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翠翠;马融;张喜莲

    抽动障碍具有复杂病因和多样表型的神经精神性疾病.近年来抽动障碍患儿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中医治疗手段也不断改进,如中药汤剂、针刺、推拿、耳穴按压、心理治疗等,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抽搐障碍27例治疗与随访

    作者:覃燕飞;苏翠林

    我科2002~2005-07在门诊针对27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后随访观察,现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男24例,女3例.<5岁4例,5~10岁17例,<13岁6例.病程1 a以上3例,0.5~1 a 22例,余下的均超过3个月.父母中曾有抽动病史者8例.本组符合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不一,短暂性抽动障碍15例,表现为眨眼、努嘴、点头、摇头、甩头、深吸气、歪脖子、耸肩;发声抽动障碍有10例,表现为清嗓、哼气、深叹气;抽动秽语综合征2例,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和骂人,其中1例为大脑发育不良者.

  • 抽动障碍儿童141例行为特征的研究

    作者:姜科宇;吴敏;张欣

    目的 对抽动障碍(TD)患儿行为特征进行全面研究,完善TD诊疗方案,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 本课题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明确诊断为TD的患儿进行行为特征研究.结果 行为特征研究发现,TD男童与正常儿童行为因子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从4~16岁,TD男童的外向性评分逐渐高于内向性评分;TD女童则除性问题、违纪、残忍因子外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内向性评分明显高于外向性评分.结论 TD患儿具有广泛的行为问题,男童以外向行为为主,而女童则以内向行为为主.

  • 北京市大兴区6~16岁中小学生抽动障碍的现况调查

    作者:刘永翼;郑毅;韩书文;崔永华

    目的 了解大兴区中小学生抽动障碍(TD)的流行病学分布及就医、治疗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大兴区6~16岁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TD的横断面调查.根据TD国内外研究现况,制定TD初筛问卷,收集学生临床资料,对筛查阳性者及学校教师或同学报告有类似症状者进行面谈及临床评估.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TD标准进行诊断和分类.结果 TD总患病率为2.26%.其中短暂性抽动障碍(TT)、慢性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抽动(CMVT)、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TS)的患病率分别为1.05%、0.73%和0.47%.男生TD患病率3.39%,女生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83,P<0.001),患病率比3.27:1(95%可信区问为2.00~5.60).TD的3种临床亚型的患病率均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TTχ~2=12.808,P<0.001;CMVT χ~2=6.042,P=0.014;TSχ~2=4.861,P=0.027);平均发病年龄(8.0±2.0)岁,发病高峰年龄为5.5~12.0岁;各年龄组患病率以8~9岁组高.86例TD患者仅16例(19%)因抽动症状就医,就医者中仅5例得到正确诊治.结论 TD在大兴区中小学生中较多见,男生患病率高于女生.疾病早期就医率低,正确治疗率低.

  • 抽动障碍患儿A族溶血性链球菌抗体的测定

    作者:金嵘;徐惠琴;黄文武;陈宏;郑荣远;邵蓓;黄海波;叶好好

    目的探讨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在抽动障碍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抗DNA酶B微量法,测定46例抽动障碍患者和46名健康对照的抗DNA酶B抗体.结果抽动障碍患者抗DNA酶B的几何平均滴度(0.19 U/L)高于健康对照(0.12 U/L;t=2.17, P<0.05);抗DNA酶B的阳性率(52%,24/46)也高于健康对照组(30%,14/46),差异有显著性(χ2=4.48,OR=2.49,P<0.05).抽动障碍患者抗DNA酶B滴度与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评分间呈正相关(r=0.35,P<0.05).结论 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能与抽动障碍发病有关.

  • A型肉毒毒素治疗抽动障碍

    作者:王琳;万新华;李力波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抽动障碍患者运动性抽动症状的疗效.方法 25例抽动障碍患者(男性20例,女性5例)接受国产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突出的运动性抽动的表现.治疗前进行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基线评分,治疗1、4周和1年内分别进行YGTSS和Jankovic评分,并记录疗效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副作用、患者的主观感觉和感觉先兆的变化以及再次注射情况.结果 在25例患者总共29人次的治疗中,肉毒毒素疗效平均潜伏期5.0 d,平均总体疗效持续4.6个月,平均佳疗效Jankovic评分3.4分,根据YGTSS减分率统计62.1%(18/29)明显有效,34.5%(10/29)好转,3.4%(1/29)无效.85.7%(18/21)的患者感觉先兆减轻,平均改善72.4%(20%~100%).主要副作用为注射部位短暂而轻微的无力和皮疹.症状复发者再次注射仍然有效.结论 A型肉毒毒素对于控制抽动障碍的运动性抽动症状安全有效.

