组腺病毒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在293细胞中包装成功,病毒滴度达2×1011efu/L.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转染p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C17.2神经干细胞上清VEGF浓度显示转染后第3天为(710±82)ng/L,明显高于转染前(118±20)ng/L,第5天和第7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达分泌高峰,分别为(1110±126),(1135±138)ng/L,此后渐下降,于第13天(355±35)ng/L仍显著高于对照1组(¨0±22)ng/L和转染前(t=5.87,P<0.01).②C17.2神经干细胞培养24,48,72 h后对照2组干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1367 ±0.018 6)%,(0.330 0±0.013 4)%,(0.660 3±0.020 7)%,pAdCMV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组C17.2神经干细胞24,48,72 h后干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0.139 9±0.018 3)%,(0.373 0±0.013 6)%,(0.671 3±0.233)%;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组C17.2神经干细胞24,48,72 h后干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0.146 9±0.0171)%,(0.363 1 ±0.013 6)%,(0.635 3±0.024 7)%.两个实验组神经干细胞增殖率与对照组1组比较,P>0.05.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组C17.2神经干细胞增殖率与pAdCMV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组比较,P>0.05).③C17.2神经干细胞组和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组的巢蛋白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5.72±1.003)%,(17.63±1.08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7.63±1.082)%,(21.49±1.022)%,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成功构建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重组腺病毒,获得了稳定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神经干细胞克隆,体外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未对C17.2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产生影响.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方平;黄静;杨天德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以及凋亡细胞数量变化、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3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缺血再灌注促红细胞生成素组30只(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经腹腔按200 U/kg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200 U/mL),生理盐水对照组经腹腔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再灌注后观察时相点为2,6,12,24,48 h,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海马CA1区细胞数量情况,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缺口标记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热休克蛋白70表达情况.结果:6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CA1区细胞的计数:生理盐水对照组再灌注后12,24,48 h比正常对照组细胞数明显减少[(268.6±44.5)个/视野,(240.8±22.5)个/视野,(201.8±30.7)个/视野,(337.3±45.3)个/视野,t=2.845~5.587,P<0.01],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再灌注后12,24,48 h比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数明显增加[(286.7±33.8)个/视野,(271.9±30.4)个/视野,(258.3±29.5)个/视野,t=3.189~5.589,P<0.01].②脑海马CA1区凋亡细胞计数:生理盐水对照组再灌注后2,6,12,24,48 h比正常对照组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16.5±3.5)个/视野,(28.4±6.5)个/视野,(48.8±7.6)个/视野,(60.7±10.2)个/视野,(81.6±12.3)个/视野,(8.8±2.1)个/视野,t=2.985~6.324,P<0.01],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再灌注后2,6,12,24,48 h比生理盐水对照组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12.7±3.4)个/视野,(21.5±5.8)个/视野,(32.7±4.6)个/视野,(42.8±6.6)个/视野,(51.8±9.5)个/视野,t=3.457~6.347,P<0.01].③脑海马CA1区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生理盐水对照组再灌注后2,6,12,24,48 h比正常对照组热休克蛋白70表达明显增多(0.264±0.027,0.328±0.053,0.475±0.067,0.587±0.095,0.512±0.063,0.225±0.024,t=3.254~6.028,P<0.01),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再灌注后2,6,12 h比生理盐水对照组热休克蛋白70表达明显增多(0.335±0.033,0.448±0.055,0.647±0.078,t=3.262~5.483,P<0.01).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增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织海马CA1区细胞存活数量,对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具有阻抑作用,使热休克蛋白70表达上调,从而起到了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 颅脑损伤大鼠前列腺素E2与胃黏膜变化及其干预后效应

    作者:王治民;张建生;任海军;潘亚文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前列腺素E2的变化以及施加米索前列醇干预后对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在兰州大学医学实验中心进行,采用改良Allen法制造大鼠颅脑损伤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损伤组、治疗组3组各10只.治疗组在颅脑损伤前30 min给米索前列醇(100 μg/kg)灌胃,4 h后开始实验.损伤组、治疗组大鼠造模后禁食水24 h,正常组仅禁食水24 h.分别观察各组前列腺素E2的变化及胃黏膜损伤指数的关系.结果:胃黏膜前列腺素E2与损伤指数:对照组[(578.8±103.6)Pg/g,-],损伤组[(98.5±50.4)Pg/g,51.6±21 3],治疗组[(312.5±64.3)Pg/g,19.5±5.9].胃黏膜前列腺素E2与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负相关(r=-0.752,P<0.05).结论:颅脑损伤应激后胃黏膜前列腺素E2降低,米索前列醇能明显抵御应激导致的胃黏膜内源性前列腺素E2的急剧减少,使之维持在明显高于损伤组又明显低于正常组的水平上,从而抵御急性应激性胃黏膜损伤.

  • 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复发的相关性

    作者:杨琴;董为伟

    背景:国外研究发现脑卒中危险因素与微量白蛋白尿有一定的关系,但结果并不一致.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与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脑梗死复发的关系.设计:以急性脑梗死患者和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的病例-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对象:选择2000-01/2001-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及有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住院病例共214例,年龄50~80岁.急性脑梗死组(发病在1周之内)78例,脑梗死危险因素组,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6个月以上)患者56例,28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联合组包括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和脑梗死危险因素组中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者31例,共109例.方法:测定过夜空腹12 h以上血白蛋白、血肌酐、血糖、总胆固醇、总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早晨第1次尿中白蛋白.主要观察指标:①终点结局指标:随访2年新血管事件(包括脑卒中复发、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的发生率;②危险性指标: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③替代指标:各组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者占35%,显著高于脑梗死危险因素组(15%)和对照组(3.5%)(P均<0.01).急性脑梗死组和联合组中存在6个独立预测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分别是糖尿病、血白蛋白水平、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或P<0.01).随访(1.5±0.9)年,急性脑梗死组23%再发血管意外,显著高于脑梗死危险因素组(12%)和对照组(0%)(P均<0.01).急性脑梗死组微量白蛋白尿者36%再发血管意外,与大量白蛋白尿者(41%)和正常白蛋白尿者(10%)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急性脑梗死组、脑梗死危险因素组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后,微量白蛋白尿是脑卒中复发独立的预测指标,危险率分别是3.8(95%CI,1.2~13.5;P<0.05)、4.7(95%CI,1.4~16.7;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较常见.在调整脑卒中基本危险因素后,微量白蛋白尿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阿尔茨海默病与胰岛素信号紊乱及脑能量代谢障碍

    作者:褚文政;钱采韻

    目的:探讨阻断脑内胰岛素信号传导,致大鼠脑能量代谢障碍与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及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10在中山大学神经科实验室进行,取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链脲霉素组、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各12只.链脲霉素组双侧侧脑室注入链脲霉素3 mg/kg,第3天重复此剂量;生理盐水组以生理盐水代替链脲霉素,剂量方法同前;假手术组只手术操作但不注射药物.21 d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的Tau-PS202,Tau-PS396,Tau-PS404及糖原合成激酶β的阳性表达,计算免疫组化阳性单位(PU).结果:36只大鼠的实验数据均进入结果分析.链脲霉素组皮质和海马Tau-PS202,Tau-PS396,Tau-PS404及糖原合成激酶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其PU值13.12±3.05,13 86±2.36,14.17±3.94,12.48±2.89,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7.48±1.68,7.23±1.17,6.71±1.85,6.82±1.52及假手术组8.01±2.47,8.67±2.29,6.87±2.12,7.95±3.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侧脑室注射链脲霉素可以引起脑内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增多,提示胰岛素信号系统紊乱及脑能量代谢障碍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有促进作用.

