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有限元法分析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特征

    作者:魏兵;许泽川;常山

    背景:稳定性是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主要标准,而生物力学是目前临床上评价内固定系统稳定性及实用价值性的具体标准.近年来有限元法被广泛应用于正常人体四肢脊柱及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研究、骨折的受力机制、骨科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内植物应力遮挡及内固定器械设计等.目的:通过对椎弓根螺钉自身结构参数、置入椎体方法及螺钉系统组合方式进行有限元研究,全面分析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至2016年12月为止PubMed数据(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cnki.net/),以"lumbar vertebrae,pedicle screw,finite element analysis,biomechanics"为英文检索词,"腰椎,椎弓根螺钉,有限元法,生物力学"为中文检索词,检索摘要内同时包含上述检索词的文献,并排除重复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45篇文献中,中文文献15篇,英文文献30篇.结果与结论:①利用有限元法对脊柱内固定器械进行应力分析计算对于正确手术方式的选择、内固定器械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②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相信随着数字成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医学和力学的交叉融合,更详尽的脊柱模型的建立将会成为可能;③这将有助于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每一名患者,有限元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将是骨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标.

  • 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的新进展

    作者:胡雪峰;左强;蔚磊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是解决晚期关节病变的一项理想手术,但是关节感染时有发生.准确的早期诊断可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准确的早期诊断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难题.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关节置换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至2016年12月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arthroplasty,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diagnosis,culture,synovial biopsy,microbial identification,inflammatory markers,histology,markers,Alpha-Defensin,PCR,imaging";中文检索词"关节置换,假体周围感染,诊断,血培养,组织培养,关节滑膜组织,微生物检测,炎症标志物,组织病理学,生物标记物,聚合酶链反应,影像学".共检索到122篇相关文献,7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①目前诊断方法众多每种检测方法都有其优点与不足,而且很多方法不同研究者得出结论不同,甚至相矛盾,相关检测的合适阈值和优化的实验室组合混乱,没有一个公认的佳检测手段;②但是值得欣喜是生物标志物是一重大突破,准确性高、简便易行,实用性强,已成为国际医学和科研界的研究热点,但是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目前还没有得到专家共识和指南肯定;③需骨科医师和科研人员共同努力,找出一种公认的简单、准确、适用的检测方法.

  • 侧卧位人工牵引和平卧位牵引床牵引对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作者:吕阳;王海洲;钟的桂;刘军;陈海云;潘建科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固定稳定性高、术中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但目前尚未见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两种体位方式疗效差异的循证医学对比研究.目的:以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侧卧位人工牵引和平卧位牵引床牵引对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有关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的相关研究,通过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8篇,共计661例患者,其中侧卧位人工牵引组330例,平卧位牵引床牵引331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侧卧位人工牵引与平卧位牵引床牵引相比,可缩短术前准备时间[MD=-7.58,95%CI(-14.42,-0.74),P<0.05]及手术时间[SMD=-0.81,95%CI(-1.01,-0.61),P<0.0001],减少切口长度[MD=-1.92,95%CI(-2.17,-1.67),P<0.0001],减少术中出血量[MD=-24.51,95%CI(-42.22,-6.79),P=0.007<0.01],但增加了术中透视次数[MD=2.82,95%CI(0.91,4.72),P=0.004<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2组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55,95%CI(-0.77,1.86),P>0.05];③结果表明,虽然侧卧位人工牵引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一定的优势,但在临床上应综合各方面因素而选择佳的修复方式.

