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神经干细胞的微环境

    作者:张小东;贾延劼;赵立波;谢鹏

    目的:探讨干细胞生长的微环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75-01/2004-12和Ovid 1975-01/2004-12以及Elserve 1992-01/2004-12数据库中与干细胞微环境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neural stem cells,niche or microenvironment,or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0-01/2004-12相关干细胞微环境的文章,检索词为"神经干细胞、微环境或移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近5年文献.②有关干细胞、移植与其微环境关系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研究、Meta分析和综述类文献. 资料提炼:收集了近50篇文章,纳入22篇符合标准的文章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主要依赖于周围特殊的微环境,即小生境.干细胞小生境可能提供了一种调节体内干细胞数量的手段.小生境不是几种细胞简单的集合体,而是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整体.成人神经发生是在血管原性的小生境中进行的.基底膜在干细胞小生境中起固定各种因子、细胞和提供各种空间信号的作用.结论:小生境与神经干细胞的生存、分裂、分化及迁移均有关系,要求在移植时尽量满足干细胞的生长微环境.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机械力学及生物学因素

    作者:于强

    目的:从机械力学因素及生物学因素两大方面分析假体松动的发病机制,并提出预防措施.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BSCO 1999-01/2005-10相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文献,检索词"Total hip arthplasty;protheticapplianceloosenes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 1999-01/2005-10相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松动",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方面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②临床研究文献.排除标准: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其他并发症.②术后感染导致的假体松动.③重复研究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8篇关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文献,纳入2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影响人工关节长期稳定性、减少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故对其发生机制及预防进行综述性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机制较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磨损颗粒,其次是力学因素,它们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终导致人工髋关节术后假体部件的松动.其过程还与许多细胞因子的参与密切相关.针对引起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可以从关节材料、抑制磨损颗粒移动、促进成骨及抑制骨吸收等方面来防治.结论:在临床治疗上,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各种因素,对其进行预防,可望减低发病率.

  • 国内自体颅骨瓣体外保存修复颅骨缺损概况

    作者:陈清璐;黄纯真

    目的:总结国内自体颅骨瓣修复颅骨缺损的体外保存方法.方法:主要选择近十余年来国内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文献,按贮存颅骨瓣所须温度条件、保存方法、优越性进行归纳及总结.结果:自体颅骨瓣修复颅骨缺损体外保存方法多样,组织相容性好,愈后满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结论:自体颅骨瓣体外保存简便、安全,可依据自身贮存设备条件选择应用.

  • 不同种类干细胞巢的有序分布构成中医经络系统

    作者:张建新

    目的:从中医经络学说方向探讨被认为是绝大部分组织再生的本源组织特异性干细胞与中医经络系统的联系.方法:参阅<黄帝内经>、<难经>、<奇经八脉考>等中医经典理论著作及现代经络理论著作,从中医经络学说方向揭示干细胞巢在组织中的分布规律,用实验动物验证中医经络学说.结果:不同种类干细胞巢的有序分布构成中医经络系统:①唯有不同种类的成体干细胞等所在的干细胞巢,才具有高度统一的、高度稳定性的细胞团结构,也就是说干细胞自我增殖形成的细胞团结构是相同相似的.②治本时所需的较长时间与成体干细胞自我复制及其产生健康的各级分化细胞所需的较长时间是一致的.③<黄帝内经>中经脉、络脉的分类即是成体干细胞巢的分类.人体成体干细胞分化产生3个等级的定向干细胞.国外众多的研究报告称少数的癌症干细胞才是肿瘤的来源,大多数的癌细胞并不能生长成为新的肿瘤.④胚胎发育的早期,干细胞与祖细胞彼此协同地增殖分化,不存在3个等级的定向干细胞,不存在普适统一的干细胞巢结构.此后,干细胞巢中的成体干细胞成为组织再生的本源,经络系统中有规律性迁移的细胞主要是定向干细胞,其次为成体干细胞,其中,易变异成为癌细胞的定向干细胞为少.⑤针灸必然会破坏乃至驱散干细胞巢,但诸细胞组分将重新形成新的干细胞巢,其中的成体干细胞一般会出现超补偿性自我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健康的定向干细胞,后者分化产生更多的健康的分化细胞,使得相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恢复至良性状态.结论:经络学说深刻地揭示了干细胞巢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微系统,即外来的定向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的种类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是局域性的,而是既有基本稳定不变的静态成分,又有复杂可变的动态成分,是整体性的,并且两者在物种进化史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方法确定无牙颌的颌位关系

    作者:刘可群;杨宝华;董乾

    目的通过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为无牙颌患者进行颌位关系的确定,比较单纯采用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及其与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相结合的效果.方法选取1998-01/2005-12沈阳市和平区坚果口腔诊所收治的96例咬颌重建患者,口腔常规检查后确定原有咬颌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垂直距离升高1,2 mm以及降低1,2 mm的处理,拍摄颞颌关节X线片并进行描记.通过描记出的关节间隙前、后腔面积的比值,选择比值接近1.0即髁状突位于关节凹中央状态下的颌位关系为终的颌位关系.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与单纯采用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一致者,按此种颌位关系制作全口义齿;不一致者分别按此两种颌位关系制作全口义齿.常规上颌架制作义齿,戴牙.结果96例患者中,64例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与单纯采用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一致,按此种颌位关系制作的义齿患者均满意;其余32例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与单纯采用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不一致,分别按此两种颌位关系制作全口义齿,其中12例患者感觉根据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制作的义齿更舒服一些,另20例患者感觉根据单纯采用常规确定颌位关系制作的义齿不能使用,只能使用根据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制作的义齿.结论采用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客观而准确.

  • C7完全性脊髓损伤实现地面行走1例报告

    作者:李晓刚;敖丽娟;郑琳;冯亚男;李旺祥;罗焕邦;黄福荣;项梅芳

    目的介绍通过助动型步行矫形器配合系统全面的康复训练使1例C7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实现步行能力.方法患者,男,37岁.2004-06-03日因车祸颈部受伤,致C7爆裂性骨折后行前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术,C7以下无知觉,双下肢不能自主活动,双手无力,尿便失控无知觉.诊断:外伤性C7椎体骨折致C7平面完全性脊髓损伤.治疗方法:①临床相关处理:口服巴氯芬;腹肌及膀胱逼尿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②往复式步态矫形器(RGO)配带前的训练:肌肉牵拉以内收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屈髋肌为重点;肌力训练以上肢肌群的强化训练和背阔肌以及躯干侧屈肌群为主,其中躯干侧屈肌群的训练是将患者双下肢和骨盆悬吊起来进行侧屈摆动;平衡杠内的训练:患者穿戴双下肢膝踝足矫形器(KAFO),伸髋10°进行站立平衡训练;减重步行器下的训练:患者穿戴双下肢膝踝足矫形器,将悬吊固定带缚在患者腰臀部,然后升高悬吊装置,将患者体质量减轻30%~50%.患者站立于活动平板上,由治疗师协助患者完成循环步行.③往复式步态矫形器配带后的训练:先教会患者陪护人员帮助患者穿脱往复式步态矫形器和完成站起和坐下间的转移;平衡杠内穿戴往复式步态矫形器进行站立位平衡训练,再进行平衡杠内4点步训练,后过度到平衡杠外的借助助行架的4点步训练以及步行耐力训练.脊髓损伤级别及损伤平面和功能缺陷分数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定法.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法;肌张力评定用改良的Ashworth分级法.步行能力检查包括步行速度和一次性行走总时间.结果患者ASIA评价A型,C7~T1存有部分保留带,分数由治疗前的运动48分,感觉28分,增加到治疗后的运动50分,感觉32分,肌张力用改良的Ashworth分级评价:双下肢内收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肌张力由治疗前的三四级减少到两三级,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价:由治疗前的0分增加到40分.步行速度6 m/min.能够持续行走近1 h.结论通过减重步行等新技术的引入以及往复式步态矫形器先进的步行器使用,配合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有效的使该C7完全性损伤患者实现了地面行走.

  • 电场干预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作者:唐波;何国祥;刘建平;李德

    目的:探讨生理电场干预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蛋白F-a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取清洁级Wistar大鼠47只,颈离断法处死大鼠,体外培养其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①分别给予0,50,100,150,200,250 mV/mm生理电场干预,显微成像及图像分析技术记录分析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变化.②150 mV/mm生理电场干预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在无生理电场(0)和生理电场作用5,10,30min、1,3,6 h各时间点,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变化.结果:①血管平滑肌细胞在100~250 mV/mm生理电场作用下显示明显的趋化反应,部分细胞的板状突起向阴极面伸展.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150 mV/mm生理电场作用5 min,细胞内F-actin表达增加,30~60 min达到高峰,以后仍然高于无电场干预的血管平滑肌细胞;F-actin逐渐呈平行排列,形成整齐的应力纤维丝.结论:生理电场干预下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膜向阴极伸展,血管平滑肌细胞F-actin合成和重新分布,发生结构改变,可能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定向迁移的调控.

  • C-反应蛋白对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的影响

    作者:刘剑南;陈相健;戴健;马继政;杨笛;张寄南

    目的:应用C-反应蛋白干预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观察C-反应蛋白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10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暨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取新生1~3 d的SD乳鼠,无菌操作取出心脏,去除大血管和心房后将心脏剪碎,加入适量0.125%胰蛋白酶反复消化至完全.所得消化液中加入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离心后弃上清,沉淀用含0.1%Brdu、体积分数为0.15新生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混悬.细胞密度稀释至6×108L-1,接种至六孔板中,放入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孵育箱内培养.24 h后换液除去Brdu,取第3天细胞进行研究.采用充氮气孵育4 h模拟缺氧造成心肌细胞损伤(缺氧组),以未缺氧组做对照,缺氧组与未缺氧组均加用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0,10,55,100 mg/L)进行干预,测定细胞培养上清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含量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以观察C-反应蛋白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C-反应蛋白在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①细胞形态及搏动率的改变:未缺氧组细胞搏动率总体随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缺氧4 h组,细胞搏动率在C-反应蛋白55 mg/L时达到高峰[(132±9)次/min,P<0.05].②培养细胞上清肌钙蛋白Ⅰ含量的变化:在未缺氧组和缺氧4 h组,肌钙蛋白Ⅰ均随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且C-反应蛋白浓度为100 mg/L时的增幅高[C-反应蛋白为0,10,55,100 mg/L时的肌钙蛋白Ⅰ浓度:缺氧组分别为(0.789±0.066),(1.198±0.101),(1.979±0.151),(3.714±0.288)μg/L;未缺氧组分别为(0.332±0.034),(0.377±0.054),(0.527±0.057),(0.867±0.077)μg/L,P<0.05].③细胞上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变化:各组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肌钙蛋白Ⅰ相似,随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则随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而降低.④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随着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高,细胞着色变深,细胞密度变低,体积变小.相同C-反应蛋白浓度下,损伤组细胞的变化比未缺氧组更明显.结论:C-反应蛋白对心肌细胞具有显著的损伤作用,尤其在已有缺氧损伤的基础上.

