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不同质量浓度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Lewis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

    作者:

    背景:体内成熟和不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数景极少,仅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1%,占脾细胞的0.2%~0.5%,几乎不能直接从体内分离出大量的纯化的DC,要获得足够的DC,只有依靠体外培养增殖.目的:以不同剂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分化获得大鼠骨髓源性DC,拟建立合适的大鼠骨髓源性未成熟DC的培养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5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免疫学实验室和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雄性SPF级Lewis大鼠用于培养骨髓源性DC,雄性SPF级Brown Norway大鼠用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Lewis大鼠股骨和胫骨获取骨髓源性单个核细胞,分别以2.5,5,10,20 μg/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5μg/L白细胞介素4诱导分化获得大鼠骨髓源性DC,采用黏附法纯化DC.主要观察指标:以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以Lewis大鼠DC作为刺激细胞,以Brown Norway大鼠脾脏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检测其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测定分泌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水平.结果: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质量浓度的增高,诱导的细胞获得率逐渐升高,但DC比例逐渐下降.CD86、MHC-Ⅱ表达阳性率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培养第5,7天,DC不能有效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反应,培养第13天,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反应能力明显增强(P<0.01).培养7 d以后,DC上清液中自细胞介素12水平明显增高(P<0.01),脂多糖刺激以后升高更加明显(P<0.01).脂多糖刺激后DC表型MHCⅡ、CD86表达明显增加,白细胞介素12分泌增加,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轻度增强.结论:5 μg/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诱导大鼠骨髓源性未成熟DC的佳剂量,培养9 d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和纯度的未成熟DC.

  • 共信号分子CD40/CD40L质粒标准品的构建

    作者:

    背景:目前,对CD40/D40L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溶性和蛋白方面,对其在转录水平上的研究文献不多,可能与其无商品化质粒标准品有关.目的:构建检测CD40/CD40L mRNA表达水平差异的标准品.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实验,于2009-04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取手术切除的子宫肌瘤组织,经患者知情同意.方法:以手术切除的子宫肌瘤组织细胞的总RNA为模板、Random 6mers为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用该cDNA为模板PCR扩增人CD40/CD40L基因相应的cDNA片断,构建PMD-18-CD40/CD40L重组质粒,鉴定测序后,用荧光定量PCR制作标准曲线.主要观察指标:①RNA质量检测结果.②扩增的目的片段电泳结果.③CD40/CD40L基因测序结果.④标准品的扩增情况.结果:组织提取的总RNA完整性良好,构建的CD40/CD40L质粒经PCR扩增后分别得到136 bp,200 bp的清晰条带,测序结果与目的片段完全一致,且质粒的原始浓度为2.66×10~(13)、2.45×10~(13) copies/mL,倍比稀释至2.0×10~6 copies/mL均能得到良好的标准曲线(R~2=1).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CD40/CD40L基因荧光定量PCR标准质粒.

  • 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诱导方案

    作者:

    背景:通过诱导受体产生免疫耐受能够解决移植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如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带来的毒副作用,慢性排斥反应等.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亚致死量放射线照射、氟达拉滨及骨髓腔内骨髓移植对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同期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1/2008-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完成.材料: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单纯移植组、氟达拉滨组、骨髓移植组、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每组各10只.40只SD大鼠为骨髓移植供体.供体DA大鼠用于皮肤移植实验.方法:制作同种异体右后肢移植模型,单纯移植组仅进行肢体移植:氟达拉滨组在肢体移植前1 d,受体给予亚致死量,~60(Co)照射及腹腔内注射氟达拉滨50 mg/kg;骨髓移植组肢体移植当天受体接受供体骨髓腔内骨髓移植1×10~(12) L~(-1),10 μL;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受体联合应用亚致死量照射、注射氟达拉滨及骨髓腔内骨髓移植.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移植物排斥反应征象及存活情况,并对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产生免疫耐受大鼠进行SD大鼠及DA大鼠皮肤移植及脾细胞中细胞因子mRNA检测.结果:与其他实验组比较,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移植物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及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P<0.01).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大鼠仅对第3方DA大鼠的皮肤呈现强烈的免疫反应,移植皮肤初为水疱、渗出,逐渐溃疡、糜烂、焦痂、变黑坏死.与单纯移植组比较,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大鼠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降低,而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氟达拉滨与骨髓移植联合方案可以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

  • 中药安胎养血合剂干预肾移植大鼠肾细胞凋亡及Fas/FasL基因的表达

    作者:

    背景:前期实验表明,作者自制的中药复方安胎养血合剂能够抑制肾移植大鼠急性排斥反应,延长受体存活时间.目的:观察安胎养血合剂对异基因肾移植大鼠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Fas/FasL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与同基因肾移植大鼠进行对比.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7/2006-06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雄性SD大鼠24只,雄性Wistar大鼠48只.方法:按体质量相近配对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对.对照组大鼠同基因肾移植(Wistar→Wistar大鼠),生理盐水灌胃;生理盐水组大鼠异种基因肾移植(SD→Wistar大鼠),肾移植后不用任何免疫抑制剂,生理盐水灌胃;安胎养血合剂组大鼠异种基因肾移植(SD→Wistar大鼠),肾移植后给安胎养血合剂灌胃,灌胃剂量均为10 mL/(kg·d),移植后1次/d.主要观察指标:于移植后第5天处死动物取肾脏组织,通过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指数,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Fas/FasL mRNA表达.结果:生理盐水组移植肾组织凋亡细胞多,对照组凋亡细胞极少见.生理盐水组和安胎养血合剂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安胎养血合剂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各组中均有Fas mRNA的表达,FasL mRNA的表达水平在安胎养血合剂组中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安胎养血合剂可以通过下调大鼠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Fas L的mRNA表达,从而减少移植肾的细胞凋亡,起到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 广西首例心脏移植患者术后环孢素A的药物监测