  • 无痴呆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变化

    作者:吴秋莲

    背景:艾滋病患者脑皮质和皮质下局部脑血流减少,但无痴呆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变化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采用99锝m-双半胱氨酸乙酯脑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的无痴呆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变化情况,以期为无痴呆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发生痴呆进行一级康复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设计:以无痴呆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核医学科.对象:研究对象为1999-02/1999-07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接受脑SPECT检查的4例无痴呆综合征的中国广东籍男性艾滋病患者,年龄31~36岁,平均34岁.选择1999-02/2000-06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脑SPECT检查的16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年龄21~48岁,平均37岁,临床检查未发现神经精神异常.方法:对两组进行99锝m-双半胱氨酸乙酯脑血流灌注显像,使用双探头SPECT采集图像数据.采用半定量分析软件测定局部脑血流,比较两组局部脑血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局部脑血流半定量分析结果比较.结果:4例无痴呆综合征艾滋病患者的双侧额、顶、颢叶、基底节和丘脑、以及直回和桥脑局部脑血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SPECT观察无痴呆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也存在脑皮质和皮质下局部脑血流减少,此结果可作为对无痴呆综合症艾滋病患者痴呆发生进行早期干预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 血管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实验

    作者:李吕力;蔺心敬;梁浩;肖继东;张丽香

    背景:在对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一种客观、敏感的手段来评估患者的痴呆程度及其变化,以便及时对患者作出诊断或对其疗效进行考核.事件相关电位的内源成分P300,与受试者的认知加工过程密切相关,而与刺激的性质无关,是客观反映大脑高级心理活动有价值的可靠指标之一.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作用和意义,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考核提供客观依据.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非随机同期化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省级医院的神经内科和肌电图室和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对象:2000-02/2001-0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4例(血管性痴呆组),其中,男38例,女26例,平均年龄(66.0±4.6)岁.文化程度:中学以上19人,小学31例,文盲14例.同期住院的未发生血管性痴呆的脑卒中患者60例(非血管性痴呆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8.0±3.7)岁.文化程度:中学以上15例,小学29例,文盲16例.方法:用简易智能量表考核血管性痴呆组和非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的智能状况,并对其进行P300检测,观察患者P300的潜伏期及波幅的改变,并比较二者在血管性痴呆组和非血管性痴呆组患者间的差异,同时观察患者P300潜伏期与简易智能量表得分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P300的潜伏期及波幅的改变.P300潜伏期与简易智能量表得分相关性.结果:血管性痴呆组和非血管性痴呆组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率分别为74%和7%,两组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同时患者P300潜伏期与简易智能量表得分有明显相关性(r=0.609 6,P<0.05).结论:P300潜伏期可以作为血管性痴呆患者早期诊断和疗效考核的客观指标.

  • 帕金森病研究的热点:3-硝基丙酸预处理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邓学军;孙圣刚;曹学兵;李红戈;梁直厚

    背景:3-硝基丙酸可以抑制氧化磷酸化过程,损害细胞的能量代谢从而引起细胞的损伤.但是小剂量的3-硝基丙酸却可以通过轻度抑制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过程,激发细胞内源性保护因子保护神经元,增加神经元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但它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是否也有类似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3-硝基丙酸预处理能否增强多巴胺能神经元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毒性的耐受.设计:以能分泌多巴胺的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的探索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附属医院的神经科.材料:实验于2003-03/11在同济医学院病理生理实验室完成.SH-SY5Y细胞购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细胞典藏中心.干预:细胞随机分为6组,将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加入到培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SH-SY5Y细胞中制作帕金森病的细胞模型,在加入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0.25 mmol/L)前,分别单次或多次加入3-硝基丙酸(0.2 mmol/L)形成预处理,应用四氮唑盐检测细胞生存率,[3H]DA摄取率测定多巴胺能细胞突触前功能.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细胞生存率.次要结局:[3H]DA摄取率.结果: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组细胞生存率(54.3%)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3-硝基丙酸预处理后,细胞生存率明显增高,分别为71.8%(单次),85.2%(多次),单次预处理组与多次预处理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3H]DA摄取率结果与细胞生存率结果相似.[3H]DA摄取率分别为65.8%(单次),80.3%(多次),较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组(50.1%)明显提高,且多次预处理较单次预处理效果更好.单加3-硝基丙酸对细胞无影响.结论:3-硝基丙酸预处理可明显增强多巴胺能神经元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毒性作用的耐受性,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多次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更加显著.

  • 额叶型痴呆患者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特征:1例报告

    作者:林世和;赵节绪;江新梅;宋晓南;蒋淑珍

    背景:额叶型痴呆患者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尚有争议,文章通过1例已死亡痴呆患者脑组织的病理研究,提出额叶型痴呆脑组织病理改变特征.目的:拟证实一种非常见的伴有痴呆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额叶型痴呆.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方法:对1例进行性痴呆患者死后3 h进行脑部解剖检查,系列的组织染色及PrP,tau蛋白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主要观察指标:①临床症状.②头部CT和脑电图检查结果.③脑部解剖检查结果.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①进行性神经、精神症状,病程为3年.②头部CT示双侧额叶灰质萎缩,脑电图呈阵发性全导联,长间歇期(> 2 s)的高波幅慢波.③脑质量1 050 g,脑萎缩仅限于额叶,未累及颞叶.④额叶灰质从第2层开始神经细胞大量脱失伴明显胶质增生,而锥体细胞相对完好.Beilschowsky及Gallyas染法无异常发现.⑤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内未发现任何包涵体.⑥PrP,tau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阴性反应.结论:该病例为典型额叶型痴呆,今后在分析伴有痴呆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时,应想到此类型痴呆.

  • 大鼠认知电位类P3变化与损伤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关系

    作者:王跃春;周丽丽

    背景: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参与了学习记忆过程,但关于损毁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对大鼠认知电位类P3的影响报道较少.目的:研究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损伤对大鼠行为及认知电位类P3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大学医学院的生理教研室.材料:选取SD雄性大鼠30只,清洁级,由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26-99A018),正常条件饲养,自由饮水,定时喂食,体质量500~600 g.对所有大鼠进行迷宫训练,筛选出达到学会标准的大鼠(学习记忆正常鼠)24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6羟多巴胺注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8只/组.干预:通过对双侧齿状回背去甲肾上腺素束注射6羟多巴胺,建立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损伤大鼠模型,在建模前后分别进行迷宫测试和类P3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主要结局: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损伤大鼠建模前后的类P3潜伏期,错误反应次数,全天总反应时间.②次要结局:建模后第12天类P3的测定结果.结果:和空白对照组相比,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的损伤大鼠类P3潜伏期和全天总反应时间显著延长,而错误反应次数则明显增多,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参与动物的学习、记忆活动,并且在类P3的产生与整合中起一定作用.

  • 不同治疗时间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细胞凋亡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薛慎伍;丁志民;李玮;徐玲玲

    背景:临床研究表明,脑梗死发作如能早期得到有效治疗,尤其是在发病后6 h内或更早时间接受正规专科治疗,其预后明显优于延迟治疗时间组.而细胞促抑凋亡指标改变是否可做为预后不良判断标准尚不清楚.目的:通过对住院不同时间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细胞凋亡因子含量测定与预后研究,进一步明确疾病的治疗时机窗.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军区总医院的神经科病房.对象:2000/2002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二科住院的男性患者144例.按住院不同时间接受治疗分为4组:6,24,72,96 h组.方法:采用蚓激酶400 mg,肝素钠(抗栓灵)2片,尼莫地平60 mg,维生素E100mg,3次/d口服,银杏叶提取物(金钠多)52 5mg加生理盐水150mL,脑多肽10mL加生理盐水150mL,1次/d静脉点滴,10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大面积梗死(> 7 cm2)给200 g/L甘露醇脱水,4组受试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检测血小板膜Fas,Apo2.7,Bcl-2百分含量及预后评估.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治疗时间组患者外周血小板膜Fas,Apo2.7,Bcl-2百分含量及预后评估. 结果:6 h组血小板膜Fas,Apo2 7,Bcl-2百分含量治疗后明显低于或高于治疗前(P<0.05).而与其他各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疾病预后的统计分析中显示,发病后6 h内接受治疗的患者有效率较96 h治疗组明显增高,而病死率显著下降.结论:发病后6 h住院接受正规治疗确有提高疾病预后、降低致残率的作用,而Fas,Apo2.7,Bcl-2指标异常,程度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

