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细胞色素C释放与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作者:闫丽;康凤英

    白内障致盲占致盲眼病的 25%~ 50%.有文献报道,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可能为非先天性白内障形成的共同的细胞学基础.近年来研究表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是各种刺激因素诱导细胞凋亡的中心事件 ,而位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 C的释放又是线粒体凋亡途径中的一个早期事件.关于细胞色素 C的生化特征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发现在哺乳动物的细胞凋亡过程中,氧化损伤等刺激因素可诱导位于线粒体膜间腔的细胞色素 C释放到胞浆中,促使 Caspase-9 和 Apaf-1通过它们各自相应的结构域互相结合,从而激活 Caspase-9,紧接着,活性 Caspase-9又切割和激活 Caspase-3.活化的 Caspase-3可引起多聚 ADP核糖聚合酶断裂,核小体间 DNA水解、细胞皱缩、染色质边集、核碎裂等,导致凋亡的发生.抑制细胞色素 C的释放有希望为因细胞过度凋亡所致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就细胞色素 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释放在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脊髓损伤与bcl-2基因

    作者:郝勇;周跃

    脊髓损伤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发性损伤后引起的一系列细胞和分子的继发性改变.继发神经功能损失与远侧未受损的广泛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凋亡有关.凋亡是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亦可见于外伤情况下.目前认为,神经元的凋亡在引起终损伤的继发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 bcl-2等抗凋亡因子调节神经元的存活.bcl-2 家族的部分成员通过促进或抑制细胞的死亡来调节神经元的存活.bcl-2基因在脊髓的继发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对脊髓损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基因治疗在骨科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曹凯;安洪;蒋电明

    多种蛋白质(因子)在骨科领域具有治疗前景,但是外源给予蛋白质进行治疗效力有限甚至无效.基因治疗为疾病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就目前基因治疗的方法及在骨愈合、椎间盘疾病、肌腱和韧带、关节和软骨、脊髓和周围神经损伤方面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基因 治疗 动物 实验
  • 新兴细胞生物学技术-组织微阵列研究进展

    作者:庞永刚;崔鹏程;陈文弦

    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在肿瘤病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兴的细胞生物学技术-组织微阵列,具有批量性、快速性、准确性等特点,为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从组织微阵列技术的原理、主要优势、应用、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等方面作一综述.

  •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苏艳华;王萍

    目的观察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 83例癌症患者进行对照治疗和观察,研究组在常规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应用一般性心理支持治疗,疾病知识教育,个别的心理治疗,患者互助治疗、家庭和社会支持治疗,音乐结合肌肉放松训练及内心意念引导等常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方法.对照组仅用常规肿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提示癌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性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 经桡侧屈腕肌腱固定桡骨远端掌侧骨折块的术后功能锻炼

    作者:陈永华;苏佳灿;许硕贵;张春才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中掌侧骨块的固定方法的临床康复意义.方法对 10例桡骨远端波及关节面的骨折(C3, AO分类),在手法整复失败后,经皮通过桡侧屈腕肌腱穿刺固定掌侧骨折块,要求关节面台阶少于 2 mm,术后进行理疗、康复训练,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 X线片均达到关节面台阶少于 2 mm,后有 2例患者 X线片关节面出现变位.平均随访 29个月,无并发症.所有患者对治疗结果均满意.结论此方法创伤小,而且可允许患者早日活动腕关节进行康复训练,是一个疗效好的新方法.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对远期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陈永志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并发症.若能早期预防、诊断,并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减少肺栓塞及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病率,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有其重要的意义.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患者 41例,进行积极诊断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 高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戴云;王金堂;张小卫

    回顾性分析了 15例行手术治疗的高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平均 3年 2个月,通过手术前后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法对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与非高位脊髓型颈椎病的恢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高压氧综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

    作者:黄怀;金文胜;陈轶;谢秋幼

    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常规方法综合治疗皮肤溃疡的疗效.方法将各种慢性皮肤溃疡患者 65例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采用高压氧及常规方法治疗的为高压氧组(33例),单纯进行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32例).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 90.9%,对照组为 71.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按溃疡面积大小分为 1.5~ 5.0 cm2及≥ 5 cm2两组,高压氧组两种溃疡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组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好.

  • 颈髓严重受压后显微外科处理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

    作者:毕郑钢;付春江;杨成林;曹杨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方法椎管内减压治疗颈髓严重受压恢复神经功能的疗效.方法应用上述术式治疗颈髓受压患者 9例,脊髓功能按 Frankle分级进行评价.结果脊髓功能恢复至 C级 5例,恢复至 D级 3例, 1例术后两日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显微外科硬膜内外双重减压治疗颈髓严重受压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效果较好.

  • 自制外翻铝板矫正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

    作者:戴颖;黄涛;杨志明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 2 cm以内的骨折.治疗不当易出现肘关节活动障碍、肘内翻及 Volkman's缺血挛缩畸形等并发症.对 87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自制外翻铝板外固定进行治疗优良率 88.5%(77/87).

  • 环上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31例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滕清晓;王梅英;郑振宇;姚长有;孙慧远

    目的评价环上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31例接受该术式的 T2~ T3期喉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声门型 23例,声门上型 8例.行环舌骨会厌固定术 22例,环舌骨固定术 9例,同期行功能性颈廓清术 13例.结果 3年生存率 93.5% (29/31), 5年生存率 83.9% (26/31).拔管率为 93.5% (29/31).30例恢复了正常吞咽,全部病例均能利用新喉发音.结论环上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既能彻底切除肿瘤,又能较满意地恢复喉的三大基本功能;正确掌握适应证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合理处理颈部淋巴结是提高 3, 5年生存率的重要环节.

  • 骨折后期膝关节僵直的特征性护理

    作者:许长彦;常秀兰;刘爱芹;董彩云

    采用以按摩为主,配合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及中药熏洗等方法,治疗骨折后期膝关节僵直 33例,随访 6~ 18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 超声技术在口腔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红;戴馨香;张宇红

    超声技术在根管治疗中的良好效果以及在根管治疗中多方面的应用,使许多过去难以进行的治疗变为可能,使原来的治疗变得简便、省力,提高了根管治疗的水平.

  • 髌骨软骨病术后等速力量训练1例报告

    作者:杨时;严明;林勇

    髌骨软骨病主要是指过度使用引起的髌骨软骨退行性改变,严重疼痛可使运动员丧失体育运动能力,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是改善髌骨软化病的有效途径,以等速力量训练提高股四头肌力量为主,配合本体感觉训练和肌肉等长练习对 1例患严重髌骨软化病进行手术的足球运动员进行为期 8周的术后康复训练,术后 12周即恢复运动竞技能力.

  • 先天髋关节脱位术后康复训练探讨

    作者:姜滨;姜长明;孙立众;马凯;李杰;张卫国;周福财

    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先天髋脱位 117例(141髋),术后并发症和康复训练.随诊 6个月~ 10年在 141髋中,优 114髋,良 11髋,可 9髋,差 7髋,术后并发脱位 15髋,股骨头坏死 11髋,关节活动受限 15髋,感染 2髋.因此注意手中正确处理及有效的康复训练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 自我按摩预防假体隆乳术后包囊挛缩乳房硬化

    作者:姜南;陈玉浩;陈言汤;李媛;翟宏艳;许亚红;王丽娟;葛兰兰

    对 52例隆乳术患者均行腋窝切口,假体置于胸大肌后间隙.于术后 3 d开始, 3次 /d行乳房自我按摩,坚持按摩 6个月.术后随访 6~ 24个月,探讨假体隆乳术后假体周围纤维组织包膜挛缩的预防治疗.术后乳房位置、形态、手感均满意 46例(占 88.5%).假体隆乳术后,自我乳房按摩能够很大程度的减轻假体周围纤维组织包膜挛缩,减少乳房硬化的发生率.

  • 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作者:崔文姬;杜彬

    选用妇科恶性肿瘤生活质量量表,评估 59例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与 54例同龄妇女良性肿瘤患者进行比较.生活质量评估中宫颈癌患者的一般情况、生理状态、躯体性焦虑、社会生活状态、心理状态、自身满意程度、诊查时表现等分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182~ 3.762,P< 0.05),提示宫颈癌患者患病后生活质量有明显下降.

  • 癌性疼痛相关问题的家庭护理

    作者:吉铁凤;王秀芬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据统计至少有 40%的癌症患者伴有疼痛,晚期癌症患者则高达 80%伴有中度至重度的疼痛.全世界每年有 250万人因癌症疼痛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死亡,每天都有 350万癌症患者在癌症疼痛的折磨中艰难度日.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心理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对病情预后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重视癌性疼痛患者的家庭治疗是十分重要的.重点阐述了患者家属在肿瘤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对癌性疼痛的家庭护理从观念更新、家人作用和处理方法等 3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期通过与医务人员的有效配合,在康复期间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有效解决肿瘤患者合并癌性疼痛的相关问题.

  • 光学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对视力康复的影响

    作者:安刚;路璐;许苑

    目的探讨角膜植片对光学性角膜移植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观察 60例行光学性角移植术的患者的术后视力,比较不同角膜植片对视力恢复的影响.结果角膜移植术后视力恢复但屈光不正的病例较多,移植早期散光较明显,但随时间的推移,散光逐渐减少;角膜植片直径小的患者散光度明显大于直径大者.结论角膜植片大小对角膜移植术后屈光不正影响很大,应尽量选择直径小的植片.

  • 综合性修复重建方案改善烧伤患者2892例运动功能及肢体畸形的体会与探讨

    作者:张绪生;刘毅;张斌

    颈部创面大张中厚、全厚皮移植,关节部位采用大张或网状皮移植,也可选择局部皮瓣、岛状皮瓣、游离皮瓣等治疗.精华素离子导入治疗表浅性瘢痕和色素沉着.器械辅助锻炼肢体功能.在治疗的 2 892例中,运动功能和外观都得到了大限度的康复,其康复优良率在 96%以上.烧伤后的运动功能和外观康复治疗,多年来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修复重建方案,根据创伤畸形的程度制定各阶段康复计划,针对性的强化练习,可以避免"板状人","植物肢体"和"爪形手"畸形的发生.

