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鱼对母体、胎儿及新生儿营养的潜在益处

    作者:

    育龄妇女的膳食中包含来自鱼类的人体必需脂肪酸对健康有潜在影响。充足的膳食脂肪量对于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在妊娠和哺乳期之前及期间尤为重要。人体必需脂肪酸对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在妊娠之前和期间而不是在孩子出生后强化育龄妇女(及其家庭)膳食的观念,要比任何其他措施更可能带来持续的健康影响。然而,证明这种干预活动的证据自相矛盾。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了广泛评述,并查明需要在非洲以玉米为基础膳食的人群中进一步进行应用研究。

    关键词: 营养
  • 南京市人群膳食砷暴露健康风险研究

    作者:杨倩琪;黄蕾;布文博;龚雨;钟寰

    目的 比较中国非污染地区典型城市消费者通过摄入鱼、米导致的膳食砷暴露风险.方法 在南京市进行问卷调查评估鱼和米的摄入率, 同时在南京中心城区的市场收集大米和鱼类样本 (常见海水鱼、淡水鱼品种) .将样品煮熟, 然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砷浓度并应用USEPA标准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计算, 通过蒙特卡罗模拟 (MCS) 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结果 显示南京市居民摄入鱼、米具有显著的非致癌风险 (危害商/HQ:米和鱼平均分别为0.82、0.86, 低于1) 且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终生癌症风险/ILCR:米和鱼的平均值为别为6.61E-05、7.50E-05, 可接受范围:1.00E-06~1.00-E-04) .蒙特卡洛分析的结果 表明米和鱼中的砷浓度以及它们的摄入率是其风险的主要控制因子.结论 上述结果 表明摄入鱼、米对中国东南典型城市南京居民的砷暴露具有显著贡献.摄入鱼、米是两条膳食砷暴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风险评估
  • 壬基酚对红鲫、草鱼和鲢鱼的毒性及组织蓄积研究

    作者:吕晓华;古燕;宋艳

    目的 了解不同鱼种对壬基酚的毒性差异.方法 选择红鲫、草鱼和鲢鱼鱼苗,4-壬基酚换水式染毒进行96h急性毒性试验、12周亚慢性毒性试验、外周血红细胞微核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组织中4-壬基酚.结果 ①4-壬基酚对红鲫、草鱼和鲢鱼的96h LC50分别为251.30、155.84和187.01 μg/L.②染毒12周,红鲫高剂量组肝胰脏系数降低,中、高剂量组卵巢系数增高(P<0.05);草鱼中剂量组肾脏系数降低(P<0.05);鲢鱼高剂量组肝胰脏系数降低(P<0.05).③染毒4周时,红鲫和鲢鱼中、高剂量组及草鱼高剂量组微核细胞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染毒8周及以后,受试鱼各剂量组微核细胞率均增高(P<0.05);④受试鱼肌肉、脑和肝胰脏等组织样品中均有4-壬基酚检出,其中肝胰脏的生物浓缩系数高;红鲫对4-壬基酚的生物浓缩系数高于草鱼和鲢鱼.结论 红鲫对壬基酚较敏感.

  • 深圳市鱼肉中二(口恶)英污染状况分析

    作者:陈湘莹;张建清;蒋友胜;周健;李胜浓

    目的 分析深圳市鱼肉中二(口恶)英(PCDD/Fs)污染水平和其同系物指纹特征.方法 收集和分析2004-2013年深圳市养殖鱼基地的海鱼和淡水鱼,并依据美国国家环保局标准方法EPAl613同位素稀释的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式质谱联用仪(HRGC/HRMS)技术对样品中的PCDD/F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鱼样品二(口恶)英平均浓度为0.90 pg/(g· ww),以世界卫生组织毒性当量因子(WHO-TEF2005)计,平均毒性当量浓度(TEQ)是0.088pg WHO-TEQ/(g·ww).不同种类的鱼肉间PCDD/Fs水平相差很大.该地区人群摄入鱼的PCDD/Fs的平均每月暴露量的估算是4.80 pg WHO-TEQ/(kg· BW·m).结论 各年份间鱼肉二(口恶)英水平均未超过欧盟制定的限量标准.