    关键词: 脑梗塞 血小板 预后
  • 纳洛酮对SD大鼠循环骤停后脑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董利军;于洋;潘曙明;孟庆刚;罗勇;徐国锋;周栋;俞丽华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缺血缺氧后脑神经元内钙结合蛋白D28k表达的影响、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纳洛酮的脑功能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选用29只SD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4组:纳洛酮预处理组(8只),纳洛酮后处理组(8只),复苏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5只).采用窒息+艾司洛尔(超短效β受体阻滞剂)的大鼠心肺骤停模型.纳洛酮预处理组:纳洛酮0.3 mg在心肺骤停前30 min由静脉导管注入大鼠体内;纳洛酮后处理组:复苏开始后30 min纳洛酮0.3 mg由静脉注入.心跳骤停5 min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7 d后大鼠处死、取脑、切片,免疫组化分析钙结合蛋白D28k的活性表达情况,透射电镜下观察脑组织损伤情况,每天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心肺复苏7 d后,纳洛酮预处理组、纳洛酮后处理组、复苏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钙结合蛋白D28k的阳性百分率分别为(41.15±6.52)%,(38.44±5.42)%,(21.69±4.17)%,(45.71±5.78)%,纳洛酮预处理和后处理组钙结合蛋白D28k的表达明显强于复苏对照组(P<0.01).假手术组、预处理组、后处理组、对照组电镜下观察组织损伤评分为0,(4.47±3.25)%,(5.24±3.88)%,(15.06±4.39)%,纳洛酮预处理及后处理组神经组织损伤程度也轻于复苏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高于复苏对照组(P<0.01).结论:纳洛酮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元内钙结合蛋白D28k表达或抑制其丢失而抑制钙超载,减轻组织损伤,对改善脑功能、促进脑复苏具有一定作用.

  • 一侧大脑半球局灶性病变时脑高级感觉的优势化倾向

    作者:赵耿毅;王苏平

    目的:探讨一侧大脑半球局灶性病变患者是否存在脑高级感觉的优势化倾向?方法:2003-02/2004-07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140例一侧大脑半球局灶性病变的患者,根据病变部位将患者分为3组:顶叶组(n=54,病变位于顶叶及与之交界处),非顶脑叶组(n=43,病灶在额叶、颞叶、枕叶),基底核组(n=43,病变部位在基底核区).对所有患者进行初级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振动觉)和高级感觉(辨质觉、实体觉、重量觉、书画觉及皮肤运动方向觉)的检查.结果:左半球病变时,初级感觉检查的阳性率为56%(43/77),右半球病变时为62%(39/6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473 0,P>0.25).非顶脑叶病变组无高级感觉障碍患者,故不参加比较.顶叶组左、右侧高级感觉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27%(9/33),33%(7/21);基底核组左、右侧高级感觉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26%(5/19),33%(8/24),均为右侧高于左侧,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x2=0.524 5,0.247 6;P均>0.05).进一步比较左、右侧各种高级感觉障碍的阳性率,其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级感觉(辨质觉、实体觉、重量觉、书画觉及皮肤运动方向觉)无明显脑优势化现象.

  • 帕金森病遗传易患性与依赖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邵明;刘焯霖;陶恩祥;陈彪

    背景:帕金森病的病因至今尚未阐明,遗传易患性学说是目前解释帕金森病的主要理论,但哪些遗传因素与此有关,还没有定论.目的:探讨依赖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基因cDNA609位碱基C→T点突变所致的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患性的关系.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非随机同期化对照研究.单位:两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和一所大学医院的老年病研究所.对象:1994-09/1997-09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门诊诊断为帕金森患者126例(帕金森病组),年龄46~73岁,其中男74例,女52例;136名健康成人(对照组),其中男66名,女70名,同期来自门诊健康查体,年龄40~72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帕金森病人组与健康成人对照组NQO1基因多态性.主要观察指标:NQO1基因cDNA609位碱基C→T点突变的频率及其基因型.结果:帕金森病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为52%,而对照组为43%,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基因型分布在帕金森病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增加3.8倍.结论:NQO1基因cDNA609突变T等位基因可能是帕金森病发生的危险性因素,与帕金森病的遗传易患性有关.

  •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兔海马组织蛋白激酶B磷酸化的时相变化

    作者:李永奇;秦怀州;武胜昔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中海马组织内蛋白激酶B及其磷酸化的时相变化特点,初步探讨脑血管痉挛导致缺血性脑损伤时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4/08在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解剖学教研室实验室进行.选择健康新西兰白兔12只,随机分为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n=9)和正常对照组(n=3).建立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实验模型,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同时间点海马组织内蛋白激酶B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2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正常兔海马组织中检测到了蛋白激酶B,磷酸化蛋白激酶B和actin蛋白的表达,其中蛋白激酶B和actin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而磷酸化蛋白激酶B仅微弱表达.蛋白激酶B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各时间点的海马组织内的表达保持相对恒定.磷酸化蛋白激酶B的表达水平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 d时即明显升高(P<0.05),4 d时达高峰,7 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与正常组比差异显著(P<0.01),分别是其在正常组海马中表达水平的2.1,4.4和3.1倍.结论: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的激活与海马缺血损伤的程度在时程上有伴行关系,从而发挥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所造成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培养及皮质醇和氟西汀对其增殖的影响

    作者:张黎明;李云峰;刘艳芹;宫泽辉

    目的:探索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培养及鉴定方法,观察高浓度的皮质酮和抗抑郁剂氟西汀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2004-02/06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完成.分离新生第1天大鼠的海马组织,将其制成单细胞悬液后置于无血清条件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所培养的细胞特性进行鉴定,用四甲基氮唑兰法观察高浓度的皮质酮和氟西汀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从新生大鼠海马分离得到的细胞接种于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两种丝裂原刺激因子的条件培养基中,可以持续分裂增殖形成细胞克隆(神经球),该神经球可以表达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巢蛋白).神经球中可以探测到外源性给与的细胞增殖特异性的标记物BrdU.撤除培养基中的丝裂原后,所培养的细胞可以分化,并且分化后可以表达成熟神经元的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或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四甲基氮唑兰法显示,高浓度的皮质酮(100~500 μmol/L)可以使吸光度(A570 nm)明显降低.而氟西汀(0.5~1.0 μmol/L)则使之升高.结论:用此方法分离得到的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性.高浓度的皮质酮可以抑制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氟西汀可以促进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 移植视网膜神经元的发育规律及其再生和可塑性意义

    作者:李锦新;杨淑珍;林淑冰;何清华

    背景:近年的移植实验表明,移植视网膜内能合成相关的神经活性物质,但移植视网膜内神经活性物质阳性神经元的生长发育情况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移植视网膜神经元的分化、发育,神经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及其与周围环境、视觉中枢的联系,以探讨神经组织的发育规律及其再生和可塑性.设计:以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两所大学的组胚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8/2003-03在广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96只,雌雄不限.干预:用胚14 d SD大鼠视网膜移植至P1大鼠中脑左侧上、下丘间,同时摘除P1鼠右眼,术后第9天移植视网膜的发育时间与生后第1天正常视网膜相当,记为TP1,余类推,应用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化.主要观察指标:移植视网膜和移植视网膜神经元的发育及形态观察.结果:移植视网膜具有正常视网膜的各层结构和相似的生长发育规律,并能合成相关的神经活性物质.移植视网膜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开始出现于TP4,TP12时阳性神经元数量达到高峰,TP22后阳性神经元数目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结论:胚胎视网膜脑内移植后能存活且保持原有的生长发育规律,具有正常视网膜一样的组织结构特征.