    关键词: 烧伤 运动 康复
  • 心理治疗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创伤的干预作用

    作者:宫艺;田兴松;常宏;刘俊兰;马玉祺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创伤的治疗作用 , 并相应对其临床治疗意义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治疗组患者 38例采用心理干预+手术的方法,及对照组 46例采用单纯手术方法,选用 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定患者的抑郁情绪作为评价患者是否存在心理创伤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抑郁率为 29%,对照组为 57%, 两者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患者可积极配合治疗并定期随访.结论心理干预作为治疗乳腺癌患者心理创伤的一种有效手段,对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精神抗争疾病非常重要,应作为常规的治疗方法.

  • 手法正骨配合止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作者:陈江华;唐春雷

    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所致椎动脉受刺激和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采用颈部正骨推拿法配合自拟止眩汤治疗 100例,效果满意.

  • 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叶立汉;胡亚明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90例,分为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组(简称观察组) 32例,针刺组 28例和腰椎牵引组 30例进行对照观察,对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和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及综合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与针刺对照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和治疗后评分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 温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痛

    作者:宫艳华

    1996/2000作者先后在意大利拉维那市中心医院及也门萨那共和国医院工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患者采用中医传统的温针灸疗法治疗 52例,并针对该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

  • 颈椎病的针灸治疗近况

    作者:黄伟毅

    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针灸为治疗颈椎病提供了一套简洁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临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的有体针、浮针、头针、电针、小针刀和灸法,就其应用和疗效做一概述.

  • 夹脊齐刺法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

    作者:邓惠文

    采用两种不同针刺方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组用齐刺夹脊穴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止痛效果及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92.73%,平均起效时间 18.6 d;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83.36%,平均起效时间 29.2 d.

  • 中西药物合用穴位注射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98例

    作者:金远林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注射液与当归注射液合用对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 198例肩周炎患者分为 3组, A组以地塞米松注射液与当归注射液合用, B组用地塞米松注射液, C组用当归注射液,均配合推拿手法.结果治疗 4个疗程后, A组与 C组的治愈率优于 B组,治疗 1个疗程后, A组与 B组治愈率优于 C组.结论中西药物合用对肩周炎的治疗治愈率高、起效快.

  • 运动创伤外科临床研究动态

    作者:王予彬;李国平

    国内运动创伤外科发展很快,近年来,一批具有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使运动创伤的损伤机制,早期诊断,微创手术修复重建,康复治疗与术后康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等四肢大关节运动损伤后的诊断和微创治疗,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有力的促进了运动创伤的临床研究,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 狗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活性

    作者:林敏魁;闫福华;赵欣;骆凯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s)原代分离培养方法,并探讨 PDLFs作为牙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良组织块法,全麻下拔狗上颌第 3切牙,刮取牙周膜,以玻璃片覆盖组织块贴壁替代传统的干燥贴壁法.细胞培养成功后传代,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免疫组化染色、 Von Kossa染色等方法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PDLFs原代培养成功率达到 89%,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为波形丝蛋白阳性,角蛋白阴性,体外培养 PDLFs可自然形成矿化结节.结论:采用改良组织块法可以简便、稳定获取原代 PDLFs.体外培养 PDLFs具有部分成骨样细胞表型特征,可作为牙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 软骨缺损组织工程修复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作者:陆宁;卢世璧;王继芳;王岩

    目的:了解采用自体软骨细胞和异体软骨细胞构建的工程软骨修复软骨缺损后,修复组织中是否存在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细胞分布的区域.方法:以自体软骨细胞和异体软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与聚乳酸(PLA)载体构建工程软骨,修复兔膝关节股骨髁关节软骨全层缺损,进行细胞凋亡原位观察(TUNEL法).结果:采用自体软骨细胞和异体软骨细胞构建的工程软骨均可以较好地修复关节软骨的缺损,修复组织为类透明软骨组织,修复组织与受区软骨的交界区以及修复组织的深层均可见细胞凋亡,异体软骨细胞组织工程修复组的修复组织表层也可见细胞凋亡现象.结论:修复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可能与组织的退行性变及钙化有关.

  • 珍珠层人工骨对成骨细胞在体内外增殖的作用

    作者:陈建庭;唐焕章;杨春露;谭小云

    目的:通过成骨细胞与珍珠层 /聚乳酸人工骨复合后在体内外增殖的研究 ,探讨珍珠层 /聚乳酸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成骨细胞种植到珍珠层 /聚乳酸人工骨材料上,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扫描电镜研究成骨细胞在体外增殖情况;在体外用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成骨细胞,并将标记的同种异体成骨细胞接种于珍珠层 /聚乳酸人工骨表面,复合培养 1周后植入体内,采用免疫组化法,与体外检测孔对比,检测成骨细胞在体内的存活、增殖情况.结果 :MTT法显示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在材料表面不断增殖;电镜显示,体外细胞在材料表面及孔隙中附着、生长良好,存在接触抑制现象;成骨细胞与珍珠层 /聚乳酸人工骨复合后能在体内继续存活并增殖.结论 :珍珠层 /聚乳酸人工骨对成骨细胞在体内外增殖无明显影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纤维蛋白黏合剂促进冻干骨颗粒成骨的能力

    作者:关长勇;王继芳;张永刚

    目的:以兔股骨下端包容性骨缺损为模型,植入纤维蛋白黏合剂(FS)黏合的冻干骨颗粒,观察其塑型能力和成骨的组织学过程,探讨 FS对包容性植骨时冻干骨颗粒成骨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兔 48只,在其双侧股骨外侧髁钻 10 mm深,直径 5 mm的骨洞为包容性植骨区,按随机数字方法随机给予以下 4种处理:①植入 FS黏合的冻干骨颗粒(FS+ MB).②单纯植入骨颗粒(MB).③单纯植入 FS.④空白对照.于术后 1, 2, 4, 8周分别进行 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骨计量学分析.结果: X线发现术后 1, 2, 4周, FS+ MB组与单纯植入 MB相比,植骨区周围出现较大的低密度透光带.肉眼观察 :1~ 2周剖开标本时,单加骨颗粒组有颗粒散落,而 FS+ MB组颗粒成形良好.组织学观察发现植入 FS者未见大量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弱, FS+ MB组比 MB组破骨及成骨较快.骨计量学分析 FS+ MB组比单加 MB组新骨形成速度快,新生骨体积百分比大于 MB组及空白和 FS组,其中 FS+ MB组与 M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1).结论 :FS能够提高骨颗粒的塑型能力,增强骨颗粒填充后的稳定性,加速骨颗粒间的血管化过程,提高冷冻干燥骨颗粒的成骨能力.

  • 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诱导成骨中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杜俊杰;罗卓荆;胡蕴玉;李明全;袁志;曹艳杰;崔庚;李丹;吕荣;王建波

    目的: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 I、 II型胶原 mRNA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对骨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进行测定,以分析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诱导成骨中的调节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 :BALB/c小鼠 110只采用掷硬币方法随机分为 2组,每组 55只,设立 rhBMP-2 / bFGF为实验组, rhBMP-2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 3~ 21 d共 8个时间点取材,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新生骨组织中的 I, II型胶原 mRNA进行检测;对 ALP活性进行定量分析,观察 2组在诱导成骨中 I, II 型胶原 mRNA及 ALP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 II型胶原 mRNA的出现是和成软骨、软骨细胞的出现相伴随的.②作为成骨细胞成熟标志物的 I 型胶原 mRNA、 ALP在软骨形成期即有表达,但是随着成骨细胞的出现,骨组织的形成 I 型胶原 mRNA仍表现为高表达,而 ALP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③实验组 I, II 型胶原 mRNA 及 ALP的表达早于对照组,在术后 7, 14, 21 d,实验组 ALP分别为(63.85± 6.87),(27.12± 4.23),(8.93± 1.49) IU/g;对照组 ALP分别为 (27.26± 4.13), (70.65± 5.92), (39.46± 4.72) IU/g(t=12.40, 20.85, 17.52, P< 0.01).结论 :bFGF增强了 rhBMP-2诱导成骨中 I、 II 型胶原 mRNA及 ALP的表达.

  • 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与陶瓷化骨支架材料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包柳郁;金岩;史俊南;牛忠英;汪平;赵守亮;王捍国

    目的:观察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在陶瓷化骨表面的贴附、生长和增殖情况,探讨陶瓷化骨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构建组织工程牙本质的可行性.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并传代扩增,将经过诱导的牙源性间充质细胞接种于陶瓷化骨三维支架上,通过细胞计数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陶瓷化骨表面的生长和增殖情况.结果: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在陶瓷化骨表面贴附良好,有较强的增殖能力,扫描电镜见细胞在支架上伸展充分,生长旺盛,细胞表面可见多数分泌颗粒.结论:陶瓷化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望作为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的载体用于构建组织工程牙本质的研究.

  • 结构蛋白及血管形成因子在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欧阳天祥;袁斯明;邢新;倪灿荣;郑唯强;温萍

    背景: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又称为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常见而难治的血管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了解甚少.目的:研究结构蛋白及血管形成因子在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 (cavernous venous malformation,CVM)中的表达及意义.设计:研究 CVM病理标本中的结构蛋白和血管形成因子的表达,用正常中型静脉和小静脉标本作为对照,半定量分析结果.地点和对象: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1996/2000间手术切除的 CVM病理标本 25例,正常中型静脉和小静脉标本各 12例.干预:采用 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CVM、正常中型静脉和小静脉标本中的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等结构蛋白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等血管形成因子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观察Ⅳ-型胶原、 Fn、 Ln、 VEGF、 Ang-1在各个标本中的表达强度,分为"-、+、" 3个等级.结果:Ⅳ型胶原、 Fn和 Ln在海绵状静脉畸形与在中小静脉中的分布类似,但表达量明显少.畸形组织和小静脉的 VEGF表达明显强于中型静脉,小静脉的 Ang-1表达明显强于静脉畸形和中型静脉.结论:结构蛋白及血管形成因子表达变化可能是海绵状静脉畸形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Ang-1表达减少可能参与海绵状静脉畸形的血管塑型障碍的发生.

