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天泰1号对自发阿尔茨海默病鼠海马CA1区分子层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超微结构定量研究

    作者:李明;吴正治;李耀芳;张永锋;贾秀琴;陈嫚茵

    背景:中枢神经的突触可塑性是行为依赖性学习记忆的核心基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天然中药是否通过增加突触可塑性来改善学习记忆尚罕见报道.目的:观察天泰1号对自发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学习记忆功能及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深圳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材料:实验在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二级动物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为昆明种小鼠.方法:从21个月龄昆明种小鼠筛选出自发阿尔茨海默病(记忆障碍)鼠52只,随机分为4组即老年痴呆组、西药对照组、天泰1号6.80 g/kg组、天泰1号20.41 g/kg组,另设13只老年学习记忆正常鼠为老年正常组.西药对照组给以甲磺酸二氢麦角碱0.6 mg/kg,天泰1号6.80 g/kg,20.41 g/kg组分别予天泰1号方6.80 g/kg及20.41 g/kg,以上均研配成0.5 mL液体灌胃给药,连续60 d,老年正常组和老年痴呆组均灌以等量双蒸水.用跳台实验检测学习记忆成绩;海马CA1区脑组织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并全自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突触可塑性参数.主要观察指标:①天泰1号不同剂量对自发阿尔茨海默病鼠学习记忆的影响.②突触电镜观察及体视学定量检测结果.结果: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无脱失,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天泰1号不同剂量对自发阿尔茨海默病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天泰1号6.80 g/kg组,20.41 g/kg组的学习、记忆错误次数均小于老年痴呆组,且天泰1号20.41 g/kg组的学习、记忆错误次数小于天泰1号6.80 g/kg组;天泰1号6.80 g/kg组,20.41 g/kg组的学习训练逃避潜伏期小于老年痴呆组,记忆测试安全平台潜伏期大于老年痴呆组,且天泰1号20.41 g/kg组的记忆测试安全平台潜伏期大于天泰1号6.80 g/kg组.②突触电镜观察及体视学定量检测:与老年正常鼠相比,老年痴呆鼠出现突触数明显减少,部分突触间隙模糊不清,突触连接间断,突触小泡大小不等等变性现象,其余各组也可见突触变性改变,但程度较模型组轻.天泰1号可明显增高其海马CA1区分子层突触的数密度和面密度,且天泰1号20.41 g/kg组所增高的幅度大于天泰1号6.80 g/kg组.结论:天泰1号可明显改善自发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的学习记忆障碍,这一作用可能与其促进突触再生,改善其大脑的突触可塑性有关,其作用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 阿魏酸钠对淀粉样β蛋白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姚素艳;邹金发;李淑云;郑德宇;刘卓;金英

    目的:通过检测阿魏酸钠对联合培养的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神经细胞的乳酸脱氢酶漏出量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影响,观察阿魏酸钠对淀粉样β蛋白激活巨噬细胞引起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5/12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和解剖实验室完成.选择8~10周龄的小鼠进行巨噬细胞培养,出生两三天的大乳鼠进行神经细胞培养.单独培养的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将加入10μmol/L淀粉样β蛋白和未加入淀粉样β蛋白的巨噬细胞上清液分别移入单独培养的神经细胞中,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百分比.联合培养的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联合培养24 h后,加入10 μmol/L的淀粉样β蛋白,阿魏酸钠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10 μmol/L,100μmol/L,500 μmol/L, 1 mmol/L)阿魏酸钠共孵育.48 h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水平和乳酸脱氢酶漏出量.结果:将淀粉样β蛋白激活的巨噬细胞上清液移入到单独培养的神经细胞48 h后,可使凋亡神经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增加,从正常11.3%增加到74.0%,(P<0.01).在巨噬细胞和神经细胞联合培养中,淀粉样β蛋白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乳酸脱氢酶漏出量明显增加,由375 nkat/L增加到2 859 nkat/L,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阳性的神经元数目相应减少,与淀粉样β蛋白组相比,阿魏酸钠(10 μmol/L,100 μmol/L,500 μmol/L,1 mmol/L)能显著地降低乳酸脱氢酶漏出量,使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阳性的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①淀粉样β蛋白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使其释放毒性物质,从而引起神经细胞的损伤.②阿魏酸钠对淀粉样β蛋白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老龄大鼠嗅球内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

    作者:马立辉;张雷;赵淑敏

    目的:观察老龄大鼠嗅觉障碍与嗅球内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4/12在承德医学院电镜室完成.选用老龄和青龄雄性Wistar大鼠各6只,老龄组鼠龄在24个月以上,青龄组鼠龄三四个月.10 g/L乌拉坦1 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开胸,升主动脉插管,混合固定液灌流固定后取嗅球,振荡切片,平板包埋,光镜下选取嗅球各层,制备超薄切片,并在电镜下对比观察.结果:老龄组嗅球6层结构分界不明显,突触小球、小球周细胞、僧帽细胞、刷细胞和颗粒细胞数量均减少.小球周细胞的胞质和细胞器少,可见空泡或同心圆小体;僧帽细胞胞体变小,局部核膜断裂,染色质外溢,线粒体不规则,电子密度增高,线粒体嵴断裂或模糊不清,脂褐素增多;刷细胞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减少,高尔基复合体萎缩,溶酶体、空泡增多,线粒体固缩或形成髓鞘样小体;颗粒细胞核膜模糊,异染色质边集,细胞器明显减少.结论:嗅球内突触小球和神经元细胞减少、细胞器老化可能是导致老年性嗅觉障碍的主要原因.

  •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符合线路显像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间期患者脑血流灌注及脑细胞代谢状态

    作者:张人玲;王默力;关乐;何洁;刘丹

    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符合线路显像(包括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间期局部脑血流灌注和脑细胞功能代谢,并与CT、数字减影检查进行比较.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2002-06/2005-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住院患者52例(发作次数1~5次),所有患者检查CT,MRI,数字减影检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距末次发作后1~7 d内完成.选择与其年龄相匹配的16名健康人为对照组,以对照组脑血流灌注显像与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大脑各部位放射性右/左比值±2 s为正常值范围(0.8~1.1),高于或低于此值均为异常.结果:68名受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5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中有44例可见脑内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分布异常,占85%(44/52);脑葡萄糖代谢显像有46例可见脑内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分布异常,占89%(46/52),与CT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71%,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②经数字减影检查证实52例患者中有49例呈不同程度的大脑中动脉轻,中重度的狭窄94%(49/52),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符合线路显像检查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符合线路显像脑血流灌注、脑细胞代谢检查可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间期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脑细胞代谢异常,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诊断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 γ-羟基丁酸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γ-氨基丁酸及其A型受体α1亚型的影响

    作者:赵庆杰;齐丹;孟珊珊;郜旭;齐旭

    目的:观察γ-羟基丁酸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及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型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5-01/10-3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形态学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25)、治疗组(n=25),模型组和治疗组又各分5个时间点:即缺血1 h再灌注1.5 h,3 h,6 h,12 h,24 h,每个时间点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拴线法,建立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内动脉,不阻断血流,24 h后断头取脑.治疗组于再灌注前10 min给予γ-羟基丁酸钠(GHBA)3.5 mL/kg腹腔注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于缺血1 h再灌注1.5 h,3 h,6 h,12 h,24 h,各取5只大鼠处死,断头取脑,置于40 g/L多聚甲醛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行5μm厚连续冠状切,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比较分析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及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阳性细胞数.结果:纳入动物共60只,手术过程及术后因麻醉过深、失血过多等原因,模型组死亡2只,治疗组死亡3只,进入结果分析11组共55只.①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假手术组形态学改变不明显.模型组缺血区淡染,细胞数明显减少,但结构尚存,缺血周边细胞体积缩小,胞膜皱缩,核固缩深染,细胞间隙增大,海马区变化尤为显著.治疗组较模型组细胞数增多,细胞损害较轻.②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治疗组中缺血1 h再灌注1.5 h,3 h,6 h,12 h,24 h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缺血1 h再灌注6 h及以后各组均显著高于相应模型组(P<0.05).③海马CA1区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在中缺血1 h再灌注12 h及以后各组海马CA1区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再灌注12 h及以后各组均高于相应模型组(P<0.05).结论:γ-羟基丁酸可能是通过增加缺血再灌注后γ-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及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受体的表达来发挥脑保护作用.