  • 改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以发作性痉挛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

    作者:许骏;张黎;徐晓利;于炎冰

    目的 探讨改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以发作性痉挛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抽动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以发作性痉挛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抽动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双侧改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国际通用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2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4~51个月,平均(25.10±10.25)个月.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YGTSS评分中的运动性抽动评分[分别为(9.20±3.64)分、(9.25±3.67)分]和综合抽动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22.80±15.58)分、(21.65±16.17)分]与术前相比[分别为(19.00±1.17)分、(52.90±4.96)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8.13、35.62,均P<0.001).20例患者术后均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是治疗以发作性痉挛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抽动障碍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其短期随访安全、有效,而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较少.

  • 中药循经论治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100例疗效观察

    作者:马玉燕;王孝良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以眼部、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症候群。特征是患儿频繁挤眉、弄眼、皱鼻子、噘嘴、摇头、耸肩、扭颈、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似清嗓子或干咳声,少数患儿有控制不住的骂人、说脏话。症状轻重常有波动,感冒发热或精神紧张可诱发和加重,其中约半数患儿伴有多动症。2010-01-01-2013-01-01,我们采用中药循经论治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100例,并与西药治疗10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 文静汤对抽动障碍模型小鼠脑内多巴胺系统的影响

    作者:白晓红;佟朋员;刘芳;刘焯

    目的 观察文静汤对抽动障碍模型小鼠脑内多巴胺(DA)系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文静汤低剂量组、文静汤中剂量组及文静汤高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组、西药组、文静汤低剂量组、文静汤中剂量组及文静汤高剂量组以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PDN)的方式建立抽动障碍模型,空白组腹腔注射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造模成功后,西药组予盐酸硫必利片25 mg/(kg· d)灌胃,文静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1、2、4 g/mL文静汤混悬液14 mL/(kg·d)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均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比较各组小鼠行为学评分(包括刻板行为及运动行为)及脑内DA水平、巴胺转运蛋白(DAT)表达情况.结果 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文静汤低剂量组、文静汤中剂量组及文静汤高剂量组刻板行为评分及运动行为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文静汤中剂量组及文静汤高剂量组刻板行为评分及运动行为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文静汤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当(P>0.05);与西药组比较,文静汤高剂量组刻板行为评分及运动行为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文静汤中剂量组与西药组相当(P>0.05).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DA含量与之相当(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文静汤中剂量组及文静汤高剂量组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文静汤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当(P>0.05);与西药组比较,文静汤高剂量组DA含量明显降低(P<0.05),文静汤中剂量组与西药组相当(P>0.05).③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文静汤低剂量组、文静汤中剂量组及文静汤高剂量组DAT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文静汤中剂量组及文静汤高剂量组DAT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文静汤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当(P>0.05);与西药组比较,文静汤高剂量组DAT表达明显升高(P<0.05),文静汤中剂量组与西药组相当(P>0.05).结论 文静汤对抽动障碍模型小鼠具有确切治疗作用,可改善小鼠行为学表现,且其作用效果与剂量浓度成正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DA系统功能失衡有关,降低脑内DA含量,增加DAT表达,使DA能神经元功能亢进受到抑制,从而改善患者抽动等临床症状.

  • 不同中医证型抽动障碍儿童心理行为差异的分析研究

    作者:李伟元;莫珊;黎燕珊;姚丹;赵佳烨;张群

    目的 观察抽动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表现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131例抽动障碍儿童辨证分为实证组(气郁化火、痰火扰心)及虚证组(肝肾阴虚、肝郁脾虚),采用阿成贝切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患儿进行心理行为评估,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儿的心理行为表现.结果 4个证型组CBCL抑郁、多动、社交退缩、分裂样强迫、攻击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实证组和虚证组两两比较中,实证组患儿表现为多动、攻击的外向性行为问题,与虚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虚证组患儿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社交退缩的内向性行为问题,与实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中医证型抽动障碍儿童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差异,可能是抽动障碍患儿中医证型的行为学基础之一.

  • 辨证护理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多发性抽动症48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向明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属儿童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反复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1].2012-06-2013-05,笔者在应用盐酸硫必利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辨证护理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多发性抽动症48例,并与单纯应用盐酸硫必利片治疗4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 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个性特征分析

    作者:刘智慧;郑华城;何荣海;刘丽君;李杏色

    多发性抽动症多在儿童时期发病,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快速、反复、无目的的运动障碍.发病机制不清,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0.07%[1],亦有报道高达3%.本病病程较长,许多患儿症状迁延,治疗困难,甚至延续至成人,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本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个性)问卷(EPQ)少年版本,对105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进行个性特征测试,并与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研究,以探讨本病在心理行为方面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为有效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 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症致亚急性视力下降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雅莉;刘煜

    氟哌啶醇是精神科常用药物之一,常用于儿童抽动症的治疗,不良反应并未注明存在视力下降, PubMed 数据库检索未见氟哌啶醇致视力下降的文献报道,国内仅2002年有1篇文献报道2例罹患抽动症患儿,经氟哌啶醇治疗后出现视力下降[1]。现对我们收治的1例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症致亚急性视力下降的患者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进行初步的病理机制探讨。

  • 成人慢性多发性抽动症临床分析

    作者:石志鸿;张本恕

    慢性多发性抽动症(TS)多为儿童期发病,是以突发的、快速的、反复的、非节律性及刻板的动作和(或)发声为特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常伴有强迫症、注意力障碍多动症、冲动行为、抑郁等[1,2].

