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能够在高心律下同步产生心脏T1图像,动态影像以及预反转恢复图像的SALLI方法初始研究

    作者:DanielR.Messroghli;SarahNordmeyer;MartinBuehrer;SebastianKozerke;ThoreDietrich;ElenaKaschina;PeterM.Becher;ThomasHucko;FelixBerger;ChristophKlein;TitusKuehne;郭悦;苏东东

    目的 开发一种综合评估高心率小动物心功能和组织特性的MR成像方法.材料与方法 所有的动物实验研究均得到当地动物保护委员会批准.小动物Look-Locker反转恢复(SALLI)研究是在临床上配备了70mm电磁线圈的3.0T MR上实施的.SALLI包括,分段、心电门控以及多模重建体系的预反转恢复Look-Locker型脉冲序列.特别是暂时欠采样和径向非平衡稳态自由进动技术的应用,分别能加快数据采集速度及减少运动伪影的产生.采用9个琼脂糖凝胶体模研究不同序列的设置.在体研究中,10只SD( Sprague-Dawley)大鼠用于评估注射钆喷酸二甲葡胺前、后的正常T1值.7只采用外科法产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大鼠用于测试心肌损伤检测的可行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离体组织T1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在体组织梗死区域与远端区域T1的差别以Wilcoxon秩和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 体模研究阐述了T1测定的系统状态,并通过使用简单的线性校正算法使T1的误差减少到(1.3±7.4)%.增强前、后的心肌层及血液的T1值处于狭窄的正常范围内.SALLI展示了在梗塞区域内的运动功能减退(通过动态图像),心肌水肿(通过对比增强之前的T1图像)以及心肌坏死(通过对比用钆增强之后的T1图像以及延迟的钆增强图像).结论 该MR成像方法使高心率心肌T1图像、动态图像以及预反转恢复序列图像这三者同步生成成为了现实.对于在高心率下心肌T1图像变化、功能以及延迟的钆增强图像,可以用SALLI实现其同步性和时效性进行评价.

  • 尿激酶对大鼠胸膜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VEGF、PAI-1的影响

    作者:邵景韫;刘安;戚好文

    目的 探讨尿激酶(urokinase,UK)对大鼠胸膜的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雄性SD大鼠胸膜,培养、纯化并鉴定FB.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分2组:对照0组由不含胸膜FB的40个样本组成,加入无血清RPMI 1640培养液;对照1组由40个胸膜FB样本组成,加入无血清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TGF-β1、PAI-1、VEGF的含量;实验组分为4组,共40个样本,分别加入5000、10000、20000和30000 IU/ml的UK,培养24 h后取上清液,测定其中TGF-β1、VEGF、PAI-1量.结果 对照0组未检测出TGF-β1、PAI-1、VEGF;对照组1胸膜FB分泌TGF-β1、VEGF、PAI-1的量为(3 135.205±390.975) pg/mL;(22.09±7.48) ng/ml;(1.877 5±0.39) ng/ml;加入5 000~30000 IU/ml尿激酶的试验组,TGF-β1、VEGF、PAI-1的浓度与对照1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胸膜成纤维细胞能分泌TGF-β1,、PAI-1、VEGF;而尿激酶能抑制其分泌.