  • 人脑损伤后皮质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甲泼尼龙的影响

    作者:陈罡;杭春华;史继新;冯东侠;张鑫;李劲松

    目的: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人创伤性脑损伤后挫伤区皮质中的表达情况,包括表达位置、表达强度和表达时相,同时观察甲泼尼龙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2004-01/2005-06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8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按伤后时间分为8组,<24 h创伤性脑损伤组、24~48 h创伤性脑损伤组、48~72 h创伤性脑损伤组、>72 h创伤性脑损伤组以及相同时间段创伤性脑损伤+甲泼尼龙组.选择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6例脑外肿瘤患者为阴性对照组.取样时间从伤后5 h到5 d,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用咬骨钳夹取约0.5 cm3挫伤区边缘的脑组织,各时间段创伤性脑损伤+甲泼尼龙组患者于术前2小时给予甲泼尼龙30 mg/kg,快速静脉滴注.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在200倍显微镜下随机选择10个高倍视野,计数阳性血管数.同一时间段各组间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不同时间段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tudent Newman Keuls检验.结果:入选的48例脑损伤患者都进入结果分析.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显示,在人创伤性脑损伤后的挫伤区皮质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在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中未见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时间段创伤性脑损伤组、创伤性脑损伤+甲泼尼龙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同一时间段中创伤性脑损伤与创伤性脑损伤+甲泼尼龙组比较,甲泼尼龙治疗组的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显著下调(P<0.05),伤后48~72小时组与其它组比较,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人创伤性脑损伤后的挫伤区皮质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甲泼尼龙抑制了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

  •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功能恢复与免疫抑制剂FK506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家辉;洪光祥;王发斌;陈振兵

    背景: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损伤的神经可以通过端侧吻合再生并获得部分生理功能.FK506作为免疫抑制剂具有的促进神经生长及功能恢复的作用已引起了广泛关注.目的:观察FK506对神经端侧吻合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材料:实验于2005-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实验室进行.取Wistar雌性大白鼠2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方法:所有动物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左侧作正常对照.于术后当天开始,实验组右小腿外侧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FK506[2 mg/(kg·d)],连续2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查,测定腓总神经纤维数目、胫前肌肌纤维横切面积,同时测定胫前肌肌湿重.结果用右侧测得值与左侧的比值(即恢复率)来表示.结果:2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神经纤维数目比和肌纤维截面积比均高于对照组(0.734±0.143,0.412±0.119;0.628±0.125,0.432±0.135;P<0.01,0.05).②电生理检测结果:实验组动作电位恢复率、肌肉单次收缩力恢复率、强直收缩力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肌湿重比也高于对照组(0.765±0.101,0.513±0.116,P<0.05).结论:靶肌肉注射FK506能促进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侧支生长及功能恢复.

  • 阿司匹林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伤的作用途径

    作者:孟宪芳;施静;刘晓春;李玲俐;张静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水肿以及p53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阿司匹林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07在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①分组:将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2只、缺血再灌注组20只、阿司匹林20mg/kg组20只和40mg/kg组20只.缺血再灌注各组分别在缺血再灌注24 h和48 h处死动物,每个时间点10只,5只用于脑水含量测定,5只用于p53表达的测定.假手术组12只于对应时间段分别处死,每个时间点6只,3只用于脑水含量测定,3只用于p53表达的测定.②模型制备: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结扎各血管,不阻塞大脑中动脉.③给药:阿司匹林20 mg/kg组和40 mg/kg组分别于缺血30 min、24 h和48 h腹腔注射20 mg/kg,40 mg/kg阿司匹林.缺血再灌注组在相应时间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水含量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p53表达的变化.结果:7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30min再灌注24 h后,全部大鼠均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再灌注组、阿司匹林20 mg/kg组和40 mg/kg组的神经功能重度缺损率分别为85%,60%和30%.②缺血再灌注时,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水含量逐渐增加,到48 h达到高峰,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6.32±0.61)%,(77.65±0.30)%,P<0.05].而阿司匹林20mg/kg组与阿司匹林40 mg/kg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脑水含量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3.27±0.35)%,(78.57±0.13)%,(86.32±0.61)%,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48 h时,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大脑皮质p53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降低缺血再灌注时脑水肿程度和p53的表达而实现其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马桑内酯对锥体神经元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的作用

    作者:邹晓毅;周华;周树舜

    背景:神经元异常放电的基础是细胞膜离子通道的激活与离子的跨膜运动.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是将细胞电活动与代谢联系在一起的重要通道.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是否参与癫痫的发病过程,马桑内酯是否具有调节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了解致痫剂马桑内酯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细胞膜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的影响及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和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0-05/12在泸州医学院完成.将Wistar乳鼠的培养的海马锥体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四乙基胺组,二磷酸核苷组,马桑内酯组,电导与动力学组.方法:Wistar乳鼠在麻醉和无菌条件下分离出海马组织,接种、培养24 h后加入10 μmol/L的阿糖胞苷,选择培养7~10 d、生长良好、形态典型的锥体神经元进行膜片钳试验.正常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四乙基胺组加入5 mmol/L氯化四乙基胺;二磷酸核苷组先加入30 μmoL/L的二磷酸核苷,后加入0.5 mol/L的三磷酸腺苷;致痫组先加入1.0 mL/L的马桑内酯,后加入1 μmol/L的优降糖;对电导与动力学组,先调节钳制电压的大小,了解通道开放及通道形态,后加入马桑内酯.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神经元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的活动及形态.②观察不同钳制电压对通道活动的影响;了解二磷酸核苷、三磷酸腺苷和氯化四乙铵对通道的影响.③观察致痫剂马桑内酯对神经元细胞膜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的激活作用及优降糖的影响.结果:①对称性高钾溶液条件下,通道的翻转电位接近0 mV.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开放随着钳制电压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多,具有电压依赖性,该通道可被氯化四乙铵阻断.②其电流-电压(Ⅰ-Ⅴ)曲线可被直线拟合,电导值为(78.23±12.04)pS.③30μmol/L的二磷酸核苷可使通道开放增多,0.5 mol/L的三磷酸腺苷可抑制通道活动.④1.0mL/L的马桑内酯诱导通道开放数量明显增多,1μmol/L的优降糖可抑制通道活动.⑤通道开放时间,致痫神经元τ01为(1.754±0.060)ms,正常神经元为(1.733±0.046)ms,无显著性差异(n=25,t=0.147,P>0.05);而τ02正常组为(2.441±0.265)ms,致痫组延长,为(10.446±0.579)ms(n=25,t=0.000,P<0.01).结论:在马桑内酯诱导的癫痫发作中,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开放的作用是降低动作电位频率、保护神经元,可能起一种负反馈调节作用.

  • 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崔旭;刘宪霜;房征宇;韩志涛;李文彬;王鲁宁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观察不同浓度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38对活性氧所致神经元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38的神经保护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于2001-09/2002-03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完成.取新生1~3 d的SD大鼠海马进行神经元原代培养,将细胞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活性氧组,1×10-8 mol/L,1×10-10 mol/L和1×10-12 mol/L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38组.分别用次黄嘌呤(mmol/L)/黄嘌呤氧化酶(U/L)1.0/200,1.5/150,2.0/200,2.0/300,3.0/300处理细胞诱导氧化损伤模型,选择次黄嘌呤2.0 mmol/L/黄嘌呤氧化酶200 U/L作为终的活性氧浓度,进一步观察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38的神经保护作用.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光学显微镜下照像,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应用荧光素JC-1染色-激光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半定量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mRNA水平.结果:①细胞存活率分别为:对照组77.8%,次黄嘌呤1.0 mmol/L/黄嘌呤氧化酶200 U/L活性氧组62.5%,次黄嘌呤1.5 mmol/L/黄嘌呤氧化酶150 U/L活性氧组50.1%,次黄嘌呤2.0 mmol/L/黄嘌呤氧化酶200 U/L活性氧组48.4%,次黄嘌呤2.0 mmol/L/黄嘌呤氧化酶300 U/L 活性氧组25.3%,次黄嘌呤3.0 mmol/L/黄嘌呤氧化酶300 U/L活性氧组28.9%.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元的存活率随着培养液中活性氧浓度的增加而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②活性氧不仅能引起培养神经元的存活率下降(P<0.01),还能导致神经元出现神经退行性变样的形态学损伤,包括细胞皱缩,突起脱落、突起数减少[对照组(2.6±0.6)个,活性氧组(0.5±0.2)个,P<0.01],多极神经元百分率下降(对照组为32.6%,活性氧组为10.1%,P<0.01),同时,也能引起神经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对照组为40,活性氧组为12.3,P<0.01)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mRNA水平增加(对照组为0.13%,活性氧组为3%,P<0.01).③预先给予1×10-8 mol/L,1×10-10 mol/L和1×10-12 mol/L的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38能显著改善活性氧引起的神经退行性损伤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或P<0.01),抑制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P<0.01),其中,1×10-8 mol/L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38的神经保护作用强(P<0.01).结论:活性氧可直接损伤培养的神经元,导致神经元出现形态学退行性改变和神经元存活率下降,形态学改变和死亡率增高与线粒体功能下降和神经细胞核内凋亡基因表达均有关.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38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损伤和神经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保护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