  • 人羊膜与成纤维细胞的共培养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何清义;李起鸿;许建中;杨柳

    目的:通过人羊膜与成纤维细胞的共培养,来观察成纤维细胞在 HA上的生长特性,以及胶原原纤维产生情况,为使人羊膜成为组织工程皮肤的载体打下基础.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成纤维细胞种植于人羊膜上进行共培养,观察细胞在人羊膜细胞外基质(HA-ECM)的生长、排列以及细胞的粘附和胶原原纤维产生情况.结果 :梭形的成纤维细胞在 HA-ECM上生长良好,放射状或平行排列;组织切片发现 HA-ECM上有较多梭形细胞附着,细胞排列紧密;电镜下见成纤维细胞胞膜基底部向 HA-ECM内伸出数个突起,细胞与羊膜基质粘附相当牢固,胞外有较多胶原原纤维堆积.结论 :种植于 HA-ECM的成纤维细胞有一个适宜的细胞浓度 3.5× 109L-1; HA-ECM具有支架和渗透作用,成纤维细胞在其上生长、粘附良好,胶原合成、分泌旺盛, HA-ECM是一种较理想的成纤维细胞载体.

  • 珊瑚人工骨表面贴附移植与钛种植体形成骨结合后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赵晋龙;何黎升;刘宝林;马秦

    目的:研究珊瑚人工骨表面贴附移植后与同期植入的钛种植体的结合情况.方法 :10只杂种犬被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5组,每组 2只.将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rhBMP-2)的珊瑚块置于下颌骨表面,按标准方法植入纯钛种植体 2枚,使种植体一半位于珊瑚块内,另一半位于下颌骨内, rhBMP-2珊瑚块固定.共植入材料 2块,种植体 4枚.同法作对侧下颌骨,植入单纯珊瑚块作为对照.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制作组织学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行组织形态学测量.结果 :单纯珊瑚成骨较少,未成骨区域由软组织充填,珊瑚与种植体之间可形成部分骨结合;复合材料组成骨明显多于单纯珊瑚,近下颌骨区与种植体形成更完善的骨界面,界面骨成熟.组织形态学测量,珊瑚组成骨量 (2.32± 0.27)mm,骨结合率 23.92%; rhBMP-2珊瑚组成骨量 (2.61± 0.14)mm,骨结合率 50.73%.结论 :单纯珊瑚与 rhBMP-2珊瑚表面贴附移植后二者成骨量差别不大,均可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但骨结合率有明显差别.

  • 间充质细胞与骨组织共培养条件下的成骨特性

    作者:陈光兴;杨柳;周红星;顾祖超;段小军;李忠;林炎水

    目的:在与骨组织间接共培养的条件下,观察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特性.方法:通过间接共培养模型的建立,将新鲜兔骨碎粒及骨块与 BMSCs间接共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矿化能力,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骨钙素.结果:共培养的 BMSCs同期 ALP活性及细胞的矿化能力均显著高于普通培养组(P< 0.01);经过共培养的 BMSCs,其Ⅰ型胶原、骨钙素免疫组化阳性;对照组Ⅰ型胶原免疫组化弱阳性、骨钙素免疫组化阴性.结论:体外建立的共培养模型部分模拟了体内成骨环境,经过共培养的 BMSCs呈现向成骨细胞转化的特点.

  • 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作者:刘德伍;李国辉;邹萍;刘德明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皮肤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取人皮肤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和染色体倍性;将培养的角朊细胞、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于脱细胞真皮基质表面,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观察细胞生长增殖情况.结果:在本培养体系下人皮肤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良好,细胞染色体倍性检测结果均为二倍体细胞.脱细胞真皮基质对角朊细胞、成纤维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体外复合培养细胞可生长增殖.结论:此实验方法可以获得生长状态良好的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可成功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李建华;黄建荣;樊雪萍;康奕飞;许继德;涂永生

    目的:建立人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及培养的方法,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对 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分离培养人胚 MSCs,取第 4代 MSCs,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和 CD44、 CD34、 CD45表达.采用 MTT法观察不同含量和不同作用时间的 IGF-I对 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 :体外培养的 MSCs呈现成纤维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 MSCs阳性表达 CD44,阴性表达 CD34, CD4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 IGF-I使 S+ G2+ M 期细胞数增加,占细胞总数(29.9± 2.3)%(t=10.4, P< 0.01).1 μ g / L IGF-I促 MSCs增殖作用不明显, 10 μ g / L IGF-I即可促 MSCs增殖, IGF-I含量为 100 μ g / L时,其促增殖作用达大值,吸光度为 2.95.而当 IGF-I含量大于 100 μ g / L时,促细胞增殖作用反而下降;时效关系显示, IGF-I第 1天发挥促增殖作用,第 5天促增殖作用达高峰,维持时间可达 7 d.结论 :外源性 IGF-I能促进 MSCs增殖,为实现 MSCs体外快速扩增提供适宜的条件.

  • 狗牙髓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的免疫组化表达在自身修复过程中的可能意义

    作者:刘军;何大为;曹志中;徐晓刚;江中明;马凤云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在狗颌面部火器伤间接损伤牙髓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直径 5.80 mm制式枪弹致伤狗下颌部的模型,并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定量分析方法检测颌面部火器伤后不同时间、下颌不同牙齿的牙髓组织中 IL-8的动态变化.结果: IL-8在伤后牙髓组织中有阳性表达,并随时间的改变,呈动态变化过程.结论:狗牙髓的血管内皮细胞能分泌合成 IL-8,可能参与火器性牙髓炎症发生、发展,并与牙髓损伤、修复有关.

  • 不同成分配比的聚酯/磷酸三钙复合材料体外降解行为观察

    作者:孙启明;胡蕴玉;马兴;白建萍

    目的:探索用改良热致分相法实验室制备骨组织工程用聚酯 /磷酸三钙 (Tricalcium phosphate,TCP)复合材料,并模拟体内降解环境研究其体外降解行为,以便为进一步的体内植入材料筛选提供依据.方法:①将热致分相法与熔铸沥取法二者结合制备不同成分比例(7∶ 3,6∶ 4,5∶ 5)的聚消旋乳酸 [Poly(L-lacide-co-D,L-lactide), PDLLA]/TCP及聚丙交酯-乙酯共聚物 [Poly(lactide-co-glycolide), PLGA]/TCP复合材料.②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孔隙结构及测量孔隙大小,体积法测定孔隙率,各组分别于 1%胰酶 PBS溶液中进行体外降解,定期其重量变化,连续 6周.结果:①改良法制备出的材料平均孔隙率均 >80%,电镜下测量孔径大小 100~ 400 μ m.②体外降解实验中,随时间点变化,材料重量丧失以(5∶ 5)组为著, 3周时即达到此组材料的 82%以上(PDLLA组为 82.6% ,PLGA组为 83.1%), 6周时(5∶ 5)组均完全溶解.③用 SPSS 10.0作统计学分析, P< 0.01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DLLA/TCP (5∶ 5) 比 PDLLA/TCP (7∶ 3) (t=-22,P< 0.01) , PDLLA/TCP (5∶ 5) 比 PDLLA/TCP (6∶ 4) (t=-14,P< 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LGA/TCP (5∶ 5) 比 PLGA/TCP(7∶ 3) (t=-24,P< 0.01),PLGA/TCP (5∶ 5) 比 PLGA/TCP (6∶ 4) (t=-16,P< 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DLLA/TCP (5∶ 5)比 PLGA/TCP (5∶ 5)(t=2.5,P >0.0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1) .结论:利用改良热致分相法制备出的不同比例的 PDLLA/TCP及 PLGA/TCP复合材料,孔隙率及孔径均达到骨组织工程的要求,以 PDLLA/TCP(5∶ 5)和 PLGA/TCP(5∶ 5)降解快,具有有用作体内植入材料的良好前景.

  •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作者:毕迎春;杨连甲;董绍忠;顾玲;李鑫

    目的:观察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 (RGDS)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PDL)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 RGDS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于牙周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固相结合分析等方法,观察 RGDS对 PDL细胞的黏附、伸展以及增殖、 ALP的影响.结果: RGDS可促进 PDL的黏附、伸展,在浓度为 25~ 100 mg/L时作用显著 (P< 0.01), 在浓度为 50~ 100 mg/L时可明显促进 PDL细胞增殖 (P< 0.05),浓度为 25~ 100 mg/L时显著提高 PDL细胞的 ALP活性 (P< 0.05).结论: RGDS对 PDL细胞的黏附、伸展、增殖及 ALP活性均有促进作用,且其促黏附、伸展的作用更为显著.

  • 体外人骨髓基质细胞克隆培养及分化特性的研究

    作者:陈伟;李江琪;林竞韧;郭坤元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细胞 (Bone marrow stromL cells,MSCs)克隆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向神经干细胞 (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定向分化的潜性 .方法 :贴壁生长的 MSCs以套环法消化分离,扩增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记,应用维甲酸诱导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结果 :克隆培养的 MSCs能够传代扩增,它们表达 CD13、 CD59、 CD29,而不表达 CD11、 CD14、 CD31、 CD34、 CD45、 CD80、 CD86、 CD117、 HLA-DR,并能诱导分化为 NSCs.结论 :该培养条件能有效扩增 MSCs,并保持分化潜能.

  • 新型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的体外初步构建

    作者:段小军;杨柳;周跃;石宗利

    背景:L-聚乳酸可以用于制备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但存在某些缺陷 ,能否复合聚磷酸钙纤维、Ⅰ型胶原来改善材料性能,从而找到新的组织工程化骨体外构建方法?目的: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体外初步构建有活性的新型组织工程化人工骨.设计 :体外构建细胞-材料复合体,自身对照前瞻性研究.地点和对象:本研究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和兰州铁道医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完成,对象为 5例重庆市健康志愿者的髂骨骨髓.干预:培养、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制备性能优越的新型支架材料,再按一定的方法体外构建细胞-材料复合体.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的阳性率、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工程化骨的微观结构.结果:由 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Ⅰ型胶原制备出新型的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孔径 300~ 450 μ m,孔隙率 90.1%;细胞接种前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为(55± 8)%,接种后细胞可在材料内良好贴附生长,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为(52± 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成骨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与由 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Ⅰ型胶原制备的支架材料复合,在体外构建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

  • 大段骨移植骨接合面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王臻;钱平;叶国兴;吕维加

    目的:探讨适合髓内固定的骨接合端处理方案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新鲜猪股骨 25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横形截骨组,斜形截骨组,阶梯形截骨组," V"形 30°截骨组," V"形 45°截骨组.对所有标本进行压缩刚度,扭矩刚度,大扭矩等生物力学实验,观察不同截骨形状的稳定性.结果:" V"形 45°截骨接合的扭矩刚度值大,横形差." V" 形 45°截骨在抗大扭力时产生骨折;" V"形 30°截骨接合部抗压缩性较好,有较强的抗扭转力,在大扭矩实验中没有出现骨折.结论:在设计大段骨移植骨接合端时,采用" V"形 30°角的处理方案,能提供这类骨接合更好的初期稳定性.