  • 氯法齐明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付寒;杨春燕;王俊;张小平;杨应周

    目的 究氯法齐明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征.方法 将平均体质量(200±20) g的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8组,每组5只.分为单次给药实验组包括空白对照组(BL)、空腹实验组(KF)、普通饮食组(NM)、高脂饮食组(HM)、低剂量组(NL)、高剂量组(NH)、中剂量组(即普通饮食组NM);多次给药实验组包括空白对照组(D0)和多次给药组(D1).单次给药实验组中低、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1 mg/d、12.6 mg/d,其他组均为中剂量6.3 mg/d;多次给药组剂量为2.1 mg/d.空白对照组(BL组和D0组)均以油溶剂代替药物溶液.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及组织样本,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氯法齐明在大鼠血浆和组织液中的药物浓度,并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峰浓度(Cmax) 、达峰时间(Tmax) 和半衰期(T1/2).结果 氯法齐明单次给药后,Cmax值HM组为(1348.05±208.46) ng/ml,明显高于NM组[(719.33±123.70) ng/ml;t=5.77,P<0.01]和KF组[(557.73±85.11) ng/ml;t=2.41,P<0.01];Tmax值HM组为(3.84±0.66) h,明显少于NM组[(6.34±1.78) h;t=2.95,P=0.032],NM组明显少于KF组[(17.64±4.11) h;t=6.86,P=0.001].NL、NM、NH组的Cmax和AUC0~31 d分别为(321.51±91.86) ng/ml、(719.33±123.70) ng/ml、(1637.23±148.35) ng/ml和(1517.63±386.34) ng·d-1·ml-1、(3479.97±1013.54) ng·d-1·ml-1、(6485.15±1249.98) ng·d-1·ml-1,均与剂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关系[Cmax (r2=0.9981)、AUC(r2=0.9998)].D1组连续给药约15 d后药物浓度开始维持稳定在1.1 μg/ml左右,28 d 后各组织(脂肪、脾、肺、肾)中的药物浓度分别为(5528.11±106.34) ng/g、(3514.24±45.96) ng/g、(3199.45±155.64) ng/g、(2384.14±55.16) ng/g,均明显高于血浆中药物浓度[(1141.81±50.75) ng/ml;t值分别为-83.24、-77.48、-37.06、-28.11,P值均<0.01].且各组脂肪组织中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大鼠经解剖后可见体内脂肪组织均出现黄染,黄染强度依次为D1>NH>NL,肺和脾可见轻微增大.结论 单次给药氯法齐明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受食物中高脂肪成分及剂量影响较大,多次给药药物浓度在血浆和组织中的分布不均具有独特性,连续给药约15 d后血浆药物浓度维持稳定低值,但组织中药物浓度继续增加.

  • 大豆异黄酮和双酚A联合暴露对雌性大鼠不同组织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兆平;张晓鹏;张文众;宋雁;向钱;王伟;李宁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和双酚A哺乳期联合暴露对sD雌性大鼠的子宫增生效应及其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雌激素受体(ERn和ERS)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母鼠及其仔鼠随机分至4组,即阴性对照组、大豆异黄酮组(每公斤体重150 mg,i.g.)、双酚A组(每公斤体重150 mg,i.g.)、联合暴露组(每公斤体重150 mg大豆异黄酮+每公斤体重150 mg双酚A,i.g.).母鼠在产后第5至11天给予受试物,仔鼠在出生后5至11 d(PND5-PND11)通过母乳暴露受试物.在PND12处死部分雌性仔鼠.刺余雌性仔鼠观察阴门开口时间和动情周期,并于PND70处死.剥离子宫并称重,病理学检查;利用Western blol方法 测定下丘脑、垂体、卵巢和子宫的ERα和ERβ表达.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ND12时,大豆异黄酮组和双酚A组大鼠子宫体重比显著增加(P<0.05),联合暴露组子宫体重比亦显著增加(P<0.05),但其幅度略低于大豆异黄酮组和双酚A组.PND70时,各组大鼠的子宫体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豆异黄酮组、双酚A组和联合暴露组的阴门开口时间和动情周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ND12和PND70时,大豆异黄酮组、双酚A组和联合暴露组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和子宫的ERαERβ表达有部分增强或减弱.结论 哺乳期大鼠大豆异黄酮和双酚A联合暴露时,可促进雌性仔鼠的子宫发育,但两者并未表现出协同作用;这种子宫增生效应在生命后期消失.大豆异黄酮和双酚A的子宫效应可能与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和子宫组织中ERα和ERβ表达的调节有关.

