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痛与交感神经

    作者:于生元;刘若卓

    外周神经损伤可以诱发神经痛,包括自发痛、痛觉过敏和痛性感觉异常.交感神经切除术则被认为是缓解神经痛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交感神经广泛分布于皮肤各层,调节皮肤血流、汗腺分泌、立毛活动.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传出性的交感神经活动与初级传入神经元在功能上互不干扰.但是,当神经损伤或组织发生炎症时,两者可能发生化学或解剖上的藕联,因而交感神经可以调节疼痛.

  • 11例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除治疗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张静华;刘彦国;王俊

    总结11例胸腔镜下切除左胸交感神经治疗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护理经验.及时进行评估,了解忘者的疾病特征、诱发因素及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11例患者术前均顺利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出院后全部随访,患者的晕厥发作频率明显下降,总有效率72.7%.

  • 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治疗顽固性高血压——附两例报告

    作者:李浪;黄江南;霍勇;葛均波;王伟民

    目的 探讨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入选2例典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于全麻下使用Symplicity导管及射频仪对患者行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术,螺旋式消融肾动脉内膜4~6个点,术中消融指标:每点消融时间2 min,消融功率8W,消融阻抗250~350Ω,消融温度50~60℃.结果 经过术后短期随访,两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病例1患者血压由术后163/102 mm Hg缓慢下降,术后第2天晨起血压125/90 mm Hg,逐渐减少降压药,术后1个月行动态血压监测全天血压均值为129/82 mm Hg.病例2患者血压由术后151/102 mm Hg缓慢下降,术后第2天晨起血压120/78 mm Hg,逐渐减少降压药,术后1个月行动态血压监测全天血压均值为130/81mm Hg.结论 使用Symplicity导管及射频仪进行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术,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有效的新方法.

  • 5F射频消融导管在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作者:徐佑龙;谢赟;郜俊清;严鹏勇;张文全;孙剑光;王明喻;金惠根;刘宗军

    目的 研究5F射频消融导管在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catheter-based renal denervation,RDN)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8只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温控消融组、非温控消融组).使用6 F JR导引导管行左右肾动脉造影.以7F导引导管作为指引,置入5F射频消融导管,在左右肾动脉行RDN术(非温控模式组:8W,温控模式组:50°;均采用螺旋式消融,每个点消融60~ 90 s,左右肾动脉各消融4~6个点,相邻消融点间隔0.5 cm).所有动物于术前、消融术后2周行肾动脉、肾静脉、外周静脉取血,采集并评估血指标(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醛固酮等).结果 RDN术前后,所用实验用小型猪心率、血压、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消融术后2周随访血指标,无论是非温控消融还是温控消融,均可以显著抑制小型猪RAAS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非温控组RDN术前后各血指标比较:肾素P=0.005,醛固酮P=0.053,去甲肾上腺素P<0.001,肾上腺素P =0.031;温控组RDN术前后各血指标比较:肾素P=0.008,醛固酮P<0.001,去甲肾上腺素P=0.429,肾上腺素P=0.017).结论 5F射频消融导管可以作为一种消融导管应用于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动物例数较少,仍需大规模实验验证).

  • 肾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祖凌云;郭丽君

    目前,经导管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catheter-based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RDN)在欧美国家已逐渐被认可用于治疗顽固性高血压.1 顽固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及定义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影响着全球将近25%的成人,预计至2025年高血压患者可达15亿.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呈正相关,据全球性数据分析显示,760万非预期性死亡(约占总死亡率的13.5%)中,54%的卒中、47%的缺血性心脏病均与高血压相关.ESH/ESC和JNC7对顽固性高血压进行了定义:(1)同时足量应用3种不同机制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血压水平仍持续性高于治疗目标140/90 mm Hg;(2)可以被有效控制的高血压,但是需要使用4种或者以上的治疗药物.顽固性高血压的发病率约5% ~30%.高龄和肥胖是顽固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顽固性高血压会加速靶器官损害,显著增加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并且患者通常易合并其他健康状况问题,使其降压治疗变得更为复杂.