  •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南平;孙海峰;周立明;杨丽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性与再生是一个很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关于电刺激对神经再生恢复的促进作用仍需要探讨.目的:比较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促进不同部位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与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神经电理室和骨科.对象:1999-10/2003-06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中,选择经临床诊断和肌电图证实的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方法:对入选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者采用丹迪Cantata型肌电图仪对,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受损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及不同病程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②神经传导速度变化.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8例臂丛神经、坐骨神经不全损伤者,经1~10个疗程的治疗,53例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18例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91%(71/78).治疗后失神经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的关系

    作者:郑悦;吴军;聂志余

    目的:探讨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水平的测定,对提示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意义.方法:选取2003-01/06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80例,测定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及血浆血栓烷B2水平,并将他们分为无梗死组及有梗死组,同时与健康人30例进行对照.结果:有梗死组、无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水平分别为:(27.72±5.98),(24.55±5.29),(15.42±5.07)ng/L,血浆血栓烷B2的水平分别为:(148.36 ±38.28),(133.81±38.16),(124.48±30.16)ng/L,有梗死组两因子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梗死组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浆血栓烷B2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有梗死组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水平高于无梗死组(P<0.05),而血浆血栓烷B2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关系密切,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浓度测定能准确反映血小板活化的程度,它的测定为预测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干预提供了新方法.

  • 干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对电磁辐射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杨学森;刘戟环;龚茜芬;张广斌;余争平

    目的:研究电磁辐射致神经细胞损伤的具体规律,揭示MAPK信号通路在电磁辐射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2/07在第三军医大学劳动卫生学教研室进行.未经预抑制剂预处理的PC12细胞接受65 mW/cm2电磁波辐照,设定辐照后0,3,12,24 h 4个时相点,经SB203580和U0126单独或联合预处理后PC12细胞,设定辐照前及辐照后3,24 h 3个时相点,采用Annex-in-V标记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电磁波辐照后即刻开始诱导明显的PC12细胞凋亡,3 h及12 h后凋亡细胞进一步明显增多,凋亡率为20.5%和23%(P<0.01),24 h后细胞凋亡再次显著增加,并达到峰值31.4%(P<0.01).单独使用SB203580及与U0126联合预处理后,细胞凋亡明显减轻,而单独使用U0126预处理对细胞调亡无明显影响.结论:电磁辐射可以明显诱导PC12细胞凋亡,并且细胞凋亡可能是电磁辐射致中枢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电磁辐射诱导PC12细胞凋亡主要是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信号通路,还可能存在c-Jun氨基末端激酶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转导系统以外的信号通路对电磁辐射诱导神经细胞凋亡进行调控.

  • 大鼠脑电图及大脑皮质和海马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与不同时程急性惊厥的关系

    作者:高云;刘锋;王春霖;刘宝军

    目的:探讨不同时程急性惊厥大鼠脑电图及大脑皮质及海马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与惊厥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10/12在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研究室完成.选用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急性惊厥模型组(n=20),腹腔注射60 mg/kg戊四氮致痫复制大鼠急性惊厥模型,造模后又分急性惊厥发作后0,4,24 h和7 d 4个时程阶段组,每组5只.生理盐水对照组(n=6):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行为学表现及脑电图的变化,应用DGKC速率法检测大鼠皮质和海马中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①急性惊厥组大鼠注射戊四氮后5~15 min均出现Ⅳ~Ⅴ级癫痫样发作,可持续达1 h,之后在行为学上的表现逐渐安静和趋于正常.②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脑电图为正常α节律,急性惊厥组大鼠脑电图呈现高幅棘-慢、尖-慢波以及多棘、多尖综合波.③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急性惊厥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0 h[(21 510.97±1 040.86),(17 542.51±1 107.39)nkat/g],24 h[(12 625.52±2 066.04),(12091.08±709.74)nkat/g];7d[(14 253.18±1 099.98),(13 826.10±797.60)nkat/g],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25 246.99±2 211.15)nkat/g,(21 635.72±2 154.54)nkat/g,P<0.05].急性惊厥后7 d有所回升,但仍未回到正常水平.结论:戊四氮诱发急性惊厥发作,大鼠脑电图出现特征性波型变化.而脑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变化与大鼠行为(痫样发作)并非一致;由于谷氨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而影响谷氨酸的代谢,导致脑组织产生兴奋性毒性,也许是惊厥发作的原因之一.

  • 大鼠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及脑水肿中补体受体2型的作用

    作者:张祥建;张丽英;胡书超;李海燕;刘瑞春;郭艳苏;刘春燕;祝春华;李春岩

    目的:探讨补体受体2型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及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10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进行.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后6,24,48,72 h,7 d及假手术6组.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中等量(50μL)自体动脉血脑出血模型,分别对脑出血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进行动态行为学评分,观察脑损伤程度;用干-湿重法行脑含水量测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用单克隆补体受体2型抗体检测病灶周围脑组织补体受体2型表达.结果: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均于48 h达到高峰,补体受体2型的表达高峰为24~48 h,即补体受体2型表达与脑水肿及脑损伤存在时间上相关,且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体受体2型在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的形成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脑细胞功能保护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了实验学数据.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D62p水平与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

    作者:黄晓松;杨期东;刘运海;李振国;游咏;蒋德安;张春华;肖玲;杨珊梅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D62p水平和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探讨CD62p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及其CD62p水平与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动态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实验于2001-02/2002-09在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完成,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血球计数仪分别同时测定6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第48小时,第6~8天及第15天血浆CD62p水平和血小板参数.同期测定对照组为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血浆CD62p水平.结果:①脑梗死患者血浆CD62p水平(9.25±1.82)μg/L较对照组(2.23±0.56)μg/L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7.42,P<0.001).②脑梗死患者第48小时血浆CD62p水平较其他两时期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血浆CD62p水平与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成正相关(r=0.51,0.47,P<0.01),与血小板计数成负相关(r=-0.32,P<0.01).结论:CD62p参与了脑梗死并发挥重要作用,其水平变化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平均体积有关.

  • 局部亚低温对脑梗死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曹绪政;苏志强;徐建民;兰杰;梁军

    背景:目前尚缺乏满意的治疗脑梗死的手段.亚低温治疗脑梗死虽然有效,但副作用较大.局部亚低温对脑梗死的治疗可能有较好的作用.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大鼠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基础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0-04/2002-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动物实验室完成,动物为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体质量(250±25)g,清洁级.干预:50只大鼠中随机取10只,分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每组5只.余40只随机分为常温脑缺血组和局部亚低温脑缺血组,各20只.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进行局部亚低温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结果:大鼠栓塞48 h时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分别为(128.95±13.42)和(84.90±11.36)mm3,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60±0.24和0.95±0.17,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分别为(13.55±4.07)和(9.19±3.42)μg/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缺血脑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 急性脑梗死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敏感性

    作者:管维平;蒲传强;匡培根;目时弘文

    目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硬化形成的机制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延迟时间,以明确其抗氧化能力.方法:急性脑梗死组26例,对照组为体检者中有血脂增高者20例,均于2000-11/2001-02在日本Leiminkyo康复医院收集.体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敏感度的测定以所形成的共轭双烯延迟时间来定量.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延迟时间(56.6±3.8)min,显著低于对照组(66.8±4.5)min.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抗氧化能力有明显下降,而且其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并不限于高脂血症的影响,或许与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抗氧化力下降更为相关.从而推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敏感度的增加可能成为监测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 经鼻给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作者:赵赛;李玉红;田兆方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具有非选择性神经营养作用,选择经鼻外源性中枢给药方式,观察其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0-01/03在南京医科大学儿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取28只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药组和假手术组3组.给药组于缺氧后经鼻腔滴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2.5μg(溶于生理盐水0.1 mL中);对照组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经鼻腔滴入;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不结扎不缺氧.24 h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应用组织学方法检查损伤部位变性神经细胞计数,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查脑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评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脑保护作用.结果:脑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水平:假手术组个别皮质区域有少量表达.与对照组(7.27±0.48)相比,用药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2.03±0.64)表达减少(P<0.01),神经细胞总数增加(P<0.01),变性/坏死神经细胞数减少(P<0.01).结论:鼻腔滴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能通过降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从而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 应用脑电图绝对功率值变化评估不同剂量纳洛酮干预颅脑损伤患者的效应

    作者:但炜;唐文渊;刘福英;毛淮

    背景:纳洛酮在脑损伤后急性期应用可以维持脑灌注压、减轻脑水肿,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脑损伤后的继发性脑损害,但在临床应用中各家报道的剂量和用法差异较大.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对急性脑损伤患者脑电图绝对功率值的影响.了解不同剂量的纳洛酮的脑保护作用特点.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外科.对象:2002-01/2003-04收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急性中、重型闭合性脑损伤患者86例,男59例,女27例,年龄18~65岁.方法:急性脑损伤患者86例按伤情轻重分为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3~5分、6~8分、9~12组.每组再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纳洛酮治疗组又分为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用定量脑电图监测,用药前、用药后30 min,1,2,24,48,72,120 h脑电图总功率值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用药前后脑电图总绝对功率值的变化.结果:格拉斯哥昏迷量表9~12分纳洛酮治疗组用药1 h后总功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小剂量间无差异;格拉斯哥昏迷量表6~8分,大小剂量组用药1 h后总功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3~5分,纳洛酮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总功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中型脑伤,小剂量的纳洛酮治疗有足够的疗效;对重型脑伤,大剂量治疗优于小剂量;对特重型脑伤,大小剂量均无效.