  • 大豆异黄酮对不同发育期雌性大鼠生殖系统毒性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晓鹏;李丽;张文众;王伟;刘兆平

    为研究不同发育期雌性大鼠暴露于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F)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并确定敏感期及有害作用剂量,在孕鼠妊娠第12~18天灌胃给予SIF(胎儿期暴露),母鼠分别在仔鼠出生后第5~10天和第15~20天灌胃给予SIF(新生儿期暴露和婴儿期暴露),仔鼠在出生后第25~30天灌胃给予SIF(青春前期暴露).SIF的剂量分别为0(对照)、10、50、150、150、200 mg/kg BW.观察雌性仔鼠生殖系统发育指标的近期和远期(出生后70 d)改变.对近期的影响:(1)胎儿期暴露:100、150、200 mg/kg BW SIF组肛殖距(anogenital distance,AGD)显著增大,200 mg/kg BW SIF组阴门开张时间(Vaginal opening,VO)提前,150、200 mg/kg BW SIF组出生后第14天的卵巢/体重比显著增加;(2)新生儿期暴露:150、200 mg/kg BW SIF组出生后第11天的子宫/体重比和卵巢/体重比显著增加,200 mg/kg BW SIF组动情周期延长;(3)婴儿期和青春前期暴露于SIF对生殖系统发育各指标无明显影响.对远期的影响: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和青春前期暴露于SIF对出生后70天的各指标亦无明显影响.150 mg/kg BW SIF可对仔代雌性大鼠表现出明显的不良作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是大豆异黄酮生殖毒性的两个敏感期.

  • 海洋胶原肽延缓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损伤

    作者:赵海峰;张召锋;李琼;赵明;李勇

    目的 研究海洋胶原肽对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利用腺嘌呤100 mg/kg制备大鼠慢性肾功能损伤的模型,观察海洋胶原肽1.125 g/kg以及2.25 g/kg两个剂量对慢性肾功能损伤的影响.于实验的第0、1、3、5、8、12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的水平,收集大鼠24 h的尿量,计算肌酐清除率.实验期间观察大鼠的精神状态、体重增长的改变,实验结束时对肾脏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进行观察.实验持续12周.结果 实验5、8、12周时,模型组动物血清肌酐水平明显升高[(182.2±119.52)μmol/L、(308.17±88.37)μmol/L、(347.57±68.24)μmol/L],尿素氮水平也明显升高[(29.20±16.48)mmol/L、(63.03±18.68)mmol/L、(95.53±24.88)mmol/L],而肌酐清除率明显降低[(0.53±0.23)ml/min、(0.17±0.13)ml/min、(0.14±0.08)ml/min].海洋胶原肽2.25 g/kg干预组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在相应的时间点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血清的相应指标,而肌酐清除率则明显高于模型组[5、8、12周时血清肌酐水平:(105.60±11.84)ml/min、(175.40±73.93)ml/min、(240.14±71.53)ml/min;尿素氮水平:(23.62±3.89)mmol/L、(41.90±23.78)mmol/L、(72.93±26.12)mmol/L;肌酐清除率:(0.99±0.35)ml/min、(0.45±0.28)ml/min、(0.26±0.06)ml/min].肾脏超微结构较模型组的损伤明显减轻.海洋胶原肽1.125 g/kg干预组较模型组比较也有改善趋势,但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及肌酐清除率的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洋胶原肽2.25 g/kg可以延缓腺嘌呤导致的大鼠慢性肾功能损伤的进程.

  • 大豆异黄酮对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骨代谢及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余清;苏宜香;王文蔚;李安乐;刘存丽;王一龙;胡万里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骨代谢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70只雌性SD大鼠按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高脂组、雌激素组、SI低、中、高剂量组,假手术与正常对照组,前5组摘除双侧卵巢.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每周称重1次,灌胃给予受试物,干预周期为12周,分别于去卵巢、给药4、8周、处死前抽取尾静脉血,实验结束后取内脏及骨骼标本,分别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骨密度等指标,共63只大鼠完成实验.结果 去卵巢后雌激素与SI干预可恢复AKP活性,高剂量SI干预对维持大鼠骨密度的作用与雌激素相似并能缓解因去卵巢造成骨丢失的显微镜像、维护心肌细胞肌微丝与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完整性,全视野下以雌激素组、高剂量干预组与正常组结构为接近,高脂组显微结构损坏明显.结论 SI对去卵巢大鼠的骨代谢及形态学存在一定影响,高剂量干预可使去卵巢大鼠血清AKP酶活性恢复、逆转因去势造成的骨密度下降、维持血清钙、磷水平,低剂量效果不显著.