  •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高龄患者的血小板功能

    作者:孔庆利;许晓东;徐亚君;秘汝顺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探讨血小板功能变化在两种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实验于2001-08/09在北京医院血液科实验室完成.血清标本均来自北京第一社会福利医院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按照临床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选取高龄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15例,血管性痴呆组患者24例和高龄正常对照组25例.对受检者行肘静脉穿刺取血3 mL,与抗凝剂充分混匀,室温静置1 h后检测并计算血小板黏附率和血小板聚集率,并进行各组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异常百分率的比较.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组、血管性痴呆组和正常对照组血小板黏附功能异常比例分别为53%,71%,5%,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比例分别为60%,67%,12%.卡方检验显示三组研究对象血小板黏附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明显(P<0.01).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血管性痴呆高龄患者血小板黏附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百分率明显增高,可以作为临床辅助诊断,但是无法用于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

  • 氯胺酮在点燃模型作用中的量效关系

    作者:张继国;张静;岳旺;赵晓民;高允生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点燃和化学性点燃模型的作用,并了解其是否有量效关系.方法: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研究室进行.①杏仁核电刺激点燃模型制备:用恒定电流刺激Wistar雌鼠右侧杏仁核(400 μA单相方波,波宽1 m,频率60 Hz,持续1 s,1次/d),若动物连续3次出现Racine'sⅤ级发作反应(全身痉挛、强直惊厥)即被完全点燃.②取点燃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分别腹腔注射氯胺酮30.0,10.0,5.0 mg/kg,30 min后测定后放电阈值,记录在后放电阈值刺激下的后放电时程和Racine's分级.③取点燃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分别腹腔注射氯胺酮5.0 mg/kg,尼卡地平2 mg/kg,氯胺酮5.0 mg/kg合并尼卡地平2 mg/kg,记录给药前后后放电时程以及Racine's分级.④腹腔注射盐酸利多卡因40 mg/kg制备大鼠利多卡因化学点燃模型,取点燃大鼠28只随机分为4组(n=7),分别腹腔注射氯胺酮5.0,10.0,20.0,30.0 mg/kg,30 min后腹腔注射利多卡因40 mg/kg,测定1 h内大鼠发作Racine's分级,计算给药前后Ⅴ级发生百分率.结果:7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氯胺酮对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影响:氯胺酮10.0,30.0 mg/kg组大鼠给药后后放电时程显著短于给药前(P<0.05),Racine's发作级别显著低于给药前(P<0.01).②氯胺酮5.0 mg/kg和尼卡地平2.0 mg/kg合用能缩短点燃大鼠的后放电时程[(42.3±9.7),(60.6±10.3)s,P<0.05],降低Racine's发作级别(3.1±0.7,5.0±0,P<0.05).③腹腔注射氯胺酮20.0,30.0 mg/kg可降低大鼠利多卡因化学点燃模型的Ⅴ级发作百分率(50.0%,100%;12.5%,100%).结论:氯胺酮对大鼠杏仁核点燃和利多卡因化学点燃模型具有抑制作用,与尼卡地平有协同作用,并有显著的量效关系.

  • 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诱发放电过程中催产素与阿片受体的参与和调制作用

    作者:陈静芳;胡祁生;胡胜娣;邹祖玉;王海梅

    背景:中枢内催产素可作为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参与学习记忆、性行为、痛觉调节以及阿片耐受与依赖,海马内催产素能系统与阿片系统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目的:探讨侧脑室注射催产素对大鼠脑左背侧海马CA1区神经元诱发放电的影响以及催产素与阿片受体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广东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武汉大学医学院生理系,武汉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9/2003-09在武汉大学医学院生理系完成,选用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催产素处理组(0.2,2,20 mg/L)、催产素受体拮抗剂+催产素(2 mg/L)组、纳洛酮+催产素(2 mg/L)组,每组6只.方法:脑海马CA1区细胞外记录采用玻璃微电极记录:用微电极推进器将电极插入脑海马CA1区.神经元放电经微电极放大器放大后,显示在示波器上进行观察.记录到神经元放电后,经双极不锈钢电极每隔5 min刺激坐骨神经1次,共刺激50min 10次.催产素0.2,2,20mg/L处理组通过侧脑室给药管匀速而缓慢注入催产素0.2,2,20 mg/L 5 μL.催产素受体拮抗剂+催产素(2 mg/L)组:侧脑室预先注射80 mg/L催产素受体拮抗剂2.5μL,然后再注射2 mg/L催产素2.5μL.纳洛酮+催产素(2 mg/L)组:侧脑室预先注射400 mg/L纳洛酮2.5μL,然后再注射2 mg/L催产素2.5μL.以放电频率变化率为观察指标,检测不同剂量催产素对海马CA1区神经元诱发放电的影响及催产素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催产素的作用.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刺激前后脑海马CA1区神经元诱发放电频率的变化率.结果:3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侧脑室分别注射0.2,2,20 mg/L催产素5 μL使海马CA1神经元诱发放电频率明显降低,剂量依赖关系明显.②催产素(2 mg/L)对CA1神经元诱发放电的抑制作用可被侧脑室预先注射催产素受体拮抗剂(80 mg/L,2.5μL)所阻断.③侧脑室注射纳洛酮(400 mg/L,2.5μL)可明显减弱催产素(2 mg/L)的作用.结论:催产素通过激活催产素受体可抑制海马CA1神经元对外周传入电信号的反应,中枢内阿片系统也参与催产素的抑制作用,当用纳洛酮阻断阿片受体后,催产素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

  •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作者:尹昌林;熊健琼;文亮

    背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在正常细胞中以酶原形式存在,受凋亡刺激因素作用后能够被激活从而引起细胞凋亡.目的:通过检测脑海马组织胞质S-100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活性及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情况,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海马神经元凋亡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急救部.材料:实验于1999-01/04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完成.选取雄性Wistar大鼠18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14只,脑缺血再灌注组84只,乙酰天冬氨酰谷氨酰缬氨酰天冬氨酸乙醛(acetyl-asp-glu-valasp-aldehyde,AC-DEVD-CHO)治疗组84只,后两组均设立缺血再灌注8,24,48,72,120,168 h 6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14只大鼠.方法:脑缺血再灌注组、AC-DEVD-CHO治疗组建立大鼠全脑缺血20 min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后8,24,48,72,120,168 h处死取海马组织;假手术组施行麻醉及手术,但不夹闭颈总动脉和烧灼椎动脉,术后观察72 h后处死取海马组织备检.以单位质量标本于单位时间内裂解产生的氨甲基香豆素量表示标本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活性.各组不同时相点脑组织切片封固后在荧光显微镜下于330~350 nm处观察脑海马细胞凋亡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点海马组织S-100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变化.②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点海马细胞凋亡的情况.③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关系.结果:实验纳入182只大鼠,脱落14只,共16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点海马组织S-100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变化:假手术组术后观察72时为0.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AC-DEVD-CHO治疗组于再灌注24,48,72,120,168 h均明显降低[(1.71±0.03),(1.22±0.03);(2.77±0.09),(1.59±0.7);(5.54±0.51),(2.3±0.19);(6.28±1.71),(3.43±0.46);(3.11±1.21),(1.73±0.14)nkat/kg;P<0.05或0.01].②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点海马细胞凋亡的情况:每400倍视野下,假手术组术后观察72 h为(1.2±0.4)个.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AC-DEVD-CHO治疗组于再灌注24,48,72,120,168 h均明显降低[(6.4±1.7),(2.8±0.8);(11.8±1.3),(5.8±1.9);(19.8±3.1),(10.0±1.9);(31.2±5.9),(16.4±2.4);(19.8±2.3),(9.0±2.3)个/400倍视野;P<均0.01].③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关系:脑缺血再灌注组、AC-DEVD-CHO治疗组均行直线相关分析,二者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35 6及0.980 0,P均<0.01).结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激活是引起海马神经元调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海马神经元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

  • 急性脑血管病与早期白细胞、血糖水平及近期预后的关系

    作者:厉永伟

    背景:白细胞和血糖升高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生时的一种应激性反应,常出现在急性脑血管病的早期临床阶段.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早期的白细胞、血糖水平,并探讨其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设计:以诊断为依据,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预后分析.单位:青田县人民医院.对象:选择2000-05/2002-05青田县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脑血管患者235例.其中脑出血患者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63.13±9.55)岁;脑梗死145例,男73例,女72例,年龄(71.22±8.00)岁.病程≤1个月.按白细胞数分为正常白细胞组167例及白细胞增高组68例;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146例与高血糖组89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即刻行头颅CT检查,并于次日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白细胞和空腹血糖.采用x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变类型与年龄的关系.②急性脑血管病病变类型、病情、预后与白细胞及血糖的关系.结果:①年龄比较:脑梗死组明显高于脑出血组[(71.22±8.00,63.13±9.55)岁,t=6.90,P<0.001].②病变类型的百分率比较:白细胞增高组中,脑出血明显高于脑梗死(66%,34%,x2=31.47,P<0.005);高血糖组中,脑出血高于脑梗死(51%,49%,x2=9.12,P<0.005).③重型百分率比较:白细胞增高组明显高于正常白细胞组(26%,6%,x2=21.12,P<0.005);高血糖组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27%,5%,x2=21.70,P<0.005).④死亡百分率比较:白细胞增高组明显高于正常白细胞组(31%,6%,x2=26.15,P<0.005);高血糖组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26%,5%,x2=20.02,P<0.005).结论:白细胞及血糖升高均损伤脑组织,可用其判断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估计预后并指导其治疗.