    作者:

    背景:口服环孢素A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大,故进行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对安全、有效地用药和减少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建立心脏移植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分析药物浓度与剂量、疗效的关系,建立佳给药方案.设计、时间及地点:样本对照观察,2003-08/09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实验室完成.对象: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例心脏移植患者,环孢素A胶囊、强的松、霉酚酸酯三联用药治疗.方法:受者早上服药前取静脉血3 mL,肝素抗凝,混匀.在10 mL具塞玻璃试管内加入内标环孢素B贮备液10 uL,加入1 mL全血,再加入0.2mol/L NaOH溶液1 mL,混匀.取上清液加入另一试管,于60℃水浴挥干,冷却至室温,残渣加入0.05 mol/L盐酸与乙腈混合液100 μL溶解,再加入400 μL正己烷洗涤,离心5 min,取下层液20 μL进样.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环孢素B为内标、214 nm处紫外检测,对心脏移植受者进行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并及时给予用药剂量调整.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是否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环孢素A血药谷浓度.结果:受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有很好的分离度,环孢素A绝对回收率均不低于75%.监测结果显示环孢素A药物高浓度产生在移植后第10天,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剂量,移植后14 d谷浓度维持在200~300 μg/L,受者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能满足心脏移植后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监测需求,心脏移植后短期环孢素A血药谷浓度维持在200~300 μg/L较适合.

  • 体质量对大鼠胰岛分离纯化产量的影响

    作者:

    背景:由于实验条件对胰岛的产量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在动物种属、动物周龄、体质量以及胶原酶的浓度、胰腺消化时间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筛选出佳条件,以期得到高产量的胰岛.目的:观察体质量因素对大鼠胰岛分离纯化产量的影响,筛选出获取高产量胰岛素的佳体质量.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12在上海市东方医院细胞治疗室及中心实验室等相关单位完成.材料:60只雄性SD大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100~150 g组、150~200 g组、200~250 g组、250~300 g组、300 g以上组,每组12只.方法:通过胆总管灌注胶原酶V来消化大鼠胰腺,分离胰岛,采用不连续密度梯度Ficoll离心法纯化胰岛.主要观察指标:以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丫啶橙/碘丙啶染色鉴定胰岛细胞活率,根据胰岛直径计数所获胰岛的数量及胰岛当量,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估胰岛功能.结果:分离的大鼠胰岛具有较好的质量,胰岛纯度为95%左右,活率为90%左右,体外培养中生长良好.随着体质量增加,胰岛数量和胰岛当量明显增加(P<0.05),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918,r=0.922,P<0.01),并且大直径的胰岛数量也在增加(P<0.05),以300 g以上组所获得的胰岛数量及胰岛当量多(P<0.05).在低糖和高糖刺激下胰岛素释放分别为(62.33±9.67)mU/L和(125.5±22.04)mU/L,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刺激指数为2.01±0.21,提示胰岛细胞功能良好.结论:大鼠体质量是获得高产量胰岛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体质量高的大鼠所获得的胰岛产量较高.实验选择300 g以上的大鼠进行胰岛分离纯化可获得稳定的高产量胰岛.

    关键词: 体质量 大鼠 胰岛 产量
  • 青藤碱对肾移植大鼠静脉血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作者:

    背景:青藤碱具有镇静、镇痛、镇咳、抗心律失常、抗炎和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对其抗排斥作用的研究逐步深入.白细胞介素6是参与细胞介导移植物损伤的重要细胞因子,在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及评价抗排斥反应的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检测青藤碱对肾移植受体鼠静脉血中自细胞介素6质量浓度的影响,分析青藤碱对大鼠肾移植后急性捧斥反应的抑制作用以及与环孢素A是否存在协同效应.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2009-03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选择近交系F344大鼠60只和近交系Wistar大鼠80只.方法:建立近交系大鼠F344→Wistar肾移植动物模型48对,受体大鼠按照同期随机的原则分为4组,每组12只.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次/d;青藤碱组给予青藤碱腹腔注射,1次/d:环孢素A组给予环孢素A腹腔注射,1次/d;青藤碱+环孢素A组给予青藤碱+环孢素A腹腔注射,1次/d.以未做处理的Wistar大鼠12只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肾移植后第7天,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体大鼠静脉血白细胞介素6的质量浓度:完整留取移植肾行病理切片,观察病理改变,依据Banff标准对急性排斥反应病理改变进行分级评分.结果:青藤碱组、环孢素A组、青藤碱+环孢素A组受体鼠的血自细胞介素6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96);青藤碱组与环孢素A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青藤碱+环孢素A组显著低于青藤碱组、环孢素A组(P<0.05).病理切片按移植肾排斥反应组织学分级标准进行分级,生理盐水组3或4级;青藤碱组1或2级;环孢素A组1或2级;青藤碱+环孢素A组0或1级.结论:青藤碱对间种异体大鼠肾移植急性捧斥反应起到了较为确切的免疫抑制作用,能明显下调白细胞介素6的质量浓度,并与环孢素A存在协同作用.

