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肉毒杆菌毒素A治疗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58例

    作者:朱忠;陈伟富;林列;陈海啸

    肉毒杆菌毒素A是一种嗜神经毒素,常用于神经科多种肌肉痉挛性疾病,如面肌痉挛等,效果确切.近几年来,国外陆续报道使用肉毒毒素A局部注射治疗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取得满意疗效.自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采用肉毒杆菌毒素A局部注射治疗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我国口蹄疫流行血清型RT-PCR鉴别诊断技术的建立

    作者:程凯慧;侯佩莉;宋玲玲;赵贵民;郇延军;王洪梅;何洪彬

    目的 建立口蹄疫流行株不同血清型RT-PCR的鉴别诊断技术,为有效防控口蹄疫提供技术支撑. 方法 根据GenBank中的A型、O型、Asia1型口蹄疫病毒的全基因组核酸序列,用Primer 5.0设计该3型口蹄疫病毒的通用引物及特异性分型引物,建立RT-PCR方法,采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结合测序技术对引物的特异性和广谱性进行分析. 结果 1%琼脂糖电泳结果表明通用引物P1/P2能同时特异性扩增A、O、Asia1型口蹄疫病毒,扩增片段大小为457 bp,与预期值相一致.A、O、Asia1型分型引物只能扩增相应亚型口蹄疫病毒的目的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320、240和460 bp),与预期值相一致.不能扩增其他2种亚型.Blast比对显示分型引物扩增产物序列经测序验证与其亚型完全对应,同源性为84%~99%. 结论 建立的RT-PCR诊断技术对口蹄疫病毒通用型扩增具有广谱性,对基因亚型分型具有特异性,可用于口蹄疫病检测及其流行病学调查.

  • 含有H5N1 NA基因重组腺病毒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研究

    作者:马晶;张晓光;李魁彪;张晓梅;王敏;白天;杨亮;徐红;舒跃龙;曾毅

    目的 考察含有禽流感病毒A/Anhui/1/2005(H5N1)优化型N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并筛选合适的免疫剂量.方法 重组病毒以肌内注射方式在第0周和第4周免疫BALB/c小鼠两次,低、中、高组的免疫剂量分别是10~5、10~7和10~9 TCID_(50)/次,第5周时分别使用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和EHSpot实验来检测和比较疫苗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效果.结果 重组病毒免疫后的小鼠均可检测出针对NA抗原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并且免疫效果与免疫剂量呈正相关,10~7 TCID_(50)/只/次是合适的免疫剂量.另外,从包含NA全长氨基酸残基的合成肽库中筛选到两个能够刺激BALB/c小鼠T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表位,即NA_(109-124):CRTFFLTQGALLNDKH和NA_(182-199):AVAVLKYNGIITIKSW.结论 含有优化型N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疫苗能够诱导BALB/c小鼠同时产生NA抗原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是较好的H5N1流感病毒候选疫苗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防治术后瘢痕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鹏;邓勇志

    术后切口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各种生长因子的分泌调节等多个环节均会影响切口愈合而引起瘢痕的形成。防治术后瘢痕形成不仅要了解皮肤解剖和切口愈合机制,而且要选择恰当的缝合材料通过专业的伤口缝合技术和物理、化学等适当干预方法来大限度地降低术后瘢痕形成。防治术后瘢痕形成的物理、化学干预方法较多,但是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对其进行研究并深入探讨在术后瘢痕防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胃镜下胃壁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莉;刘庆森;刘文徽;窦艳;彭丽华;杨云生;孟科

    目的 研究胃镜下胃壁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减重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9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Ⅰ(BTX-A 200 U)和试验组Ⅱ(BTX-A 300 U),胃镜下将药物注射于胃壁肌层共20个点,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4周、12周分别对进食量、体重、BMI、腰围、臀围、胃固体排空时间、胃电图等进行随访.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进食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体重、BMI、腰围、臀围均明显减少(P<0.05);胃固体半排空时间明显延长(P<0.05),胃延迟相时间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胃电图各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胃镜下注射BTX-A能减慢胃排空、减少进食量,安全有效地减轻体重.