  • 氨甲环酸减少胸腰椎后路融合围术期出血量的Meta分析

    作者:钟的桂;王文豪;吕阳;陈善创;麦秀钧;黄永明;黄永铨;侯秋科;苏海涛

    背景:有研究报道胸腰椎后路融合围术期运用氨甲环酸可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但这些研究普遍病例数较少.因而,有必要对国内外氨甲环酸减少胸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出血量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减少胸腰椎后路融合围术期出血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Medline 4个外文数据库和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维普等4个中文数据库中关于氨甲环酸在胸腰椎后路融合术中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通过阅读全文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再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结果与结论:共计纳入9个研究,其中氨甲环酸组患者363例,对照组3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同等剂量安慰剂,在胸腰椎后路融合术中静滴氨甲环酸可降低术中出血量(MD=-50.57,95%CI:-78.69至-22.44),降低术后引流量(MD=-109.45,95%CI:-124.50至-94.39),减少围手术期输血需求(OR=0.51,95%CI:0.31-0.85),也降低了手术操作时间(MD=-6.28,95%CI:-12.01至-0.56),且并未增加深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率(OR=0.46,95%CI:0.10-2.06),氨甲环酸还可降低腰椎后路融合围手术期总出血量(MD=-184.53,95%CI:-224.66至-144.40).结果证实,在胸腰椎后路融合术中静滴氨甲环酸可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和输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由于纳入文章病例数不多,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进一步去证实.

  • 人工全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陈俊;伍光辉

    背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腰椎融合常引起腰椎僵硬和邻近节段退化加速,全椎间盘置换等非融合术是避免上述问题出现的修复方法,但关于其应用价值与适应证等方面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人工全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自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7例,按修复方式分为2组.融合组55例接受腰椎融合,置换组42例接受人工全椎间盘置换,术后随访6年.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①2组间术前一般资料、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置换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融合组,术中出血量小于融合组(P<0.01);③术后2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降低(P<0.01);置换组术后6个月及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融合组降低(P<0.01);④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低于融合组5%(P<0.05);⑤结果表明,人工全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够有效缓解腰腿疼痛及改善腰椎功能,具有较好的中长期疗效.

  • 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治疗:半肩关节置换与锁定钢板对比

    作者:冯硕;查国春;郭开今;杨志;常步青;杨硕;徐崇峻;陈向阳

    背景:对于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选择半肩关节置换还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目的:对比半肩关节置换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方法:回顾分析7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半肩关节置换组22例,锁定钢板内固定组51例.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末次随访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等.结果与结论:①73例患者术后获得6-24个月随访;②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与半肩关节置换组相比,其手术时间长、术后引流量多且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锁定钢板内固定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35%虽然高于半肩关节置换组23%,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术后末次随访Constant-Murley总评分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显著高于半肩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三部分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末次随访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优于半肩关节置换(P<0.05),锁定钢板内固定较半肩关节置换手术时间更长,血红蛋白下降值更低(P<0.05);⑥对于四部分骨折患者,2种治疗方式末次随访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时间更长,血红蛋白下降值更低,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半肩关节置换(P<0.05);⑦总体而言,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半肩关节置换,其中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修复结果要优于半肩关节置换,对于四部分骨折而言二者效果并无太多差异,但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时间较长,出血多,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 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韧带稳定性与术后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刘庆宽;王国栋;王承群;孔颖;牛帅帅;马龙飞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达到何种程度的韧带松弛度及这种韧带松弛状态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目前仍不明确.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韧带松弛度与术后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由术者在膝关节假体置入后行伸直0°、屈曲30°位韧带松弛度测量;根据不同的韧带松弛度,将患者分为7组:组1(0-1.0 mm),组2(1.0-2.0 mm),组3(2.0-3.0 mm),组4(3.0-4.0 mm),组5(4.0-5.0 mm),组6(5.0-6.0 mm)及组7(>6.0 mm).根据置换前和置换后2年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牛津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①随访时间为2年,终获得随访的患者有362例;②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KSS、OKS及KOO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③术后KSS评分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6.273,P=0.000),功能好的2组为组3(2.0-3.0 mm)和组4(3.0-4.0mm);术后OKS评分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103,P=0.006),评分低的为组3(2.0-3.0mm);伸直位膝关节内外翻松弛度为1.0-2.0 mm或屈膝30°位内外翻韧带松弛度为2.0-3.0 mm或3.0-4.0 mm时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KSS及OKS评分)优;④膝关节活动度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227,P=0.000),活动度大的是组6和组7;⑤KOOS评分的维度中膝关节日常生活活动和膝关节有关的日常生活质量,组3评分高;⑥结果表明,为获得佳的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功能,术中韧带松弛度应尽量维持在伸直位内外翻韧带松弛1.0-2.0 mm或屈膝30°位内外翻韧带松弛2.0-3.0 mm.