  • Goldenhar综合征家系及散发病例永生细胞系的建立

    作者:

    背景:利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建立各种疾病,特别是罕见疾病永生细胞库,已成为当今永久保存全基因组的首选方法.目的:采用EB病毒转化淋巴细胞技术,建立Goldenhar综合征家系及散发病例外周血B淋巴细胞永生细胞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奉观察,于2008-03/10在中南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系实验室完成.对象:湖南怀化地区的一个Goldenhar综合征家系中目前存活的3代20人及4例Goldenhar综合征散发病例及其父母.方法:收集Goldenhar综合征家系20人及4例散发病例及其父母外周血样品进行淋巴细胞分离,以EB病毒转化淋巴细胞,并加入环孢素A抑制T淋巴细胞生长,每个血样采用两线同时培养,转化后进行细胞株的冻存和复苏,检测其建系前后的遗传稳定性.主要观察指标:光镜观察B淋巴细胞的转化情况.细胞冻存后复苏成功率及染色体G带分析情况.结果:培养1周左右,可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B淋巴细胞明显母细胞化,细胞明增大,细胞周边可见明显的胞质突起,形状各异,聚集成团.约15 d后,可见白色聚集生长的细胞团,1个月左右细胞增殖形成生长密集的细胞集落.共建成Goldenhar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永生细胞株8例,建株成功率100%,父母等家庭成员建系成功率为95.8%(23/24).所有建成的细胞系冻存1,3,6个月后复苏成功率为100%,经染色体G显带分析未见异常,表明建立细胞株的方法稳定.结论:实验成功建立了Goldenhar综合征患者永生细胞系.

  • 肝移植后肾功能损害58例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107中心医院肝胆外科58例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肾功能的变化情况,以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及治疗、预防经验.58例患者中男48例,女10例,年龄14~65岁,平均38岁.其中终末期良性肝病40例,肝脏恶性肿瘤18例.肝肾联合移植2例,二次肝移植2例.全部患者中,移植前肌肝超过正常值者40例,50例患者术前己应用利尿药物.移植后死亡8例,总生存率86%,10例患者肌酐持续增高,尿量进行性减少,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其中2例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过程中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2例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后因合并肝功能衰竭、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另6例患者因肾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分别合并肺部感染、心功能衰竭、腹腔感染而死亡.可见,肾脏功能损害的有效处理及预防对于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

    作者:

    背景:多层螺旋CT具有先进的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其亚秒级的扫描速度及各向同性的成像功能,在血管成像上有很多优势.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评价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以肝移植受者肝脏血管为观察对象,自身对照观察,于2003-10/2006-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射科完成.对象:选择拟行原位肝移植患者27例,年龄31~67岁,男17例,女10例.方法:轴位螺旋扫描范围为膈顶上方2 cm至双肾下极以下.电压120 kV,动脉期准直0.75 mm,平扫、门脉期、肝静脉期准直1.5 cm;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注射速度为3 mL/s,三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0~25 s,50~55 s,75~80 s.重建增强的薄层图像序列,动脉期层厚1 mm,间隔0.7 mm;门脉期、肝静脉期层厚2 mm,间隔1 mm.将图像序列传入后处理工作站,以MIP、VR等方式显示腹腔干系、门脉系、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血管的三维结构.主要观察指标:肝移植前后患者血管三维结构.结果:移植前所有患者腹腔干系均得到良好显示,21例肝动脉走形正常,6例患者肝动脉变异,其中门静脉海绵样变2例,门脉多发血栓1例,因不适宜手术此3例未进行肝移植.24例患者第二肝门及下腔静脉肝内段血管结构显示清楚,肝右静脉单独汇入下腔静脉、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先汇合后再注入下腔静脉18例,肝有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分别单独汇入下腔静脉6例,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2例.17例肝移植后CT血管成像发现肝动脉吻合口部狭窄2例,门脉高压侧支迂曲缓解10例,另7例患者因检查费用问题选择B超检查.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肝移植患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对适宜手术的病例筛选、指导手术方案及移植后血管结构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肾移植亚临床排斥反应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干预

    作者:

    背景:肾移植后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越来越少,但是受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无明显临床症状,血肌肝上升不明显甚至正常的亚临床排斥反应现象频繁发生.目的:观察肾移植后亚临床排斥反应患者血清中自细胞介素2,6,8,10水平变化和C-反应蛋白变化及相互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2006-06/2007-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完成.对象: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8例,男51例,女17例,年龄21~60岁.随访时间至少1年.正常对照人群20名.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免疫生化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移植肾病理活检,将随访68例患者分为亚临床排斥组和无排斥组,观察无排斥组和亚临床排斥组干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6,8,10水平,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IMMAGE全自动免仪疫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肾移植后,随访期患者白细胞介素2,6,8,10结果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发生亚临床排斥反应时,白细胞介素6,8,10显著高于未发生排斥组(P<0.01).干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2,6,8逐渐降低,呈规律性的降至基础水平,白细胞介素6,8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92,P<0.01:r=0.85,P<0.01).白细胞介素10在发生排斥时激剧上升,然后下降,甚至出现一过性低于基础水平,干预治疗有效后逐渐上升至基础水平.结论:①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正常者其免疫功能仍有异常.②白细胞介素2在亚临床排斥反应发生和抗排干预治疗时变化不明显.③白细胞介素6,8在肾移植亚临床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与组织细胞的炎症损伤有关.④白细胞介素10在亚临床排斥反应发生和抗排干预治疗中反应敏感.

  • 肾移植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比较

    作者:

    背景:瑞芬太尼有超短效作用及代谢不依耐肝肾和无组织蓄积作用的特点,丙泊酚亦为起效迅速的超短时效静脉麻醉药,异氟烷是对肾功能影响小的吸入麻醉药,均为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的理想麻醉维持用药.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的复合方法用于肾移植手术中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病例对比观察,于2006-04/2008-12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完成.对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拟行肾移植手术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49±9)岁,体质量(62.8±5.3)kg,身高(163.9±12.8)cm.异氟烷由雅培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53228.丙泊酚由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40300.瑞芬太尼由湖北宜昌人福制药公司提供,批号:060356、080205.方法:按麻醉维持用药不同随机分为异氟烷+瑞芬太尼组40例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40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药物相同.异氟烷+瑞芬太尼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与持续吸入异氟烷0.75%~1%,并根据手术需要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手术结束前15 min停吸入麻醉药,结束前5 min停止瑞芬太尼输入.丙泊酚+瑞芬太尼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与持续泵注丙泊酚(靶浓度1~3mg/L),并根据手术需要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手术结束前20min停止丙泊酚输入,结束前5 min停止瑞芬太尼输入.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各组术中各时段血压及心率变化,麻醉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意识状态评分.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两组患者于诱导后血压及心率降低显著(P<0.05),插管时血压及心率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异氟烷+瑞芬太尼组拔管时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0.01).异氟烷+瑞芬太尼组停药后神志和呼吸恢复非常迅速,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快于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0.01),且异氟烷+瑞芬太尼组苏醒平稳和耐受气管导管情况良好:拔管后30 min异氟烷+瑞芬太尼组意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丙泊酚+瑞芬太尼组,拔管2 h后两组意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异氟烷+瑞芬太尼组术后无呼吸遗忘及呼吸抑制,术后2 h内躁动及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0.05).拔管后呼吸遗忘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复合异氟烷麻醉用于肾移植手术安全有效,可缩短拔管时间,且患者苏醒质量更高,有利于患者恢复,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肝移植后胰腺炎的诱因分析

    作者:

    背景:肝移植后并发症中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移植后重症胰腺炎的致死率确高达50%,加强对移植后并发胰腺炎的预防和治疗,对提高移植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移植后并发胰腺炎的治疗经验.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中心抽样,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4-03/2008-03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完成.对象:选取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单个医疗组同期内收治的肝移植患者117例,供者均为男性脑死亡志愿捐献者,供受者ABO血型符合.方法:肝移植患者后常规化验血淀粉酶,根据淀粉酶的高值及临床表现分为正常组、淀粉酶偏高组(正常上限2倍以内)、单纯高淀粉酶血症组(正常上限2倍以上且无胰腺炎证据)及急性胰腺炎组(有明显临床症状及CT表现).出现移植后高淀粉酶血症或怀疑胰腺炎的患者均予以抗胰腺炎治疗;对于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均予以血管活性物质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分析各组患者中各种风险因素的比例,总结移植后胰腺炎的预防及治疗经验.结果:117例肝移植患者中,移植后淀粉酶增高51例(占43.6%),移植后单纯高淀粉酶血症24例(占20,5%),急性胰腺炎3例(占2.6%,包括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经抗胰腺炎治疗7~10 d后,其中2例患者症状消失、血淀粉酶下降;1例患者持续腹胀、发热、血象升高,影像检查发现胰腺改变及胰腺周围积液,经2次开腹手术后逐渐痊愈,整个治疗时间40d.结论:充分地认识,积极地控制和治疗诱发因素,对降低肝移植后胰腺炎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晚期脊髓损伤患者许旺细胞移植前后MRI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

    为探讨晚期脊髓损伤许旺细胞移植前后MRI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38例晚期脊髓损伤患者许旺细胞移植前后的MRI特征,并采用ASI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移植前38例在MRI上均显示脊髓软化囊性变,平均体积为(7.61±9.38)mm~3,移植后10例软化囊性变消失,其余28例软化囊性变均有缩小,平均体积缩小至(5.96±7.56)mm~3(P<0.05).移植后脊髓功能均有部分恢复,运动评分由移植前(41.56±16.68)分提高至移植后(44.15±17.14)分(P<0.05);针刺觉评分由移植前(58.85±23.45)分提高至移植后(65.50±23.85)分(P<0.05):轻触觉评分由移植前(56.56±23.43)分提高至移植后(65.75±23.25)分(P<0.05),提示MRI能较好反映许旺细胞移植前后脊髓的形态学特征,脊髓软化囊性变的缩小或消失可作为判断许旺细胞移植成活的一个重要指标.

