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在病理性瘢痕中的差异表达

    作者:胡振富;李晓平;宋艳斌

    目的: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比较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意义.方法:实验于2003-05/2005-01在南方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完成.病理性瘢痕标本来源于南方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正常皮肤组织来源于无瘢痕体质趋势及无免疫性疾病的包皮手术标本.术前均征求患者同意后方留取标本.抽提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的总RNA,反转录并双色荧光标记,与含有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的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经荧光扫描、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比较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①芯片杂交图像显示荧光信号强度较高,背景均一,符合重复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和分析标准.②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为正常皮肤组织的3.32倍,而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仅为正常皮肤组织的1.09倍.结论: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在瘢痕疙瘩中高表达而在增生性瘢痕中无差异表达,提示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在瘢痕疙瘩中呈特异性表达.

  • 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中黏附分子CD44表达与穴位电针刺激的影响

    作者:李雷激;骆文龙;伍宗惠;欧小毅;杨利;龚林;杨朝鲜;袁琼兰

    目的:观察穴位电针在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再生中的作用及对黏附分子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2在泸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普通级6~8个月龄新西兰家兔36只,体质量2~2.75 kg,雌雄不拘.②实验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取兔32只,压榨损伤右侧面神经上颊支制备面神经损伤模型.③实验分组: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16只,不作穴位电针刺激,自然恢复;针刺组16只术后立即行翳风、颧髎、颊车、地仓、阳白、四白及合谷穴位电针治疗,1次/d,30 min/次;另取4只家兔做正常对照组.④实验评估:于术后1,4,7,14 d每组分别取4只兔麻醉后,经心灌注处死动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面神经核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CD44的表达.结果:36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手术对照组和针刺组兔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术后1 d,两组细胞形态正常;术后4 d,两组细胞肿胀、胞浆空泡化、染色质溶解、核仁偏移、尼氏小体消失;术后7 d,手术对照组有明显神经元的死亡,针刺组仅有神经元变性表现,并出现核仁回归、尼氏小体重现;术后14 d,手术对照组神经元的坏死更为明显,针刺组神经元肿胀及变性程度有明显改善.②各组CD44标记阳性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数目:正常组,面神经核中有CD44表达.术后1 d,针刺组和手术对照组CD44有明显增加;术后4 d,针刺组CD44阳性细胞数较手术对照组显著性增加(P<0.01);术后7 d,手术对照组的CD44阳性细胞数目较针刺组增加(P<0.05).术后14 d,两组比较无差别,阳性细胞免疫染色着色不一.结论:穴位电刺激能促进黏附分子CD44在损伤面神经核的表达.

  • 男子铅球运动员身体成分组成及分布与不同运动水平关系的比较

    作者:彭红

    目的:通过高精度多频率生物阻抗分析技术测试身体成分,探讨国内不同运动水平男子铅球运动员身体成分组成及分布特征,建立不同水平男子铅球运动员身体成分评价标准,为科学选材及训练效果的评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受试对象:选择2005年国家田径集训队、北京队、八一队的男子铅球运动员共45人,其中健将15人,一级15人,二级15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体育学院男子铅球三级运动员15人;华南师范大学男大学生15人.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②测试方法:采用"Bios pace"身体成份分析仪(韩国in Bodey 3.0型)八电极法测定身体成份.③实验评估:主要的测试指标为体脂率、瘦体质量、基础代谢率、总含水量等.结果:受试者75人全部进入了结果分析.①不同级别男子铅球运动员年龄、形态指标比较:健将组年龄大,代表体质量、身高合理比例关系的克托莱指数与一级运动员比较没有显著优势,与二级运动员比较优势显著.②不同级别男子铅球运动员身体成分的比较:健将组脂肪百分比值低,依次为一级、二级,进一步证实了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体脂百分比越少,瘦体质量则相反.男子二级运动员瘦体质量为55.6 kg,而健将级则高达66.5 kg.基础代谢率和总体水也是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呈增高的趋势.③普通人与运动员身体成分比较:普通人和运动员在体成分上有差异,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较普通人显著性降低,而基础代谢率和总体水则较普通人有显著和极显著性升高.结论:随着铅球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身体成分中的瘦体质量增多,体脂百分比降低.与普通人群相比,铅球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明显减少,瘦体质量显著增多.

  • 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3在防治增生性瘢痕愈合中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张慧琴;赛佳明

    目的:观察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3在防治增生性瘢痕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10在青岛大学医学院创伤骨科研究所和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方法:通过改进的Morris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术后将携带转化生长因子β3的腺相关病毒颗粒转染于增生性瘢痕愈合创面处.②实验评估: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创面愈合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3的表达;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主胶原Ⅰ,Ⅲ型胶原含量;应用氯胺-T法检测羟脯氨酸含量;评价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3在防治增生性瘢痕愈合中的生物学效应.结果:①术后6个月,对照组瘢痕较前仍稍有增生,颜色淡红,质地硬.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3转染组愈合创面稍突出皮面,颜色接近肤色,质地接近周围皮肤.②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3转染组TGFβ3基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电泳条带亮度明显高于对照组.③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3转染组创面愈合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逐渐降低.至术后3个月,两组创面愈合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始于稳定,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3转染组低于对照组(109.57±9.13,285.92±10.63)μg/g(t=2.98,P<0.05).④免疫印迹检测显示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3转染组创面愈合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构成比中Ⅲ型胶原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①腺相关病毒载体可介导目的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3高效转染增生性瘢痕创面并有效防治增生性瘢痕愈合.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创面愈合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合成以及提高Ⅰ型和Ⅲ型胶原构成比中Ⅲ型胶原的比例实现的.

  •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发展中的表达特征

    作者:朱子诚;张金嵩;王应飞;陈悦;史志洁;李秀娟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眼球后壁组织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的动态表达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8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完成.选用健康1周龄豚鼠30只,雌雄不拘,无眼部疾患,实验前对豚鼠进行检影验光,排除先天性近视.右眼遮盖作为实验组,将直径为15 mm的半透明眼罩用502胶粘于豚鼠眼周围的皮肤上,分别以1,3,6周3个不同时间点持续遮盖,每个时间点10只.左眼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检影验光检测屈光度;眼科A超测定眼轴长度;对两组3个时间点眼球后壁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的动态表达.结果:纳入豚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模型制备过程无眼罩脱落.①生后1周豚鼠均呈远视状态,眼轴短;随时间延长,对照组远视度数减低,眼轴延长;实验组由实验前远视眼快速演变为高度近视眼,并随遮盖时间延长,近视度数加深,眼轴延长,两组之间实验前眼屈光度数、眼轴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形觉剥夺后,两组之间眼屈光度数、眼轴长度进行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视网膜光感受器外节、色素上皮-脉络膜均有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阳性表达、巩膜弱阳性表达;而对照组表达主要位于神经节细胞,随出生时间延长,两组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表达均逐渐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表达明显上调,但两组之间比较,自实验第1周开始,实验组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较对照组明显上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形觉剥夺可导致高度近视;在近视中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表达主要位于视网膜光感受器外节、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可能参与了近视眼的形成与发展.

  • 正常和骨质疏松模型动物不同部位及不同器官摄取18F-NaF的差异对骨代谢评估的意义

    作者:吴启跃;马雯;余正红;雷洋洋;李钦宗

    目的:利用18F-NaF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观察正常动物和骨质疏松模型动物在不同部位、不同器官摄取18F-NaF的差异评估骨代谢的改变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2在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实验室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PET中心完成.①分组:选取清洁级3月龄SD大鼠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激素组,每组10只.②干预:激素组用注射过量激素法制作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用0.2μL/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肌肉注射,2次/周(每周2,5注射);对照组用同等剂量的NaCl注射液(武汉健民药业集团十堰康迪制药有限公司)注射.两组均注射8周.③骨密度测定:干预8周后,应用美国NORLAND生产的XR-36型双能骨密度测量仪对两组大鼠进行扫描,部位包括股骨颈、脊柱和肱骨下段.④18F-NaF扫描及图像重建:干预8周后,两组大鼠尾静脉注射18F-NaF,利用GE公司产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进行全身扫描,观察各处骨骼及肌肉和血液对18F-NaF的摄取,计算骨骼与肌肉和血液的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扫描得到的数据经迭代重建后进行图像融合,得到冠状、矢状、横断面CT,PET及PET/CT融合图像,然后通过融合软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2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骨密度值:激素组大鼠股骨颈、脊柱(T4)处低于对照组[(0.083±0.007),(0.086±0.013)g/cm2;(0.129±0.014),(0.124±0.018)g/cm2;P均<0.05].②骨骼与肌肉和血液摄取18F-NaF的比值:激素组股骨颈、胫腓骨、桡骨远端、肱骨下端等部位低于对照组(0.71±0.27,0.61±0.27,0.55±0.23,1.16±0.98;1.12±0.54,0.90±0.51,0.75±0.39,1.44±1.09,P<0.05).结论:骨质疏松部位对18F-NaF的摄取值的改变反应了骨的代谢变化,提示18F-NaF作为显像剂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可以无创伤的检测骨质疏松骨代谢的改变,为早期检测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

