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发性眨眼对瞳孔反应和注视位置的影响

    作者:高鑫;杨开富;颜红梅;尧德中;李永杰

    瞳孔反应和注视位置是眼动研究中重要的监测指标,但在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自发性眨眼的干扰.目前,多数研究者只关注到眨眼过程中短暂的数据丢失和波动,而忽略了眨眼对这些变量更广泛的影响.因此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眨眼对瞳孔反应和注视位置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简单的长时间注视任务,使用光学眼动仪记录22个人类被试的瞳孔和注视位置的数据并在其中精确地提取眨眼.瞳孔反应和注视位置的时间序列以眨眼开始和结束对齐.结果表明,在眨眼结束后,瞳孔反应发生长达4 s的大幅度波动(约12%),其中在300~1 700 ms间,瞳孔值显著地低于基线水平(P< FDR0.05).同时,眨眼会造成持续约200 ms、大幅度约1 a的显著的注视位置偏移(P<FDR0.05).此外,由眨眼引起的瞳孔变化也会造成同步的注视位置偏移的伪迹,大偏移幅度为0.26°.因此,眨眼对瞳孔反应和注视位置的影响远超出眨眼过程本身,在基于眼动的实验研究中,这一影响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并且在实验结果的解释中应充分考虑到眨眼的影响.

  • 儿童瞬目反射正常值测定及在Bell麻痹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崔穗晶;程传虎;刘红英;陈惠灵;邱金华

    目的 研究儿童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的正常值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Keypoin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表面电极直接刺激眶上神经,诱发BR.在同侧眼轮匝肌记录短潜伏期(R1),在双侧眼轮匝肌记录长潜伏期(R2、R2′).对20名(40侧)健康儿童和32例Bell麻痹患儿进行BR测试.结果 BR潜伏期的健康儿童R1平均值为(10.2±0.6)ms,R2和R2′分别为(29.1±1.7)ms和(29.2±1.6)ms.患儿组患侧BR各波潜伏期延长,与健康儿童相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测试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为Bell麻痹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电刺激诱发瞬目反射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胡学强;李津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确诊MS患者分别进行BR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 MS组BR 检测在有脑干症状组和无脑干症状组的脑干损害检出率分别为85.7%和50.0%;BR检测对MS组患者Ⅴ、Ⅶ脑神经损害的异常检出率均为21.9%;BAEP检测在有脑干症状组和无脑干症状组的脑干损害检出率分别为71.4%和44.4%;BR、BAEP及二者联合检测检出MS患者脑干损害的阳性率分别为65.6%、56.3%和75.0%.结论 BR能检出MS患者脑干、三叉神经及面神经的亚临床病灶;BR与BAEP联合检测更易于发现脑干亚临床病灶,有助于MS的早期诊断.

  • 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及治疗前后双刺激瞬目反射变化

    作者:邓远飞;陈伦斌;宋雪文;郑芷萍

    目的观察单侧面肌痉挛(HFS)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效果;探讨治疗前后双刺激瞬目反射(BR)检测的意义.方法对134例患者进行BTXA局部肌肉注射,其中42例治疗前后行BR检测.结果 134例患者中,症状完全缓解60例,占44.8%,明显改善74例,占55.2%.疗效持续时间(16.5±5.7)周.42例患者治疗前患侧BR检测,R1、R2、R'2潜伏期正常,R2间期缩短,R1、R2、R'2振幅增高.治疗后复查,其中R1消失者7例,R1、R2、R'2均消失者5例,余30例R1、R2、R'2潜伏期稍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R1、R2、R'2波幅明显降低(P<0.05).结论 BTXA治疗HFS疗效显著,是首选疗法;双刺激BR检测表明,患者脑干中间神经元兴奋性升高.