  • 神经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保护时间窗

    作者:刘怀军;杨冀萍;刘瑞春;王志红;李英;武柏林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有效时间窗.方法:实验于2005-05/08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分子影像医学和神经病学实验室进行.34只雄性4.5~5月龄新西兰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6)、生理盐水组(n=8),再灌注3 h因子治疗组(n=10)和再灌注6 h因子治疗组(n=10).采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线栓插入的深度不同.因子治疗组在缺血2 h再灌注损伤后3 h和6 h应用微量进样器将2.5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50μL和神经生长因子400AU(相当于16μg/L)立体定向导入梗死灶周,生理盐水组则注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再灌注72 h,应用MR影像学、红四氮唑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评价各组动物脑梗死体积、灶周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率、表观弥散系数值比率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活性表达.在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后24,72 h,采用Purdy评分标准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得分低为2分,表示无神经功能缺陷;总得分高为11分,表示动物意识丧失或死亡.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2 h再灌注72 h,MR影像测得梗死灶主要限于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皮质和皮质下白质和部分尾壳核.再灌注3 h因子治疗组、再灌注6 h因子治疗组脑梗死百分率分别较生理盐水组下降44.0%和33.3%.②缺血2 h再灌注72 h的再灌注3 h因子治疗组、再灌注6 h因子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4±0.5),(4.8±0.8),(5.4±0.5),P<0.01);[(2.8±0.4),(3.2±0.8),(4.6±0.5),P<0.01].③再灌注3 h因子治疗组、再灌注6 h因子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79.2±0.5)%,(79.9±0.6)%,(81.8±0.3)%,0.01].④缺血2 h再灌注72 h的再灌注3 h因子治疗组、再灌注6 h因子治疗组灶周皮质区梗死灶周区表观弥散系数值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9±3)%,(83±3)%,(74±4)%,P<0.01].这两组灶周皮质凋亡率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活性表达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10.4±0.7)%(15.5±1.2)%(20.2±1.3)%,P<0.01];[(17.4±1.3),(26.1±1.0),(54.1±6.9),P<0.01].结论: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元护作用,有效时间窗少是再灌注后6 h.

  • 墨汁灌注和血管铸型方法检测山羊胫骨血管应用性能的不同

    作者:唐光辉;裴国献;王兴海;陈滨;曾宪利;程文俊;任义军;魏宽海

    目的:比较血管墨汁灌注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血管铸型两种方法在山羊胫骨血管检测中的优缺点,为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检测寻找一种直观可行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7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骨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①12只正常中国青山羊随机分为墨汁灌注组,甲基丙烯酸甲酯血管铸型灌注组,每组6只.②墨汁灌注组采用中华墨汁、甲醛及生理盐水体积比为3:1:6的复合墨汁,行双侧股动脉插管,经血管冲洗后进行灌注,低温放置24 h后取下胫骨标本行进一步处理,甲基丙烯酸甲酯血管铸型灌注组,每只山羊均行双侧后肢股动脉插管,血管彻底冲洗后将预聚后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灌注,低温放置24~28 h后取下胫骨标本行下一步处理.③灌注后两组标本分别采用大体解剖, 未脱钙骨磨片和脱钙后组织切片等方法观察青山羊胫骨血管的走行与分布.结果:①山羊胫骨经墨汁灌注后大体解剖、未脱钙骨磨片和脱钙骨组织切片观察可清楚显示骨膜、骨皮质和骨髓腔血管;可以观察骨组织的显微结构,但不便于直观地观察胫骨与周围血管的空间立体结构.②血管铸型后的山羊胫骨制作的大体解剖标本,在胫骨中段制作2 cm×1 cm骨窗,可见髓腔内的铸型血管,骨皮质横、纵切面上可见微细的铸型血管断面;可以直观的观察山羊胫骨与周围血管的空间立体构筑,显示胫骨营养血管的分布、走行,未脱钙磨片能够清楚显示骨皮质血管网,扫描电镜可以观察到哈佛氏管内血管.结论:血管墨汁灌注适合用于微血管检测,便于染色后同时观察骨组织的显微结构;而血管铸型标本则适合大体观察血管的空间立体构筑,较为直观,两者在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检测中有不同的应用价值.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人椎间盘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小川;原泉;王艺璇;王海义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人椎间盘细胞凋亡、分裂增殖及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2在卫生部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完成.2003-05/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骨科施行脊柱侧凸前路松解术的患者8例,术前检查无代谢性软骨疾病.将术中取出椎间盘组织(患者知情同意)立即置入装有HAMF-12培养液的无菌瓶内带至实验室.体外单层培养人椎间盘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实验,加入不同浓度(1,10,100,1 000μg/L)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利用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椎间盘细胞凋亡;用噻唑蓝法观察椎间盘细胞分裂增殖情况,利用氯胺T法和Alcian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及硫酸软骨素的含量.结果: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人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不同浓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10,100,1 000μg/L椎间盘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0.91±0.32,0.52±0.24,0.11±0.04,P<0.01),低浓度(1μ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椎间盘细胞凋亡无影响.②不同浓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培养液中硫酸软骨素和羟脯氨酸的含量:随着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浓度的增加(10,100,1 000 μg/L),硫酸软骨素含量、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硫酸软骨素:(33.34±4.32),(48.67±6.71),(69.79±6.62)μg/L;羟脯氨酸:(5.79±0.91),(8.27±1.23),(10.34±1.51)μg/L,P<0.0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浓度与两者呈正相关(ra=0.875,P<0.01;rb=0.912,P<0.01).③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椎间盘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10μg/L组和100μg/L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人椎间盘细胞有促进增殖的作用,1μg/L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人椎间盘细胞的增殖无影响,而1 000 μg/L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可抑制人椎间盘细胞增殖.结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椎间盘细胞凋亡具有拮抗作用,并对椎间盘细胞的分裂增殖、基质中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Ig(1-4)的原核表达及其功能

    作者:魏海峰;肖建如;张琪;杨兴海;马俊明;贾连顺;李家顺

    目的:利用基因克隆、表达、纯化等分子生物学手段获取具有生物活性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L1)的Ig(1-4)结构域融合蛋白.方法:实验于2001-10/2004-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完成.①从新生4 d的SD大鼠的海马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获取L1-Ig(1-4)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后构建表达载体pET28a(+)-L1-Ig(1-4).②转染大肠杆菌BL21,用IPTG诱导L1-Ig(1-4)的表达.③利用Ni2+-NTA柱纯化和复性.④用L1-Ig(1-4)融合蛋白观察培养脊髓原代神经元轴突生长情况及其活性,未加入融合蛋白的细胞做对照.结果:①克隆出编码正确的大鼠L1-Ig(1-4)基因.②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占全菌总蛋白的28.3%.③Ni2+-NTA柱纯化后的纯度达90%以上.④加入融合蛋白后脊髓神经元突触的生长能力较未加入融合蛋白的细胞增强[(56±3.8),(43±2.7)μm,P<0.01].结论:通过原核表达可大量获得L1-Ig(1-4)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同样具有促神经生长的生物学活性.

  • 三种获取方法对脂肪细胞损伤程度的比较

    作者:赵贤忠;孙纪燕;项铁;刘宏斌

    目的:比较3种获取脂肪方法对脂肪细胞损伤的影响程度,选择理想的获取脂肪的方法,以提高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12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整形烧伤外科和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烧伤科、病理科进行.①用亚甲蓝于脐下缘标记一长约1 cm的弧形切口,在下腹部局部脂肪堆积隆起明显处标记出吸脂范围、并设计左上、左下、右上、右下4个相邻区域.标记后碘酊固定.分别采用切取脂肪剪碎法、注射器法和电动式脂肪抽吸法获取脂肪颗粒.②手术切取脂肪剪碎法:沿弧形切口切开皮肤,适当分离,在切口处用新的手术刀片切取一块约1 cm×1 cm×0.6 cm大小的脂肪组织,用整形专用剪刀(锋利)剪碎成直径3.0~4.0 mm大小的脂肪颗粒.③注射器抽吸脂肪颗粒法:在左上、右下两个区域,常规用接有20 mL脂肪移植用的专用吸脂针,抽活塞至注射器20mL处,用卡簧固定,抽吸针在皮下往返抽动,抽取脂肪约20 mL,尽量在同一部位由深至浅循序一次性抽足所需脂肪量,皮下保留0.5 cm厚度的脂肪,已经抽吸的部位压迫止血.④电动脂肪抽吸法:在左下、右上两个区域,用电动脂肪特制抽吸管置入待抽吸区域皮下脂肪组织内,调节负压为-75 kPa,防止漏气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负压,往返抽动抽吸管12次,抽吸脂肪约30mL.所得脂肪颗粒的纯化,分别用生理盐水冲洗、4层纱布吸附过滤,去除其中的血液、肿胀麻醉液、脂质、细胞碎片等.所获标本做成石蜡切片,van-giesn染色,镜下观察脂肪细胞的损伤程度.结果:切取脂肪剪碎法、注射器法获取脂肪,对脂肪细胞的损伤率(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3±1.6)%,(16.6±2.5)%],均显著低于电动式脂肪抽吸法[(52.8±6.8)%,P<0.05].结论:3种获取脂肪的方法对脂肪细胞损伤的程度不同,注射器法和切取脂肪剪碎法对脂肪细胞损伤的程度相似,均比电动式脂肪抽吸法轻.

  • 以红色及绿色荧光蛋白为标记基因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293-T细胞中的共表达

    作者:邹海波;安洪;蒋电明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协同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目的:构建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红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和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共转染真核细胞以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293-T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2-09/2004-03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pCDNA3.1(+)/骨形态发生蛋白2由美国UCLA大学Dr.Bostrom惠赠;pDsRed1-N1由Professor Roger Y.Tsie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USA惠赠.pUC1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293-T cells由本实验室保存.方法:根据已知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序列,设计在目的片段两端分别携带酶切位点的两条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从质粒pUC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中扩增出去除终止密码子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片段,定向克隆至含报告基因的质粒pDsRed1-N1中,构建重组质粒pDsVEGF165Red1-N1;同时,构建pIRES2-骨形态发生蛋白2-加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以DOTAP为介导,将重组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48 h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报告基因红色荧光蛋白和加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细胞内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质粒的酶切鉴定及重组质粒在293-T细胞中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测定证明构建正确,目的基因在293-T细胞中在mRNA及蛋白水平获得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红色荧光蛋白和加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内共定位的情况.结论:成功构建pDsVEGF165Red1-N1和pIRES2-骨形态发生蛋白2-加强型绿色荧光蛋白2种含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两者共转染后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重要而方便的工具.