  • 老年人Meige综合征的A型肉毒毒素重复治疗观察

    作者:邓远飞;曾文双;王小花

    目的 探讨老年人Meige综合征的A型肉毒毒素(BTX-A)重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8例老年Meige综合征患者进行BTX-A重复治疗12次或12次以上,在第1次、第6次及第12次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和第4周根据Cohen标准对患者进行肌肉痉挛程度分级,前后对照评价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后的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第1次、第6次及第12次治疗的疗效、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别. 结果 3次治疗的显效率均为100%,起效时间分别为(3.5±1.7)d、(3.18±1.76)d和(3.3±1.9)d,疗效持续时间分别为(25.4±2.1)周、(24.6±2.3)周和(25.4±1.8)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4/48)、6.3%(3/48)和8.3%(4/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人Meige综合征BTX-A重复治疗远期疗效显著而稳定、安全.

  • 膀胱三角区联合逼尿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伴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性:前瞻性、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谢克基;陈晖;蒋重和;汤平;欧汝彪;曾健文;邓向荣;周理林;黄马平

    目的 探讨膀胱三角区联合逼尿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neurogenic detrusor overactivity,NDO)伴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按1:1的比例将脊髓损伤NDO伴尿失禁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行膀胱镜下逼尿肌A型肉毒毒素160 U注射,膀胱三角区40 U注射;对照组行膀胱镜下逼尿肌A型肉毒毒素200 U注射术(不包括膀胱三角区).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4、12周两组患者尿失禁生命质量评分、平均每日尿失禁次数、尿失禁患者、平均每次排尿量(导尿+自然排尿).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储尿期膀胱逼尿肌大压力、首次出现逼尿肌过度活动时膀胱容量和膀胱输尿管反流.记录治疗后不良事件.采用SPSS 13.0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法. 结果 96例患者入选,91例完成试验,其中实验组47例、对照组44例.两组间各基线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内各指标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尿失禁生命质量评分较基线分别增加65.84%、55.81% (P=0.01),平均每日尿失禁次数分别减少71.95%、65.80% (P=0.02),尿失禁患者分别减少29.79%、11.36% (P=0.03),平均每次排尿量分别增加79.47%、69.76%(P=0.02),储尿期膀胱逼尿肌大压力分别减少48.76%、40.68%(P=0.04),首次出现逼尿肌过度活动时膀胱容量分别增加64.56%、57.23%(P=0.0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术后3例出现尿路感染,其中实验组1例、对照组2例. 结论 膀胱三角区联合逼尿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NDO伴尿失禁的疗效优于单独逼尿肌注射,且不会引起膀胱输尿管反流.

  • 面部提升联合脂肪注射在面部重塑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祁俊;胡克苏;张逸;王冬;吴杨炀

    目的 评价面部提升联合脂肪注射技术用于面部重塑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进行面部重塑手术的36例面部严重老化并面部皮肤松弛患者资料.对患者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自体脂肪颗粒注射手术,术后随访3~24个月,对面部重塑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36例患者术后3个月效果显著35例,占97.22%;6个月效果显著33例,占91.67%;12个月效果显著29例,占80.56%;18个月效果显著20例,占55.56%;24个月效果显著15例,占41.67%.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面部联合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对面部皮肤严重老化患者进行面部重塑,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部多汗症的疗效

    作者:丁维进;常诚;李凡;刘永兰;陈琳;田美英;武晓丽;王娜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部多汗症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原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美容整形科10例腋部多汗症患者资料.用多汗症严重程度量表和碘-淀粉试验结合MATLAB软件图像分析进行术前评价,单侧腋部皮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50 U,术后1个月进行效果评价,6个月电话随访.结果 治疗后1个月、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100%和60%.经碘-淀粉试验结合MATLAB软件图像分析,术前左侧和右侧汗液分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侧和对照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侧均数和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部多汗症短期效果明显.碘-淀粉试验结合MATLAB软件图像分析可作为效果评价的一种方法.