  • 普通双极股骨头SuperPATH入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作者:夏良政;李胜华;袁中山;邓英虎;朱东起;叶文胜;许安平;余涛;黄德宁

    背景:传统后外侧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切口大,需切断外旋肌群,康复时间慢;SuperPATH技术切口小、不切断任何肌肉、保留了关节囊,可快速康复,但需特殊器械、假体,价格昂贵;改良普通器械,利用SuperPATH技术,使用普通双极股骨头置换,技术可行,便于推广.目的:通过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对比,探讨改良、利用普通器械,使用普通一体柄双极股骨头,通过SuperPATH入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6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30例采用SuperPATH入路,改良普通器械,使用普通一体柄人工双极股骨头进行股骨头置换;对照组32例采用后外侧入路,使用普通器械及普通一体柄双极股骨头进行置换.通过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换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置换后下地时间、目测类比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照研究,评价置换效果.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获得10-38个月的随访;②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置换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置换后下地时间、置换后1周目测类比评分、置换后1,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③而在手术时间方面,试验组长于对照组(P<0.05);④在置换后3个月目测类比评分以及置换后6个月Harris评分方面,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提示与后外侧入路相比,改良器械后利用普通一体柄人工双极股骨头SuperPATH入路进行微创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失血量少的优点,术后可快速恢复,即可减轻术后疼痛,又可缩短住院时间,方法可行.

  • 不同治疗方法减轻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腰背部疼痛的差异:2年随访的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及预试验结果

    作者:王凯;李春亮;朱海勇;王裕;张志进

    背景: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是骨科治疗的首选方式.课题组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PKP和PVP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6个月腰背部疼痛,但更长期随访的止痛效果尚未进行观察.目的:作者设计了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旨在系统观察3种治疗方法:PKP,PVP及非手术疗法对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腰背部疼痛的中长期止痛效果差异,并全面分析腰背部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拟纳入青海省人民医院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PKP组和PVP组分别接受PKP和PVP治疗,非手术治疗组接受康复训练和中药治疗,每组300例,术后随访1周及1,3,6,12,24个月.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4个月腰背部疼痛发生率.研究的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腰背部疼痛发生率;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12,24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腰痛评分,胸腰部椎体X射线形态;术后1周及术后1,3,6,12,24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方案设计前,作者以预试验方案得到了621例患者的结果,显示PKP或PVP术后6个月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腰背部疼痛发生率为15%,腰背部疼痛的危险因素为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及骨水泥渗漏的方向、体积、范围和不良反应(P<0.05).试验经青海省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审批时间:2017年4月,审批号:RM006G).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对试验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设计时间为2017年3月,试验于2018年9月开始招募患者及数据收集,2019年9月完成对象招募,2021年10月进行结果指标分析,2021年11月完成试验.文章结果将以科学会议报道,或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传播.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1800016493),注册方案版本号1.0.讨论:试验希望明确,PKP,PVP及非手术治疗3种方法哪种对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腰背部疼痛的缓解效果佳.

  • 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体质量指数与翻修率的关系

    作者:许立臣;许卫兵;杨东方;张海滨

    背景:肥胖对于脊柱外科手术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对术后翻修的影响.但是,对于微创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肥胖是否会影响其翻修率目前仍不清楚.目的:探究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体质量指数数值是否会影响微创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翻修率.方法:共纳入143例接受单节段微创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组(体质量指数<25 kg/m2)、超重组(体质量指数25-29.9 kg/m2)、Ⅰ度肥胖(体质量指数30-34.9 kg/m2)、Ⅱ-Ⅲ度肥胖(体质量指数≥35 kg/m2).统计对比各组术前、术后6周、术后12周、术后6个月腰痛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术后6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采用线性回归控制年龄、性别及改良Charlson合并症评分.应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分析评价体质量指数与术后翻修率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修复手术效果确切;②术后腰痛目测类比评分改善明显,随访期内各体质量指数组间术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未见显著性意义;③高体质量指数患者术前合并症风险更高(P=0.001),高体质量指数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P=0.000);④Cox比例风险分析模型结果认为,高体质量指数并非是微创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翻修的独立危险因素(P=0.299);⑤提示在微创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2年的随访期内,体质量指数与术后翻修率并未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因此,对高体质量指数患者和其术者而言,接受微创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并不需要承担比正常体质量患者更高的风险.