  • 骨缺损再生修复中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作者:王德利;阮狄克;马巍;张惠中;范清宇

    目的:克隆人骨形成蛋白 2 (hBMP2)基因全长,用于临床难治性骨折和骨缺损的再生修复.方法:以成骨肉瘤细胞总 RNA为模板,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克隆 hBMP2的 cDNA全长;将获得的基因插入 pGEM-T-Easy载体质粒,并转化至大肠杆菌后挑选阳性克隆,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鉴定重组质粒.结果:通过质粒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获得的基因为 hBMP2全长 DNA序列.结论:克隆获得 hBMP2的基因,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 羟磷灰石骨水泥材料的机械性能研究

    作者:陈德敏;吕维加;梁智仁;刘雪阳

    目的:通过改良固化液配方途径探讨提高羟磷灰石骨水泥材料压缩强度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磷酸钙、碳酸钙和磷酸氢钙为起始原料,通过固相反应合成制取仅含有羟磷灰石和α-磷酸三钙两晶相组成的粉剂;以柠檬酸水溶液为基本组成,结合添加柠檬酸盐、丙烯酸 /衣康酸共聚液等试剂,调制不同浓度配比的固化液.结果:采用单一柠檬酸水溶液作为调和液能够起到固化作用,但是压缩强度不高,仅为 24.96 MPa左右;在柠檬酸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盐可有效提高强度,但提高幅度有限,高值在 35.60 MPa范围;当柠檬酸 /柠檬酸盐水溶液与丙烯酸 /衣康酸共聚液两者约以 1∶ 2配伍时,固化体的压缩强度可得到大幅度提高,大值可达到 116.98 MPa.结论:柠檬酸盐溶液结合丙烯酸 /衣康酸共聚液作为固化液时可显著提高固化体的压缩强度.

  • 引导组织再生术后屏障膜留置时间与牙周组织再生量的关系

    作者:郑瑜谦;闫福华;姚丽艳;傅升

    目的:观察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后不同时期牙周组织的再生情况,以确定达到大牙周组织再生量时屏障膜留置体内的合适时间.方法:将 6只杂种狗的下颌双侧第二、三、四前磨牙制备慢性 II度根分叉病变模型,一侧进行 GTR治疗,另一侧只进行翻瓣术治疗,分别于术后第 4, 6, 8周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GTR治疗组牙周组织再生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 GTR治疗后 6周牙周组织再生量明显高于 GTR术后 4周(P< 0.01), GTR治疗后第 6周和 8周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GTR技术治疗 II度根分叉病变患牙时,为达到大牙周组织再生量所需要屏障膜的作用时间至少要 6周.

  • 蜘蛛拖丝蛋白基因亚克隆与全序列测序对其结构与功能了解的意义

    作者:黄建坤;黄智华;李敏

    目的:了解蜘蛛拖丝蛋白基因的结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人工蛛丝纤维,开发具有独特的机械特性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新型蜘蛛丝纤维生物材料.方法 :通过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超声波机械剪切蜘蛛拖丝蛋白全基因克隆 ScosDS-1DNA,制备的 DNA片段分别与载体 pUC19连接,构建了 4个拖丝蛋白基因亚克隆文库.筛选、鉴定亚克隆文库的重组子,选取大小合适的重组子进行测序.结果 :筛选的重组子数目超过 400个,成功完成的测序反应数近 500次,总读长已为 ScosDS-1全长的 5倍.结论 :初步进行了 ScosDS-1全序列拼接,以进一步了解拖丝蛋白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为合理的设计化合成基因,人工仿制蛛丝纤维奠定了基础.

  • 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丹;胡蕴玉;张彩莲;李立文

    目的: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基因(BMP-2-induced gene 3 kb gene, BIG-3)所编码的蛋白.方法:依据 Genbank中 BIG-3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从新生小鼠颅骨组织中提取总 RNA,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得到 BIG-3全长编码序列.将所得到的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 pGEX-4T-2的多克隆位点获得 pGEX-4T-2-BIG-3重组表达载体,经测序证实后转化大肠杆菌 BL21(DE3)菌株,挑选阳性克隆,经诱导表达后 SDS-PAGE鉴定.结果:克隆得到 BIG-3全长编码序列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 GST-BIG-3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45.3%.结论:通过 RT-PCR从新生小鼠颅骨中克隆到 BIG-3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 GST-BIG-3融合蛋白的高水平诱导表达.

  • 感觉神经肽P物质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核因子-κB的激活及生物学作用

    作者:蒋伟;王正国;赖西南;朱佩芳

    目的:研究感觉神经肽 P物质(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核因子-κ B(NF-κ B)的激活作用,以探讨其生物学作用的信号机制.方法:采用甲醛注射的方法造成 Wistar大鼠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提取肉芽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采用凝胶迁移阻滞实验的方法,检测 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 NF-κ B的激活作用,观察其量效和时效关系及 NF-κ B的亚基组成;观察 NK-1受体在 NF-κ B活化中的作用.结果: SP可有效激活 NF-κ B,且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 (r=0.712, P< 0.01);在 0.1 μ mol/L SP作用下, NF-κ B活性在刺激 30 min时达到高峰;活化的 NF-κ B是由 p50和 p65亚基组成的; NF-κ B的活化可被 NK-1受体阻断剂所阻断.结论: SP可有效激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 NF-κ B,该作用是通过 NK-1受体途径实现的.

  • 组织工程皮肤中人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条件的优化

    作者:丁国斌;陈璧;韩军涛;曹云新

    目的:优化人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条件.方法:采用成人头皮标本,显微器械分离法及器械分离结合胶原酶消化二步法分离毛乳头,分别利用普通有血清的 Dulbecco低必需培养基(DMEM)、含生长因子的有血清 DMEM培养基及角质细胞条件培养基,进行人毛乳头细胞的体外培养,比较细胞的生长特点、增殖活性、细胞周期等生物学特性.结果:二步法分离毛乳头的效率为显微器械分离法的 100倍,利用含生长因子的有血清 DMEM培养基和角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均可使毛乳头细胞长期维持较强的增殖潜能.结论:二步法分离毛乳头,利用含生长因子的有血清 DMEM培养基或角质细胞条件培养基进行培养,可以快速、简便、高效地获得大量保持高增殖潜能的毛乳头细胞.

  • 支具外固定对脊柱内固定术后患者早期的运用:236例效果观察

    作者:郭志民;周军;郭延杰;林斌;练克俭;林坤山

    目的:探讨支具外固定在脊柱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颈围、头颈胸热塑支具和胸腰热塑支具等分别用来辅助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和胸腰椎骨折等内固定术后患者 236例,其中颈围外固定 87例,头颈胸支具(CTO) 35例,胸腰椎支具(TLSO) 114例,观察患者的脊柱的植骨骨融合率和内固定器材的失效率.结果: 221例获得随访,平均时间 15.3个月.脊柱损伤节段的融合时间平均 5.1个月,有 4例出现植骨处未融合,融合率为 98.2%.有 5例后路内固定的器材发生断裂松动.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支具外固定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了卧床并发症和骨折病的发生,可辅助内固定器材加强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器材的疲劳性断裂的发生率.

  • 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SYN CAGE融合术后改善颈痛及神经功能的短期疗效随访

    作者:沈强;孙海燕;张俊杰

    目的:探讨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前路间盘切除 SYN CAGE融合术治疗后恢复患者颈椎曲度以及改善颈痛、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对 23例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 SYN CAGE融合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进行术前和术后临床表现, X线片, MR和 CT评价.结果: 15例患者术前不同程度颈痛,术后随访时 13例颈痛症状消失, 2例减轻,表现为颈及背部略酸胀感.6例神经根型患者术后均有明显改善,其中 4例术后随访时完全恢复正常.13例脊髓型患者中 8例恢复正常, 5例有明显改善.4例神经根和脊髓混合型患者中 1例恢复正常, 3例有明显改善.本组病例术后 2个月融合椎节平均屈曲伸展度数为 1.42°,所有施术椎节术后 6个月 X线片显示融合器内为正常骨组织密度,未发现融合器移位病例.结论: SYN CAGE融合术治疗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短期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

  • 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影响

    作者:林长缨;古剑雄;杨标

    目的:探讨运动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 对 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 68例和对照组 56例.对照组予休息及护腰治疗,治疗组予适当的休息及护腰治疗外,术后予长期的运动治疗.结果 : 3年后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 1.79%,对照组复发率为 13.2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 2=5.43,P< 0.05).结论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坚持运动治疗可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 脊髓损伤截瘫患者血白蛋白变化与压疮的关系

    作者:王春生;时志斌;刘安庆;党晓谦;王坤正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血白蛋白的变化与压疮发生的关系.方法 :通过前瞻性研究,对脊髓损伤后 54例完全截瘫患者的随访,观察血白蛋白变化.结果 :截瘫后血白蛋白水平与压疮发生的机会,压疮的评分,压疮的愈合间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截瘫患者的血白蛋白水平与压疮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两者间存在"恶性循环"的作用关系,对截瘫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压疮和营养的整体治疗.

  • 脊柱结核一期内固定治疗重建脊柱稳定性及其矫治后凸畸型的研究

    作者:王吉兴;鲁凯伍;金大地;陈建庭;江建明;张浩

    目的:探讨根治脊柱结核和一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方法与内固定的选择.方法 :36例脊柱结核患者均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术,除腰骶椎选择后路内固定外,其余均在病灶区直接内固定.35例行椎间植骨融合.结果 :平均随访 18个月,全部患者均治愈,植骨全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率为 55%.结论 :彻底的病灶清除联合一期内固定是提高脊柱结核疗效和后凸矫治的很好方法.