  • A型肉毒毒素治疗咬肌肥大5例

    作者:赵继志;戴晴;杨佩英;刘文阁

    目的寻求保守治疗咬肌肥大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国产注射用A 型肉毒毒素(BTX_A)对5例咬肌肥大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4例双侧咬肌肥大每侧注射剂量为50 U/1ml,1例单侧肥大注射剂量为60 U/1ml。结果 5例均治疗有效,其中4例对面型改变表示满意。5例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3~9个月,肥大未见复发。结论 BTX_A治疗咬肌肥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守疗法。

  • 肉毒毒素A对大鼠皮肤及创面组织中SP、CGRP、TGF-β1和α-SMA的影响

    作者:王琳;邰宁正;范志宏

    目的 探讨肉毒毒素A对周围神经末梢释放的感觉神经肽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创面组织表达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影响. 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低剂量组(L组)和高剂量组(H组),每组加只大鼠.肉毒毒素A预注射后7 d,在鼠背部建立以4个注射点为中心的创面模型,创面面积1 cm×1 cm.于术前及术后3、7、14 d,测量创面面积,免疫组织化学和Axioplan 2 Imaging图像分析软件检测多聚甲醛灌注后创面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以及创面愈合中的重要分子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积分吸光度A值,分析肉毒毒素A对上述物质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结果 ①各组创面于术后14 d基本愈合.术后3、7 d的3组创面面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各时相点的皮肤及创面组织中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组

  • 电刺激定位引导肉毒毒素治疗脑性瘫痪患儿踝蹠屈肌群痉挛的对照研究

    作者:徐开寿;燕铁斌;麦坚凝

    目的 比较电刺激定位引导肉毒毒素A(BTX-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与单纯物理治疗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踝蹠屈肌群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脑瘫患儿,年龄35~82个月(52.4±13.2个月),随机分为2组:①电刺激定位引导BTX-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组(BTX-A组,23例);②单纯物理治疗组(20例).患儿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2周、1、2、3个月进行以下评定:①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②改良Ashworth量表(MAS),③综合痉挛量表(CSS),④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和E两项,⑤步行速度.BTX-A组在注射后72 h、单纯物理治疗组入组后开始为期10 d的物理治疗并配戴踝足矫形器,所有患儿10 d后改由家长在家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踝PROM、MAS、CSS、GMFM评分及步行速度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1、2、3个月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PROM、MAS、CSS评分治疗后2周、1、2、3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t值分别为6.48、9.74、9.59,P均<0.05).GMFM评分治疗后1、2、3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0、3.26、4.13,P均<0.05).步行速度治疗后2、3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2.57,P均<0.05).结论 电刺激定位引导BTX-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较单纯物理治疗能更好地缓解脑瘫患儿踝蹠屈肌群痉挛,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

  • 2001-2005年北京地区婴幼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研究

    作者:朱汝南;钱渊;王芳;邓洁;赵林清;廖斌;车莉

    目的通过连续的监测,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甲型流感的流行规律.方法2001年10月-2005年8月,采集门诊和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标本7338份,分别经传代狗肾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或)间接免疫荧光、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采用RT-PCR方法,扩增甲3型流感病毒流行株的血凝素基因HA1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1)从7338份临床标本中,检出甲型流感病毒347份,总阳性率为4.7%.347份甲型流感病毒中,甲1型48份(13.8%);甲3型273份(78.7%);暂时无法鉴定亚型的26份(7.5%).(2)2001-2004年的流行比较局限在当年10月至次年4月,2004年8月-2005年8月均有甲型流感病毒被检测到,在夏季仍可检测到相当多的甲型病毒,尤其是2005年8月甲3型的阳性率达到14.2%,相当于2003-2004年的流行高峰.4年中每个流行季节都以甲3型流感病毒的流行为主,只在2001-2002年和2004-2005年的流行季节出现了甲1型流感病毒的流行峰.(3)甲1和甲3型流感病毒在门诊患儿中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住院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在2003年11月-2005年8月期间的236例甲3型感染患儿中,≤2岁者占46.6%,>5岁者占14.0%;而31例甲1型感染患儿中≤2岁者只占6.5%,>5岁者占48.0%.(4)对1998-2005年的甲3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HA1区的序列分析显示,每一年的甲3型病毒都会出现位于其抗原决定簇关键位点的氨基酸突变.结论2001年10月-2005年8月,北京地区婴幼儿中有甲1和甲3型流感不同程度的流行,甲3型为优势流行株;2004-2005年北京地区甲型流感呈全年的流行态势;氨基酸序列分析提示,1998-2005年期间甲3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在持续不断地发生漂移.