  • C形臂X射线机对股骨干骨折髓内针内固定术中骨折远端旋转畸形的评估价值

    作者:王军;李华;宁凤琴;杨新明;张军威

    目的: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置入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中常出现远端旋转畸形,利用C形臂X射线机并以健侧NH角(股骨头-颈轴线与水平台面的夹角)作为参照物,判断骨折端旋转移位程度是组织构建修复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应用技术.方法:实验于2003-11/2006-05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完成.①实验对象:20例保存完好的人尸体股骨标本由河北北方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选取2003-11/2006-05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股骨干骨折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患者,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21~65岁.②实验分组:将5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第1组26例,第2组30例.③实验过程:将20例股骨标本分别水平置于检查台上,观察股骨髁及股骨近端的C形臂X射线机侧位图像.股骨髁部X轴方向与股骨干长轴垂直,近端则与股骨干长轴呈30°、45°及60°的夹角.第1组患者,将骨折固定在股骨前倾角为15°的位置上;第2组患者,术中根据健侧股骨前倾角调整伤侧股骨干骨折的旋转对位并固定骨折.④实验评估:C形臂X射线机测量的股骨头-颈轴线与水平台面的夹角(NH)与裸骨测量所得的真实前倾角(AV)比较评估其准确性.术后3 d~2周CT扫描测量患者的双侧股骨前倾角,判断骨折远端旋转畸形的程度.结果:①股骨标本NH角与AV角数值测量结果:C形臂X射线机测量的NH角与裸骨测量所得的真实前倾角高度一致(0°~5°,平均2°).②两组患者术后前倾角和旋转移位:第1组旋转移位<10°者占42%(11/26),>20°者占15%(4/26);第2组所有病例的旋转移位<10°.结论: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X射线透视设备可以客观地明确骨折远端的旋转角度,而以健侧股骨前倾角为标准来调整伤侧股骨的旋转对位更为准确.

  • 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升高与主动脉肥厚及牛磺酸的干预

    作者:余良主;王帮华;化长林

    目的:观察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变化、主动脉肥厚情况及牛磺酸干预后血压及血管重构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6/12在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①选用60只Wistar大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n=20),即假手术组、高血压模型组和牛磺酸治疗组.后两组制备两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除左肾动脉不放置银夹外,余下操作与模型组相同.②假手术组分笼喂养至第12周末;牛磺酸治疗组分笼喂养至第4周末,于术后第5周开始给予牛磺酸50 mg/(kg·d)灌胃,1次/d,连续给药8周;高血压模型组以相同容积的蒸馏水替代牛磺酸灌胃给药,余同牛磺酸治疗组.③给药8周后,测量各组大鼠体质量和血压后处死,分离其胸主动脉以用于检测主动脉质量/体质量比值、胸主动脉的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应用石蜡切片的彩色图像分析技术测量胸主动脉中膜厚度及中膜截面积.结果: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给药8周后,高血压模型组大鼠的血压、主动脉质量/体质量比值、胸主动脉的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胸主动脉中膜厚度及中膜截面积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②给药8周后,牛磺酸治疗组大鼠的血压、主动脉质量/体质量比值、胸主动脉的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胸主动脉中膜厚度及中膜截面积均显著低于高血压模型组(P<0.01).结论:长疗程牛磺酸干预在抗高血压的同时具有抑制主动脉肥厚形成等血管重塑过程的作用.

  • 瘢痕疙瘩家系Fas基因的突变:2个家系10份标本分析

    作者:刘晓军;高建华;冯传波

    目的:观察瘢痕疙瘩家系样本中Fas基因有无突变,探讨Fas基因突变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01/05在上海基康公司完成.①标本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2005年收集的A和B两个瘢痕疙瘩家系,所有参与观察的家系成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基因测序技术,分别以A家系两例患者的瘢痕疙瘩组织为观察对象,以其周围正常皮肤及外周静脉血作为自身对照;其配偶的外周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并以B家系中两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作为不同家系间的对照.共取10份样本,4份组织样本,6份静脉血标本.检测10份样本中Fas基因外显子1~9的基因序列.结果:①基因测序发现所检测的10个瘢痕疙瘩家系标本Fas基因的1~8外显子均未发现突变.②2份瘢痕疙瘩组织标本在第9外显子编码区的11 bp,53 bp两个位点上存在单个碱基的基因突变或多态性改变.结论:瘢痕疙瘩Fas基因外显子9区段的基因结构异常极有可能造成Fas蛋白的功能改变,从而导致身体局部瘢痕疙瘩的形成.

  • 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影响

    作者:任立群;王金凤;李永梅;张秀云;李广生

    背景:同型半胱氨酸已被证实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分泌量和活性的影响.设计:自身对照观察.单位: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病理室.材料:体外培养的鼠龄4~6周,体质量150 g左右雄性Wistar大鼠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大鼠由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实验动物室提供.方法:实验于2001-05/2003-05在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病理室完成.采用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成5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对照组),0.10,0.25,0.50和1.00 mmol/L同型半胱氨酸作用48 h,通过酶谱分析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技术和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分泌量及其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活性,金属蛋白酶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分泌量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①金属蛋白酶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分泌量:半胱氨酸0.25,0.50和1.00 mmol/L组金属蛋白酶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半胱氨酸0.10,0.25,0.50和1.00 mmol/L组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②基质金属蛋白酶1活性随着半胱氨酸剂量增加而降低,0.50和1.00 mmol/L组降低显著(P<0.01);③加入同型半胱氨酸4组金属蛋白酶1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半胱氨酸0.25 mmol/L组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mRNA高于对照组(P<0.05),0.50和1.00 mmol/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通过抑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分泌,抑制其酶活性,减少胶原降解而使胶原蓄积.提示同型半胱氨酸减少胶原降解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之一.

  • 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破骨细胞的改变

    作者:尚可;王燕;李玉坤

    目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切除双侧卵巢复合方法建立绝经后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观察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破骨细胞的改变.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8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选用2.5~3个月龄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60只.②实验分组:完全随机设计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假手术组及正常双侧卵巢切除组均为8只;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假手术组及糖尿病双侧卵巢切除组均为12只.③实验干预: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1周后,将大鼠麻醉结扎输卵管切除卵巢.假手术组大鼠不作卵巢切除,余操作同去卵巢组.卵巢切除后0,2,4,8周随机选择各组大鼠1只,收集骨髓,进行体外骨髓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培养.④实验评估:切除双侧卵巢后2,4,8周时测量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细胞培养7 d后,进行细胞固定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且细胞核≥3个的细胞认定为破骨细胞样细胞);倒置显微镜计数破骨细胞样细胞数量.结果:制成糖尿病模型及切除卵巢后,3组糖尿病大鼠死亡7只,进入结果分析53只.①各组大鼠血糖和体质量的变化:切除卵巢0,2,4,8周,3组糖尿病大鼠血糖均高于正常组(P<0.01),体质量均低于正常组(P<0.01);4周时,正常双侧卵巢切除组体质量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假手术组;糖尿病双侧卵巢切除组体质量在2,4,8周时均高于同期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假手术组(4周P<0.05,8周P<0.01).②切除卵巢后各组大鼠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样细胞形成的变化:糖尿病双侧卵巢切除大鼠破骨细胞多于糖尿病大鼠及正常去卵巢大鼠,且破骨细胞数量随着去卵巢的时间和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加.③骨髓来源的体外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与血糖、糖尿病病程及去卵巢时间的相关性分析:破骨细胞数量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而与血糖增高的程度无关(r=-0.537;P=0.109).结论:①卵巢切除对大鼠的血糖无显著影响,对大鼠体质量的影响被糖尿病减弱,在糖尿病早期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已有增加.②破骨细胞形成增加可能是绝经后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