  • 经皮肾去交感神经术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盛晓东;金骁琦;朱宗成

    目的:对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行经皮肾去交感神经术(RSD ),观察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连续难治性老年高血压患者20例,行经皮RSD ,观察术前和术后1、3、6个月随访时的诊室血压变化;术前和术后动态血压、血清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变化;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RSD前比较,患者RSD后1、3、6个月随访时诊室血压分别下降了16.9/11.9、24.8/17.1、29.1/20.5 mm Hg (1 mm Hg=0.133 kPa ,P<0.01),术后动态血压下降了24.2/17.2 mm Hg(P<0.01),肌酐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无显著变化(P>0.05),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显著下降(P<0.05);1例患者发生股动脉血肿。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经皮RSD可能安全、有效、可行。

  • 经皮导管射频消融去肾脏交感神经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玉祥;富路

    高血压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它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如猝死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1].因此,合理、有效地控制血压是改善人群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有研究显示,23%~30%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此类人群为心血管事件的高危群体[2-3].在美国,顽固性高血压在成人中占8.9%,并且占所有经药物治疗的成人高血压的12.8%[4-5].顽固性高血压有很多原因,包括依从性差、继发性高血压、药物配伍不合理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及真正的顽固性高血压等[2].因此,这些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来优化血压控制[6].近年来,应用经皮导管射频消融去肾脏交感神经术(RDN),通过破坏肾交感的传入和传出神经为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希望[7].

  • 肾去交感神经术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左心房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刘倩;李珍珍;章奇;鲁大胜;王凯;王胜婵;单其俊

    目的 探讨肾去交感神经(RDN)术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左心房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n=10,连续3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g· kg-1·d-1)、假手术组(n=25,连续3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 mg· kg-1·d-1以建立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模型,观察2周,第5周行假RDN手术,即其他手术操作同RDN术,但不去神经)和RDN组(n=25,连续3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 mg· kg-1 ·d-1以建立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模型,观察2周,第5周行RDN手术治疗).研究共观察10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心肌肥厚程度和左心房大小,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左心房心肌纤维化程度,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浆BNP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左心房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Ang)Ⅱ、转化生长因子(TGF)-3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胶原蛋白Ⅰ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各组大鼠心功能的检测结果:大鼠慢性心功能不全模型建立后5周,假手术组和RDN组大鼠LVEF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心房内径(LAD)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建模后10周,RDN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IVSD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LAD两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2)各组大鼠左心房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的检测结果:RDN组大鼠左心房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明显轻于假手术组(P<0.01).(3)各组大鼠血浆BNP水平的检测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RD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4)各组大鼠左心房心肌组织AngⅡ、TGF-β1、胶原蛋白Ⅰ和MMP2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RDN组大鼠左心房心肌组织Ang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RDN组大鼠左心房心肌组织TGF-β1和胶原蛋白Ⅰ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TGF-β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胶原蛋白Ⅰ则明显较高(P<0.05).RDN组大鼠左心房心肌组织MM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DN术可改善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左心房心肌纤维化,其机制与改善心功能以及下调AngⅡ、TGF-β1、MMP2和胶原蛋白Ⅰ等致纤维化因子的表达有关.

  • 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张健

    交感神经切除术早由Alexander在1889年报道,当时主要用于治疗癫痫、突眼性甲状腺肿、白痴、青光眼等疾病,但临床疗效不尽人意而被摒弃.此后又用于手足多汗症、心绞痛、高血压和肢体血管痉挛等疾患的治疗,虽取得一定疗效,但巨大创伤使得该项手术未能得到广泛开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电子技术的飞速进步,电视胸腔镜设备的出现,使得微创化的胸腔镜交感神经切除手术(thoracoscopic sympathectomy surgery,TSS)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创伤,更安全,目前已成为多种疾病的主要外科治疗手段.本文就目前应用电视胸腔镜行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的相关疾病及治疗效果作一综述.

  •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除术的护理

    作者:朱文军;詹晓洪

    传统的胸交感神经T2~T4切除术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开展的治疗手汗症的方法[1],手术效果满意,但是手术较复杂,并发症较多.现将我院2004年5月~2009年5月106例胸腔镜手术切除T3交感神经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6例,男55例,女51例.年龄15~58岁,平均28.3岁,其中15~30岁81例(76%).病程7~42年,平均20.5年.主要症状为手掌、足底及腋下多汗,著时呈滴珠状,单纯手汗症23例,合并面部多汗9例,合并腋窝、足底多汗42例,合并足底多汗32例.

