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骨折修复的启动与分子水平的调节

    作者:张斌;黄富国

    回顾近年来有关骨折修复及其相关因子在此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总结骨折修复启动过程及关系紧密的调节因子的作用,探讨干预此过程的方法.发现在骨折修复过程中,其启动具有明显的特征,启动的同时其相关因子参与其中每一个环节.在分子水平上,骨折修复的启动有其特殊的相关因子如骨形成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等参与调控.

  • 组织工程化产品与玻璃化技术的基础及其应用

    作者:朱肖奇;杨志明

    玻璃化是冷冻生物学中一项简单、快速、而有效的保存有生命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方法.综合大量的有关文献,介绍玻璃化的产生和发展;玻璃化溶液的成分及组成;影响玻璃化保存的因素;玻璃化的优缺点;玻璃化在细胞保存方面的应用,在组织保存方面的应用及其在器官保存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在组织工程人工化产品的保存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然而组织工程化产品与正常组织比较有其特殊性,需要深人研究.

  • 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作者:郑振东;谢晓冬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生活质量(QOL)已成为晚期肿瘤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评估指标.在QOL的测评方面,国际上已初步形成研究体系,国内的医学工作者正逐步引进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有效的改善和实施.在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对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行之有效,但仍需改进和推广.

  • 中枢性乙酰胆碱释放与睡眠、温度和皮肤感觉刺激的关系

    作者:贺赛琳;岳云;张英明;孙雪峰;陈小光;郭徽

    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乙酰胆碱所介导的胆碱能传递系统在自然睡眠的发生和全麻作用机制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枢性乙酰胆碱与全麻药的作用机制、自然睡眠及体温、皮肤感觉刺激的关系.

  • 下颈椎内固定技术与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的相关性

    作者:项良碧;祖启明

    近20多年来,下颈椎的内固定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颈椎外科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的研究进展.目前,下颈椎前路内固定技术以带锁钉的限制性钢板固定占主导地位,而下颈椎后路则以侧块钢板和椎弓根系统固定占主导地位,但椎弓根固定系统在生物力学上更具优势.只要熟悉颈椎的解剖并规范手术操作绝大多数的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 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膝关节僵直21例术后功能训练指导

    作者:陈书勤;郭春燕;曹献云

    膝关节屈膝功能不足70°时,就会对人的生活有较大影响,应积极治疗,行关节松解手术.术后做好康复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改善关节功能的关键.21例关节僵直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和术后功能训练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 非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远期疗效比较

    作者:王秦耕

    对21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3种非手术治疗方法-腰椎牵引,激素硬膜外注射,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或胶原酶化学溶核术应用方法和近、远期疗效.近期疗效(1个月内优良率):腰椎牵引<激素硬膜外注射<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或胶原酶化学溶核术组,远期疗效优良维持时间和复发率(4年):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阶梯式非手术治疗方法可取得较满意的近、远期临床疗效.

  • 膝关节内骨折后疼痛与负性情绪及疗效的相关性

    作者:王长娥

    研究膝关节内骨折患者的疼痛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选择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CVRS疼痛评估方法作为调查工具,对45例膝关节内骨折后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的SCL-90评分进行比较,疼痛程度重组中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评分均有显高于疼痛程度轻组(P均<0.05),同时骨折治疗疗效佳组的CVRS疼痛评分明显小于疗效差组(P<0.05),这些提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骨折治疗疗效.

  • 咪唑安定对术前不同心理状态患者的影响

    作者:李圣平;王力甚;王作俊

    选择开朗型、恐惧紧张型及忧郁型3种不同心理状态待手术患者60例,分成3组,每组20例.术前肌注咪唑安定0.07 mg/kg,于肌注前(T1)、肌注后30 min(T2)、术中(T3)及术毕(T4)时间段检测血清皮质醇和血糖的含量.恐惧紧张组在T1时期血清皮质醇比开朗组和忧郁组高,与其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从T2~T4时期,3组均有升高,但组间比较无差异,紧张恐惧组自T1 血糖即开始升高,与另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患者以术中高,持续到术后,从T2~T4时期,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前肌注咪唑安定0.07 mg/kg,对紧张恐惧型心理状态的患者有明显的镇静和抗焦虑作用,能减少其患者的应激反应.

  •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方案治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闫红艳;张阳

    晚期胃癌患者16例,周剂量紫杉醇70~80mg/m2,静滴3 h,1次/周,连用3周;5氟尿嘧啶(5-FU)300mg/d,用便携式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连用2周;顺铂5 mg/d,5 d/周,连用2周;以上化疗方案每4周重复.1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6例,稳定6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为50%,中位缓解期6个月(2~13个月),中位生存期13个月(4~33个月),1年生存率62.5%,临床获益率75%.紫杉醇作为一种抗癌新药,采用周剂量给药的方式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应用单层人羊膜预防面部创面后瘢痕畸形的发生

    作者:李艳清;杨红艳;战海燕;高丽萍;杨国华

    对颜面105个创伤创面对照贴敷人羊膜和油纱,进行临床观察.发现颜面浅Ⅱ度创面用人羊膜治疗侧比用油纱治疗侧平均提前愈合四五天;颜面深Ⅱ度创面用人羊膜治疗侧比用油纱治疗侧平均提前愈合五六天.单层辐射人羊膜可防止创面感染,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降低颜面瘢痕畸形的发生.

    关键词: 辐射 羊膜 伤口愈合
  • 腰背肌功能锻炼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作用

    作者:蓝桂森

    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20例采取药物及理疗为对照组,22例在常规治疗措施上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为治疗组.疼痛基本缓解时间、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腰背肌功能锻炼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 康复
  • 肺换气率检测对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呼吸功能判定的意义

    作者:王彩霞;姚战束;王显芝

    通过外科手术患者的肺换气率检测以便准确、直观的评价患者的换气功能情况,用于指导外科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术后病情的预测.肺换气率方法是自行研制的换气功能检测方法.外科手术患者的肺换气率检测结果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肺换气率的检测对外科患者通气特别是换气功能的评价比一氧化碳弥散方法,直接、准确、具有前瞻性意义.

  • 异丙酚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时伟兵;王心崇;白承新;樊立林

    将急性发作偏头痛患者43例分成两组,治疗组18例给予异丙酚静脉输注,对照组25例给予麦角胺口服.用药2 h后观察,治疗组:有效率83%,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有效率44%,总有效率68%.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异丙酚可作为一种新型快速缓解偏头痛的有效药物.

  • 肩关节脱位并大结节撕脱骨折复位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

    作者:管廷进;徐春玲;许长彦

    肩关节脱位并大结节撕脱骨折复位术后常见肩关节功能受限.根据患者年龄、受伤后复位时间及肩部软组织损伤情况和其他合并伤的病情,遵循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可恢复肩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湿润烫伤膏联合美宝疤痕平对烧烫伤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分析

    作者:邱世国;邓恩;黄木平

    目的观察美宝疤痕平对烧烫伤后增生性瘢痕的防治作用,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对烧伤后伴有刺痛和瘙痒症状增生性瘢痕患者126例,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6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宝疤痕平治疗,用药后随时观察瘙痒症状,用药1,2个月观察瘢痕硬度和颜色及受损关节的活动功能.结果治疗组65例患者的优良率73.84%,关节活动功能达正常范围的46例,对照组61例患者的优良率60.64%,关节活动功能达正常范围的32例,两组间的优良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有明显差异.结论湿润烫伤膏联合美宝疤痕平治疗烧烫伤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受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关键词: 烧伤 瘢痕 肥大性 关节
  • 物理因子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9例

    作者:沙达提;古丽那孜;周谦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76例,治疗组采用超短波+直流电离子导入+半导体激光综合治疗,对照组用特定电磁波(TDP)照射治疗+电脑中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治疗组:痊愈67例,显效29例,有效30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观察证明发病早期尽早合作物理因子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 低温冷敷防治烧伤早期增生性瘢痕

    作者:洪宝顺;卢才教

    观察低温冷敷早期增殖性瘢痕的变化.将23例分做Ⅰ,Ⅱ,Ⅲ不同类型瘢痕治疗组.对照组均采用自身相应部位来做冷敷治疗的瘢痕组织做对照.各治疗组瘢痕组织,采用已预冷理疗冰袋贴敷,0.5 h/次,每天四五次,观察3个月.结果为23例中,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说明低温冷敷防治早期增殖性瘢痕有良好效果.

  • 视神经创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余志强

    目的分析创伤性视神经病变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视神经创伤112例临床资料,筛选出影响创伤性视神经病变预后的因素.结果 112例患者经随访3个月,治疗有效58例,治疗后视力无变化51例,视力减退3例.在终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中,伤后无光感与有光感相比,伤后有昏迷与无昏迷对比,就诊或入院前未行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与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熄灭者与非熄灭者对比,前者的危险因素增高.结论伤后无光感、昏迷、入院前未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影响视神经创伤预后的危险因素.VEP是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

  • 应用CT复查牵引治疗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形态及方向的变化

    作者:陈江华;王克琦;高曼

    对80例适合骨盆牵引治疗的患者,从牵引机制及疗效方面加以分析,并对其中54例患者治疗结束后行CT复查,结果与治疗前椎间盘大小和方向均无改变.

  • 康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及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体会

    作者:齐玉春;华凯;路宝民

    总结在X射线引导下术后康复锻炼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乔折、防止发生肘内翻及恢复肘关节功能的体会.

  • 全喉切除一期Blom-Singer发音重建效果观察

    作者:刘永革;张莉

    在全喉切除时一期常植式Blom-Singer发音管植入,可避免患者遭受二次手术的痛苦,通过对25例患者的手术观察,手术操作在明视下进行,较二期手术简便,效果可靠.

  • 紫外线中心重叠照射法疗效的探讨

    作者:罗咏贤;陈耀明;何月娥

    目的比较紫外线中心重叠照射法与红斑量照射法对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8例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患者分为中心照射法组和红斑量照射法组治疗.结果中心照射法组治愈时间为5~15 d;对照组治愈时间为7.2~25 d.结论紫外线中心重叠照射法治疗软组织化脓性感染促进上皮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 宫颈癌发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感染的相关性

    作者:朱岩

    将官颈癌患者治疗前的活检组织,包括子宫颈鳞癌(n=38),腺癌(n=43),使用亚能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HPV DNA PCR检测试剂盒及美国PE公司PCR扩增仪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81例宫颈癌中64例HPV为阳性,检出率为79.0%;子宫颈鳞癌HPV16型阳性20例(52.6%),HPV18型阳性8例(21.1%);子宫颈腺癌HPV16型阳性8例(18.6),HPV18型阳性28例(65.1%).宫颈癌与HPV感染高度相关(P<0.05).感染了HPV18型较多向腺癌转化,感染了HPV16型较多向鳞癌转化.

  • 不同物理方法治疗距小腿关节扭伤比较

    作者:鲁燕莉

    观察超短波加电脑中频方法治疗距小腿(踝)关节扭伤的效果,并与单纯电脑中频方法治疗进行比较,两组均获较好疗效,但辅加超短波治疗组总治愈率高于单纯采用电脑中频治疗组.