  • 北京崇文区中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调查

    作者:张毅;曾平;李宁华

    目的:了解北京市崇文区中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①调查对象:选择1998-06/09居住在北京市崇文区具有正式户口的常住男女人群,按照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年龄在40~85岁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②实验方法和评估指标:骨密度测量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量308名中老年人腰椎(L2~L4)前后位及股骨上端的骨股颈、三角区(Ward's)和大粗隆的骨密度;问卷调查分为一般情况、月经和生育史、药物应用史、饮食习惯和体格检查情况.结果:308名中老年人接受调查,其中男140名,女168名.年龄40~85岁,平均(60.80±10.12)岁.①各年龄段不同性别中老年人腰椎和股骨上端骨密度测量结果:大粗隆、骨股颈和三角区骨密度无论男女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②各年龄段不同性别中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情况:腰椎、大粗隆和三角区部位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股骨颈部位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性以股骨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检出率高,女性以三角区检出率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③Ward's三角区骨密度单因素分析:年龄、绝经后年限、生育次数与Ward's三角区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居住环境采光条件、每周蛋类摄入量、身高和体质量与Ward's三角区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男性和女性、服用钙剂组和未服用钙剂组、服用避孕药物组和未服用避孕药物组、受背痛困扰组和未受背痛困扰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Ward's三角区骨密度多因素分析:年龄、体质量、绝经年限(女性)是引起骨密度降低的3个重要因素.结论:对于男性人群腰椎骨密度正常,但有明显骨质增生者应参考股骨上端骨密度方能作出正确评价.绝经后高龄妇女、低体质量的人群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 骨形态发生蛋白4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区神经细胞胆碱能表达的调节作用

    作者:刘磊;薛毅珑;蒲琳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4海马齿状回区注射对成年大鼠神经细胞胆碱能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3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全军重点实验室)完成.实验分组: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11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n=6),生理盐水对照组(n=5).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将骨形态发生蛋白4或生理盐水注射大鼠左侧海马齿状回区.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用微量注射器将10 mg/L骨形态发生蛋白41μL以1μL/min的速度注入,留针10 min.生理盐水对照组将生理盐水1μL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式注入相同部位.实验评估:注射后28 d,对该区大鼠脑组织进行胆碱能神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Image-prog-plus图像分析系统对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细胞面积的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大鼠11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细胞形态: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区骨形态发生蛋白4注射后28 d时,光镜下见海马CA1,CA2,CA3区及齿状回均存有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其形状呈卵圆形、梭形或多边形,细胞体较大;细胞核大而圆,具有多个突起.细胞质和突起均被染成棕黄色,经苏木精复染的细胞核着色浅色,核仁明显.②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细胞面积:注射后28 d,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注药侧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细胞面积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194.78±22.33),(142.78±26.58)μm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51.997,P=0.002<0.01);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注药侧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细胞面积明显高于同组对侧[分别为(194.78±22.33),(158.03±36.22)μm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1.746,P=0.03<0.05).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4注入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区可上调该区神经细胞的胆碱能表达.

  • 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纯化与鉴定

    作者:季鹏;顾春荣;卞智萍;陈相健;张寄南;杨笛

    目的:以往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多来自牛、鼠等动物心肌组织,本实验构建了人左心室心肌组织纯化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新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1/03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人心室肌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提供.②实验过程:取20 g人左心室肌在缓冲液中匀浆,多步骤离心后以(NH4)2SO4进行盐析→再次离心→沉淀缓冲液重悬透析得蛋白粗提液→Sephadex G-75凝胶过滤→电泳确定主要蛋白条带的收集管号合并收集→Q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聚乙二醇浓缩→缓冲液透析得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③实验评估:以SIGMA公司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为对照标准品;以Tricine-SDS-PAGE电泳鉴定相对分子质量;以鼠抗人脂肪酸结合蛋白单克隆抗体及羊抗鼠IgG对其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鉴定其特异性.结果:①Sephadex G-75凝胶过滤柱层析结果:各组分经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证实,部分收集管中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14 400的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②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结果:在洗脱液NaCl浓度达6 mmol/L时,出现蛋白峰,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被洗脱;NaCl浓度达20 mmol/L时,蛋白峰降至基线,蛋白洗脱结束.③纯化的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鉴定结果:经电泳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 000,纯度约为90%;Westem印迹证实其可被抗人脂肪酸结合蛋白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与对照标准品SIGMA公司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结果一致.实验从20 g湿重心室肌中共纯化得到15.4 mg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得率为0.77 mg/g.结论:Sephadex G-75凝胶过滤柱层析及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相结合,可用于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纯化.

  • 催乳素对葡萄球菌肠毒素A诱导T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郭继强;牛志国;宋向凤

    目的:观察作为重要细胞因子的催乳素在T细胞活化诱导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6在校级实验室新乡医学院免疫学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正常人外周血由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提供,葡萄球菌肠毒素A(sigma).实验方法:①T细胞活化诱导凋亡模型的建立:取健康人外周血5 mL,加入等体积淋巴细胞分离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淋巴细胞.完全1640培养基重悬细胞,加入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至第4天,800 r/min离心10 min,以新鲜完全1640培养基换液,尽可能除去SEA.培养液中加入人白细胞介素2继续培养2周待用.②催乳素干预:将获得细胞离心并弃去培养液,用新鲜完全1640培养基重悬,调整细胞密度为5x109 L-1,加入24孔板中,分别加入4 mg/L SEA诱导细胞凋亡,同时加入20,300,1 000 μg/L催乳素,以不加催乳素的为对照组.③实验评估:于培养0,16,24 h时采用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培养16 h时用流式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T细胞凋亡DNA,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膜表面Fas和FasL,Western Blot法检测T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结果:①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不同质量浓度催乳素干预组在16,24 h的T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吸光度值:对照组:0.65±0.02,0.54±0.04;20 μg/L催乳素组:0.81±0.04,0.71±0.11;300 μg/L催乳素组:1.14±0.10,1.22±0.10;1 000μg/L催乳素组:1.12±0,12,1.22±0.12,P<0.01].0~24 h内300,1 000μg/L催乳素组T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P<0.01),20μg/L催乳素组T细胞数量呈下降趋势(P<0.01).②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凋亡率:培养16h时,与对照组比较,各质量浓度催乳素干预组T细胞凋亡率降低[(46.80±9.21)%,(31.40±7.03)%,(17.50±4.29)%,(10.20±3.84)%,P<0.05].③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膜表面Fas、FasL:与对照组比较,各质量浓度催乳素干预组Fas和FasL细胞阳性率均下降[Fas:(88.0±17.3)%,(43.0±13.1)%,(22.0±6.7)%,(25.0±8.2)%,P<0.01;FasL:(46.0±17.5)%,(33.0±11.4)%,(31.0±14.0)%,(28.0±13.8)%,P<0.05].④Western Blot检测T细胞Bcl-2、Bax:与对照组比较,20μg/L催乳素组Bax和Bcl-2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300 μg/L,1 000μg/L催乳素组Bax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葡萄球菌肠毒素A诱导的T细胞活化诱导凋亡过程中,催乳素以细胞因子的身份,可通过抑制Fas、FasL和Bax表达,提高Bcl-2表达,来抑制T细胞凋亡,维持T细胞增殖.

