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对神经节烟碱传递的影响

    作者:莫宁;王鲁;侯华新

    背景: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carboxyethygermanium sesquioxide,Ge-132)是近30年研究较多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有机锗化合物,临床试验性用于老年痴呆症和及其他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但有机锗对神经系统作用环节及机制尚未见文献报道较少.目的:探索Ge-132对大鼠颈上神经节细胞及烟碱传递过程的影响.设计:非随机自身对照实验性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广西医科大学实验中心神经药理学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Wistar大鼠30只,雌雄兼用.干预:大鼠急性处死后,迅速将颈上神经节连同节前神经离体,用950mL/LO2和50 mL/L CO2混合气饱和的,pH为7.4±0.05的克氏溶液,恒温(35±0.5)℃持续灌流.用内充灌3M-KCl溶液的玻璃微电极穿刺离体颈上神经节神经元进行细胞内记录.所有的药物均用Kreb液中配成相应浓度直接灌流神经节.主要观察指标: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结果:①Ge-132在1×10-4mol/L或更高浓度,可逆地抑制刺激节前神经引起的FEPSP的幅度,并可使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减少.②对乙酰胆碱(ACh)引起的膜除极反应无显著的影响.③对细胞膜被动膜性质无明显的影响.结论:Ge-132对烟碱传递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使突触前ACh释放减少所至.

  • 性别因素对应激大鼠下丘脑c-fos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欢捷;邵蓓;郑荣远;李剑敏;谢丽微;颜志钦

    目的:探讨性别因素对下丘脑室旁核中Fos表达的影响,以期揭示应激相关障碍的中枢机制.方法:雌、雄wistar大鼠各15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分为雌(A)、雄(B)2组各5只;束缚应激实验组20只,分为雌(C)、雄(D)2组各10只,束缚应激组大鼠束缚在特制的限制器内3 h,对照组不予束缚处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应激前后的大鼠室旁核Fos的表达.结果:雌、雄性应激组大鼠下丘脑c-fos基因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1.2±2.5)%,(61.4±2.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66,P>0.05),不同性别大鼠应激后下丘脑室旁核Fos阳性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别.结论:性别因素可能和应激相关障碍无关.

  • 帕金森病猴三重基因共转导的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沈扬;樊东升;康德瑄;王立军

    目的:初步探讨多巴胺合成酶基因的三重共转导对帕金森病猴基因治疗的效果.方法:使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enthyl-phenyl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发帕金森病猴模型,以复合感染的方式将分别构建编码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droxylase,TH)、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AADC)和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Ⅰ(GTP cyclohydrolase,GCH)基因的腺伴随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载体,通过立体定向法注入帕金森病猴一侧壳核内.观测基因转导后猴行为改善的情况达1个月,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TH,AADC和GCH基因在猴纹状体内的表达.结果:组织学依据显示AAV载体所介导的TH,AADC和GCH基因均可在猴纹状体内有效表达;三重基因转导可引起帕金森病猴显著的行为改善.结论:不同种类的AAV载体介导的3种治疗基因共转导对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将可能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 面、听神经与中间神经及回返穿通动脉关系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乔胜铎;葛前进;黄维国;邱建华

    目的: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小脑脑桥角手术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对20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颅进行测量,观察了小脑脑桥角内回返穿通动脉与中间神经的位置关系.结果:回返穿通动脉出现率为100%,回返穿通动脉位于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之间有32侧(80%),88%位于面听神经中外2/3,位于中间神经外侧的28侧(70%),中间神经内侧的4侧(12%).结论:为小脑脑桥角手术中神经及血管的保护起指导意义.

  • 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过程中蛋白激酶C同工酶抑制剂的作用

    作者:余刚;罗勇;彭国光;董为伟

    背景: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能明显减轻缺血性脑损害,但其毒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灯盏花素注射液能明显抑制PKC活性,对缺血性脑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的:研究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PKC抑制剂灯盏花素缺血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主要观察指标: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1.5 h再灌注4,24,72 h观察PKC同工酶γ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规律.结果:再灌注4h PKCγ及神经元凋亡明显升高,PKCγ在24h达高峰,72h开始下降(P<0.05);神经元凋亡的变化规律同PKCy(P<0.01);灯盏花素组再灌注24 h前能明显抑制PKCγ及神经元凋亡的表达(P>0.05).结论:灯盏花素的缺血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PKCγ蛋白表达有关.

  • 富氧室对低氧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崔建华;杨海军;张西洲;邢国祥;马勇;王伟;哈振德;张芳

    目的:研究海拔5 400m富氧室改善低氧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及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3月龄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平原组、低氧1组、富氧1组、低氧2组、富氧2组,低氧组在模拟海拔5 400m的低压舱内24 h,富氧组在模拟海拔5 400 m的低压舱内12 h,然后富氧(270 mL/L的氧混合气)12 h.平原组、低氧1组、富氧1组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低氧2组、富氧2组进行力竭性负重游泳试验.结果:与低氧组比较,富氧组寻找平台潜伏期的时间缩短(t=14.79,P<0.01),力竭负重游泳时间延长(t=4.31,P<0.01).低氧组运动水迷宫游泳呈周边型,富氧组呈向平台型.结论:富氧能改善缺氧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提高低氧环境运动作功能力.