  • 肝移植手术出血特点及对移植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

    背景:肝移植手术容易导致致命性大出血,如何评估肝移植手术过程的出血、止血、凝血功能以及使用怎样的止血措旌解决凝血问题,目前还没有常规止血指导方案.呼吸功能监测和呼吸道管理是肝移植后首先遇到的重要问题,因此呼吸机治疗和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处理在ICU期间显得尤为重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手术中的出血特点以及出血/输血量对移植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1-02/2006-09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完成.对象:资料完整的成人肝移植患者48例.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4组,单纯肝硬化组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组32例,单纯肝癌不合并肝硬化组5例,急性炎症组3例.以出血量大于5 000 mL为界将患者分为2组,大量失血组9例,小量失血组39例.方法:了解不同病因患者移植手术中出血量对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回顾性分析手术各时期的出血量,包括切肝期,无肝期和新肝期,对各期的出血量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在肝移植手术过程中不同病因的患者手术不同时期出血的特点.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手术各时期的出血量.大量失血组及小量失血组手术后呼吸功能等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率.结果:病肝切除阶段是主要的出血时间段,以广泛渗血为主要特点.不同病因患者手术出血量明显不同,出血量多为肝癌合并肝硬化、其他依次为肝硬化、急性重症肝炎及无肝硬化肝癌(P<0.05).出血量较大(>5 000 mL)明显影响患者移植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并且造成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P<0.05).结论:在肝移植手术中,尤其是对肝癌合并肝硬化实施肝移植手术,控制切肝时间相广泛渗血是手术中主要的防止出血手段;大量出血、输血可能造成患者移植后呼吸功能恢复延迟,并且造成较高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 肾移植慢性移植物失功中肾实质细胞的凋亡

    作者:

    背景:移植物内细胞毒性T细胞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浸润,造成上皮细胞的凋亡、肾脏组织的破坏是引起肾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原因.目的:探讨临床肾移植后慢性移植物失功期移植肾实质细胞凋亡与移植肾慢性失功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比观察,于2005-01/2008-0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对象:选择2004/2006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肾移植专科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术患者30例,按活检原因分成实验组(n=20)及对照组(n=10).实验组患者出院时血肌酐降到正常,尿蛋白定性检测阴性,但在术后1~3年随访期间出现尿蛋白定性逐渐+~+++,血肌酐检测逐渐爬行升高;对照组患者活体肾移植前零点活检.方法:实验组行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B超引导下移植肾穿刺活检术,标本1份以常规病理染色和Masson's特殊染色行Banff 97病理分类诊断,1份做优化的切片温度包埋冰冻切片,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肾实质细胞凋亡.对照组活检标本也行同样病理检查.主要观察指标:显微镜下计数10个高倍镜下肾实质细胞平均凋亡个数,计算凋亡指数.实验组检测活检时患者血肌酐值及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实验组1例因穿刺组织过少,未出病理报告,2例肾移植后急性排斥,4例Ig A肾病复发,13例符合肾移植后慢性移植物肾病病理改变,其中2例肾功能丢失.对照组均为基本正常肾组织.入组时实验组肾实质细胞凋亡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特别是在血肌酐和尿蛋白定量均较高的患者中.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同入组时血肌酐爬升程度呈直线相关(r=0.733,P<0.01),并且与患者24h尿蛋白严重程度基本一致.结论:肾实质细胞凋亡在慢性移植肾失功发生演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影响人类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相关因素

    作者:

    回顾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辅助生殖科进行冻融胚胎移植的144例患者共16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人类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相关因素.采用探索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现场获取病例资料的方式,分别调查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可能相关因素如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体外授精方式、胚胎情况、移植周期方案、移植时机判断方法及子宫内膜容受性超微结构标志物(胞饮突)的检测等.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然后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研究因素与FET结局的定量关系,减少了各种混杂因素之间的交叉作用.统计结果显示,移植胚胎的质量、子宫内膜厚度和移植时机的判断方法对临床妊娠成功有显著影响.

  • 患者以影像学分级治疗方案与原始治疗方案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囊虫肺炎的效果比较

    作者: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囊虫肺炎的患者采用据影像学分级治疗方案及原始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04-02/2008-1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52例肾移植后疑似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和经支气管肺组织活检,37例确诊为卡氏肺囊虫肺炎.2004-02/2005-02收治的12例采用原始治疗方案,2005-02年以后收治的25例采用影像学分级治疗方案.结果:25例采用据影像学分级治疗方案患者均获得治愈,6例在治疗期间出现血肌酐轻度增高,经扩血管治疗后好转:而采用原始治疗方案患者中,9例治愈,3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以影像学分级治疗方案治疗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

  • 不同纲(罗非鱼/大鼠)肝细胞异种移植的排斥反应

    作者:

    背景:大多数异种移植的研究仍局限在两个不同种属间的哺乳动物,两个不同纲间的肝细胞移植却罕有报道.目的:观察不同纲间(罗非鱼/大鼠)肝细胞移植的排斥反应及其途径.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2007-09/2008-09在同济大学医学院完成.材料:健康成年尼罗罗非鱼.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体质量200~250 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方法:采用胶原酶冷消化法分离罗非鱼肝细胞,以生理盐水重悬,细胞浓度调整为2×10~(10)L~(-1).实验组脾内注射提纯后的罗非鱼肝细胞2×10~7,对照组脾内注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不同时段移植物组织学改变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物周围IgM及IgG.结果:实验组移植后2 h可见红髓内弥散分布的成簇、小灶状肝细胞,肝细胞呈圆形,细胞边界清晰,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染色较淡.肝细胞移植物在移植后很快的被排斥,移植后4 h,部分肝细胞边界不清.核固缩、核溶解,存活肝细胞明显减少,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移植后8 h只能见到少许正常肝细胞,24 h后未见到完整肝细胞.移植后3 d可见肉芽肿样区域,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对照组术后早期可见小出血灶、炎性细胞浸润较轻.实验组移植后1 h大鼠脾内移植物周围可见少量的IgM,移植后4 h移植物周围IgM明显聚集,一直持续到移植后3 d时反应程度减弱,IgG在移植后24h开始出现,3d后反应程度减弱及消失.对照组大鼠脾内始终未见IgM和IgG出现.结论:罗非鱼肝细胞移植于大鼠体内可能发生了超急性排斥反应,可能是大鼠天然抗体和罗非鱼肝细胞表面的异种抗原反应后,通过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对罗非鱼肝细胞造成的损伤.

  • 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

    作者:

    脊髓损伤是脊柱外科中严重的损伤,通过细胞移植方式来修复脊髓损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移植上,如许旺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嗅鞘细胞移植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等.这些细胞的移植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轴突髓鞘的再生,细胞的移植也从单一细胞移植发展到多种细胞联合移植,联合移植较单一细胞移植有更好的效果.另外,一些影响细胞正常生长的因素,如环境和分子反应过程也有可能为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提供有益启示.

  • 慢性移植肾肾病纤维化发病机制及病理学变化

    作者:

    器官移植已达到相当成功的水平,这与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是分不开的.然而,慢性移植肾肾病肾组织纤维化是导致移植肾长期失败的主要原因.各种肾脏疾病发展至肾纤维化都是一个缓慢的动态过程,涉及到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多种因素、多个环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调节.近年来,转化生长因子β_1、基质金属蛋白酶、树突状细胞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文章对它们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作以介绍,并探讨了近年来国外关于它们在肾脏中的表达以及在肾脏纤维化中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 生物起搏在细胞移植中的作用

    作者: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移植及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生物起搏成为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新方向,生物起搏器的研究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①细胞治疗:将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胚胎干细胞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心脏分化成起搏样细胞后发挥起搏功能.②基因转移:将窦房结细胞中的起搏基因通过载体转入心脏,使普通心肌细胞转化成自律细胞从而产生自主兴奋.③基因细胞治疗:将起搏基因转染干细胞后注入心脏,两者共同增强心肌生物起搏功能.尽管目前生物起搏器在大量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但应用于临床仍面临许多问题,随着窦房结细胞起搏机制进一步阐明,心脏生物起搏器必将造福人类.

  • cDNA文库构建方法及在细胞移植等领域的应用

    作者:

    cDNA文库是发现新基因和研究基因功能的基础工具之一.且在基因分离和克隆中起重要的作用.从cDNA文库中可以筛选出所需要的目的基因,并直接用于该目的基因的表达.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DNA文库构建方法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文章介绍了cDNA文库构建基本原理和构建方法、探讨了cDNA文库构建的其他类型、分析了cDNA文库的评判标准、展望了cDNA文库的临床应用.

  • 亲属肾移植供者66例术前评价及手术方式分析

    作者:

    对66例活体肾供者术前肾功能和形态学评价资料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活体肾移植供体评估标准和手术选择.男26例,女40例,年龄18~66岁,供、受者关系属3代内直系亲属64例,其中同胞兄弟姐妹间23例、父母子女间35例、其他4例,夫妻2例.供者术前血清肌酐(66.75±16.41)μmol/L,肾小球滤过率(91.9±16.6)mL/min,供肾形态学评价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7例,磁共振血管造影2例,CT血管造影57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对肾动脉主干的检出率均为100%,CT血管造影对副肾动脉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5%.5例患者选择腹腔镜手术方式,6例选择经腹开放,55例选择经腹膜后开放,取左肾55例,取右肾11例.提示CT血管造影可以准确评价供肾血管数量和结构,供肾摘取手术方式应结合术前评价等多因素具体选择.