  • 组织工程皮肤构建中胎儿皮肤标本玻璃化冻存的实验

    作者:陶克;丁国斌;王洪涛;陈璧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皮肤标本新的保存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05-01/2-31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外科实验室进行.①分别取流产胎儿头部及躯干部全层皮片(家属知情同意),按照标本保存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4℃保存2 h)、冻存1组(-196℃液氮保存1周组)、冻存2组(-196℃液氮保存1个月组)和冻存3组(-196℃液氮保存6个月组).采用抗冻液4℃下预处理20 min后直接快速置于-196℃液氮中的玻璃化冻存方法进行冻存.②分别进行胎儿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乳头细胞的原代培养,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并采用锥虫蓝染色法、四唑盐比色法和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培养的第2代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乳头细胞的活力.结果:①与常规组同种细胞相比,冻存1组、冻存2组和冻存3组的胎儿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乳头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基本相同.②与常规组相比,冻存1组、冻存2组和冻存3组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乳头细胞活细胞率、细胞存活率及克隆形成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用液氮玻璃化保存用于细胞培养的皮肤标本不会影响细胞活力,是保持组织活性的一种有价值的组织标本保存方法,对组织工程皮肤的建立,乃至构建组织细胞库有着重要意义.

  •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分泌内皮素水平与氯沙坦和依拉普利的影响

    作者:吴宣;刘斌;曹竹龄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阻滞剂氯沙坦及转换酶抑制剂依拉普利对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11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研究所实验室及武汉市七医院检验科完成.取大白鼠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贴块法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进行消化传代后,取生长状态良好的3~6代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用含0.1,1.0,10,100 μmol/L不同浓度的氯沙坦(氯沙坦组)和依拉普利(依拉普利组)的培养液培养,测定细胞倍增时间(T1)=t[log2/(logNt-logN0)],TD:细胞倍增时间,t:培养时间,No:接种后的细胞数,Nt:培养t小时后的细胞数),进行细胞增殖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计算增殖指数(增殖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核个数/400).用均相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上清液内皮素-1的含量.结果:①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倍增时间:随氯沙坦和依拉普利浓度的逐渐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倍增时间逐渐延长(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增殖指数:氯沙坦组和依拉普利组增殖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上清液内皮素-1的含量:氯沙坦组和依拉普利组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氯沙坦组0.1~100μmol/L,依拉普利组1.0~100μmol/L)内皮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两组之间比较,氯沙坦组显著低于依拉普利组(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抑制氯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拉普利均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两者作用差异无显者性,氯沙坦和依拉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内皮素水平,前者作用更显著.

  • 丝裂原细胞外信号反应激酶阻断剂对缺氧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龚琦;袁志兰;于焱;计江东;薛信君

    目的:观察特异性丝裂原细胞外信号反应激酶1(MEK1)阻断剂(PD98059)对缺氧刺激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11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利用体积分数为0.95的N2和0.05的CO2混合气体建立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细胞缺氧模型.②用3种不同浓度(10,50和100μmol/L)的P42/P44 MAPK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处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细胞.③在缺氧24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的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④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周期蛋白D mRNA的表达.⑤收集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的检测,判断细胞的周期情况.结果:①缺氧刺激24 h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缺氧组比正常组增加4.71%.②PD98059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浓度依赖性;与缺氧组相比,缺氧+10 mmol/L组、缺氧+50 mmol/L组及缺氧+100mmol/L组抑制率分别是5.11%,11.66%和16.36%.③缺氧24 h后,细胞周期蛋白D mRNA的浓度明显增加,不同浓度的PD98059对周期蛋白D的mRNA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呈浓度依赖性,缺氧组与正常组比较周期蛋白D增加26.67%,与缺氧组比较,缺氧+10mmol/L组、缺氧+50mmol/L组及缺氧+100mmol/L组抑制率分别为18.93%,37.72%,57.58%.④缺氧时DNA合成前期细胞明显增多,细胞的增殖减少.结论:P42/P44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通过对周期蛋白D的影响抑制缺氧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殖.

  • 硒化壳聚糖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作者:邓守恒;孙各琴;朱名安;周有利;陈崇宏

    目的:观察硒化壳聚糖在成纤维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1/12在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完成.选取体外培养的第6代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药物组浓度为25,50,100,200和400mg/L,分别加入由培养基稀释成的同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硒化壳聚糖,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培养基.5×108L-1接种于24孔板,培养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硒化壳聚糖继续培养48 h,收集细胞用于电镜观察;5×106L-1接种于96孔板,培养48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硒化壳聚糖,继续培养24 h,分别加入3H-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或3H-脯氨酸再作用24 h,液闪计数仪测定每分钟计数值来反映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情况.结果: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核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核浆增大,核仁变大,变多,扩张的内质网增多,细胞表面突起增加,线粒体更为丰富,更易见到聚集成团的糖原.②对DNA影响:400mg/L组3H-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掺入量高于对照组[(18 658±356.42,10 564±356.47)min-1,P<0.01];③对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100mg/L组3H-脯氨酸掺入量高于对照组[(2 867±224.09,1 762±186.22)min-1,P<0.01].结论:创面愈合过程中,硒化壳聚糖可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及胶原合成,促进创面愈合.具有量效关系.

  • 4,6-联脒-2-苯基吲哚标记超薄表皮片移植效果体内示踪评价

    作者:刘虎仙;贾赤宇;付小兵;谢晓繁

    目的:评价4,6-联脒-2-苯基吲哚作为荧光示踪剂在标记超薄表皮片移植中的效果,为研究表皮片移植后细胞增殖和分化现象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5-01/05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创伤修复实验室完成.表皮片用中性蛋白酶分离自人环切术的包皮.①分离出的表皮片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移植前用激发蓝色荧光的4,6-联脒-2-苯基吲哚标记皮片,空白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液代替.②将表皮片随机移植于8只裸鼠32个创面,分别于移植4 d和7 d后取材.③用冰冻技术将皮片及其下组织切成厚度约为5μm的冰冻切片,选用罗丹明标记的广谱抗角蛋白抗体作为参照荧光,常规处理后在荧光显微镜观察皮片的染色效果.结果:8只裸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皮片移植后的生长情况:空白对照组16个创面13个成活良好;4,6-联脒-2-苯基吲哚组16个创面14个成活良好.两组皮片成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34,P>0.05).②皮片移植后的荧光显色结果:荧光显微镜下,4,6-联脒-2-苯基吲哚组可见圆点状的蓝色激发荧光;皮片激发的蓝色荧光与鼠源性组织的自发荧光有明显的对比度,在红色波长激发下可见皮片呈现均匀不一的红色荧光,合成荧光显色表明蓝色荧光多位于中央细胞核区域,红色荧光位于胞浆区域,荧光的对比度明显,且在皮片标记的8 d之内荧光未见明显的衰退现象.结论:用4,6-联脒-2-苯基吲哚示踪移植表皮片,效果良好且标记稳定,故4,6-联脒-2-苯基吲哚可以在表皮片移植的细胞增殖分化研究中加以运用.

    关键词: 表皮 移植物 小鼠
  • 应用诱发电位测定胶原酶对大鼠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作者:李鹤平;庄文权;杨建勇;陈伟

    背景:目前对于胶原酶应用的安全性仍有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胶原酶可能会对周围组织产生损伤.临床关心的是胶原酶对注射部位周围的神经是否有损伤.目的:应用诱发电位方法观察胶原酶对大鼠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以期评估胶原酶应用的安全性,进一步论证经皮椎间盘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这项治疗方法的安全性. 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放射科.材料:实验于2002-07/09在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完成.选择SD雄性大鼠57只,随机分为正常组9只、急性假手术组10只、亚急性假手术组8只、慢性假手术组7只、急性实验模型组9只、亚急性实验模型组7只、慢性实验模型组7只.方法:各组大鼠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5 mg/kg)麻醉后,分离并辨认大鼠背根神经节,实验组局部滴注胶原酶1 mL(300 U/mL),假手术组局部滴注生理盐水1 mL.将刺激电极置于坐骨神经干A点,记录电极置于L5神经根背根神经节中枢突段B点,刺激并记录诱发电位A,B(潜伏期),连续记录2次,取其平均值;测量并记录A点与B点的距离.神经电位传导速度=A点与B点距离/潜伏期.急性组注药后1 h、亚急性组注药后1周、慢性组注药后1个月行包含背根神经节的一段神经的诱发电位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神经电位传导速度.结果:纳入动物57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正常组、急性实验组、急性假手术组、亚急性实验组、亚急性假手术组、慢性实验组、慢性假手术组神经电位传导速度分别为(45.4±10.7),(43.4±5.9),(46.3±6.5),(52.4±10.4),(49.7±8.1),(46.7±11.0),(44.6±6.5)m/s.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的神经电位传导速度整体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1.010,P=0.430);经均数间差别多重比较,各组的神经电位传导速度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366).结论:临床应用于经皮椎间盘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治疗浓度的胶原酶对大鼠脊神经传导速度未产生明显的影响,经皮椎间盘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这项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对的安全性.

  • 重组人脑髓鞘碱性蛋白及其抗体的制备与研究

    作者:刘戟;王若菡;刘鱼;陈俊杰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髓鞘中蛋白部分的1/3为髓鞘碱性蛋白.作为一个蛋白质家族在人脑中有4种分子形式.目的:探讨重组人脑脊髓碱性蛋白表达及其免疫学的功能.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3-08/2004-03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完成.人脑hMBP相对分子质量为21 500,T4 DNA Ligase,小牛肠碱性磷酸酶,RNase,PEG 8000等,硝酸纤维滤膜,抗人脑髓鞘碱性蛋白ELISA试剂盒.干预:①采用EcoR1和BamH1酶切人脑髓鞘碱性蛋白基因cDNA克隆片段.②重组表达载体p5TMP的构建及转化.③重组表达载体转化菌的生长及其诱导表达.④重组hMBP抗体制备主要观察指标:①蛋白表达产物的检测与鉴定.②人脑hMBP抗体检测与鉴定.结果:①分别有4 999 bp pGEX-5TDNA和557 bp人脑髓鞘碱性蛋白插入片段.②原对照质粒一条浓区带消失,而重组体有特异蛋白质区带出现.相对分子量为42 000.③5次注射人脑髓鞘碱性蛋白后抗体效价达到1/16.并证实其hMBP抗原特异性.结论:本文构建了含相对分子质量为21 500人脑髓鞘碱性蛋白外显子Ⅰ-Ⅶ编码序列的表达载体,还成功制备了重组人脑髓鞘碱性蛋白抗体.