  • 三种模式识别模型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受压神经根的准确率

    作者:李祥蓉;程琳;席家宁;李伟

    背景:目前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受压神经根的客观检查都面临着诊断能力不足的问题,将模式识别技术与表面肌电技术结合将为提高受压神经根的诊断正确率提供新思路.目的:通过3种不同的模式识别方法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受压神经根的表面肌电识别模型,计算3种模型的诊断准确率并分析不同模式识别技术的应用特点.方法:采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24例L4/L5节段椎间盘突出合并L5神经根受压和23例L5/S1节段椎间盘突出合并S1神经根受压患者的表面肌电参数,应用逻辑回归方程、决策树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受压神经根的识别模型,计算3种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正确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3种模型的诊断正确率.结果与结论:①逻辑回归方程终建立了一个三参数的诊断模型,其诊断率从85.7%-100%,平均为93.6%,该诊断方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8和0.92;②卡方自交互侦测决策树诊断模型的诊断率为42.86%-85.71%,平均为66.43%,该诊断方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和0.56;③分类回归决策树诊断模型的诊断率为57.14%-85.71%,平均为72.14%,该诊断方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1和0.73;④神经网络诊断模型诊断率为85.7%-100%,平均为92.14%,该诊断方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3和0.92;⑤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评价3种分类模型时,神经网络为0.98,逻辑回归方程为0.97,决策树为0.90;⑥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与逻辑回归模型识别受压神经根的正确率均非常满意,明显高于MRI的检查结果,其中神经网络模型的诊断效能更加稳定,故其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定位诊断受压神经根的辅助方法;在没有条件建立神经网络诊断模型的情况下,逻辑回归同样非常适用;决策树在重要危险因素的筛选方面性能突出,其可以和其他方法联合使用提高识别准确率.

  • Neer二部分肱骨外科颈骨折微创治疗:Phlios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对比

    作者:邹义源;向明;陈杭;李一平;杨国勇;胡晓川

    背景:微创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及髓内钉均是很好的选择,但对于哪种内固定更好仍然有很大争议.目的:评价运用微创技术,采用Phlios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采用Phlios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外科颈骨折患者资料共21例,根据内植物不同分为2组,Phlios钢板组10例,Multiloc髓内钉组11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3,6,9个月、1年及以上定期复查,记录并对比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活动范围、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Constan-Murley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①所有2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其中Phlios钢板组为12-36个月,Multiloc髓内钉组为12-24个月;②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89);③末次随访2组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92);④末次随访2组前屈上举角度、外旋角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但Phlios钢板组较Multiloc髓内钉组的外展角度大(P=0.014);⑤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⑥2组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肩峰撞击、螺钉穿出、肩袖损伤及腋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⑦结果提示在Neer二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微创治疗中,Phlios锁定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修复肱骨近端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侧卧位牵引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康亦锋;徐勇强;冯嗣寅;黄焱;阎戈;王愉思

    背景: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往往无法通过牵引床牵引得到良好的复位,需要切开或者应用其他微创复位技术进行辅助复位.目的:探讨侧卧位牵引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对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复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4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均为新鲜骨折,骨折按AO分型:A2型26例,A3型58例.根据骨折复位方法的不同,分为侧卧位手法牵引复位组(A组)和平卧位牵引床牵引复位组(B组),每组42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闭合复位失败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①A组患者复位效果优于B组,手术时间减少了13 min,术中出血量减少了50.65 mL,透视次数减少了18.59次,术后1年Harris评分增加了10.58分,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提示对于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侧卧位手法牵引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可以缩短复位操作时间,减少术中血液丢失,提高复位质量,较牵引床复位更有优势.