  • 成人慢性多发性抽动症1例治疗经验

    作者:康伟格;杨宝刚

    多发性抽动症(TS),尤其是成人慢性多发性抽动症,诊治经验少,误诊病例较多,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较大,病情易波动,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治疗措施.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成功治疗1例,报道如下.

  • 抽动障碍一例误诊分析

    作者:安建光

    [病例]女,7岁.因出现打嗝声20 d,呼吸困难1h入院.20 d前无诱因出现打嗝伴轻咳,每日数次,在当地按上呼吸道感染、胃炎予阿莫西林胶囊、利巴韦林、多酶片等口服,效果不佳,打嗝未减轻.近3d曾吃瓜子,家属否认有异物吸入史.入院前1h患儿突然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周发绀,急来院就诊.既往体健,无外伤、抽搐、癫痫、癔病史,父母亲体健.查体:体温36.7℃,脉搏120/min,呼吸52/min,血压90/60 mmHg.发育良好,营养中等,查体欠合作,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头颅无畸形,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居中,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罗音,心率120/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 多发性抽动症24例误诊分析

    作者:李新华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综合征)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该病主要包括肌肉的抽动、痉挛,所谓的"运动性抽动"以及发出各种声音所谓的"发声性抽动"[1],一般在发声抽动出现前常有运动性抽动,诊断并不困难,但以发声性抽动为首发症状的易造成误诊.我院儿科门诊1998年7月~2005年6月诊断多发性抽动症138例,其中34例(24.64%)误诊,24例(17.4%)以发声抽动为首发症状,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

    关键词: 抽搐性运动障碍
  • 儿童癫痫样发作性疾病110例误诊原因及应对策略

    作者:于静;冯继荣;王峰;艾力克木·阿不都玩克;王晓雯;孙岩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儿童癫痫样发作性疾病特点及误诊原因,发现其特殊性,以制定应对策略,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以癫痫样发作性疾病首次在我院小儿神经专业门诊就诊和病区住院的575例维吾尔族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重新病史采集、视频脑电图检查及判读和相关生化检查等,发现其中110例曾误诊.结果 曾误诊的110例中61例(55.45%)非癫痫发作误诊为癫痫,确诊疾病依次为抽动障碍12例、异态睡眠11例、热性惊厥10例、屏气发作7例、心源性晕厥6例、手足搐搦5例、假性发作4例、低血糖发作3例、运动诱发阵发性肌张力障碍2例和发作性睡病猝倒1例;49例(44.55%)将癫痫误诊为非癫痫发作,分别误诊为热性惊厥9例、手足搐搦8例、屏气发作7例、假性发作6例、心源性晕厥5例、情绪障碍5例、抽动障碍4例、低血糖发作3例、异态睡眠2例.61例排除癫痫诊断后,门诊或电话随访53例,48例无发作,2例假性发作明显减少,2例抽动障碍仍有发作,1例异态睡眠患儿,家长拒绝停药,仍有症状发作.49例癫痫中43例坚持>6个月的抗癫痫治疗,服药6个月后21例发作完全消失,11例发作减少50%,11例无效;38例坚持>12个月的抗癫痫治疗,服药12个月后25例发作完全控制,9例发作减少50%,4例发作未控制,但认知较服药前有改善.结论 分析导致维吾尔族儿童癫痫样发作性疾病误诊的原因主要为对病史了解不详细、对儿童癫痫样发作性疾病鉴别诊断经验不足及缺乏必要检查条件.提示临床接诊癫痫样发作性症状的维吾尔族儿童时,不但要熟练掌握癫痫发作与非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要点,重视脑电图检查的质量控制,还要了解维吾尔语描述癫痫常用词汇特点,从而减少维吾尔族儿童癫痫样发作性疾病的误漏诊.

  • 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对比

    作者:秦洁

    目的 比较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 2013 年3 月—2014 年 7 月收治的 84 例抽动障碍患儿,根据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 43 例与对照组 41 例.对照组患儿口服氟哌啶醇治疗,研究组患儿口服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 YGT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治疗 2 周、4 周以及 8 周后研究组患儿 YGT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两组患儿 YGT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结论 奥氮平治疗抽动障碍患儿的疗效优于氟哌啶醇,其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缓解抽动症严重程度,增强安全性.

  • 抽动障碍儿童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血锌、钙水平分析

    作者:李小萍;李杏色;李进华;连学顺;马书军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儿童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血锌、钙水平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抽动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原子吸附法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血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 dopamine, D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5-HT)]和血锌、血钙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CTD和TS组神经递质DA、NE水平低于对照组,而5-H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血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抽动障碍患儿存在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衡,推测其原因可能与血锌水平变化有关。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