  • 赖氨比林复合曲马多对下肢骨关节疾病患者的镇痛作用

    作者:郭正纲;李平;李萌萌;苏小军;郝建华;张英民

    目的:观察赖氨比林 (LAS)复合曲马多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30例择期下肢手术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 A组(曲马多)与 B组(赖氨比林+曲马多)组,每组 15例.两组均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L2~ 3间隙)+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A组手术结束时给予 2.5 mg/kg曲马多预给量 ;B组则给予 1.25 mg/kg曲马多+ 12.5 mg/kg赖氨比林.每隔 6 h记录 1次直至 48 h,患者感觉疼痛时可用药 ,并记录给药时间、两组用药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按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法评定镇痛效果(0~ 10分).结果: B组的 PCA数明显多于 A组,曲马多的用量少于 A组(t=-2.5, P< 0.05).B组嗜睡、呕吐不良反应少于 A组.结论:赖氨比林复合曲马多可减少曲马多的用量,并降低曲马多嗜睡、呕吐的发生,赖氨比林复合曲马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 是否知道病情真相及其应对方式对乳腺癌妇女人格和精神障碍的影响

    作者:贾树华;姜兰姝;王东红;姜潮;张杰;William F.Wieczorek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是否知道自己所患疾病真相、对治疗的信心与期望及其应对方式等因素对人格和精神障碍影响.方法:乳腺癌妇女精神心理状态和人格评定采用临床晤谈、 MMPI人格问卷和生活事件量表及基本情况问卷的方法,以 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 208例年龄为 24~ 83岁乳腺癌妇女, MMPI测量结果高于 70分的临床量表:疑病(Hs)为 40.9%,抑郁(D)为 72.6% , 癔症(Hy)为 38.5%,偏执(Pd)为 17.8%;男女性能度(Mf)高于 60分占 50.0%,但都低于 70分;妄想(Pa)和精神衰弱(Pt)分别有 42.8%和 54.8%高于 70分,精神分裂(Sc)为 76.9% ,躁狂(Ma)为 17.8%,而 7例(3.4%)社会内向(Si)高于 70分, 58.6%高于 60分.②多因素 Logistic分析发现 ,知道自己所患癌症诊断真相和疾病的性质使 Pa(OR=3.79,P=0.003)、 Pt(OR=3.85,P=0.01)、 Sc(OR=14.6,P=0.000 01)量表分值增高,心理社会调节能力差,而对 MMPI测量值其他量表没有影响.结论 :知道癌症诊断真相和疾病的性质是 Pa,Pt和 Sc量表增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不知道疾病真相的乳癌妇女心理调节和社会责任能力良好,不支持径告患者癌症真相.

  • 153Sm-EDTMP和骨膦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

    作者:周润锁;张金赫;徐海峰

    目的:评价 153Sm-EDTMP和 /或骨膦治疗骨转移癌症疼痛 60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60例确诊为骨转移癌的患者随机分为 3组,分别为 153Sm-EDTMP治疗组、骨膦治疗组和 153Sm-EDTMP加骨膦治疗组,观察止痛效果、骨病变有效率和毒副反应.结果: 153Sm-EDTMP组 30例、骨膦组 20例、联合用药组 10例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 80%, 85%和 90%; 3组分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 2=1.597, P >0.05).3组骨病变有效率分别为 20%, 10%和 50%;联合用药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 2=12.000, 8.940, P< 0.05), 3组毒副反应均少.结论: 153Sm-EDTMP加骨膦联合治疗是骨转移癌疼痛的优选疗法,疗效安全可靠.

  • 氯诺昔康、咪达唑仑、芬太尼在脊柱手术后联合应用的镇痛效果

    作者:杨云丽;李棋;董发团;魏辉明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可塞风)、咪达唑仑、芬太尼联合静脉连续输注用于脊柱内固定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30例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择期全身麻醉行椎板减压、神经根松解、脊柱内固定术患者,根据是否自愿术后镇痛分为两组: A组(氯诺昔康、咪达唑仑、芬太尼联合静脉镇痛); B组(对照组,疼痛时肌注哌替啶).分别于术后 1, 2, 3 d下午记录静息时、侧身时视觉模拟评分 (VAS),镇痛效果总体印象评分,镇静程度评分,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及下肢异常疼痛发生率.结果:①术后 3 d静息时、侧身时 A组 VAS评分分别明显低于 B组 VAS评分(P< 0.01),镇痛效果总体印象评分 A组均在 3分以下 1分 2例, 2分 12例, 3分 1例; B组均为 4分以上, 4分 2例, 5分 13例.镇静程度评分 A组 2分 14例, 3分 1例; B组 1分 15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差别.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小剂量的芬太尼、咪达唑仑用于脊柱内固定术后静脉镇痛,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

  • 截肢后幻肢痛的综合康复治疗

    作者:汪琴;吴杰凤;冯莉;陈蕾;刘宏亮

    目的:探讨以药物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截肢后幻肢痛的效果.方法:对 13例伴有幻肢痛的截肢患者采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并配合心理支持治疗,针灸,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石蜡疗法、运动疗法等物理疗法进行治疗,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ZUNG抑郁状态自评量表(SDS)于治疗前后对幻肢痛及抑郁状态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的强度有显著性降低(P< 0.01, t=39.08),患者抑郁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也有显著性降低(P< 0.01, t=15.55).结论:采取综合疗法治疗幻肢痛是切实有效的,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的可能机制.

  • 癌症患者需求未满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郑瑾;杨昱;尤黎明;张美芬

    目的:确定癌症患者的需要以及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探讨癌症患者需要未满足的影响因素.方法:用癌症患者需要调查问卷(SCNS)对 317例第一诊断为乳腺癌、胃癌、直肠癌、肺癌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的 5个需要领域中,癌症患者在健康信息领域需要多,需要未得到满足也多,在性领域需要的帮助少.在对各需要领域未满足的影响因素中:年龄与心理领域的需要有关,健康状态与患者生理与日常生活、心理需要有关,诊断与癌患者的心理需要有关,治疗方式是癌症患者需要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着患者生理与日常生活、心理、性、照顾与支持 4个领域的需要.结论:癌症患者在多个领域有较多的需要和未满足的需要,提示目前社会及医务人员对癌症患者的支持效果未能令人满意,患者的需要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研究为临床有效评估癌症患者在哪些方面存在需要提供依据,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

  • 应用体外实验对与人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

    作者:王春梅;李钰;高凌寒;刘芳莉;邹嵘;李璞

    目的:应用体外实验研究 RAB5A基因过表达与人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进一步确认该基因在人肺腺癌细胞系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以期待此研究能对肺癌转移的预防进而减少对肺癌患者造成的肺功能损害及为有效选择有利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手段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体外重建基底膜侵袭实验和肿瘤细胞黏附能力的测定,分析 RAB5A正义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的 AGZY83-a和反义 RNA转染后的 Anip973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RAB5A正义表达载体 PcDNA3.1-RAB5A转染的 AGZY83-a重建基底膜侵袭能力明显增强, t检验 P< 0.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对基底膜成分的黏附能力增大 ; t检验 P< 0.05.PcDNA3-AntiRAB5A反义 RNA表达载体对 Anip973重建基底膜侵袭力明显下降, P< 0.001;对基底膜成分黏附能力降低.结论: RAB5A在侵袭转移表型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反义 RNA可阻断 RAB5A基因的翻译过程 ,相关体外试验研究结果为有效治疗肿瘤转移奠定了基础.

  • p53基因与骨肉瘤治疗及其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张立智;蔡宣松

    骨肉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多重损伤并存的过程,众多情况下认为是由于细胞核 DNA分子受破坏,细胞不能修复受损的 DNA分子,其继续存在并复制可激活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异常,发展成为骨肉瘤.在细胞抑癌基因中 p53基因研究广泛, 50%人类肿瘤与 p53基因突变有关.动物试验证实:存在 p53基因突变的转基因鼠中除了淋巴瘤和肺腺癌外,骨肉瘤的发生率高.p53基因的突变和失活影响着骨肉瘤的发生、发展、预后.随着少数 p53基因治疗进入临床实验阶段,目前 p53的基因治疗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策略.随着分子生物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提高, p53基因治疗将在骨肉瘤的治疗中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 鼻咽癌染色体1p末端结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铁军;黄必军;张林杰;黄楚文;梁启万;方嬿

    背景:鼻咽癌染色体 1p末端结构异常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目前仍然不清楚.目的: 探讨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染色体 1p末端 (1pter)结构异常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及患者部分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设立对照组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 实验由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实验研究部收集完成,研究对象为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就诊或住院的未经治疗的 65例鼻咽癌患者鼻咽活检组织标本.干预:采用组织中淋巴细胞分离法获取较纯的肿瘤细胞,应用 1号染色体短臂端粒相关探针 (TelVysion 1p)及端粒连锁微卫星位点 D1S243分别对 65例 NPC活检组织进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及杂合性缺失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和微卫星体不稳定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I)分析.主要观察指标: 观察鼻咽癌染色体 1p末端的缺失、扩增及微卫星体不稳定等结构异常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65例 NPC活检组织中,间期 FISH显示 1pter结构异常的有 20例,其中扩增 7例,缺失 8例,扩增缺失共有 5例,其中 44例有临床分期资料的标本中,临床早期的异常频率为 50.0% (2/4),而中晚期则为 30.0% (12/4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 2=0.0655,P >0.05); 31例 NPC活检组织端粒连锁微卫星位点 D1S243的 PCR-LOH/MI分析显示鼻咽癌染色体 1pter结构异常的有 16例 , 其中 MI13例,纯合性缺失 (homogeneous deletion,HD)2例, LOH1例.两种方法在检查 1pter结构异常方面呈正相关 (χ 2=4.775,P< 0.05),相关系数 r=0.392.结论: 鼻咽癌染色体 1pter结构存在异常 , 表现为扩增、缺失与微卫星体不稳定,其涉及的基因可能在临床早期参与了 NPC的发生发展过程.鉴定其中的目的基因对 NPC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在肿瘤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侯毅鞠;张惠中;张盈华;邹爱民

    目的:克隆、表达 SVV基因,并探讨其在肿瘤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从人白血病细胞系 HL60提取总 RNA,用 RT-PCR方法扩增出 SVV基因片段.将 SVV基因片段插入载体 pGEM-T Easy中,经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正确后用 NdeⅠ/ XhoⅠ双酶切,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RSET-C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pRSET-c-SVV,并转化大肠杆菌 BL21菌株.取工程菌,经 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 SDS-PAGE鉴定并初步纯化.结果 :经 RT-PCR,测序和酶切鉴定,成功地克隆了人 SVV基因;经 IPTG诱导的重组质粒 pRSET-C-SVV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16 500 u的蛋白,与预期的结果相符.结论 :成功克隆了人肿瘤细胞的抗凋亡基因 SVV,并在大肠杆菌 BL21中表达出 SVV蛋白.该基因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探讨以 SVV为基础的肿瘤的防治及预后判断提供工具.