  • 铅对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mGluR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谢寒芳;颜崇淮;徐健;高宇;余晓刚;潘骏;余晓丹;沈晓明

    目的 研究铅暴露对海马神经元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亚型(mGluR5)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原代培养3 d的胎鼠海马神经元分为4组,分别为加入氯化铅溶液终浓度为10-8mol/L、10-6mol/L、10-4mol/L的各铅暴露组和空白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每组神经元mGluR5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铅暴露组海马神经元mGluR5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下调,且随铅暴露浓度升高下调越明显.10-8mol/L pb2+组、10-6mol/L Pb2+组、10-4mol/L Pb2+组mGluR5 mRNA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值分别为0.724、0.421、0.32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铅暴露组mGluR5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同样呈剂量效应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966,P<0.001).结论 铅暴露导致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mGluR5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且铅暴露剂量与下降幅度有一定相关性.

  • 番茄红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活性氧及缺氧损伤的影响

    作者:魏延;沈新南;麦嘉仪;沈慧;王若仲;吴岷

    目的 探讨番茄红素(lycopene,LP)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所致氧化应激及缺氧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分为A组(20 mg/kg LP)、B组(5 mg/kg LP)、C组(色拉油)、D组(色拉油)及E组(正常饮食).灌胃15 d后,对A、B、C组大鼠制备MCAO模犁,D组行假手术对照.再灌注24 h后测定脑皮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乳酸(LD)的含量及活性;并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大鼠大脑海马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mRNA、Bc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B、C、D、E各组大鼠脑ROS水平分别为(114.23±18.91)、(135.89±14.17)、(171.37±25.76)、(94.24±2.23)、(92.06±5.59)荧光强度值/g蛋白(F=9.038,P<0.01);NO水平分别为(6.60±0.77)、(7.13±0.47)、(8.38±0.80)、(5.52±0.16)、(5.23±0.51)μmol/g蛋白(F=10.197,P<0.01);NOS水平分别为(0.817±0.016)、(0.875±0.095)、(1.030±0.101)、(0.557±0.094)、(0.595±0.066)U/mg蛋白(F=14.555,P<0.01);LD水平分别为(0.381±0.069)、(0.446±0.012)、(0.576±0.059)、(0.359±0.021)、(0.310±0.036)mmol/g蛋白(F=10.043,P<0.01);各组HIF-1α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865±0.274、0.635±0.069、0.491±0.067、0.375±0.052、0.361±0.087(F=40.520,P<0.01);海马Bcl-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263±0.033、0.330±0.028、0.198±0.034、0.304±0.039、0.236±0.025(F=11.003,P<0.01).结论 LP对MCAO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缺血冉灌注后ROS和LD的蓄积、减轻炎症反应、上调HIF-1α mRNA、Bcl-2 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

  • 微囊藻毒素LR对SD大鼠的短期毒效应研究

    作者:张占英;康苏娅;陈传伟;卫国荣;俞顺章

    目的研究和探讨微囊藻毒素(MCLR)对动物的短期毒效应作用.方法 SD大鼠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MCLR,分别于注射的1、7 d和停药后第7天(即第14天)采集大鼠的血清和肝、肾、心等组织标本,经酶学及病理学检验,观察其损伤效应.结果 122 μg/kg剂量组,注射后24 h可观察到大鼠心肌细胞肌浆溶解,核变性固缩,肌原纤维局部坏死;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PK)与其他组相比显著升高;肾细胞变性,血清中肌酐(BCr )和尿素氮(BUN )亦显著升高;同时肝细胞片状出血、坏死,注射剂量为50 μg/kg和25 μg/kg时,仍出现肝细胞重度和轻度颗粒变性.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LDH)和AST显著上升.对照组大鼠的肝、肾、心等脏器均正常.结论 MCLR可引起SD大鼠肝、肾、心等脏器的短期毒效应,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损伤效应加重.