    关键词: 白细胞 血糖 预后
  • 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作者:王大力;张江;常莉莎;赵晓晶;高素玲

    目的:观察瘦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水平变化,探讨其与患者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择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2004-02/2005-02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测定其急性期血清中的瘦素、胰岛素、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的水平,与同期健康体检者31例对照.将脑梗死患者按梗死体积分为小梗死组(<5 cm3),中梗死组(5~15 cm3),大梗死组(>15 cm3);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0~15分),中度损伤组(16~30分),重度损伤组(31~45分),比较不同梗死体积和损伤程度时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变化,并进行血清瘦素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117例观察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组的血糖、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7.05±2.22),(5.39±0.88)mmol/L;(17.85±15.09),(9.21±4.76)μg/L,(P<0.05)],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11.22±3.35),(19.75±8.06)mIU/L;-0.94±0.52,-1.89±0.79,(P<0.05)].②脑梗死体积越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瘦素、胰岛素、血糖越高(F=15.79~12.00,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越低(F=24.27,P<0.05).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瘦素、胰岛素、血糖越高(F=14.28~11.00,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越低(F=23.24,P<0.05).④直线与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瘦素与胰岛素、血糖呈显著正相关(r=0.53,0.26,P<0.001),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66,P<0.001).结论:①脑梗死体积越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瘦素水平越高,胰岛素抵抗程度越重,提示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加重缺血性脑损害.②瘦素水平越高,胰岛素抵抗程度越重,脑梗死体积越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提示观测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程度对脑组织损伤程度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③瘦素抵抗与胰岛素抵抗可能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促进脑梗死的发生,加重病情.

  • 间盘源性下腰痛发生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作者:石作为;姚猛;王岩松;张志鹏

    目的:通过荧光素逆行双标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实验中心进行.取成年Wistar大鼠7只,经腹腔麻醉后,20 g/L荧光素快蓝1 μL注入右侧第2腰神经后支.动物存活40 h后,麻醉同上,10 g/L荧光素核黄2μL注入L5~6间盘右后侧壁.动物存活8 h,取双侧L1~6脊神经节,观察右侧L2脊神经节内荧光素双标细胞;在有荧光素双标细胞的切片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7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腰椎脊神经节荧光素逆行双标法结果:在右侧L1,L2脊神经节内发现荧光素双标细胞,右侧腰L1,L2内快蓝/核黄双标细胞占标记细胞总量分别为2.13%及3.41%.②荧光双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部分荧光素双标细胞含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结论:间盘源性下腰痛是一种由腰椎间盘病变引起的,经交感神经传递的,主要累及L1,L2腰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区域(下腰部)的牵涉痛.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对下丘脑神经元钙信号和CREB的调节作用

    作者:张云东;顾小红;朱佩芳;王正国;赵继宗;周继红;许民辉;邹咏文

    背景:在急性应激反应中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能通过何种信号途径调控下丘脑神经元的神经内分泌活性?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对下丘脑神经元内CREB含量变化的调节作用.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1999-12/2002-03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完成.选择孕17 d Wistar胎鼠.方法:将培养的细胞分组: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0-12,10-10,10-8,10-6 mol/L)刺激组.②预先分别用尼莫地平(5 μmol/L)或CP-154526(500 μmoL/L)处理再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0-12,10-10,10-8,10-6 mol/L)刺激组.③分别设置相应的对照组,对照组用等渗盐水刺激.用PTI荧光成像系统测量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神经元内P-CREB的含量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变化.②神经元内P-CREB的含量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的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含量较低,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后,胞浆内游离钙立即升高;预先应用尼莫地平或CP-154526处理再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的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含量的增加明显被抑制,同时也可明显抑制神经元内P-CREB含量的增加.结论:在急性应激反应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直接与下丘脑神经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受体结合,开放膜L-型钙离子通道促使钙离子内流使胞浆内游离钙明显增加,从而进一步激活神经元内P-CREB信号通路.说明在调节下丘脑神经元激活过程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拮抗剂对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卒中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周珂;余绍祖;李庚山

    背景:高血压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脑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发生中都有重要作用.目的:观察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脑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脑卒中发生率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材料:实验于1999-07/2001-03在武汉大学完成.选取6周龄雄性脑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6只和京都Wistar雄性大鼠8只.体质量(144.5~182.1)g. 方法:将26只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9只,以生理盐水5 mL/d灌胃;氯沙坦10 mg/(kg·d)组9只,以氯沙坦10 mg/(kg·d)灌胃;氯沙坦30mg/(kg·d)组8只,以氯沙坦30 mg/(kg·d)灌胃.3组均在入组时喂高蛋白饲料,入组第2周开始饮15 g/L盐水5 mL/d,1次/d.同期选取8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生理盐水5 mL/d灌胃,1次/d,饲普通饲料,饮自来水.所有大鼠生活在昼-夜节律为12 h,饲养温度为18~20℃,湿度为40%~50%.实验18周后检测大鼠脑卒中发生情况,血压变化.脑卒中临床表现评分标准以1分为活动少,运动量轻度减少或轻度兴奋;2分为活动很少,运动量明显减少或激惹亢奋;3分为俯卧不动,不能行走,忧郁性症状;4分为瘫痪,不能站立,任何1侧或双侧肢体麻痹.利用透射电镜进行脑组织观察,检测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18周断头后大鼠的脑组织结构.②TUNEL法检测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③记录大鼠体质量以及血压和脑卒中发生率及其变化,结果:3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3组大鼠脑卒中发生率情况: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氯沙坦10 mg/(kg·d)组及氯沙坦30 mg/(kg·d)组分别为100%,22%,13%.②3组大鼠脑卒中评分: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氯沙坦10mg/(kg·d)组和氯沙坦30mg/(kg·d)组[(3.50±0.55,0.67±1.12,0.38±0.74)分].③3组大鼠脑组织电镜观察: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大鼠坏死神经元电子密度增高,有的核膜失去双层结构,嵴断裂、减少甚至消失,呈空泡样改变;氯沙坦30mg/(kg·d)组和氯沙坦10 mg/(kg·d)组大多数神经元染色质分布均匀,核膜规整,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少数神经元核染色质较致密,部分嵴断裂、减少.④3组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正常组明显低于氯沙坦30 mg/(kg·d)组、氯沙坦10 mg/(kg·d)组及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2.5±0.8,13.9±4.3,14.0±4.4,52.0±16.7)%,P<0.05].⑤3组大鼠血压变化:实验18周后正常组明显低于氯沙坦30 mg/(kg·d)组、氯沙坦10 mg/(kg·d)组和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120.1±7.9,169.4±10.1,216.7±8.3,225.5±6.8)mmHg(1 mm Hg=0.133 kPa),P<0.05].⑥3组大鼠体质量变化:实验18周后正常组明显高于氯沙坦30 mg/(kg·d)组、氯沙坦10 mg/(kg·d)组和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313.3±10.1,270.8±10.4,258.7±12.7,231.0±6.5)g,P<0.05].结论:氯沙坦能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脑卒中发生率、减少其神经细胞凋亡,提示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的作用而预防和延缓脑卒中的发生,有脑保护作用.