  • 电刺激面神经麻痹兔眼轮匝肌诱发闭眼的刺激位点的选择

    作者:童军;李克勇;陈文文;蔡勋华;徐雨笠;耿亮

    目的 利用电流直接刺激失神经支配的兔眼轮匝肌诱发闭眼反应,寻找能以小刺激电流诱发有效闭眼的佳刺激位点.方法 20只(40侧)新西兰兔,切断双侧面神经制备面神经麻痹模型.刺激电流为双电极、双向交流矩形方波,频率35 Hz,脉宽0.2 ms,电流强度可调.围绕眼轮匝肌,选取眶上缘中点(A)、眶外缘(B)、眶下缘中点(C)三个位点,分别以间距2.5 mm和5.0 mm的双电极进行刺激,再加上双电极分别置于A、B和A、C两种方式,共八种刺激模式,分别标识为A2.5、A5.0、B2.5、B5.0、C2.5、C5.0和AB、AC.以能使眼睑有效闭合的小刺激电流值为阈电流值.结果 八种刺激方式阈电流值引出率用联组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C50和AC三种刺激方式,有效闭眼引出率低;其余五种方式的阈电流平均值进行ANOVA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92,P<0.001).LSD检验,阈电流均值低的B2.5与A2.5、AB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与A5.0、B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阈电流平均值第二低的A5.0与A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5、B5.0和A5.0三种方式获得完美闭睑形态的比率高.结论 电极置于眶上缘中点和眶外缘时可获得较高的有效闭眼率、较好的闭眼形态和较低的阈电流值,是应该优先采用的技术方案.

  •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兔眨眼功能的研究

    作者:薛玉斌;冯国栋;丁秀勇;赵杨;崔婷婷;高志强

    目的 比较不同波形和参数的脉冲电刺激诱发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新西兰白兔眨眼运动的效果,同时建立一个功能性电刺激系统,用以恢复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兔的双侧同步眨眼功能.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完全随机法分为Ⅰ、Ⅱ、Ⅲ组,每组8只.分别切断右侧面神经总干,制作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模型;采用电脉冲串分别刺激其双侧眼轮匝肌,诱发眨眼运动;Ⅰ、Ⅱ、Ⅲ组兔的刺激波形分别为方波、正弦波和三角波,每只动物分别接受三种载波频率(25、50和100 Hz)、九种波宽(1~9 ms)的脉冲刺激;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比较不同波形和刺激参数之间诱发眨眼反应所需电压阈值和总电荷量的差别.然后任意选取6只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兔,用生理记录仪和电刺激器组成的功能性电刺激系统来记录其健侧眨眼时眼轮匝肌的肌电信号,并以此为触发信号,触发麻痹侧眼轮匝肌的电刺激,观察其眨眼动作.结果 25 Hz的电脉冲串在诱发眨眼的过程中会发生眼睑的持续颤动,不能产生平滑的眨眼运动;而50 Hz和100 Hz载波频率的脉冲串刺激可以诱发接近自然状态的眨眼反应.方波诱发完全眨眼所需的阈电压远小于其他两种波形(P<0.05).三种波形刺激诱发眨眼反应所需的总电荷量差异较小.在刺激频率相同时,三种波形诱发完全眨眼所需的总电荷量随着脉冲波宽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增加.100 Hz的脉冲串刺激诱发眨眼所需的电压小于50 Hz(P <0.05),但是其消耗的电荷量远高于50 Hz的脉冲串(P<0.05).6只兔在健侧产生诱发性眨眼时,功能性电刺激系统均能够成功恢复麻痹侧的同步眨眼运动.结论 50 Hz的方波电脉冲适合用于刺激兔眼轮匝肌诱发眨眼,用健侧眼轮匝肌的肌电信号作为患侧眼轮匝肌电刺激的触发信号,可以恢复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兔的双侧同步眨眼.