  • 番茄红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红细胞的影响

    作者:曾瑶池;胡敏予;瞿树林;周光宇

    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红细胞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根据总胆固醇(TC)水平、体重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组),基础饲料喂养;高脂模型组(B组),高脂饲料喂养;阳性药物对照组(C组),高脂饲料+氟伐他汀钠10 mg·kg~(-1)·d~(-1);番茄红素D组(高脂饲料+番茄红素11 mg·kg~(-1)·d~(-1))、E组(高脂饲料+番茄红素22 mg·kg~(-1)·d~(-1))、F组(高脂饲料+番茄红素44 mg·kg~(-1)·d~(-1)),灌胃处理.各组大鼠均于实验开始第0、1、3周末取尾静脉血检测血清TC、甘油三酯(TG)等的含量.第3周末检测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等相关参数.结果 高脂饲料喂养1周后,大鼠形成高脂血症;实验结束,A、B、C、D、E、F组TC分别为(1.31 4-0.05)、(19.40 ±0.54)、(4.66 ±0.07)、(7.18 ±0.06)、(5.30 ±0.28)、(4.49±0.23)mmol/L(F=4395.72,P=0.00);TG分别为(0.42 ±0.01)、(2.29±0.42)、(0.69 ±0.03)、(1.10 ±0.05)、(0.63 ±0.02)、(0.62 ±0.04)mmol/L(F=127.26,P=0.00);HGB分别为(143.13 ±6.33)、(112.63 ±2.56)、(124.75 ±3.62)、(124.63 ±7.78)、(132.38 ±6.41)、(142.13 ±5.54)g/L(F=34.14,P=0.00);RBC分别为(6.75 ±0.60)× 10~(12)/L、(5.08 ±0.75)×10~(12)/L、(7.14±0.82)×10~(12)/L、(5.94 ±1.09)× 10~(12)/L、(6.18 ±0.36)× 10~(12)/L、(7.31 ±0.58)× 10~(12)/L(F=10.35.P=0.00).结论 番茄红素可能通过调节血脂和抗氧化而发挥其对红细胞的保护作用.

  • 吡哆素L-2-吡咯烷酮-5-羧酸酯对大鼠的生殖毒性

    作者:王茵;祝慧娟;来伟旗;陈建国;梅松;张炜煜;张幸

    目的研究吡哆素L-2-吡咯烷酮-5-羧酸酯对大鼠的生殖毒性.方法雄鼠80只,雌鼠124只随机分4组,溶剂对照组,3个剂量组吡哆素L-2-吡咯烷酮-5-羧酸酯分别为400、800和1 600mg/kg.雄鼠交配前连续给药60d,交配期间继续给药;雌鼠交配前连续给药14 d,交配后给药至妊娠第14天;分别观察生殖毒性试验指标.结果400 mg/kg组无明显毒副反应,800 mg/kg组有个别鼠出现后肢麻痹,1 600 mg/kg引起雌雄大鼠后肢麻痹,消瘦.吡哆素L-2-比咯烷酮-5-羧酸酯1 600 mg/kg使雄鼠的交配率下降50%,有统计学显著性.800mg/kg组生育鼠7只,1600 mg/kg组未生育,对雄鼠的生育率有统计学显著影响.800 mg/kg组雄鼠的精子数为(59.40±21.71)×105,1 600 mg/kg组雄鼠的精子数为(0.40±0.14)×105.800mg/kg组活胎数为(8±3)只,1 600 mg/kg组无受孕鼠.结论吡哆素L-2-吡咯烷酮-5-羧酸酯在本实验条件对SD大鼠无致畸性,无作用剂量为400 mg/kg,发育毒性的无作用剂量小于400 mg/kg.

  • 伏马菌素与黄曲霉毒素对SD大鼠联合毒性的研究

    作者:孙桂菊;王少康;王加生

    目的 探讨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和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对SD大鼠的联合毒性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按体重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灌胃给予受试物(100μg/kg bw FB1、100μg/kg bw AFB1、100μg/kg bw FB1+100μg/kg bw AFB1、50μg/kg bw FB1+50μg/kg bw AFB1、蒸馏水),连续灌胃30 d,观察动物的生长发育、食物利用情况、血液学、血生化指标及脏器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情况.结果 实验结束时100μg/kg bw FB1+100μg/kg bw AFB1组体重增重为(164.9±19.8)g,食物利用率为(25.3±1.6)%,低于实验对照组体重增重为(203.7±17.1)g,食物利用率为(28.1±1.2)%,也低于其余各实验组(P<0.05),而其余各染毒组与实验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动物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水平升高,且FB1+AFB1组的升高程度较单独给予FB1和AFB1严重;同时FB1+AFB1高剂量组动物肝脏、肾脏重量降低,肝脏出现明显病理变化,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丙二醛(MDA)水平升高等.结论 两种真菌毒素存在联合毒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两种真菌毒素同时暴露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与联合作用.