  • 微囊藻毒素的毒性以及水生生物的富集作用

    作者:隋海霞;严卫星;徐海滨

    微囊藻毒素是微囊藻等淡水藻类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环状七肽物质, 它能抑制蛋白磷酸酶1 和蛋白磷酸酶2A的活性, 打破细胞内蛋白磷酸化/脱磷酸化的平衡, 引起肝损伤甚至肝坏死. 而且它是强促癌剂. 然而, 其毒性及富集作用很少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拟综述微囊藻毒素的毒性及其生物富集作用.

  • 闽东大黄鱼在养殖和处理加工过程中的细菌污染

    作者:许钟;郭全友;杨宪时

    为了解闽东养殖大黄鱼的食品卫生状况,研究了闽东三都湾刚捕获及其经过冷却处理加工的养殖大黄鱼可食部分的细菌总数和细菌相.由于受不同养殖海区卫生状况的影响,刚捕获大黄鱼的细菌总数差别很大,为103~106CFU/g.处理加工后大黄鱼细菌总数变化不明显.养殖密集海区刚捕获大黄鱼菌群中,嗜水气单胞菌居优势(25.2%),阴沟肠杆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占较大比例.处理加工后,嗜水气单胞菌所占比例下降为0,阴沟肠杆菌有所下降,其它菌群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刚捕获和处理加工后大黄鱼的细菌总数和细菌相表明,大黄鱼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自养殖海区,处理加工过程没有明显的细菌污染,但是在处理加工结束时鱼体温度没有下降到0~8℃的冷却链范围,有待改进.

  • 物理处理鱼体内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兔实验观察

    作者:方悦怡;戴昌芳;吴军;阮彩文;崔惠儿;张启明

    为研究钴-60辐照和-18℃~-20℃冷冻对鱼肉中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的影响, 设立A、B 2个实验组.一组用0.05、0.10、0.15、0.20、0.25 kGy钴-60对含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鱼肉进行辐照;另一组将感染了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鱼肉于-18~-20℃冷冻3、7、14、21、28 d.用两组处理过囊蚴的鱼肉灌喂家兔,用粪检虫卵和解剖动物检查虫体的方法判定结果. 囊蚴感染家兔45 d后解剖,0.15、0.20、0.25 kGy组及冷冻组鱼肉饲喂的动物内均未找到华支睾吸虫成虫、童虫、和虫卵,肝胆器官未见病变. 鱼肉中的华支睾吸虫囊蚴经钴-60 0.15 kGy以上剂量辐照或存放于-18℃~-20℃冷冻3 d以上,便失去感染力.

  • 2005年中国5个沿海省份鱼类产品中香港海鸥菌的污染调查

    作者:徐进;张静;刘秀梅;马群飞;孙桂娟;柯昌文;申志新;梅玲玲

    为初步了解中国鱼类产品中香港海鸥菌(Laribacter hongkongensis gen.nov.,sp.nov.)的污染情况,2005年8~10月对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和河北5个沿海省份的水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饭店采集的鱼类产品进行了香港海鸥菌的监测.在5省1 097份鱼类样本中,草鱼247份、鲤鱼248份、其他淡水鱼431份和海水鱼171份.草鱼的检出率为7.69%(19/247),鲤鱼为0.81%(2/248),其他淡水鱼为0.23%(1/431),海水鱼中未检出(0/171).我国沿海省份淡水鱼类产品中存在香港海鸥菌的污染,应加强对香港海鸥菌的监测.

  • 洞庭湖水域淡水鱼类脂肪酸含量研究

    作者:高颐雄;张红霞;胡余明;李梓民;尚晓虹;赵云峰;吴永宁

    目的 分析洞庭湖水域出产的常见可食用淡水鱼多种主要脂肪酸的含量.方法 于洞庭湖水域采集当地常见可食用淡水鱼(每种3~4份样品),提取总脂后以气相色谱法分析其各种脂肪酸含量.结果 共采集12种淡水鱼类,其总脂含量占可食部范围为1.14%(鳙鱼)~7.55%(黄颡鱼),绝大多数鱼种含量多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n-6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DHA含量(mg/100 g可食部)均值范围为19.7(鳝鱼)~358.4(长吻鮠).二十碳五烯酸(EPA)(r =0.523,P<0.000 1)、二十二碳五烯酸(r =0.462,P=0.000 3)和DHA(r=0.576,P<0.000 1)含量分别与总脂含量相关.结论 洞庭湖水域常见淡水鱼脂含量及脂肪酸含量具有明显种属差异性,部分鱼种可以作为EPA和DHA的良好膳食来源而被推荐.