  • 应用眼动仪评价观看立体显示视频诱导的视疲劳程度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莉;任杰;徐亮;张景尚;赵晶

    目的 探讨应用眼动仪评价观看立体显示(three dimensional,3D)视频诱导的视疲劳程度的作用.设计 观察性交叉研究.研究对象 28例健康受试者,年龄20~30岁之间,-3.0 D<屈光状态<+1.0 D.方法 受试者在实验中观看偏振光原理的3D显示器.显示器可分别以二维(two dimensional,2D)和三维两种方式显示观看内容.观看视频前安装好眼动仪设备,每位受试者分2次观看相同内容2D显示及3D显示视频各40分钟,用眼动仪实时记录观看视频中的各项眼动指标变化,并比较观看3D和2D视频时眼动指标的差异.主要指标眨 眼频率与眨眼持续时间、注视持续时间、瞳孔直径、眼跳速度与加速度、眼跳持续时间、眼跳幅度.结果 在观看3D视频中眨眼频率明显低于观看2D视频(左眼:P=0.02,右眼:P=0.01),随着观看3D时间的延长,眨眼频率增加,而观看2D过程中眨眼频率无明显变化.眨眼持续时间在观看2D和3D过程中无明显差异.观看2D和3D视频过程中瞳孔大小无明显差异(左眼:P=0.86;右眼:P=0.64).观看3D过程中每个注视点的注视持续时间短于观看2D视频(左眼:P=0.02,右眼:P=0.02).观看3D和2D过程中注视持续时间双眼无差异(3D:P=0.94;2D:P=0.98).观看3D和2D过程中眼跳各项参数(眼跳频率、持续时间、幅度、速度与加速度)均有明显差异(P<0.001),与观看2D视频相比,在观看3D视频过程中,眼跳幅度较大,眼跳频率较快,眼跳持续时间较短,眼跳速度较快.随着观看3D视频时间延长,眼跳频率下降,从初平均每分钟980.8个眼跳(左眼)到后平均每分钟937.2个眼跳(左眼).左右眼的眼跳幅度无明显差异(2D:P=0.94; 3D:P=0.65),左右眼的眼跳速度无明显差异(2D:P=0.90; 3D:P=0.82).结论 观看3D视频会使眨眼频率减少,眼跳速度加快,眼跳频率及幅度增加,而瞳孔直径在观看2D与3D视频间无明显差异.观看3D视频40分钟终末阶段,所有数值增加的眼跳参数趋于与观看2D视频相同的水平,表明观看40分钟3D视频引起的眼动参数变化与关注度提高有关.

  • 中重度Marcus-Gun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治疗

    作者:田妮;郑永欣;周世有;刘金陵;黄丹平;赵海燕

    目的 分析中重度Marcus-Gun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和评价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1997年7月至2003年7月收治的33例中重度Marcus-Gunn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患者均行单侧提上睑肌节段切除联合同侧额肌肌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评价其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的上睑下垂及颌动瞬目量均大于2 mm,无家族史,无明显性别差异(男∶女=16∶17),左眼(22例)多于右眼(11例).术后随访1~6年.随访期末进行的上睑下垂矫治效果评价中26/33例患者满意,3/33例较满意,1/33例不满意,另有3例失访.结论 中重度Marcus-Gunn综合征患者伴有的上睑下垂需行手术矫正.单侧提上睑肌节段切除联合同侧额肌肌瓣悬吊术可以满意地矫正中重度Marcus-Gunn综合征患者的上睑下垂.

  • 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贝尔麻痹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叶爱萍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面神经运动电位、肌电图检测在贝尔麻痹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4例贝尔麻痹患者进行瞬目反射、面神经运动电位、肌电图检测,观测R1、R2和对侧R2',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及其波幅的变化和肌电图自发电位、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的变化.结果 64例患者中,患侧R1、R2及对侧R2+消失50例,患侧R1、R2及对侧R2+潜伏期延长或波幅降低14例,异常率为100.0%.而刺激健侧的R1、R2及对侧R2+的潜伏期均正常.健侧与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M波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1±0.77) ms比(4.29±0.53)ms,(2.36±0.54) mV比(0.90±0.40) mV](P< 0.05).病程在5d内,静息状态无自发电位,病程7~13d可见自发电位,病程15d以上静息状态均见自发电位,恢复期自发电位可以减少或消失.结论 运用瞬目反射、面神经运动电位和肌电图联合检测能早期诊断面神经损伤,是判断面神经受损程度好的、科学的、客观的、定性和定量的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 瞬目反射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脑干梗死疗效的评价