  • 改良荚膜肿胀试验

    作者:谢水祥;马廉兰;刘志春

    背景:有研究证实白色念珠菌细胞壁外发现有一层分泌的蛋白质,而近实验发现其具有荚膜结构.目的:通过改良荚膜肿胀试验观察白色念珠菌的荚膜结构.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赣南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材料:菌株:中央标准株(菌号:CCCMC1a)由中科院真菌菌种保藏中心提供;国际标准株(菌号:ATCC 14053)由北京大学医院真菌菌种保藏中心提供.2株临床分离菌株(C1、C2),经中科院真菌菌种保藏中心鉴定为白假丝酵母菌.免疫血清用上述实验菌株全细胞抗原分别免疫家兔(由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常规制备免疫血清,备作荚膜肿胀试验用.方法:实验于2005-12在赣南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完成.①荚膜肿胀实验:将白色念珠菌培养物(C1,C2,CCCMC1a,ATCC)分别涂片,实验组1玻片加入相应的兔抗血清,对照组1加入正常兔血清,两组都加入1%美蓝置湿盒,37℃,20 min;取出玻片,盖上盖玻片,在油镜下用测微计测定40个菌细胞的荚膜厚度,计算平均值.②改良荚膜肿胀实验:将白色念珠菌培养物(C1,C2,CCCMC1a,ATCC)分别涂片,实验组2玻片加入相应的兔抗血清,对照组2加入正常兔血清,不加美蓝直接置湿盒内,37℃,20 min;取出玻片,不盖盖玻片,待其自然干燥,然后用HISS荚膜染色法进行染色,同样在油镜下用测微计测定40个菌细胞的荚膜厚度,计算平均值.主要观察指标:荚膜肿胀实验及改良荚膜肿胀实验各组荚膜厚度平均值.结果:①传统荚膜肿胀实验表现为阳性,实验组1白色念珠菌培养物C1,C2,CCCMC1a,ATCC荚膜厚度分别为(0.558+0.081),(0.530+0.081),(0.475+0.081),(0.600+0.068)μm,均大于对照组1[(0.225+0.061),(0.252+0.038),(0.200+0.072),(0.225+0.046)μm,P<0.01].②改良荚膜肿胀实验组2白色念珠菌培养物C1,C2,CCCMC1a,ATCC荚膜厚度分别为(0.541±0.038),(0.510±0.060),(0.487±0.041),(0.595±0.027)μm,大于对照组2[(0.215±0.022),(0.247±0.018),(0.213±0.033),(0.220±0.016)μm,P<0.01].③对照组2荚膜厚度小于对照组1(P<0.01),实验组2荚膜厚度小于实验组1(P<0.01).结论:作为一种定量试验,改良荚膜肿胀试验比传统荚膜肿胀试验更为稳定与准确.

  • 脊髓源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抑制佳短发夹样RNA分子筛选及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作者:高明勇;李振宇;闫洪印

    背景:哺乳动物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是神经再生的物理和化学屏障,减轻或延缓胶质瘢痕形成给损伤脊髓再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目的:设计筛选并构建大鼠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短发夹样RNA真核表达载体.设计:观察性动物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脊柱外科.材料:选用Wistar大鼠25只,雌雄不拘,清洁级,体质量20~25 g.DMEM/F12、lipofectamine2000、Trizol RNA分离试剂盒;胎牛血清(Hyclone);BamH Ⅰ、HindⅢ、PstⅠ、SaⅡ、T4连接酶;质粒小提试剂盒、DNA凝胶回收试剂盒;第一链cDNA合成试剂盒;兔抗鼠GFAP一抗.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6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完成.针对GFAP基因全编码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9 bp茎环结构19 bp干扰序列特异性shRNA模板,体外定向克隆构建特异性重组质粒真核表达载体;通过体外大鼠脊髓源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抑制模型,脂质体介导RNA干扰分子转染,由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观察RNA干扰后原代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抑制效果,筛选佳GFAP表达干扰抑制真核表达载体.主要观察指标:①序列特异性干扰shRNA模板合成;②构建特异性重组质粒真核表达载体;③体外大鼠脊髓源星形胶质细胞培养;④实时荧光定量RT-PCR;⑤RNA干扰后原代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抑制效果.结果:序列测定证实GFAP-shRNA重组质粒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技术筛选出佳GFAP-shRNA效应表达载体,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抑制靶基因表达效率分别为81%、63%、56%.结论:构建并筛选成功的GFAP-shRNA效应真核表达载体,在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抑制模型中能高效抑制GFAP-基因表达,为后续多靶点RNA干扰技术在脊髓损伤胶质瘢痕抑制基因治疗研究策略的应用奠定前期基础.

  • 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上表达黏附分子CD146与细胞的增殖生长状态

    作者:范瑛;汪年松;倪培华;王锋

    目的:观察正常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是否表达黏附分子CD146,初步探讨CD146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关系及其生理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检验系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赠).②实验干预:体外培养的HK2连续观察72 h.③实验评估:采用倒置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形态;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CD146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法测定CD146蛋白质的表达及其定位;进一步在培养细胞的上清液中检测CD146的可溶性形式(sCD146).结果: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和鉴定:传代培养的HK2三四天融合后呈铺底,相关抗原检测抗人keratin阳性,抗Ⅷ因子相关抗原阴性.②CD146 mRNA水平的表达:HK2在培养早期(24 h)即表达CD146 mRNA(0.092±0.012),但延长细胞的培养时间似乎并没有进一步改变CD146 mRNA的表达水平(0.097±0.005,0.113±0.015,P>0.05).③CD146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和定位:CD146不仅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而且在细胞核和胞浆中也有表达.体外培养的HK2相互融合时,位于细胞膜上的CD146表达增强,呈线性、持续性地表达于细胞-细胞间的连接部位,同时胞内的CD146标记也相应增强.④细胞上清液中sCD146的检测:HK2上清液中存在CD146的可溶性形式(sCD146).培养细胞观察24~72 h,sCD146水平在48 h升高[(18.00±0.80)μg/L],到72 h达到高峰[(29.33±1.22)μg/L],与24 h[(13.87±0.46)μg/L]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组成性地表达CD146,是肾小管上皮细胞新的生物学标志;CD146在细胞内外的表达强度有赖于细胞间联系的建立和细胞增殖的程度,CD146在促进细胞生长和维持组织完整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上清液中存在CD146的可溶性形式,sCD146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状况.

  •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生物力学参数的改变

    作者:刘庆;张洪;周乙雄;殷建华

    目的: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比,观察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04-04/2006-08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完成手术的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患者13例作为表面置换组,全髋置换组为15例人工全髋置换手术病例.入选病例均知情同意.比较两组间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位置、重力臂、股骨偏心距和颈干角,以及Shenton's线是否连续等5个生物力学参数.结果:2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和重力臂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94,0.125);股骨偏心距的改变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表面置换组:-1.08 mm,全髋置换组:5.6 mm,P=0.042).②表面置换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颈干角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87,P<0.01).③表面置换组中7例术前Shenton's线不连续,4例术后Shenton's线仍然不连续,全髋置换组有3例出现肢体延长.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可以较好的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位置,但对股骨偏心距的恢复和颈干角的纠正及Shenton's的恢复不理想,其临床意义尚需观察.

  • 补肾中药靶向经穴给药对骨质疏松患者的归经调节

    作者:武密山;李恩;赵素芝;白霞;李爱英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观察补肾方药靶向经穴位给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靶向给药与药物归经的相关性.方法:①观察对象:选择2004-08/2006-12河北医科大学骨质疏松专科门诊和石家庄市桥东区医院门诊骨质疏松患者180例(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患者分为6组:补肾方药口服组,外贴肾经组,外贴膀胱经组,依普拉封组,骨疏康组,非经非穴位组,每组30例,平均年龄(60.5±6.0)岁,平均病程(6.32±2.03)年.6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补肾方药由地黄、淫羊藿、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药物组成,每5丸含原药材3 g;抗骨松贴剂:由地黄、淫羊藿、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药物组成);依普拉封为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产品;骨疏康颗粒由熟地黄、淫羊藿、黄芪、丹参、骨碎补、木耳、黄瓜子组成.③实验干预:补肾方药口服组:口服补肾方药10丸/次,3次/d,连续服用6个月.外贴肾经穴位组:选择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和络穴大钟;外贴膀胱经穴位组:选择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肾俞穴和络穴飞扬;外贴非经非穴位组:选择大腿外侧和后背部较广阔没有经络循行的区域;外贴组每个穴位贴2 g生药量,每2天1次,左右交替进行.依普拉封组:口服依普拉封200mg/次,3次/d.骨疏康组:口服骨疏康颗粒10 g/次,2次/d,各组均以6个月为1疗程,用药期间不进行任何其他中西医抗骨质疏松治疗.④实验评估:比较6组的骨痛症状与骨密度、血清Ca、P、碱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甲状旁腺素、降钙素、雌二醇、睾酮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综合疗效评价,评估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结果:1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补肾方药口服组、外贴肾经组、外贴膀胱经组、依普拉封组、骨疏康组治疗后,升高骨密度、雌二醇、睾酮、降钙素;降低甲状旁腺素;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3.33%,83.33%,83.33%,83.33%.②非经非穴位组治疗后,骨密度、雌二醇、睾酮、降钙素、甲状旁腺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为46.67%.结论:靶向经穴给药可明显提高补肾方药的归经调节作用,至少在骨和性腺两个靶点起作用.