  • 循证方法处理断指再植术后抑郁障碍1例

    作者:李晓芳

    应用循证方法运用检索所得研究证据处理断指再植术后抑郁障碍1例,结果患者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消失,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29分,能配合康复治疗.术后7个月各再植指功能恢复满意.

  • 美容外科手术患者142例心理状态特点

    作者:丁锐

    对自愿参加测试患者142例,采取自编的美容手术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询问、调查、观察、分析,归人心理分类.结果①年龄:35岁以下术后满意度高;36~45岁第Ⅱ型心理类型相对较多;更年期心理障碍的比例较高.②男性求术者的情绪障碍较女性为重.③文化程度中等的较文化程度高和文化程度低的心理障碍大.④畸形程度越轻,心理障碍相对越重.美容手术医生术前应充分了解求术者的心理状态,不可盲目的、无选择性的对求术者进行手术.

  • 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评估

    作者:丁广军

    对120例癌症患者门诊400张麻醉性镇痛药处方使用情况统计分析.处方书写规范,管理有方,麻醉性镇痛药品种少.医务人员对三阶梯用药原则理解偏面,对麻醉性镇痛药存在误解,对其"成瘾","耐受"与临床必须认识不清,存在按需给药情况,采用麻醉性镇痛药治疗癌痛患者剂量偏少.

  • 集体训练在骨科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作者:资青兰;刘洁珍;苏为平;谢青梅

    目的探讨集体训练在脊柱病变或四肢骨关节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法将120例腰椎和膝关节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安排在同一个病房集中训练,选取具有乐观情绪、住院时间相对较长的患者作为室长,带领和督促同病房患者按照要求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则分散在各个病房进行功能锻炼.结果观察记录术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术后第4周腰椎患者行"五点支撑法"腰骶部离开床面的距离和直腿抬高角度,膝关节术后患者肿胀消退时间和关节活动度,观察组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则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术后患者进行集中训练,能提高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积极性,缩短康复的时间,提高康复效果.

  • 强化肩关节被动旋转运动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作者:周长斗

    目的探讨加强肩关节被动旋转运动对改善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肩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对58例肩周炎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在采用常规关节松动手法的基础上加强肩关节的被动旋转运动,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关节松动手法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和肩痛症状的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肩痛症状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时,强化肩关节被动旋转运动,可以明显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

  • 综合康复疗法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骨折愈合速度的影响

    作者:张俊红;赵树青

    观察50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综合康复疗法对促进术后愈合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康复组患者治疗后愈合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和程序化康复护理

    作者:许效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重点是突出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训练和加强关节周围的肌群来重建关节的稳定性.对2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缩短了治疗期,并体会到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实施计划主要在早期的功能锻炼和程序化护理.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状态

    作者:徐立彪

    为凋查和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disc hernias,LDH)患者的社会功能,对61例LDH患者的社会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并与65例健康人比较.结果表明前者大部分条目得分明显高于后者(t=2.118~4.154,P<0.01~0.05).提示LDH患者存在明显的社会功能低下.

  • 不同含量乙醇硬膜外腔注射对晚期肿瘤患者止痛的作用

    作者:谭小燕

    对121例晚期肿瘤疼痛患者分为观察组A 42例、观察组B 39例、观察组C 40例,3组患者在WHO三阶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500,750,1000 mL/L不同含量的乙醇硬膜外腔注射,分别对A,B,C组进行止痛治疗,止痛效果采用数字分级法评定,生活质量按Karnofsky记分标准进行评定.A组的止痛效果差,止痛持续时间短;B组止痛效果明显,并发症少;C组止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重.

    关键词: 疼痛 乙醇
  • 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作者:石宗义;罗明玉;曹松华

    介绍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PLDD)治疗单纯颈椎间盘突症,探讨其临床可行性.治疗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平均住院1.7 d,随访1~13个月,疗效可靠.

  • 社区延伸服务对妇科肿瘤患者康复期的干预

    作者:陈伟月;陈方璧;伍雪梅;黄敏莲

    为了探讨和研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的社会、心理等因素,提高患者在康复期的从医行为和对相关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患者出院2周内进行首次电话咨询及相应的健康宣教,2周后进行第2次电话咨询,并分别记录.结果表明通过社区延伸服务健康教育,可提高肿瘤患者的遵医行为,增强患者对于特定知识的了解及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佩带腰围的指导

    作者:杨芳

    掌握脊柱后路纤维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佩带腰围的注意点,可保持腰椎的稳定性,促进功能恢复.

  • 使用下肢假肢者的步态训练

    作者:张刃;何全球

    下肢假肢使用者由于受到心理因素影响及假肢假脚的限制,其步态与正常步态有较大区别,影响到使用者的生活和社会活动.如能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训练则可使患步态较接进正常及缩短适应假肢时间.通过对85例下肢截肢患者安装假肢前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及步态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周康复程序

    作者:马明阳;路宝民;华凯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86例(88髋)患者在术后进行康复指导,制定详细的训练方案,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

  • 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药物留置减轻疼痛反应的疗效观察

    作者:倪磊;寇伯龙;吕厚山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药物留置减轻疼痛反应的疗效.方法 38例膝骨关节炎接受关节镜清理术后行得宝松和玻璃酸钠关节腔内留置.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38.9(8~86)分.全部3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软骨剥脱,行软骨成形修整术;其中5例合并游离体行镜下取出术;16例合并半月板退行性变撕裂行部分切除术;14例同时合并两种病变行相应手术.结果全部病例对手术当夜疼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15分(10~15分),无一例要求注射镇痛药,术后第1天负重行走疼痛轻微.术后第2天出院.术后未出现感染和关节积液.门诊复查尚无不满意者.9例获得术后6个月门诊随访,Lysholm评分全部大于85分.结论关节腔内留置得宝松可减轻生理盐水的刺激反应,玻璃酸钠可加快关节内环境的恢复.两者合用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早期功能训练,缩短住院时间.

  • 不同部位取穴治疗痹证效果比较

    作者:潘秋兰;张莉梅;张玉兰

    为了对局部取穴、远道取穴及远近取穴的疗效进行比较,对106例痹证患者进行不同穴位的电针治疗,结果发现远近结合组的效果优于局部组或远道组.

    关键词: 针灸 痹证 治疗结果
  • 针灸治疗术后肠功能麻痹104例

    作者:王新宇;陈媛

    选择190例术后胃肠麻痹患者,分为电针治疗组104例与对照组86例;结果治疗组25 d内只有2例未痊愈,平均治疗时间为8.56 d,对照组10~25 d自行痊愈28例,余58例均大于25 d没有痊愈,提示针灸有效促进术后胃肠运动恢复,明显缩短病程,减少术后并发症.

  •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200例并机制探讨

    作者:宁煜

    目的总结针刀和手法治疗颈椎病200例,并对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先根据不同类型颈椎病选择治疗点,然后进行针刀松解.术后施行手法治疗和复位.结果对200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优128例,良63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95.5%.效果较差的3例均为脊髓型.结论针刀松解与手法互补,提高优良率.针刀主要解除椎管外症状;其与手法对椎管内症状的解除都较困难.但对改善脊髓组织的血液循环有一定作用.

  • 中药薰蒸外用改善膝关节周围损伤术后关节功能

    作者:朱明义;王克奇;闻久全

    膝关节周围损伤术后,如不进行适当的康复治疗,关节的活动往往受到限制.对术后患者进行中药薰洗治疗可改善膝关节功能.

  • 与颈部手法治疗相关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李义凯;李军朋

    概括目前国内外与颈部手法治疗相关的新解剖学研究进展,重点从解剖学和形态学的角度对临床手法治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探讨和评价,对指导临床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cDNA编码区的克隆及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用于延长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寿命的研究

    作者:芮钢;王者生;吕刚;刘戈飞;高景恒;金旭红

    目的:克隆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nptase,bTERT)cDNA编码区,构建hTERT重组表达载体,用于延长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寿命.方法:利用具有hTERT表达特异性标志(expression specific tag,EST)的商品化cDNA克隆,克隆hTERT cDNA编码区,选择Gateway基因克隆表达系统,将hTERT克隆到Gateway系统的入门载体后,通过LR重组反应,将hTERT分别构建到了天然状态表达载体pcDNA3.2-DEST表达载体和GFP报告基因pDEST53表达载体,同时进行了hTERT细胞定位研究和表达状态研究.结果:使用ESTcDNA克隆进行hTERT cDNA编码区基因克隆,获得了成功.构建了hTERT重组表达载体.克隆的hTERT编码区表达的hTERT蛋白成簇分布在细胞核内,重组的hTERT保持了天然hTERT的特性.结论:使用EST cDNA克隆进行基因克隆,提供了一种快速进行基因克隆的方法.通过DNA序列分析和hTERT细胞内定位及表达分析,证实了克隆的hTERT编码区序列的正确性和生物学功能,为今后延长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寿命奠定了基础.

  • 基牙牙周膜厚度不同时固定桥应力分布的研究

    作者:刘建平;王忠义;沈丽娟;潘景光

    目的:研究固定桥基牙牙周膜厚度不同对双端固定桥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获取健康人下颌骨、牙齿及牙周支持组织的二维图像,通过图像合成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并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生成下颌后牙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在相同垂直载荷和水平载荷情况下,分析基牙牙周膜厚度不同时固定桥的应力分布.结果:当基牙牙周膜厚度小于0.1 mm时固定桥基牙与牙槽骨表面应力大小相当;当基牙牙周膜厚度大于0.1 mm小于0.4 mm时固定桥牙槽骨表面应力随牙周膜厚度增大而减小但非线性关系;基牙牙周膜厚度大于0.4 mm时固定桥牙槽骨表面应力不随牙周膜厚度增加而变化.结论:下颌后牙固定桥的应力分布与基牙牙周膜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关性,表现为缓冲作用.