  • 肌筋膜管桥接修复面神经缺损的作用

    作者:钱月楼;曾令勇;钱冉

    目的:观察肌筋膜管替代神经材料对面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面神经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2/07在咸宁医学院神经组化研究室进行,选择日本大耳白兔24只,切去其双侧面神经上颊支0.5 cm作为动物模型.肌筋膜管桥接组:以肌筋膜管桥接右侧面神经颊支的缺损;外膜直接缝合组:左侧面神经颊支被直接缝合,分别于术后5和8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组织学观察等,以比较两组(侧)面神经颊支的再生情况.结果:实验白兔24只均纳入结果分析.①术后5和8周形态及组织学观察显示肌筋膜管桥接组瘢痕明显少于神经直接缝合的对照组.②术后5周时组织图像分析显示桥接段再生有髓轴突数目和再生(恢复)率,肌筋膜管桥接组明显优于神经直接缝合组[肌筋膜管桥接组:(1032±234)根/片和(23.72±7.26)%,外膜直接缝合组:(678±193)根/片和(15.70±5.23)%,t=2.52,P<0.01].③术后8周时电生理检测两组桥接段再生轴突的电传导速度显示肌筋膜管桥接组明显快于神经直接缝合组[肌筋膜管桥接组:(17.69±0.14)m/s;外膜直接缝合组:(14.82±0.12)m/s,t=2.390,P<0.01].结论:在面神经损伤修复术中,肌筋膜管桥接治疗神经缺损的效果好于神经张力下直接缝合.

  • 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促进大鼠随意皮瓣的早期断蒂

    作者:朱华锋;汪春兰;曹东升;王帮河;丁浩;赵宇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大鼠皮瓣,对皮瓣早期断蒂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6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动物实验中心及中心实验室完成.健康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目的组、绿色荧光蛋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所有实验大鼠背部设计2 cm×6 cm随意皮瓣,蒂位于髂脊水平.皮瓣形成后,术时即刻将磷酸盐缓冲液稀释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溶液(目的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溶液(荧光蛋白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溶液(空白对照组)1 mL注射到大鼠皮瓣内,给药后即刻以3-0丝线原位缝合,继续单笼饲养.所有实验大鼠皮瓣4 d后断蒂,断蒂后7 d观测皮瓣存活面积,取皮瓣远端存活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表达情况,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血管密度.结果:①断蒂后7 d,所有实验动物全部存活,皮瓣存活区与坏死区已经明确.②皮瓣存活率、皮瓣血管断面密度目的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皮瓣存活率:目的组为(98.8±1.5)%,荧光蛋白对照组为(78.3±2.5)%,空白对照组为(79.2%±2.4)%;皮瓣血管断面密度:目的组为(49.6±6.3)个/高倍视野,荧光蛋白对照组为(37.5±3.0)个/高倍视野,空白对照组为(39.5±3.0)个/高倍视野,P<0.05],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各组均可见棕黄色颗粒沉积,目的组比对照组染色深.④组织学观察,目的组皮瓣真皮、肉芽及肌肉中可见大量毛细血管,而对照组较少. 结论:应用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大鼠皮瓣具有促进皮瓣早期断蒂的作用.

  • 组织工程骨体内植入运动与感觉神经束后的成骨效果

    作者:张元平;崔继秀;李庆和;马正凯;王永刚;裴国献

    目的:用放射学方法评估和比较两种组织工程骨体内神经支配重建方法的成骨效果,探讨神经化与成骨的相互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12/2005-03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动物所完成.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组织工程骨组、感觉神经束植入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每组6只.另2只兔作为骨缺损空白组.①除骨缺损空白组外,其余3组兔均制备组织工程骨.②各组兔均建立股骨1.5 cm长骨缺损模型.③组织工程骨组于骨缺损处只嵌入β-磷酸三钙+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感觉神经束植入组将隐神经束植入β-磷酸三钙+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的侧槽内;运动神经束植入组将股神经束植入β-磷酸三钙+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的侧槽内并加以固定;骨缺损空白组骨缺损内不植入任何材料.④术后4,8,12周除骨缺损空白组外各组处死2只兔,观察组织工程骨的表面变化、内痂形成、骨缺损修复情况及周围组织反应.摄股骨正位X射线片,用放射影像学评分和X射线阻射影分析比较骨缺损修复情况.骨缺损空白组于术后12和18周各处死1只,摄片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实验兔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各组X射线片观察结果:组织工程骨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在术后4,8,12周时,骨缺损区阻射影、材料吸收变化、截骨端愈合情况大体类似,感觉神经束植入组在各时间点的成骨量与骨痂塑形均较组织工程骨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出现早且截骨端愈合快.②术后各组植入修复骨缺损的放射影像学评分结果:感觉神经束植入组正位照片骨缺损修复评分在4,8,12周均较组织工程骨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的放射影像学评分为优[4周:(8.333±0.816),(5.333±0.517),(5.500±0.836)分;8周:(11.333±0.516),(7.166±0.408),(8.167±0.307)分;12周:(12.500±0.894),(9.083±0.376),(10.083±0.801)分,P<0.05],但组织工程骨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③术后各组植入骨缺损阻射密度测量值的比较:感觉神经束植入组在4,8,12周的骨缺损阻射密度相对值均大于组织工程骨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4周:58.663±2.541,43.501±2.725,44.578±2.948;8周:62.375±0.992,54.638±1.265,54.203±1.556;12周:84.582±1.017,71.683±2.101,73.585±1.975,P<0.05),但组织工程骨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利用感觉神经束植入的方法可以提高组织工程骨的成骨作用,而植入运动神经束却无此作用.

    关键词: 组织工程
  • β-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左旋乳酸复合材料的物理及其降解性能

    作者:王彦平;朱凌云;王秀丽;石宗利

    目的:研制一种可任意调控降解速率且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能的高孔隙率海绵状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方法:实验于2002-05/12在兰州交通大学工程材料研究所完成.以自制聚磷酸钙纤维、β-磷酸三钙为增强材料,聚左旋乳酸为基体材料,采用溶媒浇铸/粒子滤取技术与气体发泡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β-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左旋乳酸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测试了该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结果:①支架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随着β-磷酸三钙重量分数的增加,支架材料的密度也随之增加.②微观结构观察:β-磷酸三钙在横截面及纵截面上分布较为均匀,且支架材料为三维、连通、网状结构.③降解性能:随着β-磷酸三钙含量的增加,支架复合材料的降解率逐渐减小;随着聚磷酸钙纤维含量的增加,支架复合材料的降解率逐渐增大;该组支架材料在0~3周时压缩模量迅速衰减,3周后压缩模量衰减变缓;随着β-磷酸三钙含量的增加,降解液的pH值稍稍增加,呈微碱性环境.结论:β-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左旋乳酸支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特性基本满足软骨组织工程的要求,特别是β-磷酸三钙的加入使降解液pH值保持在6~7之间,避免了由于降解液呈酸性而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故可用作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兔软骨细胞与脱细胞软骨基质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王冬艳;杨大平;关德宏;韩雪峰;郭铁芳

    目的:将体外培养的兔软骨细胞种植到脱细胞软骨基质上,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黏附及增殖活性的测定,检测制备的脱细胞软骨基质与软骨细胞的相容性,分析脱细胞软骨基质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5-03/09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中心完成.选取兔龄6个月的清洁级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麻醉后无菌条件下显露兔双侧膝关节,切取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关节软骨,经脱细胞处理制备成脱细胞软骨基质微粒作为软骨支架,并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将培养至第2代的软骨细胞用于实验,随机分为脱细胞基质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复孔为6孔.脱细胞基质组将脱细胞基质颗粒单层铺满培养板孔底,接种软骨细胞.空白对照组单纯接种软骨细胞.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细胞与脱细胞软骨基质的黏附情况,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接种2,6,12,24 h细胞黏附性,测定细胞接种后1,3,5,7 d时细胞的增殖活性,测定细胞培养1,2,3 d时上清液中的羟脯氨酸含量.结果:①软骨细胞在脱细胞基质上黏附的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脱细胞基质颗粒呈不规则多角形,软骨巢内的软骨细胞消失,表面粗糙不平.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刚开始为小圆形,折光性较强,接种2 h后有少量细胞开始黏附于脱细胞基质上,随时间的延长细胞黏附数量增加.②接种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软骨细胞黏附情况的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接种2 h时脱细胞基质组软骨细胞黏附性明显降低(P<0.05),而在接种6,12,24 h时两组基本相似(P>0.05).③接种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软骨细胞增殖能力的比较:接种1,3,5,7 d时,脱细胞基质组软骨细胞增殖活性分别高于空白对照组21.4%,32.7%,32.5%,25.4%,差异显著(P<0.05).④接种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软骨细胞羟脯氨酸含量的比较:接种后第1,2天,脱细胞基质组上清液中的羟脯氨酸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接近(P>0.05).接种第3天时,脱细胞基质组羟脯氨酸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20.28%,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验制备的脱细胞软骨基质能够明显刺激增殖软骨细胞,且与软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支架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材料.

  • 磁性可切削生物活性微晶玻璃在新骨生成中的作用

    作者:周新华;陈安民;孙淑珍

    目的:评价磁性可切削生物活性微晶玻璃对新骨生成的作用.方法:2003-10/2004-04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取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12只.在兔子颅骨上制造大小为5 mm×5 mm的骨缺损.②将大小为5 mm×5 mm×2 mm的磁性可切削生物活性微晶玻璃植入此骨缺损中,使它与周围的骨组织充分接触.③术后1,2,3个月于麻醉状态下分别处死兔4只,拍摄兔颅骨X射线片后切取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并用扫描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12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颅骨植入材料大体观察结果:植入材料3个月后,材料与周围骨质结合较好,骨缺损完全消失.②兔颅骨植入材料X射线片观察结果:X射线可见生物材料周围有明显骨痂形成,并随时间延长,骨痂越来越多.3个月后,骨缺损完全修复,但植入的生物材料仍清晰可见,密度均明显高于周围的骨质密度.③兔颅骨植入材料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电镜下材料内有大量的胶原纤维、红细胞等,有骨质生成.结论:磁性可切削生物活性微晶玻璃与周围骨质结合较好,有多量骨痂生长,是一种较好的医学生物材料.