  • 黄芪多糖对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再灌注后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

    作者:陈立新;朱海燕;朱陵群;谢连娣;林钦;张颖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效应及其对再灌注损伤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与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7/12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原代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ScienCell公司);黄芪多糖(惠州市东方植物保健科技有限公司).②实验过程及评估:实验使用体外培养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第4,5代细胞,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经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处理24 h,以及经黄芪多糖100,50,25 mg/L分别处理4,6,8 h后的增殖变化;以体外缺糖缺氧2 h模拟体内缺血,复糖复氧6 h模拟再灌注复制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再灌注损伤模型;虎红法测定经缺氧再复氧处理后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图象定量分析系统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①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复苏48~72 h后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在15个细胞倍增周期内,其形态、生物、生理学特性稳定.②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对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黄芪多糖浓度≥5 g/L时,对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P<0.05或0.01);浓度为2.5 g/L时,对细胞的增殖无影响;浓度在1.25 g/L~18.78 mg/L时,可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P<0.05或0.01).③黄芪多糖处理不同时间对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经黄芪多糖100,50,25 mg/L 3个剂量分别处理4,6,8 h后,其增殖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明显变化.④黄芪多糖对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间黏附作用及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的影响:黄芪多糖50 mg/L可显著抑制再灌注损伤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黏附(P<0.01);100 mg/L可明显降低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P<0.05).结论:①黄芪多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但需较长的作用时间才能发挥促增殖效应.②黄芪多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再灌注损伤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修复,降低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进而抑制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黏附有关.

  • 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去势大鼠股骨颈骨形态、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作者:汪玉海;刘兴炎;白孟海;葛宝丰;陈克明;吕明波

    目的:观察在去势大鼠股骨颈植入牛骨形成蛋白后其骨形态、骨密度及骨强度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6/12在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普通级3个月龄wistar雌性大鼠60只.骨形态发生蛋白冻干粉剂(从幼龄牦牛新鲜长骨皮质中提取).②实验分组:以同一只大鼠左右肢体为对照,右侧为实验侧,左侧为对照侧.③大鼠摘除卵巢制作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经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筛选出造模成功的44只大鼠,实验侧距大转子0.5 cm处股骨颈植入牛骨形成蛋白冻干粉剂,对照侧植入牛血清白蛋白.④实验评估:术后4周、8周时麻醉下处死大鼠取材,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切片后光镜下观察、CT扫描、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及万能生物力学机观察大鼠股骨颈骨形态学、骨皮质厚度、骨密度及骨强度的变化.结果:纳入造模成功后的4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股骨颈骨组织形态学观察:4周时实验侧股骨颈局部骨小梁完整、连续性尚好;对照侧股骨颈局部骨小梁稀少、连续性中断,不完整.8周时实验侧股骨颈骨小梁致密,数量增多、完整,连接成网状结构、分布均匀;对照侧股骨颈骨小梁稀疏、变细、间距变大,呈髓腔扩大.②骨皮质厚度、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测定:4周时实验侧和对照侧股骨颈皮质厚度无明显差异,骨密度及大载荷有明显差异(P<0.05);8周实验侧较对照侧骨皮质厚度明显增加、骨密度、大载荷均增高[皮质厚度:(2.632±0.042),(1.728±0.034)mm,骨密度:(0.210±0.026),(0.182±0.029)g/mm2,大载荷:(97.2±8.1),(85.6±7.g)N,P均<0.05].结论:植入牛骨形成蛋白可以提高去势大鼠股骨颈局部骨皮质厚度、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强度,这将可能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 骨性鼻泪管横截面断层解剖学与影像解剖学的比较

    作者:李鑫;刘卫华;马大军;王伦安;刘亚国;谢拥军;米永杰;李健

    背景:目前研究集中于鼻泪管的局部解剖和影像解剖方面,而在干性颅骨标本上进行较系统的骨性鼻泪管横截面断层解剖学与影像解剖学对照研究尚较缺乏.目的:探讨骨性鼻泪管横截面断层解剖学与影像解剖学特点,为相关鼻内镜鼻泪管手术提供依据.设计:标本自身对照试验.单位:成都医学院教学保障处.材料:实验于2005-09/2006-09在成都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局部解剖实验室完成.随机选取国人成人完整无损干性颅骨34例(68侧),其中男性34侧,女性34侧.方法:①使用SHIMADZU型CT机以头颅CT的常规扫描基线OM线为轴位扫描基线,对标本进行水平位扫描.人为将骨性鼻泪管分为3等分(上1/3段、中1/3段、下1/3段),每一等分的测量结果取其包括相应层面相应数据的平均值.②按影像扫描基线在颅骨标本上做好标记.使用切片刀沿CT的水平位扫描基线行横断面断层切片,分别测量骨性鼻泪管的相关测量指标,并与影像学的结果相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骨性鼻泪管上口、上1/3段、中1/3段、下1/3段、下口的前后径和左右径.②骨性鼻泪管上口、上1/3段、中1/3段、下1/3段、下口的内骨壁和后骨壁厚度.③骨性鼻泪管下口的位置和形态.④骨性鼻泪管相应指标的CT影像测量结果与横截面解剖测量结果的对照.结果:①骨性鼻泪管横截面前后径及左右径:骨性鼻泪管上口明显狭窄;下口的大小变异较大;管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前后径大于左右径;骨性鼻泪管上口内径、下1/3段内径,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58,2.227,P<0.05).骨性鼻泪管上1/3段内径、中1/3段内径、下口内径,男女之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骨性鼻泪管横截面的内骨壁和后骨壁:骨性鼻泪管内骨壁的厚度为(0.87±0.23)mm,后骨壁的厚度为(0.21±0.19)mm,内骨壁的厚度和后骨壁的厚度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47,P<0.05);骨性鼻泪管上口、上1/3段、中1/3段、下1/3段、下口的内骨壁厚度以及相应位置的后骨壁厚度,男女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鼻泪管下口的位置、开口的形态变异较大.骨性鼻泪管相应指标的CT影像测量结果与横截面解剖测量结果一致.结论:熟悉骨性鼻泪管的正常横截面解剖及影像解剖有助于鼻泪管相关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减少并发症.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受体与梗阻肾纤维化的关系

    作者:谢庆祥;韩聪祥;林吓聪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受体在慢性梗阻性肾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分析两者与梗阻肾纤维化之间关系,以进一步探讨两者在梗阻性肾病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6/11在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分别收集1991-01/2003-12因上尿路梗阻等原因行患肾切除标本47例和10例因其他原因行肾切除的正常肾组织,患者知情同意.②实验方法:对梗阻性肾组织和正常肾组织采用链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标记物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Van Gieson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法行胶原纤维染色.③实验评估: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受体在梗阻性肾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梗阻肾纤维化之间的关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受体阳性细胞数分为4个等级.肾纤维化程度判断分为0~3级.结果: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受体在正常和梗阻肾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梗阻肾肾小管和间质中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在正常肾组织中表达[在肾小管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间质中P<0.0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在梗阻肾肾小管和间质中表达阳性率[在肾小管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间质中P<0.01].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受体表达与梗阻性肾纤维化之间关系:梗阻肾的间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随梗阻肾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高,不同肾纤维化分级之间的间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不同肾纤维化分级之间的肾小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受体表达和间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表达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受体异常表达参与梗阻性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尤其在肾间质纤维增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检测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及治疗评估意义

    作者:韩彤昕;李彩凤;王江;邝伟英;周怡芳;何晓琥

    目的:评价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检测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①观察对象及分组:选择2003-01/2005-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病房住院治疗的76例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患儿及54例非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患儿,正常对照30例(家属均知情同意).②检测上述人员血清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观察两组患儿出现临床症状、体征例数及实验室检测数据.③对幼年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进行评价,并对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患儿中3种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组阴性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方面的指标进行比较,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130例,正常儿童3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例数及实验室检测值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②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检测对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组早期诊断缺乏有效性.③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病例与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病例相比,关节强直病例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较正X2=3.902,P=0.048),抗链球菌溶血素"O"和C-反应蛋白均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X2=2.616,3.557,P=0.025,0.001).结论: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检测对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缺乏早期诊断意义及特异性,联合检测对判断疾病的活动性、病理损害程度和预后有临床意义.