    作者:张淼;王世民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脑干梗死患者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 40例经临床症状、体征定位于脑干髓内并经头部MRI检查明确诊断的脑干梗死患者(脑桥梗死31例、中脑梗死4例和延髓梗死5例),分别计算治疗前后瞬目反射各成分的平均潜伏期;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形及各波潜伏期、峰间期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40例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前后瞬目反射各成分平均潜伏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脑桥梗死患者R1波恢复正常,临床基本痊愈.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期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脑梗死及脑桥梗死患者各有2例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瞬目反射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均能敏感地反映脑干功能的变化,与临床表现具有一致性,但在发病15 d内大部分病例的电生理活动不能恢复正常.

  •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对糖尿病患者三叉神经功能的评价作用

    作者:李倩;张哲成;刘娜;朱炬;张静

    目的:探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在评价糖尿病(DM)患者三叉神经功能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HEP刺激器对46例DM患者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一侧眉弓进行刺激,Cz点记录CHEP N波潜伏期及N-P波波幅,同时行同侧的瞬目反射(BR)及面神经直接反应检测.DM患者根据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传导结果分为神经传导异常(DMA)组33例与神经传导正常(DMN)组13例.结果:DM组与对照组CHEP N波潜伏期分别为(382.7±36.8)ms和(342.2±20.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5.P<0.001),N-P波波幅对数值分别为1.66±0.21和1.84±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2,P=0.005);2组BR的R1、R2、R2,潜伏期、R/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MN组较对照组CHEP N波潜伏期延长;DMA组较DMN组N-P波波幅对数值减低.结论:糖尿病三叉神经小纤维在BR及大的有髓纤维神经传导正常阶段即可受损,CHEP对评价DM患者颅神经小纤维功能状态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瞬目反射及听觉诱发电位对脑干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淼;王世民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对于脑干梗死患者脑干功能受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经头颅MRI检查证实的脑干梗死患者(梗死组),分别行BR和BAEP检查,计算BR各成分平均潜伏期,观察BAEP波形及各波潜伏期、峰间期,并与4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梗死组中BR检出脑干异常33例(82.5%),BAEP检出脑干异常32例(80%),两者联合检测脑干异常37例(92.5%).结论:BR与BAEP均能敏感地反映脑干的病变,两者从不同的解剖路径反映了脑干病变的病理生理基础,有助于定位诊断.

  •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在Bell麻痹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哲成;刘娜;徐娜;赵学慧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在Bell麻痹早期诊断和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发病1~3 d的134例Bell麻痹患者进行瞬目反射和面神经电图检查.结果:受损侧面神经电图异常率为47.76%(64/134),瞬目反射异常率为100%(134/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患侧R1/M潜伏期比值及瞬目反射提示77例表现为茎乳孔内段损害,10例为茎乳孔外段损害,47例为面神经广泛受损,50例提示可能合并脑干和(或)三叉神经损害.结论:瞬目反射是早期诊断Bell麻痹的敏感指标,结合面神经电图对Bell麻痹有一定的定位诊断价值.Bell麻痹除面神经受损以外可能合并脑干和(或)三叉神经损害.

  • 78例听神经瘤的瞬目反射检测

    作者:张雪青;张丽萍;韩璞

    听神经瘤是原发于第Ⅷ脑神经鞘膜上的良性肿瘤,占小脑脑桥角肿瘤的80%-90%,虽然发展较为缓慢,但与脑干及脑神经相邻,随着肿瘤增大常压迫三叉神经、面神经及脑干.