  • 聚磷酸钙/左旋聚乳酸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的分析

    作者:石宗利;杜心康;王彦平

    背景:用左旋聚乳酸(PLLA),聚羟基乙酸(PGA)等可降解吸收性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的纤维状支架材料和海绵状支架材料在软骨组织工程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但这类支架材料存在着弹性模量低,受力时易变形,容易导致种子细胞损伤和降解吸收时间过长等缺陷.目的:研制出可任意调控降解速率且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生物相溶性能和毒理学性能的聚磷酸钙(Calcium Polyphosphate,CPP)纤维,并用该纤维为增强材料研制软骨组织工程复合材料.设计:以不同质量比例分组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兰州交通大学材料工程研究所完成,基体材料选用PLLA(中科院化学所高分子合成室提供),增强材料选用自制CPP纤维.干预:以高强度、高模量可设计降解速率的CPP纤维为增强材料,PLLA为基体材料,应用溶媒投放、颗粒滤取技术制备出CPP/PLLA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测试了该支架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体外37℃下Hank's人工降解液中的生物降解特性.主要观察指标:物理力学性能,降解性能.结果:CPP/PLLA支架复合材料具有三维连通、微孔、网状微观结构,微孔分布均匀,微孔尺寸为130~350μm,孔隙率90%;压缩模量随CPP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降解速率随CPP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结论:CPP/PLLA支架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体外降解性能在体外构建的组织化软骨的早期生物学性能基本满足软骨组织工程的要求,故可用作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引导骨再生修复种植体周围环沟状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新木;刘宝林;董研;马威

    目的:探讨国产几丁糖膜、聚四氟乙烯膜及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在引导种植体周围环沟状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12条,于双侧股骨干骺端内侧面各植入4枚种植体,分别于种植体周围预备宽1 mm和2 mm的环沟状骨缺损,3枚种植体分别覆盖几丁糖膜、聚四氟乙烯膜、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1枚种植体不盖膜做对照组.术后2,4,8,12周取材,观察骨缺损区的骨再生情况.结果:术后2周开始盖膜的种植体周围即有骨再生,环沟状骨缺损区为类骨样组织充填;对照组则为结缔组织长入骨缺损区.至术后12周,盖膜的种植体完全发生骨结合,而对照组种植体周仍有骨缺损.新骨高度及新骨所占比例盖膜组明显大于对照组,两者相差显著.不同宽度的骨缺损之间及几丁糖膜、聚四氟乙烯膜与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三者之间骨量相差不显著.结论:种植体周围环沟状骨缺损,可以通过膜技术引导骨再生修复;国产的聚四氟乙烯膜及几丁糖膜可起到引导骨再生的效果.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颗粒状脂肪移植存活率及器官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杜学亮;李庆生;罗少军;郝新光;冯祥生;梁杰

    目的:探讨解决脂肪移植存活率低的有效途径.方法:在颗粒状脂肪移植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观察不同时期实验侧和对照侧移植体剩余体积的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脂肪组织移植后存活良好,实验侧脂肪块剩余体积明显大于对照侧,未见明显液化吸收.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改善颗粒状脂肪移植的存活效果.

  • 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注射型复合载体的凝固时间和显微结构对修复骨缺损的意义

    作者:刘通方;刘建;孟国林;袁志;李丹;杨家骥;胡蕴玉

    目的:分析由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和纤维蛋白胶(fibrn glue,FG)组成的复合支架材料的凝固时间和显微结构特征,探讨其作为注射型复合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将注射型CPC和FG按凝固后的体积计算,以2:1的体积比混合,制成复合载体.测定复合材料的凝固时间,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煅烧前后的结构特征.结果:复合材料的初凝时间平均为9.54 min,终凝时间平均为21.38 min.扫描电镜发现,FG贯穿于CPC晶体间,并将CPC晶体紧密连接.煅烧后有较多大孔产生,空隙率为32.6%.且有延伸的沟隙将CPC微孔相连.结论:复合材料凝固时间适合临床操作;随着FG的降解,复合材料的空隙率将提高,有望加速CPC的降解和骨的生长,用作生物活性分子的注射性载体.

  • 应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促进节段性骨缺损修复

    作者:尹擘;闫景龙;李桂娟;张晶;王春雪

    背景:广泛存在于骨髓中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具有强大的成骨潜能,其为骨不连接、大段骨缺损的临床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治疗骨缺损的效果,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骨科完成,对象为体质量2.0~2.5kg新西兰雄性白兔21只.干预:将白兔随机分成4组,建立双侧尺骨中段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和自体微小颗粒骨与红骨髓复合物,同时设立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4,7,9周观察结果,配对资料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骨缺损模型治疗后X射线、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结果.结果:经组织学及X射线检查发现,术后7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更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空白组无骨愈合迹象,术后9周生物力学测试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组的大应力和弹性模量均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 551和2.588(P<0.05).证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组骨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组成骨速度快,成骨量多,骨的机械强度高,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明显强于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

    关键词: 骨移植 骨髓 移植 自体
  • 甲状旁腺素相关肽诱导骨髓细胞生成破骨细胞及对骨吸收的影响

    作者:陶惠人;王全平;李寰

    目的:建立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诱导的破骨细胞培养系统,并观察其特点.方法:分离小鼠骨髓细胞后,用0,20,50,100ng的PTHrP刺激,第6天时观察生成的破骨细胞数目.用PTHrP50 ng刺激,观察培养后4,6,8,10,14 d时破骨细胞生成数目.结果:破骨细胞数目随PTHrP剂量的增高而增加.培养后4 d有破骨细胞形成,6~8 d破骨细胞数达到高峰,14 d时几乎消失.结论:PTHrP可诱导破骨细胞形成,破骨细胞形成数目与甲状旁腺素相关肽呈剂量依赖,破骨细胞寿命少于两周.

  • 高强度超声辐照兔坐骨神经后的病理改变

    作者:李信明;魏安宁;陆杰;王智彪

    背景:高强度超声(High Intensity Ultrasound,HIU)在治疗临近大神经的器官、组织时,提供神经保护相关的实验依据及超声在周围神经领域的应用(如超声阻滞疗法)的实验基础及依据研究均较少.目的:观察HIU作用于兔坐骨神经干后的病理变化及其剂量与预后的相关性.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地点和材料:实验在重庆医科大学医学超声工程研究所完成,以96只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材料.干预:以不同的HIU剂量(强度×时间)辐照兔坐骨神经干,观察辐照处各时间点神经组织形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辐照处各时间点神经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大体观察:辐照后即刻辐照处神经及周围组织无明显变化,25 s后,轻微发白,50 s后,发白明显;组织学观察:辐照后坐骨神经出现轻微脱髓鞘至坏死改变.结论:坐骨神经受损伤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剂量小损伤轻,剂量大损伤重.在一定范围内,受损神经可以完全恢复,剂量过大受损神经难以恢复.

  • 新型纳米磁性材料纯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质粒的研究

    作者:孙敏莉;张皓;张柏根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基因治疗下肢多平面、多节段、小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常用的治疗基因,基因治疗需要高纯度和大剂量的质粒,而目前的质粒纯化方法存在着成本高、操作繁琐、接触有毒试剂等缺点.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提纯VEGF质粒.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完成.对象为磁性纳米粒子(华东理工大学超细粉末研究所惠赠).干预:制备和修饰3种磁性纳米粒子:二乙基氨基乙基直接连接的磁性纳米粒子(DEAE-MNP),三链螺旋结构的磁性纳米粒子(TMNP)和探针直接连接的磁性纳米粒子(PMNP),分别从细菌裂解上清液中提纯VEGF质粒.主要观测指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吸光率(A值)及纯度、琼脂糖凝胶电泳、目的基因测序.结果:①3种磁性纳米粒子均能从细菌裂解上清液中提取VEGF质粒,A值分别为:DEAE-MNP,0.116 0±0.007 1;TMNP,0.018 25±0 003 8:PMNP,0.0185 2±0.001 2;纯度与层析柱法(金标准)无统计学差异,其中DEAE-MNP的得率高.②电泳图像中未见杂质及其他核酸.③质粒送交测序,目的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相符.结论:该方法为从混合物中提取高纯度的生物活性物质开创了新途径.

  • 人类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化学萃取方法的研究

    作者:衷鸿宾;侯树勋;徐莹

    背景:研究表明:应用化学消化剂处理同种异体神经可以有效地清除细胞、髓鞘而不出现宿主免疫排斥反应,但目前这种方法仅在小动物及低等哺乳类实验中取得成功,离临床应用尚有差距.目的:清除人类周围神经中的细胞和髓鞘,萃取粗大和长段的去细胞神经移植物.设计:非随机非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三○四医院骨科完成,对象为急性脑外伤死亡者,男,26岁,体质量75 kg,死者家属同意遗体捐献.干预:切取年轻男性遗体捐献者的长段尺神经,以Triton X-100和脱氧胆酸钠溶液按一定浓度和程序进行化学处理.萃取神经及新鲜神经行HE染色、髓鞘染色及纤维素染色,以观察细胞、髓鞘及神经基底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显示许旺细胞基底板层;行半薄切片及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超微结构.主要观察指标:去细胞神经的物理形状,组织学观察和超微结构.结果:去细胞神经的延展性及神经外膜的韧弹性良好.细胞和髓鞘被彻底清除,神经基底膜被保留;许旺细胞基底板层保留完好;去细胞神经为一种没有细胞髓鞘及其碎片的空的神经基质管.结论:Triton X-100及脱氧胆酸钠化学处理方法,可有效清除人类周围神经中的细胞及髓鞘,萃取粗大和长段的去细胞神经;该神经移植物保持了网管柱状组织结构,保留了许旺细胞基底板层及其主要成分一板层素.

  • 乳鼠预损伤周围神经雪旺细胞的培养及增殖能力研究

    作者:黄涛;秦建强;王宏亮;武雷;杨俊;余磊;许忠;徐如祥

    目的:从乳鼠预损伤的坐骨神经中分离培养雪旺细胞.方法:预损伤SD乳鼠坐骨神经,3 d后取损伤的坐骨神经,手术显微镜下分离神经外膜,用胰酶、胶原酶消化,差速贴壁除去成纤维细胞,接种培养后对细胞进行计数、MTT活性检测,并用S-100蛋白标记观察.结果:该方法所培养的雪旺细胞形态正常,数量及纯度高,增殖旺盛.结论:此实验为神经组织工程研究中雪旺细胞的来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 不同剂量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

    作者:杨恒文;曾琳;刘媛;李强;李应玉;陈恒胜;龙在云;伍亚民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桥接再生影响.方法:选用30只大鼠分5组,每组6只,切除左侧坐骨神经6 mm,用硅胶管10mm桥接坐骨神经的两个断端.其中治疗组CNTF一次给药量分别为500,300,100,50ng,对照组给生理盐水5μL.术后1个月活杀动物,观察坐骨神经近、远心端,新生神经纤维,脊髓,运动终板的变化.结果:电镜结果显示300和500ng治疗组,新生雪旺细胞及神经纤维较多.单个雪旺细胞内夹有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均匀.其他各组有少许髓鞘样结构.新生神经纤维细小.光镜观察发现:300,500 ng治疗组新生神经纤维较成熟,排列整齐.对照组新生的坐骨神经细小,远端有变性改变.结论:CNTF对坐骨神经损伤有促进再生作用,用量好是300~500ng.

  • 健侧C7移位至桡神经改良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在全臂丛根性撕脱伤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王天兵;姜保国;傅中国;张殿英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寻求健侧C7神经根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手术中尺神经与桡神经的佳吻合部位,并观察该手术方法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12具24侧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观察桡神经及其肱三头肌肌支的解剖学特征;尺神经的解剖学特征;尺神经不同水平与对侧颈根部的距离.2001/2003用健侧C7移位至桡神经改良术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共9例,手术分3步完成:Ⅰ期手术在探察锁骨上下臂丛神经损伤的同时,将桡神经从后侧束发出部位切断,预置于锁骨下的皮下组织内;Ⅱ期从肘部开始切取尺神经,逆行分离至锁骨下区尺神经自内侧束发出部位,通过皮下隧道将尺神经远端引至对侧颈根部,与健侧C7神经根吻合;Ⅲ期手术在锁骨下区完成尺神经与桡神经的吻合.结果:解剖学研究显示:桡神经从后侧束发出部位到发出肱三头肌长头的第一支肌支之间的距离为(8.2±1.4)cm,从发出长头的第一个肌支部位到外侧头后一个肌支发出部位之间的距离为(4.8±0.7)cm.尺神经肘部以上几乎无分支,尺神经在发出部位的直径为(6.7±0.6)mm;在肘部的直径为(6.3±0.5)mm;在腕部的直径为(4.0±0.4)mm;从锁骨下尺神经发出部位到肘部的长度为(29.0±2.6)cm;从锁骨下尺神经发出点到对侧颈根部的距离为(18.0±1.8)cm.临床显示: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近期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状况良好,远期功能恢复情况有待于进一步随访.结论:健侧C7神经根移位修复桡神经,尺神经与桡神经的佳吻合部位是锁骨下区,在此部位吻合不但能保证肱三头肌功能恢复,而且大大缩短桥接神经的长度.改良术在临床上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神经再生距离,手术切口患者更容易接受.