  •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规律的观察

    作者:邢辉;熊宇

    背景:血小板参数变化可以反映人体凝血功能,但是关于血小板参数在血栓性疾病患者中变化的研究,没有一致的说法,还存在争论.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规律,探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观察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是否可行.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对研究对象,病例-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检验科和内科.对象:2002-01/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初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45~87岁.对照组为37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40~60岁.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7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同时以健康体检者作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对象的血小板各参数变化.结果:血小板分布宽度与大血小板比率、大血小板比率与血小板平均容积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0.99,0.92,P<0.001),血小板数量与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之间为负相关(r=-0.58,-0.59,P<0.05).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14.51±2.88)%,(10.95±1.48)fl,(34.24±11.23)%]均高于健康体检者[(12.86±2.02)%,(10.19±1.29)fl,(28.47±9.4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19 31,0.021 77,0.026 35),两组血小板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数中,反映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的参数均高于健康体检者,表明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可快速准确地观察血小板功能性参数的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钙拮抗剂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脑血流及脑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沈树红;王少石;朱鑫璞;朱甬慧;邵薇娟

    目的:应用钙拮抗剂(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观察其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脑血流量的改善作用.方法:2001-09/2003-08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科认知功能障碍专病门诊收治入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组42例,尼莫地平针剂和丹参治疗,对照组41例,单用丹参治疗.入组的83例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和美国国立神经病学与卒中研究所和神经科学国际研究协会(NINDS-AIREN)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以简明精神状态量表和临床痴呆量表为主要评价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量及血压监测.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治疗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为21.95±3.58,较治疗前18.92±3.81有显著提高(P<0.001),治疗后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流量值为(575.1±80.7)mL/(kg·min),较治疗前(533.7±78.4)mL/(kg·min)也有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和局部脑血流量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42例尼莫地平治疗组中有2例出现乙醇过敏停药.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钙拮抗剂尼莫地平能有效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脑血流量,这可能与改善脑微循环有关.

  • 实验性癫痫大鼠脑电调制与侧脑室注射催产素的作用

    作者:胡胜娣;胡祁生

    目的:观察催产素对大鼠癫痫的作用效应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在武汉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电生理实验室完成.采用青霉素诱发的大鼠癫痫模型,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3,4组分别侧脑室注射催产素1,10,100 ng,第5组注射催产素受体拮抗剂[d(CH2)5-OVT]1μg,第6组注射[d(CHz)s-OVT]1μg+催产素100ng.同步观察大脑额叶皮质和海马CA3区脑电图痫样波的发放频率、幅度以及放电形式的变化.结果:催产素100 ng可明显增加痫样放电的频率[由(22.83±0.70)次/min升至(39.67±2.53)次/min,t=5.777,P<0.01]和幅度[由(428.50±40.88)μV升至(540.24±71.12)μV,t=3.168,P<0.05];催产素10 ng可使痫样放电的幅度增加[(538.90±55.95)μV,t=4.004,P<0.05];[d(CH2)5-OVT]可阻断催产素的易化效应.结论:侧脑室注射一定剂量的催产素,可通过其受体作用加重实验性癫痫大鼠痫样放电.

  • 慢性脑低灌注状态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P21和P53蛋白的表达

    作者:邱建武;罗俊生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脑低灌注模型,观察慢性脑低灌注状态下正常脑灌注压恢复过程中P21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2在锦州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进行.取Ⅱ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不灌注组和模型再灌注组:每组动物按正常灌注压恢复后不同时间点分组(12,24,48,72 h组),每个时间点各5只.采用右侧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和对侧横窦引流静脉结扎的方法,建立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术后90 d阻断颈部动静脉分流造成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再灌注.各组在恢复正常灌注后12,24,48,72 h取材,应用免疫组化和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检测慢性脑低灌注状态下正常脑灌注压恢复过程中大鼠海马P21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21和P53蛋白在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无表达,48 h灰度值分别为155.34±1.18和172.91±1.37;在模型不灌注组中弱表达,48 hP21和P53蛋白分别为125.12±3.56和112.10±4.46;在模型再灌注组大鼠脑组织中P21和P53蛋白于术后12 h开始有表达,48 h达高峰,分别为53.32±2.84和54.12±0.34,随后逐渐降低.结论:慢性脑低灌注状态下,正常脑灌注压恢复过程中可诱导P21和P53蛋白的表达.

  • 腔隙性脑梗死血管危险因素与小血管病理类型的研究

    作者:谈颂;刘鸣;张世洪;阳清伟

    目的:通过对腔隙性脑梗死与其他类型脑卒中血管危险因素的比较,推测腔隙性脑梗死的小血管病理改变类型,以便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登记2002-03/2004-01连续入院的腔隙性脑梗死、原发性脑出血及皮质型梗死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家族史、缺血性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颈动脉狭窄、超重及高胆固醇血症等,引入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3类脑卒中的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共登记脑卒中患者1 263例,其中698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腔隙性脑梗死303例,原发性脑出血203例,皮质型脑梗死192例.①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原发性脑出血组比较,高血压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57.1%比51.7%;OR=1.24,P>0.05),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在腔隙性脑梗死组更常见(19.5%比4.9%,25.0%比14.7%;OR=4.67,1.92,P<0.05).②腔隙性脑梗死组与皮质型梗死组比较,糖尿病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19.5%比14.1%;OR=1.24,P>0.05),男性,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在腔梗组更常见(61.1%比52.1%;57.1%比44.8%,25.0%比16.2%;OR=1.44,1.73,1.73,P<0.05).结论:①腔隙性脑梗死与原发性脑出血比较,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与前者的关系更明显.②腔隙性脑梗死与皮质型梗死比较,糖尿病与两者的相关程度类似.③除玻璃样变性外,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小血管病理改变类型之一.

  • 藻酸双酯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宇;刘斌;李世英;刘昊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表达及藻酸双酯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04在华北煤炭医学院形态实验室完成.96只健康雄性Wister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脑缺血组(42只)、藻酸双酯钠治疗组(42只)、假手术组(6只)、正常对照组(6只).前两组又分为7组:即缺血2 h再灌注1,3,6,12,24,48和72 h组(n=6).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法分别检测缺血组与藻酸双酯钠治疗组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1,3,6,12,24,48和72 h 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①皮质缺血周边区Bcl-2及Bax的阳性表达随再灌注时间不同而不同,分别于缺血2 h再灌注3 h[(56.50±7.87)个/高倍视野]及再灌注24 h[(61.00±8.88)个/高倍视野]达高峰.②与缺血组相比,藻酸双酯钠治疗组Bax的表达于再灌注后12 h[(36.67±7.03)个/高倍视野]、24 h[(50.50±6.09)个/高倍视野]、48 h[(36.67±6.77)个/高倍视野]及72 h[(29.83±5.38)个/高倍视野]均显著减少(P<0.05,P<0.01),Bcl-2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藻酸双酯钠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Bax的表达,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淀粉样β蛋白42及其亚单位疫苗预防接种对APPSWE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作用