  •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c-Fo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和神经保护

    作者:白万胜;高国栋;贺采芳;赵虎威;颜华儒;李宝明

    目的:研究c-Fos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尼莫地平脑保护作用的时机.方法:采用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90 min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60 min造模,18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6组:对照组,Ⅰ-R组,预防组,缺血治疗组,Ⅰ-R治疗组,再灌注后治疗组.尼莫地平颈内动脉给药,再灌注后24 h行脑功能障碍评分,再灌注72 h处死测量脑组织梗死体积,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c-Fos,GFAP免疫组化染色.另选18只动物,Ⅰ-R组9只和Ⅰ-R治疗组9只各再分为再灌注后2,24和48 h,行苏木精-伊红染色,c-Fos,GF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示预防组,Ⅰ-R治疗组,再灌注后治疗组较之Ⅰ-R组缺血半暗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再灌24 h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为:缺血治疗组(2.3±0.8)分≥Ⅰ-R组(2.2±1.0)分>再灌注后治疗组(1.8±0.6)分>预防组(1.5±1.2)分>Ⅰ-R治疗组(1.3±0.5)分>对照组(0.8±1.1)分,治疗组中除缺血治疗组外均较Ⅰ-R组梗死体积小,但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皮质缺血半暗带,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数均较Ⅰ-R组少(P<0.05),但齿状回减少程度较轻;给药后皮质缺血半暗带以及海马各区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GFAP在再灌注2 h大量表达,48 h达高峰,且反应性星型胶质细胞居多,72 h持续表达;c-Fos 2 h反应为强烈,24 h仍大量表达,48 h后明显下降,72 h少量表达.结论:预防性及再灌注早期尼莫地平动脉给药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治疗效果较好;反应性胶质细胞对脑缺血后神经元存活起着重要作用;c-fos基因参与了脑缺血损伤的信号转导.

  •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神经干细胞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作用

    作者:吴树亮;金连弘;李竹英;李呼伦;王广友;宋铁军

    目的:建立大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并观察神经干细胞对AD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体质量250~300g)被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n=10)、对照组(n=10)和神经干细胞治疗组(n=10),模型组和神经干细胞治疗组用ALZET微型渗透泵侧脑室内慢性灌注Okadaic acid(OA);对照组灌注等量的磷酸缓冲液.56 d后神经干细胞治疗组在海马处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76 d后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3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旷场实验观察3组大鼠探究活动能力和紧张度;随后处死大鼠,分别用硫磺素-S法和镀银法检测3组大鼠海马中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形成情况.结果:模型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mean escapelatency,MEL)第1天为84 s,第4天为60 s;对照组的MEL第1天为66 s,第4天为15 s;治疗组的MEL第1天为68 s,第4天为18 s.模型组通过的格子数为21个,对照组为69个,治疗组为61个.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探究活动与对照组和神经干细胞治疗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神经干细胞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显微镜下,模型组大鼠在海马可见到大量老年斑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形成;神经干细胞治疗组可见少量老年斑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形成;而对照组大鼠未见老年斑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形成.结论:通过微型渗透泵侧脑室内慢性灌注OA可成功地建立AD动物模型;神经干细胞可提高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可减少老年斑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形成.

  • 施万细胞移植对中脑损伤神经元修复的影响

    作者:高之宪;翟晶;历俊华

    背景:神经元的功能状态与机体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神经元受损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预示着神经元是否有再生.目的:探讨施万细胞移植对损伤的大鼠中脑神经元修复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为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研究对象Wistar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180±2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动物.干预:BrdU标记的新生大鼠施万细胞移植至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区域,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rdU和GAP-43的表达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实验结果.主要观察指标:移植的施万细胞在脑内的存活时间;损伤神经元的再生情况.结果:施万细胞移植后8个月仍可见BrdU阳性细胞,其数目增加15%,并主要向大脑皮质迁移;移植后1个月损伤的中脑神经元GAP-4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施万细胞移植可促进中脑损伤神经元的修复.

  • 脉冲微波照射后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延迟效应

    作者:牛富生;王德文;祝西里;解恒革;王鲁宁

    目的: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电磁场暴露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有一定关系,通过动物实验验证EMF暴露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延迟效应.方法:2月龄Kn小鼠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假照射组,照射组接受20minEMF照射,平均功率密度8.1 mW/cm2,全身平均电磁波能量吸收比值(SAR)为2.4 W/kg.分别于照射后3 d,照射后8个月,照射组和假照射对照组每组随机抽取5只动物,进行脑病理形态学观察,包括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图像分析定量研究.结果:辐照前直肠温度(36.40±0.25)℃与辐照后(36.50±0.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8 0,P=0.403 2).照后3 d,照射组和对照组相比,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没有明显变化.照后8个月,照射组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较对照组增多(P<0.01),胶质细胞卫星化现象增多.胼胝体和杏仁核区皮质除了数量增多外,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变化明显,表现在胞体增大,突起延长、增粗;胼胝体微血管周GFAP阳性染色加深;杏仁核区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成群聚集现象增多,且成群聚集的胶质细胞的突起向心化明显,认为这种现象是老年斑在形成.结论:微波照射造成了脑内延迟性损伤,或者加速了脑的老化.

  • 人胚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横切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及脊髓再生的观察

    作者:梁鹏;刘恩重

    目的:观察脊髓横切大鼠人胚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功能恢复和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情况,以证实其对脊髓损伤后截瘫的治疗作用.方法:从20周人胚胎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后长期培养,培养了6个月的细胞于移植前48 h标记BrdU.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于T11水平行椎板切开术并横切腰段脊髓,单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立体定向注射细胞进入两侧脊髓断端中线的4个部位(薄束、楔束、灰质联合及皮质脊髓束),每个部位注射0.5μL,细胞密度为10 000个/μL,对照组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利用BBB评分客观评价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移植3个月后利用双标免疫组化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达到了10个月.移植神经干细胞的截瘫模型大鼠表现为后肢运动功能的逐渐恢复,3个月后BBB评分达到平均13分,对照组评分2.5分,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细胞在宿主体内存活良好,它们向受伤部位迁移.电镜观察发现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大鼠在横切脊髓的部位有再生活跃的髓鞘.结论:人胚胎神经干细胞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对哺乳动物脊髓损伤修复的策略,可能为脊髓损伤后再生带来新的修复手段.

  • 丹皮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文芳;王朝晖;高金霞;臧玉华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4 h模型,治疗组缺血时腹腔注射丹皮酚.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缺血区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坏死神经元的数目,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丹皮酚治疗组坏死神经元百分率[(25.85±3.93)%]低于对照组[(31.13±4.58)%,t=2.770,P<0.05].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数治疗组[(15.40±2.59)个/视野]较对照组[(19.10±2.81)个/视野]显著减少(t=3.063,P<0.01).ICAM-1的表达治疗组[(13.90±2.18)条/视野]较对照组[(16.20±2.30)条/视野]下调(t=2.290,P<0.05).结论:丹皮酚可能具有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蛋白表达的作用,从而减轻了神经元损伤.