  • 谷氨酸对中枢伤害性信息传递的影响

    作者:闫彬彬;徐满英;肖辉;杨雷;吕春梅

    背景:谷氨酸是感觉传人纤维的兴奋性递质,其受体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在脊髓背角神经元上有特异性分布,介导外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目的:观察脑室注射谷氨酸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丘脑束旁核(PF)痛兴奋神经元(PEN)电生理学的影响.设计:分组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完成,对象为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240~280 g,雌雄不限,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学部提供.干预:实验分4组:①对照组(n=8).②谷氨酸组(n=18).③谷氨酸+生理盐水组(n=8).④谷氨酸+MK-801组(n=10).分别于脑室注射相应液体.以电脉冲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疼痛刺激,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中枢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伤害性刺激对PEN电活动的影响,谷氨酸对丘脑PF的PEN电活动的影响,核团注射MK-801阻断谷氨酸对PEN放电的加强作用.结果:①伤害性刺激使大鼠丘脑PF的PEN诱发放电频率增加,刺激前(对照组)放电频率为(2.45±0.89)Hz,刺激后放电频率为(20.34±3.25)Hz,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8.12,P<0.01).②脑室注射谷氨酸(150 mg/L)加强PEN的电活动,使PEN放电频率的净增值增加,潜伏期缩短,注射谷氨酸后8~20 min的各项指标分别与对照组同期数据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05~7.72,P<0.01).③这种作用可被谷氨酸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340 mg/L)所阻断,注射谷氨酸后8~20 min的各项指标分别与谷氨酸+生理盐水组同期数据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31~5.68,P<0.01).结论:谷氨酸在中枢痛觉调制中可能起兴奋作用,而NMDA受体参与介导中枢伤害性信息的传递过程.

  • 东莨菪碱和氯胺酮预防主动脉阻断所致脊髓缺血性损伤

    作者:张仁泉;柴惠平;周久华;石开虎;刘晓;葛建军

    目的:评价东莨菪碱和氯胺酮对主动脉阻断所致脊髓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东莨菪碱组、氯胺酮组、东莨菪碱+氯胺酮组.每组肾下主动脉阻断30min,动态监测脊髓血流量(SCBF)、后肢运动功能、组织水含量及组织学改变.结果:再灌注20 h,后肢运动功能东莨菪碱+氯胺酮组优于对照组(t=5.36,P<0.05),脊髓水含量东莨菪碱+氯胺酮组比对照组减少10.5%(t=4 01,P<0.01),组织学改变东莨菪碱+氯胺酮组轻,对照组严重.阻断中及开放2 h东莨菪碱+氯胺酮组SCBF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东莨菪碱和氯胺酮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能更有效地预防脊髓缺血性损伤.

  • 持续性兔脊髓缺血损伤的病理与行为功能变化规律

    作者:李民;李强;伍亚民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脊髓缺血损伤实验模型,并探讨其科学性.方法:选取日本大耳白兔24只,采用腹膜后人路结扎腰动脉的方法制模后,将动物分为3组(A组:腰动脉结扎脊髓缺血术后1 d;B组:腰动脉结扎脊髓缺血术后3 d;C组:腰动脉结扎脊髓缺血术后7 d).采用Jacobs法对兔后肢功能评级,Reuter法对脊髓感觉运动反射功能评分,并取脊髓级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改变.结果:腰动脉结扎脊髓缺血术后1,3,7 d Jacobs分级和Reuter分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脊髓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神经元的空泡变性、核固缩的程度和范围于术后I d已趋于稳定.结论:采用腹膜后入路结扎腰动脉的方法可建立稳定而科学的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 部分背根切断猫脊髓Ⅱ板层和背核c-jun的表达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

    作者:柯青;赵有成;王华;王廷华

    目的:探讨即早基因c-jun蛋白在部分背根切断猫脊髓Ⅱ板层、背核(L3)表达的时空变化,以了解c-jun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取成年健康雄性猫1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单侧部分切断背根手术7 d级(手术组),每组5只动物.取各组脊髓L3,L5,L6节段连续切片,片厚20μm,分别用兔抗c-jun(1:200)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并测量各组术侧脊髓Ⅱ板层(L3,L5,L6)和背核(L3)中c-jun蛋白的分布、含量及时空变化.结果:c-jun在假手术猫脊髓Ⅱ板层和背核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部分背根切断术后,c-jun阳性神经元数均较假手术组相应节段显著增加:L3,L5,L6Ⅱ板层[(17±3),(6±1)个;(13±2),(8±2)个;(11±2),(7±3)个],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778,-3.953,P<0.01;t=-2.481,P<0.05);L3背核,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000,P<0.01).结论:部分背根切断术后c-jun在脊髓Ⅱ板层和背核表达增加,提示c-jun与脊髓Ⅱ板层和背核可塑性有关.

  • 脊髓半切伤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作者:叶晓健;田纪伟;高岱峰;李家顺;贾连顺;赵书平

    目的:探讨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变化与脊髓半切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30只大鼠脊髓半切伤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ALT和AST的水平以及10只对照组大鼠血清的ALT和AST的浓度.结果:脊髓半切伤大鼠急性期血清中ALT,AST活性分别为(51.01±11.08)和(56.08±20.12)nkat/L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急性期活性[(36 01±8.79),(30.57±12.98)nkat/L,t=1.32,0.56,P<0.01].脊髓半切伤大鼠急性期比恢复期血清中ALT和AST活性[48 05±18.06),(51.09±11.08)nkat/L]明显升高.结论:ALT,AST在脊髓半切伤急性期呈反应性升高,与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的作用

    作者:端礼荣;吴全义;张志坚;刘景波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uron growth factor,NGF)对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在培养孕18 d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中加入NGF,通过培养细胞并计数存活的脊髓神经细胞集落数,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力、丙二醛的含量,并观察NGF对脊髓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NGF可促进脊髓神经细胞分化、增殖.当NGF为10.0~100.0 μg/L时SOD活力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NGF为1.0~100μg/L时丙二醛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能维持丙二醛含量的平衡,当NGF浓度为200μg/L时丙二醛含量明显增高为(1.33±0.05)μmol/g,与对照组(0.98±0.01)μmol/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89,P<0.05),不能维持丙二醛含量的平衡.培养14 d后脊髓神经细胞体较大、突起较长,脊髓神经细胞的数量也明显增高.结论:NGF能促进脊髓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增加脊髓神经细胞的胞体和突起长度,增强脊髓神经细胞内SOD活力,丙二醛含量降低.

  • 脊髓压迫性损伤后p3 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时间变化规律

    作者:张新宇;周初松;靳安民;刘成龙;梁伦高;杨传铎

    目的:研究脊髓压迫性损伤后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其中的变化规律和可能的意义.方法:制备脊髓压迫伤动物模型,用Westerm blot检测伤后0,30 min,6,24,72 h组织中p38MAPK的变化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局部组织中p38MAPK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30 min时出现明显表达上调,6 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而正常脊髓组织中未检测出明确的表达.结论: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信号转导,其变化规律有可能对脊髓损伤的治疗具有参考意义.

  • 腰椎前后位骨矿含量、面积评价骨密度测量的可靠性

    作者:吴青;张京立;陶国枢;牟善初

    背景:针对双能X线前后位腰椎骨密度测定受腰椎骨质增生或压缩性骨折等因素的影响,易造成骨密度结果判断的误差,导致临床对骨质疏松症的漏诊、误诊.目的:通过对腰椎前后位骨密度、骨矿含量及面积相互关系的探讨,寻找正确评价骨密度可靠的相关依据.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 地点和对象:实验由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完成.在北京市区选择20岁以上1 567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91例;女976例,职业包括军队和地方干部、教师、工人、居民.特殊职业者及患有各种影响骨代谢的急、慢性疾病者均除外.干预:按10岁为1个年龄段,将其分为8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进行腰椎骨密度、骨矿含量、面积的测定,确定不同性别平衡峰值期骨密度的年龄段、计算其骨矿含量及面积均值,以身高为自变量,骨密度为应变量分别作直线回归,建立骨矿含量、面积与身高的回归方程,利用其回归方程进行骨密度正常值的预报.主要观察指标:腰椎前后位骨密度、骨矿含量和面积.结果:平衡峰值骨密度的年龄,男性为20~49岁,女性为30~49岁;骨矿含量及面积的均值,男性分别为56.47 g及46 39 cm2,女性分别为47.418%及41.12 cm2.90%正常范围:男性骨矿含量=0.327×身高(cm)±14.76,面积=0 271×身高(cm)±5.96,女性骨矿含量0.294×身高(cm)±11.85,面积=0.225×身高(cm)±5.00.结论:仅靠腰椎骨密度结果评价骨质疏松的可靠性不准确,正确评价腰椎的骨矿含量与面积,对骨密度测量的可靠程度可做出较准确判断.

  • 正常人腰椎动态功能评定

    作者:杨保华;倪国新;吕维加

    目的:对正常人的腰椎动态功能进行评定,以期为今后建立本土化数据库提供有益的资料.方法:120例在过去半年内无下腰痛病史或没有背部手术的志愿者参与此研究,并使用标准的程序对受试者的腰椎动态功能进行评定,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白色人群所得出的正常值相比,在很多指标有很大的差异,正常人男、女性在各个活动方向的等长大力矩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以白种人群为基础所得出的正常数据应不适用于正常人,应有更多针对性的研究,并据此建立适用与本土化的正常值.

    关键词: 腰痛 腰椎 卫生调查
  • 牛胸腰椎不同内植物的破坏载荷测试

    作者:王新伟;陈德玉;卢旭华;郭永飞;张涛;赵定麟

    背景:胸腰椎椎体切除后的脊柱重建方法有多种,但不同内植物的破坏载荷评价并未受到广泛重视.目的:测试牛胸腰椎椎体切除后不同内植物重建的破坏载荷.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地点和对象:实验在上海大学完成,21具小于6周的小牛胸腰椎标本,由上海光明牛奶厂提供.干预: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髂骨植骨组、人工椎体替代组、髂骨植骨+前路钢板组、人工椎体+前路钢板组、髂骨植骨+椎弓根钉组及人工椎体+椎弓根钉等7组.以50 N开始加载,直至标本破坏.主要观察指标:测量各标本在屈曲压缩状态下的大破坏载荷.结果:正常小牛胸腰椎标本的极限载荷高,平均为1 050 N,髂骨植骨组的小,为80 N,仅有原始标本的45%,单纯钛合金人工椎体组平均破坏载荷比髂骨植骨组高16%,附加前路钢板及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破坏载荷均高于单纯植入者.结论:不管是人工椎体还是髂骨替代其破坏载荷均小于原始标本,椎体重建的远期目标是融合而不是支撑.