  • 同型半胱氨酸致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丙丁酚拮抗作用的浓度依赖性

    作者:滕晓茗;周微雅;杨霞芳;林慧琼;李瑶宣;李吕力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抗氧化药物丙丁酚的拮抗作用,并观察这种拮抗作用是否有浓度依赖性.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实验中心完成.取Wistar大鼠2只,用酶溶液消化大鼠脑皮质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再进行培养传代.①经过鉴定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加入无血清1640培养液;损伤组分别加入用无血清的培养液配制的浓度为0.1,0.5,1.0,1.5,2.0m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两个组孵育2,4,6,8,10 h后计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指标乳酸脱氢酶释放率.②另将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换用无血清1640培养液孵育8 h;损伤组加入1.0 mmol/L同型半胱氨酸孵育8 h;干预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20,30,40,50 μmol/L的丙丁酚各孵育30 min后再加入1.0mmol/L同型半胱氨酸孵育8 h,然后计算乳酸脱氢酶释放率.③将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常规培养;损伤组:RPMI-1640培养基+同型半胱氨酸1.0mmol/L进行培养;干预组:RPMI-1640培养基+丙丁酚50 μmol/L 30 min后再加入同型半胱氨酸1.0 mmol/L进行培养.一共观察7 d,并画出细胞生长曲线.结果:①同型半胱氨酸在浓度1.0 mmol/L孵育时间8 h时乳酸脱氢酶释放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49.06±1.07)%,(19.6±2.04)%,P<0.01].②丙丁酚在10,20,30,40,50 μmol/L时乳酸脱氢酶释放率为(45.57±1.31)%,(41.17±1.25)%,(37.9±0.69)%,(32.57±2.47)%,(26.26±2.34)%,与损伤组相比差异显著[(49.03±1.12)%,P<0.05],且丙丁酚浓度越高,乳酸脱氢酶释放率越低.③细胞存活数:损伤组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P<0.01),后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有毒性损伤作用,丙丁酚10~50μmol/L呈剂量依赖性拮抗作用同型半胱氨酸所致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半影区葡萄糖转运体3表达的变化

    作者:李方成;陶宗玉;刘安民;李军亮;张蕲;吴中华;林吉惠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缺血缺氧导致脑内代谢异常乃至能量衰竭,是引起脑组织损伤坏死的重要原因,可见能量代谢障碍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心问题.在脑的能量代谢中葡萄糖转运体3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死体积比、皮质半影区葡萄糖转运体3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2-08/1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动物试验室完成.选择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3组:①缺血1 h再灌注组28只.②缺血3 h再灌注组24只.③假手术对照组4只.缺血1 h再灌注组自缺血开始分别选取1,3,6,12,24,72 h,1周7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7只大鼠;缺血3 h再灌注组除无1 h时点外,其余时间点与缺血1 h再灌注组相同,假手术对照组只作切口,不作插线.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检测缺血中心区和缺血半影区脑梗死体积比;剥取缺血半影区皮质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葡萄糖转运体3 mRNA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测定葡萄糖转运体3蛋白水平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梗死面积.②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葡萄糖转运体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③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葡萄糖转运体3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5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缺血1 h后再灌注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缺血3 h再灌注组梗死体积.②葡萄糖转运体3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葡萄糖转运体3自3 h即开始升高,24 h到达高峰,1周时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缺血3 h再灌注组在3 h有一下降点,然后升高,24 h到高峰,1周时接近正常水平.葡萄糖转运体3蛋白水平的表达与mRNA相符合.结论:葡萄糖转运体3在缺血半影区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机体对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性反应.

  • 不同脑区注入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对颞叶癫痫的影响

    作者:何强华;陈海棠;王松青;谢培增;柯以铨;张爱华;梁鹿章;张怡然

    目的:建立颞叶癫痫模型,探讨不同脑区给予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对红藻氨酸所致的颞叶癫痫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12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进行.①分组: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3只,红藻氨酸组3只和实验组24只,实验组又分为海马、纹状体、黑质注射组各5只(共15只),以及同部位生理盐水注射作为对照,每组3只(共9只).②造模:红藻氨酸组及实验组大鼠给红藻氨酸酸5 μg(2.5g/L)右侧脑室注射制备颞叶癫痫模型,生理盐水组同部位给生理盐水2 μL.③给药:实验组中的海马、纹状体、黑质注射组在相应部位缓慢注入1 g/L的SCH23390 1 μL,各部位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注入作为对照.④观察指标:观察各组间的大鼠行为变化及脑电图变化.3 d后取脑作海马部TUNEL染色,观察海马部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行为变化:生理盐水组无癫痫发作.红藻氨酸组大鼠均出现癫痫发作,发作于脑室注射红藻氨酸后10 min开始,1 h达高峰.②脑电图变化:生理盐水组无尖波、棘波、棘慢综合波等痫性电活动表现,红藻氨酸组于注射后10 min即有痫性波出现,其波幅为中幅及高幅波,但出现频率较低;1 h左右癫痫发作达高峰时其波幅大部为高幅波,出现频率高;3~6 h后波幅降低,12 h后无痫性波出现.实验组中纹状体注射组波幅降低明显,与红藻氨酸组相比差异显著;黑质注射组亦有下降,而海马注射组无明显下降,与红藻氨酸组相比无差异.③细胞的凋亡:癫痫发作后伴随有海马细胞的凋亡,3 d时明显.各脑区给予SCH23390后,海马部细胞凋亡减轻不一致,纹状体注射组阳性细胞数少,与红藻氨酸组相比其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一侧侧脑室注入红藻氨酸可成功建立癫痫模型.②红藻氨酸致痫后伴有海马神经凋亡改变,给予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减轻.③不同部位注射产生的凋亡细胞数不同,其中以纹状体注射所产生的凋亡细胞数少,提示各部位在红藻氨酸所致的颞叶癫痫中的作用不同.

  • 高脂蛋白(A)水平与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作者:游咏;杨期东;张乐;张岳峰;刘尊敬

    背景: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表明,脂蛋白(A)是一个新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较大.目的:探讨高脂蛋白(A)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对象:选择1999-09/2002-03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94例脑卒中患者.29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脑梗死组159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135例.脑梗死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者109例,腔隙性脑梗死者50例.并选择来自门诊连续健康体检人员94例为健康体检组.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的血浆脂蛋白(A),并将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别按血脂各项正常与否(脂蛋白(A)除外)分成两组,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脂蛋白(A)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性别、高血压及血脂各项与脂蛋白(A)血清水平有无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脂蛋白(A)的比较.②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各项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所纳入的294例患者及94例正常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脂蛋白(A)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出血组患者脂蛋白(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脂蛋白(A)浓度较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高(P<0.05);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脂蛋白(A)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各项的相关性分析: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脂蛋白(A)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脂蛋白(A)水平接近(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亦显示性别、高血压及血脂各项与脂蛋白(A)血清水平无相关性. 结论:高脂蛋白(A)可能是脑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性疼痛的行为观察和背根神经节中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

    作者:张永发;王忱

    目的:观测坐骨神经损伤对大鼠行为的改变,以及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相应背根神经节中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生长相关蛋白与神经损伤所致的自发性疼痛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4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外科和病理实验室完成.2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神经切断组120只、神经压榨组120只、正常对照组10只;神经切断组,神经压榨组按存活时间不同再各分为3,7,14,21,30,60 d 6个亚组,每个亚组20只.用自噬评分方法观察大鼠神经损伤后的行为改变;并处死取材L5节段损伤侧背根神经节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2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自噬评分:神经损伤后,神经切断各亚组自噬发生率均比神经压榨各亚组高,程度也较重.神经切断60 d组自噬平均分为2.1,而神经压榨60 d组仅为0.7分.②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神经切断组背根神经节生长相关蛋白免疫阳性标志平均吸光度表达伤后7 d达高峰(0.614±0.004),持续到伤后60 d仍有高表达(0.515±0.004);而神经压榨组伤后14 d才达高峰(0.583±0.006),伤后21 d即有所下降(0.563±0.008),伤后60 d基本回复到正常水平(0.231±0.003);正常对照组背根神经节仅有少量表达(0.225±0.005).神经损伤后神经切断组、神经压榨组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4.726,t=4.074,P≤0.05);神经切断组、神经压榨组伤后的表达差异也存在显著性意义(t=3.357,P≤0.05).结论:不同的坐骨神经损伤方法所致的大鼠自噬程度和生长相关蛋白表达变化不同,提示神经源性疼痛的发生可能与神经的可塑性有关.