  • 黏附分子CD44H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协同作用对鼻咽癌复发风险的生物学评估意义

    作者:王双乐;江远仕;杨强

    背景:肿瘤复发是残存的肿瘤细胞重新增殖生长为病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某些基因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目的:探讨 E-cadherin,CD44H 和 VEGF 基因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复发及康复的关系,探索促进康复的途径.设计:以诊断为依据,标准对照横断面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本研究由汕头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完成,选择 1995年 3月~ 10月的原发性鼻咽癌放疗的 62例鼻咽癌患者,年龄 17~ 70岁.方法: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 E-cadherin,CD44H 和 VEGF 的表达强度.以细胞浆内或细胞膜上出现黄色染色为阳性标记,采用半定量方法进行结果判定.主要观察指标:鼻咽癌组织中 E-cadherin,CD44H 和 VEGF 的表达强度.结果: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组中, E-cadherin 的表达减弱(阳性表达率为 52.4%), CD44H 和 VEGF的表达增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5.7%, 80.9%),无复发组中三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5.4%, 65.9%, 73.2%,两组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 P< 0.01, P< 0.01), CD44H 与 VEGF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组中的表达有正相关关系 (r= 0.535, P< 0.05).结论: E-cadherin,CD44H 和 VEGF 的表达均与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关系密切, CD44H 和 VEGF存在协同作用,他们可作为评估复发风险的生物学标志,可预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康复的效果.

  • 洛伐他丁对乳腺癌细胞膜电位、MAPK活性的影响

    作者:韦娜;糜漫天;杨志祥;张乾勇

    目的:观察洛伐他丁对乳腺癌 MCF-7细胞膜电位和 MAPK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用 4, 8和 16 μ mol/L终浓度的洛伐他丁处理乳腺癌 MCF-7细胞 24~ 72 h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膜电位敏感的荧光阳离子分子探针 diS-C3-(5)标记的细胞荧光强度的变化,同时分析洛伐他丁对 ERK1和 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4~ 16 μ mol/L的洛伐他丁处理细胞后,能明显抑制荧光阳离子分子探针 diS-C3-(5) 进入胞内,该作用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依赖关系.表明洛伐他丁能明显促使 MCF-7细胞膜电位负值加大,诱导细胞发生超极化.此外,实验发现洛伐他丁能显著降低 ERK1和 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 :洛伐他丁因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合成、改变膜脂质结构而促进 MCF-7细胞膜电位负值增加,诱导细胞发生超极化,同时显著降低 MAPK活性.

  • 高危骨肉瘤中COX-2及MMP-7的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

    作者:李继庆;王臻;郭征;郭峰;袁志;马福成;晏培松

    目的:检测高危骨肉瘤及恶性程度低的骨肉瘤患者的石蜡病理切片中环氧化酶-2(COX-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蛋白表达,初步说明其临床区分肿瘤的恶性程度对预后判断上有指导意义.方法:选择近几年诊断明确的高危骨肉瘤及恶性程度低的骨肉瘤各 2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COX-2及 MMP-7的蛋白表达.结果:高危骨肉瘤组中 COX-2和 MMP-7的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60.0%和 56.0%;低危组中 COX-2和 MMP-7的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28.0%和 24.0%.高危组中 COX-2及 MMP-7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危组中的表达, P< 0.05,χ 2=3.98; COX-2及 MMP-7的蛋白表达率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年龄有显著性关系, P< 0.05, r=0.921;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的大小、肿瘤部位、患病时间、治疗方法、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发病时间等无显著性关系, P >0.05, r=0.815, COX-2及 MMP-7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相关关系.结论: COX-2及 MMP-7的蛋白表达在区分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判断上有指导意义.

  • 染料木黄酮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生物学行为影响的意义

    作者:高晓康;杨波;王禾;刘贺亮;邵晨;邵国兴;康福霞

    目的:观察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前列腺癌细胞 PC-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探讨 genistein预防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方法:用 MTT法绘制生长曲线,观察 0, 10,20, 40 μ mol/L的 Genistein对 PC-3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 PC-3细胞经 Genistein处理 3 d后,流式细胞术观察 Genistein对前列腺癌细胞 PC-3细胞周期的影响, Transwell小室法重建基底膜侵袭模型研究 Genistein处理后细胞侵袭性的改变.结果 :经 Genistein处理后, PC-3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作用 3 d时的药物半数致死量(IC50)为 25 μ mol/L;细胞周期改变主要为 G2/M阻滞,凋亡率(AI)明显增加, 0 ,10,20, 40 μ mol/L组的 G2/M的百分比和 AI分别为 14.9%, 27.4% ,33.1% ,31.9%和 0, 6.5% ,14.2% ,25.4%.侵袭能力分别下降到未加药组的 31.8%, 8.6%和 3.96%.结论 :Genistein通过引起 PC-3细胞 G2/M阻滞,诱导 PC-3细胞凋亡,从而抑制 PC-3细胞的恶性增殖以及降低 PC-3细胞的侵袭能力可能是 Genistein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的一个重要原因.Genistein有可能成为预防前列腺癌的药物之一.

  • 异氟醚对甲醛致痛诱发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释放的影响

    作者:马加海;徐礼鲜;王雪岩;孙绪德

    目的:研究异氟醚对甲醛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 P物质(SP)释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16只,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4组,每组 4只.通过向右侧后肢跖部皮下注射 40 g/L甲醛 150 μ L建立疼痛模型.A组、 B组跖部皮下注射注射生理盐水, C组、 D组注射甲醛, B组、 D组在皮下注射前 10 min吸入 15 g/L异氟醚,并持续 60 min, A组、 C组吸纯氧.麻醉大鼠,取脊髓 L3~ 5节段.用 SP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测定脊髓背角 SP样免疫反应阳性(SPLI)纤维及终末的光密度(A).结果 :4组大鼠两侧脊髓背角 SPLI 的 A 值无显著差别(P >0.05, t=1.065);与 A组脊髓背角 SPLI的 A 值比较, B组无明显变化(P >0.05, t=1.987), C,D组显著小于 A组(P< 0.01, t=14.342, t=7.514),有明显的纤维和终末脱失趋势; D组 SPLI的 A 值较 C 组显著增加(P< 0.01, t=8.263).结论 :异氟醚不影响髓背角浅层 SP含量,但能明显减轻甲醛引起的疼痛反应和脊髓背角 SP的释放,部分阻断脊髓痛觉的传导.

  • "北"字平行松解法改善膝关节强直的疗效及其机制

    作者:张文涛;王岩;刘玉杰;张静;叶填生;胡玺

    目的:了解 "北"字平行松解方法治疗膝关节强直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各种原因的膝关节强直患者 20例,采用作者设计的平行松解法,在关节镜下关节内清理后,股直肌底面松解的基础上,重点松解髌骨两旁的支持带,解除软组织对髌骨的横向束缚,保证膝关节屈曲的条件.结果:手术前膝关节评均活动范围 20.6°,平均随访时间 41.3个月(3~ 68个月).手术后平均 106.5°,关节活动时无疼痛、不稳或伸膝滞后等,术中发生髌骨下极骨折 1例.结论:膝关节平行松解法能够解除髌骨两旁支持带和关节囊的横向限制,有利于膝关节屈曲的完成,同时避免股四头肌腱和髌腱延长所造成的伸膝功能后滞等并发症.

    关键词: 关节强直 康复
  • CKS治疗器与超短波治疗膝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夏新蜀

    目的:观察比较 CKS治疗器与超短波治疗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探讨有效、简便、实用的临床及家庭治疗方法.方法:将 60例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 CKS治疗组与超短波对照组(各 30例),配合肌力训练,分别对其治疗三四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以统一标准判断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均取得较好疗效,显效率为 40.00%和 46.66% (χ 2=0.271, P >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CKS治疗器配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炎是一种有效、实用性强、便于携带的临床及家庭治疗方法.

  • 骨性关节炎的分期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的3年随访

    作者:刘英杰;董彦;刘利芳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期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 18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 A、 B两组,根据疼痛、肿胀、畸形、活动范围及影像学 Kellgren和 Lawrence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型, A组按不同的分期采取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关节镜下膝关节灌洗清理术、胫骨高位截骨术、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B组仅采取药物治疗的骨性关节炎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经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分期治疗组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并采取针对性治疗,该方案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 颌面赝复材料老化前后表面色彩稳定性与不同老化因素和时间的研究

    作者:崔燕;赵铱民;邵龙泉;余建军

    目的:了解热老化因素对内着色 SY-1硅橡胶色彩稳定性的影响,筛选适合临床应用的色料.方法:参照 CIE LAB 1976色差标准,分析热老化前后对无色对照组和 3种色系(水粉色系、油画色系、无机盐类)内着色的 SY-1硅橡胶的色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经热老化 72 h,对照组△ E为 0.14± 0.03;水粉土黄组△ E为 4.33± 0.22;油画土黄组△ E为 0.51± 0.37;中铬黄组△ E为 1.82± 0.43.结论:各类颜料在热老化条件下其色彩稳定性有差异; SY-1硅橡胶在热老化条件下,油画类颜料色彩稳定性优于水粉颜料与无机盐类颜料.