  • 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及治疗前后双刺激瞬目反射变化

    作者:邓远飞;陈伦斌;宋雪文;郑芷萍

    目的观察单侧面肌痉挛(HFS)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效果;探讨治疗前后双刺激瞬目反射(BR)检测的意义.方法对134例患者进行BTXA局部肌肉注射,其中42例治疗前后行BR检测.结果 134例患者中,症状完全缓解60例,占44.8%,明显改善74例,占55.2%.疗效持续时间(16.5±5.7)周.42例患者治疗前患侧BR检测,R1、R2、R'2潜伏期正常,R2间期缩短,R1、R2、R'2振幅增高.治疗后复查,其中R1消失者7例,R1、R2、R'2均消失者5例,余30例R1、R2、R'2潜伏期稍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R1、R2、R'2波幅明显降低(P<0.05).结论 BTXA治疗HFS疗效显著,是首选疗法;双刺激BR检测表明,患者脑干中间神经元兴奋性升高.

  • 国产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

    作者:崔利华;张通

    目的 探讨国产A型肉毒毒素(CBTX-A)肌肉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43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CBTX-A+康复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康复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除康复训练外,肱二头肌肌肉注射CBTX-A.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改良的Ashworth计分(MAS)、关节活动度(ROM)、上肢的Fugl-Meyer(FMA-上肢)计分和上肢的FIM运动能力(mot-FIM-上肢).结果 治疗组CBTX-A局部注射治疗后,85.7%(18/21)的患者有效.两组在MAS、ROM、FMA-上肢计分和mot-FIM-上肢方面,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后2、4、8周MAS计分治疗组分别为1.74±0.41,1.62±0.35,1.60±0.41,对照组分别为2.50±0.51,2.27±0.53,2.18±0.55,各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在治疗后12周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周,ROM计分治疗组分别为57.81±57.60,66.43±64.38,68.14±65.99,对照组分别为27.91±30.13,30.73±34.03,33.73±34.50,各期治疗组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上肢计分和mot-FIM-上肢计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CBTX-A肌肉注射结合康复治疗可以达到提前缓解局部肌张力,扩大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 颈部肌张力障碍临床分型及肉毒毒素疗效

    作者:卫华;王玉平;李莉萍;张瑞华;张小娟

    目的根据颈部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进行临床分型并观察不同类型患者A型肉毒毒素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86例颈部肌张力障碍患者头颈部的异常姿势,进行临床分型,并对152例患者采用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结果 186例颈部肌张力障碍患者头颈部异常姿势中,单纯扭转型88例(47.3%),侧倾型10例(5.4%),前屈型1例(0.5%),后仰型12例(6.5%),单纯震颤型5例(2.7%),旋转前屈型26例(14.0%),旋转后仰Ⅰ型13例(7.0%),旋转后仰Ⅱ型31例(16.7%).有152例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颈部肌张力障碍,其中10例资料不完整者剔除.临床症状显著缓解121例(85.2%),其中单纯扭转型缓解率高,为 93.4%(71/76),旋转后仰Ⅱ型缓解率低(43.8%,7/16).常见的副作用是注射局部的肌肉疼痛和颈肌无力.结论熟悉颈部肌张力障碍的临床分型,精确定位受累肌肉及注射适宜剂量的肉毒毒素是有效治疗的关键.

  • A型肉毒毒素治疗抽动障碍

    作者:王琳;万新华;李力波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抽动障碍患者运动性抽动症状的疗效.方法 25例抽动障碍患者(男性20例,女性5例)接受国产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突出的运动性抽动的表现.治疗前进行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基线评分,治疗1、4周和1年内分别进行YGTSS和Jankovic评分,并记录疗效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副作用、患者的主观感觉和感觉先兆的变化以及再次注射情况.结果 在25例患者总共29人次的治疗中,肉毒毒素疗效平均潜伏期5.0 d,平均总体疗效持续4.6个月,平均佳疗效Jankovic评分3.4分,根据YGTSS减分率统计62.1%(18/29)明显有效,34.5%(10/29)好转,3.4%(1/29)无效.85.7%(18/21)的患者感觉先兆减轻,平均改善72.4%(20%~100%).主要副作用为注射部位短暂而轻微的无力和皮疹.症状复发者再次注射仍然有效.结论 A型肉毒毒素对于控制抽动障碍的运动性抽动症状安全有效.