    作者:胡金家;李国营;汪华侨;李少兵;袁群芳;谢瑶;姚志彬

    背景:研究表明,淀粉样β蛋白42疫苗接种可以诱导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产生特异性抗淀粉样β蛋白42抗体,清除其脑内的淀粉样β蛋白沉积,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在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的:研究淀粉样β蛋白42及其亚单位肽疫苗预防接种对APPSWE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设计:以动物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组实验.单位:一所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脑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3-04/2004-02在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脑研究室进行.5月龄APPSWE转基因小鼠32只,购自美国Taconic company,在本室繁育成功.实验随机分成对照组、淀粉样β蛋白42组、淀粉样β蛋白1-15组和淀粉样β蛋白36-42组,每组8只.干预:淀粉样β蛋白42.及其亚单位疫苗配伍MF59佐剂,基础接种采用皮下注射,加强接种采用鼻黏膜免疫,共接种8个月.疫苗接种前用Y迷宫作行为学测试,接种后用Morris水迷宫作行为学测试.主要观察指标: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平均逃避潜伏期,穿过平台次数,第一象限游泳距离百分率,20%边缘区游泳距离百分率.结果:疫苗接种前对照组、淀粉样β蛋白42组、淀粉样β蛋白1-15组和淀粉样β蛋白36-42组APPSWE转基因小鼠Y迷宫作行为学测试10次中正确反应的次数分别为7.50±0.81,7.06±0.71,7.19±0.91,7.50±0.86,各组小鼠间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疫苗接种8个月后,对照组、淀粉样β蛋白42组、淀粉样β蛋白1-15组和淀粉样β蛋白36-42组小鼠定位航行试验8个单元训练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分别为(67.3±2.8)s,(23.6±1.6)s,(26.4±2.0)s和(36.5±2.2)s,淀粉样β蛋白42组、淀粉样β蛋白1-15组和淀粉样β蛋白36-42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淀粉样β蛋白42组、淀粉样β蛋白1-15组和淀粉样β蛋白36-4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淀粉样β蛋白42组、淀粉样β蛋白1-15组和淀粉样β蛋白36-42组小鼠空间探索试验穿过平台次数分别为0.71±0.29,8.14±1.37,7.28±1.34和3.29±0.67,第一象限游泳距离百分率分别为(24.3±2.9)%,(50.6±11.6)%,(49.9±9.3)%和(35.4±7.0)%,20%边缘区游泳距离百分率分别为(46.4±7.3)%,(11.6±3.9)%,(14.4±2.6)%和(25.8±3.3)%,淀粉样β蛋白42组、淀粉样β蛋白1-15组和淀粉样β蛋白36-42组较对照组穿过平台次数显著增多、第一象限游泳距离百分率升高和20%边缘区游泳距离百分率降低,其中淀粉样β蛋白42组、淀粉样β蛋白1-15组和淀粉样β蛋白36-4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淀粉样β蛋白42及其亚单位疫苗预防接种可有效减轻APPSWE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

  • 小脑顶核刺激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的影响

    作者:李彩萍;涂玲;刘晓晴;沈迎念

    背景:小脑顶核刺激具有调节和扩张血管的功能,可以明显增加局部脑血流,但其作用机制是否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尚不明确.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的保护作用机制.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诊断为依据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综合科、康复室及超声波室联合进行的课题研究.对象:2001-02/2002-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4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排除既往有脑出血或脑梗死、心房纤颤及其他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小脑顶核刺激+常规治疗;对照组(22例)为常规治疗组.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和肱动脉充血反应法,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主要观察指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结果: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由(4.59±3.32)%增至(10.34±3.1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91,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由(4.68±3.20)%增至(5.10±3.2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72,P>0.05),治疗后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41,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后肱动脉内径反应性血管充血功能明显改善,电刺激小脑顶核能明显改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 帕金森病病因蛋白质:α-突触核蛋白对酪氨酸羟化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晓录;于顺;陈彪;张逢春;李尧华

    目的:α-突触核蛋白是帕金森病的病因蛋白质之一,α-突触核蛋白与酪氨酸羟化酶具有相互作用.制备一个基因重组酪氨酸羟化酶,探讨α-突触核蛋白对酪氨酸羟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5/11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生物研究室完成.将携带人酪氨酸羟化酶cDNA的基因重组质粒pGEX-TH转化BL21(DE3)细菌使其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TH为标签的融合蛋白质,用谷胱甘肽-琼脂糖4B亲和层析法纯化基因重组酪氨酸羟化酶,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将α-突触核蛋白添加至酪氨酸羟化酶的酶促反应体系中.观察基因重组型酪氨酸羟化酶制备生成物特点,以及α-突触核蛋白对酪氨酸羟化酶活性的作用.结果:①基因重组酪氨酸羟化酶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组分的1%,纯化的酪氨酸羟化酶在SDS-PAGE上表现为单一条带,可催化L-酪氨酸发生羟化反应生成L-多巴.②随α-突触核蛋白浓度递增,酪氨酸羟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原核表达方法可制备纯化度较高的人基因酪氨酸羟化酶,α-突触核蛋白对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 急性放射性脑损伤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唐亚梅;张殷殷;李艺;王莉梅;王艺东;郭灵;邢诒刚

    背景:目前国内外关于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均处于探索中,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型制作方法.目的:建立急性放射性脑损伤的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脑损伤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实验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观察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动物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1-06/2002-08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室完成.SD大鼠60只,体质量(300±30)g,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20只,实验组40只.方法:SD大鼠头部接受60Coγ射线照射,7 Gy/次,1次/d,连续照射6 d,总剂量42 Gy.照射结束后每日观察大鼠摄食、饮水量及次数,自主活动情况,有无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每周检查并记录大鼠头部照射区毛发与皮肤情况、体质量变化,照射结束后第3,7,14,30天断头取脑,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主要观察指标:①一般情况观察.②照射后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照射第3天起即出现每日摄食、饮水量减少;照射第1,2天,自主活动较对照组增多,第3天起活动渐减少;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随观察时间延长体质量增长较对照组慢,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所有大鼠均于照射后约2周时出现照射野轻度脱毛;照射后出现脑组织神经元变性坏死.结论:该模型制作方法切实、可靠,较好地模拟放射性脑损伤的过程,可用于预防或减轻放射治疗对脑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 运动疗法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运动障碍

    作者:刘曦;郭声敏;余茜

    背景:运动疗法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运动障碍的有效方法,错误的康复方法常常加重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颅脑损伤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诊断为依据,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康复科.对象:2001-09/2002-08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偏瘫患者78例进行研究.排除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严重的理解能力障碍,严重的心、肺、肾脏疾病者.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运动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运动治疗组增加运动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结果:运动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40±3)d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40.43±21.78,68.35±23.39,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32.82±17.40,78.84±25.31;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41.71±19.13,51.48±22.58,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33.02±12.48,56.65±26.53.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4,2.21,P<0.05).结论:运动疗法对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脑梗死后痴呆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作者:李敬诚;周华东;王延江

    背景: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的老龄化,痴呆患者的数量也不断地增加,因此发生痴呆后患者的生存率便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痴呆能缩短人的预期寿命,但有关在发展中国家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报道较少.目的:研究缺血性痴呆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探讨脑梗死后影响患者存活的危险因素.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的脑二科.对象:1998-05-01/1999-12-28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19例,其中男313例,女306例,年龄55~85(70.3±9.5)岁.干预:对61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人文因素、血管因素、脑梗死特征资料收集和神经心理检查.在入院及脑梗死后3个月按DSM-Ⅳ标准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痴呆诊断,并随访2年,分析痴呆患者的存活率及生存相关预测因素.主要观察指标:①脑梗死患者人文因素和血管危险因素与生存率的关系.②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特征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后3个月共有146例患者(23.6%)被诊断为脑梗死后痴呆,其中39例为脑梗死前痴呆,107例为脑梗死相关性痴呆.随访(19.4±8.3)个月,脑梗死后痴呆患者存活率为49.3%,随访(21.3±9.1)个月,脑梗死相关性痴呆存活率为53.7%,非痴呆患者存活率为92.0%.多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后痴呆与生存呈明显相关(RR=4.91,95%CI=3.85~13.49),其余预测因素包括年龄(RR=1.12,95%CI=1.06~1.18)、Barthel指数(RR=1.63,95%CI=1.15~2.31)、心房纤颤(RR=1.47,95%CI=1.17~1.85)及脑梗死史(RR=2.81,95%CI=1.53~5.16).结论:痴呆能降低脑梗死患者存活率,并可作为脑梗死后影响生存率的一个预测因素.