  • 乳酸脱氢酶抗体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干预效应

    作者:程岗;陆兵勋;陶珍;陆雪松

    目的:从酶屏障的角度观察乳酸脱氢酶抗体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6-10/07-10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①分组:6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水肿组、脑水肿甘露醇组与脑水肿乳酸脱氢酶抗体组,每组15只.每组取10只用于脑组织水分含量测定,其余5只用于脑毛细血管伊文思蓝渗出量测定.②模型制备及给药:用腹腔注射苯肾上腺素的方法制成血管源性脑水肿模型.正常组不注射苯肾上腺素及治疗药物,直接断头取脑;脑水肿组制备模型后不给予治疗药物,即刻断头取脑;脑水肿甘露醇组在制成模型后由股静脉注射甘露醇(20g /L,0.5 g/kg),30 min后断头取脑;脑水肿乳酸脱氢酶抗体组在制成模型后腹腔注射乳酸脱氢酶抗体(10 mL/kg),30 min后断头取脑.通过水分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组脑灰、白质水分含量百分比.用伊文思蓝测定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结果: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水肿甘露醇组和脑水肿乳酸脱氢酶抗体组脑灰、白质的水分含量百分比显著低于脑水肿组[灰质:(72.69±1.90)%,(72.78±1.34)%,(76.53±1.39)%,P<0.01;白质:(73.63±1.11)%,(69.58±2.73)%,(77.45±2.38)%,P<0.01].脑水肿甘露醇组与脑水肿乳酸脱氢酶抗体组相比脑灰质水分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白质水分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脑水肿甘露醇组和脑水肿乳酸脱氢酶抗体组伊文思蓝渗出量与脑水肿组相比有显著性下降[(0.062 6±0.003 3),(0.044 1±0.005 6),(0.073 6±0.003 2)A/g(P<0.01)].与脑水肿甘露醇组相比,脑水肿乳酸脱氢酶抗体组伊文思蓝渗出量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甘露醇可降低灰质、白质水肿,但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差.乳酸脱氢酶抗体对减少血管源性脑水肿大鼠脑灰、白质水分含量、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均有显著效果.血管源性脑水肿中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改变与乳酸脱氢酶活性有关,乳酸脱氢酶抗体对血管源性脑水肿有治疗作用.

  • 辅酶Q10对多巴胺损伤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熙东;赵春玉;隋汝波;高永良;赵宝东;刘兴

    目的:观察辅酶Q10在以PC12细胞建立的多巴胺神经元凋亡细胞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4在锦州医学院科技试验中心进行.取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3组:①辅酶Q10组:加450μmol/L辅酶Q10和0.3 mmol/L多巴胺.②多巴胺组:加0.3 mmol/L多巴胺.③空白对照组:只加等量RPMI1640.24 h后进行流式细胞仪测试DNA含量,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多巴胺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30.66±1.90)%,(0.82±0.07)%,P<0.01],辅酶Q10组细胞凋亡率[(16.05±2.16)%]明显低于多巴胺组(P<0.01).结论:辅酶Q10能显著降低多巴胺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提示辅酶Q10作为神经保护性药物对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防治帕金森病可能有实际应用价值.

  • 川芎嗪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作者:王寿宇;吕德成;张晨;王江宁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并与治疗脊髓损伤的西药氢溴酸加兰他敏进行阳性对照.方法:实验于2005-06/09在大连大学整形外科研究所完成.取鼠龄两三个月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n=20):生理盐水组、川芎嗪和氢溴酸加兰他敏组,所有大鼠用Allen WD法(10 g×10 cm的致伤力)损伤大鼠T8~L1脊髓,各组术后分别腹腔注射5 mL生理盐水、川芎嗪(10 g/L)、氢溴酸加兰他敏(0.002 5 g/L),1次/d,持续给药4周.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恢复情况(包括刺激点至L1,T8的潜伏期,L1~T8的传导速度和所用时间),并以20只正常大鼠的体感诱发电位值为正常参考值.结果:8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L1~T8的传导速度:川芎嗪组和氢溴酸加兰他敏组均比生理盐水组快[(46.67±12.74),(45.56±13.33),(22.03±7.17)m/s,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且都比正常组慢.②L1~T8传导所用时间:川芎嗪组和氢溴酸加兰他敏组均比生理盐水组短[(1.39±0.76),(1.42±0.54),(2.87±0.78)ms,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且都比正常组慢.③刺激点至L1,T8的潜伏期:川芎嗪组和氢溴酸加兰他敏组均比生理盐水组短,但未达到正常组大鼠的水平.结论:川芎嗪能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体感诱发电位各指标,其效果与氢溴酸加兰他敏相似.

  • 缺氧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水含量的影响

    作者:安立新;彭宇明;王保国;孙异临;袁芳;徐立新

    目的:观察缺氧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死亡率、神经行为学评分、脑组织水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缺氧预处理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5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完成.1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脑出血对照组60只和缺氧预处理组60只.每组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并给予肌松药维库溴胺(2 mg/kg),机械控制通气.缺氧预处理组进行停通气1 min、复通气5 min的缺氧预处理反复4次.三组机械通气1 h后,拔出气管导管.然后对缺氧预处理组和脑出血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50 μL自体不凝血注入尾状核中制备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入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造模后1 h内的循环情况,并于造模后6,24,48,72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和姿势反射评分,计算死亡率.各组随机在上述各时间点取5只存活大鼠,麻醉处死后断头取脑,干湿重法测量不同脑区的含水量.结果:140只大鼠中,模型全部成功,非人为处死而自然死亡的动物32只,进入结果分析大鼠108只.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Rosenberg评分,脑组织水含量测定的大鼠60只.①假手术组20只大鼠全部存活,缺氧预处理组在造模后24 h和48 h死亡率为16.3%(9/55)和26%(13/50),明显低于脑出血对照组23.6%(13/55),34%(17/50).②缺氧预处理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在造模后6,24 h和48 h分别为52.64±1.98,52.48±2.99,54.62±2.03,优于脑出血对照组(49.11±2.74,50.76±2.31和52.87±2.75),差异有显著性(P<0.05).Rosenberg评分缺氧预处理组在6 h为3.92±1.59,优于脑出血对照组5.47±1.50(P<0.01).③脑水含量:缺氧预处理组在造模后24 h实验侧基底核脑水含量为(79.96±0.52)%,明显低于脑出血对照组(81.78±1.49)%(P<0.05);缺氧预处理组在造模后48 h实验侧基底核脑水含量为(80.49±0.69)%,与脑出血对照组(83.93±1.12)%相比,脑水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停通气缺氧预处理可以降低脑出血大鼠死亡率,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水肿.该缺氧预处理方式对脑出血后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

  • 氟桂利嗪干预后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神经元凋亡的变化

    作者:李玲;陈康宁;陈复明;黄河清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凋亡表达的变化规律及钙拮抗剂-氟桂利嗪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取66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脑出血组30只,氟桂利嗪治疗组30只;脑出血组及氟桂利嗪治疗组又分别于出血后0.5 h,6 h,24 h,72 h,120 h 5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6只.②造模及给药:运用胶原酶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氟桂利嗪药粉用生理盐水配成1 g/L混悬液,出血前1 d及出血后连续5 d,氟桂利嗪治疗组大鼠1 mg/kg腹腔内注射给药,1次/d.③观察指标:经末端脱氧核糖核苷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和二氨基联苯胺染色,测定脑出血后各时点血肿周围神经元凋亡表达.结果:6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凋亡细胞增多,0.5 h开始升高(100.88±9.43)个/视野,6 h明显增多(171.83±19.07)个/视野,24 h达高峰(217.88±22.56)个/视野,72 h血肿周围凋亡细胞数逐渐减少(164.50±14.07)个/视野,120 h基本接近正常(54.00±12.46)个/视野.出血后各时间点与正常组(27.5±6.95)个/视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氟桂利嗪治疗后0.5 h,6 h,24 h,72 h,120 h 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分别为(81.17±11.29)个/视野,(101.67±10.54)个/视野,(129.83±9.28)个/视野,(71.5±16.27)个/视野,(30.67±8.09)个/视野,与脑出血组相应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氟桂利嗪明显抑制脑出血后各时点血肿周围凋亡表达,对实验性脑出血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

  • 膈神经阻滞入路相关解剖结构

    作者:邓兆宏;姚柏春;唐杰;王军;余明华

    目的:对膈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为膈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2在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由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24具尸体,男20具,女4具.对48侧尸体头、颈、胸部的标本与膈神经穿刺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①膈神经进针的深度:皮肤至膈神经(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上距其锁骨头25~30 mm头侧为进针点)为26.0±0.3(21~30)mm.②膈神经与胸膜顶,肺尖、胸导管等结构毗邻的关系:胸膜顶的体表投影,胸膜顶的内侧界距胸骨柄上缘中点两侧均为10~19(14.2±0.3)mm.胸膜顶的外侧界与胸锁关节之间的距离左侧为43~70(55.3±0.6)mm.右侧为51~80(57.5±0.6)mm.胸膜顶的凸点与锁骨之间的距离左侧为11~29(21.6±0.4)mm,右侧为11~39(26.5±0.5)mm.左侧锁骨上缘点位于胸锁关节外侧为19~28(22.5±0.3)mm,右侧为13~29(23.0±0.4)mm.胸膜顶的外侧界距颈正中线两侧均为50~90(72.1±0.8)mm,肺尖与颈正中线两侧均为31~52(38.1±0.4)mm.胸导管在颈动脉鞘后方,椎动脉、椎静脉及膈神经前方弓形入静脉角,胸导管末端的弓高平均为5.2~12.5 mm.③膈神经与副膈神经、颈交感干联系的观测结果:颈交感干与膈神经和副膈神经联系的出现率为43.6%,主要与膈神经相联系,与副膈神经则较少.它们与颈下神经节联系多为60.4%,其次与颈中神经节为17.5%.此外也有与椎动脉神经节、锁骨下袢、颈中、下神经节之间相联系,于此可见膈神经在颈部与交感干有广泛的联系.结论:为膈神经穿刺的入路进针深度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解剖学参考依据.