  • 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与4种经椎弓根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差异比较

    作者:潘显明;权毅;谭映军;张波;刘金标;邓少林;李延

    目的:观察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与其他 4种经椎弓根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差异,为临床应用获取实验依据.方法 :10具新鲜健康成人 T11~ L3脊柱标本,分为 5组,分别使用 ARRIF, AF, RF, Dick钉、 Steffee钢板在屈曲压缩骨折模型、屈曲牵张型损伤模型上测试内固定器的抗压缩、抗屈伸、抗侧弯、抗旋转能力.结果 :ARRIF,AF,RF抗轴压较强(F=373,P< 0.01), ARRIF,AF抗屈伸较强(F=244, 440; P< 0.01), ARRIF,AF,Steffee钢板抗侧弯能力较强(F=436,P< 0.01), ARRIF, RF, Steffee钢板抗扭转能力较强(F=107~ 1 253,P< 0.01).结论 :ARRIF在不同脊柱骨折模型中具有确实的三维固定作用,其他经椎弓根内固定器以 AF,RF三维固定作用较为确实.

  • 基于图像处理和Matlab的平面有限元自动建模

    作者:苏佳灿;王保华;陈维华;张春才;吴建国;王家林;纪方;许硕贵;禹宝庆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和 Matlab的平面任意区域有限元自动建模方法.方法:图像特征点提取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得到 ,利用 Matlab进行单元自动划分 ,得到有限元分析数据.结果:提取特征点和单元自动划分合并为一个步骤 ,因而提高了效率.结论:此方法能有效地处理具有多连通和复杂轮廓的医学图像,给出实验结果证明其有效性.

  • 非创伤性脊髓传导速度测定在脊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晓红;王允洁;刘萍

    目的:为使脊髓疾病的诊断在电生理方面有更加充实的依据 ,探讨脊髓传导速度 (spinal cord conduction velocity,SCCV)的非创伤性测量方法 (表面电极法 )在脊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 1997/2003大连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脊髓病变患者 57例进行非创伤性脊髓传导速度测定 ,采用表面电极法,记录 T2~ L4间 8个刺激点皮质电位的潜伏期 ,以潜伏期差值和距离计算 T2~ T12, T12~ L4以及 T2~ L4的传导速度 ,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脊髓全切组 11例, SCCV异常率 100%;脊髓半切组 46例, SCCV异常率 59% (27/4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 2=6.815,P< 0.01).②不同脊髓疾病之间 SCCV异常率比较:脊髓炎组 92%,多发性硬化组 78%,脊髓肿瘤组 67%,椎管狭窄组 46%,脊髓血管病组 50%,脊髓创伤组 25%,结果显示脊髓炎组与椎管狭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 2=6.331,P< 0.05),脊髓炎组与脊髓外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 2=7.702,P< 0.01),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非创伤性(表面电极法) SCCV测定无创、安全、患者易于接受,本研究显示此法阳性率高,同临床病损程度相一致,对脊髓疾病的诊断有辅助作用.

  • 大鼠脊髓损伤后p75早期表达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意义

    作者:訾英;王金刚;卢志远;李哲

    目的:探讨 p75与脊髓损伤后早期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 Allen's打击法制成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损伤后 30 min, 1, 3, 6 h, 1, 2, 3 d, 1, 2, 4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p75免疫染色阳性细胞进行观察,并在电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结果:损伤后 1 h主要在灰质中的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有 p75的阳性表达.损伤后 6 h在白质中也可见 p75的表达,并出现凋亡现象.伤后 1~ 3 d, p75在灰质中表达减少,在白质中增加.在白质中表达持续至伤后 2周.伤后 4周,损伤的脊髓组织中没有免疫染色阳性细胞的存在.结论: p75在脊髓损伤后介导了凋亡过程.阻断 p75系统可能是脊髓损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 骶神经根电刺激对鼠神经原性膀胱储尿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龙坤;宋波;金锡御;熊恩庆

    背景:神经原性膀胱为典型也有临床意义的表现为患者的储尿功能障碍,其发生大多直接或间接与骶神经根功能的失调有关,因而骶神经根埋植式电刺激被认为是一种可能的较好的治疗手段,可通过对骶髓排尿及控尿中枢的调节而改善储/排尿.目的:探讨骶神经根埋植式电刺激对大鼠神经原性膀胱储尿功能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的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 Wistar雌性大鼠 20只,体重 180~ 220 g,由第三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制作神经原性大鼠膀胱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刺激组及对照组.干预 :刺激组予埋植式骶神经根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予假手术.主要观察指标 :电刺激 1月后观察尿动力学改变及 Caspase3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电刺激 1月后膀胱储尿能力明显加强,膀胱容量增加 (0.095± 0.083) mL,顺应性显著升高 (t=-3.92,P< 0.05), Caspase3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0.58± 0.44).结论 :骶神经根电刺激可显著改善神经原性膀胱的储尿能力,并能延缓逼尿肌细胞的凋亡,保存逼尿肌功能.

  •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

    作者:南国新;孙正义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凋亡相关蛋白 Bax和 Bcl-2在邻近节段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探究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神经细胞凋亡的原因.方法:成年 Wistar 大鼠 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脊髓压迫组.于手术后 6, 24, 72 h, 7, 14, 28 d取以损伤部位为起点头侧端脊髓 1.5 cm,采用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Bax及 Bcl-2的表达;以 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 Bax和 Bcl-2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只有少量表达,压迫组于伤后 6 h出现 Bax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强阳性表达,伤后 3 d达到高峰,一两周下降, 4周时只有少数阳性细胞.电镜观察,内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细胞膜起泡,染色体边集,细胞凋亡.结论:在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损伤过程中,神经细胞的凋亡可能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结果.

  • 高G值着陆冲击下头、颈、胸、脊椎损伤因子及评价指标的研究

    作者:杜汇良;黄世霖;张金换

    目的:研究在+ Gx和+ Gz复合冲击作用下,人体响应和损伤的一般特点.方法:通过 Hybrid III型假人,在航天返回舱座椅环境中,进行不同输入量级的复合冲击实验和相关的数据分析.结果:实验数据呈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在 6~ 30 g不同输入加速度情况下,随输入加速度的增加,人体头、颈、胸、脊椎等部位的响应损伤均分别呈现良好的二次线性响应增长规律, R2在 0.9以上.结合不同的评价指标,分别进行了损伤因子评价分析,从而获得了不同身体部位损伤评价的影响程度.结论:头、颈、胸、脊椎等不同身体部位的冲击响应损伤规律不同,针对损伤敏感部位进行高 G值复合着陆冲击下的损伤规律和防护原则研究是必要的.

  • 游离型腰椎髓核组织再吸收及缩小的可能机制

    作者:宋若先;宫良泰;许复郁;袁震

    目的:制作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动物模型 ,观察并探讨游离髓核组织再吸收或缩小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保守治疗某些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 25只健康成年狗,制作成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模型.于术后第 2,4,6,8,12周,各处死一组动物,切取、观察移植的髓核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髓核组织中 CD3+细胞的浸润程度特点进行了观测;另取同一动物的正常髓核组织作组织学对照.结果:肉眼可见术后不同时期移植的髓核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缩、变小乃至消失 ;所有移植标本髓核组织中可见 CD3+细胞浸润,术后时间不同,其浸润程度不同,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在早期多呈弥漫性浸润,随时间推移其浸润细胞呈点状分布 ;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中未见到 CD3+细胞浸润.结论:游离型椎间盘髓核组织,通过引发免疫应答,从而导致 CD3+细胞浸润产生自体免疫反应,因此导致了突出髓核组织再吸收的自然过程.

  • 胶原性眼内接触镜兔眼植入术后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辜臻晟;盛耀华;祝肇荣;高金榜

    背景:有晶体眼眼内接触镜植入术是一种矫治高度近视的新型手术,胶原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已在国外应用于眼内接触镜(ICL)的研制,国内尚无同类产品.目的:通过兔眼的动物实验,观察胶原性眼内接触镜植入眼内后的组织细胞学反应,评定胶原的生物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成组实验设计.地点和对象:本研究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完成,实验对象为 20只新西兰白兔,体质量 2.0~ 2.5 kg,性别不分.干预:实验兔随机分为 ICL植入组、手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3组.术后 14 d和 28 d,取下实验动物眼的前段组织和 ICL.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检查及透射、扫描电镜技术进行观察摄片.主要观察指标: ICL表面和眼前段组织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ICL植入组术后早期眼前段组织中以大量吞噬细胞浸润为主,巨噬细胞功能活跃,成纤维细胞较少.后期巨噬细胞数量减少,成纤维细胞增多.手术对照组术后早期眼前段组织中较多巨噬细胞存在,后期成纤维细胞显著增多,且有纤维组织形成.结论: ICL植入术后炎症细胞变化情况显示为典型的异物肉芽肿性炎症过程.胶原性 ICL具有优良的眼内生物相容性.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胎鼠听觉发育影响的神经生理学意义

    作者:张贤;杨爱华;龙孝斌;郭梦和

    目的:通过测试子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及耳蜗微音电位(CM)来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彩超)对胎鼠听觉发育的影响.方法;用彩超分别照射受孕前期(前 15 d)及受孕后期(第 40~ 55天)豚鼠子宫 ,5 min/次, 1次 /d.通过听觉电生理指标测试出生后子鼠来评估彩超对胎鼠听觉发育的影响.结果:①照射组 ABR及 CM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受孕前期照射组 ABR阈值明显高于受孕后期照射组,而两组 CM阈值无显著差异.③照射组 ABR阈值在出生后 5 d内无明显改变.结论:①医用超声在一定照射时间下影响胎鼠听觉发育.②超声对受孕前期胎鼠的听力损害程度高于受孕后期.③受损的听功能在出生后 5 d内无恢复迹象.