  • 单盲法检测大脑的认知功能

    作者:贾渭泉;贾桂梅;刘焱;李永昌

    目的:探讨适合临床实际应用的大脑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检查方法.方法:23名健康受试者,平均年龄(36±5)岁.采用熟悉(n=23)与不熟悉(n=23×4)的人名作为诱发ERPs的任务,记录30导ERPs.让受试者按检查者的要求自己设计实验中的刺激内容.检测者在单盲的条件下通过分析记录的ERPs和ERPs地形图来判定出受试者熟悉的人物名字.结果:熟悉人名与不熟悉人名认知比较,头顶中线部位P3波幅高,为(7.56±3.55)μV,不熟悉人名为(4.02±2.37)μV,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84,P<0.01).通过顶部Pz点波幅可以正确判断出19名受试者所熟悉的人物名字,其他4名受试者被正确判断概率由20%增至50%.进一步的ERPs地形图分析显示,熟悉人名诱发的头顶Pz部位电位高,不熟悉人名诱发的前额电位高.结论:在认知熟悉人名和不熟悉人名的过程中,存在不同信息处理机制过程.人物名字作为靶刺激的ERPs可以作为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用于诊断脑认知功能损害.

  • 脑出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

    作者:章文斌;卜博;周定标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43例脑出血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红细胞免疫黏附活性、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因子与抑制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脑出血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下降,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为(13.74±1.51)%,结合的免疫复合物增多为(10.65±1.13)%,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活性降低为(138.84±16.40)%,抑制因子活性增高为(46.63±4.39)%;CD3+,CD4+T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40±4.02)%和(33.37±4.30)%,而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为(35.51±4.11)%,CD4/CD8比值降低.结论:脑出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T细胞免疫功能均处于低下水平,检测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判断脑出血病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经颅多普勒监测评估疏血通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的干预作用

    作者:顾承志;黄志东;黄怀宇;赵晓晖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自动监测微栓子信号(micro embolic signal,MES),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院即时予德国DWL-Embo-dop型TCD监测MES,并对MES自动分析与计数,分为阳性、阴性两大组,两组再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并分别于第2,5,7,10,15,20天监测TCD.结果:入院MES阳性组中,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20例,至第15天有19例MES消失,而对照组18例至第20天时仅有7例MES消失,两组MES消失的概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6.35,P<0.01);入院MES阴性组中,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至第20天有13例次出现MES,而对照组至第20天有32例次出现MES,两组MES出现的概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3.08,P<0.05);疏血通注射液的抑栓作用在使用第5天即出现,于第7天达高峰,至第10,15天继续作用;但停药5 d后有MES复现的现象.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微栓子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TCD栓子自动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微栓子、评估药物疗效.

  • 果糖二磷酸钠镁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

    作者:曾凡新;董志;周岐新

    目的:研究果糖二磷酸钠镁对缺血突触体乳酸含量、胞内游离钙浓度及ATP酶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保护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相分离法制备正常大鼠脑突触体,氧糖剥夺培养建立缺血突触体模型,加入1.3 mmol/L的果糖二磷酸钠镁,4.0mmol/L的1,6-二磷酸果糖与之培养60 min后,测定突触体乳酸含量、胞内游离钙浓度及ATP酶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氧糖剥夺培养后使突触体乳酸浓度显著增加,从(0.201±0.014)mmol/L增加到(0.282±0.018)mmol/L(F=11.417 8,P<0.01),突触体内游离钙浓度也显著增加(P<0.01);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增高,从(13.669±1.084)nkat增加至(44.142±1.167)nkat(F=44.847 2,P<0.01);而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加入1.3 mmol/L果糖二磷酸钠镁与之共孵,可使缺血突触体乳酸含量降至(0.204±0.016)mmol/L(F=10.437 1,P<0.01);静息状态和除极化状态突触体内游离钙浓度分别降低(P<0.01),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为(18.654±1.317)nkat(F=28.042 3,P<0.01),而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升高(P<0.01).果糖二磷酸钠镁的作用强于4.0 mmol/L的1,6-二磷酸果糖(P<0.01).结论:果糖二磷酸钠镁保护脑缺血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阻止改善脑缺血后脑组织能量代谢,减轻组织酸中毒,阻止细胞内钙超载及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有关.

  • 床旁动态脑电图监测对深度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作者:周迁权;刘斌;刘哲宁

    目的:探讨深度昏迷患者的床旁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临床诊断为深度昏迷患者进行床旁2~24 h AEEG监测.结果深度昏迷患者的AEEG异常率为100%,扁平型17例(45%),慢波型16例(42%),α型3例(8%),β型2例(5%).扁平型和β型AEEG改变者均在48 h内死亡;慢波型者有6例成活,均有躯体和语言功能障碍;α型者均有成活.结论:证明扁平型和慢波型AEEG改变是深度昏迷患者的主要表现特征,少数病例为d与β型AEEG;扁平型和β型AEEG改变是深度昏迷脑死亡患者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而慢波型改变者仍有苏醒的可能.

  • 纳洛酮对脑损伤大鼠脑组织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宋祖军;余厚友;郭亮

    目的:采用Feeney法自由落体撞击脑损伤动物模型,观察纳洛酮对脑损伤大鼠脑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在损伤后分别给予纳洛酮或生理盐水,采用Neurotrend系统观察脑组织氧分压、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脑组织pH值和HC03-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脑损伤后,纳洛酮治疗组脑组织氧分压[(2.75±0.95)kPa比(5.12±0.65)kPa]显著升高(t=2.989 59,P<0.01)、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9.32±0.98).kPa比(7.03±1.62)kPa ]显著降低(t=2.462 74,P<0.01)、脑组织pH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的拮抗剂有显著改善脑组织氧代谢的作用.