  • 合并危险因素肾移植受者18例应用西罗莫司的观察

    作者:

    评价服用环孢素A肾移植受者合并危险因素时,应用西罗莫司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纳入应用标准的18例受者,将环孢素A转换为以西罗莫司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抗排斥治疗,环孢素A在1周内迅速撤除,西罗莫司的目标血药浓度为5~8 μg/L,随访观察移植肾功能、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环孢素A转换为西罗莫司时距移植后时间为5~108个月,随访4~31个月,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后逆转;环孢素A相关肾毒性4例,转换后血清肌酐均正常;慢性移植肾肾病5例,1例发生移植肾失功,另4例肌酐转换前为(327.4±105.0)μmol/L,转换后6个月下降为(215.6±A2.3)μmol/L(P<0.05);2例急性难治性移植肾排斥逆转;环孢素A相关肝毒性5例,其中环孢素A相关肾、肝毒性2例,肝功能恢复正常4例,改善1例;2例骨质疏松症安全撤除皮质激素;2例移植后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后转换为西罗莫司,随访11~16个月病情稳定.西罗莫司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脂血症、白细胞减少及慢性腹泻.提示以环孢素A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受者合并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时,转换为西罗莫司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选择.

  • 夫妻间肾移植10例临床分析

    作者:

    为总结夫妻间肾移植经验,探讨近期效果,回顾性分析了2005-10/2008-06上海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10例夫妻间肾移植临床及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6~38个月.所有供者均为妻子,年龄29~42岁,平均(34.4±4.0)岁,身体健康,均为开放手术取肾,7例取左肾,3例取右肾.受者均为首次肾移植,年龄30~45岁,平均年龄(35.8±4.6)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供受者ABO血型相同,HLA配型5个抗原错配2例,完全错配8例.术后采用环孢奈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强的松三联抗排斥治疗.所有供者移植后1周内出院,出院时血肌酐平均(78.9±15.2)μmol/L,随访期间肾功能均正常.受者移植后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抗排斥治疗后逆转,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及其他并发症.出院时血肌酐(98.1±30.1)μmol/L,随访期间肾功能稳定.总之,夫妻间肾移植具有较好的近期效果,在缺少尸体或亲属供肾的情况下,夫妻间肾移植可以作为尿毒症患者早期肾移植治疗的选择.

  •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0例临床分析

    作者:

    总结4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观察要点,以及供者选择、配型结果与移植疗效的关系.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2007-01/2008-07亲属活体肾移植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夫妻间供肾2例,血缘亲属供肾38例;ABO血型相同38例,相容2例:人类白细胞抗原无错配1例,4位点错配者4例,2位点错配者20例,1位点错配者16例;37例取供者左肾,3例取供者右肾.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醋酸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39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6.17±1.91)d,1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更昔洛韦治疗后痊愈,2例发生肺部感染,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全部供者术后恢复顺利,于7~10d内出院,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提示移植前对供、受者双方进行全面评估,对供、受者手术前后特殊情况及时观察、及时处理是亲属活体肾移植预后的关键,对提高生存率,降低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 肾移植后雷帕霉素免疫抑制剂转换方案应用12例

    作者:

    目的:总结分析肾移植后转换为雷帕霉素免疫抑制方案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09-03 12例因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肾病、肝功能损害及齿龈增生等因素,由神经钙蛋白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转换为以雷帕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的临床资料,转换方案的选择:①方案1,快速转换方式:第1天神经钙蛋白抑制剂减50%,1周完全停用神经钙蛋白抑制剂;雷帕霉素4 mg起,2 mg维持.②方案2:第1天停用霉酚酸酯,神经钙蛋白抑制剂不调整或减半,雷帕霉素4 mg起,2 mg维持,5 d后复查血药浓度,调整排斥用药.结果:快速代谢性患者5例,4例选用第2种方案,血肌酐平均下降30 μmol/L,且他克莫司/环孢素A+雷帕霉素可调整到目标浓度,无排斥反应再次发生,1例出现肺部感染后治愈;1例选用第1种方案,转换后短期血肌酐下降明显,后出现严重腹泻,且就医意识差,未及时诊治致移植肾失功.1例因肝功能持续异常选用第1种转换方案,转换后肝功能在2个月后完全正常.3例因血肌酐爬行性升高选用第1种转换方案,转换2个月后血肌酐平均下降23 μmol/L,且稳定在该水平,但1例蛋白尿显著增加.2例因齿龈增生明显选用第1种方案转换后,复查3个月症状明显好转,血肌酐稳定.1例因既往有脾功能亢进,术后口服环孢素或他克莫司达目标浓度后,均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选用第1种方案转换后,复查3个月症状明显好转,血肌酐稳定.3例有不同程度血脂升高,9例未见明显血脂升高现象.结论:对于快速代谢型肾移植患者,转换为雷帕霉素为较好的选择,主要通过早、中、晚3次口服抗排斥药物保持有效的抗排斥药物浓度,同时增加神经钙蛋白抑制剂类抗排斥药物的浓度,有利于排斥的纠正和预防.急性排斥不是转换雷帕霉素的绝对禁忌证,但转换雷帕霉素后,神经钙蛋白抑制剂浓度应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浓度,保持有效的抗排斥作用.

