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移植肾肾病治疗的探讨(附17例报告)

    作者:王惠君;纪志刚;李汉忠

    目的:探讨慢性移植肾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7.1~2001.8月应用小剂量环孢霉素、强地松和霉酚酸酯治疗17例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的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血肌酐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血压和血脂得到进一步控制,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应用小剂量环抱霉素、强的松,配合霉酚酸酯可以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并且不增加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率.

  • 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Banff病理分级关系探讨

    作者:李夏玉;贺学林;李恒;程军;范永升;陈江华

    目的:探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移植肾Banff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按临床及病理诊断标准选择CAN患者8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并按Banff 07诊断及分级标准对患者移植肾组织病理学进行Banff分级评定.结果:随着中医主证由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演变,Banff病理逐渐加重.肺肾气虚证以Banff病理Ⅰ-Ⅱ级为主;气阴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各有63.0%及57.1%的为Banff病理Ⅱ级,脾肾阳虚证64.3%的患者为Banff病理Ⅲ级.78.6%(66例)CAN患者兼血瘀证,Banff病理Ⅰ、Ⅱ、Ⅲ级患者中兼血瘀证分别为50%、82.9%、86.2%.85.7%(72例)CAN患者兼湿阻证,Banff病理Ⅱ级患者56.1%兼湿热,Banff病理Ⅲ级患者62.1%兼湿浊.结论:CAN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Banff病理分级严重程度相关.

  • 针灸协同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聂峰;杨茜芸;邓凯文;孙煦勇;董建辉;李壮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效果并探讨治疗移植肾相关疾病的循经取穴方法.方法:将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随证组、脾经组、肾经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共脱落33例,其中随证组脱落8例、脾经组12例、肾经组13例,对照组无脱落.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其余3组均在此基础上予针灸辨证治疗,随证组取穴:肺肾气虚取气海、合谷、关元、肺俞、肾俞等;气阴两虚取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阴陵泉等;肝肾阴虚取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阴陵泉、曲泉等;脾肾阳虚取关元、中极、命门、关元俞等.此外脾经组再选取行经移植肾区的足太阴脾经治疗,加取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等;肾经组再选取足少阴肾经及其表里经治疗,加取太溪、照海、复溜、次醪等.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结果:针灸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均下降(均P<0.05),各组中仅脾经组治疗后Sc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各组治疗前后C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仅脾经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针灸协同治疗可减轻甚至修复慢性移植肾肾病对移植肾的损伤,移植肾残余供体经络可能与受体脾经形成了相互络属,可尝试脾经取穴治疗移植肾相关疾病.

  • 中医药防治慢性移植肾肾病的新思路

    作者:张缠;王光策;王锁刚;陈杰

    目前防治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并无特殊有效的方法,且开展肾移植的医院大多数为西医院,关于中医药在CAN方面的系统研究报道仍相对较少,故在此对CAN中西医的防治进行综述,为求在中医药的宝库中寻求防治慢性移植肾肾病新思路.

  • 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31例临床观察

    作者:贺学林;何强;王逸民;黄洪锋;陈江华

    目前同种异体肾移植是治疗尿毒症有效的方法,手术本身已经相当成熟,术后发生慢生移植肾肾病(CAN)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但是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CAN的病理过程主要涉及慢性排异、环孢素A肾毒性以及原发肾病复发等方面.笔者采用丹参注射液、骁悉和减低环孢素A用量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31例慢性移植肾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火把花根片联合免疫抑制方案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临床观察

    作者:李夏玉;范永升;贺学林;何强;瞿立辉;王苏娅;黄洪锋;陈江华

    目的 观察火把花根片联合免疫抑制方案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l nephropathy,CAN)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尿蛋白≥1.0 g/24 h及血肌酐(SCr)≥150(μmol/L)的CAN患者33例,分成治疗组(15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接受免疫抑制改良方案,治疗组接受火把花根片联合免疫抑制改良方案,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24 h尿蛋白、SCr及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60%(9/15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4/18例,JP<0.05);治疗3个月、6个月24 h尿蛋白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个月随访结束时,治疗组SCr及CCr水平保持稳定,对照组SCr水平显著升高及CCr水平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6个月及随访结束时SCr及C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生血清肌酐翻倍患者分别为2例、7例,进入终末期肾病患者分别为1例、4例.结论 与单用免疫抑制改良方案治疗比较,火把花根片联合免疫抑制改良方案治疗CAN患者能更有效减少尿蛋白排泄,短期随访结果显示其有更好的移植肾功能保护作用.