  •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大鼠神经肽Y与心钠素的变化

    作者:刘彦龙;吴白甫

    目的:探讨神经肽类物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机制,为寻找有效的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注血组,通过枕小脑延髓池注血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及皮质脑血流量的变化来判定脑血管痉挛的程度,采用放射免疫法动态观察实验性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血浆、脑脊液中神经肽Y、心钠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注血组大鼠注血前及注血后30 min,2,4,7 d血浆中神经肽Y和心钠素含量分别为(216.61±14.17,321.37±10.10,373.60±13.98,435.05±13.81,558.42±22.60)ng/L和(140.43±3.76,142.39±3.87,175.34±6.21,227.00±10.62,321.19±11.63)ng/L,注血组大鼠注血前及注血后2,4,7 d脑脊液中神经肽Y和心钠素含量分别为(264.71±14.60,523.73±28.33,841.14±35.29,1 036.74±82.39)ng/L和(32.75±2.48,69.35±2.09,143.29±10.23,192.47±9.93)ng/L,注血组血浆、脑脊液中神经肽Y、心钠素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1),且组内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是常见的并发症,神经肽Y是继发脑血管痉挛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之一.

  • 自体静脉套吻合端套管内注入脑细胞生长肽对面神经损伤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韩思源;宋涛;王玉新

    背景: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如何加速面神经的功能恢复是该领域正在研究的课题.目的:比较面神经损伤修复的不同方法,探讨自体静脉套接吻合口及脑细胞生长肽在临床上修复面神经损伤的效果.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01/2001-12收治44例面神经损伤患者和1999-01以前收治面神经损伤患者30例.干预:对44例创伤后和腮腺区恶性肿瘤切除造成的面神经损伤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行神经断端对位吻合,将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在管套内注入脑细胞生长肽.对30例面神经损伤患者采用传统神经端吻合法修复,术后不同时间观察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及肌电图的动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观察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的时间,检测面神经传导速度的动态变化.结果:30例创伤性面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快9周,迟13周,平均(11.1±1.1)周,与传统方法(25.8±1.8)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4.875,P<0.01);14例肿瘤切除面神经立即修复的患者,功能恢复快13周,迟15周,平均(13.8±0.8)周,与传统方法(34.8±2.9)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6.336,P<0.01).肌电图检测面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呈递增趋势,表情肌功能恢复时两种方法传导速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的方法均比传统方法效果显著,是一种临床效果比较突出的面神经损伤修复方法.

  • 缺氧缺血性脑病大鼠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作者:常全忠;张淑玲;郭学鹏;罗克娴

    目的:探讨多巴胺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中的变化规律,揭示HIBD中细胞形态变化及其死亡形式,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康复措施的介入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选用7d龄SD大鼠99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9)、假手术组(n=9)和实验组(n=81),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脑损伤后0,0.5,1,3,6,9,12,24,48 h皮质、纹状体、脑干多巴胺含量的动态变化.光镜下观察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动物缺氧缺血后多巴胺在0.5 h即有明显上升[左侧皮质,纹状体分别为(25.21±1.29),(63.17±2.02)μ/g],纹状体和皮质、脑干内多巴胺含量分别在缺氧缺血后6,9 h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细胞病理改变:缺氧缺血后3 h时水肿,6 h时有局灶性坏死,12,24及48 h出现大量坏死的神经细胞.凋亡出现在细胞坏死之前,缺氧缺血后3 h凋亡细胞出现,6 h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结论:新生鼠缺氧缺血后早期脑细胞内多巴胺含量即增高,脑细胞损伤与多巴胺含量有关;缺氧缺血后脑细胞死亡有凋亡和坏死两种形式.

  • 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诱发电位的3种变异

    作者:甘景梨;高存友;杨代德;胡兴焕;李晓琼;张伟红

    目的:探讨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患者3种脑诱发电位(brain evoked potential,BEP)的变异.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型脑诱发电位仪,采用光、声刺激和Click短声刺激,检测75例PTSD患者(研究组)和46名健康军人(对照组)的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和脑干听觉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结果:①VEP:Cz脑区的P2波幅研究组低于对照组[(4.4±4.1)和(9.0±5.2)μV,t=5.40,P<0.01],Pz脑区的P3波幅研究组低于对照组[(5.1±4.0)和(8.1±4.5)μV,t=3.82,P<0.01].②AEP:Oz脑区的P3潜伏期研究组长于对照组[(330.2±30.7)和(298.1±27.4)ms,t=5.81,P<0.01],Cz脑区的P2波幅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8±1.7)和(4.5±1.8)μV,t=5.22,P<0.01],Cz脑区的P3波幅研究组高于对照组[(4.2±2.1)和(2.2±1.0)μV,t=6.05,P<0.01].③ABR:Pz脑区的波V绝对潜伏期研究组长于对照组[(5.8±0.3)和(5.4±0.2)ms,t=8.01,P<0.01],Oz脑区的波V绝对潜伏期研究组短于对照组[(6.4±0.3)和(6.9±0.3)m,t=8.90,P<0.01].Pz脑区的波Ⅳ绝对波幅研究组低于对照组[(0.24 ±0.12)和(0.40±0.10)μv,t=7.57,P<0.01],Oz脑区的波Ⅱ绝对波幅研究组低于对照组[(0.38±0.11)和(0.51±0.12)μV,t=6.10,P<0.01].结论:BEP的变异特点可作为PTSD辅助诊断的一个脑电生理学标志.

  • 血管性痴呆与脑脊液中神经肽含量变化的相关性

    作者:吴晓燕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与脑脊液中生长抑素、精氨酸加压素(AVP)和阿片肽β-内啡肽(β-E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Hachinski缺血量表和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脑脊液中生长抑素、AVP,β-EP的含量,用双抗体免疫夹心法(ELISA)测定脑脊液中NSE的含量.结果:脑脊液中生长抑素、AVP,β-EP,NSE含量,在VD组、无痴呆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而无痴呆脑梗死组脑脊液中AVP(4.98±0.43)ng/L,NSE(22.36±11.42)ng/L显著增高(P<0.01);VD组生长抑素中生长抑素、AVP,β-EP,NSE含量随痴呆程度的加重,呈递减的趋势(P均<0.01).结论:VD与脑脊液中生长抑素、AVP,β-EP,NSE的含量下降呈正相关,对相关指标的监测有助于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亦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依据.