  • 汉族人强直性脊柱炎致病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刘凤华;胡晓晨;王江滨

    目的:①探讨汉族人HLA-B27亚型基因结构特点.②合成HLA-B27基因检测试剂.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顺序特异性引物法和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对120例健康人和4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HLA-B27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采用本项目合成的HLA-B27DNA检测试剂,在120例正常人中进行了检测,有6例出现HLA-B27扩增带,HLA-B27基因携带者占5%;而65例疑为AS患者中有46例出现HLA-B27扩增带,占70.3%,(RR=46,P<0.01);制备的HLA-B27基因检测试剂,具有快速简便、准确性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结论:①在中国汉族人中至少存在2种HLA-B27亚型基因,分别是B2704和B 2705,同时B2704和B2705也是汉族人HLA-B27主要的亚型;HLA-B27的B2704和B2705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致病基因.②DNA分型检测HLA-B27基因完全可以取代目前的血清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蛛网膜下植入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对癌痛患者脑啡肽含量及镇痛作用的影响

    作者:薛毅珑;郭水龙;罗芸;何立敏;李留树;王祖良;崔忻;张伟京;肖秀斌

    目的:了解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微胶囊)植入癌痛患者脊髓蛛网膜下产生镇痛的同时对脑脊液中内源性阿片肽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APA-BCC微胶囊注射入晚期癌症并伴有中、重度疼痛患者的腰段脊髓蛛网膜下腔内;分别采取移植前、移植后6~8 d的脑脊液,部分患者又采取了移植后13~17 d的脑脊液;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脊液中亮氨酸脑啡肽(L-EK)、β-内啡肽(β-EP)、强啡肽(DynA)的含量.结果: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患者脑脊液中L-EK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中移植剂量为1.0×107时,升高为显著;而移植后脑脊液中β-EP和DynA的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APA-BCC微胶囊植入对癌痛患者的镇痛效应可能与脑脊液中L-EK的含量升高有关.

  • 应用线性结构模型分析农村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作者:田俊;吴彬;王晓东

    背景: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采用线性结构方程式模型,可以揭示不能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潜在因子之间的关系,适合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作分析.目的:分析影响长乐县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为改善农村胃癌患者在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信息.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423例居住在长乐县且由县级以上医院确诊的胃癌患者,其中男355例,女68例;生存时间0.5~15.6年.方法:采用观测性研究方法,每例胃癌患者填写调查表.调查胃癌患者基本情况指标7项,治疗情况25项,生活质量18项.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6个变量和18个条目评分进行分析,用线性结构方程式(LISREL)分析潜在外生变量ζ与潜在内生变量η之间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反映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18个条目的评分及相关因素的量化值.结果:从反映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18个条目的评分提取出2个潜在的内生变量,从与生活质量相关的26个显在变量中提取出11个潜在外生变量,二者之间的线性结构方程的拟合优度指数为0.95.结论:胃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受到其生理状态的显著影响;影响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有病情、生存时间、年龄、手术情况、性别和营养.

  • 慢性腰背痛及体位对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柯珍勇;邓忠良;冉金伟;熊书梅;陈文君

    目的:探讨慢性腰背痛及体位对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60岁以上老年患者87例,其中骨折性(椎体压缩)慢性腰背痛患者28例,非骨折性慢性腰背痛患者34例和非腰背痛患者25例.骨折组采用坐位、侧卧位、俯卧位,其他组取坐位,分别测量肺活量和第1秒时间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in 1 s,FEV1),进行校正处理.结果:老年骨折性慢性腰背痛患者肺活量和FEV1占正常值的百分数值明显低于非骨折慢性腰背痛组,也明显低于非腰背痛组.非骨折性腰背痛组的肺活量和FEV1均低于非腰背痛组.骨折组内俯卧位组的肺活量和FEV 1明显低于坐位组及侧卧位组.结论:慢性腰背痛可降低老年患者肺功能,脊柱骨折时尤其明显;俯卧位不利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肺功能恢复.

  • 低频超声影响恩纳局部镇痛起效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张国良;卢荣军;陈昕

    背景:许多动物实验表明,低频超声波可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速率.本研究已采用低频超声波介导局麻药来测定在人体透皮的速度与深度.目的:探讨低频超声波对恩纳局部镇痛起效时间的影响,为临床研究低频超声给药和扩大恩纳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设计:采用双盲同体配对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秦都医院完成,所有研究对象为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干预:对24例健康青年志愿者的双上臂采用随机数字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个试验者两上臂同时涂抹1 g恩纳,10 min后试验组上臂进行低频超声(20 kHz)介导,强度为0.5 W/cm2,介导时间10min.主要观察指标:用美国产TranscucerIndication Model 1601C尼龙棒机械压力测痛仪每5 min测量两组镇痛起始时间,共观察2 h.试验结束后观察皮肤组织学变化.结果:低频超声干预组平均镇痛起始时间为(34.58±3.87)min,对照组为(43.75±4.72)min.两组镇痛起效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62,P<0.01).低频超声可使角质层间质增宽和疏松.结论:低频超声可以促进恩纳透过皮肤,缩短恩纳局部镇痛起效时间.

  •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子宫动脉栓塞围治疗期硬膜外镇痛和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作者:佘守章;许学兵;许立新;陈春林;刘继云;谢晓青

    目的:研究2 g/L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子宫动脉栓塞(UAE)围介入治疗期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应、不良反应和对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自愿行UAE介入治疗的子宫肌瘤或腺肌病患者80例(ASA I~Ⅱ级),随机分成3组,L组(n=30):采用PCEA法,镇痛药2 g/L左旋布比卡因(LBup)+0.04g/L吗啡(Mor)+0.02 g/L氟哌利多(Dro),PCA以LCP模式给药,即负荷剂(6 mL)+持续剂量(2 mL/h)+PCA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10 min;R组(n=30):镇痛药为2 g/L罗哌卡因(Rop)+0.04g/L Mor+0.02 g/L Dro,PCEA方法同L组;C组(n=20,对照):用传统口服药物或肌注盐酸哌替啶法镇痛.双盲观察各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BCS舒适评分、Ramesay评分、术后恢复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情况.结果:UAE手术操作期间C组患者盆腔疼痛和继发性痛性痉挛发生率为90%,远高于L组和R组;介入治疗后L组和R组VAS评分、BCS评级明显优于C组(P<0.05).L组和R组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为(15.1±4.6)h,C组则为(27.9±6.7)h(P<0.05);L组和R组平均总住院时间为(10.3±2.7)d,而C组平均总住院时间为(13.6±3.9)d(P<0.05);围介入治疗期C组患者烦躁不安发生率较L组和R组多;恶心发生率C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UAE围介入治疗期2 g/L左旋布比卡因用于PCEA法镇痛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可改善康复质量.

  • 冠心病患者脱泵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皮下镇痛效果评估

    作者:吴灵潝;邹捍东;黄海波;李书闻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皮下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男性患者,年龄40~80岁,体质量65~80kg,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皮下组(n=30)、静脉组(n=20)和对照组(n=10).皮下组患者术毕皮下接一次性200 mL止痛泵(含芬太尼2mg+利多卡因100mg);静脉组术毕接静脉泵(含芬太尼2mg).泵流量为2 mL/h.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以及苏醒后4,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总镇痛舒适评分,不良反应和要求追加止痛剂的情况.结果:术后镇痛组苏醒后4,8,12,24 h的VAS评分、总镇痛舒适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镇痛组各时点VAS评分以及总镇痛舒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患者要求追加止痛剂的比例相当,对照组患者都曾要求使用止痛剂.仅有静脉组1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反应.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皮下持续泵入芬太尼利多卡因复合液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术后镇痛技术.

  • 穴位注射小剂量氯胺酮治疗癌性疼痛

    作者:陈大燕

    目的:探索小剂量氯胺酮穴位注射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分成3组:A组(穴位-氯胺酮)、B组(皮下氯胺酮)和C组(穴位生理盐水),分组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A组镇痛有效率为100%,优良率达85%,B组镇痛效果的优良率为40%,C组镇痛效果的优良率为25%,3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组镇痛效果优于B,C组(x2=15.6,P<0.01).在止痛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上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x2=21.666 7,19.393 9,P<0.01).结论:小剂量氯胺酮穴位注射镇痛法,简便、安全、有效,有明显的临床使用价值.

  • 膝关节周围巨大骨巨细胞瘤的保肢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9例分析

    作者:李继庆;王臻;郭征;郭峰;袁志

    目的:采用人工膝关节治疗膝关节周围巨大骨巨细胞瘤,选择手术适应证并观察患者肢体功能保留效果.方法:9例患者,良性骨巨细胞瘤6例,恶性3例.均采用骨瘤段切除,双关节半限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8例,旋转限制型人工交链膝关节置换1例.结果:随访1.5~4.7年,1例死于肺部转移,8例无瘤存活.8例患者术后获得了较好的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假体无松动.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治疗巨大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可以早期锻炼膝关节的功能,减少传统手术所带来的术后复发及关节病变.

  • 晚期肺癌疼痛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蔡永江;黄晓雷

    目的:研究晚期肺癌患者疼痛对认识功能的影响,寻找其规律性.方法:57例晚期肺癌患者(UICC-TNM分期Ⅲb~Ⅳ期)人院后1周内分别接受了疼痛主诉分级法(VRS法)和中国韦氏成人智测量表(WAIS-RC)评估,并与正常人常模数据比较.结果:57例晚期肺癌患者(肺癌组)VRS法评分为1~4分,平均2.15~0.37分,在WAIS-RC智测成绩比较中,肺癌组的知识(17.9±3.6)、领悟(18.1±4.4)、算术(6.7±2.1)、相似性(16.2±5.1)、数字广度(9.2±2.7)、词汇(54.5±18.4)、数字符号(36.3±13.5)、填图(10.4±2.2)、木块图(29.7±12.9)、图形排列(18.5±3.7)和图形拼凑(20.6±4.5)等分测验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常模数据(t=2.137~3.319,P<0.01~0.05).按疼痛程度分组后,疼痛程度重组(VRS≥2.15分,23例)的知识、算术、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填图、木块图、图形排列和图形拼凑等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疼痛程度轻组(<2.15分,34例)(t=2.155~3.324,P<0.01~0.05).结论:晚期肺癌疼痛对认知功能有明显影响,随着疼痛程度的加深这种损害程度也加重.

  • 丁丙诺啡含片治疗晚期癌痛初始剂量的观察

    作者:魏青;壬昆

    目的:临床评价初始剂量的丁丙诺啡含片对癌痛的镇痛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各类型晚期癌症中度顽固性疼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舌下含服丁丙诺啡含片0.2 mg(实验组)80例,0.4 mg(对照组)80例,连续用药1周,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丁丙诺啡片用于缓解癌症中度疼痛,初始剂量0.2mg,6~8 h/次,可使85%的疼痛患者得到中度以上缓解.丁丙诺啡片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恶心、呕吐等.其发生率0.4 mg丁丙诺啡组略高于0.2 mg丁丙诺啡组.结论:丁丙诺啡含片对晚期癌痛确有明显镇痛效果,药效维持时间长,且使用方便,不良反应轻,患者容易接受.