  • 乌司他丁对供体肺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平善;吴清玉;关彬;史世勇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长时间低温保存的供体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3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完成.①选取健康15周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乌司他丁0.5万u/kg组、乌司他丁1.0万u/kg组,12只/组,每组均取6只作为肺移植的供体鼠和受体鼠.②空白对照组大鼠供肺经低钾右旋糖苷液灌洗后,4℃冷冻保存18 h后静脉血再灌注1 h;乌司他丁0.5,1.0万u/kg组大鼠供肺经低钾右旋糖苷液灌洗后,再灌注静脉血中分别加入乌司他丁0.5,1.0万u/kg,余同空白对照组.③各组供体鼠腹腔麻醉后摘取供肺,4℃经肺动脉插管灌注低钾右旋糖苷液30 mL,灌注高度25 cm H2O.④各组受体鼠于再灌注20 min前,麻醉后游离左总颈静脉,插入颈静脉插管与相应的循环管道连接.游离左侧颈总动脉,插入颈动脉插管与预充好的循环管道连接.游离左股动脉,插入入股动脉插管并连接动脉测压管测压.⑤于供体肺循环灌注1,15,30,45,60 min测定供肺静脉流出血氧分压、平均肺动脉压、气道峰压;灌注结束后测定肺组织湿干比、丙二醛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白细胞介素8的含量.结果:实验选取大鼠36只,作为受体的18只(每组各6只)进入结果分析.①供体肺再灌注过程中各时段氧合血氧分压、平均肺动脉压、气道峰压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0.5,1.0万u/kg组供体肺灌注30,45,60min时氧分压均明显升高(P<0.01),平均肺动脉压和气道峰压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与乌司他丁0.5万u/kg组比较,乌司他丁1.0万u/kg组供体肺灌注45,60min时氧分压均明显升高(P<0.05),平均肺动脉压和气道峰压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②再灌注后肺组织湿干比、丙二醛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白细胞介素8含量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0.5,1.0万u/kg组供体肺再灌注后湿干比、丙二醛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白细胞介素8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乌司他丁0.5万u/kg组比较,乌司他丁1.0万u/kg组供体肺再灌注后以上各指标亦均有所降低(P<0.01或0.05).结论:于灌洗液中及再灌注时应用乌司他丁,可以减轻供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供肺功能,其保护作用与给药剂量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1.0万u/kg保护效果较佳.

  • 脱蛋白牛松质骨结合自体红骨髓移植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与自体骨移植材料为对照标准的效果比较

    作者:丁真奇;周亮;练克俭;康两奇;郭延杰;翟文亮;郭林新

    背景:对于骨肿瘤性骨缺损,以往多采用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目的:以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骨肿瘤或瘤样病变引起的腔洞性骨缺损为对照标准,观察脱蛋白牛松质骨结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封闭残腔以及新生骨密度的情况.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3-07/1998-07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骨科收治骨缺损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3例,患病时间(6.2±2.1)个月,骨缺损(136±30)mm3.对照组62例,患病时间(6.1±2.3)个月,骨缺损(133±37)mm3.方法:实验组接受脱蛋白牛松质骨结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对照组接受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首先彻底刮除肿瘤组织,用体积分数为0.95的乙醇烧灼创面后,再刮除烧灼面致出血,然后植入骨移植材料,植入的骨量要充足、紧密.以术后第1周的X射线片作为新骨生长的密度对比标准,术后第3,6,8个月分别摄X射线片,以术后8个月指标为两组比较标准.主要观察指标:比较骨缺损愈合情况,以残腔封闭及新生骨密度为标准.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随访6个月时,实验组失访1例.随访18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失访2例.术后8个月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骨缺损残腔消失,新骨组织与母骨融合为一体,密度和正常骨相同或高于正常骨,实验组44例,对照组46例;骨残腔基本消失,新生骨密度接近于正常骨,实验组12例,对照组10例.与自体骨移植材料相比,脱蛋白牛松质骨与自体红骨髓结合后对修复腔洞性骨缺损疗效相当.结论:应用脱蛋白牛松质骨结合自体红骨髓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腔洞性骨缺损,均可使腔洞性骨缺损残腔基本消失,新生骨密度接近正常骨,两种方法疗效相当.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作者:柴晔;易良才;刘瑛;张连生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评价所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的效果、预处理方案的耐受性及移植后造血重建.方法:选择1999-08/2003-12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住院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7例,年龄31~57岁,中位年龄36岁,无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地塞米松,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阿糖胞苷+6-硫甙鸟嘌呤,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干细胞,-80℃低温冰箱冻存,并作单个核细胞计数及CD34+细胞测定,42℃水浴快速解冻,经静脉快速回输.移植后抗白血病治疗用干扰素3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观察造血重建时间(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1,血小板恢复至20×109L-1);预处理后并发症(感染、出血性膀胱炎、肝静脉闭塞病、间质性肺炎等);细胞遗传学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7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7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1的时间为移植后第9~14天(中位数时间为第10天),血小板恢复至20×109L-1的时间为移植后第8~15天(中位数时间为第10天).②7例患者出现口腔黏膜溃疡4例,腹泻2例,谷丙转氨酶升高2例,感染发烧6例,无出血性膀胱炎、肝静脉闭塞病及间质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无移植相关死亡.③4例获得了部分或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4例生存时间大于5年.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快,移植并发症少,移植成功率高,α-干扰素用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可产生一种类移植物抗宿主病反应,预防复发.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对于无造血干细胞供者的患者,可争取在CR1期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 Medpor支架植入完成全耳郭再造术

    作者:石润杰;吴晴伟;王珮华;陈东;江晨艳

    目的:探讨用Medpor支架植入行全耳郭再造术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4-06/2005-0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或外伤性耳郭缺损的患者8例,其中先天性小耳畸形7例,外伤性耳郭缺损1例,行Medpor支架植入、颞筋膜瓣覆盖并游离皮片移植全耳郭再造术.采用以患者为试验对象的自身对照试验方法,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①8例患者再造耳均成活.②随访12个月,无1例支架外露.③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态渐显逼真,立体感强,外形和颅耳角与健耳对称,与术前比较外形明显改善.④未出现材料排异、过敏及其他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论:Medpor支架植入耳郭再造术外形逼真,整体立体感强,远期不易吸收变形.

    关键词: 畸形 支架
  • 血清培养基辅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培养扩增小鼠神经干细胞

    作者:解继胜;陈维平;邝晓聪;李后文

    背景: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是研究神经系统的发生、发育、发展规律及其内在的分子生物学、细胞学调控机制的理想载体,在神经系统疾病及损伤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探讨一套较为简便、有效和实用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是其应用的前提和基础.目的:观察血清培养基并辅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小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材料:2个月龄昆明种小白鼠5只,雌雄不拘.方法:实验于2003-06/2005-05在广西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验室完成.①采用贴壁培养法,从成年小鼠大脑皮层分离并体外培养成年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后将其置入DMEM/F12(1:1)液(包括体积分数为0.15的胎牛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青霉素100 u/mL和链霉素100 u/mL)培养,获得细胞克隆.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克隆细胞巢蛋白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培养细胞形态学观察.②培养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③神经干细胞鉴定.结果:①培养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接种后,绝大多数细胞在12 h内附壁,细胞变扁平,接种后第3天,细胞开始生长,细胞数量增多,接种后第5天时生长成为数10个细胞到数百个细胞克隆,到第七八天,细胞占据瓶底80%~90%.经传代后仍成黏附生长,细胞形态规则,边界清楚.②培养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可见细胞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少呈嗜酸性,细胞核大而圆,单个居中,着色深.③神经干细胞鉴定: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细胞巢蛋白抗原呈阳性.结论:分离的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在血清培养基并辅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传代后表达巢蛋白,依然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征.

  • FK506对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

    作者:陈琳;黄红云;郗海涛;刘彦铖;王洪美;苟成青;刘瑞文

    目的:观察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FK506对嗅鞘细胞移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神经功能的干预情况.方法:①取4个月中期流产胚胎(孕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然后将其移植到患者双额放射冠部位.②报告1例患者:白人男性,49岁,德国籍,进行性四肢无力伴肌萎缩2年.按世界神经病联合会El Escorial诊断标准确诊.先后共接受嗅鞘细胞脑内移植2次.第1次为单纯细胞移植,5个月后接受第2次移植术,术后当天下午即开始口服FK506胶囊3mg,2次/d,共42 d.术前和术后随访疗效评定采用国际统一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标准(满分40分代表正常,随病情加重分数减少,低为0分),同时对两次移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第1次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部分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由术前26分增至32分(医生评定).第3个月病情又开始加重,至第5个月降至15分(患者及其家属经医师正规培训后独立进行量表评定).第2次移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由术前16分增至19分(医生评定).随访5个月病情基本稳定,评分为14分(患者及其家属评定).结论:免疫抑制剂和神经营养和保护剂FK506可提高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嗅鞘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延长神经功能改善时间.

  • CD34+细胞移植后脊髓全横断大鼠脊髓功能恢复的形态学及行为学观察

    作者:程昊钰;何明生;王廷华;张洪钿;王方方;刘鲲;黄桂琴;胡艳丽

    目的:观察脊髓全横断SD大鼠模型骨髓CD34+细胞移植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7在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①采用Percoll细胞分离液离心+贴壁分离法对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进行粗筛后,收集骨髓悬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密切观察细胞生长情况.②收集培养至第3周的悬浮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CD34单克隆抗体鉴定.③选健康雌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1 d,1,2,4和8周各3只).将经CD34单克隆抗体鉴定后的CD34+细胞移植入脊髓全横断大鼠模型脊髓横断处尾侧.④术后密切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分别在术后1 d,2,4和8周行BBB评分检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⑤同时行冰冻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细胞的分布情况,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34+细胞的存活.结果:对照组大鼠第22天死亡1只,进入结果分析29只.①免疫荧光镜下见,培养至两三周的骨髓悬浮细胞中,圆形绿色荧光细胞可达90%以上.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培养至两三周后的骨髓悬浮细胞多数呈CD34阳性,阳性率达(74.6±1.7)%.③两组大鼠BBB评分结果显示,移植组大鼠后肢自主运动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④移植后2,4和8周时移植组脊髓横断处头尾两侧均可见绿色荧光细胞,且多分布于灰质中,散在或聚集成片;免疫组织化学法可见移植组脊髓横断处头尾两侧切片中均有CD34+细胞散在.结论:移植骨髓CD34+细胞可在脊髓全横断大鼠脊髓中存活并迁移,其大鼠后肢自主运动功能得到部分恢复.