  • 稳态白噪声对听力的瞬间干扰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李玉生;安玉香

    目的:研究稳态白噪声对听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听觉诱发电位技术,采用双耳分别负荷不同强度单周正弦波铃声和稳态白噪声(sound pressurelevel,SPL)的方法,观察不同强度稳态白噪声对不同强度铃声诱发的听觉脑干电反应(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s,ABR)振幅的影响.结果:40dB稳态白噪声可使0 dB SPL(阈刺激)铃声诱发的ABR各波振幅减小,各波振幅比的均值均小于1;但对40,70,75dB SPL铃声诱发的ABR各波振幅几乎无影响,各波振幅比的均值均接近1.证明40dB SPL稳态白噪声仅对猫ABR阈值有干扰作用.75d BSPL稳态白噪声对0,40,70dB SPL和75dB SPL铃声诱发的听觉脑干电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各波振幅比的均值均小于1.结论:利用听觉诱发电位技术可清晰地观察到不同强度稳态白噪声对0~75dB SPL铃声诱发的听觉脑干电反应振幅的影响,噪声对听力的干扰作用及其影响程度与强度相关.

  • 人神经元性AADC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其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军;郑东;周道友;李庆军;肖颂华;阎峻;李艺;杨炼红;邢诒刚

    背景:帕金森病患者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导致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AADC)活性水平的降低及波动是产生帕金森患者临床症状和在L-dopa替代治疗时"症状波动"等不良反应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探讨AADC基因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在左旋多巴治疗过程中的地位,并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设计:2×2析因设计.地点和材料: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材料主要包括人嗜铬细胞瘤组织,TRIzol,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CDNA3,阳离子脂质体,6-OHDA,阿朴吗啡,AADC单克隆抗体,SD大鼠.干预:使用基因克隆、亚克隆技术构建pCDNA3-AADC真核表达载体;将帕金森病模型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以pCDNA3-AADC重组体和pCDNA3空载体进行阳离子脂质体包裹后,注射于帕金森病SD大鼠纹状体内,并在该基础上对两组大鼠分别采用一定浓度的L-dopa进行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AADC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AADC基因脑内移植后两组大鼠的旋转行为.②采用一定浓度的L-dopa进行治疗对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结果:①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pCDNA3-AADC重组体脑内注射后,在3,7,14,21,28 d时大鼠的旋转行为获得了一定的改善(P<0.05),分别改善了56.0%,62.6%,49.4%,36.3%,27.4%,以1周时为明显,在第5周时,其旋转行为则于移植前无明显差异(P>0.05).②使用同等浓度的左旋多巴(L-dopa,10 mg/kg体质量·d)治疗后,在上述相同的时间点时,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P<0.05),以1周时为明显,其旋转行为改善达93.4%,在第5周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③免疫组化方法确定AADC在纹状体区的稳定表达.结论:增加脑内AADC基因表达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行为,并可增加L-dopa治疗效果,有助在低剂量上长期维持L-dopa的疗效;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裸基因脑内移植技术为基因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一种手段.

  • 大鼠小脑蚓垂小结毁损对前庭核神经元自发性放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姜斌;黎振航;陈应城

    目的:研究小脑传入神经纤维对成年大鼠中枢耳石器神经元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用外科吸引术毁损小脑蚓垂和小结,观察中枢耳石器神经元自发性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小脑蚓垂小结毁损后,规则型放电神经元的比例增加,C神经元呈现出规则的和不规则的两种放电类型,而少数Ⅰ神经元表现出规则型放电.同时,各类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均值或增强或减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小脑蚓垂小结毁损后,中枢耳石器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活动受到了明显影响.提示当动物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具有功能特性的中枢耳石器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活动受小脑蚓垂和小结的调控.

  • 内源性noggin对学习记忆过程中海马神经发生的调控作用

    作者:范晓棠;徐海伟;罗峻;蔡文琴

    目的:探讨noggin对成年大鼠海马5溴-2脱氧尿苷(BrdU)表达与学习记忆相关性及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的影响.方法:侧脑室注射noggin反义寡核苷酸,BrdU标记结合免疫组化检测成年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刺激海马CA3区Schaffer侧支,在CA1锥体细胞层记录LTP.结果:侧脑室注射noggin反义寡核苷酸后,能明显抑制学习训练引起的海马齿回与颗粒细胞层BrdU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增多效应,使齿回及颗粒细胞层BrdU阳性细胞数减少44.51%(t=82.57,P<0.01)和40.04%(t=68.54,P<0.01).LTP结果显示noggin反义寡核苷酸明显抑制LTP的诱出率,并使群集性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PS)的增幅与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斜率增加的百分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1).结论:提示内源性noggin参与调控学习记忆过程中海马的神经发生.

  • 甲强龙对脑缺血早期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景玉宏;刘锐明;王子仁

    目的:研究甲强龙对缺血再灌脑损伤早期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动物模型,缺血3 h,再灌3 h,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甲强龙60 mg/kg,再灌3 h后,观察行为学指标并评分.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表达. 结果:甲强龙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模型组比较,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减少(P<0.05),形态趋于正常,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14±0.38)分和模型组(2.14±0.69)分比较有所改善(t=2.69,P<0.05),TNF-α的表达和模型组比较数量减少(P<0.05).结论:早期应用甲强龙可以改善脑缺血损伤所致的功能障碍,这一作用和星形胶质细胞有关,也和早期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有关.