  • 人类肿瘤组织线粒体基因长度不稳定在肿瘤发生学上的角色

    作者:谭端军;刘玲玲;文毅;王士雯;朱庆磊;Lee-Jun C Wong

    背景: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和微卫星不稳定是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被证实存在的两个遗传性变异,虽然目前已有研究阐明肿瘤细胞的线粒体基因具有广泛的变异谱,但较少有研究注意线粒体基因长度的不稳定.目的:探讨不同肿瘤组织中线粒体基因长度不稳定状态和在肿瘤发生中可能的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设立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对象为配对肿瘤和周围组织外科切除后保存的样本,所有样本均来自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和美国乔治城大学医学中心.干预:抽提143例患者的5种肿瘤组织及配对的正常组织的DNA,利用32对重叠引物扩增全部线粒体基因,来自肿瘤和相应正常组织的DNA片段进行配对分析.时相温度梯度凝胶电泳法进行突变筛查.如发现肿瘤与相应正常组织的DNA片段电泳条带呈现差异则进行测序以明确短片段的插入和缺失突变,PCR检测有样本常见的大范围缺失突变.主要观察指标:不同肿瘤组织中线粒体DNA缺失与插入情况.结果:在全部5种类型的肿瘤中均发现有短片段的缺失和插入突变,肺癌和口腔癌此类突变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肿瘤.除肝癌外,在部分肿瘤及其相应的正常组织中可检测到低水平的线粒体常见大范围缺失突变,发生率约5%~40%.所检测的5种肿瘤中均有部分个体存在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定,其中肺癌出现率高(66.7%),其次分别为口腔癌(61.1%)、食管癌(45%)、肝癌(45%)和乳腺癌(24.7%).结论:线粒体DNA长度不稳定在不同的肿瘤组织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由于可造成的复制障碍、基因功能不良、转录停止和氧化磷酸化功能缺陷,因此,在肿瘤发生学上可能扮演着潜在的、重要的角色.

  • 胃癌p53等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焦亚莉;高恒瑞;杜成林;李保海;许永红;王永峰

    目的:探讨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erbB-2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87例胃癌中p53,VEGF和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p53,c-erbB-2均阴性,胃癌组织中p53,VEGF,c-erbB-2阳生率分别为47 1%,49 4%,40 2%.p53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VEGF与胃癌生长方式、浸润深度及预后等关系密切,P<0.05c-erbB-2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P<0.05op5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关系,随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胃癌组织内VEGF,c-erbB-2有下降趋势.结论:p53蛋白是预测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VEGF,c-erbB-2一起可用于判断胃癌预后,监测病情.

  • 中国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3′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基因危险性的关系

    作者:刘建河;李鸿伟;古力;李鸣;那彦群;那熙;张民

    背景: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显著的种族差异,近来已有研究报告显示维生素D受体基因(vitamin D receptor gene,VDRG)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的发病危险性有关,但大多集中在高发病的欧美人群.目的:研究低发病的中国汉族人群VDRG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探讨前列腺癌发病种族差异的原因.设计:非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329受试者(103例前列腺癌患者、112例前列腺增生及114例对照者)外周血标本,采集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所有受试者来自北方地区的汉族人群,均知情同意.干预:收集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103例前列腺癌患者、112例前列腺增生及114例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应用基于PCR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xomatograpy,DHPLC)方法,检测VDRG 3′区域三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aqI,BsmI和ApaI,并对该位点SNP分布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VDRG 3′区域三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aqI,BsmI和ApaI在病例与对照组中的分布,VDRG SNP分布与中国汉族人群前列腺癌发病危险及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VDRG 3′区域三个SN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北方地区汉族前列腺癌患者及对照中的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TaqI和BsmI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与高发患者群相比有显著不同.器官局限性前列腺癌组(T1~T2)Tt基因型以及携带等位基因A的纯合子(AA)或杂合子(Aa)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低分级组(Gleason<7)携带等位基因A的纯合子(AA)或杂合子(Aa)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1).结论:结果显示VDRG 3′区域多态性在低发病的中国汉族人群与前列腺癌发病危险无关,但VDRG多态性在预测前列腺癌疾病进展有一定作用,TaqI和BsmI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与高发患者群有明显差异,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病种族差异的原因之一.

  • 异体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枢机制研究

    作者:丁丽华;于生元;周宏军;李宗辉

    目的:研究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对三叉神经痛的作用及镇痛的中枢机制.方法:将20只制成单侧缩窄性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在痛觉超敏期,随机抽签法分为二组.向蛛网膜下腔分别植入不同内容物.实验组: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悬液10 μL;对照组:生理盐水10 μL.2周后,观察动物疼痛阈值的变化及延髓尾侧段及上颈段(C1~2)后角c-Fos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动物在细胞移植后两周痛敏现象消失.两组动物c-Fos蛋白主要分布于延髓尾侧段及上颈段脊髓后角Ⅰ~Ⅱ层,实验组c-Fos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对三叉神经痛有明确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是通过抑制髓质后角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兴奋性而实现的.

  • 手背皮神经分布与静脉穿刺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萍

    背景: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手背静脉又是常选用的静脉穿刺部位.但这种治疗方法是一种有创伤性的操作,它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目前还较少有人从手背静脉与手背皮神经分布、走向规律与穿刺部位疼痛性关系进行研究.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程度低的佳部位,减轻患者疼痛.设计: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地点和对象:资料收集于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所选取的对象有12例24侧成人防腐标本和在本院住院及门诊静脉穿刺的3 011例次患者.方法:首先对24侧成人手背标本进行解剖、观察,找出手背静脉与皮神经分布规律,进行分区.以随机方式对本院2000-08/2001-02就诊留医患者2 980例按不同分区部位进行静脉穿刺.采用双盲法对穿刺患者进行疼痛评分(简化Megill疼痛评分法).分组进行相互对照,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解剖观测结果及静脉穿刺疼痛评分结果.结果:手背解剖研究发现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三掌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神经与静脉呈交叉关系,神经分布稀疏(可称为乏神经区),此区域内静脉穿刺疼痛分值明显低于其他区域(P<0.01).结论:乏神经区内神经分布稀疏,是减少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的佳部位.

    关键词: 穿刺术 疼痛 静脉
  • 人类大肠腺癌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

    作者:张静;乔庆;马庆久;赖大年

    背景:bcl-2,c-myc基因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不尽相同.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c-myc在人类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设计:非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完成.72例人类大肠腺癌选自西京医院外科手术及活检标本,5例正常人类结肠组织取自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尸检组织(排除有结肠疾病).运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例人类大肠腺癌及5例正常人类结肠组织进行研究,计算凋亡指数及免疫组化阳性率.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分化程度的大肠癌凋亡指数.②大肠腺癌中Bcl-2及c-Myc的表达.③bcl-2和c-myc的关系.结果:大肠腺癌的细胞凋亡随肿瘤分化的不同,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84,P<0.01),肿瘤分化程度越高,凋亡指数值越大.bcl-2和c-Myc在大肠腺癌中均具有较高程度的表达,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61.1%和66.7%.Bcl-2与大肠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x2=11.29,P<0.05),肿瘤分化越低,其表达也就越低.c-myc在不同分化程度大肠腺癌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cl-2和c-Myc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反应呈显著正相关(r=0.40,P<0.05).结论:大肠腺癌细胞凋亡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bcl-2与c-myc均与大肠腺癌的细胞凋亡的调控有关,推测bcl-2能阻断c-myc诱导凋亡的作用,但不影响其刺激增殖的作用,c-myc对细胞凋亡和增殖的调控机制是不完全一致的.

  • 直肠癌术后肛门外括约肌神经电生理研究

    作者:苏琪;吴硕东;袁正伟;王伟;殷红专;韩霞;刘恩卿

    目的:通过对会阴-肛门反射弧脊髓中枢传导时间的检测,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支配肛门外括约肌神经功能的改变.方法:对52例患者进行会阴-肛门反射、脊髓肛门反应和马尾神经诱发电位3种潜伏期检测,对会阴-肛门反射弧的传入、传出和脊髓中枢3部分神经传导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人脊髓中枢传导时间为(17.8±6.5)ms,传人神经传导时间为(7 2±6.3)ms,传出神经传导时间为(8.2±6 1)ms,直肠癌术后患者各种反射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传人和传出神经传导时间延长更明显,潜伏期与临床评分有明显的负相关性(r=0.691).结论:直肠癌术后患者支配肛门外括约肌神经功能异常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神经损害在会阴-肛门反射弧的传人和传出神经严重.

  • 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功能评价

    作者:方伟;苏佳灿;高堂成;刘启圣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对其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对1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扩大半椎板切除术,切除4~5.5节椎板,平均4.6个节段.病变节段:连续4个节段7例,非连续4个节段5例,连续5个节段1例.结果:除1例术后3 d出现症状反复,余均恢复满意.13例术前JOA评分3~12分,平均7.2分,术后2周JOA评分10~17分,平均15.6分,平均改善率75.8%.优11例,良2例.术后3个月JOA评分14~17分,平均改善率81.2%,全部评定为优.结论:扩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适合于选择合理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术后功能改善良好.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及功能评价

    作者:李自强;苏佳灿;张春才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36例进行康复训练,78例获得全程随访,50例未进行康复训练,45例获得全程随访均采用Harris评分评价训练效果.结果:术前1周及术后2周时2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46,P<0.05);术后2周时2组患者髋关节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于患者避免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早期下地活动有重要意义.

  • 旋转复位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疗效分析

    作者:林景琳;杨锦玲

    目的:探讨旋转复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和牵引组,两组均加物理因子治疗(超短波和电脑中频).治疗4周及8周后评定疗效.结果:在4周后手法组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86.0%;牵引组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58.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49,P<0.05);在8周后手法组总显效例数42例,总显效率为84.0%;牵引组总显效例数27例,总显效率54.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79,P<0.05),说明手法组有效率较牵引组高.结论:旋转复位手法较颈椎牵引疗效佳.

  • 间歇式正压对静脉动脉化皮瓣愈合的影响

    作者:郑朝;徐明达

    目的:通过研究静脉动脉化皮瓣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探讨间歇式正压对静脉动脉化皮瓣愈合的影响.方法:设计兔腹部静脉动脉化皮瓣模型,施加间歇式正压,并于术后1,4,7 d进行标本采集,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静脉动脉化皮瓣对MMP-1的表达结果:术后早期实验组表达MMP-1明显高于对照组,晚期实验组表达MMP-1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则仍呈上升趋势,至术后第7天,二者表达已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后早期实验组皮瓣分泌较多的MMP-1,能更为有效地去除损伤组织,有利于创面愈合;晚期因实验组皮瓣接近愈合,因此其MMP-1的表达呈下降趋势.

  • 人胚胎无瘢痕愈合动物模型的组织学初步观察

    作者:宋慧锋;林子豪;柴家科;刘宁飞;陈敏亮;赵耀忠;朱晓海

    背景:孕中期人胎儿创伤后无瘢痕愈合,目前研究的障碍之一是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目的:建立人胎儿无瘢痕愈合的动物模型.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整形外科完成,对象为BALB/c裸鼠,雌性,6~7周龄,体质量(20.0±1.0)g,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动物房提供.孕龄为20~24周、因创伤等原因流产的胎儿背部皮肤,孕妇身体健康,由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妇产科提供.干预:将人胎儿皮肤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制造切口建立动物模型.于移植术前、移植术后7 d及创伤后3,7,14,120 d取标本.主要观察指标:创面愈合的过程的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人胎儿皮肤移植后成活,切口愈合后无瘢痕产生.结论:该模型是人胎儿无瘢痕愈合机制研究比较合适的动物模型.