  • 骨髓干细胞不同移植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瑞宏;李为民;井玲;李悦;高飞;张美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不同移植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同时评价干细胞移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①Wistar雄性大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细胞移植组(n=30)和心肌梗死对照组(n=20).移植组和对照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②冠脉结扎后7 d,移植组经股静脉和心外膜分别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含15×108细胞),对照组注入等量DMEM培养液.③分别于干细胞移植前、移植后1,2和4周行心脏超声检查,术后4周行血液动力学测定,观察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存活43只模型制作成功的大鼠,分为干细胞移植组25只,其中股静脉注射12只,心外膜注射13只;心肌梗死对照组18只.①心肌梗死后4周,移植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收缩末压和左心室压力大上升速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股静脉:(54.3±1.8)%比(42.4±1.9)%,心外膜:(55.2±1.7)%比(43.5±2.0)%;左心室短轴缩短率,股静脉:(45.0±1.1)%比(33.5±0.9)%,心外膜:(46.5±0.9)%对(32.8±0.7)%;左心室收缩末压,股静脉:(104.2±3.8)比(98.2±4.6)mm Hg,心外膜:(105.4±2.3)比(102.3±3.6)mm Hg;左心室压力大上升速率,股静脉:(8290±811)比(6987±612)mm Hg/s,心外膜:(8158±745)比(7015±740)mm Hg/s;P<0.01).②左心室收缩末直径、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室压力大下降速率和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常数均明显减小(P<0.01).③股静脉移植组和心外膜移植组对心功能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经静脉和心外膜两种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安全可行的,二者均能有效地改善心功能,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 人神经前体细胞多巴胺D2受体在体外和移植入脊髓后的表达

    作者:白金柱;刘忠军;徐光辉;丁为民;沈丽;王凡;田嘉禾;王岩

    目的:检测人神经前体细胞多巴胺D2受体在体外和移植入脊髓后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3-09/2005-01在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培养人神经前体细胞系hNPC-TERT细胞,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选择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兔10只,随机分为移植hNPC-TERT细胞组和移植Hela细胞组,各5只.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NPC-TERT多巴胺D2受体在体外和移植于兔正常脊髓后的表达.结果:纳入动物1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体外培养hNPC-TERT细胞表达D2受体mRNA,而Hela细胞不表达D2受体mRNA.②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Raclopride与hNPC-TERT细胞D2受体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为(1.52±0.16)nmol/L,大结合位点为(80 346±4 306)个/细胞,D2受体在hNPC-TERT细胞的浓度为(13.34±0.34)pmol/L.③免疫荧光染色:D2受体在体外培养的hNPC-TERT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有D2受体蛋白表达,而Hela细胞无D2受体蛋白表达.D2受体在脊髓内移植hNPC-TERT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移植后2 d,hNPC-TERT细胞移植组可见人特异核和D2受体双标阳性染色细胞,表明脊髓内移植的hNPC-TERT细胞表达D2受体,低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特异核抗原染色分布,移植部位hNPC-TERT细胞(人特异核染色阳性细胞)未见明显迁移.Hela细胞移植组,人特异核抗原染色阳性细胞D2受体染色阴性,表明脊髓内移植的Hela细胞不表达D2受体.结论:体外培养和脊髓内移植2 d的hNPC-TERT表达D2受体.D2受体是核素显像示踪脊髓内移植hNPC-TERT细胞可能的候选靶点,而放射性标记的Raclopride是可选择的示踪剂.

  • 造血细胞嵌合体供者诱导异种移植物的免疫耐受

    作者:林国安;周一平;杨晓东;王国亮

    目的:探讨脐血造血细胞嵌合体动物作为异种组织、器官移植的供者,诱导异种移植物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1在解放军第一五九中心医院全军烧伤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采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宫内胎鼠移植加新生鼠肝内注射的方法制作人脐血造血细胞嵌合体动物模型,非嵌合体对照以同法注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②4周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三色标记检测嵌合体大鼠体内人源性细胞和补体调节蛋白,并对hCD45/SSC设门时不同区域内hCD55和hCD59阳性细胞的百分率进行分析.③用补体依赖性淋巴细胞毒性反应评估嵌合体鼠异种移植免疫适应性,与非嵌合体鼠进行比较;并对嵌合体鼠补体依赖性淋巴细胞毒性反应和外周血补体调节蛋白地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随机选择嵌合体大鼠14只,非嵌合体大鼠8只进行研究.②嵌合体鼠骨髓、脾脏和心脏中有人源性β2微球蛋白阳性细胞和hCD55,hCD59抗原存在,外周血中hCD45+细胞的比率为(6.69±4.51)%.选择hCD45/SSC设门时,hCD45+细胞区域中hCD55和hCD59阳性细胞占门内细胞数的(53.69±18.23)%和(31.8±27.5)%,占全细胞总数的(2.0±1.32)%和(0.74±0.59)%,与全细胞区域内hCD55和hCD59阳性细胞百分率[(4.11±2.83)%和(2.82±1.38)%]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7~-3.7,P<0.05).③嵌合体组补体依赖性淋巴细胞毒性反应显著低于非嵌合体组[(20.85±15.03)%,(60.70±21.08)%,t=-3.924,P<0.01].④嵌合体大鼠的淋巴细胞毒试验结果与外周血hCD55+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r2=0.637,P<0.05).结论:人脐血造血细胞嵌合体大鼠的骨髓、外周血、脾脏和心脏有人源性细胞分布,嵌合体内异种补体调节蛋白的存在,可能是造血细胞嵌合体供者异种移植物免疫耐受的基础.

  •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移植干细胞示踪和定量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宗兆文;程天民;粟永萍;李楠;董世武;艾国平;冉新泽;徐辉

    目的: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移植真皮多能干细胞示踪和定量中的应用.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完成.①细菌内同源重组构建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骨架质粒,Pac Ⅰ酶切后转染293细胞,包装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载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表达载体鉴定正确后,收集293细胞反复冻融离心收集上清,粗制病毒液感染293细胞,扩增重组病毒载体.②选取新生1 d雄性大鼠1只作为供体,剪取皮肤进行真皮多能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将第7代粗制病毒液加入生长状态良好的真皮多能干细胞,转染后5 d观察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数量,计数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③选取60只成年Wistar大鼠作为受体,随机分为全身照射组和正常对照组,各30只.全身照射组大鼠接受总剂量为5 Gy的γ射线照射,正常对照组不接受放射.两组大鼠均接受尾静脉移植的1 mL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载体转染的真皮多能干细胞悬液.两组分别于照射后5 d,1,2,3,4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真皮多能干细胞在骨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同时定量分析骨髓中真皮多能干细胞的含量.结果:作为受体的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成功地构建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载体,并发现其可转染和标记真皮多能干细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真皮多能干细胞在移植后4周内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可被有效地检测,荧光激活细胞分类结果显示全身照射组大鼠骨髓中真皮多能干细胞的含量从移植后5 d~4周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结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载体可有效地标记真皮多能干细胞,并能很好地示踪和定量分析移植到大鼠体内真皮多能干细胞的分布情况.

  • 黄芪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基因表达谱

    作者:董晓先;冷水龙;刘金保

    目的:从基因水平了解黄芪在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2-09/2005-06在广州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和解剖教研室完成.①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实验组加入预诱导液(20 mL/L天麻注射液含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的L-DMEM),对照组只换液不加天麻.24 h后吸去预诱导液,实验组加入诱导液(100mL/L黄芪注射液不含胎牛血清的L-DMEM),诱导细胞分化1 h,对照组换液为不含胎牛血清的L-DMEM.②细胞总RNA的提取.③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诱导分化细胞:培养5~10代的细胞在黄芪诱导液中诱导1 h后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巢蛋白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②两组细胞的总RNA:紫外分光光度检查其吸光度(A值),A260/A280为1.8~2.0;甲醛变性凝胶电泳显示28S,18S,5S 3条带.③在9 052个基因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检测到有379个基因表达下调,其中下调倍数大于2倍的有19个;表达上调的基因共有151个,其中有7个基因的上调倍数大于2,包括bHLH,epiregulin,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等基因.结论:黄芪可有效地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神经元,其作用过程涉及多种基因.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及并发症的比较

    作者:杨凯;刘启发;孙竞;范志平

    目的:通过比较相关供体与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过程中造血、免疫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探讨不同来源供体对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06/2005-09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16例患者,其中71例接受相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45例接受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55例应用以全身放射治疗+环磷酰胺方案为基础、61例应用改良BuCY(羟基脲、马利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方案为基础的预处理.流式细胞仪测定移植后1,3,6,9及12个月患者的T细胞重建.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复发、患者无病生存及造血、免疫重建情况.结果:①移植后造血重建: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后白细胞重建、血小板重建及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重建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后白细胞>1.0×109L-1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25±2.34)和(16.28±3.01)d,在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别为移植后(13.25±2.34)和(13.13±4.09)d;在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后血小板>20×109 L-1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4.58±6.42)和(20.21±7.29)d,在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别为移植后(12.17±4.12)和(15.67±7.12)d,P值分别为0.004、0.025、0.017].②移植后免疫重建: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患者移植后1个月CD3+%和CD4+CD3+%、移植后9个月CD45RA+CD4+%及移植后12个月CD45RA+CD8+%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14、0.027、0.001、0.003);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后3个月CD45RO+CD4+%有明显差异(P=0.030).③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患者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0),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40),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29、0.007).④移植后生存情况: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移植物抗宿主病致死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尽管无关供体骨髓移植患者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较高,且无关供体骨髓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及免疫重建比相关供体骨髓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慢,但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移植物抗宿主病致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和相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样的疗效.