  • 3D打印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年老体弱患者髋关节置换后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李远辉;曾勉东;尹德龙;胡汉生;余升华;王钊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感染对于年老体弱患者是灾难性的并发症,对于这类患者如何有效控制感染,保留一定的髋关节功能是一个难题.目的:探讨3D打印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占位器作为年老体弱患者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终极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3D打印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作为终极治疗手段治疗4例年老体弱髋关节置换后感染患者,术后通过随访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髋部X射线检查、感染指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髋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①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5个月;4例患者均于术后2周伤口愈合,无残留窦道;4例患者末次随访均无翻修,其中1例患者由于尿毒症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9个月死亡;②4例年老体弱患者经3D打印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占位器治疗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并保留了一定的髋关节功能;③目测类比疼痛评分由术前(8.0±1.5)分降到术后末次随访(2.0±1.4)分(P<0.05),Harris评分由术前(41.6±4.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75.8±6.3)分(P<0.05);④提示对于年老体弱患者,采用3D打印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占位器能有效控制髋关节置换后感染,且保留一定的髋关节功能,亦可作为终极治疗方法.

  • 不同年资足踝外科医师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足踝骨折效果的比较

    作者:朱亚会;付炳金;尹刚;王超;孙广超;邓明明;杜瑞;杨佳林;朱晓东

    背景:3D打印技术在足踝外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取得良好效果,但此技术对足踝外科不同年资医师的影响有无差异尚且未知.目的:分析3D打印技术对不同年资足踝外科医师的影响有无差异.方法: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足踝部骨折患者随机采用传统手术及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2种方式,分别由低年资医师和高年资医师完成,分为低年资传统组、低年资3D组、高年资传统组和高年资3D组.记录并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结果与结论:①符合标准的8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9例由于各种原因失访,剩下的60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记录,所有患者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愈合;②低年资3D组在治疗跟骨骨折及三踝骨折方面,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优于低年资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高年资3D组跟骨骨折、跖骨骨折、三踝骨折患者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与高年资传统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共有3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低年资3D组和高年资传统组各1例为浅表组织感染;低年资传统组1例为深部感染;⑤末次随访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低年资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年资2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表明3D打印技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方面对低年资医师的影响大于高年资医师,在并发症和功能恢复方面对不同年资医师影响差异较小.

  • 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与传统截骨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与比较

    作者:王玄;于卓力;纪楠;王爽;樊景旭;乔跃跃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发展多年,随着材料科学及生物力学等不断发展进步,膝关节假体材料及设计已趋于成熟,近些年随着3D打印技术出现,逐渐应用于医学领域,现作者所在单位已开展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截骨膝关节置换技术.目的:通过与传统截骨方法对比,了解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存在的优势及不足.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202医院骨科收治的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符合标准的单膝骨关节炎初次关节置换患者资料,其中27例术中应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A组),32例术中应用传统截骨方法(B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3,6个月评估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测量术后下肢力线(通过股骨头中心膝关节中心连线和胫骨解剖轴连线的夹角).结果与结论:①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术中均与膝关节匹配;②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均减小;③2组术后1,3,6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2组术后1,3,6个月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A组术后下肢力线夹角为(179.37±2.03)°,B组为(178.86±2.5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结果表明,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围手术期出血,便于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对术后下肢力线及6个月内关节功能无影响.

  • 基于3D打印技术构建个体化椎间孔镜穿刺导向器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杨军;杨群;王博;刘阳;张锐;姜畅

    背景:椎间孔镜手术频繁的术前透视定位对于医患而言都是有害的,因此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术前透视次数.目的: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出一种新型个体化椎间孔镜技术穿刺定位导向器,初步探索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其对椎间孔镜手术穿刺准确性、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术前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软件建模,模拟手术时工作通道的方向和位置,测量出工作通道的角度,旁开距离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利用建模软件构建出个体化的穿刺定位导向器,之后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导向器.回顾性分析接受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患者45例,其中导向器组22例使用导向器定位穿刺,传统组23例采用传统方法穿刺.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穿刺次数、透视次数、目测类比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穿刺次数方面,导向器组(1.27±0.63)次,传统组(3.69±0.70)次,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透视次数方面,导向器组(11.59±2.04)次,传统组(20.39±1.80)次,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③手术时间方面,导向器组(75.44±11.89)min,传统组(87.39±12.51)min,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④在临床疗效方面,术前、术后1 d、3个月、6个月腰痛及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⑤结果提示,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构建出个体化的椎间孔镜穿刺定位导向器,此种导向器可以提高椎间孔镜术中穿刺的准确性,有效减少透视次数和穿刺次数,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可行性.