  • 自动样品净化系统分析鱼样中二(口恶)英和共平面多氯联苯

    作者:李敬光;吴永宁;张建清;赵云峰

    为评价自动样品净化系统在分析食品样品中17种二(口恶)英(PCDD/Fs)与12种共平面多氯联苯(PCBs)上的应用,以鱼样有证标准参考物对系统进行验证.鱼肉标准参考物质经索式抽提、FMSPower Prep系统净化后浓缩,使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以多离子检测方式和同位素稀释技术对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样品中PCDDs/Fs同位素内标的平均回收率为62.4%~84.3%,共平面PCBs同位素内标的平均回收率为53.1%~89.2%.3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有证标准参考物的TEQ测定值均与参考值符合.FMS Power Prep样品净化系统可以满足食品样品中PCDD/Fs和共平面PCBs的分析要求.

  • 鱼蛋白对皮肤水份、油份的调节作用研究

    作者:穆源浦;李晓瑜;包大跃

    为了研究鱼蛋白对人体皮肤水份、油份的调节作用,进行人体试食"鱼蛋白"45 d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试食组的皮肤水份自身对照前后改变差别有显著性(P<0.01),试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也有显著性(P<0.05),说明"鱼蛋白"具有保持皮肤水份的作用.经对试食组的45d食用观察,主观上无不良反应,客观上的各项体检和化验检查均未发现对人体造成损害,证明"鱼蛋白"对人体健康无害.

    关键词: 皮肤 胶原 人类实验
  • 应用纤维膜过滤方法从鱼肠内容物中分离到一株布氏弓形杆菌

    作者:骆海朋

    目的 建立弓形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 通过纤维滤膜过滤的方法时菌悬液过滤,用CCDA平板对弓形杆菌进行分离培养.将分离到的可疑菌落进行分纯培养,然后通过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 从鱼肠内容物中分离到一株疑似菌株,对其进行袁型生化分析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布氏弓形杆菌.结论 该检验方法适用于对弓形杆菌进行分离培养.

  • 辐照对真空包装鲫鱼的保藏作用及对鲫鱼中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的杀灭作用

    作者:崔生辉;李玉伟;江涛;计融;罗雪云

    为研究辐照对真空包装鲫鱼的保藏作用进行本试验.发现30℃条件下不适于辐照鲫鱼的保藏.在4℃条件下,2.5 kGy的辐照可明显延长鲫鱼的保存期,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保存期不断延长.对辐照后鲫鱼进行微生物分析发现,辐照可明显地降低鲫鱼试样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1.0 kGy的辐照剂量可使鲫鱼中大肠菌群的MPN值小于30/100 g.1.0 kGy的辐照剂量可有效地杀灭鲫鱼中人工污染的志贺氏菌,1.5 kGy的辐照剂量可有效地杀灭鲫鱼中人工污染的沙门氏菌.

  • 微波消解-ICP-MS测定鱼肉中的铊

    作者:李敏;梁春穗;连晓文;王晶;姚敬

    目的 建立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快速、准确测定鱼肉中铊的方法.方法 优化微波消解前处理手段,采用ICP-MS测定样品中铊的含量.结果 本方法在0.5~1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9,检出限为0.2μg/kg,相对标准偏差(RSD)<10%,加标回收率为80%~99%.结论 用微波消解-ICP-MS测定铊是一种灵敏准确、方便快速的检测方法.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鱼体中河豚毒素

    作者:梁素丹;陈剑刚;张瑰;朱炳辉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多反应监测技术(MRM)测定鱼体中的河豚毒素(TTX)含量的方法.方法 海鱼样品用80%酸化甲醇水溶液(含0.1%乙酸)超声提取,二氯甲烷脱脂净化,超滤管离心,取滤液过膜后进行分析.目标物TTX以pH =3.5的乙腈-0.06%甲酸铵溶液(65∶35,V/V)为流动相,经HILIC色谱柱(100 mm×2.1 mm,3μm)等梯度洗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选择质谱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以保留时间和河豚毒素的二级质谱特征碎片离子予以双定性确证,基质标准曲线校正,外标法定量.结果 河豚毒素与杂质能良好分离,在0.10~2.0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方法检出限为0.012 mg/kg,定量限为0.041 mg/kg,加标回收率为75.7% ~ 108.1%,相对标准偏差为1.4% ~5.1%.应用该方法对20份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均未检出TTX.结论 本方法准确、快捷、简便,可应用于食物中毒因子识别与鉴定.