    关键词: 脑梗塞 痴呆 存活率
  • 面神经端侧吻合与端端吻合后神经再生质量的比较

    作者:刘洪飞;张宇彤;胡敏;刘洪臣

    目的:比较面神经损伤后端侧吻合与端端吻合方法效果.方法:在解放军总医院动物中心,用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进行实验.左侧上颊神经切断后作端端吻合.右侧上颊神经切断后,远断端与下颊支侧方,外膜开窗处作支间端侧吻合.分别于术后1,2,3个月时作肌电图后取材,作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1,2个月时,端侧吻合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慢于端端吻合[1个月时(10.6±2.20),(15.7±2.13)m/s,2个月时(14.4±1.80),(20.80±3.10)m/s,P<0.05],术后3个月时端侧吻合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与端端吻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2.8±2.40),(23.20±2.14)m/s,P>0.05].术后1,2个月时,端侧吻合有髓神经纤维数少于端端吻合[1个月时(34.16±4.24),(44.28±3.04)个/高倍视野,2个月时(43.64±3.20),(52.84±2.16)个/高倍视野,P<0.05],术后3个月时端侧吻合有髓神经纤维数与端端吻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4.66±2.48),(66.12±1.96)个/高倍视野,P>0.05].结论:面神经断伤作端侧吻合后,早期神经再生质量不及端端吻合优良,晚期效果比较接近.

  • 不同剂型神经生长因子体内静脉注射的靶向性分布

    作者:刘军;吕天润;曹晓建;李永军;李建华;付昌文;闵敏;陈骐;赵轶;姚乐申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的损伤已经得到充分的研究并被认可,但其能否通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一直不能得到肯定结论,试图以脂质体包裹神经生长因子,并考察其与单纯神经生长因子的对比,证明其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目的: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对比分析不同剂型的神经生长因子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靶向分布情况.设计:以试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材料:实验于2003-06/2004-05于南京森科医药公司,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完成,选用健康新西兰兔3个月龄(19只),普通级,体质量(2.0±0.2)kg,南京安立默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随机分组.[99Tcm]-神经生长因子(南京森科医药公司帮助标记,标记率:98.9%,放化纯度为:99.7%);脂质体(沈阳药科大学提供);200 g/L乌拉坦注射液(南京医科大学试剂科提供).方法:将[99Tcm]-神经生长因子用脂质体包裹后,按照以下条件处理:将包裹含有1.48×10a Bq[99Tcm]-神经生长因子的脂质体A注射至新西兰兔体内,利用SPECT分析其在脑部分布的百分数.其他两组以相同放射剂量的[99Tcm]-神经生长因子,[99Tcm]-神经生长因子-普通脂质体B处理.主要观察指标:静脉注射上述分组药物后,观察其在脑组织中的浓度及放射性计数占全身的百分比.结果:自制注射用脂质体A组包裹的[99Tcm]-神经生长因子经SPECT显像,其在脑部的放射性计数较高,而[99Tcm]-神经生长因子组几乎全部从泌尿系统代谢、[99Tcm]-神经生长因子-普通脂质体B组基本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后沉积于肝脏.结论:此自制神经生长因子-脂质体A具有一定的脑组织靶向性,为携带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奠定基础.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排泄行为的干预方式:1例报告

    作者:丁兰;刘京芬;武琳;钱宁;刘建芬;绪方昭

    目的:采取"现实定向"措施,诱导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识别排泄场所,协助控制排泄行为,以期减轻家庭护理负担.方法:对1例75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排便进行干预,社区护士定期家庭访视,根据制定的家庭护理计划,使用诱导排泄表,增加主动诱导排泄次数,掌握排泄规律.结果:12个月后患者诱导排尿、排便与实际排尿、排便的一致率由初第1个月的60.40%和55.60%提高到95.50%和90.10%,家庭照护负担明显减轻.结论:合理的家庭护理,可以提高痴呆老人的日常生活舒适度.

  • 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过程中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作者:付庆元;陈桂兰;孟凡琴;付蕾蕾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肌张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996-03/2004-06年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脑血管病患者60例,均有肢体痉挛,且患肢手握力及肌力在3级以上,随机分为A型肉毒毒素组和安慰剂组各30例.A型肉毒毒素组应用A型肉毒毒素,以痉挛肌肉的肌腹为注射点进行多点皮下注射;安慰剂组注射药物改为安慰剂(生理盐水),治疗和评估采用双盲法.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应用修订Ashworth量表进行肌张力分级比较,手法肌力评定评估肌力;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6周检测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6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肌张力:A型肉毒毒素组治疗前Ⅱ级3例,Ⅲ级18例,Ⅳ级9例,治疗后0级2例,Ⅰ级5例,Ⅱ级17例,Ⅲ级6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x2=31.8,P<0.01).安慰剂组治疗前后无差异.②肌力:A型肉毒毒素组治疗前3级16例,4级14例,治疗后3级7例,4级22例,5级1例,治疗后较治疗前好转,但无统计学意义.安慰剂组治疗前后无差异.③免疫功能:A型肉毒毒素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降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肌张力,以利于开展功能训练,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无影响.

  •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冯淑芝;张明义;戴志华

    背景: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情绪变化,其发病率较高,并且严重影响患者近、远期的功能预后,影响其恢复期的生活质量.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干预治疗,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心理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诊断为依据,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干部病房.对象:2001-10/2002-0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干部病房住院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康复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综合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心理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降压,改善脑循环及对症)治疗.在患者入选时、病程3,6个月时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主要观察指标:康复组和对照组在第3,6个月时Barthel指数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得分在疗程3个月(68.0±2.9)和6个月(70.0±3.5)时显著高于对照组(62.0±3.3,65.0±3.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0.01),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在疗程3个月(8.9±4.9)和6个月(8.7±5.1)时则明显低于对照组(15.2±5.6,14.9±8.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抑郁心理.

  • 抗氧化剂TA99系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依据

    作者:汪华侨;范海虹;徐杰;李光武;袁群芳;谢瑶;姚志彬

    目的:目前基础和临床研究已积累的证据支持氧化应激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的学说,应用抗氧化剂治疗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智力功能和延缓随年龄增加的认知丧失.尽管现有抗氧化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资料仍不一致,但大量现有的实验研究资料是有希望并支持继续此项研究.天然抗氧化剂TA99系列的基础药理实验已强烈提示其为一种很有希望的发展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文章就目前研究TA9901作为一种有前景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实验依据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1-01/2004-1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Alzheimer disease"和"antioxidants;Ginkgo biloba extract;TA9901;acetylcholine;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等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1-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加速老化小鼠;抗氧化剂;银杏;淀粉样蛋白;阿尔茨海默病;TA9901;乙酰胆碱"等,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上述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筛除非随机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4篇关于抗氧化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资料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19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5篇.资料综合:16个试验干预措施均本研究围绕从淀粉样β蛋白生成、聚集到老年斑形成这一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机制主线及自由基过氧化损害可加速淀粉样β蛋白聚集及神经元凋亡的要点,采用从体内至体外实验:细胞培养观察淀粉样β蛋白对脑不同部位神经元的作用;用透射电镜和硫黄素T荧光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电子顺磁共振仪、圆二光谱等检测TA99系列在体外对淀粉样β蛋白的聚集和纤维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体内环境下淀粉样β蛋白聚集的影响;选用加速老化鼠-P/8为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用Morris水迷宫等行为学研究TA99系列对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用六胺银染色观察其对脑内淀粉样颗粒沉积的清除作用.充分揭示TA系列对淀粉样β蛋白靶点作用及其机制,已基本完成临床前证据的基础性资料的收集.结论:植物提取物TA9901在体外能阻止淀粉样β蛋白聚集及纤维化,改善加速老化鼠-P/8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将TA9901与其起协同作用的另一中药EGb761配伍组成TA9902,有明显的抗神经毒性和干预淀粉样β蛋白的聚集、纤维形成和影响二级结构变化的作用,其药学研究有进一步深入的必要和前景.