  • A型肉毒毒素治疗大鼠致敏性鼻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文卫东;袁芳;侯一平;宋焱峰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 BTX-A)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溢是否有治疗作用及对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免疫表达的延时性.方法用卵清蛋白(ovalbumin)致敏健康Wistar大鼠,制作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将20只大鼠随意分为3组,即对照组(8只)、致敏组(12只)和致敏后BTX-A用药组(6只).观察给予BTX-A前后时限大鼠鼻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鼻腔黏膜形态学改变以及对VIP表达的影响.结果 (1)致敏组动物鼻分泌量明显增多.组织学结果显示:致敏组鼻腔黏膜水肿、腺体增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致敏组腺体周围VIP纤维密集,呈束状.(2)致敏后BTX-A用药组,鼻分泌量逐渐减少,致敏后BTX-A用药组与致敏组相比鼻分泌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结果示:鼻黏膜上皮完整,腺体明显减少,腺管萎缩.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致敏组动物致敏后 BTX-A 用药组腺体周围VIP纤维减少,未见束状VIP纤维.结论 BTX-A能缓解变应性鼻炎流涕,VIP纤维密度、数量和免疫阳性反应减少,能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鼻溢症状.

  • A型肉毒毒素对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的影响

    作者:王锦玲;卢连军;刘顺利

    目的研究面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 BTX-A)后对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实验用54只雄性SD大鼠,采用一侧触须垫1次注射BTX-A模型,用神经逆行追踪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BTX-A对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存活和对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ChAT)、囊泡状乙酰胆碱转运体(vescular acetylcholine transporter, VAChT)表达的影响.大鼠一侧触须垫注射0.9%氯化钠作为对照.结果神经逆行追踪发现荧光标记的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均位于外侧亚核,实验组注射BTX-A后各个时间点标记神经元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022, P>0.05).注射BTX-A后7 d,同侧面神经核外侧亚核ChAT和VAChT免疫染色强度开始增加,14 d增加为明显,以后逐渐降至正常.对侧面神经核外侧亚核免疫染色强度的变化规律与注射同侧基本相同.实验组和对照组面神经核外侧亚核ChAT和VAChT免疫染色强度差异有显著性(t=3.054, P<0.05;t= 3.366, P<0.05).结论大鼠一侧触须垫注射BTX-A后,支配该处肌肉的面神经外侧亚核运动神经元数无减少,而神经元ChAT和VAChT的表达增加,提示面神经靶器官注射BTX-A并不能引起神经元死亡,仅能引起乙酰胆碱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生改变.

  • 痉挛性发音障碍诊断及治疗的研究

    作者:徐文;韩德民;侯丽珍;张丽;高玉红;叶京英;王军

    目的对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喉肌电图表现,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痉挛性发音障碍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22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嗓音声学特征,频闪喉镜下声带状态,喉肌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分型,应用肉毒素A行特定肌肉注射并观察疗效.结果 22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中,内收肌型18例(81.8%),外展肌型4例(18.2%).内收肌型患者发音嘶哑,音质紧张、言语中断,发音时声带过度内收,杓间区明显,伴局部震颤;2例患者发音时还同时伴有舌及软腭震颤;肌电图甲杓肌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振幅明显增加(P<0.01),干扰相呈密集束状放电,募集活动异常活跃,幅度明显增大(700~2500 μV).4例外展肌型患者发音低哑、震颤,气息声明显,发音时声门闭合不良;环杓后肌MUP振幅明显增加,在374~538 μV间,募集活动异常活跃,幅度增大(3000~5000 μV).内收肌型患者应用肉毒素A进行甲杓肌注射,单侧剂量大于2.5 U疗效明显.症状开始改善时间为注射后6 h~2 d,平均(±s,下同)为(1.4±0.8)d,2周时为明显,肌电图及喉肌诱发电位显示药物作用完全,注射肌肉失神经支配.疗效维持8~24周,平均维持(15.2±4.9)周,副作用包括不同程度的发音气息声,声门闭合不良,吞咽不适,饮水呛咳.外展肌型患者采用环杓后肌肉毒素注射后3 d起效,症状改善不满意.结论痉挛性发音障碍作为一种神经-肌肉疾病,应根据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检查进行诊断、分型和疗效评定.目前肉毒素注射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为获得长期稳定的疗效,治疗方式有待进一步探讨.

99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