  • 不同膳食脂肪酸对大鼠乳腺癌细胞核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韦娜;糜漫天;王斌;朱俊东;朱大鹏;袁家林

    目的 探讨核受体基因表达在不同膳食脂肪酸影响大鼠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用8种不同膳食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1∶1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5∶1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10∶1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1∶2∶1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1∶1)喂养SD雌性幼年大鼠,采用50 mg/kg的甲基亚硝基脲单次腹腔注射诱导大鼠乳腺癌发生,电镜观察大鼠乳腺细胞结构变化,BrdU体内标记法检测大鼠乳腺细胞增殖活性,RT-PCR分析乳腺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PPARβ和PPARγ)mRNA表达.结果 无乳腺癌诱发的各对照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诱癌组大鼠乳腺细胞超微结构正常,细胞增殖活性低.而有大鼠乳腺癌诱发的组织细胞内可见明显的腺癌标志,且高乳腺癌诱发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5∶1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10∶1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1∶2∶1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喂养组大鼠乳腺细胞增殖活性升高(BrdU阳性率为21%~22%),但1∶1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低诱癌组乳腺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上述高乳腺癌诱发组(BrdU阳性率为13%,P<0.05).此外,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作为与脂代谢密切相关的细胞核受体基因,1∶1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低诱癌组较相应对照组上调PPARβ和PPARγmRNA表达力度明显弱于高乳腺癌诱发组.结论 不同膳食脂肪酸对PPAR基因表达的调节截然不同,这可能是差异性调节大鼠乳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 连续低剂量X线照射对孕鼠子代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张炜;王培军;姜文霞;董宁欣;李铭华;张静;江虹;陈双庆;高晓龙

    目的 探讨孕期连续受低剂量X线照射对子代Sprague-Dawley大鼠海马回1区(CA1)锥体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揭示造成影响的相关机制.方法 确定受孕SD大鼠25只,抽签法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H组、M组、L1组及L2组,分别接受0.09 mGy/d、0.06 mGy/d、0.03 mGy/d、0.015 mGy/d剂量的X线照射,照射18 d,无间隔)及对照组(C组,接受假照射),每组5只,仔鼠分组同孕鼠.通过HE染色、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图像处理系统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进行观测(锥体细胞层次宽度及细胞密度变化)及胞质内细胞外信号反应激酶(ERK)1和(或)ERK2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1)孕期连续受到低剂量X线照射可以促进子代海马CA1区锥体层次宽度的增加,H组、M组、L1组及L2组的锥体层次宽度(像素)分别为129.620±38.491、116.217±1.161、118.343±20.916、122.066±13.036,高于C组(89.797±3.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475、33.42、14.395、44.955;P值分别为0.002、0.048、0.030、0.012);但H组锥体细胞排列稀疏、松散,单位面积锥体细胞密度低于其他各组(0.1249±0.0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4.466,P值为0.017).(2)L1组、L2组大鼠海马CA1区ERK1和(或)ERK2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值(A值)(0.3082±0.0240、0.3125±0.0412)高于C组(0.2457±0.0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61、4.103,P值分别为0.044、0.035);M组及H组阳性细胞A值分别为0.2287±0.0228和0.2326±0.0331,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326、0.174,P值分别为0.888、0.951).结论 孕期连续受到低剂量X线照射可以促进子代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发生增殖性改变,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内ERK1和(或)ERK2蛋白表达增加来实现的,达到一定剂量时(0.09 mGy/d)呈现出增殖过度的表现.