  • 再次肾移植21例

    作者:

    回顾性分析2000-01/2007-01收治的再次肾移植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移植后1,3,5年人/肾存活率,分析影响存活率的因素.首次移植肾失功的原因包括排斥反应17例,输尿管梗阻1例,血栓形成3例(肾动脉、肾静脉、肾内静脉各1例).再次移植后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76%/62%,76%/53%和59%/42%.使用和未用抗体诱导患者1年肾存活率分别为83%和33%,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和阳性患者1年肾存活率分别67%和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是否超过40岁及距离首次肾移植的时间是否超过6个月均与1年肾生存率无关(P>0.05).21例患者中发生排斥反应11例次,发生率52%.其中超急性排斥反应3例,发生率14%,3例群体反应性抗体均为阳性,分别为10%,15%和22%,立即切除移植肾继续血液透析治疗;急性排斥反应8例次,发生率38%,经过激素冲击或OKT3治疗后均逆转;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6例,发生率29%,其中4例经血液透析后肾功恢复.受者年龄和距离首次移植时间与移植肾存活率不存在明确关系,采用抗体诱导治疗和选择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受者有利于移植肾的存活,移植后用药应选择肝毒性小的免疫抑制剂,当首次移植肾完全失功时为避免出现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应切除失功肾.

  • 肾移植前后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

    背景:由于病情和治疗方法的特殊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时时面对着种种与治疗有关的压力,生理功能、心理状况和社会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容易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目的:测量并评估肾移植前后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相关因素.设计、时间及地点:以健康人为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于2008-01/06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完成.对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作为患者组,同期选择120例在年龄、性别、居住地、婚姻状态、受教育情况和经济地位等方面与患者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方法:采用个人一般资料问卷调查两组对象的年龄、性别、居住地、受教育情况、职业、婚姻状态、家庭经济状况、医疗保障方式等8项个人一般资料,采用一般临床的资料问卷调查患者组的原发病、并发症、接受透析治疗的年限、血清肌酐水平、血红蛋白含量、血清钙水平、血清磷水平、血清钾水平、血清钠水平、血清尿素氮水平、尿素下降率以及透析间期体质量的增加占干体质量的百分比等12项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采用中国版SF-36量表、家庭支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对照组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比较;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患者组进行评估,并将得分与常模进行比较;对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分别发放问卷120份,患者组收回112份,回收率为93.3%,对照组收回117份,回收率为95.7%.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SF-36量表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的平均得分明显下降(P<0.01),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上升(P<0.01),家庭支持问卷得分明显下降(P<0.01).医学应对方式问卷测试结果显示.患者组的面对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0.01),回避和屈服两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症、年龄、血红蛋白含量、透析年限、经济状况、抑郁、焦虑、家庭支持、应对方式中的回避因子,以及受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总分显著相关(|r|=0.376~0.561,P<0.051);发症、年龄、血红蛋白含量、透析年限、经济状况、抑郁、焦虑、家庭支持、应对方式中的回避因子,以及受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总分显著相关(|r|=0.376~0.561.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片发症、抑郁、年龄、透析年限、家庭支持和经济状况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理健康总分的6个主要因素,患者的抑郁、焦虑、并发症,家庭支持和应对方式中的回避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总分的5个主要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牛活质量普遍较差,并与患者的肾功能、躯体症状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 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选取策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体会

    作者: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选取策略及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外器官移植科完成的活体肾移植供受者126对.126名供者中,男32名,女94名,年龄28~64岁.父母捐给子女61例,兄弟姐妹之间捐献56例,夫妻之间捐献6例,儿子捐给父亲1例,侄子捐给舅舅1例,岳母捐给女婿1例.回顾性总结126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的手术经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受者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经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后得到有效控制;供者术后发生肠梗阻1例,予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供者术后发生阻塞性肺炎,经支纤镜吸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鼓励咳痰、行肺部理疗并适当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1例供肾肾周脂肪组织中发现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术后供受者均服用吡喹酮,随访1年,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正常,肾周B超未发现异常;供肾结石3例,2例受者随访2年结石无明显增大,亦未出现移植肾积水、肾功能受损害等表现,1例受者于移植后9个月突然出现尿量减少,行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复查移植肾无残石;5例供者术前检查发现单侧肾囊肿,手术选取有囊肿的一侧肾脏,术中对囊肿施行去顶或去盖术,术后供受者均定期随访肾脏B超,平均随访3年,受者移植肾末发现新发囊肿,供者孤立肾亦未发现囊肿;1例供者出院后生活条件较差,生活无节制,于术后3个月患肺结核,至结核病医院治疗,结核病病情好转后无明显诱因猝死,未尸检;几乎所有供者术后均有一过性血肌酐升高,经长划随访,肌酐均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的选取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对供者无害"是首要原则.

  • 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24例对比分析

    作者: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处理原则.方法:选择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06-04/2007-03及2007-04/12两个时期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患者24例.根据时间分为2组,2006年组12例CMV-IgM阴性、CMV-IgG阳性,4例CMV-IgM、CMV-IgG均阴性.2007年组6例CMV-IgM阴性、CMV-IgG阳性,2例CMV-IgM、CMV-IgG均阴性.两组移植后常规静脉注射或口服更昔洛韦.检查肺CT,对肺CT有改变者,2006年组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2007年组采取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及复方新诺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死亡率、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2006年组16例患者中11例痊愈,5例死亡.2007年组8例患者均治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肾移植后临床表现及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早期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抗巨细胞病毒治疗、联合应用复方新诺明及有效的营养支持均是治疗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的有力措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