  • CBL教学模式下骨盆移位计算软件联合3D打印在骨盆复位架技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攻孜;姚琦;彭烨;王翔;张立海

    背景:新开发的骨盆移位计算软件可增强使用者对骨盆移位的准确判断和理解,在更贴近临床的CBL教学模式和3D打印技术带来的实训演练下,突破骨盆复位架技术这一教学难点.目的:探讨CBL教学模式下骨盆移位计算软件联合3D打印在骨盆复位架技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至201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一病区进行学习的进修医生和研究生共96名按在院学习时间分为传统教学组(n=53)和新教学模式组(n=43).新教学模式组在CBL教学模式指导下,使用骨盆移位计算软件辅助术前规划.2组均在3D打印模型上模拟实际操作和实训考核.教学完成后对2组进行教学评估.结果与结论:①在教学吸引力、对典型骨盆骨折认识深度、对骨盆闭合复位手术的手术方案制定能力、对外架操作熟练所需操作练习次数、总体满意度及实训考核(手术时间)等方面,新教学模式组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提示CBL教学模式指导下,骨盆移位计算软件辅助术前规划,在3D打印模型上模拟实际操作的新教学方式应用于骨盆复位架技术临床教学,可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对骨盆骨折疾病的理解和手术规划能力,并可使学生快速有效掌握骨盆复位外架的使用技巧.

  • 疲劳诱发如何影响跃起着地动作时下肢关节负荷及平衡能力?

    作者:桂柱;袁艺文;沙滟

    背景:人体处于疲劳状态下,其控制肌肉的能力便会下降,但目前对疲劳后跃起着地下肢关节负荷及平衡能力的改变情况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疲劳诱发对运动员着地下肢关节运动学、动力学及动、静态平衡的影响,从而为预防运动损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闭锁式动力链动作对16名优秀男子排球选手先诱发肌肉疲劳,再利用Vicon红外线运动图像采集系统及三维力测力台同步收集受试者跃起着地动作的运动学、动力学及足底压力中心参数.结果与结论:①疲劳后着地所测得的髋关节大屈曲角度、活动范围和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显著小于疲劳前(P<0.05);②疲劳后着地膝关节达到大屈曲角度的时间显著下降,而地面反作用力大值呈显著增加(P<0.05);③疲劳后着地,动、静态平衡在足底压力中心的偏移半径、移动速度及移动所复盖面积呈显著增加(P<0.05);④结果提示,疲劳后跃起着地受试者往往采取较为僵硬的着地动作,以尽快维持姿势稳定;疲劳后着地受试者身体平衡能力显著下降,造成着地后的冲击力无法有效地减少,从而增加了运动伤害发生的风险.

  • 股骨头外移、上移及泪滴基线外移指数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自身对照,诊断性试验及预试验结果

    作者:秦迪;胡世伟;李会杰;何丽英;吴啸波;吴涛;马文辉;韩永台

    背景: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常合并髋臼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会使股骨头中心点位置发生改变,这样在使用骨盆X射线成像测量影像学诊断指标——中心边缘角、髋臼角、头臼指数时就会存在误差,从而影响髋臼发育不良诊断的准确性.目的:试验提出了3种新的X射线指标测量方法,分别测量股骨头外移指数、上移指数、泪滴基线外移指数的变化,这些结果指标均用相对比值表示,可规避测量角度带来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导致的误差,以期对髋臼发育不良做出更准确的诊断.方法:试验在中国河北省,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纳入行骨盆正位X射线片检查的成人患者200例,男女各100例,采用Photoshop CS5软件对X射线图像进行健侧及患侧影像学指标测量及分析.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股骨头外移指数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诊断的敏感度;次要观察指标为股骨头外移指数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正确率,股骨头上移指数、泪滴基线外移指数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特异、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正确率,股骨头外移指数、上移指数、泪滴基线外移指数与中心边缘角、髋臼角、头臼指数的相关性,影响髋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目前试验已得到241例骨盆正位X射线检查的男性患者的数据结果,显示患侧外移指数、上移指数、泪滴基线外移指数分别为(86.8±0.6)%,(75.8±2.0)%及(76.2±0.5)%,此3个指数与髋关节CE角、Sharp角及头臼指数具有一定相关性.试验经中国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批准号:KE2016-011-1).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对试验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文章结果将以科学会议报告,或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传播.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1800016375),注册方案版本号1.0.讨论:试验结果旨在证实采用3种新的X射线指标(股骨头外移指数、上移指数、泪滴基线外移指数)的测量方法,与单纯指标测量中心边缘角、髋臼角,头臼指数相比较,可提高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准确率,有效避免诊断误差.