  • 2型糖尿病大鼠胫骨牵引过程中骨再生与修复

    作者:刘振东;钟杰林;徐诣;苗杰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对大鼠胫骨牵引成骨过程中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8/11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雄性ZDF大鼠为实验组、Zucker正常大鼠为对照组,每组各10只,均饲以高脂饮食(脂肪65 g/L).②实验方法:检测大鼠体质量、血糖、尿糖和尿酮,以观察糖尿病变化情况.制备牵引成骨模型,1周后,所有大鼠接受左胫骨中上段低能横行截骨,安置延长外固定架.第2天起开始每天延长胫骨,牵引速率为0.2mm/次,2次/d,持续14 d.③实验评估:利用放射学和组织学等方法,分别测定血液生化指标、骨折两端髓腔内脂肪细胞、胫骨牵引骨痂中新生骨量.结果:纳入雄性ZDF大鼠和Zucker正常大鼠各1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实验组大鼠血糖及尿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大鼠血糖保持在正常生理范围,两组大鼠尿酮检测均为阴性.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显著偏高(P<0.05),而血清骨钙素显著降低(P<0.01).②骨髓脂肪细胞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大鼠左胫骨骨折两端髓腔内脂肪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③骨内膜新生骨与骨膜新生骨的面积:实验组大鼠左胫骨延长间隙内新生骨的面积及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组织学检查亦显示其延长间隙中骨内膜成骨和骨膜成骨显著降低(P<0.01).结论:2型糖尿病可引起骨再生与修复障碍,这可能与其骨折两端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形成增多导致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障碍有关.

  • 以钙磷骨水泥为载体重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体对异体脱蛋白骨修复骨关节缺损的促进效应

    作者:瞿向阳;蒋电明;安洪

    背景:脱蛋白骨具有与宿主骨相似的生物组织,有利于骨细胞附着的三维支架,有助于新生毛细血管的长入和间质细胞的迁入,钙磷骨水泥是一种新型的可降解的、非陶瓷型骨水泥,其理化特性具有可塑性,反应不产热且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和孔隙率.目的:观察钙磷骨水泥复合重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rhVEGF)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异体对脱蛋白骨关节移植修复骨关节缺损的促进作用.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材料:选用36只成年杂交犬,雌雄不限,体质量(10±0.5)kg,实验动物由重庆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rhVEGF由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rhBMP-2由广州市达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钙磷骨水泥由上海瑞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方法:实验于2006-03/09在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骨科实验室(市级)完成,取36只实验犬,随机数字表法将杂交犬分成3组,每组12只.A组:钙磷骨水泥/rhVEGF/rhBMP-2/脱蛋白骨关节移植组;B组:rhVEGF/rhBMP-2/脱蛋白骨关节移植组;C组:单纯脱蛋白骨关节移植组.麻醉实验犬,距关节面30 mm处用线锯切断股骨,用交叉克氏针和钢丝将各组相应移植物固定于股骨断端,逐层缝合切口.以上4项检查均在术后4,8,12,16周进行.术后4,8,12,16周进行移植物X射线、组织形成学、股动脉新生血管分布及膝关节血流量检测,并对术后16周各组实验犬骨关节变曲应力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移植物X射线、组织形态学、股动脉新生血管分布及膝关节血流量检测结果.②各组实验犬骨关节弯曲应力分析结果.结果:纳入实验犬4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4~6周,从X射线检查发现A组骨痂形成明显好于B、C组.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A组在各时间点再血管化均优于B、C两组.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显示术后4、8、12及16周A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BMP-2的面积积分吸光度值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墨汁灌注微血管分析结果显示A组术后各期移植物内新生血管较多,部分趋向成熟,与B、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术后4周时各组手术侧膝关节较对侧血流量均增高,但A组显著增高,8周时进一步增高,12周时达到顶峰,16周时略有下降,但仍较B、C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⑤A组三点抗弯曲应力,强于B、C组(P<0.01).结论:重组脱蛋白骨关节材料具有较强的再血管化和成骨能力,可早期与受体达到骨愈合修复骨关节缺损并终成为自身组织.

  • 多种细胞因子在哮喘大鼠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陈莹;戴晋

    目的:在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基础上观察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9/10在锦州医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8~12周龄SD大鼠45只,雌雄各半(22和23只),体质量(200±50)g.卵白蛋白(邦定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百日咳杆菌菌苗(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菌苗室).②实验分组:按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15只,雌雄各半(7或8只),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③实验干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采用卵白蛋白注射雾化吸入致敏激发法复制哮喘模型.地塞米松组同时吸入地塞米松(剂量为1 mg/kg).正常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进行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各组在后1次雾化后,腹主动脉取血,取上清液备用.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回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吸取上清液备用.④实验评估: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5,10,12,13,干扰素γ水平变化.结果:45只大鼠都存活,均进入结果分析.各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水平呈现相同的统计学结果,哮喘模型组白细胞介素4,5,1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白细胞介素10,12,干扰素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地塞米松组与哮喘模型组相比,白细胞介素4,5,13降低(P<0.05~0.01),白细胞介素10,12,干扰素γ增高(P<0.05~0.01).结论:哮喘的发病与白细胞介素4,5,10,12,13及干扰素γ等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其中白细胞介素10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它与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用Th亚群功能失衡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哮喘的发生.

  • 上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作者:廖穗祥;夏虹;昌耘冰;张美超;蔡超;王建华;艾福志;尹庆水

    目的:建立上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期应用于临床相关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中.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1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及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选取2例自愿参与实验的健康青年男性,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受试者知情同意.复习病史并行X射线平片检查排除枕颈部疾患.通过对正常人的CT薄层扫描获得原始DICOM图像数据,采用CAD数据处理技术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改良建立的模型导入ANSYS 9.0软件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生物力学研究.结果:所建模型外观清晰逼真,几何相似性好.所建的上颈椎有限元模型能够通过验证,与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可进一步行各种上颈椎有限元力学分析.结论:为临床对枕颈交界区有限元三维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便捷而精确的方法,对计算机分析及研究该模型局部结构在各种受力情况下的生物力学表现创造条件.

  • 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前软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分化

    作者:饶耀剑;曹向阳;刘慧娟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前软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3在河南省正骨研究院完成.①实验材料:普通级新生兔10只,平均体质量3 kg.②实验干预: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分离新生兔长骨干骺端前软骨干细胞.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分别为0.5,1,2,4 μg/L)作用前软骨干细胞;另以2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作用前软骨干细胞,对照用相同剂量的培养基,检测前软骨干细胞Ⅱ型胶原及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③实验评估: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前软骨干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前软骨干细胞的增殖;免疫荧光检测Ⅱ型胶原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①前软骨干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分离纯化的前软骨干细胞贴壁稳定,在光学显微镜下呈多角和梭形,生长旺盛,曲光度好.②前软骨干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增殖率上升,在24,48,72 h内呈时间浓度依赖.③Ⅱ型胶原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作用第5天前软骨干细胞出现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④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刺激3 d开始出现表达,并且5 d,7 d逐渐增加.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作用前软骨干细胞后,出现软骨特征标志抗原Ⅱ型胶原的表达,细胞增殖活性上升,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能诱导前软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其机制可能是前软骨干细胞也存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 人类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定向的诱导分化

    作者:谢家敏;田卫东;汤炜;刘磊

    目的:探讨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机制和分化过程.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3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选择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自然流产的三四个月胎龄的人胚胎(孕妇知情同意,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均购自美国Sigma公司).②实验分组: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和联合组.③实验干预:在建立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基础上,用不含白血病抑制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液,分别用浓度为10μg/L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浓度为100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及同时用这两种因子诱导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定向分化.④实验评估:采用倒置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从形态学和功能方面检测细胞的变化.结果:①培养和诱导细胞形态学变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诱导细胞培养7 d时,联合组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的培养细胞均呈现单一胞浆突起,形态上出现成牙本质样细胞改变,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联合组细胞的胞浆突起更明显,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更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变化不明显.②细胞免疫化学结果:联合组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牙本质涎磷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胞浆呈阳性.③细胞hDSPPmRNA的表达:联合组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细胞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后获得约599 bp的特异性片段,表明两组细胞在mRNA水平表达特异性牙本质涎磷蛋白.而其余两组未见表达.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能刺激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向功能性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分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产生协同作用.