    关键词: 胎儿 瘢痕 伤口愈合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2在糖尿病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作者:牛轶雯;陆树良;青春;葛奎;戎柳;王敏骏;廖镇江

    背景:创面愈合是个复杂而有序的生物学过程,近期研究表明慢性刨面愈合延迟往往与一些特定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表达失调有关.目的:研究活化的MMP(active matrlx metelloproteinase,a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在糖尿病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对象为SPF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体质量250 g左右,雌雄不限,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为模型,将伤后0,1,3,7,21 d的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块培养24 h.主要观察指标:组织培养上清液中aMMP-2和TIMP-2的含量.结果:伤后糖尿病和正常鼠皮肤组织释放的aMMP-2和TIMP-2逐渐升高,糖尿病组未损伤组织释放的aMMP-2明显高于正常组(t=3.214,P<0.05),伤后21 d TIMP-2明显低于正常组(t=2.427,P<0.05);正常组aMMP-2/TIMP-2比值基本稳定于一定的水平,而糖尿病组aMMP-2/TIMP-2比值逐渐下降,自伤后7 d起,显著低于0时相点(t=10 019,P<0.01).结论:糖尿病者在创伤前后皮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平衡均出现异常.

  • 增生性瘢痕血管形成抑制作用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分子克隆与真核表达

    作者:张阳;鲁开化;郭树忠;宋革;雷永红;宋宝强;夏文森

    目的:克隆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全长cDNA,建立稳定表达人PEDF分子的哺乳动物细胞系.方法:RT-PCR获取人PEDF cDNA,序列测定后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中,用脂质体转染入HepG2细胞,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细胞系,用RT-PCR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T-PCR扩增得到预期大小的目的条带,序列分析表明成熟肽编码区与发表序列完全一致;克隆入pCDNA3.0中得到PEDF真核表达载体,G418筛选3周后得到稳定表达细胞系,RT-PCR与Westem blot显示PEDF在HepG2细胞中有高水平表达.结论:人PEDF全长cDNA成功克隆,并在哺乳动物细胞系HepG2中获得稳定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EDF分子对增生性瘢痕血管形成的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转化生长因子-β3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作者:唐世杰;胡索銮;王玉银;申纪奎

    背景:哺乳类动物有3种TGF-β异构体即TGF-β1,β2,β3,这3种异构体各自具有独特而不同的生物学作用,TGF-β1是明显的促瘢痕形成因子,而TGF-β3可减少TGF-β1,β2的产生,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因此,TGF-β3有可能是人体内天然的抗瘢痕形成因子.目的:通过外源性TGF-β3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生长增殖及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了解其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完成,对象为新鲜无菌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于本科收治及门诊手术的增生性瘢痕患者6例,男3例,女3例;年龄5~45岁.干预:6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分为4组,实验组又分为5,10,50 mg/L组分别加TGF-β3 5,10,及50 mg/L,对照组加入FBM1.5 mL,采用MTT比色法测定TGF-β3对HSFB增殖活性的影响,3H-脯氨酸掺人法测定其胶原合成,免疫组化检测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TGF-β3对HSFB体外增殖,HSFB 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TGF-β3作用后HSFB胶原合成情况.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3可抑制HSFB细胞增殖,作用120 h后实验组细胞密度分别为(6.34±0 51),(6.01±0.38),(5.24±0.65)×105/瓶,明显低于对照组(10.69±0.76)x105/瓶(F=102.432~163 024,P<0.01);转化生长因子β3可抑制胶原蛋白合成,实验组(10,50mg/L组)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64.01±70.27),(151 02±49 85)min-1明显低于对照组9231.56±67.83)min-1(q=32.124,31.021,P<0.01);下调TGF-β1蛋白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而对Ⅲ型胶原影响较小.结论:TGF-β3可抑制HSFB细胞增殖,下调TGF-β1蛋白表达,减少胶原合成,显示其具有抗组织纤维化的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R1mRNA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章建林;林子豪;江华;袁相斌;赵耀中;吴建明;朱晓海;吴宏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α R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增生性瘢痕的基因治疗探索一条有效途径.方法:以正常瘢痕为对照,利用RT-PCR技术检测1年以上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中TNF-α R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年以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NF-α R1mRNA的表达稳定,与正常瘢痕比较含量明显下降.结论: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与TNF-α R1的表达低下有一定关系.用基因治疗的方法提高早期增生性瘢痕中TNF-α的含量或者提高靶细胞膜上TNF-α R1的数目与活性可能为增生性瘢痕的康复治疗的有效途径.

  • 局部氧气干预对高温复合创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作者:杨瑞;李亚洁;宋旭东;罗炳德;李海军

    目的:通过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大鼠腹部创伤动物模型,用局部氧气干预创面的方法,探讨这一特殊环境下创面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以及局部氧气干预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为临床伤口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4只创伤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NEC)、常温氧疗组(NEO)、高温对照组(HHE)、高温氧疗组(HHO)4组,每组6只.在相应干预后的不同时间对各组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AP)、创面愈合时间、细菌学定量、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HHE组较NEC组创面肿胀程度严重,创面愈合时间长,HHO组较HHE组创面肿胀程度轻,创面愈合时间短.光镜和电镜观察到HHE组创面肌肉纤维的病理变化均较NEC组显著,且损伤呈进行性加重,HHO组肌肉组织损伤程度较HHE组轻.细菌学定量检测HHE组创面细菌数在同一时相比NEC组高,且随时间的延长呈显著增长趋势,HHO组创面细菌数量与HHE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创面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细菌繁殖快,感染时间提前且严重,创面愈合速度慢;局部氧气干预可抑制创面组织细菌繁殖,对大鼠腹部刀割创面有明显的促修复作用.

  • 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促进刨面愈合的作用

    作者:雷霞;伍津津;朱堂友;鲁元刚

    目的:证明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在体促进创面愈合能力,为该人工皮肤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覆盖感染创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大鼠24只,每只背部做全层皮肤缺损创面2个,每个创面涂1×105克隆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创面大鼠模型,随机数字法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6个创面,将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和复方胶原凝胶人工皮肤分别覆盖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创面上,空白对照组无覆盖,通过细菌学、病理、免疫组化检查,了解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好,空白对照组差,实验组创面感染轻、创面收缩好,24 h痂下细菌计量实验组为(8.09±2.51)×104CFU/g,明显少于对照组(5.91±2.51)×105 CFU/g和空白对照组(5.55±2.18)×107 CFU/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创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实验组炎性细胞浸润少,愈合快好,对照组有炎性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可见大量炎性细胞和渗出、出血、坏死;肌动蛋白免疫组化表明,实验组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染色强阳性,对照组散在阳性,空白对照组染色阴性.结论: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有抗菌、抗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作用,其作用优于复方胶原凝胶人工皮肤,是理想的创面覆盖物.

  • 三维光弹性法对不同长度和直径桩核的应力分析

    作者:张保卫;周丕光;杨宠莹;方如华;张林春

    目的:对比不同长度和直径的桩核受力后应力分布情况.方法:根据桩的长短、粗细将实验分成4组,通过垂直和斜向加载,采用三维光弹性应力冻结法,经模型切片观察计算出模型各测点的大剪应力.结果:桩的直径增加根尖区大剪应力相应增高,桩核交界处和核与根面交界面大剪应力明显增高.桩的长度增加,应力分布更为均匀.结论:从抗力固位角度出发有一定长度的粗细合适的柱形桩核较为理想.

  • 应用三维运动研究不同后路椎间融合器对腰椎节段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昌耘冰;徐达传;尹庆水;赵卫东;艾福志;黄文华

    目的:比较3种不同类型的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8具人尸体新鲜腰椎3,4节段标本,模拟后路双侧植入3种椎间融合器.实验分4组7个状态:①对照组(完整标本,Intact).②螺纹状融合器组(Interfix).③空心箱形融合器组(SynCage).④实心箱形融合器组(Prospace).后3组再分别固定椎弓螺钉钢板.随机安排每个标本的融合器植入顺序.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测试不同状态的三维六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结果:3种不同融合器的前屈运动范围分别为完整状态的77%,66%和67%(按Interfix,Prospace,SynCage的顺序,下同);与完整状态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种融合器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17).各融合器组的后伸运动的ROM分别为完整状态的99%,79%和90%;完整状态组和各融合器组以及各融合器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25).侧屈方向,各组融合器的植人均明显降低提高了稳定性(P<0.01),ROM值为相应完整状态的83%,78%,70%;各组融合器之间未表现有明显差异(P=0.15).不同融合器组的旋转运动的ROM均明显增加(P<0.01),分别较完整状态上升了30%,45%,40%;同时Interfix组与其他2组融合器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别(P<0.01),Prospace和SynCage之间则无明显区别(P=0.58).后路固定椎弓螺钉钢板后,腰椎各向ROM值均较单纯的融合器固定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3种融合器之间在除外旋转运动的所有方向的稳定性无统计学差异.单独运用3种椎间融合器均无法在所有方向上达到与完整节段一致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合使用后路椎弓螺钉钢板后腰椎节段的稳定性可明显提高.

  • 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的时机选择

    作者:唐桂阳;王爱民;王子明

    目的:通过对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施行不同间隔时间的二期翻修术,初步选择二期翻修术时机,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96只,行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毕于关节腔内接种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株(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MRSE)1×108CFU.术后4周清创,间隔不同时间二期再植新假体.实验动物根据间隔时间随机分为即刻再植组(R0组)、2周后再植组(R2组)、3周后再植组(R3组)、4周后再植组(R4组)、6周后再植组(R6组)和12周后再植组(R12组),每组16只,并于再植4周后处死.检测X射线片、细菌培养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结果:MRSE接种4周后所有关节均感染.二期再植和处死前各组感染率均下降,R4组、R6组和R12组感染控制满意,与R0组和R2组比较差异显著.清创前各组CRP和血沉显著升高.二期再植和处死前R4组、R6组和R12组的CRP明显下降.二期再植前仅R12组的血沉明显下降,处死前R4组和R6组的血沉才明显下降.结论:二期翻修术能有效控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时机以间隔4~6周为佳.

  • 混杂结构聚乳酸/钙磷盐/胶原骨支架的表面处理研究

    作者:张人佶;王笠;熊卓;杨洪义;颜永年

    目的:将聚乳酸/钙磷盐/胶原复合材料作为制造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材料.方法:采用碱式反应法和共混法获得两种胶原/钙磷盐复合材料,然后通过真空吸附法在聚乳酸/磷酸三钙的支架表面沉积胶原,又通过碱式反应法沉积钙磷盐.结果:观测碱式反应法合成胶原-钙磷盐复合材料:胶原交联纤维束间形成薄膜状粘连.共混法获得胶原-钙磷盐复合材料显示:钙磷盐和胶原海绵紧密结合.快速成形工艺获得混杂结构支架可见:后用碱式反应法合成的片状钙磷盐颗粒沉积在胶原海绵的表面.结论:此法获得了具有混杂结构的支架,可以应用于骨的修复.