  • 纳米二氧化钛对胃溃疡大鼠血象的影响

    作者:王云;巴特;陈章健;濮吉;崔枭醒;聂海瑜;王海芳;贾光

    目的 探讨纳米二氧化钛灌胃染毒对胃溃疡大鼠血象的影响.方法 对纳米二氧化钛材料进行表征.将24只8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体重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在胃体部与幽门窦交界处注射体积分数为20%的醋酸,建立胃溃疡模型后,每天1次灌胃,分别给予0(对照组)、10(低剂量组)、50(中剂量组)、200 mg/kg(高剂量组)纳米二氧化钛,染毒30 d后进行血液常规指标和凝血指标的检测,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 纳米二氧化钛为锐钛矿晶型,近球形,平均粒径( 75±15)nm.高剂量纳米二氧化钛染毒组大鼠的广细胞(WBC)计数[(8.48±3.28)×109/L]、淋巴细胞(LYM)计数[(6.85±2.53)×109/L]、单核细胞(MOD)计数[(0.27±0.12)×109/L]、中性粒细胞(GRN)计数[(1.37±0.86)×109/L]、红细胞(RBC)计数[(8.20 ±0.49)×109/L]、红细胞压积(HCT)[(45.3±1.4)%]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3±0.34)×109/L、(2.25±0.26)×109/L、(0.05±0.06)×109/L、(0.33±0.26)×109/L、(4.87±2.37)×109/L、(27.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49、-3.825、-3.554、-3.097、-2.972、-2.936,P值均<0.05);中剂量组大鼠的WBC[ (6.88 ±3.06)×109/L]、MOD[ (0.20±0.07)×109/L]、RBC [(7.79±0.48)×109/L]、HCT[ (42.7±2.8)%]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07、-2.367、-2.605、-2.511,P值均<0.05).各染毒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其他血常规和凝血相关检测指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较长期经口摄入纳米二氧化钛,可导致胃溃疡大鼠WBC和RBC计数指标的明显升高,但对血小板和凝血相关指标无明显影响.

  • 去卵巢致肾虚的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姚长风;赵永见;牛凯;孙悦礼;李晨光;唐德志;舒冰;卢盛;周重建

    目的:观察去前肢卵巢对大鼠腰椎间盘和椎体骨密度的影响,建立大鼠肾虚型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内在机制、椎间盘退变和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腰椎间盘退变组、肾虚型腰椎间盘退变组(复合模型组),每组10只.腰椎间盘退变组大鼠去除双前肢,肾虚型腰椎间盘退变组大鼠在去除双前肢3个月后,再去除双卵巢.8个月后,通过Micro-CT扫描观察椎体骨密度,藏红O-快绿染色法观测椎间盘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Ⅱ、X胶原在椎间盘中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的表达,以评价去除双前肢和双卵巢对椎间盘退变和椎体骨密度的影响.结果:Micro-CT扫描发现,肾虚型腰椎间盘退变组动物椎体骨质疏松明显;藏红O-快绿染色法显示椎间隙变窄,肾虚型腰椎间盘退变组椎间盘组织退变明显,软骨板发育不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肾虚型腰椎间盘退变组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椎间盘内X型胶原表达增加,Ⅱ型胶原表达降低;RT-PCR分析发现,腰椎间盘退变组和肾虚型腰椎间盘退变组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ol2a1)基因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腰椎间盘退变组和肾虚型腰椎间盘退变组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1,Agc1)基因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腰椎间盘退变组和肾虚型腰椎间盘退变组X型胶原(typeX collagen,Col10al)基因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虚型腰椎间盘退变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基因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腰椎间盘退变组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腰椎间盘退变组和肾虚型腰椎间盘退变组聚集蛋白聚糖降解酶2(aggrecanase-2,ADAMTS-5)基因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8).结论:采用去双前肢和去卵巢的方式建立的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出现了肾虚“骨象”——骨质疏松,并在组织形态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的表现与临床肾虚型腰椎间盘退变更加相似.