  • 可溶性鸡Ⅱ型胶原分散组合物延缓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形态学的变化:不同口服剂量及赋形剂比较

    作者:徐东红;沈炜明

    背景:可溶性鸡Ⅱ型胶原分散组合物(soluble dispersal mixture of chicken collagen type Ⅱ,SmCC 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安全有效,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免疫发病机制及软骨退变方面有许多类似之处,其是否有延缓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作用有待研究.目的:观察国产SmCCⅡ对大鼠骨关节炎的防治效果并分析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组织蛋白酶等水平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研究室.材料:选用258只6周龄Wistar大鼠,清洁级,雌雄各半,SmCC Ⅱ(白色粉末)由上海本草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任庚夫教授惠赠,使用前配成CCII有效成分分别为20 mg/L与80 mg/L溶液,批号:00031004.赋形剂:甘露醇(江苏天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灌胃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将200 g/L甘露醇溶液稀释成0.25%的溶液.方法:实验于2003-03/2006-02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整体动物实验室及实验中心完成,①预防性实验:取132只大鼠摸球法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n=36):无菌生理盐水灌胃,1 mL/d;SmCCⅡ低剂量组(n=24)与高剂量组(n=24):分别用20 mg/L与80 mg/L SmCCⅡ1 mL灌胃;赋形剂组(n=24):2.5 g/L甘露醇灌胃,1 mL/d;以上4组均采用Hulth氏手术法稍做改良诱导大鼠骨关节炎模型.正常组(n=24):大鼠不造模,但给予无菌生理盐水灌胃,1 mL/d,各组均在造模当天开始给药.②治疗性实验:取126只大鼠分为5组,除模型组动物数目为30只外,其余各组分组方式、组内大鼠数目和干预措施同预防性实验.但药物干预时间在术后6周.药物干预持续时间均为8周,所有大鼠在完成治疗1周后取下大鼠右后肢膝关节,将标本沿冠状面切开备用.③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关节软骨形态学变化并计算Mankin积分评估关节炎严重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ABC法)原位测定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组织蛋白酶K阳性软骨细胞百分比;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大鼠关节软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质金属蛋白酶-9、Cath K及基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mRNA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两实验中各组大鼠关节软骨形态学改变.②各组大鼠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组织蛋白酶K水平及相应mRNA水平.结果:纳入大鼠25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预防性实验:模型组大鼠关节软骨出现明显退行性变,Mankin积分高于SmCCⅡ高、低剂量组[(6.44±0.81),(2.75±0.85),(2.70±0.81)分,P<0.05],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蛋白酶K阳性软骨细胞百分比及mRNA其均高于SmCCⅡ高、低剂量组(P<0.05~0.01),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mRNA与SmCCⅡ高、低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赋形剂组大鼠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质金属蛋白酶-9、Cath K水平与模型组差异不显著(P>0.05).①治疗性实验:模型组大鼠Mankin积分高于SmCCⅡ高、低剂量组[(6.96±1.02),(3.08±0.45),(4.00±0.94)分,P<0.05~0.01],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蛋白酶K阳性软骨细胞百分比及其mRNA均高于SmCCⅡ高、低剂量组mRNA(P<0.05~0.01),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mRNA与SmCCⅡ高、低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SmCCⅡ能缓解大鼠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对骨关节炎防治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在转录水平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组织蛋白酶K的合成有关.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佐剂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作者:莫汉有;周润华;王晓桃;杨敏;覃央;陈蓓莉;黄巍;莫东华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佐剂性关节炎滑膜细胞质金属蛋白酶3及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实验于2006-02/12在桂林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6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Peprotech EC LTD公司产品,基质金属蛋白酶3(扩增369 bp)上游引物、下游引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扩增405 bp)上游引物、下游引物均购自晶美公司.②实验干预:先用弗氏完全佐剂造Wistar大鼠模型;造模20 d后取Wistar大鼠右后足滑膜细胞进行原代培养.③实验分组:实验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取P2代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25,50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照组:不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④实验评估:取病理切片观察滑膜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Wistar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m-RNA表达.结果:①培养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原代培养14 d滑膜细胞从组织块边缘逸出,21 d密集生长开始传代;传代细胞48 h可明显分辨出树突样细胞、巨噬细胞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传至21代,细胞生长及特性稳定.②病理切片:滑膜组织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增生、排列紊乱,纤维素渗出,胶原纤维沉着,纤维素样坏死,呈滑膜炎表现.③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mRNA表达: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3 mRNA表达相对灰度值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终浓度5,25,50 μg/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32±0.03,0.77±0.06,1.12±0.12,1.59±0.02,P<0.05);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表达相对灰度值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终浓度5,25,50μg/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47±0.07,0.50±0.10,0.91±0.10,1.31±0.06,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的加大表达增加.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剂量递增的方式对体外培养的佐剂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 美式脊椎矫正学为脊椎疾病康复干预注入新的内容与活力

    作者:郭明;董安立;刘芳龄

    目的:阐述美式脊椎矫正学(Chiropractic)的发展史与现状,从人体健康的平衡观、整体观及脊椎、脊柱的力学结构方面介绍脊椎矫正学的理论体系.方法:查阅关于美式脊椎矫正学的国外3部著作,同时检索2002-10/2006-01中国期刊全文网关于美式脊椎矫正学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美式脊椎矫正".结果:脊椎矫正学的主要目标是针对人体脊椎功能异常和/或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找出并恢复位移异常的脊椎,去除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使身体回到健康自然的状态.其主要治疗特点是针对性强,无创伤,无痛苦,疗效显著,安全系数高,是绿色疗法、纯自然疗法.结论:脊椎矫正学从人体健康的平衡观、整体观出发,对脊椎、脊柱的力学结构进一步重新认识,从而对脊椎、脊柱常见病、多发病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理论体系,以及相应的诊疗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过去和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所证实.

  • 老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变化与习练太极拳的影响

    作者:李传武;曾瑶;彭峰林

    目的:观察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05-04/2005-10在邵阳学院完成.①试验分组:选择32名健康男性老年人,年龄(58±5)岁.纳入标准:受试对象身体健康,运动能力较好,同质性高,纳入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者.将试验对象非随机分为太极拳组和对照组,每组16人,两组对象试验前在年龄、血糖代谢控制、营养状况、肝肾功能、血压等差异性均无显著意义.②试验方法:太极拳组由专业教练员指导习练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和四十八式太极拳,学习阶段1个月,45 min/次,5次/周;练习期5个月,60 min/d,5 d/周.对照组进行一般正常活动.③试验评估;运动前和运动后6个月对两组参与者血脂、血浆一氧化氮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测定.结果:纳入32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脂和血浆一氧化氮的变化:与运动前比较,太极拳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一氧化氮则显著升高(P<0.05,P<0.01).对照组锻炼前、后无明显变化.②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指标变化:与运动前比较,太极拳组静息状态肱动脉内径无明显变化;但反应性舒张程度较运动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锻炼前后亦无明显变化.结论:太极拳运动能提高老年人内皮舒张功能,此作用可能与血脂改善和一氧化氮增加有关.

  • 系统机械性疗法与化学性疗法预防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对照

    作者:陈丽珊;施楚君;张志坚;陈跃雄

    选择2005-01/2006-06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8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①系统机械性疗法组术前、术中、术后均未预防性应用抗凝药,只在术后进行作者自行设计的系统机械性疗法.②化学性疗法组术前、术中、术后均预防性应用抗凝药,并应用一般的功能锻炼.观察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情况.术后12 d行双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测血栓形成情况.系统机械性疗法组、化学性疗法组患者术中、后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69~244 mL,74~332 mL;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2.38%,8.33%.系统机械性疗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优于化学性疗法,且无抗凝药增加出血量等并发症.