  • 兔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成活长度对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意义

    作者:徐贤寅;殷之平

    目的:研究兔耳大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成活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5只健康新西兰白兔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随意皮瓣组及对照组.于兔耳背中央形成1.5 cm×8 cm的矩形皮瓣,实验组于蒂部结扎并切断中央动、静脉,随意皮瓣组于蒂部结扎并切断中央动、静脉及耳大神经,对照组保留中央动、静脉及耳大神经,皮瓣原位缝合.术后2周测定皮瓣的成活长度,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皮瓣全部成活,随意皮瓣组远端部分坏死,对照组组皮瓣全部成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坏死部分为静脉栓塞引起的干性坏疽.结论:以兔耳大神经营养血管作为皮瓣的供血血管是可靠的.

  • 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再灌流损伤的延迟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军;王爱民;郭庆山;王子明;汤守营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人骨骼肌再灌流损伤是否存在早期保护作用和延迟保护作用及其保护程度.方法:选择无影响血清酶变化的心脏、肝脏及骨骼肌疾病病史的上、下肢择期手术病例42例,采用半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分为对照组、早期保护组(EP)和延迟保护组(DP).对照组直接手术,EP组和DP组分别在术前和术前24 h进行缺血预处理术后1,3 d测定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P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观察肢体肿胀程度.结果:术后1,3 d,EP与DP组血清中CPK和AST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EP与DP组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不仅存在早期保护作用,而且存在延迟保护作用,且均能提高骨骼肌对长时间缺血的耐受能力,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流损伤程度,这两种保护作用的程度无明显差异.

  • 不同培养条件下兔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特性的比较

    作者:陈光兴;杨柳;周红星;顾祖超;段小军;李忠;李晓东;林炎水

    目的:观察不同培养的条件下兔骨髓间充质细胞的成骨特性.方法:比较骨髓间充质细胞在普通培养基培养、诱导培养基培养和新鲜兔骨碎粒的共培养3种条件下的成骨分化特性,观察3种条件下细胞的形态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水平,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Ⅰ型胶原、骨钙素.结果:共培养及诱导培养的间充质细胞同期ALP活性及细胞内骨钙素均显著高于普通培养组(P<0.01),诱导培养高;经过诱导培养及共培养的间充质细胞,其Ⅰ型胶原、骨钙素免疫组化阳性;对照组Ⅰ型胶原免疫组化弱阳性、骨钙素免疫组化阴性.结论:诱导培养及共培养条件呈现促间充质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化的特点,诱导培养短期能使ALP、骨钙素达到较高水平.

  • 适时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动态监测研究

    作者:宗传龙;宋文刚;Maxewell Poorekhorsandi

    背景:目前国际上较为公认的CD34+细胞测定方法是ISHAGE单平台法及改进的双平台法,但因其成本昂贵,不太适合国内推广.目的:探索一种对动员外周血中CD34+细胞动态的简便有效的测定方法,以期在白血病等血液病的治疗上达到佳移植效果.设计:非随机对照实验.地点和对象:动员外周血样本取自上海市长海医院34例异体或自体干细胞移植供体的病例.干预:由于CD34+细胞含量极少,其位置很容易受到B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非特异结合的干扰.采用小鼠源性抗体直接标记法,会有效地减少这种干扰,增加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主要观察指标:观察CD34+细胞在CD45/SSC窗口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利用本方法可有效地测定CD34+细胞的相对含量为0.05%~0.1%,并且在药物动员后的第5,6天,多数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达到峰值,某些患者甚至超过1%.结论:本方法可对动员外周血中微量的CD34+细胞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在临床上为适时采集干细胞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兔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及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观察

    作者:张年春;杨志焕;邓志龙

    目的:探讨兔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和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取2月龄幼兔臀肌1 g,采用胶原酶,dispase,胰蛋白酶分步消化,针头过滤,差速贴壁法分离肌源性细胞.用锥虫蓝染色细胞计数描记生长曲线,MTF法间接反映细胞增殖活性.作Bcl-2,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肌源性细胞.用分化培养基(DMEM+5 mL/L FBS+50 mL/LHS+10 mg/L BMP2+5 g/L维生素C+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10mg/L地塞米松+10g/L青霉素/链霉素)诱导细胞分化,用Osteocalcin,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骨前体细胞.结果:用上述方法分离的肌源性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体积明显小于肌细胞,24 h贴壁,接种后36 h开始增殖,生长有明显的方向性,原代肌源性干细胞对数生长期为7~9 d,16 d汇合.第3代肌源性干细胞接种后第3~5天为对数生长期,约8 d汇合.细胞汇合后少部分细胞出现双核或三核,甚至出现核链,显示肌细胞分化倾向.约60%~70%的原代肌源性干细胞Bcl-2,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用成骨细胞分化培养基中培养2周后,大部分细胞Osteocalcin,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显示其成骨前体细胞分化.结论:用上述方法分离的肌源性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并能在体外分化为成骨前体细胞和肌起源细胞,是一种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即肌源性干细胞.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

    作者:李思源;李军;姜玉峰;曹旭东;慕晓玲

    目的: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其在体外生长增殖的生物特性.方法:冲洗手术弃骨骨髓,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冷冻保存细胞复苏后的生长状况.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的作用下,进行成骨诱导分化.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呈现梭形外观,具有较强的生长增殖能力;细胞CD44,CD54抗原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是正常的人二倍体细胞.复苏细胞生物学特性无明显改变.分化细胞表现成骨细胞特性,合成碱性磷酸酶能力增强,矿化结节逐渐出现.结论:建立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研究其体外培养生物特性的方法,为通过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组织损伤奠定基础.

  • 兔眼手术麻醉方法对视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彭爱军;张宏

    目的:探讨兔眼手术麻醉方法安全性及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眼科手术的同时,按麻醉需求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采用不同首次剂量的30 g/L戊巴比妥钠分别进行兔耳缘静脉持续麻醉和兔耳缘静脉麻醉,比较两种麻醉的效果,以角膜透明比例为标准评价兔眼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例兔耳缘静脉持续麻醉者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角膜透明率高,两组角膜透明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857,P<0.05).结论:30 g/L戊巴比妥钠兔耳缘静脉25 mg/kg持续麻醉有效果确实、安全性好、并发症少、视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 久视对实验动物树鼩睫状肌组织的影响

    作者:白雪;曾庆华;李瑾;谢学军;渠红颖;曹明芳

    目的:从神经-受体-受体介导睫状肌细胞内反应角度探讨肝劳发生的机制.方法:选用与猿猴解剖特点极其接近的动物树鼩,对其限定照明时间并予以形觉刺激诱视,造成树鼩持续近视状态以模拟肝劳的病理变化.在实验的第3,6,9天分别处死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动物,取睫状体检测其中β-肾上腺素受体(β-AR),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和Na+-K+-ATP酶;以确定造模3,6,9 d 3个不同时段对动物的影响.结果:造模6 d时,树鼩睫状肌中β-AR发生了上行调节;造模6 d时,β-AR睫状肌中cAMP含量显著升高,cGMP含量降低;造模6 d时,β-AR睫状肌中Na+- K+-ATP酶活力升高.结论:持续近视状态下睫状肌双重神经支配的异常为肝劳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 外源过氧化氢酶基因在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抗氧化能力

    作者:李立梅;刘戈飞;张一新;张劲松

    目的:构建外源过氧化氧酶基因表达载体并使其在晶体上皮细胞中稳定表达,从而提高晶体上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少白内障的发生.方法:克隆过氧化氢酶基因,测序确定.构建过氧化氢酶基因plRESneo3表达载体.利用转染的方法将过氧化氢酶基因导入晶体上皮细胞SRA01/04中,筛选稳定表达克隆.以SRA01/04细胞和稳定转染过氧化氢酶基因的SRA01/04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过氧化氢为处理因素,MTT方法测定过氧化氢对晶体上皮细胞的半数致死量.结果:经上述方法处理后,获得过氧化氢酶高表达晶体上皮细胞SRA01/04-CAT,其过氧化氢酶的表达水平是SRA01/04细胞的3.5倍.过氧化氢对SRA01/04细胞的IC50是32.24 μmol/L,对SRA01/04-CAT的IC50是85 32 μmol/L,转染过氧化氢酶基因后SRA01/04细胞对过氧化氢的耐受能力提高2.65倍.结论:外源过氧化氢酶基因能够在晶体上皮细胞中稳定表达并使晶体上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提高.

  • 两段法培养适合临床移植应用的黑素细胞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卢涛;刘源;金岩;高天文;董蕊;李强

    目的:探讨使用两段法培养黑素细胞,以消除佛波醇酯(TPA)的致瘤危险,增加培养细胞的安全性,从而适合临床移植的需要.方法:两段法培养黑素细胞:先用含TPA培养液培养纯化黑素细胞,然后用不含TPA的培养基继续扩增传代.通过细胞形态、生长特性、细胞周期等检测观察有无TPA时培养细胞的特性.接种裸鼠检测培养细胞的致瘤性.结果:用含TPA培养液容易获得纯化的黑素细胞;扩增传代时改用不含TPA的培养基,黑素细胞由细长的多分支逐渐变成两极的宽梭形.生长速度略微减慢,细胞周期显示增殖减缓.裸鼠致瘤实验阴性.结论:两段法培养黑细胞成功率高,和以往培养基中含TPA的培养方法相比,所培养黑素细胞形状变化明显,生长减慢,用于临床移植时更加安全.

  • 手术知情同意签字对胆囊切除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李小珍;何海萍

    背景:知情同意签字是中国在外科手术前严格执行的一项制度,但其对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手术知情同意签字对胆囊切除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恢复的影响.设计:分组对照试验.地点和对象:实验对象共68例,均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行择期胆囊切除的患者,年龄32~58岁.干预:68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由患者参加术前谈话并亲自签署手术同意书,对照组患者不参加术前谈话,由家属参加并签署手术同意书.主要观察指标:测定手术知情同意签字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焦虑程度以及术后身体恢复的有关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在手术同意签字后患者的收缩血压、心率、焦虑程度和术后疼痛均高于对照组(P<0 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推迟(P<0.05).结论:手术知情同意签字能使胆囊切除患者的焦虑程度增加,不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应重视知情同意签字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干预和宣传教育.

  • 神经端侧缝合重建皮瓣感觉功能

    作者:吴强;李康华;贝抗胜;黄水云;李雄;唐华军;章良森;刘建平;何小龙;熊英辉

    目的:研究重建失神经皮瓣感觉功能的方法,探讨神经端侧缝合法重建皮瓣感觉的效果.方法:临床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8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4例,皮瓣切取时,保留腓肠神经或髂腹股沟皮瓣营养神经近端足够长一段,与皮瓣受区供体神经呈30°~45°端侧缝合,于术后2,4,8,16,24周测皮瓣的感觉、植物神经功能.结果:1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部分坏死,随访4~18个月,皮瓣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部分重建,供体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神经端侧缝合法可重建失神经皮瓣的感觉功能,操作简便、有效,对手足外科有重要意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