  •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鱼肉和肝脏中河鲀毒素

    作者:岳亚军;张律;游杰;夏伟;陈戊申;张风雷

    目的 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鱼肉和肝脏中的河鲀毒素,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串联(LC-MS/MS)方法检测鱼肉和肝脏中的河纯毒素,为水产品中的河纯毒素检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 选用Zic-Hilic色谱柱(150 mm×2.1mm,5μm),以10 mmol/L甲酸铵-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样品用1%乙酸-甲醇沉淀蛋白提取,上清液加入PBS缓冲液后经免疫亲和柱净化,将洗脱液氮吹至干定容后上机测定.多重反应监测(MRM)方式检测.结果 河纯毒素的线性范围为1.0 ~1 000.0 ng/ml,鱼肉和肝脏中河纯毒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3和0.2μg/kg,回收率在52.4%~72.6%之间.结论 本方法特异性强、提取效果好、无基质抑制效应,适用于鱼肉和肝脏中河鲀毒素的痕量检测.

  • 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的甲醛含量调查

    作者:钟惠英;申屠基康;梁芹芹;舒苏萍;王剑萍

    为了解龙头鱼的甲醛来源,分别从市场、刚靠岸的渔船及确实未加甲醛的张网或丝网渔获物中获取龙头鱼样品,用水蒸汽蒸馏-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结果发现,龙头鱼死亡后肌体自身能产生大量的甲醛,其含量随鱼体鲜度的下降而升高,但当鱼体高度腐败时急剧下降.鱼体死亡后低温保存3~4 d,甲醛含量可高达200mg/kg以上.于-20℃保存180 d,甲醛含量可达500 mg/kg以上.市售干制的龙头鱼不论咸品还是淡品,甲醛值高达871.3~1 357.2 mg/kg.张网获取的样品不去内脏整尾阴干晾晒,甲醛值可高达2 000mg/kg.本试验结果提示,进行龙头鱼甲醛监督检查时,应慎下结论.

    关键词: 甲醛 卫生调查
  • 广东省鳜鱼和杂交鳢中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残留调查及暴露评估

    作者:刘书贵;尹怡;单奇;郑光明;陈昆慈;朱新平;马丽莎;戴晓欣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主要养殖地的鳜鱼和杂交鳢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和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残留情况.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鱼肉中的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和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 2013年孔雀石绿的总检出率为11.7%,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总检出率为20%.2014年孔雀石绿的总检出率为25%,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总检出率为12.5%.近两年总孔雀石绿残留量在0.58~19.1 μg/kg之间,总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在0.66 ~ 36.6 μg/kg之间.暴露评估显示:人体每天可能的孔雀石绿的平均暴露量0.24 μg,即每人每日膳食暴露量为0.004μ g/kg BW,高暴露量1.10 μg,即每人每日膳食暴露量为0.02μg/kg BW;人体可能的每天呋喃西林代谢物的平均暴露量为0.34 μg,即每人每日膳食暴露量为0.005μg/kg BW,高暴露量为0.87 μg,即每人每日膳食暴露量为0.01 μg/kg BW;人体可能的每天呋喃唑酮代谢物的平均暴露量0.56 μg,即每人每日膳食暴露量为0.009 μg/kg BW,高暴露量2.10 μg,即每人每日膳食暴露量为0.03 μg/kg BW.结论 近两年鳜鱼和杂交鳢中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检出率相对较低,膳食暴露评估显示孔雀石绿在此范围内对人体健康损害危险性极小.

  • 香港海鸥型菌(Laribacter hongkongensis)的鉴定方法研究现状

    作者:岑剑伟;李来好;郝淑贤;刁石强

    香港海鸥型菌是从香港肝硬化病人体内分离得到的新细菌菌属,被认为是致腹泻病原菌.为给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介绍香港海鸥型菌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生物学特征检测方法,基因序列分析检测方法中的16s rR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定性鉴定核糖分型(ribotyping)与脉冲电场电泳,自动化细菌鉴定系统.

  • 鱼及加工产品中重金属指标的比较

    作者:叶海湄;吴永宁

    本文比较了近年来国内外鱼及加工产品中铅、砷、镉、汞等的限量标准,并通过对污染状况的地区差异与时间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针对鱼种、鱼的不同部位和加工因素开展重金属限量修订的必要性.

    关键词: 鱼制品
71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