  • 高功率微波辐照大鼠模型的睾丸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对防护生殖器官受损的意义

    作者:尉春华;杨瑛;姚元庆;张伟;姜锋;赵宏喜;黄亮

    目的:观察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 HPM)辐照后大鼠睾丸病理形态变化特征.方法:健康成年雄性 SD大鼠 6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5只).以 S波段平均功率密度分别为 20, 40, 80 mW/cm2的 HPM辐照实验组大鼠,辐照时间分别为 1,5,10和 20 min.于辐照后 6 h取材,以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结果:光镜下与对照组相比, 20 mW/cm2,5 min组开始出现轻度炎细胞浸润、组织充血,水肿; 10 min组出现生精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畸形精子增多.20 min组和 40 mW/cm2,1 min组可见大鼠睾丸部分曲细精管管腔断裂,生精细胞明显坏死脱落.上述改变随功率密度增加 ,照射时间延长而加重.40 mW/cm2, 5 min组部分曲细精管内几乎无细胞,损伤达坏死极限;电镜下超微结构发生轻度线粒体水肿、内质网扩张是从 20 mW/cm2, 5 min组开始, 10 min组可见精原细胞水肿变性,凋亡明显增多,线粒体呈空泡化; 20 min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基底膜分层,断裂.功率增高后的各组均可见部分间质细胞发生变性、凋亡和坏死崩解.对照组无改变.结论: HPM 辐照可导致大鼠睾丸形态发生明显的病理性改变,当达到 20 mW/cm2, 20 min或 40 mW/cm2, 1 min后,对大鼠睾丸组织细胞有致死作用.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芥子气致角膜损伤的修复

    作者:蔡季平;胡维国;朱明学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对芥子气角膜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 8只,用浓度为 200 mL/L的液态芥子气致伤双眼角膜 5 min,一眼为治疗组,用 bFGF稀释液滴眼, 6次 /d,另一眼为对照组,用 2.5 g/L氯霉素眼液滴眼, 6次 /d,分别于染毒后 2,8,16,24,36,48和 72 h对角膜荧光素着色区拍照,计算其上皮愈合速率和上皮破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角膜上皮愈合速率分别为 1.276 mm2/h和 1.094 mm2/h,两者差异显著 (t=14.94, P< 0.01);角膜上皮破损率分别为 51.8%和 68.0%,两者差异显著 (χ 2=11.81,P< 0.01).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芥子气染毒引起的兔眼角膜损伤的上皮愈合.

  • 冷冻保存的雪旺细胞对损伤后坐骨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常晓兰;冯广友

    目的:比较原代培养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和冷冻保存的 SCs移植对损伤后坐骨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和液氮保存的 SCs分别移植到桥接缺损坐骨神经的硅胶管内.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硅胶管远端神经干内注射 HRP,逆行追踪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前角的标记神经元数量;测量再生神经纤维的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结果:原代培养和冷冻保存 SCs在移植后不同时间其背根神经节(术后 6周: 3967.41± 305.91与 3890.55± 315.63, t=0.55, P > 0.05;术后 8周: 4029.33± 313.80与 4184.90± 305.75, t=1.11, P > 0.05)和脊髓前角神经元 HRP标记细胞数量(术后 6周: 404.87± 40.05与 429.77± 43.40, t=1.33,P > 0.05; 术后 8周 : 474.49± 42.74与 470.99± 38.82,t=0.19,P > 0.05)、再生神经纤维的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m/s)基本一致(术后 6周: 32.28± 1.96与 32.05± 2.31,t=0.24,P > 0.05; 术后 8周: 43.60± 1.88与 43.84± 2.19,t=0.26,P > 0.05; 术后 12周 : 43.78± 1.71与 43.83± 1.75,t=0.06,P > 0.05),再生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未见明显差别.结论:冷冻保存的 SCs仍具有促进损伤后周围神经再生的能力.

  • 失神经支配肌肉感觉神经营养活性的研究

    作者:王敬博;罗永湘;刘文革

    背景:研究已证实骨骼肌有神经营养活性,但对失神经支配条件下骨骼肌内感觉神经营养因子变化情况及其感觉神经营养活性状况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失神经支配红、白肌肉内神经生长因子 (NGF)变化规律及 NGF含量与感觉神经营养活性之间的关系.设计: 非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 Wister大白鼠 40只,体质量 200~ 250g,雌雄不限.干预:将实验组大鼠双侧下肢坐骨神经切断,制成肌肉失神经支配模型.主要观察指标 :运用肌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NGF含量,用鸡胚背根神经节培养方法测定肌肉提取液感觉神经营养活性.结果: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失神经支配后其 NGF含量均下降,两种肌肉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以比目鱼肌组下降明显;但两种失神经支配肌肉提取液感觉神经营养活性却未降低,在伤后 7天时反高于正常值,两种肌肉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周围神经损伤会引起其相应支配靶器官-肌肉组织内 NGF的含量发生变化,且具有时间性,红、白肌肉内 NGF含量的变化不一致;失神经支配肌肉的神经营养活性是各种营养因子的共同作用结果,不能用单一某种神经营养因子来代表.

  • 高强度超声对兔坐骨神经急性损伤的观察

    作者:李信明;魏安宁;陆杰;王智彪

    目的:观察高强度超声(High Intensity Ultrasound, HIU)作用于兔坐骨神经干后,胫神经、腓浅神经动作电位幅度、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为 HIU用于顽固性疼痛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不同的 HIU剂量辐照兔坐骨神经干,然后分别观察从辐照点近端到远端踝部胫神经、腓浅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及辐照处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动作电位的峰值下降幅度随 HIU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辐照 15 s,胫神经下降 9.0%,腓浅神经下降 40.3%;辐照 35 s,胫神经下降 81.1%,腓浅神经下降 87.0%.传导速度:辐照 15 ,20,25 s前后变化不大,而辐照 35 s后,胫神经传导速度下降 77.5%,腓浅神经下降 66.8%.组织学变化:光镜下,辐照 15 s,坐骨神经轻微脱髓鞘改变; 35 s则出现轴突断裂,髓鞘裂解.电镜下,辐照 15 s,髓鞘变形,分层; 35 s轴突变性,髓鞘脱失.结论: HIU剂量越大,兔坐骨神经损伤越重,动作电位峰值下降越明显.在相同剂量 HIU辐照下,腓浅神经动作电位峰值下降幅度大于胫神经.HIU可以部分或完全阻滞兔坐骨神经.

  • 同种异体神经修复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世清;张思胜;彭昊;陶海鹰;范里

    目的:研究无细胞基膜管桥接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再生效果.方法 :正常鼠坐骨神经用非变性生物剂处理后得到无细胞的基膜管,桥接鼠坐骨神经 20 mm缺损.实验分 3组:无细胞基膜管移植组(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B组);异体神经移植组(C组).术后进行肌电图、组织形态学及图像分析仪检查.结果 : A组再生神经有大量轴突通过移植体,术后 2个月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的潜伏期及波幅低于 B组(ta=2.101, P< 0.05; tb=5.00, P< 0.05), 3个月时无显著性差异.髓鞘厚度在术后 3个月时亦低于 B组,有显著性差异(ta=5.68, P< 0.05).轴突直径及数目两组无差异.结论 :无细胞基膜管移植体能支持轴突的生长和雪旺细胞的迁移,是一种良好的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 改善周围神经端侧吻合质量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李伟;罗永湘

    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研究的方法,对当前应用较多的实验模型、检测指标及临床应用端侧吻合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整理、综合和分析.结果表明端侧吻合作为一种新的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方法,目前因所采用方法的原因,结果尚不一致;临床应用病例尚少,缺乏大量的病例总结;缺乏对其质量改善方面的评价指标.端侧吻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有必要就其机制及质量改善作深入研究,其研究方法需进一步改进.

  •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体内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的特征性变化

    作者:卢旭华;郑召民;王新伟;荆鑫;滕红林;曹新峰;吴海山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NONFH)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了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组(塌陷前期)、晚期组(塌陷后期)患者血清中 NO、 TNFα的含量变化,并与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相比较.结果 :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中 NO和 TNFα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2.127,P< 0.05)且随病情加重,塌陷后期组血清中 NO和 TNFα含量较塌陷前期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8,P< 0.05).结论 :① TNFα和 NO等炎症递质参与了 NONFH的发病过程.②骨坏死发生过程中早期 NO的升高可能有利于骨细胞修复,而晚期 NO的显著升高则加速了病情发展.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深筋膜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赵东风;岳勇;赵黎;葛杰;杨柏

    目的: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congenital clubfoot,CCF)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关系.方法 :对 15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及对照组 5例非神经、肌肉及胶原病死亡小儿,足内侧及小腿前外侧深筋膜进行电镜观察、分析.结果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深筋膜超微结构变化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增多,细胞体积增大,胶原纤维较粗,排列致密、整齐.结论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细胞外基质的改变符合组织器官纤维化及一般瘢痕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故认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可能由足内侧深筋膜纤维化所引起.

    关键词: 畸形足 筋膜 胶原
  • 骨关节炎动物模型中99Tcm-枸橼酸的生物分布特征及其代谢研究

    作者:武兆忠;刘敏;林伟;冯鉴强

    目的:利用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观察 99Tcm-枸橼酸的生物分布和在骨关节炎症区域的代谢特点.方法 :在制作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经在体显像及其感兴趣区技术计算器官和炎症关节的放射性活度的变化,同时也利用动物模型离体的测量器官或组织的百分注射量,分析 99Tcm-枸橼酸在各器官和骨关节炎症区域的代谢特点.结果 :99Tcm-枸橼酸的蛋白结合率为(17.01± 0.75)%,骨关节炎症区域对 99Tcm-枸橼酸有较高的摄取,骨关节炎的患 /健比值出现在注射示踪剂后的 30 min到 1 h之间:在体显像患 /健比值分别为 4.120± 0.552和 3.150± 0.587;百分注射量靶 /非靶比值分别为 3.279± 0.463和 3.899± 0.125.99Tcm-枸橼酸主要经泌尿系统排出,但也有少量是经肝脏-肠道系统排出.结论 : 99Tcm-枸橼酸有较低的蛋白结合率,是急性骨关节炎良好的显像剂,其佳显像时间为注射 99Tcm-枸橼酸后的 1 h.

  • 几丁糖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机制

    作者:张敬德;邢新;宋建星;欧阳天祥;王守界;薛春雨;李蠡

    目的:探讨几丁糖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功能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应用几丁糖治疗瘢痕疙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为对照,观察不同含量几丁糖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胶原量及其相应 I型前胶原 mRNA量的变化.结果:几丁糖作用后各组 3H-脯氨酸掺入量均逐减少;瘢痕疙瘩组与正常皮肤组的减少率差别显著(χ 2=11.3,P< 0.05).其相应 I型前胶原 mRNA量显著下降.结论:丁糖可以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合成及分泌胶原的功能,有望在异常瘢痕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李卫华;李德水;刘洪琪

    目的:研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表现型的差异 ,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的影响.方法 :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液闪计数测定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结果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速度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慢;胶原蛋白的合成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bFGF对两种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是一种特殊基因表现型的成纤维细胞,它具有自己特殊的生物学特性.bFGF可以使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趋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