  •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质7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作者:康焱;廖威明;盛蹼义;张珑涓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质是目前发现惟一的一类具有成骨能力的细胞因子,它能刺激基质干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目的:应用基因工程方法,观察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质7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定向分化.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材料:pcDNA1.1/AMP-hBMP7质粒.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3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全骨髓培养法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别转染pcD-NA1.1/AMP-hBMP7和pcDNA1.1/AMP并留置空白对照.检测转染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通过对感染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钙盐染色、电镜观察胞质中钙质成分以及检测骨钙素鉴定其成骨分化表型.主要观察指标:①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形态及生长.②表达产物的鉴定.③碱性磷酸酶染色(钙钴法)结果.④茜素红染色结果.⑤透射电镜观察结果.⑥扫描电镜观察结果.⑦骨钙素的测定结果.结果: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质7基因存在于转染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并表达相应的mRNA.目的基因表达后的细胞形态略有变化,但生长曲线与未转染组无明显变化.骨钙素表达较未转染组明显增强.转染组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钙盐染色均为阳性.结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质7基因转染可促进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

  • 微囊化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偏侧帕金森病样猴脑内移植研究

    作者:王振福;郭瑞表;朱明伟;薛毅珑;王鲁宁;钟大光;崔忻;李新建;田磊

    目的:观察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脑内移植对偏侧帕金森病样猴的行为影响、移植物的存活状况、脑组织液中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纹状体区多巴胺D2受体的活动性.方法:实验于1999-01/2003-06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完成.①右侧颈内动脉注射甲基-苯基-四氢吡啶诱发帕金森病样猴模型(n=9),随机分为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6只、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2只及空微囊组1只.②获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以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为材料包裹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将微囊化、非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或空微囊分别植入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及空微囊组帕金森病样猴右侧尾状核和壳核.③观察3组帕金森病样猴移植后的行为改善、移植后14个月及28个月时移植物的状况,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移植后2个月及7个月时移植区微透析液中单胺类物质变化及48个月时多巴胺D2受体的活动性变化.结果:①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n=6)和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n=2)移植后1周开始帕金森病样猴左上肢活动明显增加,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改善时间7~48个月,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一两个月,空微囊组(n=1)左侧上肢活动无改善.②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植入28个月时仍存活于帕金森病样猴脑内.③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移植后2,7个月时,右侧壳核、尾状核细胞外液中多巴胺、3,4-二羟基苯乙酸和高香草酸水平较移植前明显提高(P<0.05),但仍低于左侧的水平.④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移植48个月时移植区D2受体活性较对侧明显提高.结论:结果表明帕金森病样猴脑内移植的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能够长期存活、产生多巴胺、改善其异常行为.

  • 人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及分化特征

    作者:赵咪;龚凯;杨鹏

    目的:观察人胚脊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及分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4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教研室完成.①从7~10周胚龄流产人胚胎脊髓分离脊髓神经干细胞(家属知情同意),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培养液组成:DMEM/F12(1:1),表皮生长因子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重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10μg/L,N2添加剂(终浓度为10mL/L).②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①人胚脊髓神经干细胞形态学观察:原代细胞培养得到大量悬浮生长的神经干细胞球,形态较规则,呈圆形,细胞边界清楚,折光性强.部分细胞贴壁生长继而分化.传代培养后,细胞团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传3代以后脊髓神经干细胞易贴壁.②人胚脊髓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和分化结果:神经干细胞球,巢蛋白染色阳性;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结论:人胚胎脊髓分离培养得到的细胞具有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基本特征,可进一步用于基础及临床研究.

  • Borna病病毒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例对照

    作者:赵立波;谢鹏;牟君;杨泽松;李亚军;邹德智;刘庆军

    目的:检测人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Borna病病毒的感染率情况,分析Borna病病毒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2004-01/2005-0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符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及遗传学分型诊断标准的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确诊患者,另以30例健康自愿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均取10 mL外周枸橼酸二钠抗凝血,采用Ficoll-conray液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RNA,随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A260,A280值,计算RNA浓度.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RNA完整性检测,建立Borna病病毒P24阳性定量标准曲线,随机抽取一浓度质粒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采用荧光定量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NA中Borna病病毒P24基因片段.结果:①5个梯度阳性模板定量扩增后均呈典型的S形,起始模板浓度与循环阈值相关系数达0.999 69,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质粒PCR产物克隆测序结果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因列数据库中调出Borna病病毒的第二开放阅读框(ORFⅡ)区P24序列一致,确定扩增成功.②4份样本电泳后可见28 s,18 s两条清晰的条带和稍欠清晰的5 s条带.A260/A280值分别为1.825,1.946,1.833,1.895,均在1.8以上.RNA浓度分别为0.584,0.872,0.416,0.524 mg/L.RNA的提取质量达到聚合酶链反应要求.③电泳条带清晰,反转录及第1轮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成功.④第2轮聚合酶链反应阳性模板扩增荧光呈典型的S形,说明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成功,起始模板浓度与循环阈值相关系数达0.99以上,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orna病病毒P24基因片段与正常对照者的阳性率均为0%,无差异.结论:本实验不支持Borna病病毒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 脑室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爽;郑殿魁;孙锋;魏敏杰;张朝东

    目的:采用脑室系统注入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观察其对神经功能损伤修复的影响及其在脑内的存活、迁移、分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①将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8),梗死半球移植组(n=7),健侧半球移植组(n=7).②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大鼠采取longa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梗死后次日将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悬液(10μL,约1×105个细胞)注入梗死半球移植组和健侧半球移植组大鼠侧脑室,模型组注入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③通过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大鼠脑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移植入脑的骨髓基质细胞的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结果:2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假手术组动物无神经功能缺损.移植前各组梗死后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移植2周后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梗死半球移植组、健侧半球移植组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6.71±0.49,6.86±0.38,8.63±0.52,P<0.05).②大鼠脑病理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的缺血区脑组织稀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间隙增大.假手术组则无此表现,表明大鼠脑梗死模型制作成功.③脑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见来源于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暗棕色)在脑组织内存活,并且聚集于缺血梗死区域.在梗死半球移植组对侧半球脑组织内未发现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在健侧半球移植组仅在移植损伤道周围发现少量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应用免疫双标染色随机选取10个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区域计数发现大鼠脑梗死后14 d约1.2%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同时表达神经元标志蛋白特异性烯醇化酶,约6%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同时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结论:经脑室移植的骨髓基质细胞对梗死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脑脊液途径移植的骨髓基质细胞对神经功能缺损的修复无明显差异.经脑室系统途径移植的骨髓基质细胞可在脑组织内存活,血管下间隙为骨髓基质细胞在脑组织内迁移提供途径.脑损伤是骨髓基质细胞迁移、分化的主要原因.

  • 体外培养诱导成人骨骼肌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实验

    作者:张振兴;汪璇;刘淑红;吴海涛;窦万臣;栗世方;孔燕国;魏宇魁;赵飞帆;范明;王任直

    目的:以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二甲基亚砜的培养液对原代培养的成人骨骼肌干细胞进行诱导,探讨其转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实验所用3例成人正常颞肌标本取自于开颅手术患者,由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提供,患者知情同意.机械分离加混合消化液处理分离单细胞,体外培养及克隆纯化,培养至第3代时加入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二甲基亚砜的培养液诱导分化,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同时结合普通光线在100倍下随机计数6个视野(大于100个细胞),计算阳性细胞的百分比.结果:①骨骼肌干细胞培养24 h后见少量细胞贴壁呈短的梭形或棒状.培养第3天红细胞开始裂解成细胞碎屑并聚集、悬浮在培养基中,这些碎屑随着换液而逐渐消失.克隆培养的细胞大约于接种后两三周才能铺满孔底,胞体呈梭形,排列规整.②荧光显微镜下胞核蓝染,每个细胞都呈Desmin染色阳性,证明成人骨骼肌干细胞能够在体外进行克隆培养.③在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二甲基亚砜的培养液诱导下,骨骼肌干细胞可分化为形态上类似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④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证实诱导后的骨骼肌干细胞有神经丝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基因表达.⑤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到诱导后的骨骼肌干细胞呈神经丝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反应阳性.⑥诱导后骨骼肌干细胞分化为神经丝蛋白阳性细胞的比例为(35.9±6.3)%,分化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比例为(43.7±5.3)%.结论:成人骨骼肌干细胞在体外经诱导分化后形态类似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并且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神经丝蛋白、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认为成人骨骼肌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 去细胞周围神经移植物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评测

    作者:沈楠;金岩;张勇杰;聂鑫;樊立宏;刘鹏;赵宇

    目的:制备去细胞周围神经移植物并评测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5-05/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组织病理教研室和组织工程实验中心完成.①将猪肋间神经经低渗、-80℃反复冻融和NaOH裂解等方法制备去细胞神经异体移植物;光、电镜观察其结构特征.②材料细胞毒性试验按照GB/T16886.5-200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的试验方法进行,毒性程度的评估标准参见美国药典.③大鼠皮下植入试验,取成年SD大鼠9只,于脊柱中线两侧约2 cm处平行各取2点作为皮下植入点,植入1 cm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物.于手术后第1,2,4周时各取1只大鼠麻醉状态下处死,作组织切片检查.结果:去细胞神经异体移植物的制备:①应用正常猪的周围神经,清除许旺细胞、神经外膜和束膜细胞以及神经纤维的髓鞘和轴突,保存由许旺细胞基底膜管以及神经外膜和束膜的细胞外基质构成的三维支架结构.②生物相容性测试结果:显示去细胞神经异体移植物细胞毒性试验为1级.③SD大鼠皮下植入试验结果:去细胞神经异体移植物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结论:该方法所制备的去细胞神经移植物神经膜管结构保存完好,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能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材料.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对体外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合成的影响

    作者:田竞;杨帆;李秀岩;李林;项良碧;祖启明;范清宇

    目的:构建可稳定表达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合成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02-10/2004-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骨肿瘤研究所及口腔医学院完成.①将pGEM-T-FGF18-3和pSecTag2B表达载体分别用Kpn Ⅰ和NotⅠ酶切后重组pSecTag2B-FGF18质粒;ELISA检测转染后COS-7细胞上清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蛋白,以大于阴性对照A值2.1倍以上为阳性结果.②用细胞上清刺激骨髓基质干细胞,根据含小牛血清的DMEM不同比例稀释转染后COS-7细胞上清分为1:2稀释组、1:4稀释组、1:8稀释组、1:16组、1:32稀释组;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为0.02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按1:2稀释未转染的COS-7细胞上清.③通过酶动力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合成情况.结果:①成功构建了pSecTag2B-FGF18真核表达载体.②转染哺乳动物细胞COS-7用夹心ELISA法检测到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蛋白质的稳定表达,原液及1:10稀释度细胞上清A值大于阴性对照A值2.1倍以上(P<0.01).③用细胞上清刺激骨髓基质干细胞72 h后,1:2稀释组、1:4稀释组、1:8稀释组、1:16组、1:32稀释组骨髓基质干细胞A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证实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合成的促进作用.结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有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合成的作用,提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对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化及成骨表型的维持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移动心电信号QRS波形相似度指标的选择方法

    作者:朱凌云;王正国;吴宝明;朱佩芳

    目的:对移动心电信号QRS波形相似度指标进行评价和筛选,以便快速、准确地对心电图信号进行分类.方法:实验于2005-06/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利用心电图信号建立带有个性化的正常QRS波群模板.②用待测波形与模板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近似值作为QRS波群的评价指标.③通过各指标与QRS波群关键参数、QRS波群类别的对照关系,以及评价指标相互比较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①能量相似度评价指标在整个QRS宽度的分布上没有明显的特征,数值都集中在0.95~1.0之间,对QRS波群不具有区分性.②利用波形相关分析计算的相对评价指标对窦性和室上性QRS波群的分辨准确率高达99.99%,但对室性波和噪声的分辨率仅为21.57%和16.92%.③绝对误差相似度评价指标对QRS波群的分辨总体上可达到97.84%,对异位波形与噪声的区分准确率为100%和95.38%,对窦性和室上性QRS波群的分辨率为98.13%.④相关评价指标和绝对误差指标联合应用对QRS波群分辨率高达99.48%.结论:所设计的绝对相似度和相对相似度评价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反映移动心电信号的QRS波群的特征信息.由于二者各具优缺点,将两种评价指标结合使用,可以提高QRS波群评判的准确性,在信号分类中可做到快速性与准确性的统一.