  • 端侧神经吻合后微管相关蛋白在背根神经节和再生神经纤维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孟繁东;程飚

    目的:观察端侧神经吻合后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在背根神经和神经纤维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首先建立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的模型;将12只新西兰兔按端侧神经吻合的时间分为术后7,14,28,42,56和84d共6组,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供神经背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内Tau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染色情况.结果:神经再生过程中Tau蛋白在背根神经节和周围神经纤维中的表达有如下特征:术后7 d供神经侧C2背根神经节内有少量阳性标记细胞,14 d,显著增多达到高峰,28~42 d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随后表达有所减弱.而在神经纤维内,第28天开始出现少量阳性纤维数,42~84d阳性纤维数增多并维持一定水平.同时,呈现梯度样的表达结论:端侧神经吻合后,Tau蛋白在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特点,参与神经生长锥的形成,在形成功能性的轴突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 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作者:苏晓琳;肖学长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康复训练的同时综合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58例符合多模式方法(multimodel approach,MMADD)内心症状抑郁状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心理治疗组同时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心理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MMADD及简式Fugl-Meyer评估(FMA)检测.结果:治疗8周后,心理治疗组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41.16±8.63)分和(37.59±10.33)分,对照组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32.73±9.91)分和(30.48±15.76)分;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46,4.39,P<0.01);心理治疗组MMADD中BDI和HRSD评分分别为(3.84±0.59)分和(4.01±0.67)分,对照组BDI和HRSD评分分别为(6.13±0.57分和(5.96±0.9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7,6.48,P<0.01).结论:心理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

  • 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高政;姜潮;刘启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性认知功能障碍(lacunar infarct cognitive impairment,LIC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8例住院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评定一般自然状况外,采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 ischemic scale,HI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伴发疾病评分量表对入组患者进行评定,对所有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al specificity enolase,NSE)检测.结果:LICI的发生率为38%(37/98).单因素分析显示LICI的发病主要反映在病灶体积(t=2.792,P=0.007)与NSE值(t=3.062,P=0.003).LICI组与非LICI组的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后退法)分析显示LICI的发病主要与高血压、脑卒中次数、病灶前点与额极的距离、病灶体积相关.结论:LICI的发生率较高,LICI的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 老年脑梗死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作者:袁远;李文娟;高旭光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与不同类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的关系.方法:入选确诊的脑梗死患者39例,根据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前循环脑梗死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64~79岁;前循环合并后循环脑梗死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60~80岁;后循环脑梗死组共4例,男2例,女2例,年龄62~73岁.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多导睡眠仪监测,并对严重的低氧血症患者进行夜间血氧监测.结果:前循环脑梗死组和前循环合并后循环脑梗死组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index,AHI)为21.4±13.0和26.4±19.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08).结论:脑梗死的部位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能无关.

  • 植物状态和小意识状态的诊断及康复治疗

    作者:冯建斌

    意识障碍的诊断和康复治疗是很多临床医生感到困难和困惑的问题,主要存在诊断混淆和治疗方案不明确、不肯定.根据重新提出并划分植物状态和小意识状态的诊断标准及作者的临床经验和公认的临床原则,制定对两种意识障碍的康复治疗措施.同时根据现有的诊断手段和相关的文献报道,判定对两种意识障碍的预后情况.

  •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作者:蒋红玉;邓世芳

    目前对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主要是传统头针、体针、电针及水针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的研究,虽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多中心大样本观察较少见.能够按严格的科研设计进行随机盲法多中心大样本观察,规范针刺操作,才能提高针刺治疗的研究水平.

  • 面神经功能诊断对指导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意义

    作者:周章玲;黄德晖;刘丽平

    文章对面神经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指出针灸治疗面神经炎时,应注意评价面神经功能,进行面神经损伤的定位、定量诊断;主张根据病变部位的高低、神经变性的轻重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认为疗效的优劣、疗程的长短已及是否有后遗症等,均与面神经变性程度有关.认为只有正确评价面神经功能状态和损害程度,才是抓住了面神经炎康复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这对疾病的康复及临床科研均有重要意义.

  • 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陈渝宁;秦海明;万楠;丁雪松;刘姗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探讨两者对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判断的关系.方法5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检测CRP和FIB,对初诊患者治疗前检测CRP和FIB,治疗中每2 d监测1次,直到患者康复出院.结果无意识偏瘫患者的CRP和FIB要高于有意识的患者,中央脑动脉及前支脑动脉大栓塞的患者CRP和FIB要高于对照组.结论CRP和FIB是与脑梗死预后康复预测有重要关系的指标.

  • 脑梗死患者应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比较

    作者:白桦

    为观察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对脑梗死康复作用及其原理,将脑梗死患者20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操作简单,安全,能显著提高偏瘫患者的肢体肌力的恢复.

  • 拉米呋啶致帕金森综合征3例报告

    作者:李静;李国良;朱丹彤;谭兴林;肖波;刘运海

    报道3例患者长期应用拉米呋啶后出现面具脸、肌强直、运动迟缓等表现,停用拉米呋啶后症状明显改善,排除了其他原因所致的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为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提示拉米呋啶在肝细胞内代谢生成拉米呋啶三磷酸盐,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可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 多媒体表达系统在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康复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胡荣东

    为评价多媒体表达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功能的影响,对35例脑卒中失语患者(观察组)在传统方法训练的基础上,更注重进行多媒体表达训练,并与20例进行传统方法训练的同类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提示时应用多媒体表达训练系统是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成功的关键.

  • 神经生长因子与脑复素并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姜涛;刘萍

    选择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恩即复)和脑复素治疗.两组给予相同的康复训练,经3个疗程的治疗后用Fugl-Meyer评价疗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平均提高(37.0±7.8)分,脑复素组平均提高(32.0±7.6)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42,P<0.05),提示神经生长因子在促进受损伤神经断端的芽生效果显著.