  • 穹窿海马伞切断大鼠不同脑区酪氨酸激酶A表达的变化

    作者:郭宗君;金丽英;杜芳

    背景:胆碱能神经系统存在胆碱与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A共同作用的位点,胆碱能损伤是否影响到酪氨酸激酶A的变化,对于能否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干预认知障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大鼠脑内不同部位酪氨酸激酶A表达的变化,了解穹窿海马伞切断对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系统的影响.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3/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14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两组,每组7只.方法:模型组大鼠行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对照组同样手术,但不切断穹窿海马伞.两组大鼠术后观察28 d后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行免疫组化染色.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皮质区、杏仁复合体区、基底前脑Meynert核区酪氨酸激酶A阳性细胞数量.结果:1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区、脑海马CA1区、杏仁复合体区、Meynert核区酪氨酸激酶A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18.91±6.27),(15.17±5.23),(18.71±9.05),(8.03±2.33)个;(54.77±11.84),(59.69±10.40),(49.23±15.84),(21.49±15.54)个,t=4.17~10.00;P<0.01].结论:穹窿海马伞切断大鼠脑内多部位酪氨酸激酶A表达减少,这种病理变化可能是认知障碍和老年性痴呆的原因之一.

  • 白细胞介素10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张国忠;陆兵勋;潘速跃;姜立;钟敏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比较侧脑室和尾静脉注入两种给药方式的效果.方法:实验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内进行.①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20),所有大鼠均采用三氯化铁化学诱导法制作大脑中动脉血栓闭塞模型,造模4 h后进行神经症状评分(评分越低提示脑损害越轻,越高提示脑损害越严重).②评分后侧脑室注射组大鼠右侧侧脑室注射20 mg/L的白细胞介素10 1μg/kg,注射速度为15μg/h;尾静脉注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20 mg/L白细胞介素10 1 μg/kg,注射速度为15μg/h;对照组大鼠右侧侧脑室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③给药后24 h再次进行神经症状评分,然后断头处死大鼠取脑,测量各组大鼠脑梗死范围.结果:6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范围:侧脑室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2.47±0.51)%,(2.43±0.62)%,(3.29±0.78)%,P<0.01],但两组间无差异.②神经症状评分:给药前3组无差异(P>0.05),给药后侧脑室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32±0.72,2.43±0.62,3.29±0.78,P<0.01),但两组间无差异.结论:无论侧脑室还是尾静脉注入白细胞介素10均可显著缩小急性缺血性大鼠的脑梗死面积并减轻脑梗死症状,两种给药方式无差异.提示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脑缺血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 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斗;陈君长;刘强;肖虹;卢向东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手术+等渗盐水组)和实验组(手术+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采用切断大鼠坐骨神经近端套接单盲管的实验模型.术后3 d,1,2,4,8和12周处死动物并取材,对L4~6节段脊髓前角标本冰冻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内氏体染色、胆碱酯酶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电镜观察.结果:①两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变化:1,2,4,8,12周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对照组86.5%,64.4%,60.9%,58.8%,58.5%,53.5%;实验组88.7%,71.5%,79.9%,79.3%,72.4%,69.9%,P<0.05).②神经元酶学功能评价:实验组胆碱酯酶阳性颗粒面积均比对照组有提高约20%(P<0.05)③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凋亡细胞计数(每张切片凋亡细胞个数):对照组为10.24±3.82;实验组为4.53±2.16.④神经元超微结构:实验组电镜观察神经元胞体形态改变,没有发现典型凋亡小体.结论: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能防止成年大鼠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退行性变死亡,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 中药脊髓康抗脊髓损伤作用实验

    作者:马勇;吴健;袁冬平;王建伟;吴毛

    目的:观察中药脊髓康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了解其作用是否有剂量依赖性,并与地塞米松进行阳性对照.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n=10).①给药:地塞米松组大鼠灌胃给予地塞米松0.6 g/kg;脊髓康12.5,25,50 g/kg组灌胃脊髓康(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组成,生药10.3 g/g浸膏)12.5,25,50 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体积均为20 mL/kg,连续给药5 d.②造模:于末次给药后30 min,用Allen WD法打击大鼠T9~10造成大鼠脊髓中度损伤(10 g×25 mm),假手术组不打击.③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3,7,14 d进行爬板试验并采用改良的Tarlov标准进行肌力测定,以术前肌张力为5分;测定后进行大鼠脊髓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爬板实验:脊髓康3个剂量组大鼠从第7天爬坡能力开始恢复,7,14 d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地塞米松组大鼠从第3天开始恢复.②双后肢肌力:脊髓康3个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从第3天开始恢复,3,7,14 d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③病理检查结果:地塞米松组与脊髓康50 g/kg组大鼠脊髓组织出血、坏死程度较轻,各种病理变化较轻,边缘粘连不明显.结论:①12.5~50 g/kg脊髓康均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②50 g/kg脊髓康能防止脊髓损伤的继发性改变,促进脊髓组织的恢复,促进神经组织的再生.其效果与地塞米松相似.

  • 偏瘫患者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

    作者:陆晓;陈旗

    背景: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一定程度上涉及到运动能力的恢复情况,但两者是不是有高度的相关性,既往的研究没有定论.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对象:选择2002-08/2003-06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9~76岁.方法: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法评定患者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主要观察指标:①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②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结果:3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全身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40.96±32.04,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21.78±22.87,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18.43±10.29.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平均为39.46±25.94.②全身总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5,其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2,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1.结论: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上、下肢运动能力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几乎相等.

  • 肌兴奋仪治疗成人下肢痉挛术后患者的肌力评估

    作者:张黎;于炎冰;王薇

    背景: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周围神经显微缩小术等神经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成人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可取得满意疗效.但在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中如何尽快提高相应肌肉的肌力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目的:观察肌兴奋仪在成人下肢痉挛患者术后康复中促进肌力恢复、运动功能改善的作用.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卫生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对象:选择2000-01/2002-05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成人下肢痉挛状态患者49例,男37例,女12例,年龄19~48岁.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采用肌兴奋治疗仪治疗的21例患者为治疗组,未接受肌兴奋治疗仪治疗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方法:术后第1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开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术后第1天康复训练同时开始使用肌兴奋治疗仪治疗,30 min/次,3次/d,7 d为1个疗程,每疗程之间间隔3 d,坚持至少6个月.康复训练之前检查记录两组患者踝蹠屈肌、膝屈曲肌、大腿内收肌肌力,并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随访了解肌力改善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和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相应肌肉平均肌力.结果:49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患者踝蹠屈、膝屈曲、大腿内收肌平均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②治疗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踝蹠屈、膝屈曲、大腿内收肌平均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4.2±0.8),(3.7±0.7)级;(4.3±0.7),(3.8±0.7)级;(4.0±0.7),(3.5±0.5)级;治疗6个月:(4.5±0.6),(3.9±0.7)级;(4.6±0.7),(4.0±0.5)级;(4.4±0.7),(4.0±0.6)级,(P<0.05或P<0.01)].结论:在成人下肢痉挛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同时应用肌兴奋仪可以加快肌力的恢复和运动功能的改善.