  • 基于CJFH分型的股骨头坏死三维分型及塌陷预测

    作者:周思佳;姜文学

    背景:研究报道股骨头坏死分型与坏死预后密切相关,基于三柱结构的中日友好医院(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CJFH)分型对股骨头塌陷的预测准确性高,但其仅局限于二维层面,目前缺少基于此分型建立相应三维分型的研究.目的:通过建立股骨头坏死三柱结构的三维分型,探讨该分型的优势及在股骨头塌陷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68例106髋的髋关节MRI和CT资料,基于CJFH分型方法,在三维层面上将股骨头划分为内侧、中央和外侧的三柱结构,并根据坏死区的大小及位置,建立3D-CJFH(Three-dimensional CJFH,3D-CJFH)分型方法.利用这2种分型方法对上述106髋进行分型,得到不同分型的转归.比较3D-CJFH分型和CJFH分型的股骨头坏死塌陷率.结果与结论:①3D-CJFH分型分为A型(内侧型),B型(中央型)和C型(外侧型),其中C型包括C1型(次外侧型),C2型(极外侧型)和C3型(全股骨头型);②3D-CJFH分型的A、B和C型塌陷率分别为5.6%,8.0%,58.7%;C1、C2和C3的塌陷率分别为25.0%,75.0%,96.3%;CJFH分型的A、B和C型塌陷率分别为5.3%,13.8%,59.3%;C1、C2和C3的塌陷率分别为32.3%,75.0%,95.7%;③3D-CJFH分型的A型和C3塌陷率大于CJFH分型,CJFH分型的B型和C1型塌陷率大于3D-CJFH分型,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D-CJFH分型的C2型塌陷率与CJFH分型相同.3D-CJFH分型的C型塌陷率小于CJFH分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该研究结果表明,3D-CJFH分型对于股骨头塌陷的预测结果与CJFH分型相似,但3D-CJFH分型更符合股骨头的三维生物力学特性,为股骨头坏死的三维诊断和塌陷精准预测提供了理想的基础.

  • 新型可吸收螺钉与传统螺钉固定Lauge-Hansen 1型内踝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陈帆成;禹宝庆;施继飞;敖荣广;张旭;李得见;钱治

    背景:聚L-乳酸等一类材料作为新型生物材料用于骨科领域,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可被组织吸收,无需二次手术,不与周围组织发生反应,而且可吸收材料的弹性模量接近骨骼,更有利于骨折愈合.然而目前的文献中尚未对可吸收螺钉的生物力学方面做较为充足的阐述.目的:利用现代计算机有限元分析技术探究新型可吸收螺钉用于固定Lauge-Hansen 1型内踝骨折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利用CT原始数据建立简单内踝骨折模型,利用新型可吸收螺钉、新型金属螺钉以及传统金属螺钉进行固定,并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分析应力集中以及位移.结果与结论:①新型可吸收螺钉固定模型共有36240个单元,7660个节点,450 N压力下,螺钉大应力为46.78 MPa,螺钉大位移为0.239 mm,骨折远端大位移0.248 mm;②新型金属螺钉固定模型共有36240个单元,7660个节点,450 N压力下,螺钉大应力为46.49 MPa,螺钉大位移为0.223 mm,骨折远端大位移0.214 mm;③传统金属螺钉固定模型共有41236个单元,8121个节点,450 N压力下,螺钉大应力为59.08 MPa,螺钉大位移为0.182 mm,骨折远端大位移0.207 mm;④新型可吸收螺钉用于Lauge-Hansen 1型内踝骨折的固定中,应力总体分布均匀,发生断钉可能性小;⑤实验验证了可吸收螺钉用于简单内踝骨折的生物力学可行性.对于临床医生而言,选择新型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Lauge-Hansen 1型内踝骨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选择.

