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缺氧缺血性脑病随访与早期发现脑性瘫痪

    作者:董志云;孙晓俐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多见且致残率高,其患儿是发生脑性瘫痪(脑瘫)的高危人群,作者通过对1994—1995年本院收治的部分患儿进行定期随访检查,以利开展早期干预,提高疗效,改善患儿生存质量。下面将有关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 脑瘫行SPR手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郝萍

    1概况1.1脑瘫即脑性瘫痪,是指脑在生长、发育未完成以前由于受.到某种侵害、损伤而造成的永久性的肢体姿势及运动的异常,这种异常随着病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变化.

  • 小儿脑性瘫痪的家庭康复护理指导

    作者:杨薇;辛宁;赵文红

    介绍了脑性瘫痪患儿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以及肢体功能训练指导等.

  • 综合疗法在治疗脑性瘫痪患儿吞咽障碍的作用探讨

    作者:赵鹏举;李恩耀;郭鑫;史华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在治疗脑性瘫痪患儿吞咽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80例,男42例,女38例,患儿年龄为18-96个月,其平均年龄为(33.60+16.33)个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0例患儿,给予其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0例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穴位注射、中药以及包括吞咽功能训练、电刺激和冰棉签刺激等内容的吞咽康复干训练治疗.在治疗结束之后,采用吞咽电视透视检查(VFSS)对患儿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并且对比两组患儿治愈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结束后的VFSS评分分别是(8.22+1.76)和(4.98+2.17);治愈率分别为52.5%和27.5%.经过统计学分析,以上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脑性瘫痪患儿吞咽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小儿脑性瘫痪的护理

    作者:孔秀兰;王志珍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对50例脑瘫患儿实施一般护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心理教育等.结果 通过对脑瘫患儿进行正确的康复护理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率,大限度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负担.结论 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

    关键词: 儿童 脑性瘫痪 护理
  • 70例脑性瘫痪儿童视频脑电图的特征分析

    作者:韦新艳;黄任秀;张靖;韦娟;刘芳坚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儿童视频脑电图的特征.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70例脑性瘫痪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国际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在患儿清醒和睡眠情况下采取视频脑电图检查,查看检测结果.结果:70例脑瘫患儿中共有52例EEG异常者,所占比例为74.29%;EEG异常中的不随意运动型所占比例为45.45%,相比于痉挛型的66.67% 和混合型的6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部位对脑电图异常率有一定影响,采取EEG动态检查有利于尽早诊断,及时治疗,降低脑瘫患儿致残率,减轻患儿家庭负担,同时也减轻了社会负担,应推广应用.

  • 针刀微创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下肢关节畸形疗效分析

    作者:庄欠刚;瞿业奇;张宗波

    目的:分析针刀微创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下肢关节畸形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患有痉挛型脑性瘫痪,且下肢关节伴有畸形病症的106例患儿,作为本次临床观察基本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患儿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为53例患儿.常规组为基础康复训练临床治疗方案,观察组则配合针刀微创疗法.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指标评分,略占据一定临床应用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的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患有痉挛型脑性瘫痪,且下肢关节伴有畸形病症的患儿,在基础康复训练临床治疗方案之上,配合针刀微创疗法,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疾病转归.

  •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和预后

    作者:聂朝花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为如何提高患者临床和预后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医务室收治的42例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为21例.其中,A组应用物理疗法和抗癫痫药物,B组在A组基础上加以预后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中痉挛型类型占比均高.经过治疗后,B组相较于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与脑性瘫痪类型存在关联性,应该尽早予以患者治疗和加强患者预后干预.

  • 经络导平治疗仪对改善脑性瘫痪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作者:李欣欣;栾玲玲;王琪;李洪华

    目的:探讨经络导平治疗仪对改善脑性瘫痪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7年9月,将62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上采用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每天25min,每周5天,共12周.治疗前后分别用简易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FMA-UE、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络导平治疗仪能有效提高脑性瘫痪患儿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言语康复中的言语呼吸对脑瘫患儿站立平衡的疗效研究

    作者:史文红;吕起;杨宇;魏淑芬

    目的:言语呼吸配合肢体康复对脑瘫患儿站立平衡的疗效.方法:将24名脑瘫患儿分为综合组、单一组.训练时间每次30min.2组在12、24周进行康复对照,进行评分.结果:综合组和单一组的差值为:言语呼吸33%,肢体8.6%,综合20.8%.结论:言语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结合训练是一种快速、高效的训练方法.

  • 水针穴位位点注射对脑性瘫痪拇指内收畸形治疗作用的探讨

    作者:赵鹏举;高晓群;李恩耀

    目的:探讨水针穴位位点注射对脑性瘫痪拇指内收畸形的疗效.方法:对48例脑性瘫痪伴拇指内收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按摩,水针穴位位点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按摩.两组经过三个月治疗后,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和精细运动商(FMQ)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PROM、FMQ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治疗后观察组PROM和FMQ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水针穴位位点注射疗法对脑性瘫痪拇指内收畸形的疗效显著.