  • 电化学治疗小鼠S-180肉瘤的佳电磁脉冲参数比较

    作者:王保义;张弘;王子淑;徐宝强

    背景:电化学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的而有效的工具.这种技术非常容易控制和操作,而且对正常组织副作用小.特别对治疗浅表肿瘤非常有效.在电化学治疗治疗过程中,电磁脉冲参数的选取与构成是非常关键的.目的:利用电化学治疗植入S-180肉瘤的昆明鼠,获得电磁脉冲治疗的佳参数.单位: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无线电物理教研室.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05在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实验室完成.选择昆明鼠106只随机分为12组,电压500V、脉冲数为5、电容分别为6,10,14μF组各9只,电压700V、脉冲数为5、电容分别为6,10,14μF组各9只,电压900V、脉冲数为5、电容分别为6,10,14μF组各9只,电压700 V、电容10 μF、脉冲数分别为7,9组各8只,对照组9只.方法:博来霉素多点腹腔注射入肿瘤块(0.04 mg/只),用针状辐射器加上电磁脉冲,每隔2 d治疗1次,共3次,18 d以后处死小鼠.照射前和照射后第10,18天,测量肿瘤体积,公式为肿瘤体积(mm3)=3.141 59×长×宽×高/6.抑制率(%)=(对照组平均肿瘤体积-照射后平均肿瘤体积)/对照组平均肿瘤体积×100%.相对生长速率=照射后肿瘤体积/照射前肿瘤体积.主要观察指标:肿瘤体积;抑制率;相对生长速率.结果:纳入动物10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当电容是6 μF,脉冲数是5而电压变化时[以第10天为例,电压为500,700,900V时肿瘤体积分别为(66.99±91.17),(62.58±71.83),(78.43±73.91)mm3],电压700 V时总体效果好,而电压900 V时总体效果较差.②当电压和脉冲数固定而电容变化时(以电压700 V,脉冲数为5为例,电容为6,10,14 μF时肿瘤抑制率分别为92.14%,90.90%,84.97%),电容6 μF时效果好,电容14 μF时效果差.③当电压和电容固定,而脉冲数在变化时[以电压700 V,电容10μF,第10天为例,脉冲数为5,7,9时肿瘤体积分别为(80.66±38.17),(41.33±36.40),(39.86±23.03)mm3],随着脉冲数的增加抑制效果变好,而脉冲数为9时好.结论:通过实验获得电磁脉冲的佳参数:当脉冲数是5,电压700 V,电容6μF时,抑制肿瘤的效果是好的;当电压固定在700 V,电容固定在10μF时,抑制肿瘤的效果随着脉冲数的增长而增长,并且好的脉冲数是9.

  • 改良绞链石膏/支具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文格;张洪林;赵沙河;刘建霞;史计月;陈欣志;田再杰

    目的: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期治疗中应用改良绞链石膏/支具,观察其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工程大学临床医学院骨科1984-01/2005-06收治的下肢长骨干骨折患者82例.分为实验组42例,采用符合生物固定要求的内固定后,应用外用改良铰链石膏/支具外固定.与传统绞链不同的是,近侧合叶片的联结点不是一个圆孔,而是一个按照膝关节瞬时中心曲线设计的滑道.使患者在3周后负重、持拐行走,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促进骨折愈合.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铰链石膏/支具配合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内固定.结果:82例患者平均获2年随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6~8周内愈合者22例(52.4%),9~12周全部愈合.②实验组不良事件和副作用:股骨及胫骨干骨折早期负重后Ender钉尾轻度外移3例,系断端嵌合不佳所致;骨折部半侧愈合不良1例;向外成角10°1例.无一例发生发生骨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关节僵硬和明显的废用性肌萎缩.③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比较:术后5,6,7周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5周:(92.53±15.34)°比(80.12±16.41)°,6周:(108.48±16.35)°比(96.26±18.37)°,7周:(146.37±19.28)°比(135.21±17.65)°,t=2.73~3.54,P<0.01)④两组患者术后X射线检查骨痂出现率:术后4,5,6周实验组骨痂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52%比0.28%,0.67%比0.40%,0.88%比0.70%,χ2=4.08~5.86,P<0.05).结论:下肢长骨干骨折采用内固定后,应用符合膝关节生物力学原理的改良绞链石膏/支具外固定,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可促进骨折愈合.早期负重活动减少了因骨折长期卧床制动引起的股四头肌粘连、膝关节僵硬等多种并发症.

  • 桩核冠修复体中材料弹性模量与剩余牙本质内应力的关系

    作者:韩冰;张卫;杜发亮

    目的:建立上颌中切牙的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观察剩余牙本质内大应力峰值与桩核冠修复体材料弹性模量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9在暨南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系完成.①常规桩核冠修复一颗离体上颌中切牙.②应用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和大型工程软件UG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③在生理载荷下,观察分析不同桩、核、冠所用材料的弹性模量与剩余牙本质内应力的关系.结果:建立了上颌中切牙桩核冠修复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①不伴牙槽骨吸收时,牙冠所用材料为烤瓷,在桩材料不变的前提下,牙核所用材料的弹性模量越高,则牙根内部的大主应力峰值越低,在核的材料不变的前提下,使用弹性模量较高的材料制成的牙桩,能够起到降低剩余牙根内部大主应力峰值的作用;牙冠材料为镍铬合金,在桩的材料不变的前提下,牙核所用材料的弹性模量越高,则牙根内部的大主应力峰值越低,在核的材料不变的前提下,使用弹性模量较高的材料制成的牙桩,能够起到降低剩余牙根内部大主应力峰值的作用.②存在牙槽骨吸收时,无论冠和核采用什么样的材料的组合,牙桩弹性模量和剩余牙根内部大主应力峰值的关系曲线都基本重合,牙根内部应力峰值大于不伴牙槽骨吸收的情况.结论:伴牙槽骨吸收时,牙桩的材料成为影响剩余牙根内部大主应力峰值的决定性因素,桩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剩余牙体的影响更为显著.

  • 外固定器轴向加压骨折端髓内外在体的生物力学变化

    作者:明江华;周庞虎;周建林

    背景:骨在体生物力学长期在体测量一直是骨科和医学生物工程学者们关心的课题,应变计在此项测量中的应用被研究多年,但并未解决长期和连续测量问题.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安装方法测量及分析骨在体生物力学.目的:探讨外固定器固定骨折时轴向加压骨折端髓内、髓外的在体生物力学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实验室.材料:健康大耳白兔18只,雌雄不限,体质量3.6~4.2 kg.方法:2004-11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该课题研究.取健康大耳白兔18只,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9只.髓外测量组:采用髓腔外骨皮质粘贴应变计法,根据轴向加压0.5倍和1倍体质量分为髓外测量0.5倍组和髓外测量1倍组;髓内测量组:髓腔内骨水泥包裹应变计法,根据轴向加压0.5和1倍体质量分为髓内测量0.5倍组和髓内测量1倍组.通过定标测得应变电压变化及加压后压力衰减值,各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定标曲线数据.②两组不同加压后力衰减数据.结果:①髓外测量组加压定标曲线早期变化大,达到稳态后与髓腔内趋势相同,但髓腔外应变值明显大于髓腔内.髓内测量组加压达到稳态时间短,应变绝对值较髓外测量组小.②加压后达到稳态前,髓外测量0.5倍组与髓外测量1倍组相比,衰减速度低,髓内测量0.5倍组与髓内测量1倍组相比同样结果,髓外测量组与髓内测量组相比,髓外测量组下降后有上升趋势,髓内测量组无上升趋势.达到稳态后,髓外测量0.5倍组、髓外测量1倍组均有下降趋势,髓外测量1倍组下降速度快,髓内测量0.5倍组维持一定水平.髓内测量1倍组出现波动.结论:轴向加压时骨折端髓外应变值均显大于髓内,髓内较髓外易达到稳定状态,外固定器治疗骨折时初期加压量以0.5倍体质量为宜.

  • 磁场治疗对实验动物体内钙分布的影响

    作者:张小云;丁振华;张宇;凌朝辉;苏湘鄂;李贵平

    目的:观察磁场对实验动物钙分布的影响,为磁场治疗骨质疏松提供有力的新证据.方法:实验于2005-01/06在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基因工程深圳市重点实验室与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军事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①40只雌性SD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切除大鼠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附近少量脂肪;去卵巢组卵巢切除后不进行曝磁处理;去卵巢+磁场组卵巢切除后曝磁;去卵巢+钙+磁场组卵巢切除后曝磁,并给予补钙.曝磁时间共30 d.②普通雌性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磁场未处理组、2 h后磁场处理组、同步磁场处理组.1个月后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大鼠骨钙含量、液体闪烁计数仪测量雌激素和骨钙素变化.并进一步明确磁场对体内摄入钙分布影响,利用钙的同族元素锶和钙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极为相似的特点,使用放射性核素锶-85示踪技术动态观察磁场处理后锶-85在实验普通家兔血液、骨骼、尿液和粪便中的存留情况,间接推论磁场对钙在体内代谢的影响.结果:实验大鼠和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磁场处理可以促进骨钙含量增加[去卵巢+钙+磁场组骨钙含量达(0.226±0.015)g/g,而去卵巢组为(0.204±0.013)g/g,F=13.14,P<0.05].②磁场处理不影响血清雌激素和骨钙素含量[去卵巢+钙+磁场组为(5.1±2.1)ng/L,去卵巢组(4.0±1.3)ng/L,F=4.58,P>0.05].③磁场处理减少锶-85在血、尿和粪便中的停留,促进其在骨组织中的沉积,并抑制其自骨骼向骨外的转移.结论:磁场有促进血液中钙沉积到骨组织,抑制其从骨骼中丢失的作用,这也是磁场改善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 同位素 骨质疏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