  • 补肾活血复方中药与激素替代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作者:曾武雄;盛璞义;舒友元;廖威明

    目的:比较补肾活血复方中药与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区南岭医院中医骨伤科收治的绝经1年以上的骨质疏松症女性65例.①实验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肾活血复方中药组35例和激素替代治疗组30例.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知情同意.②实验方法:补肾活血复方中药组给予补肾活血方(成分为淫羊霍、鹿角胶、山萸肉、补骨脂、当归、白芍、熟地黄、牛膝、木瓜、何首乌、寄生、续断、水蛭、甘草等)煎服,2次/d;激素替代治疗组给予替勃龙片(利维爱),每天睡前服1次,有子宫者每个周期加服安宫黄体酮6 mg/d,服用30 d.③实验评估:测定细胞因子水平:取两组患者全血加入2 mmol/L谷氨酰胺,100 U青霉素,100 mg/L链霉素,分布至2 mL的孔中,一半孔不作处理为空白对照组;一半孔加人多克隆刺激剂5 mg/L植物血凝素和25 mg/L脂多糖为刺激组.采用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结果:①两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补肾活血复方中药组低于激素替代治疗组,经多克隆刺激后也低于激素替代治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空白对照和经多克隆刺激后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细胞因子相关分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空白对照和经多克隆刺激后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0.712 5,0.658 7,0.842 1,P<0.001).结论:补肾活血复方中药治疗及激素替代治疗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相近,补肾活血复方中药治疗对白细胞介素6的作用更强.

  • 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肺及血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与辅酶Q10的干预

    作者:张树平;胡涛;栾海云;李庆忠;李淑翠;刘金苹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肺及血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以及辅酶Q10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2在滨州医学院药理学实验室和免疫学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学科三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清洁级健康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290~390 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肠缺血再灌注组,辅酶Q10处理组(缺血再灌注+辅酶Q10),每组10只.②实验方法: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模型,钝性分离肠系膜上动脉的根部,假手术组不作其他处理;肠缺血再灌注组再灌前30 min时经股静脉注入生理盐水10 mL/kg;辅酶Q10处理组再灌前30 min时经股静脉注入辅酶Q1010 mg/kg.③实验评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动物血液、肺组织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肺泡灌洗液沉渣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纳入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假手术组肺组织无病理改变;肠缺血再灌注组肺间质明显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少量的出血和纤维蛋白渗出;辅酶Q10处理组肺间质轻度水肿,少量的中性粒细胞.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形核细胞分类肠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辅酶Q10处理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各组动物血液、肺组织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肠缺血再灌注组血液、肺组织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肠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辅酶Q10处理组血液、肺组织匀浆和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在血液中显著降低(P<0.05);而在肺组织匀浆中含量未见显著降低(P>0.05);在肺泡灌洗液中含量亦未见显著降低(P>0.05).结论:辅酶Q10可能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炎性因子的释放,对大鼠肠缺血再灌后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幼年豚鼠视网膜兴奋毒性损伤模型的建立

    作者:杜长青;魏丽华;苏衍萍;刘立伟;石运芝;杜辉

    目的:观察谷氨酸钠不同给药时程对幼年豚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程度,以建立简便而稳定可靠的视网膜兴奋毒性损伤模型.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6在泰山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和形态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45~50 d(幼年)豚鼠35只,体质量280~320 g,雌雄不拘;谷氨酸钠(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纯度99%,pH 6.9~7.2,用生理盐水配成300 g/L溶液.②实验分组:采用随机数字法将豚鼠分成2组,即正常对照组5只、谷氨酸钠组30只(谷氨酸钠组根据用药时间又分为4个亚组,即1 d组5只、3 d组6只、7 d组9只,14 d组10只).③实验干预:谷氨酸钠组按3 g/kg体质量腹腔注射谷氨酸钠,分别连续1,3,7和14 d.④实验评估:给药后,再饲养10 d后取材,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和形态学的变化.结果:①各组豚鼠视网膜光镜观察结果:谷氨酸钠1 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未见明显形态学改变;3d组少数细胞发生皱缩;7 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较为明显,多数神经节细胞发生核固缩;14 d组动物半数死亡(5/10),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严重,明显脱失,残留细胞体积变小.②各组豚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密度:谷氨酸钠14 d组、7 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谷氨酸钠3 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氨酸钠1 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谷氨酸钠对幼年豚鼠视网膜的毒性损伤与用药时程有关,按3 g/kg体质量腹腔注射,1次/d,连续7 d,能成功建立谷氨酸视网膜兴奋毒性豚鼠动物模型,且无一例死亡,损伤适中.

  • RNA干扰技术抑制成骨细胞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基因对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

    作者:高坤;镐英杰;张晖;裴福兴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大鼠成骨细胞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Ligand of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L)的表达,观察成骨细胞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比值变化,探讨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6-05/10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体外化学合成4条RANKL序列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用Lipofectin2000TM转染成骨细胞.②实验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ANKL mRNA的表达,筛选出有效的干扰序列.③实验分组:分为有效的siRNA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设5个平行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成骨细胞中RANKL、OPG蛋白的表达,观察FANKL/OPG比值变化.④实验评估:采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技术观察以上3组转染后的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结果:①4种siRNA敲除RANKL基因后mRNA的表达:4种siRNA转染成骨细胞后,相对空白对照组,siRNA4分子对RANKL mRNA的抑制作用为明显,达到89%.siRNA1,siRNA3对RANKL mRNA的抑制作用大于50%,而siRNA2对RANKL mRNA的也有相当的抑制作用.②各组成骨细胞中RANKL和OPG蛋白水平:RANKL和OPG的阳性表达均显示为棕黄色颗粒,RANKL主要分布于成骨细胞的胞浆和胞膜,OPG主要分布于成骨细胞的胞浆.siRNA4转染组RANKL表达(平均积分光密度值)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05±2.17,11.31±1.2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iRNA4转染组、阴性对照组OPG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siRNA4转染组RANKL/OPG比值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12±0.03,0.45±0.0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转染的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各组共培养形成的破骨细胞形态与分离的成熟破骨细胞相似,为不规则形,胞浆红染,并有伪足形成.siRNA4转染组破骨细胞形成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分别为(12±2),(31±7),(28±5)个/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NA干扰沉默RANKL表达可下调成骨细胞RANKL/OPG比值,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

  • 构建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培养技术并观察休克淋巴液环境中内皮细胞的形态变化

    作者:陈瑞华;侯亚利;牛春雨;赵自刚;张静;张玉平;刘艳凯

    目的:建立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技术,观察不同体积分数的休克淋巴液对大鼠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2/07在河北北方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及实验中心细胞培养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分别为220~300 g和50~80 g.实验方法:①无菌条件下制备大鼠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引流肠系膜淋巴液或收集门静脉血;同时另取大鼠,引流正常淋巴液或正常门静脉血.②从动物种类、培养基、植块方法、胎牛血清浓度等方面对植块培养法进行改良,进行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并传代.实验分组:分为6组:胎牛血清组:培养液为DMEM+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正常淋巴液组:培养液为DMEM+正常淋巴液;休克淋巴液组:培养液为DMEM+体积分数为0.04,0.06,0.08,0.10的休克淋巴液;正常血浆组:培养液为DMEM+正常血浆;休克血浆组:培养液为DMEM+休克血浆;无血清对照组:培养液为DMEM.实验评估:①光镜下观察大鼠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情况.②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体积分数的休克淋巴液及不同作用时间(4,8,12 h)对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①光镜下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情况:内皮细胞呈扁平的梭形或多边形,大小均匀,胞核清晰,呈卵圆形.细胞生长融合形成单层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或铺路石样镶嵌状排列生长.②光镜下在休克淋巴液中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形态:体积分数为0.04的休克淋巴液作用4 h时细胞逐渐收缩、变圆直至脱落漂浮,随着休克淋巴液体积分数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细胞损伤逐渐加重,体积分数为0.08的休克淋巴液作用4 h时核旁出现空泡,体积分数为0.10的休克淋巴液作用12 h时细胞裂解成碎片.其他各组作用12 h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形态无显著改变.③扫描电镜下在休克淋巴液中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形态:体积分数为0.04的休克淋巴液作用4 h部分细胞逐渐收缩离壁,细胞间隙增大、细胞边缘的突起拉长、缩短、断裂,作用8,12 h可见凋亡小体.其他各组作用12 h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形态无显著改变.④透射电镜下在休克淋巴液中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形态:体积分数为0.04的休克淋巴液作用4 h细胞膜形态不规整,胞浆内质网等膜性细胞器扩张,核形态不规则,作用8 h线粒体呈球形扩张,细胞核逐渐出现固缩、似细胞凋亡改变,核周腔变宽;体积分数为0.08的休克淋巴液作用时间8 h细胞内出现囊泡,内质网不同程度扩张,线粒体主要表现为浓缩、深染等改变,细胞膜边界不清,出现起泡、破碎等现象.其他各组作用12 h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形态无显著改变.结论:成功建立了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技术;休克淋巴液可导致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损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