  •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微创术后早期康复程序的应用

    作者:刘晓帆;杨振中

    对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微创手术方式进行治疗,42例患者存活.术后早期行康复治疗.8周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Brunnstrom分级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有手术指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尽早行微创手术治疗,并于术后早期行康复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残障程度.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康复
  • 肝豆状核变性病的脑MRI特征与病变部位、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戴建宁;贾建军;王鲁宁;汤洪川

    对2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MRI图像进行分析并与其临床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0例均有异常MRI影像改变.证实MRI技术对比分辨率高且没有骨伪影,显示病变部位及形态清楚,为Wilson病脑部病变的早期检出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 磺酸黏多糖霜与羧甲基纤维素贴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压疮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晓萍

    将11例脑卒中后合并Ⅲ,Ⅳ期压疮患者压疮感染处清创,创口周边缺血皮肤使用磺酸黏多糖霜剂,羧甲基纤维素贴封闭压疮面,直到创口愈合修复.结果11例22处压疮,治愈11处,显效5处,有效3处,无效3处.提示磺酸黏多糖霜剂和羧甲基纤维素贴联合应用是治疗Ⅲ,Ⅳ期压疮的有效方法.

  • 动态脑电图在癫痫定位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吴国材;吴南;李飞;陈鹏;王小锋;杜源;冯华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对癫痫诊断及定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常规脑电图、AEEG及双局部密集AEEG对512例有临床发作癫痫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及分析脑电变化.结果①常规脑电图,其中136例正常;87例弥散性慢波,未见明显痫样波发放;146例呈弥散性双额颞叶棘波、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不能准确定位;143例显示一侧额颞部癫痫样波发放.②AEEG检查:根据常规脑电图行AEEG,其中45例正常;48例双侧半球弥散性慢波,未见显著痫样波发放;91例弥散性双额颞叶棘波、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328例显示一侧额颞部癫痫样波发放.③局部密集AEEG:对139例不能明确定位者检测,其中107例一侧额颞部棘波、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发放显著;15例呈双颞大脑半球棘波或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发放,一侧略显著,但不能准确定位;17例双侧半球弥散性慢波,未见明显痫样波发放.结论采用多形式脑电图尤其是AEEG及局部密集AEEG检查对癫痫的诊断及定位诊断有较大帮助,同时对临床诊治尤其是手术切除癫痫灶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急性脑卒中首次发作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调查

    作者:张自茂;张盘德;杨光;黄文清;刘景辉;范小艳

    目的调查首次发病的脑血管病患者和其他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是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脑血管病患者和非心脑血管疾病息者,男70例,女60例,平均年龄(63.83±14.09)岁.于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抽血,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IgG抗体(helico bacter Pylori,Hp).结果脑血管病患者的Hp抗体阳性率为71%,其他疾病患者的阳性率为41%,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X2=9.482,P=0.002),危险度为3.469.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 早期综合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范俊生;王廷国;宋冬云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5例),对照组(4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另外康复组进行综合的康复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康复治疗,对每例患者分别在入选时、第2周、第4周后进行ADL的测试.结果康复组3次评价Barthel指数(BI)分别为:27.34±10.48,44.21±10.15,59.68±14.12;对照组分别为:28.03±11.24,43.04±12.32,47.54±12.04,两组间前两次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变化均数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ADL的提高.

  • 弥散成像技术对早期脑梗死患者脑缺血状况的评估作用

    作者:李军;杨本强;尹红

    目的探讨脑梗死缺血发生后超早期应用弥散成像(DWI)技术发现病灶、定病灶的范围和大小的可行性.方法56例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DWI扫描,同时应用常规MR检查,比较梗死灶发现率.结果56例患者中经DWI扫描,均发现梗死病灶(100%),而其中有12例是发病在6 h以内的患者;而经过常规MR扫描,SE序列T1,T2加权像未发现异常信号的有12例(21%,12/56),都是发病在6 h以内超急性期的患者.结论DWI可在超早期发现脑缺血,早于常规T1和Y2加权像.

  •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60例

    作者:龙振钊

    对符合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诊断的60例患者给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氟西汀治疗,疗程为3个月.在治疗后1,2,3个月后分别用减分率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第1个月痊愈7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32例,无效7例;第2个月痊愈23例,显著进步30例,进步5例,无效2例;第3个月痊愈46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1例,无效1例.治疗过程中胃肠道不适2例,失眠6例.

  • 高压氧与通心络胶囊并用促进老年性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功能恢复

    作者:杨少勇

    将老年性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106例、高压氧治疗组98例和通心络胶囊治疗组104例,联合治疗组患者在0.2 MPa高压氧下戴面罩吸氧40 min后休息10 min再戴面罩吸氧40 min,1次/d,每24次后休息7 d,联合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判断.联合治疗组与高压氧治疗组、通心络胶囊治疗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老年性脑梗死后遗症采用高压氧与通心络胶囊联合应用疗效优于单纯通心络胶囊治疗和高压氧治疗.

  • 超声波对脑卒中后记忆力、语言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玮

    将4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超声波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两组进行研究,在治疗后测定直觉症状和评分法评估神经缺损程度.经过2个疗程治疗,超声波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单纯药物组(P<O.01);超声波治疗组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85.7%.提示超声波是脑梗死超早期康复治疗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 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及评价

    作者:宁毅军;杨德玉;胡丹;王海荣

    为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将60例首发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采用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定.4周后两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康复组提高更显著,说明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有明显效果.

  • 脑卒中偏瘫伴单侧忽略患者的护理方法特征:3例体会

    作者:孙美红

    对3例左侧忽略患者在常规运动功能训练同时加强相关康复护理,1个月后评定3例均无单侧忽略,Barthel指数评分3例均达75分以上,生活基本自理.

  • 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治疗概述

    作者:郭丽娜

    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治疗研究已成为医疗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对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深入研究,治疗的方法和途径也日益增多.对其病因学、危险因素及目前临床上治疗所采用的方法做作一简单介绍.

  • 影响神经性耳聋疗效的因素

    作者:乔秀艳;王淑清

    对110例患者145耳神经性耳聋进行了疗效观察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45耳经药物及高压氧等治疗后听力改善60耳,治疗有效率为41.4%.听力改善与患者年龄、耳聋程度无明显关系,但与患病时间、有无伴随其他症状和轻重程度有明显相关.