  • 踝关节贴扎后人体平衡及高处着地缓冲能力的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石玉;廖永华;罗炯

    背景:基于先前研究,踝关节贴扎能增加踝关节稳定度,对踝关节扭伤具有预防效果,故目前穿戴踝关节护具或使用踝关节贴扎已被运动选手及普通大众在运动训练、比赛及健身活动中广泛采用.但极少有文献能从运动学、动力学角度去完整探讨踝关节贴扎用于运动伤害预防时是否可能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目的:探讨踝关节贴扎前后对健康年轻人平衡能力及高处着地缓冲能力影响的机制,为运动员或一般喜好运动的民众如何使用贴扎树立正确观念,从而为避免运动伤害及增进运动表现提供参考.方法:共招募21位健康受试者,使用高速摄像、三维力测力板评测贴扎前后受试者静态平衡及高处着地时的动态平衡、地面反作用力及下肢负荷率.并应用重复测量方差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结论:①贴扎对高处着地动作的瞬刻踝关节跖屈角度及足后角度无影响,但贴扎能有效限制足后外翻大角度及重心速度降至为零时的足后角度;②贴扎能明显缩小着地缓冲期第一、第二阶段踝关节角位移及足后动作角位移,显著延长缓冲时间,明显缩短了第一阶段占整体缓冲时间百分比;③贴扎显著影响闭眼单脚站立表现,增加了压力中心摆荡幅度,但对高处着地动态平衡能力似乎无影响;④贴扎后高处着地时,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大值出现时间呈显著缩短,垂直冲击力峰值呈下降现象,但冲击力负荷速率显著增加;⑤结果表明,踝关节贴扎会改变受试者着地形态,有效限制足后外翻大角度,降低足后及踝关节角位移,对增强高处着地的动作稳定性有一定功效;踝关节贴扎对动、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程度及机制有待于深入探讨,但贴扎显著缩短了地面反作用力大值出现的时间,从而导致作用力负荷速率显著增加,故可能增加了下肢关节受伤的风险.

  • 颈腰痛患者颈椎矢状位序列的代偿机制

    作者:张光明;阮志勇;胡荣胜;陈农;高如峰;潘福根

    背景:颈痛是非常常见的症状,但对于颈痛的病因诊断仍然困难,颈痛和颈椎矢状位序列之间的关系仍旧有很多争议.目的:探讨颈腰痛患者颈椎矢状位序列可能存在的代偿机制.方法:颈腰痛患者行站立位颈腰椎正侧位X射线检查.对照组为单纯颈痛患者、无颈部症状志愿者,行颈椎正侧位X射线检查,每组50人.测量颈-胸椎矢状位形态及序列参数包括C0-C2角、C2-C7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T1倾斜角.所有参数均采用95%可信区间表示,各组所测参数以及C0-C2角+C2-C7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与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之间的距离分别进行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颈腰痛患者C0-C2角为12.4°-20.7°,C2-C7角为5.6°-15.1°,T1倾斜角为21.3°-25.8°,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为14.2-20.8 mm,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为9.5-17.5 mm,C0-C2角+C2-C7角为23.1°-30.7°,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与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之间的距离为1.4-6.6 mm;②颈痛患者C0-C2角的值为15.6°-18.6°,C2-C7角的值为7.7°-13.1°,T1倾斜角的值为23.1°-26.0°,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值为13.5-17.7 mm,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值为10.5-17.2 mm,C0-C2角+C2-C7角的值为25.3°-29.6°,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与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之间的距离为-0.5-4.6 mm;③无症状志愿者C0-C2角为11.8°-17.9°,C2-C7角为7.7°-13.9°,T1倾斜角为21.7°-24.5°,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值为12.1-18.5 mm,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为6.4-15.3 mm,C0-C2角+C2-C7角为24.1°-28.8°,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与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之间的距离为1.9-7.4 mm;④各组内男女之间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各参数之间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综上,颈腰痛患者、单纯颈痛患者和无症状者颈椎矢状位所测参数无明显差异,颈腰痛患者的颈椎矢状位序列代偿无特异性,还需要进一步寻求更为敏感的矢状位参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