  • 针型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

    作者:魏翔;潘铁成;李军;汤应雄;胡敏;陈涛;刘立刚;徐利军;OMO Alfred

    目的探讨针型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3月-2005年4月,采用2 mm针型胸腔镜和器械治疗手汗症患者6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9例,年龄12~53岁,平均23岁.16例患者为手掌中度出汗,46例为重度出汗;8例合并明显腋下出汗.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依次完成双侧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对单纯手汗症,仅将位于第2和第3肋骨头表面的交感神经干切断;对合并腋下多汗者,同时切断第4肋骨头表面的交感神经干,术中通过手掌温度和血流量监测判断疗效.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术毕患者手掌多汗的症状即消失,术中监测交感神经干切断前后手掌温度平均升高2.4℃,手掌血流量明显增加.术后平均住院1.2 d.54例(87%)患者1周内恢复正常的学习、工作或生活.随访1~13个月,平均6.3个月,手汗症状无一例复发,足底多汗和腋下出汗均有明显好转,26例(42%)患者出现代偿性多汗,均能耐受.结论针型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安全、有效,较常规胸腔镜手术更为微创.

  • 头面多汗症的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

    作者:王俊;刘彦国;刘军;崔健;赵辉;周足力;李剑锋;姜冠潮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行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头面多汗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电视胸腔镜行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头面多汗症患者1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6.5岁(25~42岁).10例合并双手多汗.全身麻醉,患者取45°半坐仰卧位;交感链切断位置:单纯头面多汗者在星状神经节下缘水平切断,合并双手多汗者再加做T3水平切断(1例早期病例行T2~4切除手术,3例行T2夹闭手术).结果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1例1侧手术因交感链切断位置偏低,术后患者该侧头面多汗部分缓解,其余18例患者共35侧手术术后多汗症状均完全缓解,有效率97%(35/36).平均随访8.3个月(0.5~23.0个月),无多汗复发病例.15例(83%)出现不同程度的躯体代偿性多汗,6例(33%)于冬季时觉手掌干皴,需要涂擦适量护肤油,但均可耐受.患者对手术结局均表示满意.结论经胸腔镜的交感神经链切断手术是头面部多汗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

    作者:扬帆;刘彦国;杨劼;李晓;刘军;李剑锋;姜冠潮;赵辉;李运;王俊

    目的 探讨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在原发性手汗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80例原发性手汗症病人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27.1岁(17~55岁).采用电视胸腔镜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全身麻醉,交感神经链切断选择在第4肋骨表面水平单一位置,同时切断旁路传导纤维.结果 全组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术后出现少量气胸2例,皮下气肿6例.随访6~29个月,平均16.5个月.全组有效率100%.30例术后手掌完全干燥;46例在天气过热等情况下掌心稍有潮湿,类似于健康人状态,不影响正常生活,4例手掌出汗部分改善.31例术后有躯体出汗增多,其中29例症状轻微,对情绪及生活无影响,2例感到不适,但可耐受.1例手掌过于干燥.全组"非常满意"或"满意"76例,"基本满意"4例."非常满意"率在术后手掌偶有潮湿者中为73.9%(34/46例),显著高于术后手掌完全干燥者(10/30例,33.3%),P<0.01.结论 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操作简单、副作用小、病人满意度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式.

  • T2交感神经链夹闭术与加切断术治疗头面多汗症效果对比

    作者:姜冠潮;刘彦国;赵辉;李运;李剑锋;刘军;王俊

    目的对比T2交感神经链夹闭术与夹闭加切断术两种方法治疗头面多汗症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将3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头面多汗症病人分2组,分别采取T2交感神经链单纯夹闭(单纯夹闭组12例)和T2交感神经夹闭加第2肋骨表面的交感神经链切断(夹闭切断组19例).所有病人术后定期接受电话问卷式随访.结果两组病人随访1~31个月,平均12个月,单纯夹闭与夹闭切断组头汗有效率为92%与100%.夹闭组有2例,每例各一侧术后头汗改善差,二次手术行患侧T2交感神经链切断后,头面多汗消失;两组病人中重度代偿多汗发生率为83%与84%,均未出现眼睑下垂;两组总体满意度优良者分别为92%和95%.结论T2交感神经链夹闭加切断较单纯夹闭治疗头面多汗症,疗效更加稳定,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与程度,是手术治疗头汗症更合理的选择.