  • 儿童脑性瘫痪康复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作者:沈杰文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9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9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65例,对照组患儿6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点刺激及功能训练,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及针灸治疗,分别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时间段里对两组患儿进行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性采用西医治疗的效果,通过中医针灸及穴位按摩能有效促进脑瘫患儿脑部正常化发育,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浅述PDCA循环法在脑瘫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运用

    作者:周碧波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有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导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障碍及自理能力的缺失.子女患有脑瘫对于家长是一个巨大的应激事件,再加上康复治疗过程中长期负性情绪体验,严重影响家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小儿表达欠缺、久治不愈、生活自理障碍、每日往返医院、家庭意见不统一等加重了家属的焦虑感,常常表现出对医院的不信任,甚至产生医患、护患矛盾.我科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的将PDCA法用于家长的心理护理,既有利于患儿的疾病康复,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新生儿脑性瘫痪194例回顾分析

    作者:邢兴祥

    为进一步认识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发病规律,提高防治水平,笔者对194例脑瘫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将绍兴市计划生育管理部门于1996年4月~2001年12月组织鉴定的符合病残儿诊断标准的194例脑瘫患儿的病例资料及其父母再生育二胎的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并将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 脑瘫患儿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测定研究

    作者:游石琼;游嘉陵;席卫平

    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小儿脑性瘫痪(CP)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6例CP患儿及同期佝偻病患儿血BALP值,对于BALP≥240 U/L CP患儿及BALP≥250 U/L佝偻病患儿,一次性给予Vit D330万U及钙剂治疗,6周后复查BALP,比较两者BALP下降值.结果:CP及佝偻病患儿BALP值分别集中在210~260U/L,270~300U/L(P<0.001),年龄≤1岁和残疾程度重的CP患儿BALP值增高明显(P<0.05,P<0.001),治疗后CP及佝偻病患儿BALP平均下降值分别为39.80U/L及18.72U/L(t=4.06,P<0.001).结论:CP患儿存在骨钙化障碍,年龄越小,残疾程度越重者,BALP升高越明显.

  • 贴扎技术早期干预痉挛型脑瘫拇指内收的影响

    作者:周达龙;常燕群;黄双苗;邓尚梁

    目的:探究贴扎技术早期干预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内收屈曲的疗效以及其手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月龄在1~6个月并后被确诊为痉挛型脑瘫患儿,均存在拇指内收屈曲,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2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应用贴扎技术干预拇指内收屈曲情况,1~2天更换一次,期间不撕脱,10次为一疗程,观察3个疗程并评估,8 ~10月大时进行手功能相关康复训练并于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拇指内收屈曲3个疗程后均得到显著性改善(P<0.0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后治疗组手功能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贴扎技术早期干预拇指内收屈曲的疗效显著,对手功能的发育具有显著积极促进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及推广.

  • 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52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毅斌;刘芸;刘春明;唐学兵;张雁;黄高贵

    目的: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高危因素、神经影像学异常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方法:收治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52例,由专科医师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采用调查问卷详细记录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因素,以Gesell发育评估法评价神经发育水平.结果:明确的高危因素47例(90.4%),其中病理性黄疸29例(55.77%),窒息11例(21.15%),窒息+病理性黄疸7例(13.46%),其他病因5例(9.62%);MRI异常率32例(61.54%).病理性黄疸者29例黄疸明显加重时间多在出生后5~6 d,患儿就医诊治19例,其余未诊治.结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主要高危因素是病理性黄疸与窒息.颅脑MRI表现,病理性黄疸主要损伤苍白球,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积极监测,及时、有效降低血胆红素浓度是减少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关键.

  • 云南省昆明地区脑性瘫痪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赵毅斌;刘芸;黄高贵;张雁;唐学兵

    目的:分析云南省昆明地区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方法:收治脑瘫患儿103例,选取正常同龄儿103例。通过调查家族因素,妊娠、分娩期因素,新生儿期因素等23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脑瘫组中有高危因素90例,>2项高危因素75例;正常儿童组有高危因素55例,>2项高危因素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危险因素中,以孕期患病、<37周、不良孕产史、<2.5 kg、产程中异常情况、先兆流产较为常见。结论:通过分析脑瘫患病的高危因素,脑损伤早期及时评估发病风险并估计预后,及早干预,对降低脑瘫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作者:李智华;肖华;何雪萍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脑瘫患儿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使用LQWY-N型脑电图仪和MEB-7102型诱发电位仪对158例脑瘫患儿进行EEG、BAEP检测.结果:EEG正常41例(26%),异常117例(74%);BAEP正常56例(35.4%),异常102例(64.6%).结论:EEG和BAEP对脑瘫患儿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头针结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性瘫痪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安春梅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性瘫痪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配合头针治疗组、常规治疗配合头针治疗以及语言训练及治疗组,各40例,3组在完全相同的医疗环境中进行功能康复和语言障碍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常规治疗配合头针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配合头针治疗以及语言训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治疗配合头针治疗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语言训练方法对脑性瘫痪语言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2806 条记录 1/141 页 « 12345678...1401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