  • 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作者:冯亚茹;由冬杰;赵晓丽;杨桂梅

    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使患者在掌握生物反馈技术的同时,保证血压稳定在一定水平,当环境改变时使血压波动范围较小,从而促进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在尺神经病变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宋春莉;高淑敏;洪晓军;赵冬卉

    对23例尺神经病变患者31条尺神经、31条正中神经1条桡神经,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肌、拇短肌各31块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结果2例尺神经在损伤的局部传导减慢,21例为肘部尺神经病变患者中,NCV均有异常改变;肌电图小指展肌及第一骨间肌均呈神经元性损害.提示在尺神经病变中肌电图、NCV可提供神经损伤的具体部位及程度,同时可预测预后.

  • 脑卒中患者早期心理障碍特征调查

    作者:赵文静;赵雪生

    为了解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特点,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脑卒中患者和正常人的心理状况,结果总症状分、抑郁和焦虑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分均高于对照组.根据总症状分把脑卒中患者按心理健康水平正常与异常分两组,评价其与早期康复的关系,结果心理正常组康复情况优于异常组.提示脑卒中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对早期康复有巨大影响.

  • 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荣继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9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接受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在出院前测试了Fugl-Meyer评分和Bathel指数.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18.6分)患者的Fugl-Meyer评分[上肢为(65.6±19.8)分,下肢为(36.2±9.2)分]均明显优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18.6分)患者[上肢为(51.5±12.4)分,下肢为(28.3±6.8)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54,2.729,P<0.05),Bathel指数(67.3±15.0)也明显优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患者(56.9±10.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137,P<0.01).结论对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的脑卒中患者,康复处方设计应更有针对性,增加训练时间,提高训练频度.

  • 急性四乙基铅中毒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及治疗

    作者:成戎川;郑健;李黔宁;邓志宽;刘勇;周竹娟

    总结一起6例急性四乙基铅中毒患者的症状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重点分析了其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特点,并将治疗注意事项做了介绍.

  • 体外循环术后脑缺氧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

    作者:王效民;尤伟;顾雁;丁孝梅

    对21例体外循环术后脑缺氧并发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包括早期变换体位,保持关节功能位置,被动运动,以减轻肌肉痉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结果21例患者5~12 d内肢体功能障碍症状消失,提示体外循环术后脑缺氧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有助于肢体功能恢复.

  • 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12例体会

    作者:李雪红

    目的探讨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针灸加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结果治愈8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结论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可获较满意疗效.

  • 颞三针与补阳还五汤合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分析

    作者:冯淑兰;古继红;李月梅;赖新生

    目的观察颞三针与复方中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探讨颞三针与中药结合是否优于单纯应用中药或颞三针疗法.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药组、单纯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刺组及单纯中药治疗的中药组,3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疗效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针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1),而药物组和针刺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后积分下降值显著高于药物组或针刺组(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和颞三针针刺治疗.

  • 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针灸治疗

    作者:严艳

    为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将43例脑卒中后频繁呃逆超过72 h患者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针灸)23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20例,结果观察组3 d内呃逆完全终止12例,1周时23例患者呃逆全部终止,而对照组1周时仅13例完全终止,提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 翳风穴电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体会

    作者:周志军

    双侧翳风穴电针治疗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用才藤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前后对比,证实息者吞咽功能得到很好恢复,有效率93%.

  • 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作者:汪荷;马燕;刘妍琼

    应用通心络胶囊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23例(治疗组),并与仅进行功能训练的26例病情相似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6周后治疗组吞咽障碍改善较对照组显著,提示通心络胶囊可有效缓解脑梗死后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

  •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

    作者:于桂杰;赫玉芬

    为探讨电针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对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59例(康复组)给予电针和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对照组30例仅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30 d后康复组总有效率76%(45/59),高于对照组53%(16/14).提示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有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

  • 分期针刺并物理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

    作者:范德辉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及合理使用物理因子对急性面神经炎的影响.方法利用分期针刺配合微波、电脑中频对127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综合治疗10~20次,治疗前后分别评测患者面瘫肌力等级进行疗效对照.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痊愈患者平均治疗天数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分期合理使用理疗对急性面神经炎所致面瘫有显著的康复作用.

  • 自拟解毒汤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魏爱翔;安玉兰;常学辉

    目的观察解毒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运用解毒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0例,并设60例口服克芦丁(维脑路通)治疗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60例自愿参加观察的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15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汤对脑梗死急性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作用机制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 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36例6个月随访

    作者:王瑞萍;赵政凯;胡黎立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确诊为VD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6个月,观察组同时口服石杉碱甲6个月.结果治疗组VD患者记忆功能、认知功能和精神神经功能改善较为明显,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为(24.2±2.1)分,临床痴呆程度量表评分为(1.8±0.3)分,日常生活自理量表评分为(40.1±7.4)分,优于对照组(18.6±2.3),(2.0±0.3),(49.2±6.0)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石杉碱甲对VD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耐受性好,安全性高,服用方便.

  • 腹针治疗脑梗死50例

    作者:陈丽贤;丁晓虹

    对5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腹针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病位的深浅,病程的长短调整深浅和补泻的手法,根据<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前后患者进行评分.结果50例中,基本痊愈19例,显效23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46/50).

  • 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发病机制及其诊断研究

    作者:丁新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年龄依赖性神经变性病,是痴呆中常见类型.国外文献报道,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2%~7%,而美国高达10.3%,临床上以缓慢进展的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近事遗忘)为主要特征.就AD的病因、病理及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 汉语认知功能测评量表的比较

    作者:唐桂华;陈卓铭;李冰肖

    多种疾病可致认知功能障碍.对认知功能的测评需一系列认知功能测评量表.如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检查表(NCSE)、卒中患者智能状态检查表(SUMSE)、洛文斯顿作业疗法用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认知功能筛选测验(CAS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ZM2.1)、中国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Halstead Reitan成套心理测试(HR)、扩充痴呆量表(ESD)等.文内按简单筛查、详细测评分类,按发表年限排序,分析比较各量表的检测能力、项目、信度、效度、适用范围等.

  • 《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确定为中文核心期刊(入编200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作者:

  • 余丹编委介绍

    作者:

    关键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