  • 腰神经根受压变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庞清江;廖建中;方煌

    目的:探讨神经根受压后纤维变性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关系.方法:SD大鼠50只,参照Kawakami方法,显露左右侧L4-L6神经根及背根神经节,左侧用4/0肠线于背根神经节头侧端结扎神经根(两道打两个结),线与神经根相距3 mm;自身右侧相应神经根作为对照.术后1、2、4、8、12周,分别取L4-L6神经根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借助免疫组化方法测定TGF-β1表达程度.结果:术后1周神经根TGF-β1开始表达,术后2周趋明显,术后4周达高峰,其表达与神经根受压后纤维形成过程相一致.结论:TGF-β1参与神经根受压后纤维化形成过程,合理调控TGF-β1表达有望减轻受压神经根粘连、变性的程度.

  • 线粒体细胞外裂解规律及环孢霉素A对其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常玉立;刘宏;温建民;孙天胜

    目的:观察线粒体细胞外裂解规律及环孢霉素A (cyclosporineA,CsA)对其抑制作用,探讨创伤后SIRS的发病机制与缓解策略.方法:选取10只60~70日龄,体重240~280 g的雄性SD大鼠,用于细胞线粒体的分离.新鲜分离大鼠线粒体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添加或不添加CsA的血浆环境下培养8h,每30 min通过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线粒体特征性蛋白COX、MDH浓度.大鼠NR8383巨噬细胞系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A组):常规培养液培养;NR8383+CsA共培养组(B组):培养液中含10 mmol/L CsA;NR8383+完整线粒体共培养组(C组):培养液中添加完整线粒体(mtDNA=5 μg/ml);NR8383+完整线粒体+CsA共培养组(D组):培养液中添加完整线粒体(mtDNA=5 μg/ml)与10 mmol/L CsA;NR8383+裂解线粒体共培养组(E组):培养液中添加裂解的线粒体(mtDNA=5 μg/ml);NR8383+裂解线粒体+CsA共培养组(F组):培养液中添加裂解线粒体(mtDNA=5 μg/ml)与10mmol/L CsA.在培养1、3和5h时,通过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TNF-α及IL-6的浓度.结果:在线粒体血浆培养中,MDH与COX水平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并在3h与3.5 h时达到峰值,而CsA使其峰值均延迟到4.5 h;在巨噬细胞不同培养条件下,A组与B组的TNF-α与IL-6在不同时间点基本稳定,其他组间TNF-α与IL-6存在差异.培养1h时,与C组比较,D组的TNF-α与IL-6无显著差异,E组TNF-α与IL-6显著增高;培养3h时,与C组相比,D组的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E组TNF-α与IL-6水平显著增高;培养5h时,与C组相比,D组TNF-α及IL-6水平仍显著降低,E组TNF-α与IL-6无显著变化.F组与E组的TNF-α与IL-6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线粒体在血浆中随时间而逐渐裂解,进一步激活巨噬细胞,CsA对线粒体的裂解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其对巨噬细胞的激活效应.

  • 骶管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神经根局部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温优良;李智;梁兴森;杨波

    目的:研究骶管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大鼠模型神经根局部炎症因子的作用,以明确骶管注射治疗LDH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中药组(C组)及西药组(D组),每组12只,均作硬膜外腔置管处理,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复合压迫与炎性刺激两种因素予以造模.各组大鼠于术后第3天开始按1 ml/kg剂量标准给予硬膜外注药,A组和B组用生理盐水,C组给予2%利多卡因+复方丹参注射液+生理盐水(2∶2∶16)混合液,D组给予2%利多卡因+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生理盐水(2∶2∶16)混合液.隔1周1次,共计3次.每注射1次1周后,各取4只大鼠处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神经根局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结果:与A组比较,B组造模区神经根组织内TNF-α、PGE2、IL-1和IL-6的含量增高(P<0.01).C组和D组造模区神经根组织内PGE2、IL-1和IL-6的含量较B组明显减少,且D组比C组更明显(P<0.05),各组造模区神经根组织内TNF-α变化不明显.结论:复合压迫与炎性刺激两种因素可以导致相应神经根组织内产生大量的致炎因子TNF-α、PGE2、IL-1和IL-6.骶管注射治疗通过有效减少神经根压迫区部分炎性介质PGE2、IL-1和IL-6含量而起作用,且糖皮质激素作用比复方丹参注射液明显.

756 条记录 1/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