  • 瞬目反射在脑干卒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湘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在脑干卒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30例健康成人及28例脑干卒中患者进行瞬目反射检查,并且所有的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将其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患者组R1、R2、R2′潜伏期均值分别为(11.1±1.5)ms、(35.9±3.9)ms、(35.0±3.75)ms,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并且瞬目反射的异常无特异性.结论瞬目反射对脑干卒中患者的敏感性较高,并可为临床脑干损害提供佐证.

  • 老年脑卒中40例瞬目反射的变化

    作者:韦柠琳

    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是众多脑干反射的一种,对诊断三叉神经疾病、面神经麻痹等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有关周围神经和脑干疾病的BR研究较多[1,2],为了解大脑半球病变时对BR的影响,我们对40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脑卒中患者的BR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 儿童频繁瞬目症研究进展

    作者:杨大勇;艾育德

    频繁或异常瞬目是指无明显眼病而伴有阵发性频繁眨眼动作的病症,儿童多见.本文总结了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病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同时初步总结了近年国内外对该疾病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 眨眼 儿童 眼疾病
  • 贝尔麻痹患者的面肌功能评分与预后

    作者:刘雄光;苏宇宁

    背景:贝尔麻痹原因不明,且由于不同的病因和病程可导致病情轻重不同的结果,目前临床上对面肌功能测定和预后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目的:探讨贝尔麻痹的定位诊断、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和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phy,ENoG)测试结果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治疗时机的选择.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对象:1989-01/1999-12北海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符合诊断标准的贝尔麻痹患者42例,其中把资料完整的36例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36例贝尔麻痹患者均进行定位诊断、BR和ENoG测试,并对面肌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对定位诊断其病变在D段、面肌功能评分在11分以下者,BR和ENoG测试显示面肌功能差的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亦差,而行面神经减压术后可望提高疗效,发病1个月内检查结果与预后一致(P>0.05).在发病后40 d手术的2例,均能完全恢复;2个月行2例,1例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3个月与4个月分别各行1例,都能部分恢复.结论:对临床上定位诊断病变在D段以下,面肌功能评分在11分以上,发病后1个月内BR测试R1波存在,ENoG测试面肌纤维损失<90%的患者,保守治疗可完全恢复.反之,效果就差,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必须行面神经减压术.

  • 瞬目反射在猴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津;胡学强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在评价猴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中的价值.方法:1997年制作的EAE猴8只,于放养4年后对该批猴行瞬目反射检查,并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法进行比较.结果:8只EAE猴(16侧神经)瞬目反射检测发现脑干损害9侧,三叉神经损害2侧,面神经损害1侧;瞬目反射单独检测发现脑干病变的阳性率为56%.8只EAE猴BAEP单独检测发现脑干病变的阳性率为50%.瞬目反射和BAEP两者联合检测脑干损害的阳性率为81%.结论:瞬目反射揭示放养4年后的EAE猴存在脑干、面神经及三叉神经损害;瞬目反射与BAEP两者联合检测发现脑干损害阳性率高于单独检测,提示在评价EAE猴脑干功能时,采用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异常率.

  • 老年脑血管病与瞬目反射

    作者:董艳娟;王苏;左桂金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瞬目反射( BR)的改变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在眶上切迹处以脉冲方波电刺激眶上神经,用表面电极同时分别在双侧眼轮匝肌记录.一侧刺激同侧所记录到的 2个波分别为 R1, R2,刺激对侧所记录到的波为 R2'.结果:正常为 11例,异常为 25例. 25例异常者中各成分异常率为 R1: 16%, R2: 52%, R2': 46%.结论:大脑半球的病变对 BR是有影响的,主要表现在晚反应成分( R2, R2')上,呈现潜伏期延长、反应波幅降低或缺如, BR晚反应成分异常与偏瘫侧别有关,与是否存在面瘫及病变的大小、病灶的多少无明显关系.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