  • 慢性移植肾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

    作者:贺学林;李夏玉;程军;黄洪锋;陈江华

    目前同种异体肾移植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的方法,外科手术本身已经相当成熟,多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得移植肾短期的存活率较高,但术后发生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对此目前临床尚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自70年代末我国肾移植手术开展以来,器官移植领域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就开始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在肾移植方面已经体现出了独有的优势[1,2],随着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治疗CAN上已有理论和临床上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 慢性移植肾肾病研究进展

    作者:孝晨;刘洲

    本文主要阐述了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研究现状及进展.

  • 雷帕霉素与他克莫司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

    作者:LIU Jing;管德林;HUANG Zhen;吴建臣;ZHAO Yong;周苏

    目的 探讨低剂量免疫抑制剂组合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31例,均经临床及部分移植肾穿刺病理证实.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为雷帕霉素(RAPA)加低剂量FK506+MMF+Pred四联方案.根据血药浓度、血常规、肝肾功能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监测血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血肌酐、肌酐清除率(GFR)、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 31例随访12个月.28例患者SCr由治疗前(300±21)μmol/L,治疗后降至(215±38)μmol/L,GFR由治疗前(42.54±2.95)ml·s-1/1.73 m2升至(49.98±3.05)ml·s-1/1.73 m2;治疗前后SCr、G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SCr 416~464μmol/L者治疗后SCr仍进行性上升,恢复血液透析治疗.30例24 h尿蛋白定量<0.8 g者应用RAPA后尿蛋白量并不增加,1例24 h蛋白尿由0.95g升至1.29g.人/肾存活率为100%(31/31)、90.3%(28/31).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为全血细胞减少和高脂血症.结论 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SCr 167~320μmol/L,24 h蛋白尿定量<0.8 g,采用RAPA加低剂量FK506+MMF+Pred治疗安全、有效.

  •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在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作用

    作者:刘勇;杨亦荣;郑少玲;夏鹏;吴存造

    目的 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36例移植肾穿刺标本分为正常组(N组),CAN组(C组),依Banff 97标准将C组按CANⅠ、Ⅱ、Ⅲ级分为C1、C2、C3组,每组9例.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分析比较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角质蛋白(CKAE1/AE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各组中的表达,线性相关分析TGF-β1和α-SMA、VIM、CKAE1/AE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C1、C2、C3组α-SMA表达积分分别为0.95±0.07、1.78±0.12、2.42±0.31,VIM表达积分分别为0.74±0.05、1.31±0.18、2.34±0.25,组间呈递增趋势,均明显高于N组α-SMA表达积分0.07±0.02、VIM表达积分0.09±0.02(P<0.05);移植肾组织中TGF-β1表达与α-SMA、VIM呈正相关(r分别为0.73、0.68,P<0.05),而与CKAE1/AE3表达呈负相关(r=-0.71,P<0.05).结论 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参与了CAN的发生、发展,而局部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上调可能是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重要原因.

  • 肾小球足细胞裂孔膜蛋白在肾移植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作用

    作者:季曙明;Pippin J;Kumar V;Stein A

    进展性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是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 CAN)的特征性表现.足细胞是蛋白尿主要的物理和电荷屏障,它的损伤可导致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尽管足细胞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中的地位已经得到证实,但是其在CAN中的作用机制目前仍知之甚少.美国研究者利用大鼠肾移植模型试图解释足细胞损伤在CAN中的作用.

  • 西罗莫司对维持肾小球足细胞完整性调节途径的影响

    作者:Letavernier E;Bruneval P;Vandermeersch S;季曙明

    西罗莫司(sirolimus,SRL)是用于器官移植后防治急性排斥反应的强效雷帕霉素靶分子(mTOR)抑制剂,也是停用钙调磷酸蛋白酶抑制剂(CNI)后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新近文献报道接受SRL和停用CNI转换SRL治疗后出现大量蛋白尿.这到底是SRL本身的作用还是CNI撤减反应,目前尚存争议.肾小球足细胞功能损伤及其结构改变被认为是蛋白尿形成的主要原因.

  • 抗体介导的微循环损伤是移植后远期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光军;何强;Einecke G;Sis B;Reeve J

    近几年来,肾移植后移植肾的近期存活率显著提高,但是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发生率仍然较高.造成肾移植后远期移植肾失功的原因尚不明确.目前,因血肌酐浓度缓慢升高而致失功的受者往往未行肾活组织检查(活检),而对行肾活检的受者的诊断也常被含糊地归纳为慢性排斥反应或慢性移植肾肾病.

  • β转化生长因子/smad信号通路与慢性移植肾肾病

    作者:辛宇鹏;袁光亚;卢一平

    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 CAN)是移植后期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尽管CAN发病机制仍未阐明,但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GF- β)作为关键的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已得到公认,其能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集聚和肾脏的慢性损伤,在CAN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2].smad蛋白为TGF- β 家族信号从受体到核的细胞内转导分子,其发现使TGF- β 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就smad蛋白所介导的TGF- β 信号转导与CAN的关系作一综述.