  • 经脐内镜下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术

    作者:杨胜生;朱立桓;陈炜生;李达周;张志坚;王雯

    目的 探讨经脐内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4只家猪常规麻醉下经脐放入特制超长腹腔镜戳卡(trocar),建立气腹.胃镜沿戳卡进入腹腔后使用针状刀分别在左右膈肌穹顶做一切口,将胃镜送入胸腔.单肺通气下使用热活检钳行左右T3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膈肌切口自然旷置.手术完成后将其处死解剖.结果 4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81.7 ±15.4) min,术中无明显出血及周围脏器损伤.术后无气胸发生.解剖证实所有猪的左右T3交感神经节均被切除.结论 经脐内镜下胸部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好.

  • 上胸段交感神经链切断手术的应用解剖研究

    作者:刘彦国;石献忠;于恩华;王俊

    目的从解剖角度探索交感神经链内部及附属结构在交感神经链切断手术中的价值,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结合使用显微手术的方法解剖31具成人尸体标本共60侧上胸段交感神经链(T1~T5),重点观察交感神经链各亚结构与相应肋骨的位置关系并测量相关径线.结果 33.3%(20/60)星状节下缘低于第2肋上缘,但其与T1脊神经的交通支均高于第2肋上缘;T2~T5交感神经节常出现在相应肋间隙水平,但在较低节段神经节出现在下位肋骨上缘或表面的几率增加.旁路纤维常出现在第2肋骨水平,以第2肋间神经发出到T1脊神经为常见(63.3%,38/60).结论肋骨水平切断交感神经链具有更小的去交感范围,是临床较理想的选择.

  • 肱动脉血流动力学和掌温检测在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涂远荣;李旭;林敏;赖繁彩;陈剑锋;陈玲;叶建刚;代祖建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手掌测温在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0例手汗症病人分别于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前与术后测量手掌皮温,并对其中33例行双侧肱动脉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 全组术后平均掌温升高(2.8±1.0)℃,其中125例平均掌温显著升高(3.24±0.20)℃,25例升高不显著,仅(0.64±0.10)℃.术毕超声检测肱动脉血管内径增大,血流量显著增多,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期终末值均变大,搏动指数变小,收缩期/舒张期比值显著变小,行配对t检验显示,以上参数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掌温测量是判断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成功的有效方法.

  •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附300例报告)

    作者:涂远荣;李旭;林敏;赖繁彩;陈剑锋;叶建刚;代祖建

    目的 总结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300例的临床经验.方法 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经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T2~T4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资料.以患侧手掌皮肤温度较术前升高1℃~3℃或更高,转干燥者为有效.手掌皮肤温度较术前增加小于1℃仍为潮湿者为无效.结果 300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症状消失,双手转为干燥温暖状,术后掌温升高(2.8±0.8)℃;282例术后随访1-36个月无一例复发,术后转移代偿性多汗60例占21.2%.结论 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

  • 改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混合型脑瘫

    作者:徐晓利;于炎冰;许骏;李放;刘江;张黎

    目的 探讨改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难治性混合型脑瘫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270例难治性混合型脑瘫病例,其中男性198例,女性72例,年龄2-33岁,平均12.3岁.全部采用双侧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及迷走神经孤立术.结果 全部病人随访10-41个月,平均18.2个月.术后1周内及随访期间总显效率分别为60%(162/270)、95.6%(258/270).术中发生颈动脉破裂2例,均临时阻断动脉后缝合修补成功,术后经过顺利.术后发生痉挛加重21例、癫痫发作5例、肠绞痛4例、声嘶2例、一侧眼睑下垂1例,均为暂时性.随访期间术后已好转症状不同程度复发者占7%(18/258).结论 改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是治疗难治性混合型脑瘫安全有效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同时行迷走神经孤立术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长期随访观察有助于判断手术疗效.

  • 改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以发作性痉挛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

    作者:许骏;张黎;徐晓利;于炎冰

    目的 探讨改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以发作性痉挛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抽动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以发作性痉挛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抽动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双侧改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国际通用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2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4~51个月,平均(25.10±10.25)个月.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YGTSS评分中的运动性抽动评分[分别为(9.20±3.64)分、(9.25±3.67)分]和综合抽动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22.80±15.58)分、(21.65±16.17)分]与术前相比[分别为(19.00±1.17)分、(52.90±4.96)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8.13、35.62,均P<0.001).20例患者术后均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是治疗以发作性痉挛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抽动障碍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其短期随访安全、有效,而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较少.

82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