  • 亚低温技术和常温技术对脑功能保护的比较与评估

    作者:张均

    背景:亚低温对缺血性损害的脑细胞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对脑复苏后的脑功能是否也具有保护作用?目的:比较采用亚低温技术和常温技术评估脑复苏3个月时患者神经功能结局评分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的差异.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中心.对象:选择南京鼓楼医院2002-02/10在急诊抢救室经心肺复苏术抢救的患者16例,均为内科系统病变及中毒患者,在院内突发心跳与呼吸停止而进行心肺复苏术.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7~57岁;根据是否采用亚低温技术,将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温组与亚低温组,每组8例.方法:心肺复苏后亚低温组患者立即采用药物+头部冰帽+电子冰毯方法做降温处理,使其脑部温度控制在32~34℃,维持72 h后复温;常温组患者在室温下对症处理.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复苏后第3,7天的血氧饱和度,血酸碱度,体温,颅内压,平均动脉压和格拉斯格昏迷评分.②复苏后3个月的格拉斯格神经功能结局评分(功能独立为85~100分,中度残疾为74~84分,严重残疾为10~50分,植物状态为<10分)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采用Bathel指数进行评价,共10项,每项0~15分不等,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结果:1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第3天时亚低温组平均脑温和颅内压均低于常温组[(33.1±0.26)℃,(37.4±18)℃;15.7 mm Hg,19.1 mm Hg,P=-0.027,0.043].血氧饱和度,血酸碱度,平均动脉压和格拉斯格昏迷评分两组基本接近(P>0.05).②第7天亚低温组的格拉斯格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常温组[(9.1±1.4),(11.2±1.6)分,P=0.032].③3个月后亚低温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常温组[(12.9±1.75),(9.9±1.9)分;(86±6),(52±12)分,P<0.05~0.01].结论:亚低温对早期脑复苏时的颅内压减低有效,尤其对复苏远期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具有良好效果,具有显著的脑功能保护作用.

    关键词: 复苏术 低温 人工
  • 超前镇痛对鼻腔手术后头痛的干预效应

    作者:徐志强;王小兰;王少敏

    目的:观察超前镇痛用于鼻腔手术后头痛的镇痛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2003-06/2004-12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行鼻腔手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5例术后口服尼美舒利片100 mg,2次/d;超前镇痛组43例在手术开始前0.5~1.0 h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为负荷量,随后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输液泵,药物为芬太尼1.0 mg、氟哌利多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背景量1.0 mL/h,单次追加量0.5 mL,锁定时间为15 min,维持48 h;术后镇痛组38例在手术结束时使用自控静脉镇痛输液泵,用药与参数同超前镇痛组.观察各组术后镇痛效果、用药量及不良反应.疼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极痛;综合术后2 d结果评价镇痛效果:0~2分为优,3~4分为良,5~6为一般,7分以上为差,计算3组的优良率.结果:11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镇痛优良率:超前镇痛组和术后镇痛组显著高于对照组[86%(37/43),74%(28/38),26%(9/35),X2=16.773~29.028,P<0.01],超前镇痛组和术后镇痛组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x2=1.945,P>0.05).用药量:超前镇痛组明显少于术后镇痛组[(67.9±6.9),(84.3±5.7)mL,t=11.549,P<0.01].不良反应:超前镇痛组与术后镇痛组无显著性差异(x2=0.152~0.711,P>0.05).结论:在鼻腔手术应用超前镇痛与术后再应用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均良好,因超前镇痛的用药总量明显减少,故使用较为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头痛 镇痛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病情进展的对照

    作者:李维新;王学廉;贺世明;梁秦川;高国栋

    目的:比较手术加药物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和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1年后运动功能以及病情进展速度的差异.方法:选择2003-03/2005-03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4例,均为药物难治性,经临床评估可以接受苍白球毁损术者.其中12例接受单侧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并且有1年后随访资料者为手术组(术后1年仍接受药物治疗),另12例因各种原因不能接受手术仅进行单纯药物治疗者为非手术组.手术组首诊、术后1周及1年后,非手术组首诊及1年后均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运动部分评分(总分108分,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差)评估病情和进展.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首诊时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运动部分评分比较无差异(30.41±5.65,29.30±5.50,P>0.05),术后1周手术组评分显著下降(20.17±2.31);1年后手术组评分显著低于于非手术组(25.66±3.15,36.12±5.22,P=0.000);而手术组术后1周与术后1年的评分差值与非手术组1年前后的评分差值比较无差异(t=-0.352,P=0.726).结论:随访观察证明,接受了苍白球毁损术的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未接受手术的患者;但是手术组患者术后的病情进展速度与非手术组患者无差别.因此,当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选择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自知力损害

    作者:王姮;张新卿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自知力损害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和评估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9-01/2004-12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自知力相关的文章,检索词"Alzheimer disease AND insight OR awareness OR anosognosia",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研究对象为Humans.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01/2004-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自知力、阿尔茨海默病".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阿尔茨海默病自知力损害临床方面的相关文献,筛除基础方面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分析、总结研究内容.资料提炼:共收集到英文文献339篇,其中研究文章255篇,79篇符合纳入标准.收集到的中文文献1篇,为文摘类型.纳入16篇用于综述.资料综合:自知力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全或无"或"存在或缺失"的症状.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自知力损害的机制尚不明了.对于自知力的评估,尚无统一公认的测量工具.目前自知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功能、情感、行为、社会生活能力等方面.自知力的影响因素包括痴呆的严重程度和抑郁等.结论:部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出现自知力损害,损害领域涉及到认知、行为等多个方面.自知力损害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抑郁等因素相关.目前无统一公认的阿尔茨海默病自知力损害的评估方法.自知力损害在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 亚低温对脑缺血性损伤后基因修复蛋白和增殖性抗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孔亮亮;赵瑞波;张小波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蛋白p80和增殖性细胞核抗原表达的时空变化及趋势,判断亚低温在缺血性脑损伤中是否具有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实验室完成.①取4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4),常温组和亚低温组(n=20),后两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再灌注3,12,24,48和72 h 5个亚组,每亚组4只.②用线栓法建立局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不插入栓线.③亚低温组于缺血30 min时实施病灶侧脑部亚低温,脑温控制在32~35℃,持续4 h,其他两组脑温保持在37℃左右.④各组在相应时间点断头处死大鼠取脑,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80和增殖性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4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p80表达:在假手术组极少,主要见于细胞质中;常温组p80的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升高,48 h达到峰值,72h时有下降的趋势;亚低温组的表达与常温组趋势一致,且均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常温组.②增殖性细胞核抗原表达:假手术组有广泛表达,主要见于细胞核中;与假手术组相比,常温组在再灌3h表达即明显下降,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升高,24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亚低温组的表达在缺血再灌注后持续升高,且高于相应的常温组.结论亚低温能显著抑制或延迟p80和增殖性细胞核抗原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表达的下降,提高DNA的修复能力,进而减轻缺血再灌后神经细胞的损伤.

  • 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量化评估对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预后判定的意义

    作者:刘胜;王诚;刘远新;廖挺

    目的观察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38例,在入院早期行头颅CT,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显像,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后评估预后,再复查上述各项检查.结果①38例头颅CT,MRI均显示异常,18例大脑半球呈广泛性软化,脑干软化5例,小脑软化3例.脑积水18例,交通性脑积水11例,梗阻性脑积水7例,15例有不同程度脑膨出.11例有脑萎缩和脱髓鞘改变.②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显像:38例大脑半球损伤区脑血流灌注均呈弥漫性减低.③脑电图:表现为δ波31例,δ,θ波7例.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38例均表现为N13~N20的中枢传导时间延长和N20波幅降低.⑤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内动脉血流减慢32例,椎基动脉减慢4例,2例正常.⑥预后:植物状态20例,各项复查均无改善;初步脱离植物状态8例和脱离植物状态10例,各项复查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持续性植物状态时神经影像学可反映脑损伤部位和程度,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显像有助于判别损伤范围、血运和功能状态,辅以其他检查其治疗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价值.

  •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原因分析

    作者:马腾霄;张晓红;谭纪萍

    背景: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跌倒、跌伤是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中较易发生的不良事件.

  • 学习记忆与神经干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

    作者:周三国;杨伯宁

    目的了解学习记忆与神经干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1-01/2005-08的相关文章,检索词"learning,neurogene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对搜集到43篇文章进行选择,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试验.②神经增殖研究.③学习记忆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及综述性文章.共纳入23篇文献.结果研究提示学习记忆过程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新增殖神经干细胞的存活期有影响,并且神经干细胞数目的变化与学习记忆也存在关系.结论学习记忆与神经干细胞增殖之间的确切关系仍未明了,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3例报告

    作者:郑昆文;张金章;马莎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发病年龄62岁,男多于女(约2:1),早期起病症状走步不稳,易跌跤,视物困难,视力模糊,复视,吞咽和发音困难,以单声音发音,认知功能障碍,在疾病中晚期有典型表现(运动障碍和眼部症状),CT和MRI无特异性表现.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可呈现脑萎缩表现,第三脑室和脚间池变宽,侧脑室变大.1986-01/2003-1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3例提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诊断不容易,诊断错误是普遍存在现象,由于有少动强直易误诊为帕金森病.目前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仍是一个临床特征性的描述,尽管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遗传因素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还没有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 刘学源副教授·硕士导师

    作者:

    关键词: 硕士
  • 脑缺血缺氧预处理

    作者:

    关键词: 脑缺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