  • 中药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柏宏伟;钱叶勇;石炳毅;常京元;贾金凤;王亚炜;范宇

    目的:观察中药肾康注射液治疗肾移植术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8例确诊为CAN的患者随机分为肾康治疗组,静脉滴注肾康注射液,丹参治疗组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维持原免疫抑制方案不变,治疗4周后总结观察疗效.结果:肾康组与丹参组在临床生化指标(SCr,BUN)改善方面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前者优于后者.结论:肾康注射液可以治疗CAN,延缓其临床进展,是CAN多种治疗方案的有益补充.

  • 慢性移植肾肾病管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嵌合现象分析

    作者:柏宏伟;钱叶勇;石炳毅;钟定荣;曾瑄;武莎菲;周文强;常京元;李宁

    目的:观察慢性移植肾肾病(CAN)中血管内皮细胞被受者内皮细胞替代(内皮嵌合)的现象,分析内皮嵌合对CAN进展的影响.方法:无功能移植肾切除组织,符合慢性移植肾肾病(CAN)造成移植肾失功、男性供者女性受者标本29例,选择Y染色体长臂Yq12区域(异染色质区)DNA片段作为探针,同时选择X染色体着丝粒区(α卫星DNA)探针作为对照,通过在石蜡切片标本上进行间期细胞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观察肾小管周毛细血管(PTC)内皮细胞的嵌合程度.结果:CAN中PTC内皮细胞嵌合现象较普遍存在,内皮细胞的分布呈灶状,供者内皮细胞和受体内皮细胞可相邻存在.PTC密度与间质纤维化程度有关,CD31阳性的PTC每单位面积密度14.52±4.85个,微血管内皮细胞嵌合出现比例为0.16±0.04,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13,P>0.05).结论:肾脏移植物中血管内皮细胞可以被受者来源的内皮细胞所替代,CAN中PTC密度减少,内皮细胞的嵌合的发生与CAN的进展无直接关系.

  • 复方丹参滴丸对慢性移植肾肾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益荣;王平贤;黄赤兵;范明齐;冯嘉瑜;肖亚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CAN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31),对照组(B组,n=31),A组病人常规抗慢性排斥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B组维持原常规抗慢性排斥治疗方案不变.对患者的SCr、BUN、CCr、24h尿总蛋白(24h Upro)、尿NAG酶进行动态观察,共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平均水平相近(P>0.05).治疗6个月后,A组的SCr、BUN、CCr、24h Upro、尿NAG酶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仅BUN有明显改善(P<0.05),其它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A组中肾功能好转18例,稳定10例,恶化3例;B组中肾功能好转7例,稳定12例,恶化12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抗慢性排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能明显改善CAN患者的移植肾功能,有助于早期CAN肾功能的恢复.

  • 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西罗莫司替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洪锋;吴建永;韩飞;王逸民;张建国;陈江华

    目的 观察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采用西罗莫司(SIR)替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开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诊断CAN患者74例,基线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30~60ml·min-1·(1.73 m2)-1.其中36例采用SIR切换治疗(CNI药物停用12 h后开始使用SIR),另外38例继续使用CNI药物维持治疗(环孢素治疗30例;他克莫司治疗8例).所有患者霉酚酸酯适当加量并随访4年,定期观察移植物肾功能和eGFR,记录排斥反应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监测血常规、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结果 SIR切换组和CNI维持组切换前eGFR分别为(40±7)ml·min-1·(1.73 m2)-1和(38±6)ml· min-1· (1.73 m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换后SIR切换组较CNI维持组移植肾功能改善明显,在随访至3、12、24、36和48个月时SIR切换组eGFR均明显高于CNI维持组(均P<0.05).随访结束时SIR切换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蛋白尿1例,肺部感染1例;CNI维持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P>0.05).以肌酐翻倍作为终点事件显示SIR切换组的4年存活率(75.0%)显著优于CNI维持组(50.0%)(P=0.03).随访3个月时SIR切换组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切换前;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切换前和CNI维持组(均P<0.05).结论 SIR替代CNI药物治疗CAN患者可以明显改善移植肾肾功能,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同时并不增加排斥风险.

  • 慢性移植肾肾病现状及其防治新策略

    作者:王祥慧;徐达

    概述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础理论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问世与应用,利用器官移植救治终末期器官衰竭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

  • 西罗莫司在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中的转换治疗应用

    作者:王祥慧

    概 述新型免疫抑制剂不断改进并应用于移植临床,但却未能阻止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发展,CAN依然是晚期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2007年6月西班牙第9届国际移植病理Banff会议上,美国移植病理学家Cortese建议在移植领域Banff分类中继续使用CAN的术语,提示有关CAN术语应用仍有争论;笔者在本文中将继续引用CAN这一术语.

10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