  • 中国北京与日本东京神经科住院患者护理费用的对比

    作者:袁惠珍;崔涛;胡牧

    目的通过对中国北京和日本东京的神经科护理收费项目的构成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职工日均工资的比较,分析护理资源分配在北京与东京间的差异.方法运用两国护理收费标准和国民生产总值及职工日均工资的百分比值说明两国护理资源分配的差异.结果东京神经科日均护理费与它的日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值是北京的7.67倍,而日均护理费与日均工资比是北京的2.36倍.结论北京资源分配机制与东京存在较大差异,建议结合护理质量、医学模式与资源分配等因素重新制定北京神经科护理费用标准.

  • 灯盏花素对神经系统疾病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作者:韩斌

    应用灯盏花素对缺血性神经病变、脑梗死功能记忆障碍、偏头痛、坐骨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突发性耳聋等神经系统疾病进行临床干预,并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探讨灯盏花素对改善神经系统疾病功能障碍的作用.临床观察表明,对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改善,灯盏花素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灯盏花素对神经系统疾病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

  • 脑卒中患者早期良姿位摆放对预后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苏秀凤;张娟芳;霍尔红

    背景:脑卒中后75%左右的患者留有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能力.而治疗早期给予良姿位摆放对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未来的步行训练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 个性化综合疗法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10例报告

    作者:刘宏丽;槐雅萍;闫桂芳

    背景:植物状态是临床特殊的意识障碍,主要特征是患者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功能完全丧失,能自发睁眼,有睡眠-觉醒周期,下丘脑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持续性植物状态是指植物状态持续1个月以上者[1].根据美国多科学会持续性植物状态工作组统计,美国成人中有持续性植物状态约1.0~2.5万,儿童中有0.4~1.0万[2],据推测中国可能有15万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因对持续性植物状态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一般预后较差,但随着对持续性植物状态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部分患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故有学者认为应采取积极的治疗[3].

  • 获得性癫痫性失语症临床特征及其干预效果:1例报告

    作者:史树贵;李露斯;刘渠

    目的探讨获得性癫痫性失语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获得性癫痫性失语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例患者临床特点为全身性癫痫发作,继之出现言语功能障碍伴智能减退.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曾在院外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经糖皮质激素、卡马西平治疗及语言训练后痊愈.结论对获得性癫痫性失语症进行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及功能训练可使患者全面康复.

  • 直立床对早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20例报告

    作者:刘明伟;钱开林

    背景: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患侧下肢支撑力量差,支撑相较短;下肢运动迟缓,协调性差.根据大脑的可塑性理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脑血管意外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佳时期是发病后3个月内,而且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发展48 h后即可开始.

  • 自体骨髓干细胞右腘动脉注射治疗糖尿病右足溃疡伴脑梗死后左上肢瘫痪1例报告

    作者:谷涌泉;张建;齐立行;李建新;俞恒锡;李学锋;郭连瑞;崔世军;罗涛;陈兵;汪忠镐

    背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尤其是糖尿病性下肢缺血,目前已有不少报道[1-6].特别是在改善糖尿病足部疼痛方面疗效显著.然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是否对远隔部位脑梗死后出现的肢体瘫痪有效,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 认知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李卫平;郭声敏;段小东;何成松

    背景:目前已知神经功能的的恢复有赖于学习和训练,及时地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和学习,有利于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促进肢体功能、生活能力的提高.颅脑损伤患者常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在其恢复期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何影响,有待探讨.

  • 韦尼克失语患者的实用交流能力训练

    作者:笪云;邵伟波

    目的探讨以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来提高韦尼克(Wernicke)失语患者的信息交流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2002-01/2004-06在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韦尼克失语症患者26例,均经汉语失语成套试验确诊,MRI检查双侧颞上回有病灶,排除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者.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为25~83岁,.对26例韦尼克失语患者进行一对-的实用交流能力训练,训练观察时间为两个月,训练前后采用实用交流训练评分法进行言语交流能力的评定和疗效分析.显效为治疗后实用交流训练评分提高2分以上;有效为治疗后提高1分以上;无效为治疗后评分无提高.结果进入结果分析26例.治疗后实用交流训练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3.0±1.6)分,(1.8±1.1)分,(t=3.151,P<0.01)].26例患者中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9.2%(18/26).结论对韦尼克失语患者进行针对性实用交流能力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言语交流能力.

    关键词: 失语 信息交流 康复
  • 老年脑卒中患者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水平的观察

    作者:张志贤

    背景:目前已有大量报道证明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显著增强,说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在急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可特异地、敏感地直接显示体内血小板活化或破坏程度,是目前具有特异性的反映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物之一,且在启动和扩大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 针刺阳明经腧穴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丹莉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2000-09/2003-09丹东市中医院收治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阳明经腧穴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用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和修订Barthel指数评估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82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两组运动功能恢复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提高,上肢治疗后运动功能得分治疗组为(32.8±7.5)分,对照组为(28.5±7.6)分(t=2.57,P<0.05);下肢治疗后运动功能得分治疗组为(35.2±7.2)分,对照组为(24.5±7.5)分(t=6.59,P<0.01).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也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58.8±10.1)分,远大于对照组(44.6±9.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46,P<0.01).结论两组评分对照说明针刺阳明经腧穴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 亚低温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不同时间点结果随访分析

    作者:王林

    目的探讨亚低温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998-01/2002-12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大脑中动脉皮质支梗死患者75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5例和常规组40例.分别施以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同时采用亚低温干预,疗程2周,以发病后1,6,12,18个月为4个时间点按欧洲卒中评分测定,然后记录3个时间点与各自前1个时间点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75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进入结果分析.6,12,18个月随访率为100%.亚低温组6,12,18个月较其前1个时间点欧洲卒中评分值提高(12.37±1.22,7.25±2.46,4.45±1.26);两组间6,12,18个月提高值比较有明显意义(t=2.435,1.922,1.126,P<0.05).结论亚低温组对脑梗死患者的远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明显优于常规组,提示亚低温对脑梗死在远期脑保护方面可能有作用.

  • 圣·约翰草提取物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抑郁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黄爱莉

    目的观察圣·约翰草提取物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抑郁状态患者抑郁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2002-09/2003-01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的脑卒中抑郁患者60例,按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相同,治疗组加用圣·约翰草提取物300 mg/次,3次/d,口服至少连续8周.于治疗前、治疗4,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状态,修订的巴氏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0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①治疗8周时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组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降低[(4.02±3.07),(25.17±7.02),(17.32±1.66)分].②治疗8周时修订的巴氏指数:治疗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增高[(78.75±14.19),(30.17±25.16),(50.26±13.40)分].结论圣·约翰草提取物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高压氧对不同疾病导致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应

    作者:潘晓雯;胡慧军;张禹;吕艳;孟祥恩;潘树义

    背景:以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明显降低意识障碍患者的致残率,这些危重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识.

  • 本刊建立核心作者数据库的通知

    作者:

    关键词: 核心作者 数据库
  • 对本刊2005年封面以及页码编排和有关栏目字号的说明

    作者:

    关键词: 封面 页码 编排 栏目
  • 编委介绍:牛敬忠教授·硕士导师

    作者:

    关键词: 硕士
  • 编委介绍:蒋伟哲教授·硕士导师

    作者:

    关键词: 硕士
  • 常务编委介绍:闵连秋致授·硕士导师

    作者:

    关键词: 硕士
  • 脑卒中后上肢康复研究的文章题录

    作者:

  • 临床康复的学术观点

    作者:

    关键词: 临床康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